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在此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在所难免。时间,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刻影响着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际过程。时间无处不在,不同文化塑造不同的时间观,人们对时间的看待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本文对中美时间取向进行对比,结合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时间取向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旨在得出造成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并提出解决交流障碍的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单向制记时和多向制记时;线性和环形时间观
1.引言
时间观是指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它包括人们对时间的理解、认识,和人们使用时间的方法。时间观的形成极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由于中西方人们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各自形成的时间观念产生了差异。
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书中他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时间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和影响。霍尔指出,每个文化都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由于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各不相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流中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从而无法达到成功有效的沟通。
2.中西方时间观差异比较
2.1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取向观
20世界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提出了时间价值取向理论模型。他在这一理论模型中将时间取向分为三种:过去取向、现在取向和未来取向。过去取向的人们认为时间见证着人类的发展和兴衰。遇事时他们习惯遵循前人的处理方式,并把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看做如今的规律与守则。在现在取向中,人们注重当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少依据传统或经验来断定行为,或者预测分析对未来的影响。未来取向的人们着眼于将来,习惯于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推崇创新精神。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对传统的敬畏与尊崇,使得人们形成了过去的时间取向。中国人珍视过去,将经历视为财富。他们认为年龄与智慧的增长成正比,年纪愈大,经验也更丰富。美国仅有几百年历史,未来取向在美国人心中打下了烙印。他们憧憬未来,崇尚奋斗并且坚信成功。人类学家Hall认为,美国人把时间看作一条伸向未来的纽带,人们沿着它循序渐进。美国人喜欢新颖,追求变化,几乎总是着眼于未来。
2.2单向制记时和多向制记时
20世纪70年代,Hall提出了人类时间观的两种文化模式:单向制记时和多向制记时;并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对不同文化群体的行为做了深入对比。他发现,在单向制记时中,人们对时间精打细算;工作、生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一次专心做一项活动,效率这一准则渗透于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多向制记时的人们倾向于在同一时间处理多项任务;人们很少制定严格计划,有许多因素可左右计划的执行。
Hall认为美国文化属于单向制记时;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属于多向制记时。在这一问题上,学者们提出了不同见解。王宏印认为中国人在保持效率的前提下,讲求一心多用,这正是中国多向制记时的佐证。胡文仲对此持不同观点,他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指出,中国并非完全的多向制记时国家。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人们都倾向于对活动做一计划并制定时间表。公司明确规定工作时间,员工不可迟到早退;学校规定上课时间,学生须要严格遵守,这些行为都是单向制记时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守时”这一时间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2.3线性和环形时间观
在传统的哲学时间观中,时间既是线性的,又是循环性的。从时间进程的线性特征而言,时间具有流动性和延绵性,时间是川流不止,生生不息的。从时间的循环性特征而言,时间则是阴阳交替、周而复始的。从《易经》、《老子》等等经典中,不难看到人生经历的时同流程中穷通、逆顺、吉凶、祸福的互相转换。而历史文人经常提到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等又充分体现了时间之流当中的循环性时间进程。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时间流程的线性和循环性是融会贯通的。***性时间的绵延流动性中含有周而复始性;在循环性时间的流程中,也含有流动性和延绵性。
美国人认为时间是线性的进程,时间不可逆转,且最终会“消失殆尽”,故美国人是在以一种自认为最佳的方式管理时间。他们总是匆匆忙忙,时间意识强,生活节奏快,办事效率高。在他们眼中,时间是神圣的,违反工作时间表的人必受处罚。Hall认为,当代美国社会中,正规时间的最小的集(set)已降为5分钟。约见身份不相上下的人时,迟到五分钟或以下者必须作简短的道歉或说明。如果你没有准时赴约,你将被视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由于许多中国人持有循环性时间观,所以他们做商业决定的方式与持线性时间观的美国人迥然不同。美国人常常期望中国人迅速做出决定,或根据其当时的实际情况谈生意,不必考虑过去发生的一切。而中国人认为过去是现在做出判断的环境背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从长远的眼光来考虑问题。中国人办事讲宛四平八稳、求好不求快,并不匆忙下决定。美国人则认为这种花了时间又没有做出决定或有所行动无疑是浪费时间。他们总是风风火火,似乎总是有下一件事等着做。中国人则认为时间井非一去不回头,是还会回来并往复循环的,所以提倡万事要“谨小镇微、三思而后行”。
3.结语
时间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对比了中美两国的时间价值取向,并从单向制记时和多向制记时、线型时间观和环形时间观这两大方面探讨中美时间观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美国属于单向制记时,人们在时间问题上十分严谨,他们将“准时”奉为必须遵守的准则。美国是未来取向社会,美国人憧憬未来,崇尚***奋斗并且坚信会获得成功。中华民族则是比较典型的过去时间取向的民族,中国人珍视过去,将经历视为财富。在时间取向方面,和一些西方学者的分类不同,现代中国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多向制记时社会。造成中美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历史渊源、***治形态、社会现状、和哲学观等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解决文化冲突的主要途径是加深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尊重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加强文化移情和相互理解,做到彼此妥协。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畅、高效。(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 Hall,Edward T.1959. The Silent Language. Garden City,NY:Doubleday
[2] Hall,Edward T.The Dance of Life:The other Dimension of Time,Garden City,NY:Anchor Press
[3] Adler,N. 1991.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Organnizational Behavior,Boston:MA:PWS-KENT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 贾玉鑫.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出版社 1997
[6] 孟静.从时间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 价值工程 20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时间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