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夏,23岁的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在组织的分配下,他来到偏远荒凉的湖南省黔阳县安江农校教书。正值青春恋爱的年纪,袁隆平却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工作上,这样一过就是三四年。当同龄的老师都相继步入婚姻的殿堂,甚至做了爸爸妈妈时,他仍然过着“孤家寡人”的生活。混迹在学生中间,留着运动头、穿着粗布衣的他,很难让人想象成一位中专教师,并且,生性随意的他经常不换衣服,一件衬衣穿脏了,他就把衣领翻过来又穿,有时在课堂上讲到兴起,他甚至直接用衣袖擦黑板。就这样,他依旧过得十分充实。
袁隆平不着急,可身边的朋友替他急了,于是,一位同事忙着给他介绍女朋友。面也见了,感觉也不错,可袁隆平一心扑在工作上,约会的时间并不多。偶尔见面,女孩也总喜欢拉上介绍人,一来二往间,袁隆平感觉自己成了可有可无的人,而介绍人和女孩却有说有笑。看出端倪后,袁隆平倒也知趣,干脆退出了事,最后,介绍人变成了新郎官,而落单的袁隆平又成了“自由人”。
1963年初冬的一天,袁隆平的另一个同事又要给他介绍女朋友,并且保证这次一定成。等袁隆平赶到了学校附近的农技站时,他彻底傻眼了,面前的女孩竟然是自己曾经的学生邓则。袁隆平清楚地记得这个活泼开朗的学生,只是这样的会面让他尴尬。而邓则却显得落落大方,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她的婚姻问题也一度变成苦恼。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当有同学谈到袁隆平,并且有意无意问她印象如何时,她直言不讳地说:“挺好的,教学认真,待人诚恳,人品更没得说。”听到如此高的评价,邓则的老同学就动了撮合他们的心思。
初次见面的局促很快就被打破了,邓则的快言快语打动了袁隆平的心。他开始主动出击,并写了一首深情而优雅的诗歌表白:“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由此,他们开始约会。
因为是师生恋,他们一同外出时,难免有人背后议论。憨厚耿直的袁隆平不干了,他说:“什么影响不好!我们大男大女,谈情说爱,正正当当,以后还要继续扩大影响呢!”同事们担心夜长梦多,积极鼓励他求婚,袁隆平也有此意,于是,在1964年正月初五那天,袁隆平在篮球场向邓则求婚了。几斤喜糖,师生同庆,邓则就穿着那套火红的球衣,与袁隆平闪婚了。那时,袁隆平33岁,邓则25岁。
婚后,袁隆平的生活起居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他工作的劲头更足了。在彼此的称呼上,邓则喊丈夫为“袁先生”,而袁隆平则称呼妻子为“贤内助”。
那时,袁隆平正在试验培育杂交水稻,可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他的研究步履维艰,甚至有人以此作为罪证攻击他。艰难的岁月里,他培育的秧苗被折断,丢得满地狼藉。看着自己辛苦的成果被人无情糟蹋,一向乐观的袁隆平几乎昏了过去,他浑身战栗,跌跌撞撞地回到家中,一下便倒在妻子的怀里。此后几天,他像中魔一样,口中反复念叨自己的秧苗。邓则安慰他说:“没关系,顶多是去当农民,我和你一块去,只要不离开土地,我们就有希望……”妻子给了袁隆平站起来的勇气,他爬下床,找到残存的秧苗继续培育。
后来,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袁隆平才得以安心科研。但是由于常年在外,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邓则身上。1974年,袁隆平的父亲去世,1982年,邓则的母亲罹患癌症病逝,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这两件事邓则都没有告诉丈夫。她不想让他为家事烦扰分心,她要做他最坚强有力的后盾。
长期的家务和对双方的老人照料,让邓则于1982年突患病毒性脑炎,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一直昏迷不醒。袁隆平急忙赶回来,通宵达旦地守护在她身边,擦身子、换衣服、喂鸡汤、并伏在她耳边轻轻哼唱英文歌……就是这样不眠不休的照顾,1个月后,邓则竟然奇迹般的痊愈了。
即便取得巨大的成就,袁隆平的生活依旧简朴,他穿的衬衣10多元一件,并且总买打折的,但对邓则却呵护有加,每次出差,无论多忙,他都会给她买礼物。去国外出席会议,他有时也会带上邓则。怕她走丢,他把住的地方的电话号码和地址都写在牌子上,让妻子随身携带,又教她说简单的英文。如今,年过8旬的袁隆平依旧身体健康,一到周末,他就会携邓则进城逛街,横过马路时,他也总是紧紧牵着她的手,那份深情令人动容。
笑着调侃自己“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的袁隆平,这健康的体魄、幽默的智慧又何尝不是邓则幕后的功劳。正如袁隆平曾说的:“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在一起。”这段一开始曾遭人质疑的师生恋,走到今天,不就是最好的幸福证明吗?
(摘自《幸福・婚姻版》)(责编 悬塔塔)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袁隆平与邓则:一段师生恋,一生贤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