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篇1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辅导员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较少,且辅导员队伍人员来源较为复杂,造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师德情况参差不齐。从整体看,主要有下列问题:
第一,学历水平低、理论修养不够。高职院校辅导员来源广泛,有从高校招入的青年大学生,有从后勤或其他行***职能部门引入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极少。从目前的现实看,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和本科生,专业涵盖领域广泛,涉及各个行业,大多数没有思想***治教育专业和心理学教育背景。这种情况造成部分辅导员在做学生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的时候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引导。此外,辅导员由于日常工作复杂,很少抽时间进行学科科研和理论专业的学习,在专业引导和教育方法上滞后于学生的需求。
第二,归属感不强,思想不稳定。相对于教师而言,辅导员工作头绪繁多,工作量大,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较大,但收入不高。这种情况就造成部分辅导员归属感不强,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期待着进行转岗或进入其他部门。“现在高职院校内辅导员数量几乎都趋于紧缺状态,工作量大、责任重、权责不清,导致辅导员逐渐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当然会直接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无论在日常管理中,还是在教书育人方面都不会完全尽到应有的义务和责任,使信念慢慢地动摇,职业理想也会逐渐迷失。”
第三,部分高职辅导员师德差,缺少职业道德。“少数辅导员自身纪律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较差,自身修养不够,对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的辅导员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存在组织纪律性松懈、生活散漫的现象;也有部分辅导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没有了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上课时信口开河,随意发挥,观点偏激,敷衍塞责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院辅导员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2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路径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师德情况客观上要求加大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从思想重视到行为落实,从制度建设到规范执行都需要高职院校认真总结,不断完善。
第一,思想重视,强化师德培训。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比较混乱,师德建设主要集中在一线教师中。考虑到辅导员日常工作忙,杂事多,对其师德建设的培训、行为的引导较少。为此,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观念,重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师德问题。辅导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其师德情况、言情举止对学校的声誉、学生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高职院校领导要加大辅导员师德进修、学习的机会,开展符合本校实际的多渠道师德教育专题讲座、访谈、辅导员师德知识竞赛等,让师德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让辅导员老师时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二,行为监督,督促高职院校辅导员注意言行。要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理论重视是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中。辅导员工程繁忙,如果缺少监督,其行为的惯常性仍然让部分辅导员我行我素。所以,高职院校在重视辅导员师德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力措施,监督、检查辅导员师德建设情况,做得好的辅导员要及时表扬、鼓励,做得不好的辅导员要及时纠正、整改。通过过程监督,在辅导员队伍中才能形成良好师德的风气,才能把重视辅导员师德的制度、***策贯彻下去,取得良好的师德建设成果。
第三,完善机制,增强制度约束。完善机制,主要是辅导员考核机制,要把辅导员师德考核纳入到辅导员管理、考核的重要环节,实施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考核采取学院考核和学生考核两个环节,对辅导员的师德情况进行系统了解,并把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转岗、晋升相挂钩,最大限度促进辅导员重视师德建设,增强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对考核表现良好的辅导员,进行大力表扬,并优先晋升,对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教育,必要时进行师德培训和转岗等。通过师德考核机制,让辅导员把师德与职业要求相结合,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现状;建设路径
[中***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47 ― 03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大致表现在爱生包容、尊崇公德、廉洁自律、履职尽责、民主公正五个方面〔1〕。师风即教师的教学、学术作风,是教师道德的外在反映。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不仅仅是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师作风的建设,还要不断增加新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德”充实于辅导工作之中。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之际,于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他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以“四有”为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建设者也是直接教育者,是大学生形成理想远大、追求真理、知行统一等品质的航标。为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以“四有”为标准塑造高尚的师德,并落实在自身的行动上,营造出良好的风气。
1.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保证〔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入。”这就指明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当是辅导员,只有高校辅导员的品德高尚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有效开展,切实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以提升高校竞争力。
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关系着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直接关联者,辅导员应该首先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关爱每位学生,不触碰***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的高校教师师德七条“红线”。“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辅导员带头营造良好的师风氛围,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辅导员高尚的道德也能感染学生,从而在是非曲直、善恶、得失等方面为学生作出榜样,培育出拥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健康青年,进而保证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3〕。
2.当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现状
从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以及人才输出的现状来看,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主流思想处于较好的状态,主要表现在:拥有正确的***治方向,不损害国家利益;配合基本的教育活动,不违背职业要求;关注优秀的学生表现,不侵犯学生权利。
然而,近几年来,在这些良好的师德师风现状下却渐渐蔓延出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一些大学领导搞起了,将教育改革经费、科研经费不当使用;少数高校以扩招的名义乱收费;个别教授的研究生论文弄虚作假;极少数教师惨无人道地把黑手伸向无辜少女等,这些现象的产生引起人们对教育者师德师风问题的倍加关注。分析发现部分高校辅导员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些方面的师德缺失行为,造成了一些较为消极的风气:
1.***治理论浅薄,核心价值观尚未内化
五四青年节时,在北京大学的座谈会上阐述:“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德”是否深入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态乃至日常工作呢?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都能够有正确的***治立场,在国家问题上能够认清要害,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但是***治理论知识尚且浅薄,而且不能将理论转化为内在观念,还不能让这种***治素养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主要表现在思想***治理论学习活动中不够严谨,经常性地以工作忙、理论学习枯燥等为由逃避学习;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一些辅导员的个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渐长;自身的道德素养尚且缺乏,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具有深度,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为人之师的模范作用。
2.岗位意识淡化,职业目标感有待提升〔4〕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引导者、监督者、实施者。然而对于某些高校辅导员,他们在选择辅导员这个职业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偶然性〔5〕。对于某些高校辅导员而言,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尚未规划,有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创新意识不足,缺乏职业目标感。
“不主动找事做,不愿意找事做”是工作多年后的高校辅导员普遍的懈怠症状。工作处事不谦和、工作要求不严格、上下班时间随意等都是岗位意识在淡化的现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该采取措施激发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建设更好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独特作用。
3.业务内容繁杂,师生间交流还需加强
辅导员工作本身日常事务繁杂,再加之个别辅导员还要承担院(系)***务、行***等工作,于是“杂”成了辅导员工作的突出特点〔6〕。工作长期繁杂化,辅导员要兼顾的事情虽小却多,最终的结果就导致了“累”。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精力去与学生进行单独谈话或者下寝,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为缺乏。日积月累的,辅导员能够了解到的学生情况只有个别在学生工作中接触较多的,与学生的接触方式大多用QQ、微信、电话、短信等快捷平台直接进行工作安排部署代替了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其间缺乏了真实情感的交流,不能很好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治素养。
3.高校辅导员不良师德师风产生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时期的改革下,部分高校辅导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职业道德观产生偏差〔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的基本分配方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长期的复杂性,理应获得相应的社会经济回报,但现实获得的报酬与所应得的存在一定的差距。高度社会压力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却未劳有所值,这对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存在着较大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是辅导员的未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群体中开始弥散着着奢靡之风,出现享乐主义,对工作的热情度渐消,不愿意干繁而杂的工作。
2.高校制度不健全、不够人性化
制度的健全性及人性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高校在对辅导员的思想素质教育管理上依然偏形式化,管理力度不到位。虽然开展了较多的思想教育活动,但是活动过程中由谁来监督、由谁来总结都不够明确,最终的收效不尽人意。二是辅导员工作的分配不够人性化。辅导员本身工作存在多而杂的特点,还有个别辅导员要担任院内的其他行***工作,导致自身没有精力去充实思想道德精神。再加之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明显过多,辅导员不够用,一个辅导员面对的工作不再是一个班级而可能是好几个班级。辅导员本职工作的完成不够到位,不能够顾及学生的整体发展。总之,这种工作安排的不人性化在一定程度辅导员上对师德师风建设产生了影响。
3.辅导员职业道德意识不强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8〕。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职业信念动摇、思想***治理论薄弱、敬业精神淡化等。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本身具有盲目性,有些辅导员最初的职业定位并非在学生工作上,只是因为诸多原因而被迫选择了这个岗位。在入职后把辅导员的岗位当做临时岗位对待,能强化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或不乐于学习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大体上,多数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意识还处于薄弱阶段,成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一大阻碍。
4.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实现优良品质的内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标准的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道德的标尺〔9〕。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谈到,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高校辅导员的某些品质还存在于表面,且不能稳定的长期表现出来。高校在对于辅导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路线活动时,要加强辅导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通过这种认识的加强来实现辅导员对待职业的优良品质内化。也就是把辅导员观念里“讲***治、懂教育、敬业、有责任心”等优良品质真正转化成内在的、稳定的道德品质,与此同时加强新观念、新品质的塑造转化。
2.以***治经济制度为调控,带动职业归属感形成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人的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长久以来,高校辅导员被誉为“生活保姆”“高校消防兵”“服务员”忙碌于日常工作中,但是由于多劳却并没有多得的缘故,一些辅导员达不到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缺乏职业归属感,失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财富的动力〔10〕。生理需要的满足就要求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分配,加大教育投入,让高校辅导员工作者能够劳有所得。只有平衡了***治经济制度的杠杠,让辅导员劳有所得,辅导员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教育工作,形成职业归属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为教育事业出更多力。
3.以学校人文关怀为基础,促进职业可持续发展
在高校辅导员师风师德建设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11〕。学校通过营造人文关怀的温馨氛围,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给辅导员职业较多的发展机会。学生工作是一项要求细致而繁杂的日常性工作,需要辅导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高校辅导员多数处于而立之年,将最美的青春投入在大学生教育事业中。学校应切实关怀,明确为辅导员提供在职级、岗级、培训等上的发展机会,适时给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提供支持与鼓励,以保证教育工作的质量。
人文关怀之下,高校还应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实施合理的辅导员管理、考评体制,保证辅导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各高校应将辅导员的角色恰当定位,由特定的部门给辅导员部署相应的工作,而不是各个部门均直接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导致辅导员成了学校的“勤务兵”〔12〕。只有让辅导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使得辅导员能够认可本职业、并且体验到职业幸福,从而更愿意去保证以持久保持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师风来完成教育工作〔13〕。
4.以外力监督示范为辅助,形成双向推进的机制
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建设还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社会群体的外力监督〔14〕。***制定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高校应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六大长效机制,将师德教育摆在高校教师培养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在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建设中,各大高校也应该根据《意见》精神制定符合本校的考核制度,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来促进辅导员精神境界的提升。利用监督制度将辅导员职业道德的他律过程转化为自律,从而形成自身真正的道德品质。
〔参 考 文 献〕
〔1〕程德华.高校辅导员师德心理结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3):71-75.
〔2〕张雪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D〕.河南大学,2006.
〔3〕徐坤鹏.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06):41-43.
〔4〕曹砚辉,谭来兴.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2010,(04):115-116.
〔5〕陈占芳.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研究〔D〕.厦门大学,2014.
〔6〕周静,于葳.提高辅导员师德修为做好学生成才引路人〔J〕.成功(教育),2011,(06):220-221.
〔7〕王利,刘群英.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师风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32.
〔8〕朱大琴.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_朱大琴〔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8):69-70.
〔9〕王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培育和践行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校,2013.
〔10〕姚勤.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5):43-45.
〔11〕余小***,雷鹰,蔡繁,等.浅议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风师德建设〔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6):73.
〔12〕陈宏建,李素梅.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01):73-74.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医德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医学院校,医学生秉持“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高尚宗旨,毕业后必须直面病患,担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因此,培养心理健康、有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具备高尚医德的医学生是高等医学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医学生和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在思***方面有着独特的薄弱环节,因此培养胜任医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是非常重要的。
一、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重要意义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和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德师风也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辅导员的师德首先是指高校教师的师德,其次强调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起着主力***作用。医学院校的辅导员,作为教育管理和引导服务大学生的一线教师,对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医德高尚程度产生重大影响作用。作风正派、品质优良、富有学术涵养的高校辅导员将为医学生崇尚真、善、美发挥好引领的作用,更为医学生勇敢承担起救死扶伤的重任做好铺垫,在帮助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积极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起着不可忽视的间接作用。
目前,对辅导员的基本要求是***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创新思维灵活、工作认真,尤其需要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事业。随着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社会中国社会的转型阵痛,辅导员的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辅导员的素质提升也凸显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的师德是辅导员素质的核心。
二、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现实困境
整体上来说,目前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能够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六号文件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工作上积极肯干,兢兢业业,具备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但辅导员在素质提升尤其是在师德方面依然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1、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清以及职业倦怠严重影响辅导员的师德形象
高等医学院校的辅导员,直面“救死扶伤”的准医生,面对着对生命更有切身体会和感悟的医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更加具有神圣感和使命感。然而,由于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以及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已经严重影响了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崇高师德形象。辅导员的工作全面而具体,然而也就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事务繁多而复杂,诸如职业规划与发展、心理辅导与教育、***团建设、宿舍管理、课堂督导、实践活动指导、校园文化活动规划、就业指导、奖惩补贷等等都需要辅导员全程参与和指导。本来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辅导员很多时候成了学生大小事务的全职老师,更有的学校将辅导员沦为无所不能的“全才”,“辅导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绝不鲜见。在辅导员定位上的混乱造成辅导员工作成为最辛苦最累的工作,结果是在降低了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的同时也冲击了辅导员在医学生的积极形象。
2、辅导员学习能力弱和教育培训机会欠缺不利于辅导员师德持续健康发展
高等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师德建设是辅导员素质提升和队伍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辅导员的学习能力获得途径主要通过自我学习、进修培训以及科研水平体现。一般来讲,辅导员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思想***治教育的能力、学习了解分管学生专业的能力和学习最新的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人文社科学科的能力。
当前,埋没于沉重事务性工作中的高校辅导员,琐事缠身,很难专门腾出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工作中的得与失以及对日常工作进行理论总结,从而提升科研能力,加上辅导员“责任重大”但经常欠缺有关的理论和工作培训,最终容易造成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前沿发展,也做不到真正了解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此外,辅导员教育培训有的也存在培训时间短、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等问题。如果不能对日常的工作经验加以理论升华形成课题和论文的话,也将对辅导员自身学习能力和发展空间等产生不利影响。这些现象影响着当前辅导员素质队伍建设和师德持续健康发展。
3、辅导员教育背景与医学院校学生专业不对口现象制约着辅导员高尚师德的树立
事实上,辅导员教育背景与医学院校开设专业不对口现象很早就已经存在,只是时至今日问题更加突出。高校辅导员***治素质强、思想道德修养高以及业务能力扎实是获得广大青年学生信赖和肯定的重要基础。理论上来讲,高等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应该是医学专业出身,具备将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然而,由于医学教育是一种学制长、实践性强、专业知识要求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教育,加上多元化社会医学毕业生追求的多样化,造成很多医学专业毕业生很少从事医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工作,而大量非医学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则选择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包括高等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工作。这样使得医学院校的***治辅导员具有专业教育背景但却没有医学教育背景,在医学生的专业指导方面显得无能为力。这让辅导员的师德印象大打折扣,长久下去势必严重制约辅导员岗位的健康发展。
三、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对策思考
对症下药需良方,基于辅导员师德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困境,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感,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自我认同。高校辅导员,不似老师更是老师,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的神圣职责,是大学生成长的导师,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高校的辅导员,首先需要自身强化辅导员工作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强化辅导员的自我职业认同。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带头增强***性修养和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业务水平,利用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发扬艰苦奉献的精神,发挥敬业乐业、爱生乐生的作风,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目标,积极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病人为中心” 执医理念以及救死扶伤的医学服务宗旨。
二是强化辅导员学习动力,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辅导员的学习,不仅关系育人效果,也关系着辅导员的自身发展问题。德才兼备的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给学生带来更多有益的指导和帮助,更容易得到学生喜欢和爱戴,如果不能在繁琐的工作中解脱自己,加强学习,就不能在学生的交流和管理教育中树立威信。所以,辅导员的学习非常重要,不仅需要学习医学和思想***治教育等专业知识,也需要了解时事***治、最新资讯等社会动态。此外,还应该在辅导员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方面增加辅导员学习的项目,定期举行辅导员培训,有条件地送到其他高校参观学习,积极将辅导员的外在学习压力转化为辅导员自身加强学习的动力,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增强思想***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三是密切关注辅导员的准入、在职以及发展空间问题,建立健全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制度。首先要在辅导员队伍的入口或源头入手,严格按照高校辅导员的任职资格,尽量选择具备医学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充实辅导员队伍,采取公开选聘的方式和择优原则,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还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上岗培训和在职进修培训,以医学和思想***治教育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优化辅导员的专业结构。此外,对辅导员的管理和教育应有更加人性化的关怀。辅导员工作不仅事务缠身,而且二十四小时都处于随时的待命工作状态,加上加班值班等工作要求会让辅导员产生一系列的情绪低落、心里不平衡、动力不足以及职业倦怠等问题。因此,对辅导员的生活和待遇应予以充分保证,在可能的条件下应不低于专业教师的收入,以此激励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最后,在辅导员的发展空间方面,应在制度上予以明确,在评先评优方面予以倾斜,在职称评定与职务晋升制度上充分考虑医学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结构问题,在专业技术资格审核方面应该与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职称评定区别开来,充分尊重辅导员的劳动成果。
总之,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关系着我国医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目标的实现。要结合医学生和医学院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推动辅导员工作以德育人、以德服人,积极探索和构建医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篇4
关键词:辅导员;师德建设;师德规范;道德冲突;程序性师德观
中***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31-02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会对学生的道德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学生联系多,接触最频繁,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者。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切实将辅导员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辅导员需要管理的学生人数较多,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复杂的道德情境,仅仅学习师德规范,对辅导员解决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帮助不大。本文拟从解决辅导员工作中发生的道德问题为出发点,对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进行思考,以期提升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成效。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强调规范性师德,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职业道德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师德规范多体现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的要求,从思想和行为上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侧重的是从思想上、精神上对教师进行规范。瑞士学者奥泽把上述从外部设定道德准则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意识的道德规范称为规范性师德。规范性师德关注的是“理想型教师”,但是,仅强调教师应该达到的理想状态却忽视了“教师如何成为那样的人”的现实问题。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大多强调辅导员对规范性师德的遵守,引导辅导员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以期提升辅导员的道德素养。然而,就算有高尚师德规范的指引,辅导员也不太容易达到“理想型教师”的标准。因为,辅导员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经常会遭遇到各种冲突,他们从规范性道德中很难获得公正的解决方案。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极端的师德问题往往都是根源于当事教师在压力情景下出现了道德“退步”现象,而不是缺乏对师德规范的理论认知。在高校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开展的具体工作都是直接面对学生,许多工作内容直接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辅导员在面对具体的工作时经常会发生的各种道德冲突,很多辅导员却不清楚如何妥善地处理此类困境,从而会妨碍到学生的利益。辅导员的师德建设通常都明确了辅导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却相对忽略了对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2.突出***治理论学习,淡化师德本身。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过程中,***治理论学习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各高校都要求辅导员积极参与***治学习,坚定***治信念。从***治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辅导员的***治理论素养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治理论的学习对辅导员养成良好的师德品格也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治理论素养和教师道德素养是有区别的,不应把他们混为一谈。把辅导员的***治素养纳入师德的范畴,就会冲淡师德的专业特性。有研究者指出,专业伦理规范应尽量排除***治、公德和私德等与专业无关的要求,将专业的责任范围限定在专业的界限之内,确保教师对其专业对象和专业团体的利益负责。把辅导员的***治素养纳入师德的范畴,很容易导致辅导员对道德情景的忽视。辅导员面对的学生人数众多,要承担多重任务,被要求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因此在工作中会遭遇到各种不同的冲突。有些冲突涉及到了道德领域,但有些辅导员意识不到这是道德责任,从而侵害了学生的利益。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有效识别道德问题并处理这些职业道德问题的能力。如果问题涉及到了道德领域辅导员却没有意识到,则会影响对问题的解决。
二、教师应对道德冲突的策略
瑞士学者奥泽把对教师道德关注的重点从制定师德规范转向解决师德冲突的程序制定。他认为,师德不仅是教师恪守道德准则和修养个人品格,师德应该是体现于教师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道德问题。
1.程序性师德观。奥泽等人以对话伦理学为基础,提出了程序性师德。程序性师德观看重真实的对话,即教师应该采取包容性的程序,关注面对的群体,使每个相关的学生都能表达道德观点,通过对话商谈的形式来形成解决伦理困境的策略。通过对话即使不能达成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是对话的过程尊重了学生的利益,其结果必定优于劝说和灌输的结果。
2.程序性师德解决教育伦理冲突的对话策略。基于程序性师德观,师德被视为教师的一种解决伦理冲突的能力,即进行道德对话的能力。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不仅仅是个人品格高尚,则应该承担起发起和组织冲突双方对话的责任。研究者根据对责任承担的多少,区分了教师可能采取的五种教师伦理决策类型:(1)规避,即避免对冲突做出决策。采取“规避”的教师由于无助、焦虑、疲倦等原因倾向于忽视冲突情景中的道德意义,不愿承担责任。(2)寻求庇护,即教师虽然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也同意应当立即解决道德冲突,但他们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而把伦理决定的责任转移给其他权威人士。(3)独揽,即教师承诺解决问题,并能够果断做出决定、解决冲突,然而采取独揽的教师会坚持己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4)不完全商谈,采取不完全商谈的教师愿意邀请相关他人参与冲突的解决,愿意考虑和倾听他们的意见,但是仍然对他们的能力持怀疑态度。(5)完全商谈,采取完全商谈的教师关注真实的参与,认为所有的人都有参与讨论解决冲突的权利和能力。这类教师认为各方交流和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奥泽认为,完全商谈的策略是教师解决道德冲突和实践教师道德的最佳方式。
三、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
基于问题解决的程序性师德观,为辅导员师德建设指出了新途径。辅导员师德建设应拓宽辅导员对师德观念的理解,提高其对道德情景的认识能力。要关注辅导员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学习伦理学对话策略,从而提升辅导员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
1.转变观念,关注辅导员道德实践。首先,辅导员师德建设要拓宽辅导员师德观念的内涵。要使辅导员认识到,师德不仅是教师恪守道德准则和修养个人品格,还体现在教师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道德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要在重视***治理论学习、强化师德规范的同时,拓宽辅导员对师德的理解,突出师德建设的实践性。
其次,辅导员师德建设要明确师德的专业性。应尽量排除***治、公德和私德等与师德无关的要求,明确辅导员对学生负有的道德义务,努力提高辅导员对道德情景的觉知,并主动承担起解决道德问题的责任。使辅导员协调“公正”、“关爱”和“诚实”三者的关系,保障每个学生的权益,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要转变辅导员权威的观念。辅导员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要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辅导员要认识到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各方面的需求。同时,要相信大学生的能力,充分肯定学生具有参与班里管理与决策的权利。
2.提升能力,学习伦理对话策略。辅导员师德建设应培养辅导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辅导员学习伦理对话策略。辅导员通过每天与学生的交往,关注并识别教育实践中的道德问题,思考并尝试解决这些道德问题,之后再对自己的道德实践进行反思。在上述的过程中,辅导员自主地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强化职业责任感,保障每个学生的权益,就能更多地收获职业幸福感。
以辅导员工作中常见的评优评先为例。假设某辅导员在进行评优评先工作时,按照学生们平时的表现确定了优秀的人选,但是把名单公布出来后,有几个学生提出了异议。面对这样的教育情景,有的辅导员怕麻烦会采取规避策略,直接忽略学生的不同意见。有些辅导员会采取寻求庇护策略,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应该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但是,自己不去承担责任,把责任转移给更权威的人物。而有些辅导员则会采取完全商谈策略,他们最注重学生的参与,相信每个人都有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的权利和责任,同时认为学生可以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类辅导员会立即组织学生开会,在会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互相倾听,让所有人共同努力去探求评优评先的标准,最后得到大家都满意结果。
完全商谈策略是教师解决道德冲突的理想形态,因为在完全商谈的过程中,所有相关者的感情与需要得到了尊重,并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然而,辅导员在使用伦理对话策略时,不能模式化,要从具体的教育情景出发,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要用同样的策略来解决。在不同的教育情景中,同一个教师可能就会选择不同的对话策略。同样地,面对相似的教育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对话策略。总之,辅导员在服务和管理学生时,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要以公平、公开、公正的程序解决问题,以保障每位学生的权益。
参考文献:
[1]王凯.基于对话伦理学取向的程序性师德观[J].教育发展研究,2013,(10).
[2]王晓莉,卢乃桂.教师应对教学道德冲突的策略及其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3]廖鑫彬.基于问题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模式[J].成都师范学院报,2014,(5).
[4]王凯.近年来我国师德观念发展的三大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3,(1).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辅导员已逐渐传递到80后,90后的身上,他们是各类社会思潮和现实汇聚一身的结合体,这就需要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思维敏捷、富有朝气、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辅导员要对青年大学生的各种表现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敏捷恰当的反应,并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1]只有这样,才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的现状
(一)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个人都需谈及的。何为敬业,笔者认为,就是干一事,爱一事。由于近年来所有高校招聘辅导员的条件都是专业不限,虽然在分配岗位的时候有所侧重专业,但大部分辅导员都缺乏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尤其是非师范大学毕业的辅导员更是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从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辨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含糊不清,面对新问题只能勉强应付,甚至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长久下去,对本职工作由此产生了厌倦感。
(二)缺乏责任意识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压力和挑战接踵而至,有少部分辅导员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而成效确甚微,由此导致工作几年后对工作失去了热情,认为做不不做,做好与混日子一个样,工作缺乏动力,甚至产生了厌恶感,对所有工作都表现为无所谓。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辅导员经受不住物质和金钱的诱惑,认为每天从事相同的工作已渐厌倦,为了获取更多的自由和报酬,部分辅导员“开辟”了他们的“副业”,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校外,或是在外开店、或是在外兼职,或是醉心忙碌于炒期货、炒股等等,个别辅导员甚至是把这些看作比本职工作还更重要,认为带学生是他的第二职业,导致价值观念失衡,注重个人功利。
(三)缺乏必要的尊重和关爱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影响下,部分高校辅导员得过且过,甚至还有一部分辅导员认为这是对他的不公平,无意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入校的学生大多为90后,学生富有个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接触社会经验较80后、70后欠佳,作为新时期的辅导员也多为80后,因此在对学生的关爱程度是很不够的,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部分辅导员不愿花精力去主动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缺少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乏对学生思想***治状况的了解,对工作也是敷衍塞责,消极应付。部分高校辅导员大多存在按规章办事,学生办事的老套路,在管理创新上总结、提炼较少,对“因材施教”全部归于教学老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学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治、讲科学、讲师德是辅导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素质。首先,师德修养的培养,作为辅导员,应加强自身师德的培养,具体表现为自觉学习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转化为自己行为活动的标准,通过理论加实践,使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其次,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高校辅导员道德情感是辅导员在教育活动中,运用一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职业道德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它是构成辅导员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辅导员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辅导员职业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2]所以,作为辅导员,只有通过道德理论的学习,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标准,让自己成长为具备优良道德情操的社会人,才能保证时刻都会以无畏、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学生工作的繁琐“大事”。再次,开阔眼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开阔的眼界,较高的思想境界。[3]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加强辅导员思想***治素质是时代的要求,这与高校辅导员的***性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高校辅导员是否有坚定的***治立场、明确的***治观点,在重大的理论和***治原则问题上是否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是否有良好的***治鉴别力和***治敏锐性的前提。[4]
(二)严格高校辅导员评价机制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以学生为本,高校教师必须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潜移默化、逐步提高,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也才能完成好国家对高等院校教育培养的工作任务,所以辅导员必须首先热爱学生,这就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5]首先,要结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就业形式以及学生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员招聘和管理,尽量做到才尽其用的目的。其次,为满足等待大学生的成才需求,辅导员自身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通过进修,考察等形式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还可以利用网络的虚拟化功能通过高校辅导员交流群,知道其他院校辅导员之所想、所需,并且可以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6]同时,学校必要时为辅导员提供便利条件,通过讲座、借调、轮岗等方式为辅导员提供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的保障。再次,引进辅导员职业化理念,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学校应通过相应的考核机制为辅导员搭建成才之路,通过思想上严要求、业务上高标准、工作上压担子、发展上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的理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表现自我、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为辅导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对满足条件的辅导员进行相应的岗位调动;同时,健全这一规划***的体系,真正做到学习辅导员能进能退、能上能下的发展,从而培育一批思想上过硬、业务上娴熟、道德修养高境界的辅导员队伍。
(三)努力营造师德文化建设氛围
高尚师德的培养需要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持之以恒的自律和修炼,更需要德育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这是教师内心的规范认识不断内生外化的过程。[7]首先,营造“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育人氛围。作为辅导员,是一个上传下达的执行者,一方面要对学校负责,及时传达学校的方针***策,灌输学校的办学理念;另一方面就是对学生负责,自己的管辖的学生无论优劣,都需要辅导员在自己的原则。职责范围内给予学生认可和关怀,这是处理学生与老师关系的基本前提,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需要。其次,应营造““学术自由””的学习氛围。辅导员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建立起“学术自由”的制度规范,鼓励学生形成自身的学术思想;再次,应营造“民主与和谐”的管理工作气氛。学生可以大胆提出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辅导员也可以直接向领导提出建设性建议,形成学生———教师互动模式,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班级、个人的管理上来,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这必将形成教师和学生对学校与职业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三、小结
总之,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必须通过法律、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笔者相信,在全社会形成的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下,各位教师会把本职业的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彰显人民教师的高尚典范。
作者:田晓梦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参考文献:
[1]邓恢煌,李承材.高校辅导员劳动特点浅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2]王平慧,许长才.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J].咸宁学院学报,2010,(12).
[3]郭爱英.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问题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1,(8).
[4]唐青.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5]邓晓霞.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科技信息,2009,(9).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篇6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学生价值观
中***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28-02
Theory of Influence that Personality Charm of Counselors Reacts on Value Formation of Students//Chen Hailong
Abstract College counselors are students’ good teachers and helpful friends, their words and deeds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 value formation,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ir moral personality charm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College counselor should promote their own good personality charm formation through various ways, and then aff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right values formations.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 personality charm; students’ value
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Shenyang, China 11016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人生导师,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老师既是学生思想教师,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与学生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中,辅导员老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其极大的影响。
1 高校辅导员作用大、职责重、思想素质过硬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简称***第24号令)。在此规定中明确地指明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即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规定中明确了辅导员工作的具体职责,其中指出辅导员老师有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同时要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辅导员选聘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
2 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与学生价值观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1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彼此信任
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朝夕相处,从新生走进大学校园一直到学生毕业离开学校,辅导员是他们最熟悉的老师。辅导员老师正因为与学生有着这种特殊的关系,所以彼此间建立了深度信任。当学生情感变化,有些心里话愿意向辅导员老师倾述;当学生遇到人生中重大问题,愿意向辅导员老师求教;当学生求职择业迷茫,也愿意向辅导员老师征求意见。这些都体现了辅导员老师对学生有着深刻影响。
2.2 高校辅导员工作性质使学生与其关系密切
目前,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面广且事务杂,无固定模式可循。高校辅导员老师负责学生奖助贷及各种先进评比工作,同时还负责***员发展、学生干部推荐等。辅导员老师担负着对学生日常思想综合素质的考评工作,正是这种工作内容使辅导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也使广大学生对辅导员老师倍加尊敬,辅导员老师对学生思想正面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2.3 辅导员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有促进作用,是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无形“甘露”
何为人格魅力?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辅导员老师人格魅力是道德风范、知识修养、心理素质、工作态度、仪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权力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力。这是与职责、职位无关的影响力,但它润物无声,涓涓入心,更持久也更有效。通常,辅导员人格魅力体现在:信仰坚定,有矢志不渝的坚毅力;品行高洁,有才学超群的吸引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有亲和力;沉着果断,潇洒自如有感染力;办事公正,有公平待人的执行力;举止得体,平易近人有感染力;工作负责,有爱岗敬业的责任力。
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辅导员老师的言行学生记忆在心。这些无形的影响有时是对学生本人的感化,有时是对学生本人及其亲朋好友甚至学生下一代的影响。辅导员老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及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都有着促进作用。辅导员老师必须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用其个人魅力去影响并教育学生。辅导员自身的示范作用不能忽视,其个人高尚的品德、认真的工作态度、谦虚公平的处事方式是广大学生需要培养和锻炼的,这些都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的内容。辅导员老师这种无形的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提高的渠道。
3 辅导员人格魅力养成的有效途径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篇7
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有利于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随着高校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通过提高社会知名度吸引生源,而提高高校社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认可度。高校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辅导员的辛勤工作,只有具有优秀师德师风的辅导员管理队伍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提高辅导员自己素质的要求,也是提升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2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虽然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辅导员的数量配比也做出了相应的约束,但是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2.1缺乏责任心,不安心工作我国高校的辅导员一般来源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以及不满于现状的工作,导致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辅导员对本职工作不满意。很多辅导员将辅导员工作看做是自己职业生源中的一个过渡,而没有把辅导员工作看做是自己毕生的事业来看待,从而辅导员在工作时不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管理中,而是将精力放在如何转换到别的岗位或部门中;二是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比较繁琐,而且没有所谓的“大事”,因此辅导员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样他们在工作时不认真负责。例如辅导员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处于情面因素,采取得过且过的方式,甚至一些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的思想***治问题时,他们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及时开导学生,结果造成学生的成长出现问题。
2.2奉献意识不高我们不可否认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任务非常大,而且从事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但是辅导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却不高的现实,但是其决不能成为辅导员消极工作的理由。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会以薪酬福利等作为自己工作业绩差的借口,其实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辅导员的奉献意识不高。他们过分强调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社会公共价值,以至一些辅导员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商业活动,影响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2.3创新意识不浓由于辅导员工作具有平凡与繁琐的特点,导致辅导员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首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影响着辅导员的创新意识。辅导员工作的繁琐影响着辅导员的创新激情,辅导员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甚至常常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因此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辅导工作的创新问题;其次辅导员的业务理论功底比较差。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文化层次结构分析,发现很大一部分辅导员的学科专业不是思想***治教育专业,这样导致他们的理论基础功底不强,进而会影响到辅导员对具体工作的创新。
3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辅导员工作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首先高校要重视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且将其纳入到高校重要议事日程中,组建以高校***领导负责的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领导机构,强化高校各个部门的职责,落实师德师风的建设责任;其次高校要积极建立健全辅导员师德师风规章制度。高校要从本校的实际工作需求出发,制定符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规则制度,为辅导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约束辅导员不规范的行为。
3.2加强对辅导员个人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培养辅导员的奉献精神。辅导员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针对高校辅导员所存在的重视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的问题,我们要培养辅导员的奉献精神,只有培养辅导员的奉献精神,才能保证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得失而影响到工作,也不会将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学生;其次培养辅导员的团结协作精神。高校属于一个大家庭,其成员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要包括后勤管理人员以及高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因此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求辅导员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扬团队精神,处处以学校的大局为重,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主。
3.3完善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辅导员的个人魅力是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与感染学生的重要因素。完善的个人魅力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因此高校要注重培养与完善辅导员的个人魅力:首先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自我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应对各种事务的处理能力;其次辅导员要认真分析与总结自己的缺点,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缺陷,但是关键就是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并且能够及时改正。最后辅导员要注意为人师表,诚心实意关心学生成长,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进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的导师;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觉悟程度、个性心理特征及倾向性,找到学生进步和提高的起点,帮助学生进步与发展。
3.4大力宣传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为辅导员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需要高校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辅导员事迹的宣传。通过对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的宣传一方面可以激励辅导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让他们认同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实现稳定辅导员队伍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可以为其他辅导员提供榜样示范,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进而提高整个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发展。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巩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开展思想***治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水平的道德保障。职业承诺是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选择、职业维持和职业实践〔1〕,在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把握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标准,以职业承诺理论为基础,采取措施提升高校辅导员对职业的价值认同、情感依赖和主动投入,才能促使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由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更好地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
一、职业承诺是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发展的心理基础
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反映了高校辅导员对职业的认知、情感和态度,衡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水平,而职业道德体现了高校辅导员对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观念、情操和品质。
(一)辅导员职业承诺和职业道德的内涵解读
职业承诺是职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职业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反映继续从事某种职业的意愿和行为,包含继续承诺、规范承诺、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等维度。辅导员职业承诺反映的是高校辅导员对从事的学生工作目标内容、任务要求和方式方法等的价值认同和情感热爱,以及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实现理想抱负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对辅导员而言,职业承诺不仅对职业有着积极的认同感,愿意承担角色应负的职责,履行角色应尽的义务,还体现在追求职业目标时投入的时间、精力等,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展示出处理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可见,辅导员职业承诺的概念包含着三层意思:第一,承诺的对象是学生工作这一职业所包含的内容;第二,反映的是辅导员对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种态度和行为;第三,承诺的内容蕴含着价值认同、规范认同、情感认同和理想认同等。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职业道德范畴包括职业纪律、职业义务、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感、职业荣誉、职业理想、职业态度等。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反映的是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调节自身与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学校、家长等相互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职业承诺是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认为,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是伴随着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认知、情绪和意志的转移而形成的,是自我体验与思维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人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的转变,关系着人的内心思想***治、道德情操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3〕。调查显示,个体具有较高的职业承诺,会产生更多的工作投入,拥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较多的利他行为,在道德行为上起到更多的示范作用;而个体具有较低的职业承诺,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离职意向,对工作没有热情,不愿意投入,不能很好地履行职业道德,从而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较高的职业承诺能够促进高校辅导员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促使高校辅导员不断提高思想***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意味着高校辅导员有着良好的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上具有示范性,熏陶、感染甚至感召着学生;在道德效果上具有更广的影响力,影响着学风、校风和社会风气,在学生人格塑造、文明习惯养成和未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职业承诺启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需要遵循的三条标准
(一)追求价值同步,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要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辅导员职业准入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深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着重抓好学校******团干部、两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年龄相近,与学生接触最多,其思想***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更具示范引导作用。从职业承诺的角度而言,只有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在心理上充分认同,在价值取向上与核心价值观完全一致,才能有效地指导自身职业发展,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二)达到规范同步,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要弘扬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范畴。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起点。高校辅导员作为管理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其职业道德养成对培育师生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的精神具有重要影响。从职业承诺的角度而言,只有职业规范转化为职业责任感,高校辅导员对自身职业有责任感和义务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职业,认同从事职业的道德规范,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实现理想同步,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要尊重个体理想价值需要
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既是高校内涵式发展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体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要做社会价值引领的时代先锋。高校辅导员作为履行高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要把个人职业价值与学生前途命运有机联系起来,要把个人职业理想与学校肩负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起到行为示范的榜样作用。从职业承诺的角度而言,只有高校辅导员有职业目标、有职业追求,才能付诸情感,把育人融入职业,把所从事的职业提升为所追求的事业,从而培育出高尚的职业理想。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培养高校辅导员深厚的道德情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形成理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生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职业承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四项举措
师德的形成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智慧和道德行动和谐统一的过程,它一般要通过专门的教育和个体亲身的体验才能最终稳定地形成〔4〕。职业承诺从经济代价、社会责任、情感意愿和理想追求等维度论述了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是职业道德各因素形成的心理基础,对深化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一)保障高校辅导员持续承诺,加强职业纪律建设
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是价值观产生的基础,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待利益的态度〔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对人们利益关系的调节。较好的工作保障是维系个体较高职业承诺的物质基础。继续承诺反映的是高校辅导员对离开所从事职业的损失、代价的认知,除了考虑自身素质、能力以外,还会根据找到更满意职业的可能、更换职业的机会、离开职业的物质损失等因素决定是否继续留在高校辅导员职业上。继续承诺高的高校辅导员,看重经济价值,重视个人发展机会,不容易满足,容易懈怠工作或离开所在职业。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保障高校辅导员合法合理的权益,如良好的办公环境、合理的薪酬待遇、公平的发展机会等,满足高校辅导员基本的物质需求和工作期望,保证其安心工作。其次,要严格高校辅导员惩处机制,发挥制度规范约束的作用,创设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环境条件,对违反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理,严肃道德纪律。再则,要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纪律建设,增强其遵纪守法意识,自觉履行高校辅导员应尽的义务,从而坚守高校辅导员职业纪律,捍卫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尊严,维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
(二)夯实高校辅导员规范承诺,增强职业良心意识
当个体的职业认知与期望相一致时,就会表现出较高的职业承诺〔6〕。这种职业上的期望,既是个体内在价值观的外露,也是对从事职业行业规范和价值标准的评估。规范承诺反映的是高校辅导员基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行业对育人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尽责任认知和高校思***教育传统等原因,形成的继续从事高校辅导员职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规范承诺高的高校辅导员会自觉学习社会、行业的规范、标准和要求,自觉认同并承担职业责任。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加强职业规范建设。高校应根据辅导员工作分工,结合不同工作的职责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操作标准。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发挥高校辅导员工作特长,让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显得生动、形象、具体,走进高校辅导员、走进师生、走进人心。再则,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考核。从高校辅导员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领导考评等多角度进行考核,促使高校辅导员加强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其职业道德责任感,在内心形成符合道德规范、师生期望和职业发展的职业自律习惯和职业良心意识。
(三)深化高校辅导员情感承诺,提升职业幸福体验
情感承诺反映的是高校辅导员对所从事职业的情感依赖和喜爱程度,能够为职业的发展付出心血。情感承诺高的高校辅导员热爱思想***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体验教育带来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陶冶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情感,让高校辅导员认识到思想***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其次,要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荣誉,让其认识到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奉献的红烛”,自己是领导的“千里眼”,家长的“顺风耳”,学生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要持有肯定的自我意识。再则,要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让高校辅导员认识到思想***治教育工作是自身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是一种给予的幸福;是学生成长成才和感知真善美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的幸福;是学校提供机会、领导给予关怀、同伴给予信任的舞台,是一种成长的幸福。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理想承诺,实现职业理想抱负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7〕。理想承诺反映的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符合辅导员个人职业向往和追求,能发挥个人特长,促进个人成长,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理想承诺高的高校辅导员具有献身思想***治教育事业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以及争做一名优秀辅导员的目标。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培养高校辅导员坚定的道德信念,坚信道德对自己的意义,坚信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将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培养其攻坚克难的毅力和随机决断的能力。其次,要创造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既给予高校辅导员不同岗位锻炼的机会,促使高校辅导员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再则,要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工作分工和职业兴趣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明晰职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学习措施等具体行动方案,付诸实践并不断进行评估和修正,一步一步地向辅导员职业理想迈进。
参考文献:
〔1〕胡文斌.职业承诺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成长〔J〕.教育评论,2013,(6):57-59.
〔2〕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
〔3〕朱仁宝,张晓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心理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2,(3):37-41.
〔4〕傅维利,张东娇.论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J〕.教育科学,1994,(4):9-11+57.
〔5〕张奕阳.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评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的有效借鉴〔J〕.广西社会科学,2014,(10):217-220.
〔6〕王霞霞,张进辅.国内外职业承诺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7,(3):488-497.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建议
一、民办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利用社会资本办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一份贡献,国家近几年也大力支持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甚至,民办大学中很多新的理念、机制都值得公办大学学习,例如三亚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学生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办学思路也颇具国际视野,管理机制灵活。但是困扰民办大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师资,师资的好坏影响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民办高校在选拔教师的标准很多是看学历、教学科研能力等显性方面,而师德等隐性需要长期考察的指标无法在招聘时发现。由此可见,加强师德建设非常有必要,这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是贯彻执行***文件精神的要求。
***在2010年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大学教师教书育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能讲授专业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高尚的师德来感染学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是提升高校师资队伍素质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民办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每一位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明确自身的职责,更好的贯彻育人为本的使命。社会上人们对高校教师无论是知识素养还是道道素养的要求都要明显高于中小学老师,大学老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但民办高校目前的师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在管理上存在制度上的约束。民办高校从师德建设入手,以师德之风带动学风的转变,可以说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是民办高校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亚学院作为民办高校的优秀代表,在推进学校十年卓越进程的路上,深刻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制定了很多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核机制,让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品德修养,那么民办高校的就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消除很多不稳定因素,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赖,提升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威信,树立学校的正面形象,从而实现学校教育长久健康发展。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现状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辅导员队伍方面的区别,其中有一条便是辅导员的年龄、学历结构。民办高校的师资多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为主,还有少部分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占据主体的年轻教师在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带了一股清新之风,学生管理队伍的年轻化,也获得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当今是一个思想文化多元的时代,一些社会上庸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开始蔓延进象牙塔,给我们高校中的部分年轻老师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似乎也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高校中师德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目前,民办高校师德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民办高校建校时间不长,辅导员师德建设尚未走上正轨。
民办高校的建校史基本都不长,很多都在想着如何招到生源,加强校园硬件设施,留住师资等问题,而对师德建设这类软件建设,还无暇顾及或是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使在校教师处于精神上的松弛状态,师德师风必然是不尽人意的。
(二)民办高校部分辅导员的价值观、人生观趋于庸俗化,忠诚度不高。
绝大多数教师是忠于***的教育事业,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受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理想信念开始动摇。民办高校由于自身的实力不强,国家没有财***补贴,完全靠自己筹集办学资金,导致辅导员待遇普遍偏低,很多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虽然国家也出台了《民办教育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真正执行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部分年轻的辅导员是迫于当前的就业压力,把民办学校作为暂时的港湾和跳板,如果遇到待遇更好的单位,他们往往会选择待遇更好的地方,对事业的忠诚度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得过且过,对学生缺少关心,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唯恐避之不及,更有甚者,以评奖助学金收取学生好处违背评价公平的原则,这些都是目前民办高校中辅导员师德状况堪忧的表现。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建议
通过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加强师德建设,关系到一所高等院校的兴衰。当前紧要的是建立相应的规范和引导机制,让广大民办高校教师安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义务和责任,自我约束,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一所民办大学教师的师德,重在建设,重在教育、引导和规范。这里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一)国家层面:
给民办高校更多的***策倾斜,建立健全与公办高校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几年,国家确实出台了相关文件扶持和规范民办高校发展,保障民办高校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高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高校的教师、受教育者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是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薪水和福利待遇却仍然相差很大,以致于民办高校的师资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建立健全与公办高校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师资流失问题的一种思路。近日,三亚市***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在民办高校任职满十年,以副高职称退休的教职员工享受和公办高校退休教职工同等待遇的***策支持。这无疑会对三亚学院师资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层面:
重视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1.加强年轻辅导员的师德教育与培训。很多年轻的辅导员老师是刚从大学毕业,从走出校园到走进校园需要时间完成角色的转变,更多的年轻辅导员考虑的是如何与学生处理好关系,很多年轻的辅导员老师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因此高校应该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入职培训,其中应包括职业道德教育,明确老师的“为”与“不为”,可以通过专题研讨会,榜样示范的形式开展,达到志业、敬业、爱业、乐业的良好风尚。2.建立于完善师德评价体系。高校师德建设需要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师德考核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考核机制的激励导向功能。如果高校的师德建设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高度重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教师师德的行为规范转变为具体的规章制度,并且重要的是落实。师德考核采用随机抽取的形式检查、考核。注意在考核中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评价,包括学校、同行、学生。同时应把考核结果和职务评聘、薪酬待遇等利益相结合,做到教育质量、考核结果和利益分配三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把师德建设和教师的常态化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师德建设,服务于教育教学。建立民办高校教师年终师德考核评价上“一票否决”制度,让老师有危机意识,常怀道德标杆在心中。
(三)辅导员教师个人层面:
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一名师德高尚、学生爱戴的思想导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辅导员与上课教师的不同之处便是辅导员更多地肩负了学生思想导师的职责与使命———育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辅导员教师应是学生道德上的标杆与楷模,所以教师必须自己整整衣冠,廉洁管理,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无论是在学生管理,抑或是日常生活中,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如此,方能成为一名师德高尚,受学生爱戴的好导员。
【参考文献】
[1]韦东雪.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夏青.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G].重庆:西南大学.2013
[2]刘琼蕾.安徽省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研究[G].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4]王远迎.浅议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青春岁月.2012,(11)
[5]刘艳群.***学院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4)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篇10
[关键词]民办高职高专院校 辅导员 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戴明月(1983- ),女,江苏南京人,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心理与心理咨询。(江苏 南京 211156)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枯竭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DFDY103)
[中***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058-02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多种形式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社会主义职业技能型人才,显然,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其是相同的。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二者人才培养目标相同,且与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一致,但是,从生源方面来说,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不论从高考入学分数还是平日常规表现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道德素质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特殊性。下面笔者从自身辅导员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所在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辅导员在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方面所担负的责任以及如何做好真正的“育人”工作阐述几点思考、分析。
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辅导员对学生道德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学生的道德教育比思想***治教育等其他方面更需要作为重点工作来对待,这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决定:
1.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的录取批次比较靠后,入学成绩普遍较低。(2)学生 “双差”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入学成绩比较低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学生的平日常规和行为表现也比较差。(3)学生的自我抱负水平普遍较低。由于高考分数低,录取批次比较靠后,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4)学生普遍个人素质比较低。(5)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偏差行为比较严重。这部分学生对自我的约束管理能力比较差、自制力比较薄弱,即使有心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好好学习,却无奈于自己意志薄弱,无法克服自己较差的行为习惯,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其他学习和生活方面。
2.德育课程的局限性决定了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需要担负起日常的道德教育工作。根据国家规定,高等院校必须开设德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但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给学生开设的德育课程,面对校园中学生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在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方面到底能呈现出多大的效果,无从考量。民办高职高专辅导员与其他普通高校的辅导员不同,由于对学生监管力度更大,需要每天督查学生上课、上晚自习,平日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也多,因此,教师日常的德育工作量大,重要性也因此更突出。
3.辅导员自身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作为重点工作来对待。不论是民办高校的还是普通高校的辅导员,其职责任务都基本一致,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治工作以及管理工作。针对不同性质院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所表现的特殊性,辅导员的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和侧重性。作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需要把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为,作为学生,他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只有先成“人”,才能谈到做学生或者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只是学习好、能力强,却不具备做“人”的条件,那他只是一个对社会危害极大的“危险品”。可见,作为辅导员,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责无旁贷。
二、辅导员做好德育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作为辅导员本人,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育人”的重大责任,并把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无论笔者如何强调辅导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其最终的工作展开还要落实到每位辅导员身上,因为,迫于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当前学生的特殊性以及德育课程的局限性,辅导员首先应该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育人”大事。在引导这些学生如何做好一名学生之前,首先需要在如何“做人”问题上给予先行引导。让他们懂得如何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如何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符合时代要求,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如何做一个对社会主义有用的人等。辅导员只有首先在工作态度上端正认识,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去落实。辅导员本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是做好实际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而且,辅导员担任着许多职责,如思想***治教育工作、道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等,在这些工作职责中,由于各项工作目标不同,也决定了辅导员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首先是道德教育工作的目标:有道德的人;然后是思想***治教育目标:从做基本“人”上升到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用的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前两项职责的基本保证,所以,作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面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平时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辅导员德育工作具体途径。首先,在理论疏导的基础上,重视辅导员的言传身教。教育离不开知识的灌输,辅导员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进行道德认知,沟通、讲道理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理论灌输,而不从深层次让学生去反思、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久而久之,只会引起学生的不耐烦甚至叛逆心理。尤其当前高等院校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更希望彰显自己的个性,更有自己的主张,自我意识强烈,自我中心意识突出。如果对他们讲大道理,可能效果甚微。而且,会造成学生口服心不服的情况。如果辅导员能够以自身具有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促进学生道德行为形成,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那么将会对学生会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举个简单例子,一个辅导员看见学生在校园里将随手拆开的包装纸或者用过的手纸乱扔,他上前教育这个学生,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文明的,并且要求他把丢弃的垃圾捡起来扔进附近的垃圾筒里。这是一个正常的教育过程,学生接受了老师的教育。但如果说,这个辅导员本身只会教育学生,自己的个人道德水平却并不高,他经常在校园里随地乱吐痰或者扔垃圾,正好被这个学生看见。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这个学生,遇到这种辅导员,你会对他上次的批评教育和以后类似的教育作何感想?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疏导的基础上,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那么学生便会心服口服。
其次,批评与鼓励相结合。批评惩罚教育容易立竿见影,但是表扬激励等积极教育能彰显更持久的德育效果。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都会提出批评,勒令其改正,这在教育手段中不可避免,而且批评教育的效果会立竿见影。但是,批评教育是一种消极刺激,如果对学生只是批评、惩罚,长久下去肯定会让学生产生挫折感受,因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因为高考分数比较低而进入录取批次比较靠后的“专二”院校,本身他们的挫折感受以及自卑心理就比其他院校学生更普遍、严重。在这种大环境下,不论是德育、智育,表扬激励等积极教育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促进他们道德行为、习惯转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辅导员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看到他们的优点,利用优点进行表扬或者促进其不足方面进行改正,这种教育方式其效果也会更加持久。
第三,树立学生榜样,用榜样来激励其他学生。学生不仅会模仿学习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更加明显突出。如果能够利用班级里个人道德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用榜样来激励班级里其他同学,促进其改变,这也是德育方式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人的道德行为实际上是人的行为类型中的一种,道德行为的养成也同样可以通过观察榜样作用来获得,而且,学生的榜样对班级其他学生来说,不论是空间还是心理,都比较适度,这样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
3.辅导员德育工作与思想***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笔者从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辅导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先行性,绝不意味着辅导员的其他工作就不重要或者没必要了,这是理解上的误区。因为,辅导员所担负的各项工作有一定的联系性。道德教育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人”和“社会人”;思想***治教育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有贡献的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前两项工作的基础,它需要保证一个人拥有完整人格、基本的心理素质等。而辅导员日常的管理工作,则是各项工作的具体细节。所以,强调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没有削弱辅导员其他方面工作的重要性,相反,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辅导员的任务更艰巨,工作难度更大,工作要求也更高。
4.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因为他直接担任“育人”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辅导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大学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辅导员作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责。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效仿的榜样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如果辅导员要求学生文明用语,而自己整日前满口脏话,动辄爆粗口,那么上行下效,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恶劣,其后果也是无法想象的。辅导员所具备的素质和道德应该是真正良好的道德和素质,而不是自身素质不高,却在学生面前故意装出高素质、高修养的两面派形象。因为两面派的形象一旦被学生识破,对辅导员本人、对学生都将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学生道德教育是辅导员教育工作的灵魂,特别是在当前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学会“做人”,这是一个何等深刻、丰富含义的命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辅导员所担负的育人责任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辅导员,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将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应该坚定决心,为育人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鲁洁.超越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