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生病时特别渴望健康,一旦病愈,却又将健康放在一旁。作为医务工作者,我对这点深有感触。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时时以健康为重。因为只有以健康为基础,才能使生命显出勃勃生机,才能努力地去做一番事业,才能生活得多姿多彩。
研究资料表明,在人的健康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和客观条件只占40%(包括社会因素,医疗条件、气候等),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占60%,而这60%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因素!可以说,健康把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眼睛保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人的一生中,由感官获取的外界信息,有90%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比如读书看报、看电视、用电脑……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与此同时,人们感受现代生活的多姿多彩,都离不开视觉功能,所有美好的、艺术的、新奇的事物都会来抢“眼球”!
在人们的印象中,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视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而成年人的视力已“基本定型”,不必太在意。其实不然。人的视觉系统(眼球及其视觉通路)在6~8岁时逐步发育到基本正常水平,到20岁左右发育完成,但并不代表视觉系统从此就不会再发生变化。成年人若不注意保护视力,同样会像青少年一样出现各种各样的视力问题。因此,保护视力是各个年龄段人群都需要关注的事。
近年来,年度健康体检已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一些人通过健康体检及早发现了病变,重拾健康。实际上,人们还应做好视力“年检”,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切莫等到视力有明显变化时,才想到去医院。
笔者曾遇到一位22岁的青光眼患者。一年前,他开始出现视力下降现象,以为自己是近视,便去眼镜店配眼镜。但每次配镜后不久,他就发现自己的“近视”又加深了,不得不重新配眼镜。大半年下来,眼镜换了好几副,度数越来越深,视力却无法提高,这才想到要去医院做检查。尽管后来经过积极***,基本控制了病情进展,但他的视力却再也无法提高了。这个病例提醒我们,出现视力问题千万不要想当然,以免耽误病情。
此外,眼睛还是人体中唯一能够被直接看见血管、神经的器官,可以反映全身的健康状况,视力异常有时还是某些全身疾病的“信号”。比如,不少糖尿病患者是因白内障、眼底出血去医院就诊时被发现的:一些脑肿瘤,在早期可仅表现为视觉功能障碍,如视野损害、视神经水肿或萎缩等: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的眼底血管有特征性的形态改变。
大家应当建立长期的眼保健意识,不仅要在出现视力问题时,通过各种医疗手段进行诊断、***,矫正,还应在视力较为稳定后,坚持定期随访。承担着社会工作和家庭生活双重压力的中年人,更应注意眼睛的长期保健,不过度用眼,不要让眼睛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者应坚持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验一次光,配戴质量合格、适合自己的眼镜。无屈光不正者也应每两年做一次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力问题或影响视功能的各种眼病和全身相关疾病。
祝愿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生都拥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