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敦颐《通书》的师道观

摘 要:《通书》是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重要著作之一。在《通书》中,周敦颐阐述了多方面的哲学思想,其中关于“师道”的内容尤其丰富。周敦颐赋予了师道多重内涵,提出了为师的标准,明确了为师的职责,揭示了为师的根本。他对师道的实施尤其重视:第一,重在高度的责任感;第二,贵在“务实”而远名;第三,还需“重思”。明确提出了“师”能“为天下善”的观点。

关键词:周敦颐;《通书》;师道

中***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2-0069-03

《师说》篇中,韩愈叹言:“师道之不传也久已!”何谓师道?师道如何传承?历代儒学大师都十分注重这些问题。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先生对师道的确立及其传承也尤为重视。在其《通书》 [1 ]章中,关于立师之道就有六七章。如《师第七》、《师友上第二十四》、《师友下第二十五》、《颜子第二十三》、《圣学第二十》、《志学第十》、《蒙艮第四十》等。在这些篇章里,周敦颐阐述了师道的内容、师道的实施及师道确立的重要性。

一、“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在《通书》中周敦颐赋予师道多重内涵。

其一,提出了“为师”的标准。

《礼记·学记》云:“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2 ]博学多识,然后才有资格做老师。周敦颐则更强调为师者的道德品格修养。在周敦颐看来,只有身有“道义者”才能为师。因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君子以道充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富贵第三十三》)“文辞,艺也;道德,实也。”“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文辞第二十八》)“师者”是“先觉之人”(《师第七》)。这些“先觉之人”要“觉后觉之人”。其自身理当具有“道”和“义”。

何谓道义呢?对“道义”的解释,周敦颐接受了传统儒学的观点。认为所谓“道义”,亦即“仁义”。“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太极***说》) [1 ]。而所谓“仁”即“爱”。周敦颐在《诚几德第三》中说:“德,爱曰仁,宜曰义。”周敦颐在继承孔子的“仁者爱人”基础上,还将“仁”的内容具体解释为“无欲”。“无欲”即“无私欲”。“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庶矣乎。”(《圣学第二十》)即仁的外向表现为“爱人”,“仁”的内向表现就是“无私”。只有无私,才能要求从己做起。他还在《爱敬第十五》中对“爱曰仁”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说:“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朱熹进一步解释说:“善无不学,故悉有众善;恶无不劝,故不弃一人于恶。不弃一人于恶,则无所不用其爱敬矣。” [1 ]就是说,虚心好学,并博爱大众,则能“贵且尊”。这是圣人、君子应该具有的道德修养,也是“为师者”应具有的道德品质。仁者爱人,爱人是人对于自我的发现、肯定和尊重,也是由人心中推出,而施爱于人。仁由心生,非由对象物而生起,仁即无私。要求从己做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树立主体人格意识。这正是教师应追求的职业品行。“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顺化第十一》)“义”的本义是“仪”,是一种仪礼形式。《说文》注释:“义,己之威仪。”段玉裁注:“威仪字用之谊也,人所宜也。”“宜曰义”,周敦颐指的是人们行事要合乎当然之理。“义”的最基本规定是正直,其内在基础是羞恶之心。“义”的实质就是道德的规范。“义”是人类活动的规范和精神境界。也是师者,“先觉”之人,在其“觉后觉”的过程中要追求的。周敦颐在《道第六》言:“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守之贵,行之利,廓之配天地。”

其二,明确为师的职责。

教育关乎天下,教师职责的明确直接影响教育目的的实施、教育行为的规范。作为有志于为社会培养众多贤才的教育家周敦颐,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周敦颐在《通书》中明确提出了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学生知“句读”,为学生解疑“惑”。更大的责任在于启发、引导、鼓励受教育者进行志向的确立,品德的修炼。用周敦颐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志学第十》)。所谓“志伊尹之所志”,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引导学生树立以心怀天下,情系于民的***治抱负,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胡宏在《通书序略》中说:“周子患人以发策决科、荣身肥家、希世取宠为事,故曰‘志伊尹之所志’。” [1 ]正如朱熹所说:“志伊尹之所志,不是志于私。大抵古人之学,本是欲行。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凡所以治国平天下者,无一不理会。” [1 ]周敦颐认为教师教育学生以伊尹为榜样,以致力于治理国家,为民造福为己任,是儒家传统教育观的继承和发扬。“学颜子之所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胡宏在《通书序略》中说:“周子患人以广闻见,工文词。矜智能、慕空寂为事也,故曰‘学颜子之所学’。” [1 ]教师要求学生摆脱时俗只为“科举取名”的学习目的,而应“进德修业”,“务实”,不断改善自我的品性,最终达到“养心无欲”。面对现实社会学习日益功利化,周敦颐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1 ]所谓“立人极”,是指做人的最高准则和最高境界。周敦颐卓有见识地认识到,人的品性的改善、修炼、人生境界的确立至关重要,而教育和教育者的职责就是鼓励、引导受教育者提升其自我的人生境界。所以他说:“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其三,揭示为师的根本。

《通书》中,周敦颐没有***辟章阐述“为师之本”,但从《通书》大量篇幅论述天人之道的根本——诚,我们可以得知,为师之本,在周敦颐看来,亦是与为人、为圣之本相统一的。即“以诚为本,修身立命”。在周敦颐看来,“诚”既是“万物资始”的宇宙本体,也是所谓“纯粹至善”的先天本性。“诚者圣人之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五行百常,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诚下第二》)何为“诚”?周敦颐的解释是“纯粹至善者也”。即天命之本然,毫无不善之杂。周敦颐在《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中阐述到:“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矣。”“诚之者,人之道也。”在《诚几德第三》中周敦颐进一步阐述到:“诚者,无为。”所谓“无为”,就是顺其自然。“诚则无事。”所谓“无事”,就是任何事情不须刻意而为。周敦颐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以“诚”为根本之道。所以他们 “感而遂通”、“神应故妙”(《圣第四》),“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诚几德第三》)。但周敦颐同时也指出一般人也是可以像圣人一样的行事修身。“‘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圣学第二十》)“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乾损益动第三十一》)“诚”虽为圣人所故有的德性,然如果后天不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也会失去其本性。至诚的关键,是摒弃私欲。没有私欲就能静虚、动直,就能明辨是非,就能公正不阿,广大而通晓。因此周敦颐认为,凡人通过学习也能至“诚”。更何况“先觉”的师者。老师,要传承道义,要“攻人之恶,正人之不中”(《师第七》朱熹解附语),自己首先就得严于律己。“公于己者公于人”。身正为范,不令自行。主张“师以明道”,老师必须把大道阐述透彻,要以自己的榜样去教育人,勉人必先自勉,“不勉己而欲勉人,难矣”(同上)。“动而正日道,用而合日德。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邪动,辱也;甚焉,塞也。故君子慎动。”(《慎动第五》)教师要通过无欲、养心,从而达到纯粹至善之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1 ]

二、“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

周敦颐对师道的实施尤其重视。《宋元学案》续编者黄百家说:“《通书》四十章,屡言师道,盖元公以师道自任,《蒙》以养正为圣功,而《艮》有始终成物之义,殆隐然欲以先觉觉后觉乎!”

在《蒙艮四十》,周敦颐以蒙教起论,“意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再三,则渎矣,渎则不告也。山下出泉,静而清也,沽则乱,乱则不决也。慎哉,其惟时中乎!”此论由《易经·蒙卦·彖辞》 [3 ]而来。《易经·蒙卦》曰:“蒙,亨。匪我求童,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辞》曰:“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而周子通过对卦辞的删、补、改,综合表述出自己的师道实施观。

第一,师道的实施,重在高度的责任感。

以“童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总起,突出强调教师对待启蒙学生应具有的正确态度、基本原则和高度的责任感。周敦颐于“童蒙求我”句后,将《象》辞“君子以果行育德”句删改为“我正果行”,其意非常明确,一个“正”字,集中体现了周子的拳拳之忱。教师发蒙,教生学为圣人,而学为圣人的入手功夫就在一个“正”字。教师,惟其正,才能端庄自己的身心,无论身心还是言语,都要正而无邪。也只有正,才能更好地引导教育学生。《礼记》言“身正为范”。

童蒙求教,“如筮焉”。虔诚、恭敬之心如世人礼拜神灵。师者,就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规范自己的言传身教。如童蒙启而不发,则“不告”。对如山泉般纯洁无邪的学生,教师应当对他们百般呵护,不让他们受到外界的干扰。因为“汩则乱,乱不决”。对童蒙的启发教育引导,为师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告与不告,决与不决,以及如何告,如何决,告之何等程度,决之何等程度,凡此诸方面,都依赖于教师。教师不能随意处之!为此,周敦颐说:“慎哉,其为时中乎。”呼吁广大为师者,行教时要慎之又慎,决不可不顾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盲目为之。

第二,师道的实施,贵在“务实”而远名。

欲行师道,为师者应“务实”而远名。

何为“实”也?周敦颐在《文辞第二十八》阐述为:“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周子指出当世之人多“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的状况,已“弊而久矣”!而这种现象不改变,就会恶人多,善人少。在周敦颐看来,要想善人多,就得立师道,就得“务实”。周敦颐在《务实第十四》说到:“实胜,善也;名胜,耻也。故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息,务实胜也。”他主张实胜于名,实胜是善,名胜是耻。君子要有孜孜不倦地进德修业精神,始终保持实胜于名。在周敦颐看来,一个人在追求品性修养的提高和事业的进取过程中,要远名而务实。要甘为孺子牛,踏踏实实做好自身工作,尽到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做到实至名归。为师者,要使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师第七》),就应“有善不及”,“则学焉”;“有不善”,“则告之不善”(《爱敬第十五》)。向颜子学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第三,师道的实施,还需“重思”。

周敦颐在《思第九》说到:“《洪范》曰:‘思曰睿,睿曰圣。’无思,本也;思通,用也。几动于彼,诚动于此。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在这一章里,周子论证了“思”的重要性。他认为,圣人“感而遂通”、“神应故妙”,也都是通过下学而上达,通过“思”,才能融会贯通。通过“思”,才能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思”,才能辨动静之化,判善恶之端。教师行师道,也只有重“思”,才能在“童蒙”和“后觉者”“汩”、“渎”之时,果断作出选择,采取恰当的方式,在合适的时机施教。周敦颐认为教育行为应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要把学生的不良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而这需要教师“思”的功夫。

三、“师道立,天下治”

在《师第七》,周敦颐开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明确提出,“师”能“为天下善”的观点。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首先,周敦颐从人性论的角度,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理学开山之祖,周敦颐非常重视教育。他每到一个地方做官,都提倡办学校。例如周敦颐于1046年冬由大庾调任郴县县令时,“至县,首修学校以教人”,大开讲学之风。程颢、程颐兄弟曾随周敦颐问学。周敦颐之所以如此重学,这与他的人性观有关。周敦颐认为,人之性者,有“刚柔善恶中”,而“刚恶——为猛、为隘、为强梁”和“柔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侫”皆为不好之性;“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和“柔善——为慈、为顺、为巽”,虽为好之性,但不是最好之性。只有“中”为最好之性,而要达到既“和”又“中节”之性,就需进学问师。周敦颐说:“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师友下第二十五》)周敦颐认为,“圣”与“贤”非天生,人之初,皆懵懂无知,长大后,经由老师的引导、教诲,就能“得贵且尊”。周敦颐言:“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难得者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师友上第二十四》)天地万物中至尊至贵、最有价值的事物就是道德。而人为万物之灵,是天地之间最难得者,人之所以是天地间最难得者,是因为其有道德。如果想要每一个人都拥有道德,那除非人人都有良师益友,不然的话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柳宗元在《师友箴》篇所言:“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不师如之何,吾道何以成?” [4 ]周敦颐在继承韩愈、柳宗元的师道观基础上,更深刻地论述了从师与个人品性提升的重要关系。

其次,周敦颐从师道的确立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出发,突出强调尊师重教。

《荀子·大略》篇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5 ]周敦颐在《通书》中继承了荀子的观点,将师道的确立与天下的治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周敦颐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自立,就是要让我们“自易其恶”,“自至其中”,成为善人。而在这一过程中,“师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第七》)先领悟圣贤之道的师者,自觉地担负起示范、引导和劝学的任务,让蒙昧无知的人,人人主动弃恶扬善,见贤思齐,这样,良好的师道自然会树立起来。“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同上)师正则人正,师邪则人邪。社会有良好的师道,人人能纯其心,那么善人就会多,善人多,那么朝廷就会有清廉之***风,朝廷清正、威严,国家就治理好了。在周敦颐的这一论述中,强调了师道确立是事关国家治理的头等大事情。人类历史的发展也确证了这一道理。

参考文献:

[1]周敦颐.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卷之四[M].长沙:岳麓书社,2006.

[2][清]阮 元,校刻. 礼记·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王 弼,孔颖达.周易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唐]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周敦颐《通书》的师道观

学习

语近情遥,形神兼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语近情遥,形神兼备,内容包括语近情遥的意思,语近情遥。【原文】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①家家雨②,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④。【注释】①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

学习

分析折中主义视角与冷战后东北亚安全研究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分析折中主义视角与冷战后东北亚安全研究,内容包括冷战与东北亚史论,冷战后期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在冷战后的东北亚安全问题上,大多数学者热衷于应用三种代表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即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进行研究

学习

山体绿化的栽植与养护探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山体绿化的栽植与养护探讨,内容包括护坡绿化的最佳方法,山体绿化树苗种植后怎么养护。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绿化程度也越来越关注,山体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的环节,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

学习

此处“相思”,彼处着墨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此处“相思”,彼处着墨,内容包括相思藏心田全文,一地相思何人懂全文。对写法(也称“主客移位法”)是古代诗歌中一种特殊的抒情手法。“主”指抒情主体,一般是诗人自己;“客”,指抒情的对象或着笔点。在古代诗歌中,有时诗人要表

学习

浅议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语意与语势

阅读(23)

摘要在我们日常的英汉字幕翻译中,细心的译者往往会遇到语义与语势不一致的现象。这时需要译者根据前后语境,将隐含在源字幕中的语势挖掘出来,释放出来,将台词的“弦外之音”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语义与语势完全一致,或者零语义

学习

生活与感悟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与感悟,内容包括生活感悟句子完整版,生活篇美句感悟。1.钟表的背后朋友们,一说起钟表,就会让我们想起那些美丽、可爱的表盘,那灵动、精致的表针,还有Kitty猫、美人鱼、米老鼠的外形,以及它们运转时发出的泉水般的声音……可

学习

以身作则严要求 全员服务质量大提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以身作则严要求 全员服务质量大提升,内容包括树立服务意识提高质量意识,以标准化提升服务水平。几百元起步的小店,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当地规模最大、品牌最全、价格最低、信誉最好的大型五金装潢材料批发零售公司。

学习

孟郊《游子吟》与溧阳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孟郊《游子吟》与溧阳,内容包括游子吟的古诗孟郊写的,孟郊在溧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五言诗作情深意切,一经面世,立刻广为传诵,引起古今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

学习

刚柔相济 恩威并用

阅读(18)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集体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在学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全

学习

民营企业融资租赁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民营企业融资租赁,内容包括民营企业融资租赁最新政策,关于融资租赁企业最新文件。【摘要】在民营企业中,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民营企业的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改造刻不容缓。而对于

学习

清代黄易紫砂壶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清代黄易紫砂壶,内容包括黄易紫砂壶全网比价,黄易的全手工紫砂壶400算捡漏吗。1958年,笔者外祖父为让一件黄小松镌刻、范述曾制器的锡包紫砂镶玉壶躲避“大炼钢铁”,将壶转藏我家。多年来虽经常观看,但一直未能读懂。恰巧近日

学习

我国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污水处理现状分析,内容包括国外污水处理发展现状,污水处理采购管理现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城市超标污水的排放不仅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

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之设问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修辞手法讲解之设问,内容包括设问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设问修辞方法的好处。概念介绍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时为了强调语意,引起人们的注意,引发人们的思考,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自己回答,这就

学习

桂林市永福彩调及其旅游开发刍议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桂林市永福彩调及其旅游开发刍议,内容包括广西桂林永福彩调贼婆追魂全集,2022永福茅江之夏彩调大赛直播。彩调是清代北方的柳子戏流传到桂北以后与当地民间俚曲小调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地方剧种,因其唱腔中常用“哪嗬咿嗬嗨”为

学习

陈小鲁:向那个荒诞年月中受伤害的老师道歉

阅读(36)

2013年10月7日,一场特殊的道歉会在北京八中对面一家茶社的会议室里举行。长桌两边的与会者,无论是当年的老师,还是当年的学生,大多已头发花白。穿着蓝格布衬衫的67岁的陈小鲁首先发言:“像曹操讲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话不说,就太晚了。我想

学习

师道不彰 尊严何存

阅读(24)

最近一段时间,教师之中出了不少令人注目的人物,其中有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教师,也有被媒体“揪出”的引起很大争议的另类典型,比如大家熟知的“范跑跑”、“杨不管”之类的的角色。对于“范跑跑”,舆论基本上是一边倒的谴责之声,尽管也

学习

白玉蟾道教金丹派南宗与天师道关系新探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白玉蟾道教金丹派南宗与天师道关系新探,内容包括白玉蟾创立的道教金丹派思想,白玉蟾道教祖师。[摘要]金丹派南宗与南方的符派道教特别是龙虎山天师道有着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南宗“内修金丹,外用符”的修行方面,而且集中体现于

学习

浅析欧阳通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欧阳通书法的继承和发展,内容包括欧阳通书法与欧阳询区别,欧阳通书法结字特点。欧阳通书法的来源,并非是墨守家规,而是在家法的基础上借鉴了南朝的笔法,更加注重了南北书法的融合,南北书法的融合,也在欧阳通这里得以发展。不

学习

师道尊严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师道尊严,内容包括师道尊严全文免费阅读,师道尊严全文讲解。一个对联,自年幼时便铭记脑海: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皇帝业已往事随风不见了踪影,为人臣子自是随之湮灭,然“忠”之一途,却未可轻抛,时至今日,可谓之“

学习

何谓“师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何谓“师道”,内容包括师道解惑全文,师道全文讲解。“师道”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师者,乃凭借自身的思想、知识、道德引导他人走向完善,进而传播与引领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的人;道者,乃贯穿天、地、人、万物的本源及宇宙的普遍

学习

民间通书风水术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民间通书风水术,内容包括民间风水十大奇书,民间风水算命秘法大全书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