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概论10篇

建筑学概论篇1

建筑学概论观后感

冲着秀智一部电影变成韩国“国民初恋”的名头去看的这部电影。无数人说这是一部可以唤起初恋记忆的电影,说实话看到初恋的美好固然有,但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失望。不为重逢的人儿不能相守,而在为什么所有美好的感觉都需要重温?时光逝去不可追的道理终究没有几人能懂。

我感动于男主角一直记得女主角梦想中的房子,最终也替她完成了这一切。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分开,至少他在那段时光里真的用心了。但是,我实在想不通,初恋的时光过去了那么久,美其名曰寻找当初的感觉,怎么更像是检验当初的那个傻小子有没有一直等在原地。傻小子已经找到了那个可以未来相伴一生的人,那么女主角的这种寻找不像是试***寻找当初的感觉,更像是破坏。初恋固然美好,当初的误会也着实可惜,幸好编剧及时打住,久别重逢男女并没有真的不顾一切,选择在一起。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何必执着。年少时光里,一副耳机,一张CD,两个人;成熟后,那张CD终究也该回到原来主人的手里。

其实,我感谢编剧没有让男女主角在一起。有些人,只想念,不联系。何必追。

建筑学概论篇2

德、英、美等国的学者包括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同样缺乏深入研究。由于他们对马克思有关上层建筑的论述没有全面把握,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误解。本文仅对此作些剖析。

一、德国学者的上层建筑定义之缺陷

1998年,德国学者柯尔希纳、米夏利斯在《哲学概念词典》中对上层建筑是这样界说的:“上层建筑(nberbau):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国家、文化、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和***治的比喻性的集合名称,与基础(生产关系)相区别”。这个词条指出上层建筑是“比喻性”名称,但从中可以看出词条编写者没有悉心研究马克思使用上层建筑概念时所赋予的各种不同意义,以及这些不同意义之间曾发生过转变,因而导致他们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出大杂烩式的说明且具有随意性。词条把马克思并没有用上层建筑概念喻指过的文化、意识形态也列举其中,又根本忽略马克思曾用上层建筑概念喻指过信用与虚拟资本这类内容,因而它貌似全面但实际存在缺陷。

其实,马克思使用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性概念时灵活多变、赋予它复杂多样的含义。这些含义主要有三种:思想、观念,***治结构、***治权力及***治行为,信用与虚拟资本等。上层建筑概念的含义还曾从喻指思想、观念到喻指***治结构和***治权力变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喻指思想、意识,在《(***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法文版《资本论》等著作中则赋予“法律的***治的”内涵而舍去了意识的内涵。柯尔希纳、米夏利斯的上层建筑定义中不仅未提及信用与虚拟资本方面的内容,也根本没有说明上层建筑概念的含义曾从喻指思想、观念到喻指***治结构和***治权力变迁,只是将国家、文化、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和***治等概念并列在一起,称它们是“比喻性的集合名称”。这显然失之笼统而缺乏精确。

只要具体分析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性概念所喻指的思想、观念,***治结构、***治权力及***治行为,信用与虚拟资本等含义,就可以知道其缺陷何在。

例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文献中用上层建筑概念喻指过思想、观念,他主要是借助这一概念去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揭示社会意识是超出社会存在之上的“上层建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市民社会这种随同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及其作用时,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即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意义上首次使用了“上层建筑”概念,所指的是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或“思想上层建筑”。他们指出真正的市民社会“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他们在该书中还有“整个思想上层建筑”的提法。但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再次使用上层建筑概念时赋予了更加复杂的含义。他在分析立宪共和国或议会制共和国的存在时期、共和***人与保皇***人之间的斗争时写道:“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此外,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在思想家从理论上构造上层建筑的角度使用了上层建筑概念:“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对立,使得由各个意识形态阶层构成的上层建筑成为必要……”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论及农民时,说在农民的“经济差异的基础上,作为上层建筑,形成了大量互不相同的社会***治观点”。

马克思更多的是在社会***治结构、国家***权或***治行为的意义上使用上层建筑概念。这里引述一些典型的论述作为例证。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这里的“全部上层建筑”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国家***权。马克思在《马志尼和拿破仑》一文中则是在“国家的***治形式”意义上使用上层建筑概念的。在《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问题》一文中,马克思又有“国家全部上层建筑”的用法。他写道:“的确,要***被压迫阶级而不损害靠压迫它过活的阶级,而不同时摧毁建立在这种阴暗社会基础上的国家全部上层建筑,是不可能的。”在《中国记事》一文中,马克思也是用***治上层建筑概念喻指国家***权。针对中国发生的太平天国***,马克思这样评论道:“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在《***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在论述剩余劳动的性质时,也几次使用了上层建筑概念,说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上层建筑”,即国家从事非直接生产活动的部门。他写道:工人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产品是除劳动阶级外的一切阶级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社会整个上层建筑存在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二稿中使用上层建筑一词时,也赋予了***治结构的意义,并有“中央集权的国家***权这一上层建筑”的提法。在正式公开发表的《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在作为阶级统治机器的国家***权的意义上使用上层建筑概念时是这样表述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权连同其遍布各地的机关,即常备***、警察局、官厅、教会和法院——这些机关是按照系统的和等级的分工原则建立的——起源于专制君主制时代,当时它充当了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18世纪法国***的大扫帚,把所有这些过去时代的残余都扫除干净,这样就从社会基地上清除了那些妨碍建立现代国家大厦这个上层建筑的最后障碍。”马克思在致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使用上层建筑概念时也是用于揭示社会的***治结构,尽管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将tiberbau译为“上部结构”,但该概念用于揭示社

转贴于

会的***治结构的意义并不因此而改变。马克思是在谈及铁路发展的作用时写道:“铁路网在居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促使甚至迫使那些资本主义还局限在社会的少数点面上的国家在最短期间建立起它们的资本主义的上部结构”。

马克思用上层建筑概念喻指***治行为,是在《科布顿、布莱特和吉布森的失败》中议论英国时***,其意义具体指的是“内阁的擅权”。其行文是:“摧毁它的上层建筑,即内阁的擅权”。此外,马克思在《总委员会关于继承权的报告》中使用了“法律的上层建筑”提法,其意思就是指继承权:“我们应当同原因而不是同结果作斗争,同经济基础而不是同它的法律的上层建筑作斗争。假定生产资料从私有财产转变为公有财产,那时继承权(既然它具有某种社会意义)就会自行消亡,因为一个人死后留下的只能是他生前所有的东西”。

上层建筑概念用来喻指信用与虚拟资本、汇票等主要在马克思的***治经济学著作和文章中。例如,马克思在《贸易和财***状况》一文中,在信贷与虚拟资本如银行券、债券类的意义上使用了上层建筑概念。他主要是引述伦敦的***府机关刊物《经济学家》的文字:“在这种资本的狭小基础上利用信贷建立起来的巨大上层建筑,不能不使人担忧。”马克思在摘录经济学家配第的《赋税论》时,其笔录中的上层建筑概念之意义与货币流通量有关。马克思摘引的配第的原话是:“我断定,这一点是平衡和衡量各个价值的基础;但是在它的上层建筑和实际应用中,我承认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和错综复杂的。”在《***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第3篇中,马克思在研究“商人资本的周转。商业利润和一般利润率”时,也使用了上层建筑概念:“一般说来,商人和银行家自己的资本只是据以建立起巨大的上层建筑物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第25章“信用和虚拟资本”中,引用上层建筑概念具体指汇票。他引述的是威·里瑟姆在《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中的话:“汇票这个巨大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由银行券和金的总额形成的基础之上的……”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第27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中,马克思则是在信用的意义上使用上层建筑概念:“一个人实际拥有的或公众认为他拥有的资本本身,只是成为信用这个上层建筑的基础”。马克思在《论蒲鲁东》一文中,论及蒲鲁东主张建立无息信贷的银行并误解商品对货币的关系时,也是在信贷制度的意义上使用上层建筑概念。他说:“蒲鲁东发明‘无本文由收集整理息信贷’和以这种信贷为基础的‘人民银行’(banque du peuple),是他在经济学上的最后的‘业绩’。……他的观点的理论基础产生于对资产阶级‘***治经济学’的基本要素即商品对货币的关系的误解,而实际的上层建筑不过是更老得多和制定得更好得多的方案的翻版而已。”

由上可见,马克思上层建筑概念主要包含三种喻义:思想、观念,***治结构、***治权力及***治行为,信用与虚拟资本等。马克思在使用上层建筑概念时,对其所赋予的含义发生过转移变迁,即从喻指思想、观念到喻指***治结构和***治权力的变化,显然,说上层建筑是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国家、文化、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和***治的比喻性的集合名称是不周全的,它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只是与基础(生产关系)相区别。

二、德、英、美等国学者对马克思上层建筑概念的种种误解

柯尔希纳等人在《哲学概念词典》中对上层建筑的界说不周全表明德国学者对马克思有关上层建筑的文献缺乏系统全面的阅读,因而对上层建筑概念的理论造成误解。

对马克思上层建筑概念存在误解甚至连德国著名学者哈贝马斯也不能免。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就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展开过讨论。但是该学派的学者并未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学说,也未能用系统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只是片面地抓住马克思的某些论述做文章,他们在用社会实践的新发展来观照马克思的学说时走人了否定这一学说的境地。例如,尤尔根·哈贝马斯即用西方工业社会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现象来否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界限。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68年)一书中,哈贝马斯这样指出:“自19世纪的后二十五年以来,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两种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第一,国家干预活动增加了;国家的这种干预活动必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第二,[科学]研究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密切;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使得科学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这两种趋势破坏了制度框架和目的理性活动的子系统的原有格局;而自由发展的资本主义曾经以这种格局显示过自身的优点。于是,运用马克思根据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正确提出的***治经济学的重要条件消失了。正像我所认为的那样,马尔库塞的基本论点——技术和科学今天也具有统治的合法性功能——为分析改变了的格局提供了钥匙。”“马克思在理论上揭露的公平交换的基本意识形态(diebasisideologie)实际上瓦解了。——社会的制度框架重新***治化了,它今天不再直接同生产关系,即同那种保障资本主义经济交往的私法制度相一致,以及同保障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一般措施相适应。于是,经济体制同***治体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治不再仅仅是一种上层建筑现象。如果社会不再是‘***的’——这曾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真正新的东西——作为先于国家和给国家作基础的领域,用自我调节的方法维持自身的存在,那么,社会和国家也就不再处于马克思的理论所规定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之中。”哈贝马斯在这里认为,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就再不适用于社会和国家的分析。他由此而出发提出了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

对上层建筑概念误解的情况在英国学者那里也同样存在。英国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基础一上层建筑这种两分法事实上是一种错误的模式”,并认为还存在“反映论的发展与基础一上层建筑的比喻缠结在一起”的问题。英国学界自20世纪30-80年代,就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上层建筑能否与经济基础区分开来这类问题一直在进行争论,也提出了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乔治·莱尔因(jorge larrain)在198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一书中,用专门章节讨论了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并具体侧重“讨论意识形态与基础一上层建筑比喻”。莱尔因认为,“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传统的三维表现必须在意识的生产中得到检测。虽然1859年《(***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似乎限定在法律的***治的层面使用上层建筑概念,其他文本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上层建筑概念则包括***治和意识两者。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三维表现想要表达的理念是社会意识形式不是自主的,它们不是来自于自身,其基础是在社会生产关系之中。”然而“不难看到,三 转贴于

维性比喻的一些喻含意义有可能导致混乱,也确实引起与它想要说明的意义正好相抵捂。”在1986年出版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莱尔因对一些否定马克思“基础一上层建筑两分法”的学者们的观点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他声称:对于“反映论的发展与基础一上层建筑的比喻缠结在一起”的问题,他已在自己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中作过论述,现在有必要探讨一下“批评家们的观点”。莱尔因写道:“也许,对基础一上层建筑比喻的最常见的批评是,人们无法准确地把经济结构与法律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区分开来。这种批评的目的是要说明,如果不能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区分开来,那就不能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普兰茨认为,‘每一种社会活动都包含意识在内,因此,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对照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因为这种对照意味着二者有明显的差异,(普兰茨,1971年,第42页)。海伯罗尔也认为,意识要素充满整个社会有机体,人们很难‘划定物质领域的界限’(海伯罗尔,1981年,第48页)。--莱夫坚持认为,法律的和***治的上层建筑无法与经济结构相分离,总的说来,‘基础——层建筑这种两分法事实上是一种错误的模式’(莱夫:《马克思主义的批判》,1961年,第172、174页);在费尔恩和阿克顿那里,可以看到同样的观点(费尔恩:《马克思的历史概念》,1939年,第101页;阿克顿:《时代的幻想》,1955年,第164—165、167页)”。从莱尔因所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提到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定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只不过否定的角度各有不同:有的学者是因为把上层建筑理解为社会意识,把经济基础理解为社会存在而得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则认为上层建筑与经济结构本身无法分离。不过,莱尔因接着指出英国学者科亨从两个方面反击了这些指责:“第一,他说明对基础和上层建筑作出区分是可能的,因为无需借助法律概念就可对经济结构作出规定;第二,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区分开来也是可能的,因为在社会存在的定义中,不包括思想要素的运用”。但莱尔因认为科亨“把意识从上层建筑中排除出去,确实消除了基础——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某些问题,但它并没有解决怎样认识意识的决定作用这一问题”。科亨的努力不是完全没有成功,“但收效甚微”。莱尔因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也没有系统研究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因而陷入所谓“反映论的发展与基础上层建筑的比喻缠结在一起”的问题中难以自拔。

美国有些学者对上层建筑理论亦存在误解,一些对马克思的“世界观结构”理论持批判态度的美国学者更是否定马克思的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理论。例如,约翰·麦克莫策(john mcmurtry)认为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概念大有问题,即它意含着技术型关系、所有权关系和市场关系。由于马克思在《(***治本文由收集整理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认为所有权关系这种“财产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那“‘实质的’生产关系和法律的上层建筑之间的区别就会扫落在地”。如果说其中几种关系同时存在的话,这就模糊不清了,那马克思不是存心困惑我们就是存心欺骗我们。麦克莫策认为,“马克思理论中的最关键的范畴——生产关系——是一密码。当去解码时,马克思弃我们于‘混乱的地狱’。”从对生产关系的这种理解出发,麦克莫策进而指出:何谓“法律的***治上层建筑”也不清楚。一方面,这种上层建筑交叠于如在上面所说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方式里,“即是说,被上层建筑规定的财产关系难以与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区别。另一方面,制度的上层建筑深深契人生产力的实施之中——所有工序都受制于一些非技术类的规则和法律——这就不能认为这两者是可分开的。因法律一***治的上层建筑以某种方式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牵涉,这样马克思视它为一种明显的社会的因素就好像是在概念上变的戏法。”麦克莫策这里其实已经接触到问题的实质,可是由于他持反对马克思的立场,最后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说明,反而从他手中溜走了。

美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弗·杰姆逊也是因为误解上层建筑理论而认为马克思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经典式的区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不能令人满意。他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中这样指出:“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对异化的认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分析和文化分析最有独创性的贡献之一。这一理论属于十九世纪所特有的对意识的复杂性的研究成果,这一理论也许首先可以看成是弗洛伊德尔后所称的思想界的‘哥白尼式***’的一个阶段。”但是,在社会自身发生改变的今天,“马克思经典式的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区分越来越不令人满意,这种区分似乎可以将基础和上层建筑绝然分开”。

这些西方国家的学者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治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的复杂情况,企***重构历史唯物主义,这本身具有积极意义。但他们根本否定马克思的作为***治的上层建筑概念则未免有失轻率。哈贝马斯等人认为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就再不适用于社会和国家的分析,因为***治不再仅仅是一种上层建筑现象,社会不再是“***的”作为先于国家和给国家作基础的领域。这种观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没有从系统观出发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并且只看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混合生长的一面,没有看到上层建筑仍有***发展的一面。无论社会***治结构怎样演化,也无论怎样因***治的经济功能日益突出而使***治形式多样化、网络化,但社会***治结构的核心地带仍然是可以确定的。上层建筑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子系统的地位永远不会从社会中消失或溶解于另一个子系统经济基础中。莱夫、普兰茨等人认为法律的和***治的上层建筑无法与经济结构相分离,因为每一种社会活动都包含“意识”在内等说法,其原因是未在***治结构意义上理解上层建筑,未仔细辨别马克思使用上层建筑概念时所赋含义的转移变化;或受苏联理论界人士解释的影响,例如把社会意识置于上层建筑的核心或将其作为一种并列的上层建筑形式的影响,于是产生了莱尔因所说的那种理解困难。同样,杰姆逊也是因为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完全等同为上层建筑理论,才会产生“马克思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区分越来越不令人满意”的看法。麦克莫策认为,马克思在《<***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关所有权关系这种“财产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的提法,会导致“实质的”生产关系和法律的上层建筑之间的区别“扫落在地”。他看到了被上层建筑规定的财产关系难以与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区别,制度的上层建筑深深契入生产力的实施之中,却从此出发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内在相关联的一面来否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区别的一面,可惜却得出了否定上层建筑理论的错误结论。

归结起来看,国外学者所谓难以划清上层建 转贴于

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界限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由于现代社会中***治的经济功能大大加强,作为国家***权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混合生长的情况突出,导致他们否定上层建筑的***存在。(2)由于对“观念的上层建筑”关注较多,又受苏联理论界尤其是斯大林有关上层建筑“定义”的影响,把社会意识看作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便产生了所谓“反映论的发展与基础上层建筑的比喻缠结在一起”的难题。其实,这个所谓的难题只需要运用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和系统方法即可解决。然而,这些学者在没有弄清问题本身的前提下去否定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并且企***重构历史唯物主义,这只能混淆问题而不可能解决重构的问题。

三、西方学者误解上层建筑概念的其他因素分析

百余年来,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中包含的思想观念和***治结构或国家***权意义被学界引述、研究和争论,因为它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息息相关,涉及人类社会的***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领域。这不仅是西方国家学界争论的问题,也是苏联和中国学界尤其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争议不休的问题。这种情况,首先可从语言学寻找原因。考茨基在1927年出版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中指出:马克思在《(***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说明“造成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误解和解释”。“这种情况,一部分也许是由于马克思在这里使用比喻而引起的。比喻即使用得十分恰当,也永远是不完全的,会被按照字面去解释的人误解。”考茨基指出上层建筑这一比喻性概念会被按照字面去解释的人误解的看法十分正确。

确实如考茨基所说,上层建筑这一比喻性概念已造成历史性误解。这也许是语言文字的本性使然。马克思在表述上层建筑时使用了灵活多变的话语,但他使用的是传统人工语言之一的字符语言(又称书面文字语言)。这种语言虽然能够突破时空定位限制进行表意传情,但它毕竟不是数学语言(如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e=mc2)或数码语言(数字和代码语言,如计算机语言)那样内涵精确、极度抽象并呈中性化、能够完全突破时一空定位的约束。传统字符语言虽然每一***的意符及引申外延一经约定俗成其所指意义就明确无误,有一些能够长期保持不变,但也有许多有关人类社会的意符却会随时而变。这就会造成读者对作者的误解,尤其当读者面对那些超时空的书面文字语言时,这种误解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故此,当今天的读者在阅读和理解一个多世纪前马克思的著作时,由于存在巨大的时空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误读误解就在所难免。字符语言文字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仅带有情感色彩,而且还有比喻、隐喻、讽刺、影射、反语等非字面含义。如果读者与作者不处于共同的文化背景中,或只按字面意义去进行理解,就不能准确把握作者在文字中的表意传情,准会发生误解。

当然,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学者没有全面、系统阅读马克思有关上层建筑的文献,没有把握上层建筑的全部喻义。上层建筑概念包括信用和虚拟资本、思想观念和***治结构、***治权力等含义,在争论中西方学者基本没有关注或涉及。从语言学角度说,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解释:信用与虚拟资本这些属于***治经济学、尤其是金融学领域的内容最需要的是概念明晰、观点清楚,比喻性的说法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记载这些内容的文字虽然同样含藏于马克思著作中,以文本形式存在,但并没有进入理论界的视野,理论界和哲学界将它们似乎忘却了。至少,从当年马克思的追随者和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到苏联、中国及东欧诸国的理论界和哲学界,再到现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界,几乎没有人提及马克思上层建筑概念中所包含的信用与虚拟资本等内容。

上层建筑概念的多种含义表明,对马克思的每一次上层建筑概念具体使用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任意将其含义混淆或任意换用,也不能将其全部含义字典式地罗列起来,如不能因马克思用上层建筑喻指过信贷就把“信贷上层建筑”也列入上层建筑总概念。并且,马克思在使用上层建筑一词时,随着他思想的发展,他在对上层建筑内涵的赋予上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即从喻指思想、观念到***治结构和***治权力,特别是在《(***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法文版《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更加确定地赋予了“法律的***治的”内涵而舍去了意识的内涵。这表明,以1859年《<***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发表为界,马克思在对上层建筑内涵的赋予上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和根本性的转移。也正是《(***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深刻思想和巨大影响,理论界、哲学界更加关心它涉及的思想、观念和***治结构、国家***权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在《<***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回顾自己研究***治经济学的历史再次使用“上层建筑”概念时,是这样表述的:“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他还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里,马克思的意思十分明朗: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在社会经济结构之上,竖立着法律的***治的上层建筑,同时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显然,上层建筑的含义在这里发生了根本性转移和变化。马克思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已经不是用来指称社会意识,而是用来指称与经济结构相对称的***治结构。并且,上层建筑含义由意识的规定向***治结构的规定转移、变化后,在马克思那里不断得到强化。1872年,马克思在法文版《资本论》中更加明确地在“法律的***治的”结构意义上使用上层建筑概念。他在《资本论》(第1辑)第1卷第1章的第31个脚注中引述了《(***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这段话。但马克思在引用中作修改时不仅把直接引证变成间接引语,并且把“是有法律的***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相适应的现实基础”一语作了删改:“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从这种生产方式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有法律的和***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普遍支配着社会生活、***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马克思的这一删改把上层建筑的规定变得简单、明白,“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一语删除后,社会意识形式不再被表述为一种***的上层建筑形式与法律的***治的上层建筑并立或外在地结成一体的东西了。这同时为后人理解他的上层建筑概念意义重心的转移提供了重要文本依据。

不像国外学者所说的那样,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基础一上层建筑两分法”。马克思在《<***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 转贴于

建筑学概论篇3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居环境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建筑空间尺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明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准确而全面的关于建筑空间尺度概念的描述,普遍存在着对尺度概念的某些模糊认识。所以,有必要对建筑空间尺度概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予以拓广。

2对现有尺度概念的分析

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以很多篇幅具体论述比例问题,但对于尺度本身的性质却很少提及。托伯特•哈姆林在其编著的《20世纪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第二卷《构***原理》中,把尺度问题单独提出来加以研究。该书把比例和尺度作为两个并列题目,且尺度列于比例之后。也许是由于哈姆林建筑理论的权威性,自此以后,几部有影响的建筑理论著作中关于尺度与比例的论述都维持了这一顺序。实际上,比例和尺度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并列概念,比例应是尺度范围内的从属概念,将尺度置于比例之下,属于主从关系颠倒,它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误导作用,影响了人们对尺度概念的正确认识。沈福煦在《美学》一书中,认为尺度是“在建筑设计中以人高为衡量建筑物或构筑物大小规模的标准,亦指建筑物或构筑物本身各构件间大小相比的合理性。”这个概念亦较模糊,容易使人们对尺度概念产生误解。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的《建筑初步》教材中,“尺度主要是指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建筑中有一些构件是人经常接触或使用的,人们熟悉它们的大小,如门扇一般高为2~2.5m,窗台或栏杆一般高为90cm等等。这些构件就象悬挂在建筑物上的尺子一样,人们会习惯地通过它们来衡量建筑物的大小。”前一段话是对尺度概念的定义,后一段话是对尺度概念的解释,通俗易懂。这种以常规部件为基准使建筑获得尺度感的方法,一直作为现在建筑理论中关于建筑尺度的基本内容。可以说,这是基于视觉的形式尺度或形象尺度。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次大会制定的《北京》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整个人居环境来研究建筑空间的尺度问题,就会感到《建筑初步》中的定义虽然简明、准确,但有待拓广。在拓广建筑空间尺度概念的时候,应力求简明、准确、全面。

3广义建筑空间尺度的概念

人居环境的不同空间范围包括地球、大城市、小城镇、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单体建筑、室内、家具等。人们在建筑环境中的生存活动对建筑的体验,并不是简单生理需要的舒适感和视觉美感,而是整个身心体验的感受,故有环境心理学和心理空间的概念,这表明存在着心理空间尺度。例如,我们初次到某一校园参观,比起后来在该校园生活了较长时间来说,前者感到该校园要大得多。又如,我们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点去,去的时候比回的时候感觉到路程要长。所以,广义建筑空间尺度的概念应是:在人居环境的不同空间范围内,人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用身心来体验建筑整体环境空间所得到的生理和心理上对该空间大小的综合感觉。这需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3.1尺度的字义所谓“尺度”,按中国汉字组词方法来顾名思义:“尺”是尺寸的尺,是衡量线面体空间大小的基本标准单位,是绝对大小的量;“度”是度量,是用尺来量取线面体空间的行为过程,是动词;“度”又是程度,包含着等级差别的意义,它是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的比较而产生的相对大小的量,这与比例概念相近;俗话说,“凡事都要有个度”,这个“度”是无过之无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是中国传统为人处世的原则,却也表达了一种审美观。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中的“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就表达了一种尺度概念。所以,建筑学领域中的“尺度”,其概念虽与真实大小的尺寸有关,但本质上是表达人们对建筑空间比例的大小关系的一种综合感觉。

3.2尺寸是绝对的不变量,尺度是相对的可变量经过设计建造构筑的人居环境空间都属于建筑的范畴。由于高科技的航天、通讯和交通设施的迅猛发展,地球给人的感觉已变得越来越小,故有地球村的说法。宇航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看地球,就是一个“小小寰球”,飘浮在黑暗一片的宇宙中,是货真价实的“弹丸”之地。这表明地球的尺度已变得越来越小。再如,虽然大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和立体交通与通讯系统使城市面积扩大了好几倍,但城市给人的感觉反而小了,即城市的尺度变小了。现代人来看中世纪的一些城市,也会感觉马车时代的交通广场尺度相当小。实际上,中世纪时期的人会感觉到这个广场的尺度够大。所以,尺寸是绝对的不变量,尺度是相对的可变量,是随人类活动范围和人的移动速度而变的量。

3.3比例是不变量,尺度是人感觉的量,是可变量比例是对象自身内部的绝对尺寸关系,它不受周围对象的影响。尺度是人们体验对象之间相对关系的感觉,它直接受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尺度在衡量建筑的美感上也和比例一样,是为了建立和谐的秩序关系。即比例要达成建筑物本身的和谐关系,而尺度要达成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写作论文及建筑物与人的融洽关系。一般设计手册上称的“人体的尺度”,严格来说,应该是“人体的比例”。之所以对尺度和比例概念产生这样的模糊认识,原因可能是对《建筑初步》中尺度概念的片面理解,只抓住了“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忽略了这种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超级秘书网

3.4比例是影响尺度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人的行为习惯和舒适性为标准来看比例,则建筑的整体、局部、细部间的相互比例关系能对尺度感产生影响。而且,建筑实体与空间虚空的这一对虚实的量的比例关系也影响尺度感。例如,在城市的一个区域中,当几幢体量很大的建筑处于相互之间距离很大的环境中,它们的尺度感并不很大。

3.5视觉的尺度感仍然是决定尺度大小的主要因素以往对尺度感的研究,很大部分都属于视觉尺度感。另外还有听觉、嗅觉、触觉等尺度感的存在。但视觉尺度感仍然是决定尺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4结语

随着人们对建筑空间尺度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明晰,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拓广建筑空间尺度的概念和应用,必将对人居环境的广义建筑学的设计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学哲.建筑初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第2版).

建筑学概论篇4

关键词:建筑结构 , 概念设计 ,具体运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n everyday life we see more and more exquisite building structures, people on th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structure is rising steadily.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ttracted many new design theory,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cale of the project, technology is also more and more complex, more uncertainty factors, and the engineering design requirements of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design satisfy these requirements, it not only played a designer'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 some special design conditions of a huge advantage.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concept design, specific application

中***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设计人员会采用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概念设计是指工程设计人员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建筑物的结构应采取哪些合理的形式,对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形和结构的内力等等形成的一种总体的概念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由于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的因素,并且有些数据无法经过科学的计算方法获取,因此,只能根据建筑工程人员的多年经验,运用结构概念设计来解决。本文将对结构概念设计进行简单的论述,然后分析结构概念设计在具体领域的使用,并且分析结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意义。

一 结构概念设计概述

在摘要的论述中已经讲到过结构概念设计是在经验与理论相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建筑设计人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所学的建筑理论知识,对建筑结构设计形成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既符合理论的科学性,又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结合施工的实际,补充建筑理论的不足。在进行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时,建筑工程师会依据已有的建筑结构设计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从大体的角度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概念性地分析和比较,确立建筑结构的总体布局,实现合理的设计。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运用结构概念设计非常重要。在进行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时,建筑人员无法通过计算机的运行来实现,只能通过建筑工程师自身通过比较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建筑结构知识和以往经验,选择效果良好的经济效益高的结构方案。

二 结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 结构概念设计在建筑平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建筑结构侧移成为了高层建筑设计的难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运用结构概念设计原则,既要考虑到满足相关的要求,又要选择更好的抗侧力体系。在建筑物选择平面结构时,应该选用风压较小的结构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还要综合分析所建建筑物周围的建筑物,了解分析周围建筑物对所建建筑物风压布局的影响。还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要增强建筑物的抵抗能力和竖向的荷载。并且,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还要运用概念设计,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在平面设计时,要力求使建筑的平面结构简单规则。在结构概念设计中,如何选择既能够满足建筑结构侧向的移动距离,又不出现危险、使建筑结构能承受更多的侧压力的建筑结构模式,是目前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建筑平面结构要做到简单规则,考虑到风所带来一定的影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建筑平面的结构,因为建筑结构设计一旦发生整体弯曲变形,还可以有补救措施。

2 概念结构设计在建筑剖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人员进行建筑的剖面设计时,要做好竖向的传力体系设计,控制好建筑物的高度比,使高层建筑物的抗侧力结构刚度由基础向建筑物的顶层逐渐过渡,避免出现建筑物竖向上刚度出现突变而消弱高层建筑物水平荷载能力的现象。当建筑物竖向的刚度变化特别大时或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发生变化时,要设置结构的转换层,以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在给高层建筑设置锚固深度时,要结合高层建筑物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场的需要,设置一层或几层地下空间,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和抗倾覆能力。

在进行建筑物竖向形体设计时,根据概念设计原则,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可以选用截锥形、上窄下宽形和新月形的竖向形体设计形式。截锥形是指采用从下而上分段逐步减小楼层面积的阶梯状形体,这样能大大地增加房屋的刚度,此外,采用这种形体的建筑顶部楼面比建筑底部要小,有利于建筑的抗风和抗震作用。当采用上窄下宽形时,建筑物随着高度的增加,楼身不断变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建筑物高层所承受的风力,降低楼体重心,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这种形式常见的有上削楔形体和退缩体,这些结构都有很好的抗风、抗震功能。当建筑设计人员采用新月形设计时,建筑物就像一个竖向的悬臂壳体,能有效地增加侧向力刚度。它的作用就像波形的屋面壳体,能抵抗重力荷载,通过一个壳和一个框架承受。这种形式的建筑物能够有效地抵抗对称作用和建筑物的侧向力。

3 结构概念设计在基础设计中的作用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地理位置和结构形式,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结构概念设计原则选择使用桩基基础、箱型基础和筏形基础。当遇到地基土质较软的情况时,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一定要考虑到运用人工的方法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建筑工程人员可以采用桩基结构,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土桩、混凝土灌注桩和钢管桩,将荷载直接传到地基下部坚实的持力层。在运用箱型基础时,建筑物的荷载力能够均匀地传给地基,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周围的土体共同协作,增强建筑物的抗震和抗风能力。当采用筏形基础时,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分散建筑物上部的荷载力,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防止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三 在建筑结构中采用结构概念设计的意义

结构概念设计是在考虑建筑空间和具体的地理环境、使用整体概念来思考建筑结构的一种设计方案,力学的特点在结构概念设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运用结构概念设计时,建筑人员能够在整体结构上把握各种性能,进行科学判断和合理取舍,在建筑的初期设计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各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结合体,不可分割。在当前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对具体的空间结构的设计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只能依靠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大胆假设与猜想,通过建筑设计人员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选择多样的建筑结构形式,增加建筑结构设计的灵活性。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难以准确地达到抗震、抗暴风的要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一些理论还不尽完善,有一些建筑结构设计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无法求出准确的答案,因此只能通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经验,运用结构概念设计,才能弥补这些不足。

总结: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是一种很重要的设计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接受和采用,并且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必定会成为以后建筑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侧重的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经验,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形成整体的概念来构筑整体的方案。在建筑结构中,结构概念的设计具体体现在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剖面设计和基础设计中,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抗震和抗风能力,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并且还能够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效率,给建筑工程公司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隋翔宇. 工业建筑中的结构概念设计[J]. 山西建筑, 2011(4).

建筑学概论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概预算;审核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is to point to in budget du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sign stage of the design documents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relevant quota, index and fees standard, calculation and determine in adv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ll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iles. Building project budget review,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budget and scientific, makes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budget more tall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project budget in this paper.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budget; audit

中***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的特点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具有服务性。

概预算审核是一项带有服务性质的中介咨询行为。它是一种由专业的工程概预算机构向相关委托人提供跟工程造价方面相关的的专业咨询业务。一方面,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是近几年的新兴概念,普遍接受度不高。同时,很多建筑企业不具备自己设立***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部门。另外,除了施工的建筑企业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进行审核外,相关的业主方也需要知道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的具体情况。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多是由中介机构来完成。

(二)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具有技术性。

工程造价一直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包含的内容和方面很多,例如项目策划、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是工程造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针对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能够有效保证概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所涉及知识不仅仅包括会计以及工程项目这两个方面,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类工作。

(三)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的重点是“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项目概预算开始渐渐实现“编”和“审”的分离。工程项目概预算的编制,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和相关的规范标准,对工程可能产生的费用支出进行预先估算。它是属于工程设计的一部分。而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审核,对已编制完成的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审定和核实。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建筑公司将工程项目概预算的编制和审核工作混为了一谈,往往只注重了“编”,却忘了核对“编”的“审”。因此,导致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得不到保证。(四)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人员只是执行者。

工程项目的概预算,无论是在编制上,还是在审核上,都要求参与工作人员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在事实求是的同时,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跟编制人员一样,审核人员也是一个执行者。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的审核人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策文件等。二是要执行委托方(公司的上级部门或者是业主方)的各项要求。三是要执行项目投入实际建设前相关的合同、意见书等。

二、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要在思想上进行充分重视。

部分工程建筑公司对概预算审核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将审核工作等同了编制工作。这在无形中就忽视审核工作。但事实上,两者是完全不同。概预算的编制,只是工程建筑公司工程对工程成本的一种预测,并以将这个预测做为一个指导性的原则,用以指导以后的工作行为。而概预算的审核,则是对已经完成的概预算方案的审计和核定。一是对概预算方案可行性的评测,二是对概预算方案最优性的评测,三是对概预算方案执行的监督。其重点就是“审”。建筑公司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将概预算审核工作纳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加强公司对建筑工程项目预算审核工作的重视。实现编和审分开,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概预算的编制,再由专门的部门对编制完成的建筑工程项目概预算进行审核。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得工程概预算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加强审核工作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时代进步,工程项目概预算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建筑企业所采用,越来越多的概预算造价师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概预算审核工作却刚刚起步,一方面,在职的审核人员多擅长于造价估算工作,相应的预概算审核经验和专业技巧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专业的审核人才存在大量的缺口。解决工程概预算审核工作的人员问题,一是要加强对审核人才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选取部分优秀的概预算编制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促进人才从编制型向审核型的转变。

(三)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审核工作人员就亲临施工现场。

审计工作人员亲临施工现场,是做好工程项目概预算审核工作的重要方法。审核工作人员到施工现场,可以了解和熟悉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内容以及施工的工序。进而对设计***、施工***以及预算方案等书面上的东西产生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认真领会项目施工的目标。有利于审核工作人员深化对概预算的理解,把控好审核工作中的关键点,做好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

(四)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引入相关先进技术和工具是必要的

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其基础硬件设施尚有所欠缺。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中引入同审核工作相关的先进技术和工具是必要的。一是要推进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运用,二是要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专业软件的应用。在软件的选择上,有实力的大公司或相关审核机构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制作专用的审核软件。不具备实力的中小型公司或者工程概预算审核机构则可以采用市面上较为流行和通用的审核软件。此外,在软件的选用上,一定要选取市面上已经通过的审核软件。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数据接口的差异,导致的概预算审核信息的流通不便。

(五)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需要深入研究概预算审核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它对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就需要回到理论中去。通过对概预算审核理论进一步的挖掘,找到更新更好更完善的审核方式。如上文所说,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是近年来新兴的概念,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工作的补充。其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因此,回到概预算审核理论中去,做好理论研究,是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重要前提。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概预算是建筑企业做好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在保证工程按质按期完成的同时,实现建筑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的有效保障。而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概预算,审核工作是重点。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在思想充分重视概预算审核工作,二是要做好审核人才的培养工作,三是要组织审核工作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四是要不断提高审核工作的工具,最后要回到理论中去,加强对预概算审核工作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小霞.试论建筑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审核[J].中国科技纵横,2011,(14):251-252.

建筑学概论篇6

关键词: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开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结构设计不但会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所以,相关单位要充分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有效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在其中合理地运用概念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因此,设计人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积极、合理地运用概念设计方法。

1概念设计概述

所谓的概念设计即为在尚未经过数值计算,特别是在一些很难通过相关的规范制度做出明确规定或者是很难进行精确理性分析的问题当中,根据整体结构体系以及分体系彼此之间存在的力学关系、试验现象等总结获得的设计思想与设计原则,以此来从整体上来完成对建筑结构的总体规划与布置,有效管理与控制抗震细部方法等[1]。在建筑设计方案制定的时期,这一设计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对结构体系的构思、建立以及选择等,进而能够获得更加准确以及概念清晰的方案,从而为后期的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提升其经济性以及安全、可靠性。

2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1有效弥补计算机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在采用计算机完成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时候是会存在许多缺陷的,其无法正常完成方案初步设计工作。这是由于计算机设计往往会为设计师造成一定的错觉,会使得设计人员觉得计算机程序的运用简单易行,因此就会对计算机软件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于是就不会去专心地研究与学习结构概念的相关知识,进而影响到其设计能力的提升。另外,一些设计人员会存在一种习惯,即会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分析程序。然而其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假如采用正确的软件会使得设计效率与设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而假如选择的软件是错误的,那么就会造成结构设计发生问题,会留下潜在的隐患。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弥补计算机设计存在的缺陷,那么就应该合理运用概念设计,要鼓励与引导设计人员积极地学习结构概念的相关知识,进而充分利用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制定出最为理想化的结构方案。

2.2有效优化结构设计

对于每位建筑设计人员而言,其都需要充分地了解与掌握结构概念。因为利用结构概念可以帮助其创造出新的灵感以及更加准确、清晰的思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充分遵循正确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有效地防止概念混乱以及定性不正确等诸多问题的出现[2]。除此以外,工作人员在面对一些技术问题的时候,假如其可以充分了解概念设计,那么就能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然后再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当前实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当中就涉及到概念理论,而且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一个围绕概念理论而制定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这一种设计方法会更加科学、严谨,进而可以有效提高结构设计的完善性与可靠性,有效地实现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

3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在建筑场地选择中的应用

为了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性与科学性,那么就必须要做好建筑场地的选择工作,因为只有充分保证建筑场地的科学、合理性,那么才可以也使得后续建筑设计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有效地确保其工作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选择建筑场地的过程中要合理应用概念设计。具体而言,必须充分注意以下要素:(1)地形因素。因为不同的地形也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尽相同的影响,而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还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制约,所以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考虑到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而综合考虑选择出最为合适的地形。(2)地质因素。由于地质因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的建筑结构设计税票,特别是对基础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建筑场地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开展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估以及分析,进而充分确保施工场地的地质能够有效地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3]。(3)抗震性因素。由于抗震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因为只有在充分确保建筑结构有着良好的抗震能力以后,那么才能够有效地确保建筑的使用安全。因此,在选择建筑场地的时候,也要合理地应用概念设计,进而尽量防止在在那些极易发生震动的地方开展建筑操作。

3.2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再充分遵循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基础设计类型进行选择。例如筏型基础以及箱型基础等等[4]。在具体采用箱型基础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确保建筑物的负载能力,可以及时、均匀地传递给地基,这样就能够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产生有效地抵御作用,而且使其可以有效地完成对周围土体的协作互助,进而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抗风以及抗震能力。在选择使用筏型基础的时候,就会使得建筑物上部结构存在着非常大的荷载。对于建筑而言,其具有非常小的承载能力,这一结构类型能够使得建筑物上部得到有效的分散,而且使得地基获得更大的承载能力,在此状况下就会使得极不均匀沉降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避免。

3.3在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在受到水平负荷作用时候,会造成高层建筑结构侧移现象的发生,这是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问题,每位建筑设计工作人员都必须要给予充分重视。在具体开展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遵循概念设计基本原则,不但要充分考虑相关的要求与标准,与此同时还必须要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抗侧力体系,不但要对建筑物四周存在的其他建筑物的位置、结构等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与考量,而且还要对这些建筑物对所要建设建筑物的风压布局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考量[5],进而要在具体开展结构设计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建筑物的竖向荷载及其抵抗力,要合理地运用概念设计基本原则,努力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力,使其能够保证平面结构的简单性以及规范性。总之,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其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就应该合理地应用概念设计方法,以此来有效地提升结构设计的完善性与可靠性,有效弥补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结构设计方案,有效促进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杨涛 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建筑学概论篇7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7·3次2017年01月 考试课表 2017年01月07日(星期六) 2017年01月08日(星期日)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A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A020228 物流管理 07032 运输与配送 07037 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 07008 采购与仓储管理 07802 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 A040101 学前教育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A040106 教育管理 00442 教育学(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A080777 通信信息管理 09016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06032 电信业务与管理 A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02394 房屋建筑学 A081208 应用化学 02070 微生物学 02483 工业分析 02173 无机化学(二) 03475 环境化学 08220 定量分析化学 A082214 工程造价管理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6958 建筑工程识***与构造 06960 合同法与合同管理 G020106 金融 07250 投资学原理 08390 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 08395 网络金融与管理 G020204 会计 07250 投资学原理 G080806 建筑工程 02446 建筑设备 06568 房屋建筑概论 0600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02394 房屋建筑学 G081707 铁道与道路工程 06086 工程监理 06287 结构设计原理(二) 07258 结构设计原理(三) 02407 路基路面工程 05497 基础工程 06528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06523 线路工程(本) 07259 土力学及路基工程 06519 工程流体力学 06527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及概预算 G082231 工程造价管理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8984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 04624 工程经济学 06962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0422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 06958 建筑工程识***与构造 06960 合同法与合同管理 Z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Z020209 旅游管理 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0194 旅游法规 00190 中国旅游地理 Z020211 饭店管理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0194 旅游法规 00201 饭店餐饮管理 Z020228 物流管理 07032 运输与配送 07037 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 07008 采购与仓储管理 07802 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 Z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00273 社会工作实务 Z040101 学前教育 Z050442 服装设计与工程 07538 立体裁剪 03903 服装画技法 00677 服装材料 Z050444 环境艺术设计 00673 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 00674 色彩 00688 设计概论 Z050445 动漫设计 00673 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 00674 色彩 04744 网页动画设计 Z071601 信息管理与服务 02115 信息管理基础 02118 信息检索 Z080704 电子技术 02595 高频电子线路 09016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0235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2340 线性电子电路 02344 数字电路 Z080725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03785 创意***形设计 04342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 0519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小教) 05918 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 Z080744 数控技术应用 05787 数控编程 05789 数控机床操作 04068 机械制***及AutoCad 02561 机械工程材料 Z080752 电子信息工程 09016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Z080777 通信信息管理 09016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06032 电信业务与管理 Z080786 移动商务技术 03333 电子***务概论 09016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Z080788 嵌入式技术 06143 电路基础 12730 LINUX应用编程 12732 ARM结构与程序开发入门 Z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02394 房屋建筑学 Z080802 道路与桥梁工程 06279 道路工程制*** 04624 工程经济学 02405 道路勘测设计 02411 道路施工与管理 Z081208 应用化学 02070 微生物学 02173 无机化学(二) 03475 环境化学 08220 定量分析化学 Z081305 烹饪工艺 02528 烹饪营养学 02527 烹饪化学基础 02525 烹饪原料学 Z081306 应用生物技术 02070 微生物学 02537 发酵工艺学 02535 有机化学(三) 02072 生物化学(一) 12521 酿酒工艺学 Z081716 铁道与道路工程 07258 结构设计原理(三) 06528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07259 土力学及路基工程 06519 工程流体力学 Z081717 交通运输管理 02571 铁路站场 02575 货物运输组织 07267 公路财务管理学 02573 旅客运输组织 07263 运输企业管理 00365 交通工程 02569 运输设备 02570 运行组织 07266 道路运输行***管理学 Z081725 汽车维修与检测 06921 汽车机械基础 05875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06904 汽车保险与理赔 04442 汽车概论 Z082214 工程造价管理 06958 建筑工程识***与构造 06960 合同法与合同管理 Z082230 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 03894 施工项目管理 03887 建筑工程基础 03891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合同管理 Z100801 药学 03027 植物化学 02535 有机化学(三) 03026 药理学(二) 03034 药事管理学 Z100803 中药学 02972 中医基础理论(一) 03037 药用植物学 02974 中药学(一) 03040 中药鉴定学点击查看全部

建筑学概论篇8

关键词:幽玄;建筑东方美学;自然美;艺术美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aesthetics concept of Yugen might not be feasible in providing a practical or operational guid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 But the concept itself as a description of a tendency in oriental aesthetics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to the indispen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e and the object being designed that can be usually found in art creations with orient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author’s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ental aesthetics concept of Yugen as expressed in projects the author worked i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rtu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usage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oncepts as it evolves and being used in many field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aesthetics concepts in the creation of architecture designs.

Keywords:yugen;oriental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natural beauty;artistic beauty

中***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088-02

1 前言

幽玄,作为日本两个最基本的传统美学概念(另一个是“物哀”),从传统文化的歌论,能乐,延伸至各个文化领域,甚至日常生活当中,是日本审美取向的核心概念,而基于幽玄产生的背景的根源的辨析,可以认为它在某种范畴内,也代表了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审美意识取向。

从广义的幽玄美学理论层面来说,幽玄是纯粹的日本文化,来源于日本的歌道,但是“幽玄”二字,最早却是由中国传入的,并且“幽玄”在文论和美学领域的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日本和中国都是近似的,并且从其表现形式和倾向来说,都是东方的,表达的对美的感受也是近似的。因此,本文借用幽玄的概念,从表现形式与形成根源中,分析其美学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的东方美学意识,“地形.型构”这一设计手法的提出,也是在这一审美意识的潜移默化影响下的产物。

2 入“幽玄”之境——地形.形构与东方美学

选择“幽玄”这一概念来对地形.形构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行阐述,基于两个原因,首先,“幽玄”表达出来的美,能充分表达该手法创作出来的空间意味。

本文不打算从文论及文化研究的深层次去辨析幽玄的概念,只是概括的提取出幽玄表现出来的情境在建筑设计领域的表达。首先要了解幽玄所表达的意境,幽玄,是“‘优美,幽雅,含蓄,委婉,间接,朦胧,幽深,幽暗,神秘,冷寂,空灵,深远,余情面影,超现实等审美趣味的高度概括。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幽玄’标示一种暗含的,包蕴的,内聚的,收拢的,沉潜的状态。’”“‘幽玄’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日本式建筑不喜欢取明亮的间接光线,特别是茶室窗户本来就小,而且还要有帏帘遮挡,以便在间接的弱光和微暗中显出美感。”幽玄表达一种深沉的,隐性的,诱惑的静美之感。在建筑的表现上,可以展现禅的空间韵味,以东方传统的美学感受为基础,可以导出诱人的魅力。这很难说是一种具体的设计手法,只是一种属于东方的,对美的情结。

第二个原因,从幽玄产生的背景来说,可以说和歌是幽玄概念的载体。而和歌的特点是,抒情与述景紧密结合,在描写自然风物当中将浓厚的感情渗透在其中。这是将“自然感的要素”和“艺术感的要素”统一起来。这对关注人文风土环境的建筑设计来说,是从对环境的深层感受方面就一脉相承的。

“在东洋特别是日本,由于气象风土上的原因,以所谓“自然美”即自然物为对象的审美体验,无论是在其广度还是在其深度上,早就有了显著的发展。其结果,这种自然美的体验,对人们本身而言已经转换为一种艺术体验了,由此而体现出了一种催生审美价值意识的倾向。与此同时,东洋独特的世界观,使得这种感情的倾向更加朝着思想方面深化和发展。”因着这样的体验,在设计中寻找建筑本体与环境的关系,甚或由环境推导建筑的形体构成,已然是东方美学中精神上,思想上的追逐,而非单纯的手法上的选择。

***1-株洲博物馆总平面***

“在美本身的问题范围内而言,可以说,在东洋,那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感情上,都不可能将所谓艺术美和自然美,像西洋美学那样在‘形式美’和‘内容美’相关联的意义上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在东洋的美意识里,在两者密不可分的意义上,自然美与所谓艺术美的意味是相同的。同样的,在所谓自然美当中,也有着艺术美的东西。而且,这两者不仅在密不可分的意义上结合在一起,在审美的意义上,可以认为两者是直接的由‘自同性’而殊途同归的。”在建筑美学表达的范畴,这一观念表现为“自然美”亦即“建筑美”,由地形的自然美为基础,构建出建筑本身的美,是最能体现东方审美哲学的整体性的方式,同时也表达出东方艺术创作的本源根据。

***2-株洲博物馆透视***

3 建筑设计实例——株洲博物馆概念方案设计

下面选取魏春雨教授的株洲博物馆方案设计案例,分析其创作的灵感与设计手法,能从中窥见“幽玄”这一东洋美学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同时也说明了传统美学意识在诸多领域的繁衍中的偶然与必然。

3.1项目概况

株洲市文化园的规划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初形成雏形,园内现有***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三馆。文化园位于人民中路以北,红港路以东,纺织路西侧,总用地面积49196.5m2。它是株洲文化历史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株洲市内重要的群众文化场所。根据市委,市***府的安排,计划将***书馆、群众艺术馆搬迁至他处,岛上只保留博物馆,并将岛上“三馆”馆舍整合,筹建株洲博物院。

3.2设计概念:“大溪”环流

取源湘水之“洲”,隐喻“洲”之始义,柔和消解建筑自身体量,建筑与环境共生于岛中。以不规则折线动态生成于场地,环境模拟湘水冲刷之肌理,贯穿场地始终,质朴硬朗而富有生命力。颠覆建筑于地面传统明显界定关系,使其互为依附,北构西折,蜿蜒屈曲,丰富其内部展示空间。

在这样一座岛上,建筑群被限定在特定的情境里,而在这样的情境里,建筑师主动的让建筑体量湮灭,周边环境的覆盖之下,蕴藏了空间委婉的表白。水在陆地之上并不存在,却成为形构的动因,成为了线索,建筑群的构成,流线的组织,一切都来源于自然要素的介入。自然之美的驻留,形成了艺术之美。两种元素高度统一时,建筑与环境的相融显得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在相融中模糊并消失,那空间的幽玄便被清晰的阐释出来,建筑出入口的含蓄和间接,展示空间的幽暗和深远,建筑形体的朦胧和空灵。所有这些空间或形态特质都符合博物馆的功能需要,这种浑然天成便是地形形构这一手法的本源,也是目标。

4 结语

幽玄作为日本的传统美学概念,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可能不具备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性方式,但是作为东方美学倾向的表述,它解释了东方艺术创作中的自然与创作对象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建筑设计的表象上,地形.形构这一手法的提出和实践,都表明它是来源于我们传统的美学感受和认知的。本文并非要为这一设计手法“寻根”,而是理清了这一美学原则和其发展根源,在设计实践中更能把握好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因果关系,指导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追求自然与艺术的统一的美。

参考文献:

[1](日)能势朝次,(日)大西克礼.日本幽玄[M].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建筑学概论篇9

【关键词】概念设计;力学特性;计算理论;设计思想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板而做努力。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集,等待建筑师给出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非结构的),使用计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匠而已。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整体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既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然而避免这种情况,概念设计的思想不妨是个好方法。

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界还未被广泛地应用。

同时,在目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中,概念设计的思想也应得到延伸。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天津市加固的2万间民房无一倒塌,但天津第二毛纺厂三层的框架厂房,却因偏重于传统构部件的加固 ,忽视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判断,造成不合理的加固使抗震薄弱层转移,仍然倒塌。

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的分体系的力学概念讲解。尤其在专业课教学中,单项计算练习居多,综合练习偏少,并着重体现在考题中,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养成只知套用公式解题的习惯。而且近年来强调计算机应用教育,比如,毕业设计用结构设计软件计算、出***。但由于计算机设计过程的屏蔽,手算过程训练程度的削弱,造成学生产生一定依赖性,结果综合运用能力下降,整体结构体系概念模糊。这些对于培养具有创造力、未来的工程师是相当不利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 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其中,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这则需要工程界和教育界进行共同的努力。推广概念设计思想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著名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广泛而又有独特见解的结构概念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实例。该书着重介绍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构总体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尖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为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在设计中创造性地相互配合,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奠定基础。这本书第二版的出版,为我们更好的加深概念设计的理解,提供有益的帮助。总之,概念设计必然会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这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发展它吧,为结构设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工业建筑 ,1999(1)

建筑学概论篇10

注意一下近期国内的建筑杂志,就会发现中国建筑界围绕建筑理论问题的讨论已经有些时日了,讨论的核心仍然是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经济、适用、美观”这样一些十分基础的建筑理论原则问题。是否这三条原则就覆盖了建筑理论的全部?或者说这三条原则是否就是建筑理论的基本范畴,是否还有其他的范畴存在?事实上,我们面前的这套由笔者翻译的英国人戴维·史密斯·卡彭(david smith capon)的建筑理论著作就是为了尝试着回答这样一些问题而写的。

这套建筑理论著述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作为理论基础而架构的,是一个涵盖了西方古代、中世纪与现代哲学史与建筑理论史的概要性阐述。作者沿着古希腊的形而上学、早期和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义,直至现代哲学的种种概念和“范畴”,把从西方哲学史与建筑理论史上衍生出来的几个基本的与派生的理论范畴作为核心纲要,从建筑理论与哲学问题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从而找出哲学与建筑中的联系,并把所有建筑概念贯穿起来,从哲学角度对古代建筑理论和现代建筑理论进行了评判。作者在书中系统分析了构成西方“好”建筑的理论是什么,分析了古代建筑概念的来源,并引经据典地将20世纪以来的重要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在他们著作中所阐释的种种相关的思想加以比较,十分细致地做了一番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理论阐释。

下册则是对西方建筑理论,特别是西方现、当代建筑理论的一个系统的描摹。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与派生范畴的理论阐释上,聚焦于最近许多年来散见于各种著述中的建筑理论,并将之整合为一个明晰的学说。书中所涉及的形式主义、极少主义、手法主义、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粗野主义、实证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古典主义、结构主义、有机主义、现代主义、未来主义、激进主义、解构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每一种运动都对20世纪的建筑思考产生了影响。作者把这些从西方哲学史与建筑理论史上衍生出来的几个基本的与派生的理论范畴作为核心的纲要,依次做了分析,并引经据典地将20世纪以来的重要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在其著作中所阐释的种种相关的思想加以比较,十分细致地做了一番由

转贴于

此及彼,由浅入深的理论阐释,其内涵是丰富的,其逻辑是缜密的,其内容也是充实的。其中的许多观点,几乎是切中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建筑时弊的。

要读懂这样一部两册本的涵盖了西方两千多年哲学范畴史与建筑理论史的理论性很强的著作是需要花一些气力的。既需要有扎实的西方哲学史与思想史的理论功底,也需要有敏锐而明晰的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的深刻体验与感觉。在初读的时候,可能会在一些抽象的理论表述上遇到一些迂回曲折的概念纠葛,或是因为理论基础的薄弱而有不甚明了的感觉,但若下一点仔细而反复的阅读功夫,相信还是能够有大的收获的。重要的是,即使我们不能够深刻地了解或完整地接受这一奠基于西方哲学范畴史基础之上的完整的建筑理论体系,但是若能够从本书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一些较为深刻的理论内涵或创作原则,也是不无裨益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建筑学概论10篇

学习

消费品行业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消费品行业10篇,内容包括消费品行业有哪些,消费品行业未来趋势。正在A股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之时,食品饮料的防御性再次凸显,近期表现明显强于大盘。上周酿酒排名大幅提升,其中,啤酒上升14名第11名;白酒上升18名至第35名,葡萄酒

学习

心理辅导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辅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辅导论文,心理辅导案例论文2000字。Keywords:groupcounseling;collegestudent;mentalhealth;education一、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社

学习

女心理师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女心理师10篇,内容包括女心理师案例顺序,女心理师的全部案例。必须承认,女性对这个专业的喜爱多数源自于它能够助人自助的技术原因。然而,在听到身边许多有意愿学习心理学,并希望成为女心理师朋友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后,我开始反

学习

信息消费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消费10篇,内容包括信息消费具体内容,信息消费市场100条关键词。4G牌照落地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工信部根据相关企业申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本着“客观、及时、透明和非歧

学习

消费投诉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消费投诉10篇,内容包括消费投诉时效,消费投诉类别情况。以过去一年的消费投诉量为例,分行业的投诉受理过程中,网络服务行业长期居于各行业之首,网络服务整年的投诉量为25890例,占消费总量的41.2%,同比增长9.9%。分地域的投诉受理

学习

消防检测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检测10篇,内容包括消防检测内容推荐,消防检测技术实务案例分析。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主要针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安装和功能及安全要求,而进行合格评定的活动,在建筑种类和功能日益增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

学习

师风师德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师风师德总结,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总结,师德师风学习反思总结。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发展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发扬“自立自强、团结合作”的实中人精神,坚持“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三自”育人模式,全面实践“

学习

美术活动论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活动论文,内容包括美术实践活动论文题目,美术欣赏结课论文1000字。【关键词】亲子美术教育学前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越发凸显其重要性,而亲子美术教育是其一种最

学习

都市文化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都市文化论文,内容包括人文文化论文范文,如何写都市文化论文。一、内部因素分析1.优势分析成都市是***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县(区)级文

学习

心理问题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问题10篇,内容包括心理问题的识别心得,心理问题解决方***文。心理障碍:初始反应激烈、持久,内容充分泛化,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一种精神沉重感。这类人群不仅有较大的情绪方面的波动,而且可出现各种违反逻辑性思维的错误。初始

学习

研究生计算机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研究生计算机论文,内容包括研究生计算机论文范文大全集,研究生计算机论文必备单词。(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学习

消防官兵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官兵10篇,内容包括消防演练心得体会十篇,消防官兵新闻稿范文。终于,在一栋摇摇欲坠的围墙旁边,有一位受了重伤的女青年。消防官兵二话不说,背起女青年,将她带离了工厂消防官兵叔叔出生入死、奋勇当先、忘我奉献的精神值得我

学习

犯罪心理学10篇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犯罪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犯罪心理学笔记大全,犯罪心理学13种方法。刑罚是由刑法所规定的、由审判机关确定对犯罪人适用并通过特定机关执行的强制方法。刑罚体现了国家***权对危害国家和公民利益的犯罪行为的严厉谴责和否定

学习

普通心理学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普通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学论文十篇,色彩心理学论文十篇。一、高度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教学尤其要抓住这个要点。恰当的普通心理学实验可以高度激发学生的心理学学习兴趣。而且,利用心理学

学习

建筑学院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学院10篇,内容包括建筑学院十周年,建筑学院怎么写参考文献。主办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004-6011国内刊号:11-3032/TU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85期刊

学习

建筑学课程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学课程10篇,内容包括建筑学必修课程,建筑学五年所有课程。一、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该课程涵盖了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涉及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单层厂房设计、多层厂房设

学习

设计概论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设计概论论文,内容包括设计学概论论文1000字,设计概论论文目录模板。2.组间创意交流,指各小组从所有的创意表现***及创意点中挑选出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发散;接着,对二次创意点进行故事板表现;然后,依据表现的场景进行产

学习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概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概论论文模板,水利工程概论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全部建设费用,即业主的建设成本。水利工程造价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水利工程

学习

建筑学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学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学硕士论文怎么写,建筑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4]马建***,何荣均.水环境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J],2009[5]朱喜钢.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邓波、洪钱

学习

测绘工程概论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测绘工程概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测绘专业论文怎么写,高级测绘工程师论文。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

学习

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摘要,认识自动化专业论文。专业层次学制主要课程音乐教育专科两年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

学习

社会学概论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学概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3000字,社会学概论论文题目大全。2.IE的目标是提高运作效率。尽管现代生产运营系统越来越强调对市场应变能力(效力)的研究,但提高效率仍然是经济活动基础性的永恒主题,IE正是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