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心计划・华夏心理周末公益课堂”由华夏心理网联手全国心理学专业机构共同推出,2006年每个周末,北京市民都能享受到公益讲座和免费咨询等近距离的心理支持服务。本文来源于“心理咨询与青少年成长教育系列讲座之――家庭规则的建立”。
影片简介《成长的烦恼》之《不同的处分》
杰森夫妇的两个孩子女儿开萝尔和小儿子本恩违反了同样的家庭规则,晚上偷偷溜出去和异性朋友约会。父亲分别和两个孩子谈话。杰森站在儿子的立场上,认为一个12岁的男孩处于身体发育期,可以理解“一个男生纯洁的心灵比不上一个长雀斑的女孩”的心理,于是只给予儿子口头警告。而觉得对女儿应该比对儿子更严格,不能和男孩去约会,违犯了家规,罚她一个月不许出门。
女儿对和弟弟截然不同的处分感到很不公平.于是向妈妈求助。妈妈从女儿的讲述里,回忆起自己中学时喜欢的一个穿运动服的男生,认为17岁的女孩容易被感情冲昏头脑,从而解除了对女儿的处分。对于儿子,觉得男孩很调皮.需要被管治,而罚他一个月不许看电视。儿子对这样的处分愤愤不平。
最后,父母协商,达成共识,给予孩子同样的处分。
专家讲述:家庭规则必须遵循的原则
家庭规则制定的重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需要规矩来维持,一个社会需要秩序来规范。当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社会到处都充满规则,当这些规则不适应自己的时候,该怎样去调节,怎样去适应,和适应家庭规则是一个道理。
孩子是最能察言观色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确立的规则是模糊的,随机性很强。有时候心情好了,对孩子犯的错误就能容忍,而情绪受影响的时候,就会对孩子加重处罚。孩子的心里就会有这样一个印象:规则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是因为父母心情好不好。也许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能察言观色也是本事,但是这会造成孩子忽略规则本身,而只去注重别人的反应。
一个完整的家庭规则系统,包括奖励、惩罚等相关制度,在市场化的时代,这些对孩子以后适应社会的规则是很有效的。
家庭规则制定的一致性
家庭规则的制定者要意见统一,执行统一。
父母永远不要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立场不一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如果事发突然,谁先知道了谁先处理。另外一个对处理的意见有疑义,也要等处理到一个阶段以后背着孩子再协商,不能立即反驳。
我的父母在这一点上就做得特别好。小时候我特别调皮,在自己犯错误后,总想找出父母的弱点,让他们对立起来,让其中的一个人来保护自己。但是我一直没找到这样的机会。
我小时候特别害怕虫子,爸爸为了将我锻炼得勇敢点儿,有一次故意捉了一条虫子放在碗里,让我坐在那儿看一个小时。我当时看得心里发毛,妈妈回来后,我故意激她:“妈妈,你勇敢吗?”我妈说:“我勇敢啊。”“你敢碰这个虫子吗?”“敢啊。”“你敢把虫子扔到窗户外面去吗?”我妈就真的把虫子扔了,我的阴谋得逞了。我爸买菜回来后很生气,但是也没有当面表露出来。后来,他们两个人协商,妈妈不同意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害怕对我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觉得可以让我从不那么吓人的虫子开始训练……在我的印象之中,他们从来没有因此吵过架。
长辈参与规则的执行时,两代人也要意见一致。
在我接触的案例中,有一位温文尔雅的父亲,他从来没跟人红过脸,在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却跳起来说恨不得把孩子的爷爷掐死。两代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我们常常会奇怪,为什么隔代人会特别亲?以前对我们特别严厉的父母,在做了爷爷奶奶之后,对孙子为什么会格外的宠爱?
其实是因为老人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变化。他由叱咤风云到退休赋闲在家,社会圈子越来越小,朋友越来越少,而他的儿女们也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听他们唠叨。相对而言,孙子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他说的话在孙子那有回应,而孙子在他那里也得到了最大的放松。虽然他们可能相差50岁,但是事实上他们成了玩伴。所以当看到孙子挨批,他的心里会很难受,会不由自主地去庇护孙子。
怎么样能让长辈不溺爱孩子呢?当教育方式不一致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分歧呢?要用其他的方式满足老人的需要,多关爱老人,多沟通,多抽时间陪陪他们,他们唠叨时你静下心来听。同时满足他被尊重的需要,可以多去赞美他们。很多年轻人以为,对父母最好的孝顺就是雇一个保姆来照顾他们,让他们衣食无忧,其实这是在变相地加速他们的衰老,因为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想自己的孤单和烦恼。其实对父母,你需要设计,要让他们有一种参与感。
在处理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时,也需要设计。可以先制定规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目标。但是要学会向长辈征求方式、方法上的建议,和他们讨论执行的方法,来保证家庭秩序的完整和一致。比如,你可以对他们说:“我觉得孩子应该在8点45分的时候睡觉,我们大家来想想怎么样实现。”
如果你这样提问,“您们觉得孩子几点睡觉比较合适”,父母可能会说,“孩子又不上班,爱几点睡觉就几点睡觉”,意见不统一,矛盾就会产生。所以沟通要有技巧,让它一开始就是统一的,只讨论方式或方法。
怎么样有效地去执行规则
一个:不要拿钱去买成绩。
对孩子的奖励既不能用钱来代替,又不能没有刺激度。当孩子取得了规则范围内的成绩时,对他的奖励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你可以今天给他一朵小红花,明天给他两朵小红花,等他攒了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后,带他去吃一顿麦当劳。如果你每次都带他去吃的话,对你以后执行规则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某一些规则制定的时候,让孩子参与进来,和他交流和沟通,得到他的认可。
比如,你可以将撒谎列进规则里,询问孩子要是撒谎了怎么办。孩子说两天不看电视,你说不行,太轻了点儿,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啊。孩子就会再想办法,到最后他自己制定一个规则,这样制定的规则,他自己是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执行的。
在教会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要将规则背后的价值观告诉孩子。
“我害怕被抓进监狱,而不去偷东西”和“我认为偷东西本来就是错的”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当孩子把价值观的东西融会贯通后,这些规则背后的价值观被他消化后,实际上他就不需要规则了。
同时家长不能强求完美,将我们认可但是都无法实现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自己都无法实现的东西却强迫孩子去实现是不切实际的。
在拟订规则的时候,要多了解孩子。对孩子了解的细节越多,你的规则制定得就会越好。
我有一个朋友,他给孩子制定的规则听上去很苛刻,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如果晚上八点半没完成作业,就罚周末两天不许看电视,其中有一天也不许出去玩。但是很奇怪,孩子对其他的规则都很遵守,唯独到了星期五就不写作业,还随便你怎么惩罚。后来我去他家玩,和这个孩子聊了一下,结果孩子说:“我喜欢看的电视都在周五,周末没我爱看的节目,所以随他们罚我周末不看电视。我和朋友们约好了星期天一起出去玩,谁会两天都在外面玩啊,所以任凭他们罚我只玩一天。反正我可以星期天晚上写作业,我爱看的电视也都看了。”
注意孩子的发展,对规则随时进行调整。
对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在二年级时候制定的规则可能已经不适合他了。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规则。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多长时间,我们就做了多长时间的父母,谁都不比谁多一秒,所以父母和孩子是一个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适时调整,哪怕做到只比昨天好一点儿,和孩子一起成长。只有我们成为合格的父母,才能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父母建立“家庭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