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的成语篇1
关于秋天景色的成语:
五谷丰登、秋风萧瑟、硕果累累、春花秋月、天高云淡、寒蝉凄切
秋风瑟瑟、层林尽染、果实累累、秋收冬藏、秋雨绵绵、落叶知秋
一日三秋、雁过留声、秋风送爽、春秋鼎盛、春去秋来、金风送爽
秋风习习、秋阳杲杲、北雁南飞、金桂飘香、天朗气清、叶落知秋
关于秋天景色的句子:
1. 晚秋的清晨,窗外秋景迷人而忧郁。一夜间秋天细雨的洗礼,一切都很湿润,清新。一片雾气蒙蒙,像梦境一般,雾气像幔纱,袅绕着我这颗多愁的心。自离开故乡,第一次感受到故乡般晨雾中的美景。
2.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3. 这美丽的秋景一次次引发了诗人们无尽的才气,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诗篇。
4. 又是枫红时节,附上最近拍摄的秋景,与不能赶上赏枫季的你们分享。
5. 在瑞典拍了些秋景片子,上传一些与大家共享。
6.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汪洙
7. 这是遵义的秋景,枫叶缓缓飘落在地.11.
8. 曾经慕名前往指南村拍摄秋景的“摄影师与模特网”CEO金让告诉我们,指南村一步一景,就杭州周边来说是相当值得采风的去处。
9. 雌雄银杏四季观赏皆有深趣,而以秋景最胜。
10. 猎民点的蒸屉挂在树上,阿龙山在9月已是一派深秋景象,风吹过金黄树叶,会有沙沙的声音。
11. 朋友们若有空,就在自家桐庐赏赏秋景,品尝秋味吧。
12. 紧挨药物园的“秋景园”,由红叶李、红叶桃、枫香等组成的红色佳园,使得万绿丛中一片红。
13. 少冲一路走来,被这秋景感染,暂将一腔烦恼抛闪在一边。
14. 宜宁志,秋景凋零肃杀,易引起伤感忧郁的情绪。
15. 沿着岛上的石子路漫步,感受海岛秋景的与众不同;或者乘坐快艇,在零星分布在海面的海蚀洞中飞快穿越,体验刺激的海岛探险。
16. 抬头仰望,天空瓦蓝瓦蓝的,洁净得好像刚洗过的蓝宝石;啊!空气真是好清新呀,真不愧是秋高气爽;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秋风和熙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多么美丽的一幅秋景。
17. 枫叶,为秋时最美,她,以饱经风霜的磨砺,装点了漫山秋景瑰丽;她,以片片枫叶片片情,承接着赞美的诗句,可知道它内心凄凉的,却又无几。
18. 秋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的取出一颗颗丰硕的果实,向台下抛去,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19. 白露秋风送清爽,金色桂花飘满香。惦记朋友诉衷肠,提示冷暖记心上。美丽秋景驻足赏,拼搏事业别太忙。好运常伴在身旁,祝你幸福又安康!
20. 风轻云淡的日子,是想念你的烂漫春天;百花齐放的时刻,是陪伴你的温馨夏季;硕果累累的原野,是信任你的丰收秋景;雪花飘零的纯洁,是爱恋你的忠贞冬日。四季的循环,一生的承诺,爱你是最大的幸福。
关于秋的成语篇2
1、嫦娥奔月:嫦娥:月宫仙子;奔:径直向目的地走去(飞去),读四声。嫦娥飞向月亮。
2、低唱浅酌:低唱:轻柔地歌唱;酌:饮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
3、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4、三节两寿: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5、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6、月过中秋:指错过时机。中秋节时月亮最圆、最亮、最美,故用以比喻良机。
7、皓月当空: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照耀着大地,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8、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9、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10、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11、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
12、广寒仙子: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
13、秋节赏月:中秋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关于秋的成语篇3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汉族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最新中秋节幼儿猜灯谜及答案2021,欢迎阅读!
中秋节幼儿猜灯谜及答案谜题:中秋佳节结良缘 (打一城市名)
谜底:重庆
谜题:中秋鼓励消费 (打成语一)
谜底:月下花前
解析:月下花“钱”。
谜题:中秋望月 (打《红楼梦》诗曲一句)
谜底:时逢三五便团圆
谜题:中秋遥知兄弟赏光处 (打一唐诗目)
谜底:望月怀远
谜题:木兰迷恋中秋夜 (打一成语)
谜底:花好月圆
解析:“花”别解为“花木兰”
谜题:中秋渡蜜月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谜题:中秋遥看众星小 (打一歌曲名)
谜底:十五的月亮
谜题:元宵、中元、中秋节。 (打一消费名词)
谜底:3.15(消费者权益日)
解析:“三”个节日都是月“十五”。
谜题:国庆中秋紧相连 (打郑板桥诗词一句)
谜底:一节复一节
谜题:春风吹来白花开,中秋过后葫芦来。外穿黄衫藏黑豆,润肺凉心好药材。 (打一水果)
谜底:梨
谜题:瓣儿弯弯像卷发,寒风冷雨它不怕,百花凋谢它开花,中秋时节到万家。 (打一花卉)
谜底:菊花
谜题:金灿灿,银闪闪,一到中秋香气散,用它酿酒请宾客,用它浸渍供美餐。 (打一植物)
谜底:桂花
谜题:高高个子身穿青,脸儿金黄笑盈盈。结果好像中秋月,圆月里面藏星星。 (打一水果)
谜底:枇杷
谜题: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甜甜蜜蜜。 (打一食品名)
谜底:月饼
谜题:三四五,像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人人说我三十寿,便送终。 (打一自然物)
谜底:月亮
谜题:才过中秋,便交端阳。 (打一常用词)
谜底:脱节
谜题:中秋月色露生花 (打一文具名)
谜底:圆珠笔
谜题:中秋佳节大团圆 (打一电影名)
谜底:一个都不能少
谜题:月到中秋 (打一俗语五字)
谜底:行行出状元
谜题: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 (打一成语)
谜底:下落不明
解析:“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在中秋之夜,月亮被云层盖住,那么来年元宵前后,必定春雨连绵,元宵灯都要被淋湿了。这里意为预测是否下雨。
谜题: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 (打一传统节日)
谜底:中秋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旅游用语一) 答案:集体观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中秋赏菊(打成语一) 答案:花好月圆
中秋月饼(打电脑名词一) 答案:软盘
明月照我把家还(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中秋佳节结良缘(打我国城市名一) 答案:重庆
月儿圆圆喜开镰(打成语一) 答案:丰收在望
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答案:软盘
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答案: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答案:一节复一节
春末夏初(打一字)。 旦
儿童中秋节灯谜及答案十五的月亮(打成语一) 答案:正大光明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旅游用语一) 答案:集体观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中秋佳节大团圆(打电影名一) 答案:喜相逢
佳节团圆笑哈哈(打花名一) 答案:合欢
中秋赏菊(打成语一) 答案:花好月圆
中秋月饼(打电脑名词一) 答案:软盘
明月照我把家还(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中秋佳节结良缘(打我国城市名一) 答案:重庆
月儿圆圆喜开镰(打成语一) 答案:丰收在望
十五月亮照海滩(打成语一) 答案:一盘散沙
望星空(打成语一) 答案:高瞻远瞩
中秋旅游度蜜月(打成语一) 答案:喜出望外
一轮明月照窗前(打礼貌用语一) 答案:光临舍下
举杯邀明月(打礼貌用语一) 答案:请光临
抬头望明月(打外国首都名一) 答案:仰光
皓月当空(打广东市名一) 答案:高明
月光普照(打五字俗语一) 答案:大白于天下
吴刚捧出桂花酒(打歌曲名一) 答案:迎宾曲
中秋赏月晚会(气象用语一) 答案:明天夜里多云
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 答案:八归
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答案:日涨盈亏
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答案:明月清风
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答案:花好月圆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答案:观光
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答案:单人舞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答案:赏光
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答案:归有光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答案:花好月圆
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答案:月季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上下联各打一常用物件) 答案:油灯秤
鲁肃遣子问路,阳明笑启东窗(上下联各打一四字词语) 答案:敬请指导欢迎光临
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上下联各打一字) 答案:秃驴
明月一钩云脚下,残花两瓣马蹄前(打一字) 答案:熊
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 答案:八一五光复
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答案:一节复一节
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答案:软盘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答案:当归
中秋清辉照百家(三字新词) 答案:爱民月
经典中秋节幼儿猜灯谜1、十五的月亮(打成语)——正大光明
2、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高圆圆
3、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凌志
4、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棚
5、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私
6、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黑白显影
7、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胭
8、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珍珠露
9、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挽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10、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成语一)——喜出望外
11、清风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12、中秋别后重团圆(影目一)——火种
13、中秋朗月,宾主共赏(成语二)——正大光明
14、时逢中秋产于沪(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15、中秋月饼(电脑名词一)——节点
16、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宋诗目三)——中秋湖上泛舟
17、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节日一)——中秋
18、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节日一)——中秋
19、八月十五共清辉(五代诗目一)——中秋月
2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日涨盈亏
2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当归
2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软盘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2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第二次握手
2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2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一节复一节
26、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27、明天日全食(打一字)——月
28、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29、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关于秋的成语篇4
一、 拉近距离,导入新课
师:老师初次来到六朝古都南京,送给大家一首小诗――“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这首诗描绘了你们的家乡――南京一年四季的美景,现在正值金秋时节,我有幸来到这紫金山脚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更有幸的是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瓜果飘香的秋天。(板书:走进秋天)
【评析】授课老师从山东来到南京,初次接触这里的学生。根据本节课以秋天为活动主题的教学,教师灵活选择了以描写南京的诗歌导入新课,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 接近话题,打开思路
师:说起秋天,在你们眼里,它和其他季节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树上的叶子枯黄了。
生:秋天的枫叶红了。
生:庄稼都成熟了。
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生:秋天很多花都开了。
师:哪些花都开了?
生:秋天来了,桂花开了,也开了。
师:秋天的变化可真大,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记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善观察)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有话可说,有言语想表达,拉近活动主题,打开表达思路。
师:刚才聊了这么多我们身边的秋天,那你们平时积累了哪些赞美秋天的成语呢?
生:风轻云淡。
生:金风送爽。
生:秋风萧萧。
生:秋高气爽、千秋万代、春花秋月、秋收冬藏、一日知秋。
师: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词语,真了不起!可是,请你仔细想想这么多词语里,有一个词语虽然也带着“秋”这个字,但它不是来描写秋天的,是哪一个?还有吗?
生:千秋万代。
师:一日知秋。这个词语不太准确,再想想,应该是――
生:一叶知秋。
师:对!从一片落叶开始,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
师:请看大屏幕,我把这么多赞美秋天的词语请到了这里。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请教同桌或者老师。(学生练习认读,并以开火车形式检查认读词语情况)
师:同学们,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如果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就能把秋天的美丽读出来。谁来试着读一读?
【评析】由同学们熟悉的秋天相关的话题入手,复习积累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初步体现归类学词,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想象秋天的画面,丰富言语表达的内容。
三、 看***说话,练习写话
师:刚才,同学们有声有色地读词语,我们听出了秋天的美好。其实啊,秋天不仅蕴含在这些词语里,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欣赏秋天吧。(配乐欣赏秋天的美景***)
师:我们徜徉在这如诗如画的秋色里,你最喜欢哪幅***画?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看到了成熟的累累果实。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师:哪个季节大雁往南飞?
生:秋天。
师:加上季节,把句子说完整。
生:秋天来了,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
生:秋天来了,银杏叶变得金黄金黄的。
生:秋天到了,公园的枫叶都红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就把你们想对秋天说的话写在写话本上。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由熟知的生活,到相关秋天的***片,练习说话,连词成句,进行句子练习,尝试写话,并告诉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写,降低了写话要求。先说后写是习作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这样的言语练习,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感觉说话不难,写话不难,做好了写话习作的起步工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师:写完了没有?谁来读一读写好的句子?
生:秋天到了,公园里的枫叶变红了。
师:写秋天的枫叶,你想到哪个成语?
生:枫叶似火。
师:能把这个成语放在句子里就更好了,试着再来读一读。
生:秋天到了,公园里的枫叶似火,把人们的心都燃烧起来了。
师:真好!用上成语,句子变得生动形象。请大家也试着把平时积累的成语,用在自己的写话里,修改补充一下刚才的句子。(修改后交流)
生:秋天到了,农田里五谷丰登,农民伯伯可高兴了。
生:秋天到了,我和妈妈来到果园,那里瓜果飘香。
生:秋天到了,大雁南飞,飞到它们的第二故乡。
生:金秋时节,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果园里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
生:走在秋天的路上,秋风习习,桂花飘香,秋天真美啊!
师:好!平时要多积累成语,并能正确恰当地使用,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妙笔生花。(板书:多积累)
【评析】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文字积累还不够丰富,如何把一句话写得生动具体,还缺乏能力和技巧。在这节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在说话、写话中用上学过的词语,引导学生把想说的内容整理、润色,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进行句子练习,逐渐培养学生下笔成文的能力,初步体会“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同时,提醒学生习作来源于生活,要留心观察,善于积累,初步培B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做到说话有内容,有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连句成段,片段练习
师:要想把秋天的***画描绘得更全面细致,我们可读读学过的几段话,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秋天的?(出示学过的有关秋天的片段)
(1)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选自二上《秋游》
(2)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选自三上《北大荒的秋天》
(3)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选自三上《北大荒的秋天》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秋天的?谁来谈谈感受?
生:第三段话把大豆当成人来写,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这是拟人的方法。
生:第二段话描写了流云的颜色,还用上了比喻。
师:描写颜色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生: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火红火红,金黄金黄……
生:第一段话把天上的云比喻成了动物。
师:像第一段话,把天上的云的形状想象成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像这么多并列的事物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上――
生: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生:有的……有的……还有的……
生:有时……有时……有时……
师:从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表达方法。要想把事物描写得更加形象具体,我们还要学会合理的想象。(板书:会想象)学习借鉴以上这么多有趣的方法,试着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写几句话,继续描写你眼中的秋天。(生写作,师巡视)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提出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见闻与想象,让学生有话可写,连句成段。教师始终把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放在首位,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观察与积累的好习惯,架设了说与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习表达,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 交流展示,课堂总结
师: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习作。
生:在我的眼中,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在我的眼中,秋天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果园里,果实累累,柿子树上的柿子像一盏盏红灯笼;苹果红彤彤的,像小朋友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那一串串葡萄拥挤在一起正在说悄悄话呢。那么多的水果,真让人馋涎欲滴。
生:公园里,枫叶如火,那些正在飘落的枫叶,就像一只只红蝴蝶翩翩起舞。那些落在地上的枫叶,又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张火红的地毯,看着这些美丽的枫叶,我不禁想起了古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你可真了不起,不仅想象了公园的火红的枫叶像蝴蝶,像地毯,还用上了古诗句,增添了文采,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尝试运用古诗词或者名言警句。(板书:学引用)
【评析】教师通过指导对秋天的景色的描写,训练步步深入,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最后,这个学生的习作使用了学过的古诗词,老师顺势而导,指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学过的古诗句或者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鼓励用上古诗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学以致用,关注语言实践。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迎着秋风,沐着秋阳,赏着秋色,吃着秋果,感受了秋天的美好。我们知道了在平时生活中要善观察、多积累、会想象、学引用,相信今后大家笔下的景物一定会栩栩如生。趁着十一小长假,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拍下最美的秋景,并给它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总评】小学三年级属于习作的起始A段,要让他们的习作言之有序、文通字顺,抓句子和片段训练是关键。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背诵积累好词佳句,并把积累的语言学以致用,自觉养成积累运用的好习惯。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词语、句子、段落,及其基本的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言语表达中去,学习语言例子,进行言语的构建重组,提升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体现初步学习言语表达的基本方法。总之,教师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特点,让学生从阅读中悟表达,从仿写中学运用,初步掌握构段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表达习惯。
关于秋的成语篇5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除了需掌握课本上的语文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大量阅读课外书。在小学阶段,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高效阅读呢?我想,让主题阅读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一、以主题大单元活动为依托,将课外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201 1版)中还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让学生从内心主动感受文本,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在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前需要先进行构思,以主题大单元活动为依托先行开展阅读活动,即以同一个主题开展相关系列活动,构建学生丰盈的语文世界,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秋天到了,老师可以带着学生“相约金秋”,让学生画画五彩缤纷的秋色,听听诗情画意的秋歌,拍拍令人心旷神怡的秋景……这样的主题大单元活动,让学生多方位、多视角、多情感去领略秋之静美,体验秋之绚烂,此时,再将主题阅读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则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文本感悟更加高效。
二、以同主题阅读文本为基点,将课外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
1.主题的统一性
选择文本时,如果杂乱无章,则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与在课外随便找些作品来读并无差异,这就不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因此,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的课外文本应该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选择。
我在以“秋天”这一主题进行二年级主题阅读教学时,先大量收集关于秋天的文章,最后选定三篇:诗歌——《秋天的颜色》、小短文——《秋天的***画》《秋天的田野》。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童诗《秋天的颜色》,带领学生抓住色彩,感知秋天的五彩斑斓之美。接着,赏读美文《秋天的***画》,带领学生欣赏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抓住形容动作、颜色等的词语,体会积累秋果的丰硕之美,再借助仿写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诏言,提高表达能力;中间穿插的《秋天的田野》节选的片段,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丰收带来的喜悦。
2.选材的把握性
在选择文本时,除了主题要一致之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段进行选材,要适合所教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描写秋天的诗歌有很多,王宜振的《秋风娃娃》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收入人教版教材的诗歌《秋天的雨》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何其芳的《秋天》则更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如果将这三篇现代诗歌放进同一个年级同一堂语文课进行主题阅读教学,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而一些学生“不消化”的现象。
3.文本的延展性
主题性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很好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通过教师引导,开拓文本,活跃思维,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因此,在选择主题时,还要关注所选文本的拓展性。阅读,有时不单单只是文字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其他相关元素:同一主题的音乐、同一主题的书画作品等,这样,让学生在进行主题阅读的同时,又从文学之美走向艺术之美、科技之美,开阔了视野,增大了阅读的思维空间,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三、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将课外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
1.重视语言积累性阅读
主题阅读课虽不同于常态下的语文教学,但是品读好阋佳句、丰富语言积累,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也必不可少。
我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秋天的画》一课时,选择了《秋天的***画》这一小短文,教学文中“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浪翻起金色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段落时,紧紧围绕“作者是怎样写好这些景物的?”这一问题,先让学生读出秋天的美,接着提高要求,体会比喻修辞的精妙,再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品味秋天颜色之美,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仿写秋天的***画,这种有梯度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全体学生的需求,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文化底蕴。
2.重视创设情境阅读
主题阅读教学需关注到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人情境,学生成了情境中的一部分,学习热情自然高涨。在情境的创设方面,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选择一些精美的***片、动听的音乐、设置巧妙的引导语等,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教学《秋天的画》一课时,我给五彩缤纷的秋景配上清新的音乐,给成熟的庄稼伴上明快的音乐,给农民丰收时的画面配上喜庆的音乐;关于秋天的书画作品伴着优美的音乐呈现,激发学生创作诗画的灵感。于是,秋天的画深深植入学生的内心。再配以个别读、轻声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带领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文本,从学生们惊喜的表情中,从学生们发出的阵阵惊呼中,从学生们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人情入境。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习得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3.重视阅读的拓展性训练
阅读的更高一层面是将文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还要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由说到写、由思到创的平台,让学生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语言,更加充满童趣。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子的练说,阅读的拓展性训练自然扎实而高效,学生语文素养当然得到提升。
关于秋的成语篇6
为了不让家乡人失望,扭伤脚踝也要战
和本届青奥会其他参赛选手相比,身为南京人的叶秋语有着不一样的心情,在家门口比赛的她本想好好表现一下,可却在单打比赛中扭伤了脚踝。到现在,叶秋语依然觉得尴尬,她并不想提脚伤对她比赛的影响,她在意的是可能让前来看自己的观众们失望了。
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乡人的期望,她没有放弃之后女双和混双的比赛,并在混双比赛中赢得了一枚银牌。其实,坚持,是叶秋语的一贯作风。热爱网球的叶秋语从小就对这项运动就有着一份执着,这也是父母支持她去追求网球梦想的原因。自从在室外场地与网球结缘,叶秋语便对这项运动痴迷了。为了让叶秋语能够有所提升,父母把她送到了湖州,师从骆勇教练,进步神速的她很快就夺得了省冠***。12岁的时候,叶秋语获得的省级比赛甚至部级比赛奖杯已经不胜枚举。此后叶秋语在国内外的青少年比赛中愈发强势,直到刚刚结束的温网,让其名声大噪。“可能就是因为我热爱这项运动吧。”叶秋语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获得现在这些荣誉,只是提醒着自己要不断进步。”
提到本届青奥会的经历,叶秋语撇了撇嘴,“其实我并不看重这次比赛的成绩,偶尔状态不佳很正常。但是一开打就扭伤脚踝,没能在家乡给观众献上精彩的比赛,总觉得有些遗憾。”“我从来没想过退赛,那样只会让关心我的人更失望。”叶秋语说,以一枚混双银牌结束自己的青奥之旅,也是向关注自己的人表达谢意。
回家乡比赛却只给家人留了十分钟
自从被送到湖州学习网球,叶秋语便与父母开始了聚少离多的生活。这也是叶秋语的父母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她去湖州训练,后来又到省队,一直很难有时间回家,我们一般都是每半个月去队里看她一次,不然我们也不放心。”叶秋语的爸爸说,“小姑娘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再加上搞网球训练又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确实很心疼她。”
如今,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叶秋语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出国训练和参赛的机会,这无疑让一家人感到欣喜。但另一方面,长期的国家队集训也让一家人团聚更加困难。“现在,一年算下来她也就能在家待上半个月。我们家已经不用专门给她留出房间了。”这句话,叶爸爸说得有些心酸。
实际上,就连此次参加家门口的青奥会,叶秋语也没有抽时间回家看看,只是让父母来训练场把自己前段时间获得的奖杯带回家。简单寒暄几句,叶秋语又跑回训练场了。前前后后,家人相聚也不过十分钟。“我们很理解她,一方面,队里有规定,不让运动员随便外出,另一方面,她自己比较认真,比赛阶段,她也不愿意有别的事情打扰她。”叶爸爸说,为了不影响女儿比赛,他们连女儿的比赛都没有去看过,“她不让我们去看,她怕看到我们紧张,所以我们也就不过去了,在家看看电视也不错。”
说起没法和父母团聚,叶秋语也有些纠结,“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过家了,虽然这次就在家门口,但对我来说毕竟是来参赛的,每一场比赛我都要认真准备,这也是一个运动员应该具备的态度。”
更进一步,是全家的期待
其实,叶秋语小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爱好――跳舞。但考虑要进行专业性的强化,父母要叶秋语自己选择时,叶秋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网球。
“在她小的时候,我们就很尊重她的选择。”叶爸爸说,“有收获就要有付出,所以,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包括一家人很难团聚,我们都是可以接受的。”
叶爸爸说,既然已经做出了尊重她自己选择的决定,那么就要鼓励女儿坚持到底。“现在,通过努力她也获得了一些小成绩,这也是对她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一种鼓励,做家长的真的非常开心。”
现在电话沟通已经成为了一家人交流的最常用的方式,叶秋语和父母也都表示早已习惯。“现在我们通话一般不会说训练上面的事情,她怕我们担心,我们也不会多问,也怕给她压力,她也大了,有些事情相信她自己也能够把握和处理好。”
对于叶秋语而言,父母的理解无疑是对自己最强有力的支持。“我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我不愿意多说,但我会通过努力来表达我的内心所想。”
关于秋的成语篇7
洞察秋毫,汉语成语,拼音是dòng chá qiūháo,意思是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洞察秋毫成语的解释及造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洞察秋毫成语的解释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洞察秋毫成语的近义词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察:看出。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洞察秋毫成语的造句1、历史***治,她十分无能,最多来个纸上谈兵,想要运筹帷幄,洞察秋毫,将世人。
2、虽然你治国有方,黎民爱戴,可是对于敌人的阴谋诡计难以洞察秋毫。
3、王继坤心中不禁暗暗叹服邋遢老伯大智若愚,洞察秋毫的能力,为自己远远所不及。
4、岳乐洞察秋毫,听杨善根这么一说后,猜测了个八、九不离十。
5、就算瞒骗,也是逃不过娘娘双眼,因为娘娘目光敏锐,洞察秋毫。
6、正是他心明眼亮,洞察秋毫,疾恶如仇,高度负责,才成为遏制事故隐患的“煞神”。
7、冒险者们需要的,不仅是强横的武力,还有洞察秋毫的心机。
8、现在王天对于自身的修为,早就已经是洞察秋毫,住胎境第八境界“金刚境”。
9、李先生果然洞察秋毫,你所说正应证了学生心中所想。
10、叶团长一定对现今时局洞察秋毫,不会死守成规吧。
11、那双洞察秋毫的眼睛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刻注意到战局的细微变化。
12、无论对何事总是要考虑地入丝入微,以至洞察秋毫,这是江海宁思考问题的习惯。
13、对杨护法的态度,叶川洞察秋毫,也不和他计较。
14、一旁,古长老洞察秋毫,见元钧道人愁眉不展,便起身问道:“掌门可是为宗门大会发愁么?”
15、古羲洞察秋毫,一下就明白了两人打的主意。
16、吴峥听后放开心神观看体内,体内一切都洞察秋毫。
17、此刻,二夫人洞察秋毫的眼睛逐渐眯成了一道缝,她要透视面前这个孩子。
18、洞察秋毫是每一个修道者的终极目标。
19、这些都被洞察秋毫的主帅看在眼里。
20、真不愧是我的媳妇,真是洞察秋毫。
21、觞洞察秋毫,看出了张浩的心思。
22、爹的洞察秋毫使满来服气又有点气愤。
23、他察言观色,就像洞察秋毫,巨细无遗。
关于秋的成语篇8
关键词:语言 诗词 鉴赏
诗词即用凝练而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语言和其它文学样式相比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鉴赏诗词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引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和隽永,以及该诗人的语言风格特征。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教学当中可以按这么三个方面去把握,①分析关键词的作用;②理解关键句的含义;③品味诗歌的整体表达和情感流向;
下面我们看看刘禹锡的《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萧萧送雁群”化无形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而至的秋风惟妙惟肖地写入诗篇。“朝来”一句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这就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它却依附其它事物的存在而随处可见。尤其是结尾句,更可以说明秋风已为“孤客”所“闻”。“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送来“雁群”,有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一词中展开的,所以说“秋风”构成了理解这首诗歌的关键所在。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是把握一首诗的整体线索,或者由它来奠感情基调,抓住这个字或词,就可以更好的更准确的把握诗歌内涵。我们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突出强调该字或词在一首诗词的结构上所起的主旨作用或达到的表达效果去给学生讲解,分析。
关键句的含义的讲解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我们看下面这首散曲的妙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年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在心头。(徐再思《水仙子・夜雨》)”。“叹新年”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传・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他,备受冷落。“落灯花棋未收”,又化用了赵师秀《有约》:“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人在这里化用典故和诗句,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抑扬顿挫,同时又渲染了他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涵更丰富,耐人寻味。纷纷落下的灯芯余烬及散乱的棋局,又从侧面表现了诗人梦前以棋解忧,梦后孤独对灯百无聊赖的情怀。可见,关键句的理解对把握一首诗歌的内涵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马周困新丰的典故和“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句,进一步参悟诗人的那种孤寂和冷落惆怅的情怀。至于他的这种情怀源于何处,我们就要进一步去分析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了。
把握诗歌情感流向的关键我以为还是要从语言入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最能说明这一点。诗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历来被大家推崇。但是,“绿”字好在何处?除了动感,其实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体现出了诗人思念家乡,归心似箭的情思。在时间的流转中,漂泊的旅人对亲人的思念甚是迫切。他们的思念在时间里日益加重,在作品中,他们往往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消解。再如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下江陵》)”,看起来像是描写夹岸风景,而实际上诗人在这里抒发的是一种孤寂忧愁之感,凄凉哀怨之思。这是因为“猿”这个意象本身的原因。古诗中“猿”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我们在古典诗歌教学当中,分析诗歌语言的时候要善于化大为小,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也要善于应用一些专业的术语。比如诗歌语言风格及特色,我们可以用“清新”“绚丽”“明快”“含蓄”“沉郁”“悲慨”等词去分析,这样既可以做到不失其偏颇,也能更好的把握住诗人的情感流向。
诗歌语言的教学当中,除了上述之外,在鉴赏诗歌语言时,了解诗歌语言的结构特点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诗歌语言结构一般情况下有这么几种:①语序颠倒。诗歌中的倒装也被称为“倒文”,它主要是为了压韵,或为了照顾对仗。但颠倒之后,往往起强调作用;②叠词对句。叠词对句的使用能增强诗歌语言的韵律感,起到强调语意的作用。③特殊结构。古诗词中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特别是动词的省略常常会产生特别的艺术效果。古诗词中连用多个意象名词时,往往省略常规句中的动词,这样会使描写更加富有意境。这里面也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绿”字,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不但具有了动感,而且还把诗人的某种情怀也呈现出来了。
关于秋的成语篇9
【立秋节气的养生谚语】
立秋节气谚语
立秋的雨和雾,与未来的寒暖、旱涝均有密切关系
立秋有雨倒春寒(桂)
秋日落雨秋飕飕(浙)
打霜立秋,干断河沟(贵)
立秋雾,地枯枯(湘)
立秋节日雾,长河做大路(鲁)
秋来伏,热得哭(贵)
节气谚语--立秋节气的晴好与未来天气的关系
立秋晴,八月雨;立秋雨,八月旱(桂)
立秋晴天秋天旱(鄂)
立秋晴,秋雨少(赣)
立秋无雨人发愁,庄稼顶多一半收(皖)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鄂)
立秋无雨对天求,田中万物尽歉收(苏、鄂、川)
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湘)
立秋不落,寒露不冷(桂)
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川)
立秋下雨件件丢,处暑下雨件件收(冀)
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鲁)
立秋大雨,百日见雪(冀)
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苏)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到头(苏、鄂、川等)
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湘、甘、宁)
早晨立了秋,下午冷飕飕(鄂、川)
早晨秋,着衣秋;夜里秋,脱衣秋;中午秋,赤膊秋(苏)
立秋节气谚语
六月六秋,早收晚丢(冀)
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新)
六月秋,及早收;七月秋,慢慢收(苏)
六月秋,丢的丢,收的收;七月秋,全部收(新)
立秋在六月,初雾来得早,影响秋季收成;
立秋在七月,初霜来得晚,秋季收成好(新)
六月立秋,早收晚丢;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晋)
七月立秋,早迟都收;六月立秋,早收迟丢(陕)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到头(苏、鄂、川等)
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湘、甘、宁)
早晨立了秋,下午冷飕飕(鄂、川)
早晨秋,着衣秋;夜里秋,脱衣秋;中午秋,赤膊秋(苏)
立秋节气谚语
六月六秋,早收晚丢(冀)
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新)
关于秋的成语篇10
【关键词】汉诗英译;认知语境;美学效果
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成为高度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本文以《天净沙・秋思》的英译为例,通过对比不同的译文,试***就汉诗英译的“形式”及美学构建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天净沙・秋思》的原文及译文分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的笔调,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的***画,作品语言凝炼,结构精巧,顿挫有致,意蕴深远,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原文如下: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一曲小令,意蕴颇深,其中韵味,“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用“枯藤”和“老树”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昏鸦”中的“昏”字,实际是点明情景所发生的时间。“小桥流水”使人稍感悠闲雅致。“古道西风瘦马”, 意境萧瑟凄凉,“夕阳西下”使荒凉的村野平添了几分惨淡。至此,作者将十种景物连在一起,通过运用“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作为修饰成分,寓情于景。“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既渲染了气氛,又彰显了主题,游子浪迹天涯孤寂无依,深秋黄昏时刻,思乡情切。全曲不着一”秋”一”思”, 却将游子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抒情作品,被广为传诵,并先后被多位译者译为英文。由于篇幅所限,文章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篇译文进行比较,分别为翁显良的译文:
Autumn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 the day is about done. 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 and on the 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But the travel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和Schlepp的译文:
Tune to“Sand and Sky”
―AutumnThoughts by Ma Zhiyuan
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ridge, stream running, cottages,Ancient road, west wind, lean nag, The sun wester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
(一)诗词英译中的“形式”
Nida(2001)说:“在诗词翻译里,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尤其突出。拘于内容而不考虑形式,常流于平庸;而失去原诗的光彩,意义只能制造一种印象而不能传递信息。”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法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汉语注重“意合”,词语或分句之间的连接不依赖语言形式手段,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翁显良属于“表意派”,对古诗的英译采用散文释义方法, 主张不要因韵害义,认为译文主要传达原诗意境,而不顾原诗的韵律问题。翁显良的译文共包括三个完整的句子:第一句对应“枯藤老树昏鸦”,第二句对应“小桥流水人家”,最后一句对应“古道西风瘦马,夕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此顾延龄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读译文的读者易于直接体会到诗的意境。句子“the day is about done”也是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增补的。同样的,第二句中本为并列关系的“小桥”和“流水”也成了被修饰与修饰的关系。这种词语重心的倾斜必然导致读者关注点的偏移和意义的变化。
总之,在Schlepp的译文中,原文中的十一个事物在译文中逐一得以再现,这些看似疏散又彼此存在关联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静态的画面。从这一角度来说,Schlepp的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达到了充分的对等,是比较贴近原文的,符合原诗的风格。
(二)语篇结构翻译的美学构建
对文学作品来说,特定的形式风格可以表现一定的语义内容,而前者的作用,又离不开词句的精雕细琢。因而对特定的表达方式,不可脱离形式风格作孤立的理解。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行没有使用动词,只采用了韵脚,表面是写肃杀的秋日自然景色,流露出的却是伤感断肠、漂泊流离的内心苦楚。借助文学隐喻,每一组词的并排呈现,都在着眼于营造一定的意境和氛围,折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初衷。翁显良的译文采用散文体形式,不考虑词语的对应和韵律的传达,借助“the day is about done”、“on the far bank”、“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等词句在明示深层含义的同时,对原作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感受进行了显性处理。(顾延龄,1993) Schlepp的译文则是用名词及带有修饰成分的词语,疏散地勾勒出一幅秋日伤感画面,在形式上达到了与原作的对等。
二、结语
诗词是语言艺术高度凝练并加以形式化的结晶。诗词体裁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形式”的处理问题。不同译者基于不同的认知语境和审美评价,在译入语中会采用不同的表达手段,但“形式”在诗词这一特定文学体裁中的特殊性,以及由此所延伸出的审美效果的差异,则是我们在诗词译介和翻译理论研究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