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10篇

呵护心灵篇1

小明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可人生在世,谁能无过?

一节英语课上,我发现一向听课认真的他桌子上竟连英语书都没有,只有一张纸,他却在专注地推敲着那纸上的内容。我有些生气地走到他身边,他居然没有发现。当我伸手去拿那张纸时,他才回过神来,可是已经来不及逮回那张纸了。顿时,他神色变得慌张起来,我一看纸条的内容,竟是写给邻班一个小女孩的“情书”。其他的孩子很好奇地问:“老师,他写的什么呀?”我灵机一动,千万不能说出去,否则以后他将怎么做人呢?就用善意的谎言骗过了他们,说:“哦,今天是母亲节呀。原来小明在给他的母亲写信,祝妈妈母亲节快乐!”接着,我又回过来对小明说:“小明,你不应该在课堂上写呀,对不对?”小明认真地点点头,他的眼神里有些慌张,有些诧异,有些兴奋,更多的是对我的信任。课后,我找到小明,对他说:“孩子,你还小,应该努力学习,等你将来考上大学了,老师帮你转交这封信,好吗?”他信任地看着我说:“好的,老师!我一定听你的话,太谢谢你了。如果你不给我保密,以后我不知道怎么在父母、老师、同学面前做人。”之后,我们约定好,只要他好好学习,不再犯类似的错,我就当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过。

如今,小明健康、快乐地成长着,还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他在为我们共同的约定而努力,我相信他一定会实现的。每当回忆起那堂英语课,我的心不由得为此事捏了一把汗。我不敢想象当初如果没有那个善意的谎言,后果将会怎样?一颗幼小的心灵怎么能经受得起那么多异样目光的鄙视?他也许会在无奈中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如果真是这样,我的心将会一辈子不安。我很欣慰那句谎言的功效,是呀,就是一句话的事,一句话能成事,也能败事。我认为:一句话能呵护孩子的心灵,也很可能伤害到孩子的心灵。

经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学生犯多大错误,都不能轻易责备他们。对不成熟的孩子们来说,应该多给他们一份宽容、一份理解、一份关爱,这就是对孩子心灵最好的呵护。[

(作者单位:贵州金沙县官田乡彭家田小学)

呵护心灵篇2

一、在心理揣摩中感受青年对音乐的喜爱

父亲和妹妹的嘲笑虽然使“我”十分沮丧,但“我”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可见,对音乐的爱,是“我”成功的条件之一。为此,可借助文本语言向形象画面的转化,引导学生具体而真切地感受“我”对音乐的挚爱。

1?郾在“沮丧”中感受不舍。父亲和妹妹对“我”的评价,可谓实话实说,却给了“我”打击,“使我感到十分沮丧”,“不敢在家里练琴”。这种沮丧,恰恰反映了“我”对小提琴的爱,否则,“我”便会无动于衷,毫不在意。而“我”一方面十分沮丧,一方面则另想办法,足见“我”对小提琴的喜爱。为感受这一点,可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读中想象,读中思考:①父亲和妹妹的评价,是真是假,从何处可见?这告诉我们什么?——抓住简直、、数次折磨、就像锯床腿等词语,感受“我”拉小提琴的笨拙,感受“我”音乐天赋的缺乏。②面对这样的评价,一般人会选择放弃,而“我”没有如此,“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根据选择,外化心理,感受“我”沮丧中的执著。

2?郾在“转移”中感受挚爱。为避免对家人的干扰,“我”转移到森林里,足见“我”对小提琴的喜爱。这一点,第2自然段作了详细叙述。为此,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①如果是你,从家人语言中感受到自己音乐天赋的缺乏,会有怎样的选择?为什么?——设身处地,自由表述,让学生明白:面对挫析,知难而退是一种选择,这是无奈的回避;知难而进是一种选择,这是积极的进取。②文中的“我”知难而进,请你读读有关句子,边读边想:由句子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画面中的“我”会想些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走进语境,想象画面,具体感受:由“蹑手蹑脚”感受“我”小心翼翼,提心吊胆,不想惊动家人。“我”可能在想:既然嫌我拉得不好,我不妨碍你们,我去森林里。由神圣感、仿佛、站好、庄重、隆重等词感受“我”选择的慎重和神圣,内心的激动和神秘;感受“我”对音乐的痴迷和执著:这是何等神圣的时刻,何等隆重的场面。

二、在人物亲近中感受老人对青年的呵护

“耳聋”老人对“我”的引领,是“我”战胜困难、得以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老人对“我”的引领,主要表现在她慈祥的面容、善意的谎言和真诚的赞美上,可引导学生亲近人物,触摸人物的心灵语言,感受老人对青年真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

1.由外貌感受慈祥。文中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可谓画龙点睛,要引导学生阅读揣摩,先让学生找出外貌描写的句子:

“我感觉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银丝上……”“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让学生边读边思:①如果是你,本想在静静的林子中练琴,猛然发现了这位老人,会想些什么?文中的“我”有怎样的表现,会想些什么?——感受“我”的不安和歉意。②如果是你,细心打量这位老人,心中除了不安还有什么?为什么?——感受老人的和蔼和慈祥:从“静静地坐”“平静地望着”等,感受老人的慈祥和可亲,她旨在“告诉”青年人:你的琴声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没有给我带来不快,你放心吧。③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故事后,知道老人看到了眼前的青年人如此拉琴,会想些什么?——外化心灵语言,感受真诚呵护:老人从青年人的举动看出了他对小提琴的喜爱,看出他的歉意和不安,决定不动声色,让他放心大胆地在这里练琴,并给予他必要的鼓励。

2.由谎言感受智慧。在“我”不安和尴尬时,老人对“我”说:“是我打扰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如此说,不仅要打消“我”的顾虑,让我无须害怕;而且要留下拉琴,让我无可推脱。否则,就是“我”介意了。这话语,是老人真情和智慧的融合,要细读品味,具体感受。

可这样引导:从老人的话语,你能读懂她的内心吗?引导学生自由表述,叙谈感受,感受语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我打扰你吗?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主动表示歉意,真是善解人意,让“我”消除尴尬:“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既要打消顾虑,又要切断退路,让“我”必须留下。“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忠实听众吗,每天早晨?”——看似征求意见,实际语言干脆,让“我”无法拒绝。这样,就能具体感受老人智慧中的真情,真情中的智慧。

3.由夸奖感受呵护。老人对“我”的夸奖,没有一点勉强,总是那么真诚:“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给了“我”自信和勇气,让“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对此可这样引导:①老人分明听到了“我”的琴声,而她却总以聋子的身份出现,并真诚地对“我”夸赞一番,如果你是老人会怎么想?——用真诚的赞美唤起青年的自信,用真切的情感鼓起青年的勇气。②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青年人,每次停下来时总能听到老人的赞扬,心里有怎样的感觉?想对老人说什么吗?——感受内心的激动和自信,感受真诚的感谢和祝福。

三、在标点挖掘中升华老人与青年的情感

青年与老人相遇相处,是偶然也是必然,青年的执著感动了老人,老人的真情感动了青年,他们像母子,也像朋友。从课文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老人对青年的关爱之情、青年对老人的感激之情,而文中的三处省略号,则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它们都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作者的潜心之笔,须引导学生进入语境,认真品读,细心揣摩,让老人关爱青年、青年感激老人的情感得以升华。

1?郾从“眼神”中感受。“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这句话可这样引导:①走近这位慈祥的老人,你从她如深深的潭水般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老人的慈祥和慈爱,赞许和鼓励,期望和等待,感受青年的温暖和幸福,平静和快乐,激动和感激。)

2?郾于“想象”中感受。得知所谓“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后的情景,文章做了省略,可这样引导:听了妹妹的介绍,知道了事情原委,“我”心情怎样?老人就在12号楼,“我”会怎样急切地去见她,此情此景你能想象描述吗?——(引导学生想象“我”带着礼品,拜见老人,向她表示感谢,与老人畅谈、老人叙说秘密的情景,借助形象展示老人对青年的真诚关心,“我”对老人的衷心感谢。)

3?郾在“补充”中感受。课文结尾写道:“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这句话的空间开阔,可引导学生补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面对台下的观众,面对手中的小提琴,有什么话要对老人叙说?——(引导合理想象,自由表述,抒发对老人的感激,讲述其中的原因:她给了“我”关爱和呵护,信心和力量,期盼和引领……)

呵护心灵篇3

关键词:呵护心灵;克服自卑;学会沟通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76-01

个案情况:

“老师,我今天要咨询的是我家里的事,您可千万给我保密呀!”她不放心地试探着对我说。

“你尽管放心,为咨询者保密是我咨询工作的原则。”我再次鼓励、安慰她。

“是这样,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把我判给了妈妈。妈妈现在的丈夫也就是我的继父,我一直叫他叔叔,他倒是对我很好,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照顾我,而且在学习上也常帮助、鼓励我。可妈妈就不同了,自从我来到这个家后,她对我就比较冷淡,心情不顺时或者我做错了什么事就向我发火,经常骂我:‘跟他那个爸一个德性,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看见你我就来气……我现在很想念我的父亲,他是否也认为我是他的累赘而不要我了?继父对我虽然不错,可我总觉得有些不自然,有时我和他走在街上,总觉得像有人在嘲笑我,每当想到这些时,我就没有心思学习了,上课难以集中精力,不敢和同学们在一起活动,总觉得人家都看不起我。

辅导过程: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她的困惑来自妈妈再婚后特殊的家庭结构造成的影响。看来她被父母之间的问题影响着,而且较严重,心里充满了灰色,这种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她。于是我告诉她:你妈妈对你的态度是她心情不好的原因,或许前面她那段不成功的婚姻带给她的伤害太深了,她把对你生父的怨恨转移到了你的身上,这样做当然是她的错误。不过你也应该反思一下,想想你有没有任性的时候,对你的继父有没有排斥、不礼貌的地方。父母的离婚是任何一个子女都不愿意接受的,他们之所以走到分手的地步,看来实在是难以再维持、凑合下去了。你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

“从你介绍的情况看,我还应该向你表示祝贺。”我又给了她一个肯定的赞许。我向你道贺的原因是你妈妈再婚后为你找到了一位有爱心、肯负责的继父,使你仍然生活在不缺父爱的家庭中,这对你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听到这里她的心情似乎松了一些,抬头看着我又说到:“现在家里就我一个孩子,继父与妈妈结婚是他的第一次婚姻,他们决定再生一个孩子,我担心将来再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他们会不疼爱我了。为此,我一回到家就想这个问题,甚至都不敢抬头看他们……还有,妈妈总劝我叫他爸爸,您说我该不该改口呢?”

“这个你没有必要担心。”我再次安慰、劝解道。“首先,从上面介绍的情况来看,你的继父是一位具有爱心、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好父亲,以他的人品不可能在有了自己亲生的孩子后就减少了对你的爱,而你的妈妈更不会有这种做法,前后都是她所生养的,绝不会厚此薄彼。至于你说的是否改称爸爸这个称呼的问题,这要凭你的感受和意愿而定。你认为他对你负起了做爸爸的责任,尽到了做父亲的义务,已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合格的爸爸了,为什么样还不名正言顺的称呼他为爸爸呢?这样称呼对他来说是多么令他高兴和向往的呀!这样称呼他既显示出你们父女关系的亲密,又体现出你的机灵、乖巧、讨人喜欢的特点,何乐而不为呢?”

你妈妈的心情你要理解,婚姻的失败,家庭的解体让她烦恼,为了生活才不得已又带着你重组家庭。你要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她虽然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但她尽了做母亲的义务,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

今天我们就谈到这儿,回去想想老师说的话有无道理,我下次再听你的感受好吗?

此后,我及时地与她的母亲取得了联系,我把她的顾虑、烦恼及表现告诉了她的家长,同时我建议他们多尊重一下孩子的想法,多体谅一下她的感受,在生活中多关爱她,多体贴她,让她逐渐适应这个“巨大”变化,使孩子能尽早消除心理阴影而健康成长。

一段时间后的一天下午,赶巧是一节活动课,她再次来到了咨询室。此时她的表情和神态却大有改变,显得轻松、愉悦了许多。她愉快地向我谈起了他们家庭气氛的转变:“现在我妈妈和爸爸他们有事还征求我的意见呢,不再拿我当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了。有时我不慎犯了错误(一次不慎打了几只碗)妈妈也不像从前那样严厉地责骂我,只是让我以后做事休当心。”

你要充分珍惜和利用这种改变后的亲情,这种家庭气氛,尤其是你与继父的关系。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你们和睦相处,从心理上接受他,父女之间的感情会越来越深的。

遇有不顺心的事儿时,不要任性,要善于反思,学会换位思考,有事多和父母商量,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平时要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对于他们的反对意见先不要盲目的排斥,要认真考虑一下,想想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意见,千万不可与之顶撞、耍脾气,要知道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并不在于拥有金钱的多少,而在于家庭成员之间亲情的深浅,家庭凝聚力的大小,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爱哪里有家啊?温馨和谐的家庭是人生幸福的港湾。

一个月后,她又来到了咨询室,她高兴的告诉我:“现在她们家里非常民主,妈妈也不像以往那样遇有不顺心的事儿就爱发火了,他们俩除了对我关爱、体贴之外,还经常和我一起交流,听我讲述学校发生的事,谈我的成长经历,以及成长过程中的趣事,我有心里话也愿意告诉他们了……”

看着她喜悦的笑脸,听着她高兴的述说,我也感到由衷的快慰。

呵护心灵篇4

一、 用爱心为学生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向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当我们在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当我们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公开课上对答如流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爱看、爱问、爱想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教学中寻求不应该失落而又遗憾地失落了的“灵性”,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语言,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去感悟和呵护孩子们身上的灵性。在这里,我并没有否定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没有否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不过,如果孩子的灵性被遗忘,或者被人为地扼制,那么,这并不是一两个课件或者几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寻找回来的,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小心地呵护它。当自己要发火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想想,自己小时候是否也会这样呢?还记得语文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吗?手工课上,教师批评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太差,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吗?”但小爱因斯坦以童真之心把它当成了真话,说“有的”,一面连忙从抽屉里拿出了他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老师被他的认真感动了,不仅不再批评他,而且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对他百般地爱护。我想,爱因斯坦的那种纯朴率真的灵性,与他后来成为大科学家,不见得没有关系吧!而这份灵性,或许就是那位教师爱心的作用吧。

二、 用耐心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应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理论的建设以至具体到教材体例、篇目的重建与设定,唯独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本身。他们是什么?他们怎么样?他们为什么是这样或者那样?当我们研讨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思维时,唯独没有问一问我们的孩子们真正的所思所想、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的内心世界对我们来说依然是一片神秘而陌生的森林。鲁迅先生说,对孩子的教育和爱,“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所以一切设施,都应以孩子为本位。”

1. 要理解孩子,了解孩子,首先要耐心地倾听。倾听的目的是让他们倾诉。因此倾听必须是面对面,心贴心的行为,而绝不能是自上而下的关照。孩子是天性单纯的,但并不是头脑简单的。许多孩子的内心是丰富而细致、脆弱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被体察、被理解、被呵护。

2. 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就要与孩子耐心地交谈。通过交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的新动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向好的目标奋进,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言行,帮助学生纠正。曾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在语文课上津津有味地看妈妈新买的《格林童话》,可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并被要求家长到学校谈话,这个小孩子忐忑不安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奶奶,奶奶听了之后,马上赶到学校。可是天黑了,奶奶才气喘吁吁地从门外回来,她的怀中揣着那本带体温的《格林童话》,面对着惴惴不安的小孙子,奶奶和蔼可亲告诉他,老师没有批评她,同学表扬了他,只是希望他利用课余的时间看书。奶奶耐心地和他交流许多大作家小时候的故事,耐心的指导小孙子读书的方法,孩子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几十年以后,这个小孩子成了著名的作家,当他遇到当年的那位老师时,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而那位老师却羞愧万分。原来,当年这位老师把老奶奶训斥得很厉害,还把那本书给没收了。而那位老人为了呵护孩子读书的热情,赶到书店买了一本一模一样的带回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位老奶奶的精心呵护,耐心指导,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位著名的作家。

三、 用童心为学生建立轻松的活动空间。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了,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知识世界。薄薄的一本语文书,似乎已经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教师繁琐地分析,填鸭式地灌输,只会使那一双双眼睛推动求知的灵光,因为教师讲的许多内容,提的问题,他们早就从许多资料书上查阅到了。于是,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种怪异的现象,教师讲得满腔激情,学生听得有气无力,作业做得完美无缺,因为作业答案只需从手中的法宝――各类同步辅导练习上照抄而已。其实,当教师在责怪孩子的同时,能不能也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自己在扼杀着孩子们创造的灵陛?

热爱儿童,保护儿童固然重要,但尊重儿童,关爱儿童的灵性题更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异想天开、勇于质疑、活泼好动、敢想敢说……以及许多美丽的“错误”,往往是基于人性的灵性体现。有人说,孩提时期是人生中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因为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不顾清规戒律的制约,也少有世俗情理的束缚。正是这种可贵的天赋灵陛,给他们以无限的创造力。

呵护心灵篇5

共情:指人的那种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所思所感所为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它理解为能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那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教师的共情,也有人把它形象地描述为“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能力。”[1]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剧,如家庭结构的变迁,升学就业、人际交往的困难,青春期问题的困扰等,从而使他们的心灵负重。

雷梦佳,河南洛阳孟津县西霞院中学初一学生,被同学形容“打起架来比男生还厉害”的一名女生,2010年4月6日,因又和同年级其他班级女生打架,班主任老师在4月7日组织全班同学投票决定对其处罚。投票前,老师让她先回避,然后给全班出了两个选项:一是留下给她一次改正错误机会;二是家长带走教育一周。结果26个同学选择让她回家接受教育,12个同学选择再给一次机会。在得知被大部分同学投票“赶走”的结果后,该少女留下遗书,投渠自杀。[2]

看到这则消息,为孩子惋惜的同时,深感现在孩子难管,教师难做。更令人痛惜的是,这类事件还在不断发生。试想:当时孩子的心灵该是承受了多大压力;对教师来说,若能设身处地地替学生想想,可能就会采取别样的教育方式,悲剧就可以避免。

***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可是不能不说,至今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即教师并未真正自觉明确意识到: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展,以至于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漠然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不可避免。因此,用教师的共情呵护学生心灵,就显得尤为重要。

呵护心灵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的心灵。事实上,许多教育者的行为偏差,都是没有走进学生心灵,从而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了解所造成的。共情,能使教师善于通过学生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真实想法、内在情感和行为动机。要使教育富有实效,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那么,从了解心灵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的心理到底有哪些“突出而典型”的特征呢?

1.成长可塑的心灵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18岁开始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人们一般也都把成人礼仪的年龄界定在18岁。可见,18岁才是一个真正成人的标志。因此,这里可塑性的本意是指18岁以前。这个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心理活动只能是从简单向复杂、从单一、具体向多元、概括进化着;从无意注意为主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这样变化着;从笼统的心理向分化的心理发展着;从无序的、易变的向有序的、稳定的演进着。当然,这些变化同时会受到中小学生身体发展过程的影响。如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先快后慢,幼儿期以前,脑重已达成年期的80%,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的水平;而生殖系统的发育则是先慢后快,10岁以前基本无明显特征,直到青春期到来才大幅度增长。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心理正处在由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发育”中,这种特征决定其心灵正处在一个可塑性极强的时期。这正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教育的一个最坚实基点。

2.稚嫩脆弱的心灵

我们常说,人的心灵非常敏感,是相对于身体对客观事物的感应而言,也许心灵感觉阈限更低,这就意味着心灵感受性更高。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小学生也应是如此。相对于成年人,同样敏感的心,中小学生却未必能达到同样的成熟与坚韧,这是由中小学生成长过程决定的。就现实而言,中小学生心灵的稚嫩与不成熟,使其受到外界力量冲击时显得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心灵的稚嫩与脆弱,而是人们对于这种特征的视而不见,并由此产生的对年龄特征的“忽略不计”。所以说,尊重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就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说,中小学生心灵的脆弱又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脆弱与成人心灵的脆弱有着本质的区别。成人的脆弱也许是不成材的标志,而中小学生的脆弱,很大成分上只是由于尚未发育到成材的季节,因稚嫩而脆弱。如同一颗幼苗,长成大树后,风雨能否轻易将其折断,是对其坚强与否的考验。而大树并非一夜长成,其幼苗阶段,没有精心呵护与培育,也难成材,因为幼苗毕竟是稚嫩的。当然,“幼苗”也必须有适宜、适当、适时的风吹雨打,才能真正起到磨砺心灵,促进成长的作用。

3.自尊向上的心灵

这是由人的自我意识发展而形成的。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意识,从其心理构成来看,主要由认识、情感、行为意向三种形式构成。其中,情感形成的核心,就是自尊体验,即自尊心的萌生和发展。

“心理学认为,自尊心一般指个体要求人们尊重自己的言行或人格,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它还是一种与人的羞耻心、进取心、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密切相连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表明:人类个体,一般在3岁左右,其羞耻感就相应地发展起来。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讲,羞耻心使其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在群体中的独特性和唯一性。[3]日常学校生活中,通过观察也会发现,当老师给予学生的评价:若是真诚赞美,往往会使他们激动兴奋,从而激发向上愿望;若批评是诚恳的,也会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反省、自责,甚至倍感内疚和羞愧;若是不负责任的羞辱、嘲笑或蔑视,就会引起他们怨恨、不满、愤怒或反抗。因此,教师应懂得为学生保留一点羞耻感,存积一份荣誉,获取一些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尊意识,珍惜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4.好学模仿的心灵

这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本能,更是儿童的天性。小孩说话从模仿开始,吃饭从模仿开始。模仿使儿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从儿童的榜样学习来看,社会心理学家沃尔斯特等人就曾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榜样在儿童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抑制儿童的某些行为,使他们抗拒外界的诱惑。

日常生活中,随时都能发现,中小学生对“明显偶像”的模仿,如语言、行为、衣着姿态的模仿,甚至思想观念及价值追求方面的模仿,以至于表演舞台上出现了许多中小学生的“模仿秀”。就是中小学生的一些“出格”表现,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有意对抗”或从小就“拐”得很,更多的只能说明是他们的一种“经验”的模仿。

据此,再来反思教师的行为:到底给学生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榜样,积存一种什么样的经验,这对于中小学生心灵成长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呵护心灵,还要在了解学生心灵发育特点的基础上,注意和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艺术。

1.会从心灵深处帮助学生

在中小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和帮助。但是,不是所有帮助都会产生积极效应,带来好的后果。如: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对他们遇到的高难度问题的帮助如雪中送炭,而对他们遇到一般性或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帮助就显得画蛇添足。他们需要的往往是困难性帮助,而非同情性帮助。教师帮助要恰到好处,否则会伤他们自尊心。

国外曾有人做过一种实验,让A、B两组学生做一种字谜测验。主试设置了三种实验情境:第一种情境下,教师对A组进行有关答案暗示而不暗示B组;第二种情境之下则反之;第三种情境下,教师对A、B两组均不提供暗示或帮助。三种情境下,两组学生都完成了测验。每次测验后让学生估价其能力大小,并预期将来在类似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老师不帮他人帮自己的情况下,对自己能力估价最低,对将来成功期望也最低;两者都不帮的情况下次之;帮他人而不帮自己时,对自己的能力估价最高,对将来成功期望也最高。[4]此实验说明,教师帮助不得体,会使学生降低自信心,产生自卑感。

帮助学生,最终是为不帮,使他们自强自立。教师更不必事必躬亲,应学会放开学生手脚,***学生心灵,在学生自主运作中来体现帮助行为,真正做到从心灵深处帮助学生。

2.会在心灵深处关爱学生

人人都知道教师要充满爱心,作为教师自身,更应认识到:充满爱心,不仅仅是一种付出和给予,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教育家魏书生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情:那天第一节快下课时,家距学校20多里的学生王小平才顶风冒雨、脚踏泥水、身披半截雨衣出现在教室门口。看见这样一个迟到的学生,魏老师没有丝毫的责备之意。魏老师的眼神、表情和姿态,都像是在迎接一位在外备尝辛苦之后,走进家门的亲人一样,替他接过雨衣,让他腾出手,去擦干头上和脸上的雨水,使他内心不受半点惊扰地回到自己座位上。在自己座位上,王小平抬起头,从魏老师那里接收到的是关注与安慰的目光。此时此刻,魏老师心中,倒是责问起自己来:我们这些教书的,应该认真地想一想,需要怎样努力工作,才对得起辛辛苦苦、顶风冒雨扑奔我们而来的学生?[5]

这无声的情感交流,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涵和爱的艺术――做一个教师,要充满爱心,要学会爱,更要会从心灵深处关爱学生。

3.会做学生心灵深处的有心人

呵护心灵,就是要防止伤害学生的心灵,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可能的还是潜在的。因此,教师要会做学生心灵深处的有心人。

首先,教师要能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特级教师周静在《抓住幼儿特点进行品德教育》一文中有着十分生动的说明:“要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进行分析、琢磨,看反映的是什么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适合孩子的各自特点,因材施教,事半功倍。比如,有的孩子在上课时,故意向老师皱眉头,或无故向你笑,这可能是淘气的孩子故意引起你的注意,你若真的注意他,说他,那就被动了,他下面的动作接着就出现了,这节课可能被搅乱。早操时走着走着,一个孩子忽然看你一眼,你就要善于捕捉这一瞬间的目光,了解他要干什么。原来他推了前面小朋友一把,看你看见没有。你的眼神若表示:‘我看见了,这不好。’他便会抬头挺胸大步走,显得极其守规矩。吃饭时有个孩子在偷偷看你,这又是为什么?原来拿筷子的手在下边,想把筷子上夹着的菠菜梗扔掉,怕你发现,就偷偷看你。这时不要看他的眼睛,而要看他的手,他就不扔了,反而把菜硬送到嘴里,咂咂地表示吃得很香。你若不是这样,他就把菜硬扔掉,甚至扔到别人的脚下,这将会埋下损人利己的坏种子,不可轻视。”

因此,孩子心灵的发育是无声而微妙的,心灵的变化则是有声有迹的,只要教师善于察言观色,于细微之处辨衷曲,就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真实的感受,发现学生真正的问题,对学生心灵变化的把握就会更准确一些、及时一些,对学生的心灵伤害就会更少一些。

其次,教师应慎言慎行。常言道,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榜样,以及就教师的权威性及教育性而言,都要求教师慎言慎行。教师工作是心灵与心灵的对应和碰撞;同时,接受碰撞的对方,尚处在心灵不成熟的生长发育期,教师的言行就更具有一种意识的感染和导向作用。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是终身的,也是短期内难于忘怀的。因此,教师应学会“附耳细说”。有这样一个故事:韩国有个叫黄喜的官员,他微服私访途中,路过一田头,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他的耳边小声说:“边上的那头更好。”他很奇怪,问:“你干吗那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说:“牛虽是畜类,心却是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力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农夫对待一头牛尚且如此,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应该慎言慎行。

教师还应学会正面暗示。教师每一句评价,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暗示和强化。正面暗示给人正面启迪,负面暗示导致负面结果。记得自己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听的第一节公开课:授课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明显听出这个孩子读错不少字,还读得结结巴巴,在同学的窃笑中读完课文。(“他读的有什么问题吗?”这句话我们不会感到陌生吧!)“请坐下!”老师说:“同学们,小兵同学坚持读完课文,你从中能发现他的哪些优点吗?”孩子的心灵轻松了,头慢慢抬起来。“有什么问题”是诱导大家去寻找他的缺陷,而“有哪些优点”则是引导大家去发现他的长处,是一种正面暗示,是塑造学生良好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带动了学生的正向反应,避免了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当然,从教育内容和目标以及中小学生的心灵特点出发,教师的慎言慎行还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不再赘述。

长期的教师生涯,使我深刻认识到:用教师的共情呵护学生心灵,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意***,深刻体验学生的内在情感,客观地了解学生,宽容地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努力避免学生心灵受到伤害,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也应该是“素质教育”题中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3]胡江霞.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7、206.

[2]陆少明.初中生被同学投票赶走后[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10,(7).

[4]李梅.成就归因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4).

呵护心灵篇6

一、弯下腰来,走进心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还要使之与教师的科学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应真正弯下腰来,和学生交流。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通情达理、性格开朗、学识渊博,且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学生也会主动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效率。这样,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而真正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和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才能真正接受我们的教育。

二、开展调查,触动心灵

开展社会调查的结果往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我深知这一点,让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的学生拿着我依据科学理论设计的调查表,向爸爸、妈妈、老师及生活中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人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定好目标,锁定身边在事业或某一领域有建树的人,了解其在求学历程中遇到挫折时的想法和做法,与家长讨论社会上什么样的人受欢迎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摒弃来自成人的观点,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奋进。

三、实践体验,净化心灵

实践体验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方式。面对“小皇帝”任性、自私、不服他人的弊端,我在班级进行了多项实践活动,包括“取长补短”和“感受公平”等,“取长补短”就是收集班级同学的长处与短处,来一次“取长补短”活动,并且将结果经小组合作制成卡片保留,随时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感受公平”就是每人出示自己的拿手作品:手抄报,***画,舞蹈等,这些活动按主题分成几大类在班级展示,最后邀请家长、科任老师、学生代表当评委打分评选等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评选结果的感受,赞美成功的同学,让他们有更大的勇气不断努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逐步懂得成功不是靠外力取得的,而要靠自己内在的努力;每个人都有长处,不能存在自以为是和瞧不起人的思想,从而养成积极进取、不甘失败的优秀心理品质。

呵护心灵篇7

【关键词】地方 课程 活动 体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地方课程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实践性、选择性等特征,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创造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地方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采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把说教变成体验,把抽象变成生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体验地方课程学习的快乐。这种体验,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要使活动能给学生带去深刻的体验,地方课程教师要致力于以下两点:

一、创设情境引体验

布鲁纳曾指出:教学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真实可感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形成体验,学会体验。地方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视频、录像、音乐、***片等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生活、游戏等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曾经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记忆和生活经历,引发学生的体验,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如学习《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一课时,教师可以配合"如何逃脱歹徒的魔掌"这一中心话题,创设更真实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亲历实践,让他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帮助的可贵。首先,教师将课文中提到的生活小案例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配有同步的气氛音乐、***片、文本文字、故事录音,在这样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故事中的谢尚逸面临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但是,他却能够沉着、冷静地思考对策、寻求到适宜的时机,靠着自己的力量成功地摆脱了歹徒的魔掌。同时,孩子们也认识到了"要想保护好自己不受到伤害",需要"智慧",需要讲究"策略",需要巧妙地和歹徒进行"周旋",不能蛮干。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对 "机智保护自己的方法"的关注。至此,教师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高了思维的难度,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和文本内容,说说谢尚逸所用到的机智摆脱歹徒魔掌的方法。听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很积极地或***思考,或与同学议论起来,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得出:巧接电话,智断绳索、快逃求救、沉着机智等方法。

二、 尊重个体促体验

儿童的智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体验是连接儿童生活与能力的桥梁。教师的教育对象是鲜活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因此,地方课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致力于引领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体验,提高活动的可信度和能效度。

学习《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一课,教师在开展体验讨论活动时,特别强调:观察者"要仔细听,认真看,积极思考"这样的设计,对观察的同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范了活动,也帮助这些孩子找到了体验的"切入口"。当他们观察到录像中的同龄伙伴和他们一样穿着同样的校服,戴着同样的校徽,一样在自己的校门口被大龄孩子拦截勒索时时,这些孩子心灵深处"我们也被敲诈、勒索"的体验也就自然唤醒了。录像进行到一半——小个子学生被大个子学生拦住并威胁其一定要交出数目可观的钱财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采访现场小朋友的游戏:"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有的小朋友说:"我会大声地向周围的过路人求救。"有的小朋友说:"我跑步很快,我会瞅准时机,趁他们不注意,拔腿就跑,跑到有人的地方,向别人求救。"有的说:"我会很爽快地把我身上的钱给他。回到家后,将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请求他们帮忙,今后碰到这样的事怎们办?"也有的小朋友说:"我会故意说自己的钱藏在书桌下,回教室去给他们拿。然后,找到老师来帮忙解决。"……此时,教师适时抛出:让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小朋友又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全班小朋友都聚精会神地看还未完的录像,当看到剧中的小朋友所采用的方法和自己想的一样时,孩子的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样,观察者和剧中人的体验互相照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要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关注每一个个体,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验。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作为教师,只有真正关注生命发展,充分尊重这一沙一叶,真心、细心、耐心、尽心呵护每一个幼小而生动的心灵,我们的地方课程堂才能谱写出心灵的美妙旋律。

参考文献

[1]省教育厅.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z].

呵护心灵篇8

【关键词】音乐 呵护 灾后儿童 心理重建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注定令国人镂心刻骨。

那一段日子里,每当从电视里看到一幕幕悲惨的画面,看到那些幸存者因失去亲人而撕心裂肺的哭喊时,我总是忍不住流下自己的泪水……

当得知灾区急需心理援助人员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我毅然报名参加了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因为,我想去灾区看看那些饱受灾难折磨和惊吓的孩子们!我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抚慰那些痛失亲人和家园的巴蜀同胞l尽管千里之外的苍夷之地上,还有余震、泥石流;还有滚石、堰塞湖。

6月24日,在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牵线组织下,我有幸成为一名志愿者,跟随中科院心理援助专家组,赴川进行心理援助。

前后一个月的时间,我行进在四川这片热土上。其间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很多,但双重的职业身份和母亲的角色,注定要让我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灾区的孩子们。

面对同样的灾难,孩子们的心理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产生不同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有:

1.个性差异的原因。每个儿童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的背景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各不相同,处理事物的方法也就存在着各种差异,而这些是学生个性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这次地震中,有的孩子因为亲眼目睹了灾难的恐怖,目睹了身边亲人、老师、小伙伴的离去、受伤,使得这部分孩子的个性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孩子一般比较忧郁、害怕、恐惧、好攻击别人。

2.性别差异的原因。经历同样的灾难,男孩女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男孩子攻击性明显突出,而女孩子则出现恐惧、害怕、退缩等行为。

3.年龄差异的原因。小学生常会变得很粘人,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失去兴趣,注意力下降,漠不关心。中学生则会表现出沮丧且孤立,对未来充满担心与害怕,有的愿意说话,有的则不愿意说话。

而且,有时看似平静的外表背后,却是孩子们不可名状的心理创伤!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体会,不能被一些表面现象(如暂时的平静)所迷惑。

我要说明的是,我们到达安置点已是7月上旬,当时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已经基本度过混乱阶段。灾民的心理总体进入平稳阶段,孩子们的情况整体还算较好。而且,在课堂上,如果发现情况特殊的孩子,我们会在课后,进行单独处理。但情况还算好不代表没有问题,课堂上许多孩子会表现出发呆、反应迟钝、麻木、忧郁、孤独、厌恶、恐惧、痛苦等情绪反应,这些不良的现象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很不利的影响,会使他们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或者造成生理机制的失调。如果这些现象不能够得以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心理机能或者是生理机能的病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超常行为的瓦解。

回归正常化、正规化同时要学会灵活变通是帮助孩子们建立安全感最好的方法。我们到达安置点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们集中起来,建立了帐篷学校,但是,特殊时期建立起来的特殊学校决定了学校的教学目的不应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要弱化知识教学,并通过各种轻松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淡化恐惧、害怕,找到安全感和爱的归属感。

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基本上以音体美、心理课为主。我因为平日音乐教师的特殊身份,理所当然的,音乐课由我承担了起来。

我也很清楚,这里的音乐课与我平时的音乐课不同,我现在面对的是一群刚刚经过灾难恐吓的孩子们,我要通过音乐这种载体去抚慰他们那些幼小的还没有从惊吓中走出来的心灵。在音乐课堂中,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着爱和快乐来展开,要以音乐为媒介,与孩子们交朋友,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感,让他们愿意表达,减轻痛苦,树立信心,勇于表现。而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洞察力、同感力等基本功无疑发挥了极大的用处;“语言的尽头是音乐。”音乐是人类丰富情感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当语言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时,可以借助和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而这一切理念,都要体现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

在音乐课堂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创设宽松友善的氛围。孩子的心理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其情绪的制约,因此,教师此时尤为要注意创设一个宽松友善的氛围。教师应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其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进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害怕、恐惧等不良情绪。

其中有个小男孩A,由于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妈妈的情绪又非常的不好,上课时明显的发呆、麻木,还会攻击别的同学。课后,我单独地和他有了几次的交流,并且,在他的带领下,我走进了他和他妈妈所住的帐篷,对他的妈妈进行了心理抚慰。课堂上,我也注意对他进行特别关注,多叫他起来唱歌,并不断地鼓励、表扬他。渐渐地,小A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积极主动地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交往。良好的教学氛围缓解了心理压力,小A重新找到了快乐,大地震导致的家庭变故给他带来的心理创伤,在宽松友爱的课堂氛围中逐渐淡化,笑容慢慢地回到了他的脸上。

2.通过歌声,增进团结。我有意地选择了《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等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寓示团结精神的歌曲,通过分析歌词,学唱歌曲,变换各种形式反复唱,直到孩子们越唱越带劲。从歌声中你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理在发生变化。在唱完后进行分享时,许多孩子的话令我很感动,他们谈到了地震,谈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并纷纷表示:今后他们自己要团结起来,共度难关,好好地生活,坚强地生活。在谈到将来的理想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要当,有的说要当警察,当消防员,当医生、工人、科学家……未来的职业范围;无不与参与这次浩大抗震救灾英勇的职业群体有关。经过灾难的孩子,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

3.通过歌声,直面痛苦,重塑自信。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是孕育成功的基础。很多孩子经历这么大的灾难后,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失去了信心。我自知音乐水平有限,但我始终有一种冲动,想动笔写点东西。利用空余时间,我试写了一首歌曲《川娃子,抬起头》,歌词如下:寒冬已过去了,春天已来到了,噩梦已结束了,晨光啊多美好。青山青山还是那样青,绿水绿水还是那样绿,我们川娃子,抬起头,抬起头,我们豪迈向前走。

孩子们刚开始唱的时候,情绪很低沉,声音也很小。唱着唱着,声音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高涨。从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心中的力量感被唤起。

孩子们的情绪在变化,孩子们的变化在无声地影响着家长的变化。常常地,我们的帐篷学校音乐课会引来许多群众的观看、参与。

4.通过歌声,体验快乐。在音乐课上,我常常根据学生的差异,创设竞争的氛围。因为竞争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求胜心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求成的需要。创设这样竞争性的音乐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歌声中让他们更多的体验到快乐。比如,我常常会采用“拉歌”的形式,两组人马常常不分胜负,不肯罢休。在不停地正向情绪的作用下,慢慢淡化孩子们的负向情绪。

在帐篷学校上课期间,我的一节音乐课非常荣幸地得到了中科院心理专家龙迪老师的亲自督导,她不仅对我的音乐课本身进行了点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音乐课在灾后孩子们心理重建工作中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让我极大地兴奋,也让我感受到了极大地鼓励。

呵护心灵篇9

每一个节日的来临都是一种提醒,使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珍贵东西不至于被我们遗忘。毕竟,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它可以给你的一切添彩,也可以剥夺你的一切。

翻开《健康日历》,“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视觉日”、“世界精神卫生日”、“骨质疏松日”、“男性健康日”……10月,与健康有关的“节日”就有5个,在这个健康节日大荟萃的日子里,我们特别邀请来自本刊合作办刊医院的几位医学专家,请他们为读者做一桌健康盛宴,将健康大拼盘这份礼物送给你,送给她,送给爱你和你爱的人。

2010年10月14日是世界视力日。主题是“2020倒计时”,其核心是预防和减少盲症。

盲症就是无视觉。导致慢性盲症的原因主要包括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角膜浑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沙眼和儿童眼疾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世界目前约有3 700万人目盲,1.24亿人视力低下。其中,四分之三的盲症病例是可以***或预防的。据世卫组织预测,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20年,全球盲人总数将增至7 500万。

眼疾威胁着每一个人

防盲治盲,有效地控制眼疾侵害,是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之一。

为了唤起人们关注和解决视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防盲协会和其他机构早在1999年就联合发起“视觉2020”计划,强调视力是人的一项权利,并提出力争在2020年前消灭可避免的盲症。

眼睛是生命的一个奇迹,是通往美丽世界的桥梁,是人的无价之宝,通过它我们才得以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眼睛是人类最宝贵的器官,当人们对一件东西特别珍惜时,总是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爱护它,这充分说明眼睛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眼睛是人的灵魂之窗,一旦失去眼睛,人的世界就会从此陷入一片黑暗。眼睛不仅是重要的视觉器官,还是容貌美的重点和主要标志。

常言说得好:“手、眼为活”,眼睛对我们如此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眼睛。眼睛出现病变,一定要及时***。

怎样保护视力呢?

要保护眼睛,应该从小养成用眼的好习惯,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不在过强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坐姿要端正,不要趴着做功课,眼与书之间要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不要卧床、乘车、或走路时看书。

2.看书距离应适中,书本与眼睛之间的标准距离以30cm为准,且桌椅的高度也应与身体相适应,不可勉强将就。

3.定时做眼睛保健操。读写时间不宜过长,每隔50分钟左右要放松休息一下。

4.看电视距离勿太近,应保持与电视画面对角线六至八倍的距离,每一小时应休息片刻为宜。不要长时间观看电视、操作电脑和玩电子游戏。

5.不用脏手揉眼睛,勿用他人的手帕或毛巾擦眼睛,不与他人合用脸盆等浴具。注意防止眼外伤,异物进入眼内要用正确方法给予处理,患上眼疾要及时就医。

7.保存充足睡眠,作息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易疲劳,易造成视力疲劳。

8.多做户外运动,经常到户外看绿色植物、呼吸新鲜空气。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肌,防止近视,与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呵护心灵篇10

学生能否健康、快乐成长,与老师的关爱是密不可分的。那些“优秀”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而那些有“差异”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无私的爱,需要老师更多关注和引导。作为教师,必须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真心喜欢他们,想办法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建立自信,让他们能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班级里有个男生,个子高大,长得胖些。也许就是因为这“胖”,让孩子有些自卑,觉得自己不是很优秀,十分在意其他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在与同学相处时有些怯懦,害怕同学不喜欢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我在教学和生活中常常寻找他的闪光点,一旦他做了好人好事或是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得好,就在班级里表扬和鼓励他,帮助他建立自信心。通过与他的接触,我发现他十分喜欢表演魔术。于是,我就让他表演给我看,并叫上其他学生一起当观众,在欣赏了他的表演后,我会为他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长此以往,每当他学会一个新魔术,就急着跑到我面前,带着骄傲的神情,笑着对我说:“老师,你快看,我又学会了一个新魔术。”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暖暖的,我知道是爱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渐渐地,班级里的学生也开始愿意接近他,他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了,并和同学们成为了好朋友,笑容时常洋溢在他的脸上。他的妈妈告诉我,孩子有什么话都不和她说,无论是高兴的事情还是不高兴的事情,都不会讲给妈妈听。我就建议她要经常和孩子交谈,经常陪孩子玩耍,慢慢地,孩子把心中所想告诉了妈妈,母子俩的心贴得更近了。如今,他变得非常自信,能勇敢、快乐地迎接每一天,愿孩子的脸上永远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班级里有一个女生,在一年级的时候胆子很小,甚至不敢回答问题,说话声音很小。课上,我很难看到她高举的小手。为此,我总是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她不敢张嘴说话,我就鼓励她说:“你能行。”她的声音小,我就让她再说一遍。慢慢地,课上她敢抬头看我了,眼神里也渐渐有了光亮,我猜想这个问题她想回答,果真她知道答案,在我表扬她后,她开心地笑了。之后,我便总能看到她举高的小手,回答问题时声音也洪亮了,说话完整了,我知道孩子长大了、进步了,心里很高兴。三年级的时候,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班队会的小主持人,当得有模有样,每个环节都处理得很好,看着她自信的笑脸,我的内心激动不已。

爱学生应该从小事做起,更多地要体现在细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因学生的成绩而区别对待。教师对学生的爱在于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句表扬。我时常会为学生精彩的回答兴奋不已,被他们渴望求知的眼神感动,为他们点滴的进步感到高兴。愿我的爱能像清泉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愿每名学生都能在爱的天空下茁壮成长。

呵护心灵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呵护心灵10篇

学习

汉书霍光传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汉书霍光传10篇,内容包括汉书霍光传,汉书霍光传原文。元平元年(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驾崩,未能留下子嗣。以霍光为首的朝廷群臣决定立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然刘贺继位为帝仅仅27天,还没来得及谒见高庙,就被霍光以太后

学习

探险故事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探险故事10篇,内容包括中外探险故事精选,探险故事简短100个。1.造成孔内事故的原因在钻探过程中,钻头不断地破碎岩石,孔壁岩石失去了原来的支撑条件,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如果钻探措施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就会造成孔内诸多复杂情况和

学习

初中英语手抄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英语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初中英语春节手抄报,英语手抄报内容摘抄初中。关于初中生英语手抄报***片2关于初中生英语手抄报***片3关于初中生英语手抄报***片4关于初中生英语手抄报***片5关于初中生英语手抄报的内容:英语笑

学习

工作证明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证明信10篇,内容包括工作证明信范文大全,工作证明信格式范文。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二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xxxx公司XX年x月x日记住要

学习

中秋节的资料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资料10篇,内容包括关于中秋节的补充资料,中秋节的资料及有关知识。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

学习

国庆节祝福语大全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祝福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十月一号国庆节祝福语,国庆节小孩祝福语大全。02、淡照霜飞的是一丝银菊,书写秋空的是一片月华,温润心田的是一抹恩爱,缘系今生的是一世情缘。国庆佳节,盼望与你相聚!03、夏日悄悄的走了,秋日渐渐

学习

高级职称申报材料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高级职称申报材料,内容包括高级职称申报材料目录清单,申报高级职称个人申请。在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六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拥护***的领导。积极贯彻执行***的教育方针,忠诚***的教育事业,做到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进行教育教学,深

学习

冬泳的好处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冬泳的好处10篇,内容包括冬泳的好处和功效,冬泳的好处总结。误区1.以为人人都适合冬泳。患有严重传染病(如肺结核、肝炎)、精神障碍、体质虚弱、妇女经期等人员都不能参加冬泳。另外,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人,如药物不能控制的

学习

说明文的方法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说明文的方法10篇,内容包括说明文答题方法及技巧,说明文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

这一瞬间10篇

阅读(18)

比赛开始了,我心里源源不断的掀起激动的浪花,我心里不断鼓励自己:我一定回脱影而出。果然,我象那激情的锣鼓,闯到了第三关,选拔赛开始了,我和一个8、9岁的小女孩比赛,她的圆积木不多了,我轻轻的放下一块积木,哈哈,她放不下了,我见她笔画着,我...

学习

实习药剂自我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药剂自我总结,内容包括药剂实习自我鉴定怎么写,药剂实习自我月总结。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

学习

关于汉字的手抄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汉字的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汉字真有趣手抄报模板,遨游汉字王国的手抄报。(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有趣的小实验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有趣的小实验10篇,内容包括有趣小实验100个字,儿童有趣的小实验。我做的小实验又成功,又有趣!

学习

上海理工大学专业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上海理工大学专业10篇,内容包括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上海理工大学高收费专业。2、坚持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树立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学习

触动心灵的作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触动心灵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触动心灵的作文500个字,触动心灵的半命题作文。教学过程:一、导入题解三国演义中有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写作时也有三个“好兄弟”,能帮我们把作文写得更生动,他们就是作文的三种表达方式:记叙、

学习

心灵之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心灵之窗10篇,内容包括心灵之窗的感悟,打开心灵之窗的读书心得。谁能为我打开那一扇心灵之窗让我成为自由的女神在云雾中穿梭没有任何顾虑自由自在地翱翔谁能为我打开那一扇心灵之窗让我的生活充满情趣充满欢乐让我不再孤单

学习

牵动心灵的声音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牵动心灵的声音10篇,内容包括牵动心灵的声音600字满分作文,牵动我心灵的声音作文700字。(一)放下书包和伞,我回到了家中。雨还在下,凄凉与痛苦像一层水雾蒙住了我的双眼。我渴望成功,却总找不到方向。雨大了,声音逐渐浸湿了我的心

学习

心灵的深处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心灵的深处10篇,内容包括走进心灵的深处,心灵深处美文100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上午,独自在雨幕中行走,此时除了打着寒战的身体,就只有匆匆的步伐。无意间,视线落在了一对父子身上。狂风肆意地把老人的白发吹乱,在一旁搀扶的儿子

学习

心灵鸡汤读后感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心灵鸡汤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心灵鸡汤故事大全及读后感,心灵鸡汤小生活大道理读后感。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有不同的内涵与特质,各自的成长环境与出身背景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双胞胎,面貌相似、生活条件一样,但他

学习

触动心灵的句子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触动心灵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100句引起心灵触动的句子,很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触动心灵。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4、总是情不自禁的忧伤,于是慢慢学会了掩藏,渐渐学会了伪装。一点点语录网5、事

学习

心灵深处映射出来的天地人文

阅读(19)

我欣喜地发现,湖南文坛散文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种可喜的现象,这就是一种我认为可名之为“新人文散文”的创作取向。而这种现象尤为独特的是以女性作家居多。这样一种创作现象,正是湖南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基于文化自觉的一种主旋律的张扬,尤其值

学习

让心灵“回家”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让心灵“回家”,内容包括让心灵回家,让心灵回家完整版。我本来是准备回老家的,可是领导让我加班,开始我也很委屈,可是听到颜振豪的《春节不回家》MV后,让我的心灵一下子“回家”了。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特别是对长辈亲人来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