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学定教”是语文课教学本质的必然要求,它的本质是要求确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情况来确定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而一切客体都应该服务于主体的需求,因此要处理好主客体的辩证关系,最后达到主体的自主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打造“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用以学定教理念实现培养学生大语文观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学定教;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许多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时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到的记一些,教师没讲到的自己也不主动去探寻。如果教师这样去教语文,学生这样去学语文,从辩证法上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丰富多彩的文章成了学生课堂上的催眠曲,教师们精心的备课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尽力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实践中用“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理念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进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以学定教”的现实背景
“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提高。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变语文课堂的主宰者为组织者、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在“五育”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探究能力,学生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语文教学中自主探索感兴趣的问题,成为真正的受益者。2.“双减”背景下的“以学定教”“双减”是一场以小切口解决教育大问题的变革。高质量课堂是“以学定教”“以学为本”的课堂。如果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配套作业课下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必然要受到限制,教师们应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听、自己说、自己读、自己写。特别是在减少作业和减少课外辅导情况下,教师要用有限的时间实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思考能力,让学生快速成为一个个体成员,而不是课堂上的“受教者”。教师要让学生精准的掌握知识,做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把课堂上复杂的任务变成单一的任务,加深学生的思维印象。
二、把握住“以学定教”的基本程序
“以学定教”教学方法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因此可以从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去尝试。1.课前预设详细的学习预案学生在课前自助学习环节,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合理的预设和指导,教师在课前做好导向性作用,这要求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认真研究教材文本,掌握课标的各项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分析学生的认知状况,包含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等。教师根据预想的情况预设“学习预案”,这个“学习预案”应该是指导性的、点拨性的,而不能预设成“教学预案”,否则就会失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变成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了。所以,教师在课前预设“学习预案”要想着学生们需要什么知识,而不能是照本宣科似的向学生灌输什么,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2.课上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是“以学定教”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唯一可以和教师、学生互动的环节,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检验自主预习成果的具体体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样性主观学习能力,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例如在朗读教学环节,可以使用多媒体、音乐、挂***等教学设备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在诗中游、画中行,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去朗读,发挥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可以创设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合作交流情境,把课堂变成辩论场、研讨会、交流会,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参与者、旁观者、指导者的身份,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这是师生的双向交流,同时教师又能及时发现问题,为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依据。3.课下解决不足的学习问题课下查漏补缺环节是“以学定教”在课后实施的有效补充,教师经过课堂上的指导,已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较深的了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学生认知的不确定性,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还没有及时掌握和消化的知识,改正学生错误的认知,并且补充知识盲区,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等。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仍然是指导者,指导学生再认识、再分析、再加工到最后把知识彻底吸收、消化,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得到正确答案。在这个环节中不要急功近利,一味求快牵着学生走,容易产生解决问题不透彻、应付了事的负面效果。“以学定教”教育理念在课下的贯彻落实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
1.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以学定教”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充分了解学情,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以此来制定课堂教学设计,从而达到课前充分预习,课中高效率,课后及时巩固的理想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这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都是取一个大多数而已。但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是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此,教师在准备一堂课之前既要明白自己要教什么,更要清楚了解学生特点,知道学生需要学什么和怎么学,两者清楚于心,才能上一节好课。2.教师以单元整合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窦桂梅老师指出,“主题教学”要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契合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既在理念上引领,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体系。“以学定教”理念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设计单元整合教学时,要重视对学情的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要从低级到高级逐级细化。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时,教师可以做一个单元说明,学生可以根据单元说明自主阅读文本、思考问题、产生阅读感悟。“以学定教”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整合教材、串联知识点、激发探究的欲望。3.教师依照学生能力开展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识水平,理科因为条理清晰,所以相对好把握,但是语文在把握学生的学识水平上难度就大了,它没有清晰的线条,知识点交叉,学生的层次不好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备课就增加了难度,使得以学定教很难落到实处。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更多的教师采用的方法是以教导学。也就是说,首先确定教学内容,然后再思考教授内容与学生前置知识的联系、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在思考清楚了内在联系之后,然后教师再设计怎么教。这种教法仍旧是站在大多理科生的角度来设计,这样的设计的确提高了课堂效果。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章》为例,由于学生是升入初中以来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教师提前确定讲授作家作品、重点语句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等内容后着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在上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学生有针对性的查阅资料、预习文本从而在课堂上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倡导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
1.倡导合作学习是贯彻“以学定教”教育理念的发展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都会有意无意地安排小组内合作学习这个课堂环节,不言而喻小组内合作交流学习的确能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学生在小组内和组员之间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而又不受老师的束缚。在小组内学生们不论成绩优劣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参差不齐的学生个体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但是有一些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单纯地理解为课堂效果的生动热闹,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课堂上为了避免课堂的紧张尴尬,一些教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增强课堂表现力,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大多华而不实,相反有可能会阻碍部分学生的语言思维。2.依照学生需求开展合作学习是“以学定教”理念的延伸以《背影》课文教学为例: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课前以导学案形式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思考讨论“在课文中找寻父亲对朱自清情感的表现”和“归纳朱自清感情变化的过程”,两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适合所有层次学生积极思考,每一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问题的设置难度适宜,有讨论价值,适合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工合作,进行智慧的碰撞,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老师再加以适当引导,学生们的课堂听课效果就会很好。3.改变教育理念,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以学定教”理念的深化理念是行动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决定了语文课堂的行动。为此,必须打破旧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摆脱低层次的知识本位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叶圣陶先生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这就告诉我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应根据学情而定。在课堂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以教参定教”“以教学经验定教”“以网上教案定教”,这种脱离学情教学,学生只是在配合教师的表演。因此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学情特点做到以学生定教;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观察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做到以学情定教;在课后训练环节可以通过作业、试卷反馈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做到以学业定教,从而制定新的教学设计,以便在下节课中更好地使用。
五、运用“以学定教”理念打造“以生为本”课堂
“以学定教”和“以教定教”的本质区别在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程度,只有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打造“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当下教学改革的目的。而“以教定教”是指教师以自己授课为中心,单方面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属于“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调查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博大精深、悠久的历史还是充满崇敬之情的,但是真正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少之又少,不少学生把学习语文当做一种负担,把上语文课当做一种折磨。仔细想想这与我们老师过分追求考试成绩,对优劣生有亲疏远近的情结是分不开的。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启迪,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只有教师心中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才能够做一名称职的师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认真分析学情,根据学情打造语文课堂,课堂上设计几个层次的学习问题,无论优劣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课后作业也要因材施教各有所得。优劣学生之间的差异短期内虽得不到根本解决,但长此以往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受益终身的,这就是所谓的“大语文”吧。希望“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先学后教的学习课堂,让每一朵小花都能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置也要体现“以生为本”。现在的学生一出生就被电子产品包围,成长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学生的生活体验普遍缺失,各地方虽积极创设研学旅行等体验活动,但效果短期内不能达到要求。而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学作品是需要学生有感同身受的生活体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们的需求出发是衡量一名老师责任心的重要标准。通过提问的方式去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需要每一位老师去思索和尝试的。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充满温馨、欢乐的回忆性文章。它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和充满怀念的三味书屋,急于与学生们一道去品味乐园、书屋带来的乐趣。为了拉近和作品的关系教师可以以回忆学生自己童年的经历导入教学,接着出示江南水乡的***片材料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以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是“以生为本”课堂的前提条件。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打造“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把握好每一名学生的学情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用以学定教理念实现培养学生大语文观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玉肖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的有效实施[J].语文建设,2021(10):73-75.
[2]刘朝霞.“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6(7):63.
[3]刘次林.以学定教的实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04):28-32.
[4]黄瑞雪.“以学定教”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35):65-66.
[5]赵江华.以学定教,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4):154-155.
[6]顾敏.创造学习的蓝天碧海——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03(11):16-17.
作者:徐志强 单位:延边州教育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学定教理念打造语文生本课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