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大宛列传》札记

摘 要:《史记》作为一部鸿大的史书,历代人们对它的评价都极高,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面有无数的精彩篇章,而《大宛列传》也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它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开通西域攻打大宛的目的、出使西域的汉使的真实情况以及中华文明的传播情况。

关键词:大宛;匈奴;西域;汉使;中华文明

《史记》作为一部鸿大的史书,历代的人对它的评价都很高,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有无数的精彩篇章,而《大宛列传》也是其中之一。通过阅读《大宛列传》我们可以思考如下问题。

1 汉武帝开通西域攻打大宛的目的

(一)汉武帝开通西域的目的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赉金币帛值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后来汉武帝又“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两年多后,由于大宛久攻不下,武帝又“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橐它以万数。多赉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传相奉伐宛,凡五十余校尉。”那么汉武帝花费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力与精力去经营西域,先派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后来又派李广利等人率兵攻打西域,其目的何在?我们先看看西域有哪些国家,这些国家实力如何,值得汉武帝如此费心?《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馀,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且西域不仅国家多,还多是小国,人口少土地面积小,如S羌国“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大宛这样的较大的国家也不过“户六万,口三十万,胜兵六万人”,而这样的人口数与汉朝相差远矣。汉朝即使攻占下这样的小国,其实力也未必能够得到多大提升。那么汉武帝开通西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读《史记》《汉书》我们发现武帝开通西域的目的在于断匈奴右臂、消灭匈奴。《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由此可见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初衷就是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后来张骞向武帝建议道:“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可见正是出于连接乌孙等西域国家从而断匈奴右臂的目的汉武帝才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二)汉武帝攻打大宛的目的

那么武帝为什么要坚持攻打大宛呢?首先汉武帝伐宛的主要目的还是上文所提及的断匈奴右臂,控制西域,从而迫使匈奴臣服。而汉朝能否攻下大宛关系到能否控制西域,所以汉与大宛之战至关重要。汉武帝后来“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七科谪,及载L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汉朝征发这么多的士卒就是为了保卫河西走廊、支援前线,从而为消灭匈奴做准备。第二,汉武帝伐宛,欲得到大宛的藏于贰师城的宝马,用大宛的好马以改良中原的马,加强战备,为日后讨伐匈奴做准备。之前中原所用的战马主要是从匈奴购买,匈奴的战马因自然放养而战斗力较高,而汉朝的马多是人工饲养,战斗力较差。后来汉与匈奴交战,匈奴不再将马匹卖与汉朝。所以武帝打算用西域大宛的汗血宝马来改良中原的马,从而培育出优良的战马。综上所述汉武帝开凿西域攻打大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断匈奴右臂、攻打匈奴。

(三)汉朝对匈奴仇恨的累积

由此可见匈奴给予汉朝的屈辱之深及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决心之大。那历史上汉朝对匈奴的仇恨是如何一步步累积的?首先,在汉朝建立之前,匈奴就已经兴起了一位杰出的首领冒顿单于。汉初定中原不久,匈奴就大举围攻马邑,“因引兵南逾勾注,攻太原,至晋阳下。”于是汉高祖率兵反击,“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这就是“白登之围”。在这场战役中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包围七天,险些无法逃脱,逃脱后高帝刘邦忧匈奴之患,只好“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这就是汉朝的“和亲***策”,但收效甚微。匈奴多次入侵中原,杀汉朝的高级官僚,对汉朝北部边疆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汉朝的统治极为不利。第二,在吕后时期,匈奴极为骄傲,冒顿单于给吕后写了一封言辞傲慢的书信,信的内容大致是“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这封书信引发吕后与汉朝朝野人士的不满。再加之之后匈奴单于对汉傲慢不恭,甚至威胁汉朝赶紧准备好足够的缯絮米蘖,否则匈奴就大举入侵。这一切使得汉对匈奴极为怨恨。综上所述,自高祖时汉朝就承受了许多侮辱,加之匈奴对中原地区的骚扰杀掠、对汉朝统治的威胁,使得汉朝对匈奴怨恨极深。而汉武帝对西域之经营实是长久积累的屈辱怨恨感的集中爆发。

2 出使西域的汉使的真实情况

(一)《史记》中记载的出使西域的汉使的情况

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因出使西域而封侯。自从张骞出使西域而得功名富贵后,世俗奔利之徒蜂起效仿,后来出使西域的汉朝使者素质相对较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其吏卒亦辙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效之。其使皆贫人子,私县官赉物,欲贱市以私其利外国。”由此可见张骞之后出使西域的汉朝使者多品行不端、贪***小利,而这样的使者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引起了汉与大宛的战争。由于武帝欲得大宛之汗血宝马,而大宛不肯与,“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于是天子大怒。”汉使的做法恶化了汉朝与大宛的关系。汉武帝在其统治后期未能在外交方面做到任人唯贤,这给汉朝带来了巨大损失。

(二)《汉书》中记载的出使西域的汉使的情况

但我们阅读其他史料,发现出使西域的汉使的情况与《史记》的记载有很大不同。《汉书?西域传》未提及出使西域的汉使的情况,但《汉书?张骞传》委婉地提及到张骞之后出使西域的汉使的情况,“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从这可以探知张骞之后出使西域的汉使皆称博望侯以取信外国,而外国亦信这些使者,说明这些汉使比较有信义。由此可见出使西域的汉使并非《史记》所描述的那么不堪。而且汉出使绝域立节不屈者极多,如任敞、路充国、苏武。当时出使西域之人奋发有为、进取勇决,跨穷漠逾葱岭,立功于崎岖万里外绝域之邦,往往得其所欲而归。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它反映了汉代民风的豪健。

3 以武力为前提的中华文明的传播

中华文明作为一种成熟的文明,其向外传播往往以震慑性的武力为前提,如中原文明向西域的传播就是通过汉朝攻打大宛来实现。武帝欲得汗血宝马,大宛不肯与,加之大宛攻杀汉使,天子大怒。于是汉派李广利率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讨伐大宛,未能取胜。之后汉又派六万步骑、马三万匹、运量牛十万余头出征支援。及至汉***班师时入玉门者仅万人、马千余匹,十亡七八。其实在汉伐大宛之战中,汉朝虽付出巨大代价但并未取得完全的胜利。汉武帝攻打大宛的目的是“尽虏破宛”,攻下大宛,同时得到汗血宝马。但最后战争的结果是大宛“出其善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给汉***”,汉***“终不得入中城”。由此可见汉***并未攻下大宛,只得到汗血宝马,武帝并未实现这场战争的初衷。但汉朝却通过讨伐大宛威震西域,并在敦煌、酒泉置都尉,在仑头屯田,从此在西域站稳了脚跟,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中西交通自此畅达,华夏文明也得以向外传播。而西域国家也向汉朝学习铸兵器、穿井等技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 西域与南方发展情况不同之原因

张骞凿空西域与春秋战国时楚国对南方之开发实有相似之处,但南方终成经济发达之区域,西域则始终相对落后,但对中华文明亦有特殊贡献。之所以会造成南方与西域发展情形的巨大差异,有很多复杂因素,如气候、地形、社会环境等。首先,地形上,西汉时南方尤其是楚越之地“地广人希”“地势饶食”,土地比较肥沃,“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且由于人口少,开发得不太充分,故为以后的开发留下较大余地。而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区,该地区土地贫瘠,沙漠盐卤地较多,缺少水源。这片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又无节制地放牧,加之武帝时期迁徙民众充实酒泉、张掖等四郡,在仑头等地屯田,进一步开发西域,但同时也加剧了西域生态环境的恶化。第二,气候上,武帝时中原、南方与西域都比较温暖,出现“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荻;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的情形,但西汉末期气候却大幅变冷。南方虽气候卑湿,但相对潮热,人口少,故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西域本就纬度较高,气候偏冷,后来受整体气候影响变得更冷,草木牲畜多冻死,游牧经济遭到重创。加之迁到此处的中原人不适应日益变冷的气候,纷纷逃回中原,从此西域更加荒凉。后来迁到此处的多为少数民族人,终日游牧,加剧了西域生态环境的恶化。第三,社会环境方面,南方从东汉时期就开始发展,出现了世家大族;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们纷纷逃往南方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且南方社会安定,这一切都促进了南方的开发。但西域从西汉末期就开始衰落,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环境动荡,加之生态环境恶化,西域人口锐减发展迟滞。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还有其他原因,在此就不赘述了。

虽然南方与西域的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但他们都对中华文明做出特殊贡献。佛教逐渐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南北朝时西凉一地保存了华夏的礼乐文明,同时中原还从西域引进了蒲陶、苜蓿等作物,丰富了中原人的饮食。南方则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楚文化,在魏晋南北朝的动荡时期保存了中原的礼仪文化,并且产生了玄学。在辽宋金对峙时期南方不仅保存了中原的礼乐文明,还极大地发展了华夏文明。总之无论是南方还是西域,两地都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史记》的中心思想之一是反战反通使反外交,这在《大宛列传》中体现得更加清楚。读《史记》时应当与其他史书结合着读,这样更能发现《史记》的闪光点,同时也能够更接近历史真相。总体来说,《史记?大宛列传》不失为一篇精彩的历史著作。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2.(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作者简介

赵芳(1992年-),女,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

读《史记·大宛列传》札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读《史记·大宛列传》札记

学习

分析青山七惠作品《窗灯》

阅读(24)

《窗灯》这部作品主要写主人公绿藻从一年都没去过的大学退学,后来因为机缘巧合在咖啡店打工,并居住在老板娘御门姐家中。绿藻是一个内心自我封闭的人,由于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在刃某渎孤寂的同时也十分憧憬着外面世界,她潜意识里面进行偷

学习

黑暗与光明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黑暗与光明,内容包括黑暗与光明1全文免费阅读,光明与黑暗小说全集。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就像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就像在沙漠中寻找绿洲;在黑暗中寻找

学习

项目化管理的实现方法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化管理的实现方法,内容包括项目化管理的通俗理解,项目管理的程序化。项目化管理就是为实现项目目标,以管理对象的整体为项目管理对象,应用系统、综合、科学的管理方法,按照一定的科学步骤和程序,对管理对象进行动态项目式管

学习

地铁蒲汇塘基地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阅读(37)

【摘要】在地铁基地总体规划中,规划建设一定绿化面积可以创造一个优美、宁静的基地环境,树立基地形象,塑造各具特色的企业绿色文化,展现现代企业为生产和生产者服务的意识。地铁蒲汇塘基地绿化根据地铁基地多占用非耕种的土地、土壤条件不好

学习

京城王府知多少

阅读(74)

本文为您介绍京城王府知多少,内容包括北京京城王府四合院,京城八大王府在哪里。提起北京城,没有谁不知道王府井的,王府井可以说是北京的窗口,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街”。说到王府井大街,自然要先说说王府和井,因为它们都与王府井有着密切的关

学习

梵天净土 花灯思南

阅读(37)

一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神奇美丽的乌江,积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勤劳勇敢的土家族人民千百年培育了多姿多彩的土家花灯。思南土家花灯,是土家民间歌舞艺术。演唱的内容多是思南土家族人民群众的生活,音乐轻快,悦耳动听,动作优美,生动形象。

学习

违章指挥的原因剖析与管理对策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违章指挥的原因剖析与管理对策,内容包括违章指挥的原因有哪些,违章指挥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摘要】违章指挥在“三违”过程中则处于支配地位和起着决定性作用,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核心要素。要杜绝违章指挥行为,管理者必须遵循“

学习

植物群落生态演替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植物群落生态演替,内容包括植物群落演替的正确顺序,群落演替的原因有哪些。[摘要]: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以及它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态位不只是具w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

学习

芦荟《药性论》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芦荟《药性论》,内容包括中药芦荟的功效作用与药性归经,芦荟药性。【摘要】芦荟属(学名:Aloe)通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

学习

15个最佳技术发明将影响人类未来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15个最佳技术发明将影响人类未来,内容包括100年最有影响力的技术发明,近期改变世界的100项发明。雅虎刊发文章称,科技日新月异,我们难以紧跟每一项最新和重大发明。伴随着每部新智能手机、每台新计算机、每个新芯片的推出,很多

学习

“励志上位”,高腔叫板原配一声呜咽

阅读(39)

现如今,有种厉害的第三者叫做“励志情人”。她们既不哭闹又不隐忍,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来超越原配,为情夫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平台,让对方心甘情愿地选择自己。四川女白领赵佳玲就是这样一个聪明漂亮的“励志情人”,当她看到情夫的原配条件出众后,便

学习

解读九种遗憾的爱情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解读九种遗憾的爱情,内容包括爱情的九种遗憾,爱情不要留下遗憾的句子。一、没有和自己最爱的人结婚解读:这应该是件比较痛苦的事,但也称不上遗憾。他(她)最终没有选择和你相伴一生,应该是他(她)的遗憾。通常来说,跟自己结婚的人并不

学习

李小毛在煤矿的幸福生活

阅读(40)

李小毛来矿那年只有十三岁。十三岁,正是上学的年龄,李小毛却不得不中途退学,顶替父亲到矿上当了最小的学徒工,这一切都缘于那场变故,过了许多年以后,李小毛仍清楚记得那年的冬天。那一年的冬天来得格外的早,进入腊月,鹅毛大的雪片子就下个不停。

学习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内容包括201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云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随之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地扩

学习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内容包括史记无韵之离骚完整版,史记史家之绝唱。《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征和三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

学习

《史记·荆轲传》与《燕丹子》中荆轲形象之比较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荆轲传》与《燕丹子》中荆轲形象之比较,内容包括战国策与史记中的荆轲,史记荆轲刺秦中荆轲的形象。摘要《史记・荆轲传》与《燕丹子》都是对荆轲刺秦王故事的描写,材料的来源都是历史文献资料和民间的传说,但是两者对

学习

闽台畲族族谱搜集整理札记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闽台畲族族谱搜集整理札记,内容包括福建畲族雷氏族谱,畲族人有族谱和堂号吗。族谱亦称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中国现存各式各样的

学习

读史·史记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读史·史记,内容包括史记原文解读,读史记全文及译文。《史记》首创我国纪传体的史书体例,建立起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体结构。班固撰《汉书》,对其体例略加改动,将“本纪”改为“纪”,“书”改为“志”,去“世家”并为“列

学习

《利玛窦中国札记》视域下的中国文化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利玛窦中国札记》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内容包括利玛窦中国札记全文word,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二章。摘要:利玛窦是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中的一员。虽然他来华的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并为此作出了杰出

学习

史记留侯世家范文精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留侯世家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史记留侯世家片段摘抄翻译及赏析,史记留侯世家读后感300字。《史记》上起黄帝,下讫汉武(记事止于汉武帝太初四年),系统记载了中华民族2300年的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她不仅具有珍贵

学习

史记管晏列传范文精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管晏列传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史记晏子列传原文及译文,史记管晏列传读后感1000字。关键词:管仲;晏婴;知人善用

学习

浅析《李斯列传》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李斯列传》,内容包括李斯列传全文注释,李斯列传全集。关键词:李斯列传;李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