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三(于万盛)1939年出生于河北任丘,自幼酷爱绘画,曾拜当地书画家李光谦为启蒙老师,期间临摹了许多乡间的藏书,学习传统笔法,博采众家之长,受益匪浅。少年时定居北京后,故宫博物馆、琉璃书店、中国美术馆都成了他学画的课堂,期间又大量临摹了、道济、赵志谦、吴昌硕、任伯年等大师的名作,对其艺术风格定位的产生了很大影响。1958年进北京朝阳艺术学院学习西画三年,使其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西方文化史和绘画理论。
1960年拜国画大师齐白石之四子――齐良迟先生为师,成为齐先生的入室弟子,学习写意花鸟。于老三非常敬仰齐先生的人品和艺品,认真看先生作画观其度并聆听先生评语悟其理,从大量临摹先生的作品中悟得其神韵。先生还经常取出齐白石大师的佳作让其一边观赏一边聆听教导,“你师爷经常说:绘画应从临摹入手,无论古人和现代人,只要有长处优点,就应仔细的临摹先来,学习掌握传统笔墨技法后,就要面向大自然,体会生活进行写生,然后再创造,就会得心应手,好像腕下有了魔力一般。齐先生不但把自己的画技和经验传于老三,使其深得真传。跟随先生学习几十年,先生的真诚教诲令于老师终身难忘,至今记忆犹新。
为追求艺术个性,七十年代后,于老三开始在齐派书法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他选择了国画牡丹为主攻课题,他在齐派笔墨浑然厚重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众家之长,同时,综合大自然的真实感,开始画写意牡丹。他非常注重写生,每年牡丹盛开的季节,从不放弃写生机会,去细致观察牡丹花叶、枝、干的生长姿态,尤其风中多变的牡丹形态、感悟牡丹的神形与内涵,使其笔下的牡丹生动、灵气、富有饱满的自然生命力。
齐良迟先生观其对于老三的作品后大为赞赏:“艳而不俗,厚而不降”,欣然支持其大胆创新,开拓自己的艺术风格。
经过多年的笔耕不辍,于老三悟出:“写生求其真,而取舍;变化求其美,而不媚;构***求其活,而有致;夸张求其神,而不狂;笔墨求其厚,而不滞”。
他的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变,在中国的笔墨中孕含着西画的神韵,充满了时代的气息。他的画厚重有力、墨润奔溢,浑然大气,且造型生动、格调高雅、虚实兼备、动静结合。
老三的牡丹在京城是颇具名声,他采用的没骨画法使花瓣舒展,色泽润,笔法凝炼老辣,他追求的是牡丹的张力,活力和感染力。其笔下的红牡丹、绿牡丹、黄牡丹、墨牡丹清爽高洁、生机盎然,尤其雨中牡丹甚称一绝。作者笔墨酣畅淋漓、刚劲拙朴有力、高贵典雅而又富有情趣,风姿动人,生动刻画出了牡丹生命的韵律。深受国内外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在京城被人称其为“于牡丹”。
老三不仅画牡丹,他的荷花、、紫藤、丝瓜、迎春花等同样受人喜爱,博人珍藏。其本人应邀赴新加坡、泰国等地举办过文化艺术交流展。并在北京,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多次在各大报刊杂志发表:《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经济日报》的发表作品近百幅。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海南电视台也曾报道。现被纳入《中国现代书画名家名作集》,《中国当代中青年书画辞典》还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作品被***,天安门城楼,纪念馆珍藏,同时还被日本,香港,新加坡,德国,美国等地的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