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拼音篇1
基础知识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ézòujūsùdānwùpúsù
()()()()
dēngpānliěkāibùguàtàishān
()()()()
téngyúnjiàwù
()
二、用“____”画出下面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挑山工(tiāotiǎo)尽头(jìnjǐn)背心(bēibèi)
扁担(dàndɑndān)随便(biànpián)压弯(yāyà)
三、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划上“√”。
1.饱览
(1)吃足了(2)饱满(3)充分(4)满足
2.心悦诚服
(1)衣服(2)担任(3)适应(4)服气
四、按ABB式填空。
如:静(悄悄)
黑()()()
亮()()()
沉()光()明()
绿()红()白()
五、填上合适词语
()的扁担()的山色()的肌肉
()的货物()的溪流()的山路
()地走过()地赶来()地离开
六、造句。
耽误——
朴素——
七、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拘束——惊异——
包蕴——似乎——
八、选择正确答案。
《挑山工》一课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A.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B.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往往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答:()
九、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1)它指的是什么?
(2)“我”需要它干什么?
2.我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的哲理。
(1)在空格内先填上合适的词语,再造句。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是指哪几句?这几句包蕴着什么哲理?
十、简答题。
1.读课文,想想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答: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答: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
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答:
创新训练
一、根据解释写成语。
1.不能解答的疑问。()
2.话语耐人寻味,值得琢磨、体会。()
3.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
二、“奇怪的是挑山工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在这一段中起什么作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三、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回答问题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件事或物对你的影响,以及它是怎样鞭策你的。
挑山工拼音篇2
常听人们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正是对执教者“教学艺术”的褒奖,对执教者来说,课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诀”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教学艺术”。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教学艺术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几个方面着重于实践的一些具体做法,但愿能给在座的各位提供一点参考。
一、沟通学生心理的方法
我们经常外出听一些特级教师上课,他们为了推广经验,推动教改常常借班上课,师生互不认识,互不了解,这时老师怎样沟通学生心理,迅速缩短师生交往距离,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过去的知识没有学好,没有弄通弄懂,或者产生遗忘,阻碍了新知识的学习,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及时进行知识补救,为新知的学习进行铺垫,沟通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如教学***的七言诗《长征》时,可引导学生从《草地夜行》、《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等课文的温习回忆中,获得有关长征时红***爬雪山、过草地、克服千难万险的背景材料,沟通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
①比如有时候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课堂上反映不积极,倒不是智力上有问题,常常是缺乏学习动机,这时老师就要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不断使他们的愿望在成功的喜悦中变成现实。如学习拼音,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我先请一位学生读课文,可是因为他认字很少,难以流畅地读下去。这时,我将拼音表挂出来,用声母和韵母相拼,竟拼出许多音节。顿时,学生的脸上露出惊喜。抓住这一瞬间,我说:“如果你能将表上的字母读准,也能像我一样读出许多音节,能读通顺许多有趣的书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觉地产生一种要学拼音的愿望。有时在学习给音节标调的时候,我将拼音儿歌引进课堂,增强拼音的趣味性。如“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边给谁戴。”这首标调儿歌,学生边唱边表演,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记得也很牢固。
②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学生有些不良习惯,如喜欢唱读、写字潦草、不讲笔顺,不愿修改习作等等,这些坏习惯也给语文学习带来障碍。例如:教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时,我发现有些同学能很熟练地读出书上的音节,但让他跳读时,就读不出了,这是由于平时不动脑筋跟着唱读造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及时作了调整,经常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读,终于改掉了他们不动脑筋读书的坏习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的读写习惯,教师要随时矫正。这一点非常重要。总之,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这是教学的起点,我们要时时处处给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提供切实而具体的帮助,使学生学习能顺利进行。
二、教育机智的方法
一位老师在教《挑山工》一课时,要求同学A用自己的话描述挑山工的形象,然后请大家对她的描述进行评议,此时,同学B站起来说:“我认为她说挑山工都很憨厚朴实不恰当,有的挑山工也许很狡猾呢!”接着举了自己去旅游被挑山工欺骗的事情,他的话音一落,课堂立刻引起一阵骚动,老师也一怔,但随即微笑着说:“同学A说挑山工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来维持生活,用自己的劳动为旅游者服务,因此说他们是憨厚而朴实显然是没有错的,但同学B的意见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那样的人。所以我以为将同学A话中的‘都’字改为‘一般’,大家说怎么样?”“可以”大家对此表示同意。这个案例中,如果老师是简单地呵斥、否定那位学生的话,整堂课就会死气沉沉,是教师的教育机智“化干戈为玉帛”,使这堂课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举例b:记得有一次我上《夜莺之歌》,才写完课题,一位调皮的学生就突然用自制的口哨学夜莺大叫一声,另有几位学生也跟着叫了起来,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我先是很恼火,但随即一想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否则课无法上下去,便马上微笑着对大家说:“他们学夜莺叫像吗?”学生说“有点像”。我便把刚才学夜莺叫的几个学生请起来,比谁学得逼真一些,结果那个调皮的学生评为第一。我表扬他模仿能力强,课前能自觉地预习课文,但同时又希望他以后要区分场合,注意遵守课堂纪律。这样的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自尊,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件千变万化的“艺术品”,它要求教师善于觉察上课进程中发生的独特而细微的变化,并运用教育机智随时调控教学,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现举数例说明:
1.悬问设置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2.释题引申法。就是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位老师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看***学文就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各样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师,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3.背景介绍法。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这些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月光曲》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板: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课堂结尾的方法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就像戏剧、电影、相声、弹词等艺术一样都注重结尾,希望所表演的内容能在观众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语文课堂教学则要求结尾能使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的结尾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小结的作用,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炉”提炼的作用。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挑山工拼音篇3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来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处理好课文――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与文本的对话包括
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懂了什么)
2.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意义的获得,使得对话仅在认知层面上进行,难免变得枯燥与单调。现代阅读教学提倡以读为本,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每读一次都有一次的收获,这是落实自主的、***的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使他们能在与文本的不断对话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享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我在上《挑山工》一课时,审题后就“你对挑山工有什么了解”这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挑山工的工作是挑货上山;有的说挑山工走的路比游人多,但比游人先到山顶;有的说挑山工的身材都是又矮又粗,肌肉黑黝黝的……之后我大胆的给了学生将近十分钟的时间,请他们采用各种喜欢的方式(齐读、默读、小组读等)反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和问题。如果说前面的交流还只是学生于课文粗浅的对话,那么,经过充分的读书、思考,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就较为深入了。这时的学生不仅谈到了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线路,品味了这样走的高妙之处;也谈到了挑山工有步步踩实、勇往直前的精神等,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已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
世界,在平常的对话中基本把握了课文的内涵。
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具体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其次才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别》一诗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如果我是孟浩然,哪位同学用诗句来安慰我,为我送别?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我会永远记住老朋友。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别忘了我这位朋友,我才思念你们呢?
伴着下课的铃声,学生在《朋友》的歌声中为老师送行。这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了师生零距离,沟通无障碍。对于激活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三、在现有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高效往往把个体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联系在一起,即展开合作学习,低中年级可以围绕重点词、句、段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高年级还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申或拓宽,而后再自悟、自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课堂在恰当地处理好以上几种关系之后,要适当拓宽内容,引进课程资源,即拓展对话:
1.课堂内的延伸: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求学生找一些相关的篇目来阅读,如学完《雨》这一单元后,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些阅读篇目《春雨》《给我一点》《小雨沙沙》等。这样的引进,学生乐于参与,使语文课程尤其阅读教学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
2.课外阅读:家长引导孩子读课外
书,设立和时间赛跑的课外阅读统计表;坚持每日十分钟阅读,提供拼音读物,为了确保这些阅读对话的实效性,要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
总之,课堂内外跨越时空的对话应是理想的阅读教学境界,因此我们应更激扬的呼唤对话,应更执着的拓展对话,应该讲旺盛的生命力融渗在这浓郁的对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