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一年一度的中关村电脑节在北京拉开了帷幕。
曾几何时,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区九园和联想、方正、用友、紫光等17000多家高科技企业,以及北大、清华等80多所高等院校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00多家科研机构,成为中国高科技的象征和自主创新的策源地。
有人将中关村比喻为“中国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从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创新服务,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引导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
中关村能否真正成为中国的硅谷,当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这是一个神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
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是中关村的龙头,这里培养了联想、方正、用友等科技巨人。本期封面故事《中国硅谷“新地标”》向读者描绘了中关村标志性的建筑――“上地核心商务区硅谷亮城”。如何让“中国的硅谷”花繁叶茂,这不是一件小事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本期《中关村论坛》的主题是《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强国之梦》。有志于在中关村丰沃的土地上播种耕耘的人们,也许可从“论坛”中寻觅到“种子资金”和“天使投资”。
《财富故事》是本刊比较吸引读者眼球的栏目。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们在张扬企业家创业成功喜上眉梢的同时,连续刊发了创业者“走麦城”的文字。读者为时代骄子黄光裕、段永平等“大腕”把脉,“爱之越深,思之越切”矣。《商是论剑:成也英雄,败也英雄》,是我们的旨意。
《中国的崛起:威胁还是机遇?》这是国际大视野“自由论坛”的话题。著名学者本刊主笔胡鞍钢教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中国崛起将使世界受益。”洋洋近万言,读来不觉其长;资料翔实,考量实事求是,让人心悦诚服。
精英堂的故事总是很养眼。《杰米・戴蒙:与摩根大通一起飞》和《网络新贵郭羽的传奇生意》,“白皮肤”和“黑头发”不约而同地书写传奇人生。他们是新经济时代“令人敬佩的成本杀手”和“空手道‘大师’”,读来饶有趣味,多了几许人生浪漫。
我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编发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的《深深地鞠躬》,借以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致敬!这是央视2006年教师节特别节目摄制见闻,宏甲参与了节目的策划,并担任总撰稿。稿内稿外幕前幕后的故事,读来感人。
美国的硅谷正是相依着斯坦福大学共同成长,演绎出了科教兴邦的传奇。中国的硅谷、中国的大地,还需要抓紧种植科教之苗,一百年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