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观对各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经验”的重新界定,对杜威的经验课程的解读和构建,给当时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在各种理论相互激荡的今天,杜威的经验课程观依旧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对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再次解读,对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杜威 经验 课程观 启示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杜威的经验课程观
杜威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以“经验”为核心建构起来的。他的经验课程观包含四个内容:第一、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也能提高知道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在这个经典的定义中,杜威认为教育的三个指向是:意义、能力和未来。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第二,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幼儿的生长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即生长。首先,教育即生长意味着教育是一个过程,要关注这个“生长的过程”而非结果。其次,生长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而非倒退;第三、教育即生活,即幼儿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第四,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杜威提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按照社会生活的形式组织起来,那么学校里应当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学校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多样化的、贴近时代的、具有当时当地的特征。
二.杜威经验课程观对中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重视“经验”
幼儿主体性一直不能得到真正的认同,与我们长期以来对“经验”的错误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意义上,经验和知识都是一种静态的“结果”。那么教育的目的就会着眼于最终受教育者达到的状态。这样的定位容易使教育为了这个达到目的而忽略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体验。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中以“经验”为本质,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经验主义的课程观,认为幼儿的经验才是课程的本质。这样的观念下的课程,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更加关注过程。然而,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当避免一种情况的存在,即“为了活动而活动”或者“为了经验而经验”。简言之,就是为了“经验”,而忽视了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幼儿获得的实际发展。杜威对于阐述“经验”时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灼伤。”如果活动中孩子的“经验”(过程)没有找到意义,那么活动仍然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当避免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让孩子去体验而忽视了体验之中的经验意义的获得。经验的“过程”是我们的目的,但是经验过程的意义更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2.课程设置和实施从幼儿出发
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观给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施也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从幼儿出发设置课程。杜威认为幼儿的生活和需要才是课程的出发点,因此主张从幼儿的角度开发和设计课程。首先,课程的内容应当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连。只有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连,幼儿才能够尽可能地拥有经验的“过程”。其次,课程的目标也应该关注幼儿的需要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构建可能的生活。课程应当是创造性的,能够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程也应当是个性化的,能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机会,允许他们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以及速度进行学习,使每个幼儿的潜力都能够得到实现。
第二,实施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主体建构以及教师的角色转换。既然经验课程观的本质是“经验”,而经验内核的“人”即经验主体是幼儿自身,那么无论经验的过程还是经验的结果都不是教师可以替代的,只有幼儿本身去“经历”“思考”了,才可能完成自身的发展。课程通过幼儿自主性活动的展开和完成,教师的角色从课程内容的传递、解释、说明者变成了幼儿学习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活动中维持学习秩序并帮助遇到有困难的幼儿去发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经验的这一过程。尽管这两个方面都不是新话题,但是,这仍然是我们的课程实施所追求的目标。
总之,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观中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生活与认知规律,重视实践的作用和直接经验的获得,反对课程脱离幼儿的世界与生活这些宝贵的思想与观点是值得我们进一步认真思考的。尤其是杜威关于经验的解读更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与实践的。
李贞瑾,教师,主要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居福建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