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是什么篇1
传统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基本延续了教师布置要求、学生写作、教师全批全改、课堂点评的模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兴趣不高,所写作文也多为“记流水账”,常出现结构不清、中心不明等问题。小学高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但依然存在上述问题。提纲式作文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提纲来写作,可让作文条理清晰、有条不紊。那么,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提纲式作文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提出写作要求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大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便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加之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单调性,更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写作中兴趣不浓所致。因此,在实施提纲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出写作要求。
以五年级下“写一种自然现象”的作文为例,本次作文要求学生围绕生活中所见的自然现象为写作对象,选择其中一种并写出变化过程。教学中教师首先以幻灯片“云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中天空中的云彩是如何变化的,然后以话题“描述你印象最深的一种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对所熟悉的自然现象进行表达,最后教师再提出写作要求。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受了云彩的变化,在话题中对自己所熟悉的现象进行描述后,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再布置写作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在布置写作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板书或幻灯片形式将要求具体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要写什么,找准写作对象。
二、小组讨论,拟出写作提纲
通过情境创设明确了写作要求,学生清楚了解写作对象后,接下来就需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特点进行讨论,然后围绕对象的特点来初步拟定提纲,最后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提纲。
首先,围绕写作对象小组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采用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特点进行讨论。如在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的“写一篇参观游记”的写作讨论中,教师问题可如“去哪里参观?时间是什么时候?人物有哪些?参观过程中对什么印象最深刻?参考后的感悟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中明确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其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拟定提纲。在这个过程中,开头部分要写什么、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结尾等问题就是拟定提纲的重点。以五年级下“我最崇拜或喜欢的一个人”的写作教学为例,提纲中应该写出我为什么崇拜他(她)、我和他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在事件中他的什么品质让我崇拜、他有什么精神值得我学习就是重点。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修改写作提纲。如在五年级下“动人的故事”的教学中,学生拟定提纲中主要事件过于繁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事件进行归纳,然后删除次要事件,再围绕主要事件来进行表达。
三、丰富提纲,完成写作内容
提纲只是学生写作的“草稿”,它让学生明确了写作的对象、把握住了主要内容,按照提纲写作,学生可文从字顺地进行表达,从而避免了“找不到话说”“不知道从哪里写起”等现象。当然,要从提纲变成作文,还需要一个丰富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所拟定提纲的顺序逐一写作。
以小学六年级上“假期的回忆”作文教学为例,学生拟定提纲为开头部分写回忆让自己难忘,主体部分分层记叙假期中的主要事件(去社区帮打扫卫生、帮母亲做家务)、结尾部分写对这次假期的感受。在主体部分的两件事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何,“我”在事件中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是什么都需要丰富的内容。在记叙顺序上采用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进行表述、内容组织上要突出的是什么等就是写作的重点。因学生在词汇积累方面所限,在丰富提纲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例句形式来引导。如通过时间顺序来组织的“早晨……中午……傍晚……”,如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四、分组批阅,初步修改作文
学生在提纲引导下初步写作,写作完成后,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批阅小组,小组成员间交互修改作文。在分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要注重将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写作能力稍弱的学生组合起来,从而实现“优差互补”的效果,让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写作能力稍差的学生,写作能力稍差的学生也可借鉴习作能力较强学生的写作方法。
在交互批阅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找出所批阅作文中的错别字,这样做可省去教师逐一批阅的繁重工作,也可让学生在查找中积累词汇。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批阅作文的句子进行形象化加工。如学生作文中写到“早晨,阳光很好。”可加入修辞为“早晨,太阳露出了它灿烂的笑脸。”最后,学生批阅后,教师再集体进行检查,检查中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成功之处的鼓励上,让学生在鼓励中获得自信,从而喜欢作文。
总之,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以提纲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不仅可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可让学生的作文有条不紊,从而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提纲是什么篇2
传统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基本延续了教师布置要求、学生写作、教师全批全改、课堂点评的模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兴趣不高,所写作文也多为“记流水账”,常出现结构不清、中心不明等问题。小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但依然存在上述问题。提纲式作文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提纲来写作,可让作文条理清晰、有条不紊。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提纲式作文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提出写作要求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大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便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加之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单调,更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写作中兴趣不浓所致。因此,在实施提纲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出写作要求。
二、小组讨论,拟出写作提纲
通过情境创设明确了写作要求,学生清楚了解写作对象后,接下来就需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特点进行讨论,然后围绕对象的特点来初步拟定提纲,最后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提纲。
首先,围绕写作对象小组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采用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特点进行讨论。如在“写一篇参观游记”的写作讨论中,教师问题可如“去哪里参观?时间是什么时候?人物有哪些?参观过程中对什么印象最深刻?参考后的感悟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其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拟定提纲。在这个过程中,开头部分要写什么、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结尾等问题就是拟定提纲的重点。以“我最崇拜或喜欢的一个人”的写作教学为例,提纲中应该写出我为什么崇拜他(她)、我和他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在事件中他的什么品质让我崇拜、他有什么精神值得我学习就是重点。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修改写作提纲。
三、丰富提纲,完成写作内容
提纲只是学生写作的“草稿”,它让学生明确了写作的对象、把握住了主要内容,按照提纲写作,学生可文从字顺地进行表达,从而避免了“找不到话说”“不知道从哪里写起”等现象。当然,要从提纲变成作文,还需要一个丰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所拟定提纲的顺序逐一写作。
四、分组批阅,初步修改作文
学生在提纲引导下初步写作,写作完成后,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批阅小组,小组成员间交互修改作文。在分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要注重将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写作能力稍弱的学生组合起来,从而实现“优差互补”的效果,让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写作能力稍差的学生,写作能力稍差的学生也可借鉴习作能力较强学生的写作方法。
在交互批阅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找出所批阅作文中的错别字,这样做可省去教师逐一批阅的繁重工作,也可让学生在查找中积累词汇。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批阅作文的句子进行形象化加工。如学生作文中写到“早晨,阳光很好。”可加入修辞为“早晨,太阳露出了它灿烂的笑脸。”最后,学生批阅后,教师再集体进行检查,检查中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成功之处的鼓励上,让学生在鼓励中获得自信,从而喜欢上作文。
总之,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以提纲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不仅可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可让学生的作文有条不紊,从而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提纲是什么篇3
语文自学提纲导学,以语文课程目标解读为依托,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按照具体的学习方法,构建起了“课标――寻找――发现――概括――检测”的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基本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每个环节中都有自己要做好的事,每个要素之间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确了拿到文本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明白了学什么,知道怎么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找到学习的规律,找到学习的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下面以说明文为例进行简要阐述。
一、课标:学习课标是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序幕,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它是还学生“课程目标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辨析文体,为学什么做准备;二是学习基础类、文体类和主题类课程目标解读,为学什么怎么学提供第一手材料;三是查阅交流本课作者和背景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材料基础。以上三项任务是“课程目标”要素的基本内容,它是前提,又是学习的准备。因此第一环节(课标)是让学生在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做好三件事。辨析文体、学习基础类和说明文的课程目标解读、查阅交流本课作者和背景资料。
二、寻找:按照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思路,寻找的主要任务是依据课程目标解读的“三类型三层次”的细化内容,寻找基础类学习内容,寻找文体类初级层次学习内容,寻找文体类中高级层次目标和主题类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寻找能力。这是对学生先学什么,怎么学的最低的学习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内容要求。因此第二环节(寻找)是让学生通读课文后按照以下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第一板块:寻找基础类学习内容包括:重点字词大集中、语法、修辞、标点巧运用。第二板块:寻找文体类初级层次学习内容包括:课文题目解说、本课的说明对象、本课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本课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第三板块:寻找文体类中高级层次目标和主题类学习目标。包括文体类中高级层次学习目标、主题类学习目标。
三、发现:按照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思路。“发现”的主要任务是在“寻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发现基础类学习内容,发现文体类中级层次学习内容,发现主题类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发现和质疑能力。这是对学什么,怎么学在“寻找”要求上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求。因此第三环节(发现)是让学生通读课文后按照以下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第一板块:发现基础类学习内容。包括本课的字、词语应如何解释,在课文中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本课中的句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本课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某某词语是本课的关键词语之一,它在课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第二板块:发现文体中级层次学习内容。包括本课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本课在说明语言上的特点,它的好处(作用)是什么;说明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第三板块:发现主题层次学习内容。包括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课的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从中想到了什么。
四、概括:按照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思路,概括的主要内容是在“课标――寻找――发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词句等学习内容,概括自然段和各部分学习内容,概括主题和写作特色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长话短说的本领,锻炼学生对全文或段落的概括能力。这也是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培养学生把文本内容由“厚”变“薄”的能力。因此第四环节(概括)是让学生通读课文后按照以下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第一板块:概括句词等学习内容。包括这个词、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什么;这个关键词语,它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这个优美、精辟(重点)的句段,它告诉我们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二板块:概括自然段和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包括本课共多少自然段,各自然段段意;本课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写的是什么。第三板块:概括主题和写作特色。包括本文的主题;本课写作上的突出特色。
五、检测:按照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思路,拓展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课程目标――寻找――发现――概括的基础上,运用检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积累、文体、主题、感悟、写作等内容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的学习,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测,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第五环节(检测)是让学生通读课文后按照以下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第一板块是知识积累与运用检测;第二板块是文体、主题内容检测;第三板块是感悟、学写。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梁立群,教师,现居山东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