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篇1
社会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各行各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企业必须保护这些对其发展壮大至关重要的信息资产。由于入侵、破坏信息系统的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加上对于Internet危险地带的认知不断加深,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前所未有地高涨起来。对于企业而言,安全问题已经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开始在自己身边出现。安全漏洞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即使最小的漏洞也能将企业的名誉、客户的隐私信息和知识产权置于危险之中。
如何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信息系统安全且可靠地运行,已经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划分安全域
当我们面对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时,单独对每项信息资产确定保护方法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常常由于疏忽或错误导致安全漏洞。但是,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安全等级来防护,会出现没有防范层次和防范重点、对内部风险的控制能力不够等问题。因此,人们提出了分域的安全防护思路,即:科学地进行区域的划分,每个区域具有基本相同的安全特性,如安全级别、安全威胁、风险等,依据这些特性,将信息资产归入不同的域中,实施不同的安全保护。这种安全防护思路实际上是基于“同构性简化”的理念提出的,它将复杂的环境归结成若干个简单“单元”的组合,归入同一安全域内的信息系统共享相同的安全防护手段,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转化为若干个较小区域的安全保护问题,最终可以实现对所有信息系统的全方位、分层次的有效保护。
通过对业务系统的分析,可以把安全域划分为安全用户域、安全网络域、业务服务域、基础保障域:
安全用户域是对访问业务服务域的各类客户端和维护终端的划分,是风险子域,需要建立桌面安全标准,加强认证、防病毒与审计;
安全网络域包括安全域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是信息承载子域,需要保障网络性能,进行域间安全隔离与边界防护;
业务服务域是安全域的核心子域,是对业务服务器、数据库等重要应用的划分,需要重点防护病毒攻击、信息窃取与篡改、误操作数据丢失等行为;
基础保障域提供统一的安全服务,包括身份认证、安全管理、策略管理、补丁管理等服务。
建立纵深防御体系
依据安全域划分原则,同一安全域拥有相同的安全等级和属性,域内是相互信任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不同的安全域互访,需要加强安全域边界的安全防护。
相同级别安全域之间的安全等级相同,主要考虑的是域间安全隔离和可信互访。从业务角度出发划分安全域,如在用户支撑网络中将办公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域。为了防止单点安全事件扩散到整个网络,如人力资源系统出现问题时,应进行安全隔离,避免其对办公管理、财务等系统造成影响。
不同级别安全域之间的互访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点。安全用户域是风险子域,用户同时访问互联网资源和业务服务域是网络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通过认证授权和安全策略的检查,对终端的信息系统访问权限进行控制,只有通过认证和安全策略检测的终端才拥有一定的信息系统访问权限,没有通过的终端无法访问信息系统、甚至不能接入网络,从而将安全风险阻挡在网络接入的边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业务服务域中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见***1)。
企业安全篇2
电气安全是安全领域中与电气相关的科学技术及管理工程。包括电气安全实践、电气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科研。电气安全是以安全为目标,以电气为领域的应用科学。它包括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其基本理论是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
由于电能应用的广泛性,电气安全也具有广泛性,不论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离不开电,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电气安全问题。电气安全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不仅与电力工业密切相关,而且与建筑、煤炭、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等各行各业都密切相关;再者,电气安全工作既有工程技术的一面,又有组织管理的一面。
电气安全评价包括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两个方面,本论文则侧重于电气安全的有效性评价。系统的电气安全有效性评价,是从电气安全角度来评价系统中各部分布置是否合理,各部分所采取的电气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合理,能否协调工作,整个系统是否存在电气安全的死区等。也即对工业企业现实系统中的电气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预侧由于电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从而提出电气安全措施和整改建议。
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原则
欲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因素体系,必须先了解以下几个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指导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能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建立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也必须能反映客观实际以及事物的本质,能反映出影响企业电气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得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有效。
二、全面性
对企业电气安全现状的评价是一种全面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了保证这一点,选取的因素应具有代表性。选取时应从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着眼,尽管最后确定的评价因素不一定很多,但选择初始时,被选因素一定要多一些,全面一些,以保证有选取余地。
三、可行性
建立的评价因素体系应该能方便数据资料的收集,能反映事物的可比性,做到评价程序与工作尽量简化,避免面面俱到,繁琐复杂。只有具有可行性,评价的实施方案才能比较容易的为企业的安全部门所接受。
四、可比性
为了便于比较,评价因素应当量化。电气安全既包括电气安全技术又包括电气安全管理,即具有技术和管理的双重性,评价对象比较复杂,其中有些因素难以量化。但是事物的质是要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因素应尽可能量化,只有量化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五、稳定性
建立评价因素体系时,选取的因素应是变化比较有规律性的,那些受偶然因素影响大起大落的因素就不能入选。
电气安全评价因素分析
安全原理指出:在某种情况下,事故是否发生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但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这便是综合论事故模式的基本观点。基于这种观点,这些物质的、管理的、环境的以及人为的原因就构成了安全评价中的危险因素。
一、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
工业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它是带来电气危险的根源,且人们与之接触的机会很多。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能直接影响了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状况。因此,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重点考虑。
二、电气环境
这里所说的电气环境是指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自然及非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雷电、静电等;非自然因毒主要指电气系统工作的场所的环境因素,如电磁辐射;易燃易爆、高温、潮湿、腐蚀、金属占有系数大等特殊场所。电气环境对电气系统的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环境放在较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较重考虑。
电气安全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
一、权重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评价因素体系中,每个因素对实现系统评价目标和功能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权重表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或表示一种效益替换另一种效益的比例系数。可见,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应根据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因素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确定。基于信息基础,可以选择定性的经验判定方法,精确的定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混合方法确定权重。而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成对比”,而“比”得是否准确和一致是一个关键问题。“成对比”的主要方法是权的“最小平方”法和“特征向量”法。
二、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企业安全篇3
1、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责任,教育监督本班组成员学习执行有关的安全作业,生产运行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为班组成员的安全负责,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2、遵守公司的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定,服从管理,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用品,坚决同“违章、麻痺大意、不负责任”的不安全行为做斗争,努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3、认真组织召开班前、班后会,结合当班任务,做好事故预想,布置好安全措施,及时纠正违章行为,严防事故的发生。
4、认真组织本班组每周“安全日”活动,学习规程、事故通报、反事故措施,结合实际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在防范上狠下功夫。
5、确保本班组管辖区内设备健康连续运行,防护设施完整,消防系统和消防器材完好,并积极学习灭火与火场逃生的有关知识,熟悉电站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配置地点。
6、日常工作中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不盲目作业。
7、支持公司安监部门的工作,积极接受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对自己不安全行为的批评建议并及时改正。
8、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培训和安全学习活动等,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企业安全篇4
一、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和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通过某种机制和方法进行管理,方能达到预期的效能目标。而只要有企业,就必然创造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工作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广泛共性的思想意识、工作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不同的企业文化也以不同的方式构筑着不同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成为职工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准则,是新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是企业更加重视职工、重视激励人的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而言都尤其显得重要。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而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要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全面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无危为安、无损为全”。理论上说,只要对安全生产“人、机、料、法、环”要素受控管理,就不应该有事故发生。但是,由于员工的安全理念还比较落后,管理工作存在盲区,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在处理工作时从部门利益出发,造成全局性管理互相矛盾,管理方式有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就必然导致安全管理的疏漏。因此,有效的办法就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来改善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从而使员工自发的、主动的、持久的按制度办事,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人本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早已提出并付之实施,是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具体实路。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参与性,反对把员工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而是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按照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组成,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中可以看出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更高级。因此,企业在不断提高员工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员工的安全需要。据统计,有8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因此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人认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工作:
1.强化安全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目前,许多企业特别中小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企业的安全工作放在次要,甚至可有可无的地位。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通过企业各级、各部门的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而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具有很高的安全文化素质,就可以把自己倡导的安全价值观的信念和行为方式,通过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2.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水平
(1)企业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每位员工每年有固定的集中专业培训(其中包括安全知识讲座)。培训合格者,才可以上岗工作,培训不合格者,禁止上岗工作,并扣发工资或予以辞退。通过这种培训将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系统化、完整化地教授给员工,让安全生产的意识伴随员工工作的始终。
(2)企业给每位员工发一本安全手册,除了有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外,还有一些安全标语、安全警句之类的短小精悍的话,目的是让员工阅读之中,将安全生产牢记心中,时刻警醒自己的安全行为。
3.建立严格的安全保障制度
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手段。但是,原来的安全制度不够科学、不能得到员工的积极配合,导致许多制度流于形式,或者根本就无法得到贯彻落实。辽宁孙家湾特大矿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因此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操作制度、事故救援和处理制度等),要体现人本思想,充分反映员工的实际需求,才能得到员工的积极响应,才能使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4.加大安全投入,从硬件上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有人认为,安全投入是件看不见回头效益的亏本的事,因此,对于安全投入“左顾右盼”,“克斤短两”。一份由国家经贸委等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为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近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则近2000亿元。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安全生产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大大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是1∶5的关系。可见,安全投入还是回报率颇丰的一项投资。目前我国对事故预防的投入明显不足,投入的资金离实际需要有很大差距。我国对安全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而在发达国家,预防投资占GDP的3.3%。所以要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需要加大安全成本的投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水平的安全生产投入来支持。当然,投入的资金光靠企业自己解决是不现实的,应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安全保险公司、安全投资公司,国家设立安全基金,多渠道的筹集资金,以解决企业安全的投入不足问题。
5.重视激励作用
企业安全篇5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管理;项目管理;联系区别
一、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中安全文化占有着重要地位,企业安全文化生产对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落实最根本与基础的途径,安全管理在企业来中着重要位置,在企业的生产发展经营过程中,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安全管理。但是在企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又总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问题如果没有落实,会对企业的财产安全、员工的生命问题带来危害,并且对国家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损失。在我国企业安全问题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安全事故问题,尤其是在石油企业、采矿企业等出现的安全事故多数是因为安全观念、安全管理落实的不够到位引起的,所以在石油、矿产等企业中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落实更加重要。因此,安全管理落实实现需要依靠企业中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共同完成,这就要求企业在建设管理企业安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观念的形成与安全文化环境氛围的塑造,对企业内的工作人员实施安全管理条例,实现安全生产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基础。
二、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联系
企业的安全文化实际上指的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问题、企业安全实现目标、企业员工安全素养培养、企业安全习惯的形成、企业安全科技发展、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综合,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了保障人的安全健康,珍惜生命并且实现人的价值,因此其核心目的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以人为本。企业安全体现了一个企业群体对待安全问题的观念、态度与实施程度,在企业事故安全发生的经验中可以知道,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问题占绝大多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企业的安全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管理生产中的人与环境、事物间的状态与安全控制,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另外,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活动方式以项目形式开展,然而不同的项目有着不同的安全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针对不同项目实施的安全管理问题,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更是要给予更多的重视。
企业安全文化的表现是通过企业的安全管理来实现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断形成累积的经验等的优化,也是通过企业安全文化体现出来的。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可以积极调动领导层与广大员工层对企业安全管理落实的主动性,形成企业良好的安全管理模式,因此在企业中,企业的领导人员与执行人员自身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与形成的企业安全文化意识都是企业安全管理实施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着密切联系,二者是互不可缺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实施需要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项目安全问题采取不同的管理条例,但其安全文化的根本性质,以人为本的观念并没有改变。只是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项目制定适合的、侧重性强的安全管理办法等。
三、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区别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安全管理实施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二者又有着根本的区别,不能把企业安全文化简单的认为是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也不能把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全都归咎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属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过程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则是一个企业所要追求与实现的理念精神。因此,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首先是二者针对的对象,企业安全文化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人,范围广,而企业安全管理针对的是企业内部的员工等,范围限定;其次是二者实现的方式,企业安全文化是通过对人的教育、宣传等方面实现人对安全文化的共识,而企业安全管理则是通过规章制度等带有强制性的手段实现安全管理;再次是二者实现的场所,企业安全文化实现的场所没有限制,只要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都追求安全文化的建设,而企业安全管理则是针对某个企业所在区域的管理;最后,是二者对人的影响方面,企业安全文化对人是一个长期且影响深远的内容,而企业安全管理对人的影响主要是在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尤其是针对项目实施的安全管理则更为明显。
四、总结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安全管理实施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在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充分利用二者的关系,实现企业健康、安全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是企业工作建设的基础,也是落实国家“三个代表”,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的具体落实,企业安全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以及人民大众生命财产的保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推动经济健康安全发展。企业安全是生产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是质量安全的保证,是效益逐渐增高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明利.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8-15.
企业安全篇6
【关键词】安全文化;企业管理;安全意识;安全生产
1前言
要探讨安全文化,首先要搞懂什么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安全意识及其所引导的各个安全行为的总称,其中包括行为安全、安全观念及其安全工艺和安全系统等。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中心,营造企业内部的安全文化氛围,宣传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实现改善安全业绩、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的目的。安全文化包括安全价值观以及安全行为准则,安全行为准则是表层结构安全价值观是里层结构,二者相互联系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体,其中具体的表现有个人、单位、群体对安全所持有的态度以及面对安全隐患时采取的行动方法,安全文化基本都是围绕人展开的,要规范人的行为,文化是最有效、最积极同时也是最根本的。
2安全文化的特点和功能
首先安全文化所强调的就是将安全知识融入人们容易接受的文化当中,因此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在安全文化中也会有所体现,再加上安全所具有的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质量安全和生产效益等特点,这样就使安全与文化产生了紧密联系。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为主旨,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所以我们应该构建正确的安全观念和安全规范的行为准则,进而创造出最安全、最舒适、最文明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就是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安全文化有具体的这几个功能,包括改善人们的安全观念、传播安全知识、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保持生产的安全高效的运行,这几项功能就决定了安全文化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如果可以将安全文化要求的这几项功能制定并且实施,这将会对企业和个人产生重大影响,可以将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全体职工培养成结合安全与文化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
3明确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当中的地位
如果可以清晰明确的清楚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当中的地位,那么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当中的价值也就显而易见,从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基本概念与安全文化的具体功能这几方面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安全中的作用。首先,要明确企业生产活动的首要准则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也是安全文化的灵魂。安全生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它涉及了人、机器、产品、环境、法律等各个方面,而安全文化恰好可以融入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是生产更加的安全规范。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企业的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与企业文化有密切联系,又能融入安全生产当中。在生产过程当中,如果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以及安全意识,时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工作方针,使人们真正能够处理好效益与安全之间的关系,那么宣传和落实安全文化是其必备的重要手段,这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与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安全文化涉及到企业文化以及生产的各个方面,从外部来看,安全文化在企业当中分为物质文化,既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实体部分与外部的形象标志,其中就包括了生活资料、生产条件、设备设施、生产的条件、环境保护的基本设施、安全卫生的工作用品等等。另外,安全文化也包括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又包含了劳动者的保护法、安全生产的法律规定以及制定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操作与防范章程、安全卫生的道德标准等等,再者安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中又涉及到人们的安全观念,安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安全防范意识、企业的精神面貌、企业所营造的安全氛围等等,安全文化涉及的范围之广、内容之细,这些都决定了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生产当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4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
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之一,在当今企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文化又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安全管理的好坏,安全管理作为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是使企业安全文化不断趋于完善、规范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其中包括行为管理、设备管理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等等。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和环境也会有助于营造企业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说安全管理的基础就是安全文化,因为安全管理包括对于一个企业的各个阶层的工作人员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的要求,其中包括他们对自己安全意识、认识、态度、价值观、以及信念他们所具备的安全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这些都是企业的安全管理的基础。作为管理安全的主体,企业应该积极号召全体员工,在各个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从而构建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核心思想体系;上级领导起到带头作用,带领各级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组织体系建设: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再者,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监督体制,促进群众监督体制的建立。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安全管理自然而然的丰富了企业的安全文化。通过企业的不断实践与发展,人们在生产当中也学会了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但是对于在保证生产效益的同时,搞好安全生产还是显得差强人意。科技的手段无法使生产发生本质的变化,那么就需要用安全管理来补充。同样安全管理在发挥效能时,也无法离开企业这个主体,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其他们所处的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管理的效能。如果说被管理者对企业制定的相关安全制度置之不理甚至产生抵制心理,那么这样必定会体现到他们的安全行为上。被管理者的一些不安全行为必然会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安全管理上时时刻刻细心细致的监督企业的每个员工遵守规章制度,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安全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安全文化的倡导和建设,这正是为了弥补企业安全管理的不足。那么安全文化是如何弥补安全管理不足的呢,我认为有的以下几点,首先安全文化在精神建设方面给予了安全文化的巨大帮助,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伦理、道德、情感、态度、品行等一些深层的人文因素,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创建群体氛围等多种手段,不断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素养、安全知识,进而改进其安全的意识和行为,进而使员工从被迫服从管理制度的状态,改变成自己主动的按照安全要求进而采取行动,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更加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执行。
5加强安全文化的相关建设可以提升员工的安全素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人类的各个方面的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模式都是由悠久的文化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安全文化的培养,首先要从思想观念的改变入手,用当今企业管理的模式与理念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能够教会我们认识安全是企业生产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让人们认识到安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让人们认识到“安全第一”的这一简单却深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自己对他人生命安全所承担的责任,进而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认真遵守安全制度与安全规范。如果人们可以这样正确的看待他人的生命,必然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一些权威资料可以发现,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人的安全因素是最突出的问题。如果要解决人的素质与安全意识的问题,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强有力的安全文化支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安全工作的主线,发展人性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充分的利用好***治学习日、安全活动日、班后会议等时间,做好安全教育的宣传,进而使人们提高对人的生命的重视程度。做好与工作现实相结合,尽可能的丰富安全文化知识,从而建立起具有安全文化特色的体系,使员工在思想、心里以及行为上自然形成自交与互救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氛围,另外,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和法制安全的传播,可以通过电视广告、网络上的社交网站、电台广播等等传播方式进行宣传动员,也可以建立对遵守或违背安全制度的员工的奖惩规则,从而提高员工学习安全文化,遵守安全制度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方法,创造一种和谐的安全人文环境,从而全面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为安全文化奠定基础,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
6总结
安全文化建设贯穿整个安全生产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长久工程。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它所面对的主体是人,通过安全文化教育最终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安全,实现危险事故发生概率的最小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早已成为企业生产安全的总方针,同时也证明了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当中的价值所在。
作者:王怀山 单位:安溪县湖头镇人民***府
参考文献
[1]李雅桐.浅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关系[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7.
[2]李利.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J].现代企业教育,2015,2.
[3]石彦磊.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6.
[4]马鹏飞.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关系[J].商品与质量,2015,49.
企业安全篇7
如果你哪天早上上网看到一则因BYOD而引起的严重安全漏洞事件,并给企业造成损失,不要惊讶。
近两年来 iOS、Android以及Windows Phone平台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日益突出的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
企业员工将自己的移动终端接入到公司网络用于日常工作的行为被称作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即个人自备设备),这已经很普遍。
但对于企业IT部门来说,BYOD不仅仅带来移动设备管理难题,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针对BYOD制定安全策略,实现企业网络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正是看中这一市场的潜力,目前国内外相关安全厂商纷纷推出了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企业级移动安全市场正在升温。
BYOD给企业带来安全困扰
知名应用交付网络(ADN)领域厂商F5 Networks公司今年2月的一份报告显示,BYOD、虚拟化、越来越复杂的攻击手法正在让企业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问题。
这份F5 Networks公司年度RSA会议上的安全趋势调查报告指出 ,近半的受访者承认传统的安全防御措施在面对这些新技术趋势中越来越无力,三分之一的受访者称他们的安全系统的敏捷性比较欠缺。
受访者们均表示BYOD对企业安全决策是一个关键性影响因素,很多受访者承认他们还没准备好抵御BYOD相关安全问题的措施。此外,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BYOD对安全存在很大的影响。
显然,因为风险和威胁的不断变换和提升,员工行为、业务优先级和基础设施等因素都对安全措施提出了更长远的要求,找到合适的安全管理工具已经是必然和必须的了。
伴随随IT消费化在企业应用中的进一步渗透,企业员工携带移动设备办公BYOD趋势早已推波助澜,移动以独特的创新方式全方位冲击着企业IT的变革,不可置疑,除满足企业业务需求之外,对于解决突如其来的企业IT安全问题也诸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
卡巴斯基实验室亚太区技术总监王南认为,企业IT管理员的基础职责也开始发生变化,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除了每天应对各种针对企业的复杂恶意软件的攻击之外,现在还面临安全复杂性的挑战,如:企业员工在全球任何各种地方均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访问企业网络,企业员工期望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和计算机完成工作,企业机密数据在企业网络内自由交换,或者在网络外通过笔记本电脑和USB存储设备交换,查明并修补用户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等。
毫无疑问,这些挑战是BYOD时代所特有的,BYOD为IT管理员的工作增加了巨大的复杂性,IT管理员疲于应对各种安全问题,不得不为每种安全问题考虑和购买最新的工具,其中包括移动设备管理、系统漏洞管理、数据加密保护等安全解决方案,这些最新工具和现有的反恶意软件技术捆绑在一起,让IT管理员管理网络更为复杂,而且安全性并没有得到保障。
企业级移动安全市场成竞争热点
正是看中这一市场的巨大需求,目前国内外厂商纷纷推出BYOD安全产品。
沉寂三年,国际安全厂商卡巴斯基于3月26日,新一代企业安全解决方案,据悉,此次新品主要面向企业及行业用户,该全新解决方案新功能和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移动安全和设备管理系统,数据保护加密系统,端点控制工具,系统管理平台,网络安全管理中心以及业内领先的反恶意软件保护。
卡巴斯基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启良表示,2012年我国移动用户数量已成为世界首位,而恶意程序样本已经比2011年增加25倍,而APT攻击已经严重威胁到企业的数据安全。
郑启良介绍,卡巴斯基此次推出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正是应对了企业这一需求,此解决方案是一单的统一安全平台,通过一体技术、一个平台和一次成本投入能够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安全保护。
而企业级安全市场赛门铁克也于今年1月赛门铁克4.0战略,赛门铁克中国区总经理余亮表示,“现在,很多人习惯带着自己的手机、移动设备去企业办公,如果不能保证这些移动设备、移动应用和数据的安全,那么个人在使用这些移动设备访问企业内的数据时,就会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威胁。超越BYOD,赛门铁克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就是BYOE(Bring Your Own Everything)。在BYOE时代,信息安全将成为信息系统及应用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在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三星公司推出了一款移动安全软件KNOX。与此同时,三星公司和移动软件管理公司Red Bend软件公司合作,推出BYOD的True解决方案。
此外,国内安全厂商也已经看见这一商机,网秦、华为等公司已经开始行动。
早在去年5月,网秦公司宣布已经完成对北京国信灵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5%股份的收购,借助此项收购,网秦将实现在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布局,成立于2005年的国信灵通主要为企业级客户提供各种移动服务,BYOD安全管理也是其服务之一。网秦CEO林宇曾在年初对记者表示,企业级安全市场是网秦2013年的主要发力点之一。
企业安全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 安全控制 安全文化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是***府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童声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应该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基础之上,创造提高职工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并将安全文化融合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旧的安全管理方法和传统的安全观念,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安全生产控制
1、安全生产的基本理论
广义的讲,安全生产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不伤害劳动者和周围人员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不使相关财产受损失的一切行为。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 系统中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从以往各式各样的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人的原因造成的。
(1)增强安全素质和意识,消除不安全意识
人的不安全意识包括:安全意识差甚至没有安全意识、侥幸心理、从众心理、逞能心理、技术素质不足等等多方面。
人的素质的影响:人的思想素质决定人的事业心,责任感,,决定着人的工作是否认真,专心和负责;人的业务素质(包含操作技能)决定着人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人的安全意识决定着人是否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章,随时提高警惕,加防范。从根本上杜绝这些不安全意识,让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自我保护的社会氛围,会大大降低事故率。
(2)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其实还是靠人去发现、消除,只有人有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才能发现、消除那些物的不安全状态,才有能力消除物的不安全的状态,消灭事故于未发生状态。
(3)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应当遵循合法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几个方面的原则,在操作时要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
2、加强安全检测仪器及装备的配备
随着施工中设备和材料等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安全检查方法已不能适应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机械起重设备的安全装置等设备的安装、验收已不能仅靠看看说说就能确保安全的,而是需要相应的安全检测设备和仪器,用检测出的数据来确定产品的质量以及其它的相关安全性能、指标能否达到安全技术要求。
3、安全组织机构的建立和专职安全人员的配备
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人员,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施工企业一般都有安全组织机构,但必须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实行单位领导对全施工现场负责,专职安全员对部位负责,班组长和施工技术员对各自的施工区域负责,操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范围负责的“四负责”制度。
4、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投入
由于现在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不相适应,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粗放,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加上企业改制,产权变换,项目部已成为真正的经济主体,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自主支配权,但不少项目经理自身的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各施工项目都是根据当地水利行业主管部门检查的严厉程度,来提取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及劳动保护费用,能少提就少提,主要就是应付检查,甚至于有的施工项目连起码的劳动保护用品都不想发放,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设施的投入,将本应提出的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当成了利润,造成安全设施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事故隐患随处可见。
施工企业要发现生产过程的问题,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投入。
二、安全文化
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证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取决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业务精通程度。
1、安全文化的特征
安全文化的特征主要有实践性、系统性、人本性、全面性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能有效防止因安全意识、技能的不足带来事故伤害和损失。
(2)倡导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主要途径。
(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提高各层次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成立以******领导参与,工程管理、安全管理部门,***群系统,行***单位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文化领导小组。同时,各基层单位、相关系统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便于纵横协调,促进和督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可运用音像制品、报刊、***书、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通过各种活动贯彻企业安全文化,倡导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循序渐进,常抓不懈,来提高各层次人员的安全意识。
(2)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员工,员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是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源动力和归宿点。
定期开展安全理念专题研讨、讲座和交流活动,牢固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观念。加强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公司所有人员,到单位第一周必须到现场进行强制性的系统安全培训。
结束语: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组织机构,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的法律方针***策及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营造和谐的、健康发展的企业氛围。
企业安全篇9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安全学习机制
中***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5-0010-02
一、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概念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安全文化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 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组成,属于文化学的范畴。
(二)安全管理的概念
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一)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区别
安全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它包括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理念和精神支柱,相对来说显得抽象一些。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全过程中的同步进行分项功能系统,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却都用安全文化来培养、影响和造就。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虽然都是为了人的安全和健康,但各自的目标值和广度及深度大不相同,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涉及的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全民、全社会,后者针对企业员工。
2.范围及环境不同:前者指生产及非生产环境,后者专指生产(劳动)环境。
3.时空观念不同:前者指人类活动的所有时空领域,后者的时空,主要指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和空间。
4.追求安全与健康程度不同:前者强调全民、公众(消费者)、人类的身心的安全与健康,后者现阶段强调了要在生产过程中,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全体员工(管理者、被管理者)的不伤、不死、不得职业病,企业依法提供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5.采用的方法不同:前者主要通过传播、宣传、科学普及、教育、倡导、法律等手段,后者采用行***、法制、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带有强制性、制约性。
6.对人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突出影响人的精神领域,后者主要从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的物质环境方面进行论述。
7.对人的影响深度不同:前者对人的整个人生过程做不间断的影响,后者在企业员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联系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安全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管理,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职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安全管理的效能发挥,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方法。人们愈来愈注意到,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不断推动安全文明生产,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文化力就是文化作用于人所产生的效应,也可以说是文化中存在的力量。精神力、道德力、舆论力等都是文化力的具体形式。文化力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凡有组织,就会有一定的组织文化;只要存在文化,就存在相应的文化力。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我们可以利用安全文化力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规范行为功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1.导向功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提倡、崇尚什么将通过潜移默化作用,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从业人员的注意力必然转向所提倡、崇尚的内容,将从业人员个人目标引导到生产经营单位目标上来。
2.凝聚功能:当一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价值观被该生产经营单位成员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是文化力的凝聚功能。安全文化通过改变人们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使人们融合于安全文化之中,形成团体凝聚力。
3.激励功能:文化力的激励功能,指的是文化力能使生产经营单位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通过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智慧能力,使人产生激励作用。
4.约束功能:这是指文化力对生产经营单位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文化力的约束功能,与传统的管理理论单纯强调制度的硬约束不同,它虽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更强调的是不成文的软约束。只有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人们思想上扎根后,安全科技知识被人们掌握后,人们就会自觉地按安全的要求去约束自己,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安全意识成为一种自觉心理,转化为规范的安全行为。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管理层重视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管理者的作用至关重要,要使其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安全至上”,成为既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养又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能力的领导者。要提高安全设施和培训投入,不断改善施工安全环境,组织开展好安全质量科研攻关,提高安全质量技术和装备水平,从而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履约和企业综合管理绩效。
(二)创建安全学习机制
要使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学习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因此安全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发展安全文化的动力。安全教育促进人类安全活动的活力,对社会安全物质生产及其条件改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安全教育影响劳动者的安全认识和需要。安全教育提高和完善人的安全素质。
(三)创建安全管理机制
认真整合并完善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增强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前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固然离不开员工群众和管理者的作用,但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
(四)营造安全氛围
企业安全篇10
关键词:安全坚持 企业 安全发展 社会和谐
和谐是社会的主旋律,企业的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着力抓好。
一、安全检查的目的
安全检查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现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强化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安全管理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企业进行检查的目的是:识别存在及潜在的危险,确定危害的根本原因,对危险源实施监控,最终采取纠正措施,确保企业安全、健康、稳定发展。
二、安全检查的方式
安全检查采取日常、定期、专业、不定期等多种检查方式。
1.日常安全检查
1.1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巡回检查。
1.2非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根据本岗位特点,在工作前和工作中进行检查。
1.3各级领导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
2.定期安全检查
2.1季节性检查:春季防火大检查;雨季“八防”(防触电、防中暑、防工伤事故、防淹溺、防洪汛、防倒塌、防车祸、防中毒)检查;冬季“六防”(防冻、防火灾、防爆炸、防中毒、防触电、防机械伤害)检查。
2.2节日前检查:春节前、“五一”节前、国庆节前、元旦前及其它节日前的安全检查。
3.专业检查
每年应对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设备、
机械设备、安全装备、监测仪器、危险物品、防护器具、消防设施、运输车辆、防尘防毒、液化气系统等分别进行专业检查。
4.不定期检查
4.1企业应在装置开工前、停工后、检修中、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转时,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4.2企业应根据国际、国内同行业发生的重大事故,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三、安全检查的内容
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查管理机构、查管理制度、查现场管理、查安全培训、查安全防护措施、查特种设备及危险源的管理、查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查违章、查事故隐患等。
1.安全机构建设情况
1.1查管理机构是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指示、规定,大力推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情况。
1.2查是否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部门,是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是否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对安全事宜做出反应与决定。企业的安全机构是否健全、设置是否合理,安全部门是否岗位明确、工作协调。
1.3安全人员配备情况。是否按《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配有注册安全工程师。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从业人员超过300人以下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及执行情况
2.1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健全;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能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各级领导的承包活动记录执行情况;基层班组的安全活动情况。
2.2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并能够不断改进。包括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奖惩等规定的情况;制定现场施工作业、危险源管理等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安全制度在执行中能否得到不断细化、持续改进和及时完善等。
2.3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修订完善,岗位操作人员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
2.4危险作业审批程序是否完善。包括能否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确定本企业危险作业相关文件与记录, 特种作业的审批记录,是否建立动火、动土、临时用电、大型吊装、爆破等特殊作业的审批程序规定和管理台账。
3.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3.1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情况。是否建立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职工按规定参加了相应级别的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有档案。
3.2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是否做到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复审率达100%,并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
3.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安全负责人安全培训情况。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安全负责人是否落实了安全培训管理考核制度,并对其制定了培训计划或已进行了培训。
3.4消防知识培训与演练情况。有无消防知识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以及消防演练计划、演练记录。
4.劳防用品发放、使用情况
4.1是否根据规范要求配备岗位劳防用品,并有劳防用品的发放制度及记录,劳防用品质量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4.2现场作业人员劳防用品的管理与使用是否规范,操作人员能否熟练使用。
5.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情况
5.1建设项目是否进行了安全预评价,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设计报告中,是否有劳动安全卫生专篇,是否对设计方案中的安全专篇进行了审查。
5.2投产前是否进行了安全验收,有明确的验收标准及验收档案,不符合项的记录、整改情况。
5.3投产后是否有安全专项评价的管理规定、安全现状评价的管理办法以及安全评价报告中措施的落实情况。
6.生产现场管理情况
6.1是否有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并有检查记录和查出问题整改反馈单。
6.2是否按标准化管理要求进行了现场安全检查,并有标准化检查规定和记录。
6.3防护设施配备是否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
6.4安全生产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施工现场和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情况。
6.5防火、防爆、防雷击、防中毒、防静电等制度是否健全,台账是否齐全,安全检查监督是否到位。
7.特种设备管理情况
7.1特种设备是否按有关规定办理了使用登记手续,特种设备的维修改造是否按程序进行申报。
7.2特种设备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档案、台账、登记表,并有完整的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维修保养制度。
7.3特种设备设施是否有年度检验计划和安排,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能否达到100 %,存在问题隐患能否按规定整改,有无检验报告的存档制度或记录。
8.危险源监控管理情况
8.1是否建立了危险源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危险源档案是否齐全。
8.2有无危险源的检查制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了预先分析。
9.安全投入情况
9.1按照国家规定和上级要求,是否按标准保证了足额的安全投入(包括安全技术措施经费、隐患整改资金、劳动防护用品费用等)。
9.2是否做到了安全设施齐全,劳动保护设施、护品满足要求,尘毒作业场所防护措施达到了国家标准。
10.隐患识别和治理情况
10.1有无隐患识别机制,有无开展隐患识别机制的活动记录,是否做到了对有关隐患有分析报告,并建立了隐患台账。
10.2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能否做到:有隐患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员、岗位,重大隐患的整改实施有计划、有控制、有记录,重大隐患整改计划资金到位并限期整改。
11.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
11.1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包括能否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有不断改进与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度,有应急预案的管理档案,有保障应急预案实施的程序。
11.2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包括有无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有演练记录、演练报告、演练效果分析。
11.3能否根据演练情况和生产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应急预案。
12.事故管理情况
12.1事故上报情况。包括各类事故按规定、按时进行上报,对事故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的情况。
12.2事故调查情况。能否做到事故调查程序合法,事故调查及时,信息资料详实、充分、完整,事故调查报告符合规范。
12.3事故结案情况。事故处理结案后公开宣布处理结果时,能否做到造成事故的原因清楚,责任划分明确,事故性质认定准确。
12.4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落实情况,即:查清事故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教育职工群众,处理事故责任者。
四、安全检查的实施
1.安全检查的准备
1.1确定安全检查的对象、目的、任务。
1.2查阅在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范。
1.3了解检查对象的情况 。
1.4分析检查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
1.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2.安全检查的形式
2.1单位自查。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班组操作人员,对本单位、本岗位的情况比较熟悉,对本单位、本岗位的生产特点、危险有害因素的情况十分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可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牵头、全体共同参与,开展自查活动,并形成书面材料逐级上报,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部门汇总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对查出的隐患按照“三定”“三不交”原则限期整改。但由于班组人员的检查缺乏系统性,对一些习惯性的行为,往往不易察觉,对企业的选址、设计、建设、改造等方面的隐患习以为常,所以单位的自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用互查、上级检查的方式弥补。
2.2上级单位的检查。上级单位的检查是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发现存在隐患的重要手段。上级单位的检查首先要成立安全检查组,配齐各专业人员,统一思想、明确目的后对企业实施安全检查。各专业人员根据专业特点开展的检查更有针对性,检查结果更客观现实。
2.3安全检查的切入点。针对我市的企业现状和企业行业特点,安全检查前要做认真地分析。我市的企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2.3.1石油化工天然气企业。主要存在的危险物品有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腐蚀品等,涉及的主要工艺过程有:燃烧、氧化、聚合、卤化、裂解、缩合、加氢、芳化、胺化、烷基化等危险工艺,采用的主要单元操作有:蒸馏、合成、裂解、过滤、冷却、萃取、结晶、真空、回流、凝结、搅拌、升温等。这些企业的综合危险性较大,而且大都构成重大危险源,对其进行检查的重点要涵盖安全检查内容的各个方面。
2.3.2玻璃企业和建材企业。主要使用的危险品有:依然品、易爆品、有、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主要涉及的工艺过程有:燃烧、高温、搅拌等,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应重点把握防火、防爆、芳高温、防机械伤害、防止粉尘职业病等。
2.3.3纺织企业。纺织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存在的伤害有:机械伤害、火灾、职业病等,主要涉及职业危害有:噪音、振动、高温、粉尘等。安全检查应以消防、疏散、通风、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防护作为切入点。
2.3.4流通企业。主要包括经营市场、门店等,主要涉及“二合一”、火灾、盗窃、对易制毒化学品和有毒化学品的经营,这类企业应以防火、防盗、防止“二合一”及安全管理法规的落实、合法经营作为切入点。
2.3.5交通企业 。主要涉及危险物品的运输和人员的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车辆伤害、爆炸、火灾等,安全检查应以运输资质、特种人员、特种设备、交通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理等作为切入点。
2.3.6电力企业。包括发电企业和供配电企业。主要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触电、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起重伤害、灼烫、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等,安全检查应以防触电、防爆炸、特种人员、特种设备、劳动防护及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作为切入点。
2.3.7机械修造企业。主要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起重伤害、灼烫、火灾爆炸及噪音、振动、辐射等。安全检查应以加强劳动保护、防止伤害和职业危害作为切入点。
五、安全检查方式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等方式获得信息的过程。
1.访谈。主要通过与有关人员的谈话查安全意识、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2.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设计文件、操作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作业规程、原始记录、交接班纪录等是否齐全有效,查阅相应的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3.现场观察。对作业现场的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进行观察,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
六、安全检查的结果和要求
1.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都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按要求上报,并抄送安全技术监督部门。
2.各级检查组织,对查出的隐患要逐项研究,编制整改方案,做到“三定”、“三不交”(“三定”即定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期限;“三不交”即班组能整改的不交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交厂,厂能整改的不交上级)。对于暂时不能整改的项目,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纳入安技措施或检修计划,限期整改。
3.对各级检查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实行《隐患整改通知单》管理。《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内容包括隐患项目、整改意见和解决期限。通知单由安全技术监督部门办理,必要时经主管安全的领导签署后发出,隐患所在单位、部门负责人签收并负责处理。通知单要存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