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提要:在思孟儒学中,“诚”具有极高地位,诚是天道,诚是规律,诚是智,诚是明,至诚善造化,至诚善成就,人生的根本就在于修身立命,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诚的理论对当下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孟儒学 诚 至诚 思诚 素质教育 意义

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当下,已整整十多年了,然而其实施状况依然令人堪忧,其育人机制、模式和方向依然值得商榷,笔者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爱好者和当下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借古启今,多有感触,特著此文,诚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诚是天道,诚是规律

首先,天道即自然之道,规律即自然规律,在子思《中庸》篇中用道、性等表示,子思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他特别看重“诚”的地位,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说,真诚,是天的德性;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而道是自己所遵循。真诚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事物。孟子更是在此基础上做深入的探讨和追思,进一步确立“诚”在人生人格中的根本地位,他在《孟子· 离娄下》一文中指出:“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即是说,天下讨论万物的本性,只是寻求缘由就行了。这个缘由,是以顺乎自然为根本,孟子以此为价值标准,与子思相同,指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我固有的。他在《孟子·离娄上》中说:“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成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在《孟子·告子上》中指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这样,不但稳固了诚乃人生根本的地位,而且将其和德之善、人之四心、四端自然联系起来,赋予其具体的仁义礼智内容,并称其为本心、良心、良知良能、赤子之心等,他在《孟子·尽心上》篇中说道:“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认为,人的良心在后天环境下逐渐减少,就仿佛斧头对于木材那样,天天砍伐还能美吗?在《孟子·告子上》中,他坦诚指出:“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为此,在《孟子·离娄下》中他感慨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二、诚是智,诚是明

首先,真智契性。对此,孟子有非常深刻的见解,他在《孟子·离娄下》中分析道:“天下之言性,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所以,真智在于发现,发现缘由,找出规律,契理契性,与道相合。这样的智当然是诚。故诚即智也。

其次,诚即明也。诚如子思在《中庸》中所言:“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是说,由真诚而明道理,叫做天性;由明道理而真诚,叫做教化。真诚就会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就会变得真诚。

上述无论诚即智也、诚即明也,都告诉我们:以德可以获智,德即是智,以德可以通道,德即是道。道德不二,德智圆融,离德无智,无诚无明。

三、至诚善造化,至诚善成就

首先,至诚善造化,至诚能感动。诚如子思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又如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所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真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其次,至诚善成就,成己成万物。绵延岁月久,高明天地阔。恰如子思说道:“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以至将至诚推至细小的事情上,“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化恶为善,成就美好,促进和谐。

四、诚之与思诚:从天道向人道的转变——存心养性与诚心教化

首先,诚之,是子思在《中庸》中提出的,他说:“诚之者,人之道也。”和诚者是不同的境界。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思诚,是孟子在《孟子·离娄上》篇中提出的,孟子说:“思诚者,人之道也。”在《孟子·万章下》中他具体指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其次,无论诚之或思诚,都是尽心知天,加强自我修养,存心养性、诚心教化、成己成人的过程。第一,就诚之而言,子思在择善而固执的基础上,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具体修养功夫和阶段。第二,就思诚而言,孟子提出更宽广的返回本心的不同途径:其一,他从人性本善本诚的理念出发,坚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其二,人对其善性诚心要操持涵养,原因在于他看到人心在生活中的变化,正如他在《孟子·告子》篇中所言:“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之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此处,孟子特别为人们树立了存心保性的道德典范——君子,在《孟子·离娄下》篇中他指出:“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还深入思考研究了人的心志、心气的关系,在《孟子·公孙丑》中指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其三,可欲之谓善,充实之谓美。前面说过,诚即善也,善即有利也,顺其自然,合乎天道。此处,孟子进一步从人对善的心理感觉和评价角度揭示善的本质,揭示人对善的涵养和充实带来的形象美,可谓善即乐也,诚即乐也。这种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善良诚实本性充满在人身上,会生发意想不到的美感,产生妙不可言的意境,正如他在《孟子·尽心下》篇中指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其四,找回本心,求其放心。在《孟子·万章下》篇中,孟子痛感道:“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其五,尊道贵德,真诚一生;尽心知天,修身立命。前者如子思在《中庸》中所总结的“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后者如孟子在《孟子·尽心上》篇中归纳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矣,所以立命也。”其六,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论述至此,不难看出,人生有规律,成长有规律,心理发展有规律,修身养性有规律,当下素质教育有规律,这一切皆有赖于思孟儒学“诚”的根本,有赖于思孟儒学对诚心人灵魂世界和外在行为关系的发现,此刻,当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相信,这应该是基于对人生真切体会而凝结提炼出的真谛啊!

五、思孟儒学“诚”对当下素质教育的启发

综上所述可知:“诚”在思孟儒学体系中扮演着至高无上的角色,诚是天道,诚是规律,诚是人生心理的根本。诚是智,诚是明,至诚善造化,至诚善成就,诚是道,诚是德,诚是善,诚是乐,人生就在于诚之或思诚,人生就在于存心养性,反身而诚,这些无疑对当下素质教育有很多启发:第一,既要重视智育,又要重视德育,并真正以德育为先;第二,尽量避免急功近利、割裂德育智育关系的做法,开展诚实教育,走进心灵,反身而诚,回归道德原点,回归智慧原点,回归人生成长心理原点实际,风物长宜放眼量,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思孟儒学“诚”的文化智慧明灯照亮我们的未来,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作者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责编/灿岑]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学习

不事雕琢,自然精练

阅读(31)

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却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骈则整齐优美,散则错落有致,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清新质朴,自然流畅。

学习

试论元代“四等人”制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元代“四等人”制,内容包括论元朝四等人制,元代四等人制度原文。[关键词]四等人;蒙古族;民族融合;民族歧视

学习

藏族“五彩神箭”文化发展研究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藏族“五彩神箭”文化发展研究,内容包括藏族五彩神箭文化,阿里藏族五彩箭的寓意。【摘要】本文概述了藏族“五彩神箭”的起源和发展,对“五彩神箭”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五彩神箭”不仅是集吉庆、娱乐、竞技、饮

学习

新词族“X男”浅论

阅读(35)

摘要:近年来,汉语形成了一个新词族“X男”,广泛流行于网络媒体,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X男”的构造、生成方式、语义内涵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其语义特征,从而探讨其发展原因及社会价值。

学习

《庄子》“梦”的哲学思想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庄子》“梦”的哲学思想,内容包括庄子的骷髅梦,庄子之梦全文。摘要:《庄子》一书出现不少“梦”,其实这些“梦”大都包含着庄子的哲学思想,通过“梦”,庄子形象地解释他的思想和见解。这些“梦”,有些是借梦的虚幻性质来质疑人

学习

避免“公地悲剧”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避免“公地悲剧”,内容包括如何避免公地悲剧,避免公地悲剧措施的优劣。1968年,美国学者加利特・哈丁首次提出了“公地悲剧”观点――“任何一种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稀缺资源都会发生过度利用和环境退化”。他认为,造成公地悲剧的

学习

植物茎构造剖析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植物茎构造剖析,内容包括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图,植物茎解剖构造观察。摘要从茎的种类、茎的变态、茎的初生结构、茎的次生结构等方面详细解剖了植物茎的结构,以期提高对植物茎的认识,保护与开发自然界的植物。

学习

“执著”:吉姆·杰克逊

阅读(25)

说到吉姆・杰克逊,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著名的“这拉斯三J”。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杰森・基德、吉姆・杰克逊、杰马尔・马什本三人所组成的小牛队“三剑客”攻击组合曾一度让联盟各支球队闻风丧胆。三人中杰克逊年纪最大,也是最早一个进入

学习

芦苇与橡树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芦苇与橡树,内容包括芦苇与橡树的故事原文,橡树和芦苇故事。一

学习

毛竹林培育技术

阅读(28)

安徽毛竹林多系人工栽培,大别山区是毛竹自然分布区的北缘。毛竹枝细叶茂,蒸腾作用强,春笋与幼竹生长发育阶段要求充足的水分与较高的相对湿度,鞭根稠密,根系呼吸代谢旺盛,极不耐积水,一旦林地排水不良,在数天之内即导致窒息死亡,故要求土壤湿润,疏

学习

浅析教育中的体罚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教育中的体罚,内容包括教学体罚与惩戒的区别,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区别论文。作者简介:王楠柯(1975.7-),女,民族:汉族;学历:本科;籍贯:河南省方城县;工作单位:南阳市宛北中等专业学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历史教育。

学习

电影《星际穿越》的生态意识解读

阅读(201)

本文为您介绍电影《星际穿越》的生态意识解读,内容包括星际穿越电影解读免费版,星际穿越电影推荐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制作的科幻大片《星际穿越》,一上映就获得了大量科幻影迷的认可和好评。影片除了在视觉上给人很大的冲击外(如迷人

学习

英语应用能力测试(PRETCO)中翻译、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应用能力测试(PRETCO)中翻译、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内容包括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翻译题技巧,英语考试选择题盲选。摘要:本文根据专科学生英语教学的特点,并结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特点和针对性,总结这一测试中翻译、

学习

翻译者,背叛者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翻译者,背叛者,内容包括翻译者即背叛者怎么理解,翻译者即背叛者是法语吗。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系列自21世纪初开始出版以来,至今已经出版了百余种,蔚为可观,并择其优者另做成“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学习

英汉姓名翻译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英汉姓名翻译,内容包括英汉文字翻译软件,英汉拍照翻译免费。[Abstract]Ascarriersofcultures,ChineseandEnglishnamesarefullofculturalconnotations,andresultinculturalgapbetweenEnglishandChinese.Personalnamesarenoto

学习

解读翻译家傅雷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解读翻译家傅雷,内容包括傅雷翻译金句,傅雷原文及译文。摘要:傅雷,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史上里程碑式人物之一,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他提出的翻译理论精辟完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理性的光

学习

霍米·巴巴文化翻译思想对全球化背景下汉译英的启示

阅读(88)

摘要:霍米・巴巴,作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化翻译思想及其“杂糅”和“第三空间”的理论概念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和文化身份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具体策略,也展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力和现实借鉴意义。通过归纳分析

学习

翻译过程浅析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翻译过程浅析,内容包括翻译中如何全面正确的理解全文,翻译过程详细解析。摘要: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实践活动,人们对于翻译的思考也由来已久。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更多的是从翻译的得失与困难以及对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探讨

学习

文化的翻译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的翻译,内容包括文化词语的翻译,文化的翻译特点。[摘要]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如何传播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争取相应的话语权,成为国内译者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京华烟云》英汉平行语料库的梳理,用实例来说明林语堂先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