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10篇

中学教材篇1

一、“四大难关”的成因

立足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四大难关”,教材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应该搞清各个“难关”的成因。对此作宏观分析,我们容易概括出下面三个方面的成因:

(1)抽象层次的提高

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数学教材的数学内容,则着意体现由直观到抽象的渐变过程,以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起伏程度有所不同,各大难关所表现的正是抽象程度的骤变过程,抽象层次骤然提高,这种变化若学生不能立即适应,就成为学习数学的巨大障碍,就成为“难关”了。

如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其重要标志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特别是字母代替的数既是确定的,又是任意的,这种两重性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相比,抽象程度显著提高,可以说表现为一次飞跃;从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其抽象程度的飞跃则表现在由以前的单纯的以计算为主到对数学问题的推理论证、大量抽象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运用过渡;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以函数概念的引入为标志,宣布了数学问题的研究由处理相对稳定的数学问题进入处理运动、变化的量与量关系的数学问题的领域,标志着抽象层次的又一次大的迈进;而由有限到无限的过渡,是以极限概念的引入为标志的,其推理方式由对有限问题的处理进入对无限问题的处理,抽象程度又一次发生了质的改变。由此可见,抽象层次的提高,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2)研究对象的转变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是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给数学尤其是初等数学的本质作出了很科学的概括。围绕“数”和“形”这两个方面讨论而展开的。而在教材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由以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转变到以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时,其角度、特点以及抽象程度都有显著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形成由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平面几何入门的一大难关。由数到形,又到数形结合,研究量与量之间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关系,则又是一类研究对象,这就是函数概念的引进--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转变而导致的不适应,就出现了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过渡的这一难关。而其它几大难关也不同程度的涉及到研究对象的改变。由此可知,数学内容研究对象的转变也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3)思维方式的转变

每一次“难关”的出现,都相应地出现思维方式上大的转变,都是对前面习惯思维的扬弃。当教学思维从特殊转入对一般情况的研究时,就是相应的第一大难关的来临,此时可以说思维进入归纳思维的范围;而当平面几何以全新的研究对象出现时,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占了主导地位,这种改变又导致了第二大难关的产生,而对辩证思维要求的提高,是导致后两大难关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要经受由相对稳定--运动变化--无限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数学中的静与动、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在运动中被一一揭示出来,在思想方向上使中学生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洗礼。由此可见,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难关”的重要成因。

二、对策

(1)广泛联系、挖掘量变因素

前面已经指出,“难关”的出现其实质是一个质变过程,它需要量变的积累,如果量变有了充分准备,质变就显得自然,“难关”也就容易克服。因此,就需要深刻挖掘量变因素,将教材抽象程度加工到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的水平上来。在代数关系的研究中,积极注意挖掘与几何结合较紧密的内容,广泛联系,缩小接触新内容时的陌生度,避免因研究对象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2)重点深入,合理设置问题

要将“难关”分散到普通教材中来,就需要注意对普通教材由微观到宏观的透彻研究与重点深入。首先,明确局部内容在整体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运用前文所述的教材研究方法,合理设置问题,使问题的步子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步前进,以局部知识的掌握为整体服务,例如,针对某一概念,可围绕下面几个角度设置问题:概念的构成;概念所涉及的子概念;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概念的确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应用以及由概念而设计的一些构造性问题等等。当然有些问题可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以使学生***获得知识。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以利于教学时启发学生思维。

(3)合理吸收,突出思想方法

中学教材篇2

1.1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最基础教学任务。要想学生获取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历史教师应当协助学生对历史教材进行充分有效认识,不断提升对历史事迹的了解程度,掌握历史相关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明朗易懂,在历史教师简单的引导下学生别能够对教材所讲述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解。

1.2评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贴近教材,指导学生结合自身认识去对教材中描述的历史事件进行评述。根据教材相关材料,对材料所涉及的历史内容进行正反两面评价,一方面提升学生***思考的能力,一方面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评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1.3灵活运用史料的能力

学生灵活运用史料的能力是要得到历史教学针对有效性讲解培养的。每一堂历史课,学生所接触的教材便为史料。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贴近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引出问题,鼓励学习参与到解答的队伍当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给出自身见解的作答,有效提升学生灵活运用史料的能力。

1.4创造性历史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的历史思维是指有效将我国***具体实践与马列主义基本理念有机融合,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创造性历史思维内容可提供给学生学习。从历史教材中一些光辉典范经济体制改革、一国两制等内容对学生展开情感、人生以及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为学生树立起宽广的世界大局观。

2以教材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

2.1依据课标,把握重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贯彻落实教材作为我国管理、评价课程基础,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依据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新课标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得以有效推行的纲领性内容,还是国家意志的彰显。教师要不断将教材与课标有效结合,明确认识到各个专题的核心内容以及每一堂历史授课的教学重点。

2.2依托教材,灵活整合

我国新形势下教育的目的是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公民的综合素质,这为高中历史教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别于教学中的其他学科,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繁多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对不同知识点展开记忆,这加大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高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依托教材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科学合理的取舍教材内容,以符合学生、教材、新课标三者为切入点,灵活整合易于学生所接受、容易理解的,灵活整合适应教学整体规划的教材内容,灵活整合新课标有特别作要求的。

2.3贴近教材,合理运用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教材有针对性的优化历史教学结构,事先准备课堂授课章节时,合理运用讲解教材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全班同学都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历史教材讲解作为历史授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通过有趣的讲解方式,让学生轻松学习。通过有目的性的讲解历史篇章,让学生关注细节,同时掌握全文的主旨大意,能充分的理解并接受教材所传递的知识。

3结束语

中学教材篇3

侯***兴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在数学教学中要怎样运用教材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呢?下面笔者谈一些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当地运用教材。对于例题,事先由教师写在小黑板上,因为教学时让学生合着书听教师讲解的做法不是在所有的年级都恰当的。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应逐步培养学生***理解的能力,教师只加以检查、订正或重点说明。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复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教师在系统讲述以后,还应对照教材一一予以说明;对于那些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知识点,也应该对照教材着重指出。

课堂教学还应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工作,力争让学生当堂消化。一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质疑问难,然后通过举例、复述、解释有关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低年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当堂朗读有关定义、定理及重要语句,同时应通过回答、板演等活动检查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情况,最后教师总结概括。

对于作业的布置,应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教材,教师可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记忆知识。例如,复习时合上课本,试着回答当天学到的基础知识或解答学过的例题,然后打开书本检查是否正确。为了养成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内容的习惯,教师除了布置一些练习题以外,也要布置一些思考题,如讲完无理数一节后,可以布置: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对吗?无理数就是无限小数对吗?在下一堂课讲新内容前让学生回答,也可以在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对于那些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的定理、公式、法则,可以布置学生用与教材上不同的方法证明或推导,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在课外辅导中,教师也应检查学生是否及时复习了教材,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对于学生遇到的某些难题,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答,而用一些启发性的反问,层层追溯到基础知识上来,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一基础知识,问题当然就解决了,如果没有掌握,那就应该指定学生阅读教材上某些章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与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在单元复习或期末复习前,教师应组织学生系统地复习课本,这时对学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要指导学生对有关联的概念、定义、定理等进行对比分析和概括,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

中学教材篇4

当今,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它对语言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高。它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特别是真实的语言材料,以便能学以致用。新编初中英语教材正是一套符合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精神的新颖教材。它吸收了现代语言的先进性,又继承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式,其中体现了许多教法上的改革。

第一,新教材不再是单纯地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需要,即考虑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要素,更考虑语言的功能,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格局,以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听、说、读、写、演、唱、画”,寓教于乐。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改过去单纯扮演的演讲者形象,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在课堂上可采用各种形式来组织教学,如分排、行练习,两人小组练习,要辅之于各种手势,并在教学不同环节起不同主导作用。讲教学内容时,可扮演演讲者;在进行语言操练时,又是一个组织和指挥者;在复习巩固练习时,又是一个好帮手。总之,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正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于开口,不仅答问,还主动发问,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第二,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采用了循环式编排方式,类似的内容安排在几个不同的教学阶段,但它们逐步加深、扩展,大大加深了词语的复现率,符合记忆、学习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例如:第一册出现了动词一般时,在以后几册中还会不断出现,但句型难度一次比一次加大,而且这些句型是通过有实际意义的情景介绍给学生的。学生通过反复接触、练习,逐步达到熟练、正确地使用语言。再比如:有些单词、词组,第一次出现时,只要求二会(即听、说)或三会(听、说、读),以后再出现时,要求逐步提高等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相应地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不断重复、加深,直到最后掌握。

第三,旧教材对课文的教学,一般程序是:教单词、翻译、分析、讲解、朗读、背诵,大部分时间花在讲解语言难点,其目的是着重学习语言知识。新教材则强调阅读课文是为了培养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学习和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解新教材阅读课文时,一般的程序是:先利用直观教具教学部分生词,让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一系列问题;精讲课文的语言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听录音、朗读,围绕课文进行各种口头练习,如问答、看***和幻灯复述课文,通过角色扮演复述全文等等,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中学教材篇5

我是一位物理教师,每个教学班都有基础不同的学生,面对青春、快乐、充满活力的学生,我要使孩子们在物理学习方面多有所收获,使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为基础较好接受新知识较快的,第二小组为一般学生,第三小组为较差些的。然后针对每一小组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并进行答疑解惑,课后及时巩固。

在我十几年来教学别注重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和研究。我认为,只有认真研究所教内容,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教学目的。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去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常常一节课会有几种不同的教案出现,这又需要做最后的甄别,才能得到教学需要的实际教学设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很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课堂提问

每个班级都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具体地说,对于优等学生,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较强,老师提出的问题相应的要加深难度,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也要设计相应程度的问题让那些学习程度不好的学生来回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简单的问题应该鼓励学习不好的学生优先回答,以提高其自信心,使他有兴趣参与学习。

二、注重练习设计

课堂中的练习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着客观的个性差异,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有着层次上的差异,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比较性,而且要选择多样化、新鲜的练习方式,设计灵活多变,富有新颖独特,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为学生创造宽阔有趣的学习思维空间,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注重作业设计

教师留给学生的课堂作业也一定要难易结合,有层次和梯度。

中学教材篇6

一、“四大难关”的成因

立足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四大难关”,教材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应该搞清各个“难关”的成因。对此作宏观分析,我们容易概括出下面三个方面的成因:

(1)抽象层次的提高

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数学教材的数学内容,则着意体现由直观到抽象的渐变过程,以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起伏程度有所不同,各大难关所表现的正是抽象程度的骤变过程,抽象层次骤然提高,这种变化若学生不能立即适应,就成为学习数学的巨大障碍,就成为“难关”了。

如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其重要标志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特别是字母代替的数既是确定的,又是任意的,这种两重性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相比,抽象程度显著提高,可以说表现为一次飞跃;从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其抽象程度的飞跃则表现在由以前的单纯的以计算为主到对数学问题的推理论证、大量抽象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运用过渡;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以函数概念的引入为标志,宣布了数学问题的研究由处理相对稳定的数学问题进入处理运动、变化的量与量关系的数学问题的领域,标志着抽象层次的又一次大的迈进;而由有限到无限的过渡,是以极限概念的引入为标志的,其推理方式由对有限问题的处理进入对无限问题的处理,抽象程度又一次发生了质的改变。由此可见,抽象层次的提高,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2)研究对象的转变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是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给数学尤其是初等数学的本质作出了很科学的概括。围绕“数”和“形”这两个方面讨论而展开的。而在教材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由以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转变到以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时,其角度、特点以及抽象程度都有显著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形成由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平面几何入门的一大难关。由数到形,又到数形结合,研究量与量之间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关系,则又是一类研究对象,这就是函数概念的引进--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转变而导致的不适应,就出现了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过渡的这一难关。而其它几大难关也不同程度的涉及到研究对象的改变。由此可知,数学内容研究对象的转变也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3)思维方式的转变

每一次“难关”的出现,都相应地出现思维方式上大的转变,都是对前面习惯思维的扬弃。当教学思维从特殊转入对一般情况的研究时,就是相应的第一大难关的来临,此时可以说思维进入归纳思维的范围;而当平面几何以全新的研究对象出现时,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占了主导地位,这种改变又导致了第二大难关的产生,而对辩证思维要求的提高,是导致后两大难关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要经受由相对稳定--运动变化--无限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数学中的静与动、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在运动中被一一揭示出来,在思想方向上使中学生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洗礼。由此可见,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难关”的重要成因。

二、对策

(1)广泛联系、挖掘量变因素

前面已经指出,“难关”的出现其实质是一个质变过程,它需要量变的积累,如果量变有了充分准备,质变就显得自然,“难关”也就容易克服。因此,就需要深刻挖掘量变因素,将教材抽象程度加工到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的水平上来。在代数关系的研究中,积极注意挖掘与几何结合较紧密的内容,广泛联系,缩小接触新内容时的陌生度,避免因研究对象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2)重点深入,合理设置问题

要将“难关”分散到普通教材中来,就需要注意对普通教材由微观到宏观的透彻研究与重点深入。首先,明确局部内容在整体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运用前文所述的教材研究方法,合理设置问题,使问题的步子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步前进,以局部知识的掌握为整体服务,例如,针对某一概念,可围绕下面几个角度设置问题:概念的构成;概念所涉及的子概念;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概念的确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应用以及由概念而设计的一些构造性问题等等。当然有些问题可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以使学生***获得知识。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以利于教学时启发学生思维。

(3)合理吸收,突出思想方法

中学教材篇7

关键词:因材施教;中学语文;教学应用

前言

因材施教作为孔子的著名教育思想在我国已流传几千年,这一教育思想在今天也仍然具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即按照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来进行施教,我国现代的中小学教学采用的是大班教学,如何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其所能,发挥其最大的潜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这些就都要求能够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因材施教。现在对因材施教这一策略有的学者是其提倡者,认为因材施教这一策略完全可以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有的则是认为在因材施教的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教师的注意。

一、 因材施教策略的应用

1、因材施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的差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所能理解的也各不相同。有学者指出语文是一门定义模糊的学科,它的内涵和外延从来没有被清晰的界定的。词汇,作文,文学常识等等这些语文能力的培养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策略显得更加重要了。

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的同学比较擅长写作,有的同学则对阅读感兴趣而有的学生可能对基础的的语文知识掌握不够。中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现在提倡的因材施教方法主要有,分层教学,比如给学生有梯度的布置作业;铺设台阶,循序渐进教学;分层次辅导。宏观调控,点面结合,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价来对学生进行宏观的调控,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优点和弱点,把学生归入相应的层次,针对性调控教学。还有一点是,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可以鼓励他们多阅读并且推荐课外读本给学生,有的学生喜欢写作可以多创造机会给他们让他们多写作多多指导他们的习作并加以表扬鼓励。

关于在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策略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总之,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别的,其次要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或指导,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施教,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使其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最终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 因材施教施行中存在的问题

1、对因材施教的曲解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一直都存在着重点班,这种重点班制度有一个主观原因看起来是根据因材施教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学生作均衡分班。但其实这种制度是对因材施教的一种误读,因材施教中的“因”实际则是指学生个体间的所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全面的即是学生之间有什么差异都应该接受和尊重,而不是因为某一方面的不同而被划分为一个均衡的整体。对于一门学科来说这种分班制度是极为不合理的,它只是片面的剥夺了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没有实质性的效果,虽然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了重点班,但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还是各有差异的,教师的授课如果没有改变教学效果仍是失败的。

2、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对立

班级授课制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由特殊的历史性决定,并一直存在,是现在广泛存在的教学制度。班级授课主要是集中授课,统一要求,整个班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完全一致,很多老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在课后因材施教基本没有实施。教师在进行班级授课时完全忽略因材施教,注重共性而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造成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囫囵吞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感,这也是很多学生偏科的原因之一。还有一部分功利主义者认为,班级授课完再进行因材施教需要花费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不计工作量,不计报酬,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都有的一种思想意识。

3、把因材施教定位到少数学生身上

很多教师在班级授课完后,关注的基本都是少数的尖子生,对尖子生寄予厚望,经常有意无意的对他们进行鼓励,课后可以针对尖子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辅导,这种情感与教学的倾斜,只是局限的因材施教,并且对班级的其他学生造成了一种情感的失落,有可能会让他们更不喜欢这一门学科。教师不能民主公平的运用因材施教,很多老师认为,只有少数的学生需要课后的针对性辅导,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在统一上课后再进行因材施教就是对班级授课的一种全盘否定。

三、 对因材施教策略应用的的思考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学艺术,从几千年前起就在教学实践中开始实施。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对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策略也进行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为其注入了许多的新鲜血液,当然同时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的。

1、 现行因材施教策略的实行

因材施教始于孔子的教学中的各因其材思想,后来在朱熹的总结下发展为因材施教的说法,就是根据个人差异进行教育教学,所谓“材”即是指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

这一策略现在的普遍应用就是班级内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来学习,这样的学习小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和自己有着相同的学习兴趣或者学习特点的同学来一起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一方法对语文学习来说也是有意义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按照自己对语文的兴趣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比如喜欢中国古典文化的同学可以组在一起来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喜欢阅读现代小说的同学可以在一起互相推荐喜欢的书目并且可以讨论,这样更加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来提高的,这样的学习小组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中慢慢对语文知识进行积累,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在因材施教策略的实施中很多学校和老师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兴趣班,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要上的兴趣班,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解,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进行课堂设计,使课堂带有教师的个人风格和特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选择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与家长进行及时的联系,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给家长一些教育指导,学校与家庭的相辅相成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对因材施教策略的建议

优化教育资源,小班教学是因材施教策略实行的保障。现在的大班额教学,要实行因材施教是比较困难的,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学生人数多且各有特点,教师没有办法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在一个班级里,注定会有学生成为牺牲品。所以把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进行小班教学,这样也能保障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各有所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者特点来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比如,教师在准备一节新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对这一课感兴趣的预习,或者查找有关资料让大家在课堂分享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谈论,这样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习便会变得生动而有趣,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痛苦。

小结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不只在我国受欢迎在国外也是被普遍接受的,因材施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最终目标,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最终因“材”而使每一个学生达到自己最大潜能的发展。在现在还不能实行小班教学的条件下,因材施教该如何进行,并且涉及到各门学科中需要怎样实施对学生因材而施教,这些问题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已经做出了一些研究和实践,当然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关于因材施教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的教育达到最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为我们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霄. 试论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

[2] 卢宝祥. 谈谈当前因材施教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6).

[3] 吴全华. 义务教育学校重点班制度应该废止―兼析因材施教的误用及后果[J].教育科学研究,2010(10).

[4] 邱永新,杨松初. 因材施教 发展个性―贵港市县西小学培养特长生纪实[J].基础教育研究,1998.

[5] 简悦.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浅谈分级滚动教学[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2).

[6] 郑造桓,吴晨.因材施教 自主学习 注重个性 全面发展―研究型大学培养道路之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01).

[7] 王红利,郭连锋.寓“因材施教”于现代教学的新思考[J].岱宗学刊,2002(12).

中学教材篇8

【关键词】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

课程教材既是我们学习的起点,也是我们学习的终点,所有知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的理论依据还是归根于教材. 一、在教学中使用数学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

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很好地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就数学教学来说,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消化与巩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得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某些结论的叙述和概括,学生总不是一听课就掌握了的,但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回忆教师的课堂讲解,一般能够加深理解,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去叙述它们,也能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加上课外作业及不断的复习,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了,即使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似乎听了课后就能掌握,但如果不肯在钻研教材上花些功夫,掌握也会只是暂时现象.

2. 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解答习题是基础知识的初步应用. 众所周知,只有在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钻研教材,牢固地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以后,演算习题才会得心应手、迎刃而解. 同时,教材上所列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 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更为重要了.

3. 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钻研精神

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钻研的精神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数学教材虽然也和其他教材一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用科学的连贯的叙述来说明教学内容,但也有它独特的词汇、不同的叙述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必须经常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二、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教学脱离课本

例如有的教师叫学生合上教材听课,除了布置作业以外,从不利用教材,课堂上有些空余时间,往往只布置学生解答习题;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下课后首先解题,不愿阅读教材,直到解答习题遇到困难时才翻阅例题,期末复习时也不会全面阅读教材,平时能反复钻研教材的更是寥寥无几.

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例如许多学生不能用连贯的科学的数学语言叙述定义、定理,回答教师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断断续续,不知所云. 这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教材的结果. 从平常的测验和作业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材料说明这一问题. 如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代数公式也没掌握,出现(a + b)2 = a2 + b2这样的错误. 如果在学习这些公式时,教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钻研教材,使学生完全懂得(a + b)2 = a2 + 2ab + b2的道理,加上反复的练习巩固,是不会出现这类错误的.

三、在数学教学中究竟要怎样运用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数学课一般可以不要求学生预习,但可以布置学生事先通过认真与钻研为新课服务的一些基础知识,从而为新课讲解铺平道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教材,对于例题,事先由教师写在小黑板上,教学时让学生合着书听教师讲解的做法不是在所有的年级都适用的,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应逐步培养学生***理解的能力,教师只加以检查、订正或重点说明. (当然,对某些应用题及几何题,为了不让学生看到应用题的列式或方程及几何***形的辅助线,以及引导学生思维,教学时不让学看课本是可以的)应该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复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在系统讲述以后,还应对照教材一一予以说明. 例如学生在初二学习函数时,对其定义往往不能正确地复述,其原因:一是概念不清,二是数学语言生疏,对这些定义的叙述感到不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予以逐字逐句的说明,这样,会大大减少学生复习的困难,因而能较为牢固的掌握它们;对于那些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知识点,也应该对照教材着重指出,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式为:ax2 + bx + c = 0,一般学生都能记住,但其中的a ≠ 0却往往被忽略了,这说明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

对于作业的布置,应该布置学生首先阅读教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记忆知识,例如复习时合上课本,试着回答当天学过的基础知识或解答学过的例题,然后打开书本检查是否正确;为了养成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内容的习惯,除了布置一些练习题以外,还应布置一些思考题,如在讲了无理数一节以后,可以布置这样的思考题: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对吗?无理数就是无限小数对吗?像这样的问题,可以在下一堂课讲新内容前叫学生回答,也可以在叫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此外,在单元复习或期末复习前,更应组织学生系统地复习课本,这时对学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要指导学生对有关联的概念、定义、定理等进行对比分析和概括,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学教材篇9

一、整合的必要性

1.教材容量与课时的矛盾突出。一方面,根据课程规划,历史学科的课时量急剧减少,如高一年每周只有两课时;另一方面,由于教材容量过多,老师基本上不可能按规定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如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共七单元27课,完成全部内容的教学需用40课时左右,按每周两课时安排,则需用20周左右的时间。秋季学期通常有20周左右,但扣除各种假期后,实际的可用时间约为18周,如果再减去各种考试、活动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只有16周左右,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呢?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许多学校都没能按时完成必修一的教学任务。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这迫使老师们都在拼命赶进度,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往往由于赶进度而被迫草草收场。很难想像,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怎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课堂质效如何提高呢?因此,在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整合教材内容,使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便成为一线教师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学生要求与教材编写的矛盾明显。从课堂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并不是不喜欢学习历史,而是希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真正感受到有生命形象的、能与之自由沟通、给人以启迪的过去的世界。但审视高中历史教科书,莫名高深的理论,枯燥乏味的内容,松散跳跃的结构,晦涩难懂的史料,把人类数千年所创造的、具有鲜活生命的历史,人为地分割成一大堆学生,甚至老师都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却又必须记忆的历史概念、历史理论、历史观点。如此的教材,怎能让学生对历史兴趣起来?!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治、经济和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一些历史现象在3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中被分别以不同的侧面出现,教学内容上出现重复和割裂。因此,要增强学生学史的兴趣,提升课堂的质效,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以弥补教材自身所存在的这些缺陷。

3.学生认知水平与课程要求的矛盾尖锐。新课程要求高中学生必须在较扎实的知识储备及理论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但是,由于中考制度的制约,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历史学习不重视,历史学科边缘化现象严重,导致升入高中的学生历史知识实际上是处于空白和盲区。高一年绝大多数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薄弱、历史概念含糊不清或混淆,基本不能正确描述历史事件;解题能力极差,基本没有形成正确的审题、解题的方法与能力,也就更谈不上学科学习能力的养成了。本人曾经对07级、10级两届高一年新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与认知情况进行了课堂调查,在受查的11个班级中,能完整准确说出中国古代王朝更迭顺序的学生不足20人,能较准确地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描述的几乎为零。在此情况下,学生读高中历史书如读天书一般,很难提高学习兴趣,更别提形成理性思维了,如此学习历史,谈何质效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决不可以照本宣科,应充分研究生情,合理地整合教材,降低难度,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教材整合的指导思想与依据

1.指导思想: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材观

马执斌先生说:教科书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教学规律,由学科专家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供学校施教使用的文本教学材料。教科书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是理解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媒介。

这就是说,教材相对于教师而言,是教本,而不再是教学与考试的唯一依据;相对于学生而言,是学本,而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唯一的载体。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尤其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优化、整合重构。

2.依据:课标与生情

教材整合的最主要依据是课标。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新课程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标准。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它的灵魂是历史课程标准。教材整合的另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学生情况。你所教学生的学科基础,对学科现有的认知程度、学科兴趣,课堂与你配合的程度等等因素,都会对你整合教材的成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不论使用哪种版本的教材,教师都应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创造性地编制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三、整合的形式

1.课间整合。新课程的编写者试***让每一课都按一定的主题来展开历史,但有些课文的编写却不利于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的学习。如在讲授岳麓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3、4课时,可将第4课第二子目“皇权的不断加强”的内容,调整到第3课第一子目“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演变”后进行讲授,并把第4课第一子目“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也调整到前列两子目后进行讲授,定名为“中央集权制度内的矛盾斗争”,把第3课的“选官制度”和“监察与谏议”放在其后,定名为“中央集权制度下的选官与监察”,这更有利于学生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其规律,提升其学习的时效性。

2.单元内的整合。新课程采用了模块+专题、必修+选修的结构,基本上是一个专题为一个单元,而且单元内各课知识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构建。这为我们在教学时,以单元核心问题为基础,从顺序和结构上重新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提供了可能。如岳麓版必修1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共有5课内容,讲述近代前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中华民族反抗内外***势力的压迫,争取民族***与自由的斗争历程,课标要求是“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我们可把其中的第12、14课进行整合为“内忧外患下中国***治的沦丧”,把第13、15、16课整合为“近代前期中华民族的奋起”。通过整合更能体现课标的要求,主题更加明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3.单元间的整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形式,有利于学生多视角、多层次地认知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但也存在专题之间知识跳跃性大、同一问题的因果不连贯、中外史实割裂等问题,这使得学生很难把握专题间的内在联系,学习起来往往感觉无所适从,尤其在模块复习时,这些缺陷及其所产生的学习障碍就更为明显了。因此,教师有必要调整其顺序,降低学习难度,优化教学效果。如在进行《***治文明历程》模块复习时,可把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治制度》与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治制度》内容进行整合,定名为“古代中西方***治制度的比较”。也可以把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的第20课及第六单元整合在一起,定名为“中国***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4.模块间的整合。三个必修板块分别从***治、经济、文化领域选取部分内容的专题体例,忽视了知识间相互联系的关系,造成有些知识内容的重复与割裂,不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与认识。因此,教师要从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突破重难点等方面整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认识体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在高考总复习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如把岳麓版必修1的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与必修2的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和必修3的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等内容进行整合,课题名称定为“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治、经济、思想”。

中学教材篇10

关键词:听力教学;困惑;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目标中明确给出了各级听力技能的目标描述。然而受到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听力教学在英语课堂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教师认为教材中每单元的听力部分可上可不上,对于教材中听力部分的设计感到困惑,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的听力部分难度较大:词汇量偏大;教材设计的听力题目较难;篇幅较长。

2.教材的听力部分较难操作:部分听力材料由于文化意识较浓,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受到文化理解障碍,导致有时听了四、五遍还不知所云。

3.教材的听力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应试听力成绩成效慢,效

果不明显:教材中的听力题目设计题型多样,如:问答、填空、选择等。而考试中的题型一般都是选择题。因此,与其浪费精力在教材听力部分的讲解上,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几套听力训练。

其实,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内容丰富,话题新颖、多样,生活气息浓厚,时代性强,富有文化底蕴。但是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把教材的听力部分充分利用以及如何解决许多教师在听力教学中的困惑,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避免听力训练方法单一,克服教学随意性

在许多英语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往往播放录音让学生们听,然后核对答案;或是大量使用高考题型进行听力训练以为这样费时少,见效快。殊不知,这样做会让学生觉得上听力课就是做听力试题。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听力训练会产生烦躁和厌倦情绪。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获得的,而不是测试考出来的。教师应该在听力教学中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使听力教学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如:必修5 Unit 13 Lesson 2 Personalities and Jobs 在学生听完Part 4后可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性格适合做什么工作。

二、精心设计教材中听力材料的题目,因材施教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面对着不同层次,英语基础不一的学生,教师应该摒弃“拿来主义”,对教材中的听力部分大胆筛选,对于不切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进行适当改编,自己设题,从而充分合理利用听力材料。例如:在北师大版选修6 Unit 16 Lesson 2 What’s your favourite music?(P36)中的Part3,书中设题是10道写M(man),W(woman).or B(both)的题目,对于英语基础较好,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的题目不用更改,可是对于英语综合能力较不好的学生来说,做这样的题目难度较大,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笔者将它改为判断题和选择题。

Part 1: T (true) or F (false)

1.The woman considers Zhou Jielun to be vain.

2.Both the man and the woman like fold music.

3.The woman like the faster stuff and rock music.

4.The man sang Four Seasons song at Karaoke last week.

Part 2: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A,B,C or D.

5.Who is the man’s favourite singer?

A.Zhou Jielun B.Deng Lijun

C.Zhou xuan D.Rain

6.______ think that singer “Rain” is pretty hot.

A.The man B.The woman

C.Girls D.Boys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学教材10篇

学习

空乘专业论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空乘专业论文,内容包括空乘专业论文题目,空乘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空乘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空中乘务学生学位论文选题要考虑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应扬长避短,在主客观最佳焦点上,选择难易适中、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论

学习

本科生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民教育论文十篇,通识教育论文十篇。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

学习

大学博士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博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博士论文写十篇能发表几篇,博士学术论文大全。2、上海康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应用专家王冬博士来我校讲学3、规范标准凝聚共识发酵蛋白前景广阔访浙江科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章亭洲博士4、沈阳

学习

中药房药师工作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药房药师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临床药师工作总结百度文库,中药房煎药工作总结。2药学查房流程2.1了解病情要求临床药师查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掌握患者病情,熟悉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相关化验结果,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

学习

档案管理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管理,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实务完整版,档案管理员工作总结范文20篇。档案概念之我见李振华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初探刘镇强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鉴定工作比较王萍档案行***管理部门公关的运行程序予同仁档案业形象推销的艺术

学习

酒店管理课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管理课程10篇,内容包括关于酒店管理实务课程的心得,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酒店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行业,近几年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也越来越正规,所以急需大量懂管理、重执行、善沟通、会协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进而促进酒

学习

社区述职报告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述职报告,内容包括社区述职报告范本,社区干部个人述职报告。一、加强学习,把握***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社区居委委员,我深感责任大,压力大。为此,我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首要任务。在学习方法上,坚持

学习

抗震技术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抗震技术论文,内容包括抗震技术论文,抗震设计论文参考文献。2.1合理选择地基场地合理选择地基场地是促进我国土木工程抗震技术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施工状况选择合理的施工场地,施工人员必

学习

素质模型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素质模型10篇,内容包括素质模型100例,能力素质模型案例。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特征。而素质模型已经进一步扩展到将企业价值观、学习能

学习

内审工作总结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内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内审工作总结范文,内审工作每周工作总结。一、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2009年12月10日止,审结项目11项,其中:专项审计调查2项,财务收支6项,专项审计3项,针对存在问题共提出整改或审计建议15条,通过审计纠

学习

法学学术论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法学学术论文,内容包括法学毕业论文完整版示范文章,法学论文参考文章。二战以来,文化批评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是令人瞩目的学术热点,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诸多重要的跨文化研究成果的出版,更令此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受到普遍

学习

博士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博士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博士论文发表的期刊,博士研究生论文多少字。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生教育始于1985年。该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生。直到上个世纪末,我国先后有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学习

新员工年度工作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新员工年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新员工个人工作总结6篇文章,员工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1.“这段时期是汲取知识的时期,作为一个问路者的角色,虚心的学习就是最大的工作。了解各种流程,熟悉各种规范,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实际操作各种

学习

专业博士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博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博士论文十篇,专业博士论文。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4.培养数学专业师范生TPACK的实验研究5.数学专业英语的词汇句法特征及其翻译6.对数学专业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7

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教材教法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数学老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问答题及答案。一、抽象的思想方法抽象的思想方法是指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规律,从而达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法。“人类

学习

大学数学教材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数学教材10篇,内容包括大学数学教材书答案,大学数学教材题目大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将数学知识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进行排版的,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

学习

高中教材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教材10篇,内容包括高中值得推荐的教材资料,高中教材整理大全。新课改教材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众多的历史材料让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接近教材接近历史,会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的心理去向历史这门学

学习

统编教材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统编教材10篇,内容包括统编教材解读第280期,统编教材长文有哪些。统编教材单元阅读与单元写作设置之间有无有机联系?有,也没有。有,是指有的单元阅读教学与单元写作之间刚好能有效连接。没有,是指统编教材写作编排有***的体系,遵

学习

公务员教材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教材10篇,内容包括公务员常识书,公务员必读教材范文。公务员只有具备较强的宏观判断能力,才能准确理解、贯彻落实***和国家的各项方针***策。公务员作为国家履行管理职能的主体,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和***府的各项

学习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教材教学研究10篇,内容包括教材与教学研究方法案例分享,课程教学与研究论文。主办单位: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003-8787国内刊号:53-1149/G4邮发代

学习

中学生消费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生消费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生消费观念与行为的论文,中学生消费论文2000字。2阅读内容多样,偏爱轻松、休闲的文学通俗读物。休闲通俗文学是中职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阅读文学书刊通常有:小说类:《幻城》、《梦里花落知

学习

初中学生期末评语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学生期末评语模板,内容包括初中期末班主任评语简短100条,期末评语初中含名言诗句。28、老师真的很喜爱你!你真是太棒了!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在课堂上精彩的回答,流利的谈吐,优美的文笔;一手漂亮的好字,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令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