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10篇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篇1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竞渡曲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篇2

关键词:古典诗词;传统节日;节庆文化

诗和词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而同样古老的传统节庆与诗词结缘也已十分久远。早在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年节时人们庆祝丰收、拜贺新岁的诗句。魏晋已降,与诗词艺术进入巅峰时代相同时,传统节庆也日渐发展和完善,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和喜爱。文人墨客参与其中,难免高歌浅唱,瞩笔成句。仅在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之中,以节庆为主题的佳作名诗即层见叠出,许多文字早已成为流传不辍的千古绝句。

1 古典诗词中的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在1911年辛亥***以前称为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自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始,新年就定在夏历的正月初一,此后历代相延。春节,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传统,它负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新春佳节,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这些诗篇,有的描写春节的习俗,有的抒发诗人的情怀,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除夕之夜,人们通宵达旦地守岁,等待天明。南朝诗人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描写了除夕之夜,阖家团圆,一边饮酒一边等待天明的情景:“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碳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一诗中描绘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情景:“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唐代诗人张说的《钦州守岁》表达了春节辞旧迎新、春回大地的特殊意义:“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宋代晏殊的《元日》描绘了人们斟满美酒,贴上门神,祈求福寿的情景:“屠苏醴酒盈金校郁垒神符卫紫关。三境上真垂介福,绵绵洪算等南山。”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一派喜庆吉祥的节日景象:在哔哔啵啵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饮着屠苏酒,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天的旭日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

春节有拜会、拜年的习俗。三国曹植的《元会》:“初会元祚,吉日为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玄黄。珍膳杂沓,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描绘了皇帝在“元日”这一天朝会群臣的景象,君臣穿着有华美纹饰的礼服,朝堂上陈列着美味佳肴,君臣欢笑喜悦,祈祝皇家荣贵,祝愿皇帝万寿无疆。

普通农家的新春佳节也别有一番风味。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此诗风格清新,展现了农家庆祝新年的情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清代吴曼云的《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描写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悄悄藏在枕头底下,琢磨着是买爆竹还是买萧吹,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清新自然,十分传神。

春节还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容易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因此,感慨时序变化和时光流逝,勉励人们珍惜光阴,是春节诗词的另一大主题。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

2 古典诗词中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据一般的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元宵)在西汉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元宵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赏月、观灯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也是历代元宵诗词歌咏的主要内容。唐朝诗人崔液的《上元夜》描绘了元宵之夜家家赏月观灯的盛况:“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朝卢照龄的《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描写了元宵节的各种灯饰,远看如繁星落地,近观如明月高悬,更有少女的笑脸相映成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宋代曾巩的《上元》:“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寻前事铀毛。”诗人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只见月光如水,花灯似星,一群少年骑马驰骋,意气风发。诗人感慨万千,勉励向年轻人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

元宵观灯赏灯之际,人们还参与猜灯谜的游戏。清人顾震涛有一首《打灯谜》的诗:“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除了观灯赏灯,元宵节还有一项传统活动,那就是吃元宵。在历代的元宵诗词中,也有很多歌咏这种节庆美食的篇章。宋朝周必大“”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煮元宵的情景。清代李调元在《元宵》中描绘了元宵节深夜小贩叫卖汤圆的情境:“”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3 古典诗词中的清明节

清明作为重要传统节日,它是唯一兼节气与节日于一身的时日。在唐宋之前,清明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即今公历的4月5日左右)。清明时节,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唐宋以后清明逐渐将与自己日期临近的寒食节俗纳入名下,清明由普通节气演变为重要民俗节日。作为清明节文化的载体,清明节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人统计,在《全唐诗》和《全宋词》中,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达八百首以上,现存清明节诗词的总数可能几倍于此。

提到清明节抒怀的诗词,就不得不说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千古佳作《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的广为流传不仅在于其意境的深刻,更在于其置“清明”二字于首,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物候。在每年清明节的丝丝细雨中,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这首诗。

早在战国时代,介子推的故事就与清明节产生了联系,后世更相传清明节就是起源于介子推,在清明节歌颂介子推就是理所当然了。北宋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由清明时节百花盛开的景象联想到埋葬在荒郊野外的逝者,进而思考人生的价值。

凄风苦雨再加上离愁别绪,使清明节诗词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中。如唐代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大唐帝国的两座都城长安与洛阳,聚集了无数文人墨客,也饱含了这些人的辛酸血泪,洛阳城东,张继惆怅;长安城内,顾非熊憔悴,其有诗《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在清明节都是愁云惨淡的,比如宋代大文豪坡,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稳心态,一首《南歌子》一扫哀节悲凉,让江南的春意跃然纸上:“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宋代高翳《清明》);人们怀念亲人和故友:“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人们踏青郊游:“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北宋程颢《郊行即事》);人们蹴鞠“白打”,强身健体:“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露雀罄础!保ㄌ拼韦应物《寒食》);人们荡秋千,放纸鸢:“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韦庄《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宋代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节庆活动在古典诗词中生动再现,古典诗词也因为节庆文化而有了更深沉的底蕴和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4 古典诗词中的端午节

古代有以地支记月的习惯,称五月为“午月”。从史籍上看“端午”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为夏季大节,它从夏至节俗演变而来,人们要在仲夏之月(五月)的端午这一天煮粽子吃,人们把这一天当做夏至一样的大节日来对待。唐代以后,端午才用来专指五月初五。

《全唐诗》与《全宋诗》中有95篇作品与端午节有关,这些诗词记述了节日的意绪,描摹了节日的习俗,追忆了节日的源流,寄托了诗人的感遇,成为了端午节庆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历代在端午节歌颂屈原的诗词也最多。古典诗词以其特有的魅力弘扬了屈夫子”“好修为常,怀瑾握瑜”的***不迁的文化人格。如唐代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习俗也会勾起诗人对屈原的感慨,如唐代张耒在观看龙舟竞渡时写了一首《和端午》凭吊屈原:“竞渡深悲千古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节纪念屈原这样的爱国先贤,不仅来自民俗社会的朴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更应该是国家层面的祭祀,在诗的国度对爱国诗人的纪念,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多难兴邦”,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必定会历经磨难与挑战,我们需要培养屈原那样的对国家忠诚、对人民悲悯的家国情怀。

端午节是传承家国情怀的重要节日,端午节在起源时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动等,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自汉朝以来,屈原成了端午节文化习俗的核心,但我们也发现,各地端午纪念的历史人物不尽相同,除了楚地纪念屈原之外,越地纪念勾践、曹娥,吴地纪念伍子胥、古苍梧郡祭祀陈临等,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同时由于区域的局限性,歌咏除屈原之外其他爱国先贤的诗词较少,影响也有限。如北齐魏收的《五日诗》:“麦凉殊未毕,蜩鸣早欲闻。喧林尚黄鸟,浮天已白云。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因想苍梧郡,兹日祀陈君。”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的端午习俗,并且可以感受到当时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处在北方的鲜卑族***权已经知道南海之滨的苍梧郡于五月五日祭祀陈临的风俗。

端午节习俗众多,在古典诗词中多有反映。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插艾枝,储草药,配药方,饮雄黄酒,如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这一天,人们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如唐代张说《岳州观竞渡》:“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在这一天,人们还击球、射柳,如清人饶智元:“簇簇朱衣分两队,百花深处蹴珠隆薄《天启宫词百首》:“飞凤三花逐电流,例逢e柳拜前旒。”在这一天,人们还插石榴花,采药,系五彩线,贴辟兵符,蒋之翘有诗云:“葵榴初缬药阑敷,彩线珍成续命需。遥听三韩烽火急,真人刚进避兵符。”

5 古典诗词中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仲秋之节,以仲秋十五月圆为节日标志。中秋起源于古代“秋分夕月”的礼俗,唐朝时期中秋明月为游历之人思乡的物象寄托。唐代还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使仲秋明月充满浪漫色彩。宋朝中秋节开始成为社会民俗节日,明清时期中秋节上升为仅次于春节的民俗大节。古代诗词中关于中秋节的内容有很多,但广为传诵、最为广大世人所熟知的,当属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和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张九龄在唐玄宗时,当过中书侍郎等大官,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一生写下不少诗歌,但最为著名和广为流传的就是这首《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气象恢弘,意趣不凡。

另一首家喻户晓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词人在一个中秋之夜,思念弟弟“子由”就是苏辙,感时伤情,大醉,对月抒怀,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啸。这一声长啸,成为后世亲友之间忆念、共勉的永恒绝唱。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这些句子依然令人动容,因为这是最接近生命本体的人生情怀,具有千古不灭的普世价值。

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仅次于春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远胜过年。因为在这个晚上,仰望天上的月亮,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于是想及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月亮上银蟾玉兔的传说。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诗中说道:“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满江红・中秋》一诗中也说:“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认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高高在上的那轮明月,成为诗人浪漫、遐想的最好事物。

在很多古人关于中秋的诗词中,不仅仅只是怀念亲人、感怀身世,充盈着惆怅和低沉。也还有很多关于中秋风俗、节庆饮食等方面的描述。有个叫袁景澜的诗人,专门为中秋的月饼写了一首《咏月饼诗》。诗中道:“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这应该是对制作月饼最为详细的诗歌了。

可以这样说,翻开古代文人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从中不难窥见那高挂天空的一轮圆月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6 古典诗词与传统节庆的关系

古诗有云:“有雪无梅不精神,有梅无诗俗了人。”我们则可以说,有人类活动而无节庆活动则无精神,有节庆而无诗词的点缀则俗不可耐。幸运的是,中国传统节庆不仅与文学艺术早早结缘而行,而且相得益彰、泽被后世。

㈠传统节庆在内容上赋予古典诗词强烈深刻的启发刺激,同时又提供给其以充分展示、不断创新的机缘。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悠远的时空隧道一路走来,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清明节的怀祖情思、端午节的爱国情怀、七夕节的爱情绝唱、中秋节的团圆之盼……饱含了人们多少情感和寄托。传统节日也折射着中国人对“天、地、人”的思考,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中华民族的节庆文化,体现着一种民俗情结,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传统节日,使每一个中国人加强了同家庭、家族、家乡和国家的情感联系,寻找到了个体融入群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一切,都为古典诗词在内容和气度的提升上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㈡古典诗词不仅大大活跃了节庆气氛,扩展了节庆影响,提高了节庆品味,而且它们本身也成为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节庆文化载体。

“诗言志”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可以说诗歌历来便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的独特标志。对一个诗歌大国来说,诗歌便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大至忧国忧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怀感悟,迎来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态,几乎无不成诗。因此,大量以节庆为主题的佳作名诗早已成为流传不辍的千古绝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这些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佳句,早已成为了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节庆文化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萧放.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习俗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6(2).

[2]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柏宏***.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

[4]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篇3

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 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接伍子胥

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4.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 落举行***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5.夏至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而众多说法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一: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在浙江绍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寻找父亲。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江而亡,五日后从江中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都曾对曹娥大事褒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二:毒月恶日驱避说

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的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的父亲要妻子不要生下他,认为这个孩子会危害父母。纵观历史,此类事件记载很多。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他的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便被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从先秦以后,这个日子都被认为是不吉之日,为了趋吉避凶,人们往往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

三:纪念女诗人秋瑾

女诗人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先驱。她是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四:吴越民族***腾祭之说

这种说法来自诗人、学者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腾祭祀的日子。因为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而且古代吴越百姓还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此外,古代五月初五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闻一多认为这应当是“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篇4

1、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3、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4、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5、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6、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7、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8、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9、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10、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2、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

13、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14、我们边吃边听老师给我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还知道端午节有包粽子、做香袋、插菖蒲、赛龙舟等习俗呢。

16、端午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17、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18、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19、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许多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熏苍术、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至今,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赛龙舟。

20、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21、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

22、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23、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

24、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篇5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因此在每年的端午节,都有很多的诗词作赋留下,因为诗句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那么你都知道哪些端午节的诗句呢?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古诗句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古诗句1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旧俗传荆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3.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

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4.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5.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来自于苏轼《六幺令》

6.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色彩沮。——刘禹锡《竞渡曲》

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京都元夕》

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殷尧藩《同州端午》

10.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

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来自于朱翌《朝中措》

11.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

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来自于黄公绍《潇湘神》

12.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14.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15.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古诗句2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4.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5.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7.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8.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9.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1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12.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1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4.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1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佳人相见一千年。

1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古诗句31.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2.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此意凭谁向说。

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7.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8.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9.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0.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1.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1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3.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苏轼《浣溪沙》

1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祁《屈原祠》

15.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古诗句41.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2.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4.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5.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6.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8.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9.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10.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11.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12.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13.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1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15.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16.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17.旧俗传荆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18.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古诗句5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李隆基《端午》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7.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

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杜甫《端午日赐衣》

10.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1.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

1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13.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14.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6.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褚朝阳《五丝》

17.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舒頔《小重山·端午》

18.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9.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正是浴兰时节动。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1.细缠五色臂丝长。

——舒頔《小重山·端午》

22.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

23.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殷尧藩《同州端午》

24.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25.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26.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赵蕃《端午三首》

28.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9.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30.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篇6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下面是精心推荐的端阳节是为了纪念谁,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端阳节是为了纪念谁纪念屈原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纪念现代***女诗人秋瑾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亲和兄弟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伐楚成功后,再次踏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子胥掘墓鞭尸三百天,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吴***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允许了。但伍子胥建议,应该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而吴国宰相因受越国贿赂,于是,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以为真,赐伍子胥死罪。伍子胥本来就是一代忠良,至生死与肚外,在临死之前,他对邻里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日东门上,去是看着越国***队功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简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有哪些意义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篇7

2017端午节祝福诗句送客户

1、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端午》

2、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3、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4、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5、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9、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0、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11、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12、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1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9、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2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淮安重午》

22、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24、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25、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27、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

28、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29、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30、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3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殷尧潘《端午日》

32、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文天祥《端午感兴》

33、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王迈《念奴娇》

34、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35、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36、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37、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3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39、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

40、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1、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杨无咎《蓦山溪》

42、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

43、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赵以夫《芰荷香》

44、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

45、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46、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李石《长相思重午》

47、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48、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49、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张榘《念奴娇》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篇8

端午节的起源很多,但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屈原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家庭,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学识渊博,秉性正直,有治国之才,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外交大事。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的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队攻占了楚国,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屈原的尸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尸体。久而久之,我国就形成了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古代,有很多诗人写诗纪念屈原,北宋张耒的《和端午》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举行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怀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感受】

北宋诗人张耒是当时的“苏门四学士”之一。这首《和端午》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深切地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篇9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中,汲取了很多蕴含丰富民族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既反映出了中华几千年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对中学生施以民族文化教育的最佳素材。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民族文化,让学生们在民族文化的徜徉中感知文化的起源,生命的价值,让他们在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在杰出的民族人物中尽情享受民族文化对他们身心的洗涤。如“社戏”一课,这篇课文是描写***前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作,而其中的民族文化,是对江浙地域文化浓浓的描写,因此,在这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乡情”描述中去寻找江浙习俗,并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是地域特色词汇的寻找,在课文中,“鲁镇”、“归省”、“太公”、“本家”、“伊”、“渴睡”、“向午”、“中吃”、“包票”等等,无不透露着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将这些词汇找出来,以其来品读课文的内涵,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课文,并提升学习兴趣;其次是解读课文题目,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构课文的叙事手法,例如:第一部分(1~3),主要描写了“平桥村”在“我”是乐土这一概念;第二部分(4~30),突出“看社戏”这一主题;第三部分(31~40),主要描写看社戏后的余波。那么,“社戏”是什么呢?它在少年鲁迅的心里留下了哪些印象?引导学生解读这些问题,则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题目,体会课文中浓浓的乡情,提升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发掘初中语文课文中民族文化的闪光点

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新课标课文中的民族文化主要汇集在了两个部分,其一是古诗文,其二是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关的近现代课文。发掘这些课文中民族文化的闪光点,对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1发掘古诗文中的民族文化古诗、词、文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凝聚了古人的思想,表现了古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研究中国古代民俗具有重要意义。古诗文中优秀的民族文化是需要当代中学生来传承并弘扬的,因此,在教学的同时,发掘古诗文中民族文化的闪光点,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如《过零丁洋》一课,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三种方法来发掘诗中的民族文化。一是利用注释,引导学生了解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如“惶恐滩”、“零丁洋”、“丹心”、“汗青”,其中,惶恐滩和零丁洋都是地名,丹心是指忠心,而汗青则是汗竹,即史册。二是利用字句斟酌来感受这首诗的文化背景,如“干戈”、“山河”,干戈是指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即抗元战争,而山河破碎则阐明了明朝所面临的境况。三是利用诗中的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美德,如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崇高的品德,等等。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取诗中的民族文化,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2.2发掘近现代课文中的民族文化与古诗文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不同,近现代课文中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利用不同课文所蕴含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向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渗透民族的文化思想,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如《端午日》一课,说起端午节,学生们都不陌生。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差异很大,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而这篇课文就讲述了湘西地区的节日文化,它的立意在于让学生对“民俗”的概念产生客观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突出湘西端午节的特点。在实践中,教师可将本地端午节的习俗与课文中描述的湘西端午节习俗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其间的差异;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利用多媒体或其它手段向学生介绍湘西端午节“用雄黄酒画字”、“赛龙舟”等习俗的由来,使学生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探究的兴趣。

3结语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篇10

龙舟起源于东南沿海的古越人。古越人善于驾驶独木舟,他们信奉蛟龙为***腾,“是以剪髪文身,烂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以避水神也。”[1 ]1976 年浙江鄞县石秃山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靑铜钺,上面刻有龙舟競渡的***案,终于有了实物佐证。此外,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出土的一面残铜鼓上,有舟船競渡的***纹,***中的船体狭长平浅,首尾微翘,桨手们作奋力划桨姿态,船上的指挥面对桨手作有节奏的鼓动和指挥。桨手们的头上都有雉尾装饰,且向后飞扬,反衬出船体飞速前进。[附***1,上]广西贵罗古墓出土的铜鼓上层,有完整的龙舟競渡***像[附***1,下]。它们的时代约相当于战国至东汉(公元前5世纪~公元1世纪) [2]。

我们现在不知道古越龙舟的结构怎样,从铜銊、铜鼓上的***样看,当然比后世简单些,但古朴的艺术性非常突出。有史以后有关龙舟的结构、取材、大小、长短、形制,龙舟的人数、桨手的培训、挑选等,文献上少见全面的记载,直至明朝的《武陵競渡考略·競渡考》中才有详尽的记载。[3]《競渡考》虽然有龙舟的大小尺寸,却没有形象的***画。但可以与现存最早的宋代龙舟***联系起来理解。宋代龙舟种类之多样化,出乎今人的想象。其大型的龙舟有多层的楼台亭阁,豪华非常,当是天子所乘的龙舟。其余龙舟也有大小不同,或八桨,或十桨,都是可以競渡比赛的。[4][附*** 2]

龙舟发展到后来,內容趋向复杂。如龙舟競渡的时间定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前后举行,龙舟节和端午节重合,家家都要裹粽子、吃粽子,龙舟上也必备带粽子。并且有关龙舟的传说积累很多,最流行的是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为据说屈原是五月五日自沉于汩罗江的,粽子是给屈原吃的,一说是给蛟龙吃的,以求保全屈原的屍体…等等。但在南朝·梁(公元502~557)的《荆楚岁时记》中,对五月五競渡的起源,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按五月五日競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荊楚方言,称大船为舸)取其轻利,谓之飞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没有提龙舟,称之为飞凫。二是作者摘引邯郸淳(人名。邯郸,复姓)《曹娥碑》的原文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其三又引《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5 ] 笔者按,《曹娥碑》全文已佚,这里的摘引,易致误会。因曹娥是东汉(浙江)上虞人,传说她的父亲是五月五日投江死,曹娥沿江哭父,后跳入江中抱父屍而出,是个孝女故事。伍子胥是春秋吴国故事,似乎张冠李戴。也有可能《曹娥碑》文字中提到伍子胥的故事,才不矛盾。但不论曹娥或子胥,都非屈原。《荆楚岁时记》作者宗懔是楚人,他也听说过龙舟起源于越王勾践,只是详情不知。这都说明南朝时,五月五的競渡还存在不同传说。唐朝的诗歌中有以龙舟競渡为纪念屈原的,也有不是指屈原的(详后),到了明朝《競渡考》中,开头就说:“競渡事本招屈,实始沅湘之间。…故划船之盛,甲海內。盖犹有周楚之遗焉。宜诸路倣傚之者,不能及也。”不过《競渡考》是专讲武陵(今湖南常德地区)的競渡情况的,当然以沅湘为起源地。

屈原是公元前299 年自沉于汩罗江的,当年,楚怀王为秦所执,过两年客死于秦。在屈原自溺之前两百余年的吴越两国,已有龙舟競渡活动。查屈原《楚辞》中提到的船名,计有“舟”字:“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6];有“舲船”、“吴榜”:“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7]舲船即通常帶窗的小船。榜是船桨,也可指船。有“桂舟”:“美要目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8]桂舟指用桂树木制造的舟。所称的舲船、桂舟,吴榜都是其他处也见使用的词,与龙舟无关。所以司马迁详细叙述屈原如何遭遇楚怀王和襄王的迫害,最终被谪于南方,作“怀沙赋”之后,“怀石自沉汩罗以死。”紧接着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司马迁批评他们“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最后又说;“自屈原沉汩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贾谊)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9] 如果屈原自沉汩罗以后,当时楚国的百姓们即以划龙舟、投角黍纪念屈原,如此重大之事,司马迁决不会弃而勿写,却连百余年后贾生投书吊念也予以记载。

上述考古出土的吴越青銅钺上龙舟競渡的***案,那时还没有统一的汉字,古越文已消失,不可能找到史籍上的记载。先秦文献里还没有龙舟这个词,《史记》里也没有。笔者查阅最早提到龙舟的是西汉《淮南子·本经训》,《本经训》的主导思想是主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反对木、水、土、金、火五种物质财富的“遁”(遁,指奢侈浪费),其中的“水遁”是指农业丰收以后“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此遁于水也。”汉时的龙舟鷁首,在水上游乐时,还有音乐伴湊,相当繁华热闹,不属于競渡的龙舟,刘安认为是一种不应有的奢侈之风。[10 ]但有人引《穆天子传》的记载:“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因而说:“龙船在西周穆王时就已出現了。”[11 ]这是不足为信的。因为《穆天子传》相传是记述周穆王出游四方的事,内容荒诞,带神话性质。如说穆王一次行猎,得“麋麕豕鹿四百有二十,得二虎九狼”之类。这书相传是晋时人盜魏襄王墓出土的遗物,从晋时算起,距离周穆王也已有两千五百来年,郭璞为之作注说“舟皆以龙鸟为形制,今吴之靑雀舫,此其遗象也。”[12 ]郭璞这是以晋时吴地的靑雀舫形制,推论解释两千多年前的“龙舟”,是没有说服力的。

与龙舟密切相关的是角黍和端午的问题。

角黍的最早记载在晋·周处的《风土记》,此书已佚,《齐民要术》引《风土记》

注云:“俗以先二节(指端午节夏至节)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粘黍一名糉(粽),一曰角黍。盖取阴阳尙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齐民要术》又引《食经》及《食次》的内容,角黍也可用糯米做。[13 ]说明古代的粽子可兼用糯黍和糯米制作,其起源当甚早,但那时还没有和龙舟发生关系,这里不作讨论。

《风土记》所记的做角黍和端午节吃粽的风俗,起因于秦汉时期,那时中原人民迷信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后汉书·礼仪志》里讲一年四季里应该注意的礼仪,其中仲夏之月云:“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14]。到南朝时这个风俗更为完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繫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名拟甚多。”[15 ]。有的地方在这天用菖蒲叶做成宝剑狀,挂在大门上,认为可以驱赶***鬼消灾,还有打扫房间,饮雄黄酒(有杀菌消毒作用)等。这些活动,全国都有,只是内容大同小异,流传至今。如所众知,端午以后,天气转热,流行性传染病开始流行,饮食不小心,就容易得病,端午节民间的这些活动,可以视为古人的卫生防***活动。

把端午节吃粽子、挂五色线禳灾等和龙舟连在一起,组成为共同风俗的,当在晋以后,其中起有关键性影响的当是纪念屈原投江之事。 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五百年后的南朝·梁·吴圴在《续齐谐记·五花丝粽》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色丝,皆汩罗遗风也。”为什么用五色丝纒粽,吴均有个故事交代,说是汉时长沙有个姓曲的人,路上遇到一个自称三闾大夫的人,对他说,谢谢你们年年祭祀我,只是祭品常被蛟龙吃掉了,以后请你们“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緾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楝叶五花丝遗风也。”[16]这个故事托古到汉时,人们无从对质,但值得注意的是,故事里仍没有牵涉到龙舟競渡,只提到蛟龙偷吃角黍的事。这与沿海一带崇拜蛟龙为***腾,粽子专门为祭蛟龙而制作的,完全不同,也可以反证龙舟最初不是起源于华中地区。

现在所知,歌咏龙舟競渡早而多的当推唐诗。笔者从《全唐诗》查得咏競渡的诗有九首(可能有遗漏),其中卢肇“競渡诗”别无新意,元稹“競舟”诗则是批评岳阳赛舟的时间太长,农民负担太重,与本文无关。其余七首多少都有启发,尤以张建封的“競渡歌”最为生动,令人如身临其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即桨)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船桨)。……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互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競脫文身请书上……”[17]这首长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末句“競脫文身请书上”中的“上”,是为了同前两句末的“赏”及“往”押韵,其叙述的词序应为:“上书競请脱文身”,说明参加競渡的桨手们要文身代表蛟龙,競渡毕,经过上书的手续,解除文身。显然这还保留着古越人纹身的风俗。二是全诗详写龙舟競渡的景象,没有提及纪念屈原,却清楚交代文身手续。张建封官御史大夫,曾任徐(州)、泗(州)、亳(州)节度,属今苏北皖北地区,故所写的“競渡歌”,反映的是东南吴越古风。而储光羲“观競渡”[18]、白居易“競渡”[19]、刘禹锡“競渡曲”[20]及李群玉“競渡”[21]等诗中,都提到屈原。 储诗云:“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末句并与丰收联系:“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大有年即丰收年)白诗云;“競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别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较灵均死几多。”刘诗云;“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传浮彩舟;灵圴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檝从此起。……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招屈亭是沅江边纪念屈原的亭子,至少立于唐以前)。张 说《岳州观競渡》中有句云;“土尙三闾俗,江传二女游。”[22]“三闾”是“三闾大夫”,即屈原的官职。“二女游”是指周昭王时东瓯献二女,善歌笑,后二女和王同乘舟,夹拥王身,同溺于水的故事,与龙舟无关,这里从略[23]。这诗说明唐时已把競渡和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但有地区性,即地点在湖南岳州一带。同时“二女游”的传说还在流行中。

到宋朝的黄公绍,有《端午競渡櫂歌(櫂即棹,船桨)》十首,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競渡的,其第四首云:“贺灵鼍,贺灵鼍,几多翠舞和珠歌;看到日斜犹未足,湧金门外湧金波。”灵鼍即鼍龙,鼍是鳄鱼,即龙的原型之一。这是典型的古越人贺灵鼍遺风,没有牵涉到纪念屈原[24]。

明·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把屈原和龙舟的故事更进一步完整化、通俗化,书里详述屈原受廹害的种种情况,最后屈原“叹曰:楚事至此,吾不忍见宗室之絶灭。忽一日,晨起,抱石自投汩罗江而死,其日为五月五日,里人闻原自溺,争棹小舟出江拯救,已无及矣。里人乃为角黍,投于江中以祭之。系以彩线,恐为蛟龙所攫食也。……龙舟競渡之戏,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吴,相沿成俗。”又说:“ 宋元丰中,封原为清烈公,…后复加封原为忠烈王。 髯翁有过忠烈王诗云:‘峨峨庙貌立江旁,香火争趋忠烈王。侫骨不知何处杇,龙舟处处吊沧浪。’” [25] 冯梦龙把龙舟起源归在楚国,然后东传到吴国。冯梦龙不知道这类传说各地都有各自的说法,其特点是结合地区历史风情。如浙江绍兴地区传说古越国勾践曽于五月五日在这一带操练水***,龙舟競渡是仿照水师操作。江苏苏州(古吴国)地区的传说则是龙舟競渡起因于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杀害,投屍钱塘江,所以后来钱塘江江涛汹涌澎湃,还有子胥的女儿驾舟追潮故事…等。

当然,龙舟競渡并不局限于汉族,壮、苗、侗、布衣、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类似龙舟活动。如大部分壮族地区都过端午节,人们用糯米包成卷狀,中夹猪肉,煮熟后作为节日的食品,一部分投入江里祭奠屈原。有些地方这一天整天只吃凉粽,表示对屈原清孝,当月不剃头,表示对屈原崇敬。端午的中午,把雄黄酒喷洒到房屋四周,以避邪***。全家老少都喝一两口雄黄酒,有钱人家还用雄黄酒洗身,表示消灾。在门口插艾草、枫叶或茅草等,屋里熬醋液,烧柚子皮等,认为它们散发出来的气味,可以驱邪。靠近河边的壮族,举行龙舟活动,龙舟用长竹扎缚而成,约七八个人一组,競赛的情况和汉族地区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宁明县当地传说,古时候的蛟龙叫“***额”,是壮族的雌性水神,宁明县五月五纪念的不是屈原,而是白母娘。当天先在室內祭祀祖先,然后换衣,化妆,打扮一番,去看龙舟競赛。在競赛时,还要放鞭炮和地炮,炮声和呐喊声此起彼应,十分热闹。与他们祖传的《端阳节歌》所唱的一致:“划船恭敬白母娘,鞭炮地炮响连天。”壮族地区龙舟的演变,更为明显地说明端午纪念屈原是后来受到汉族的影响,他们最初祭祀的白母娘(蛟龙***腾)才是与古百越族同源。[26] 端午节也是湘西和贵州部分地区苗族的节日。有关裹粽子、挂艾叶、饮雄黄酒、祭祀祖先等,都大同小异,有的还要祭五谷神。贵州东北部间于四川湖南之间的松桃县,地处酉水上游,端午节有划龙舟的习惯,但西北部的苗族是以跳芦笙为主[27]。纳西族的端午节,一切和其他地区相同,上引《后汉书·礼仪志》所提到的“续命缕”,纳西族称“续命线”,长辈们要在十五岁以下的男女小孩手腕上,绕上五种颜色棉线,说十五岁是人的生命一道“坎”,缠上续命线,可以度过这一道“坎”。这是对 《礼仪志》的一个注释[28]。拉祜族的端午节则类似汉族的植树节,这天各家各户都在村旁和房屋前后种植树木、竹子等,同时禁止在这一天砍伐树木[29]。凡此可以说明端午节的习俗,因地而异,不一定都划龙舟。

综以上所述可知,尽管龙舟、端午和粽子的起源都很早,屈原自溺也很早,但它们彼此联系在一起,是逐渐形成的。历史人物凡是生前受到人民拥护的,死后必受到纪念追悼,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类似屈原的在先秦还有晋国的介子推,吴国的伍子胥,汉代的曹娥等。何以随着时间的推延,独有屈原取得突出的地位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本文作这种分析,不是肢解这个古老的传统风俗,恰恰相反,笔者的意***是想从这一现象入手,探讨中华民俗的道德伦理精华是怎样发展演化的?它们对于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和修养起着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其实现代社会也类似),需要解决的有四大问题。一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个体生存的保障;二是“人丁兴旺,子孙繁衍”这是家族、种族绵延的保障。三是“祈禳消灾,趋吉避凶”这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四是“孝悌忠信,仁义道德”这是社会稳定、精神健康的保障。几千年以来,农业社会人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是所谓“天人合一”,或天、地、人的“三才”思想。人与天上的诸神及祖先在精神上是沟通的。龙是司理雨水之神和司理生殖之神,绘画和雕塑之龙是静态的,动态龙的形象化就是龙舟和龙灯(笔者另有专文探讨舞龙灯是生殖崇拜的升华)。所以,获得龙的欢心可以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获得龙的欢心可以“人丁兴旺,子孙繁衍”。至于第三个问题,古代人不可能知道细菌、病毒等病原物,它们心目中人之所以得病,是由于某种致病的“凶神恶煞”作祟之故,一年之中,五月被视为恶月,是最易得病之月,于是有了一系列端午节禳灾驱病的措施。现在看来虽然无稽,却不能否认它具有警诫和预防作用。最后第四个问题是最为复杂的,除了儒家经典古籍的教导,在民间风俗上也自有其优良传统。把端午节、划龙舟同纪念屈原投江自溺联系在一起,就为第四个问题树立高尚的学习榜样,同时这四大问题也获得统一的解决。

屈原是一位热爱祖国的善良诗人,更是人们追求精神自由、社会公正、平等的偶像。司马迁说他“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騒"”。称赞屈原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之自溺,绝非他个人的不平和忧愤,而是楚国的悲剧,也是后世国家***治腐败屡屡重演的悲剧。屈原是以自溺抗议***治腐败的“变白以为黒兮,倒上以为下”[30]的精神堕落。人民所以怀念追悼的正是这位“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民意代言人。年年端午划龙舟,也即是人们年年期盼***治清明、相信好人永生的愿望。

参 考 文 献

[1 ]汉·刘向《说苑》卷十二《奉使》,见《百子全书》第一册 浙江人民出版社 据扫叶山 房 1919年石印本影印 1984

[2 ]庄礼伦,浅谈东南亚古代铜鼓装饰艺术,收入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编《铜鼓和青铜 文化的新探讨》第88~91 页 广西民族出版社 南宁 1993

[3 ] 《武陵競渡考略》原作未见,此据《古今***书集成·岁功典》第52 卷 《端午部》第 019 冊,45 页 上海 中华书局影印 1934

[4]《古文明大***集》编辑委员会,《中华古文明大***集》第七部《世风》 第76章

436节 競渡食粽度端午 第190~191页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 1996 韩国大 宇集團赠书

[5] 据《古今***书集成·岁功典》第52 卷 《端午部》第 019 冊,44 页 上海 中华书局影 1934

[6]《楚辞·九章·哀郢》据 黄凤显 注释《楚辞》156 页 华夏出版社 北京 1998

[7]]《楚辞·九章·涉江》据 黄凤显 注释《楚辞》151 页 华夏出版社 北京 1998

[8]《楚辞·九歌·湘君》据 黄凤显 注释《楚辞》51 页 华夏出版社 北京 1998

[9]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卷八十四)南宋黄善夫刻本 上海 上海涵芬楼影印 1937

[10] 汉·刘安《淮南鸿烈解》卷八《本经训》 转引自《百子全书》第五册 浙江人民 出 版社 据扫叶山房1919 年石印本影印 杭州 1984

[11]曹景文,深受人民喜爱的龙舟競赛,见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史百科》(上)《民俗

卷》279 页,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2]《穆天子传》卷五,转引自《百子全书》第七册 浙江人民出版社据扫叶山房 1919 年石印本影印 杭州 1984

[1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志》(梁·刘 昭注补)第五 《礼仪·中》据《四部丛刊》 初编 (史 部)上海涵芬楼据日本藏宋刊本影印 上海 1935

[14]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粽饐法第八十三

缪啟愉校释 516页 农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 1982

[15] 南朝·梁·宗懔《荊楚岁时记》五月 转见吴玉贵、华飞主编《四厍全书精品文存》第27卷 团结出版社 北京 1997

[16] 梁·吴圴《续齐谐记·五花丝粽》转引自《古今***书集成·岁功典》第O一九册 44 页 中华书局影印 上海 1934

[17]《全唐诗》(上)275·695 页(中)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扬州书局本影印。1986

[18]《全唐诗》(上)139·324 页(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扬州书局本影印。1986

[19]《全唐诗》(上)441·1099页(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扬州书局本影印。1986

[20]《全唐诗》(上)356·887 页(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扬州书局本影印。1986

[21]《全唐诗》(上)568·1451页(中)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扬州书局本影印。1986

[22]《全唐诗》(上)88·229页(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扬州书局本影印。1986

[23] 晋·王嘉《拾遗记》卷二 周昭王 转引自《百子全书》第五册 浙江人民出 版社 据扫叶山房1919 年石印本影印 杭州 1984

[24]《古今***书集成·岁功典》第52 卷 《端午部》第019 冊,51 页 中华书局影印 上海 1934

[25] 明·冯梦龙、 蔡元放编《东周列国志》下册 第九十三回,886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1979

[26] 高占祥《中国民族节日大全》壮族端午节

585~586 页 ,知识出版社,北京 1993

[27] 同上,472 页

[28] 同上,387 页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10篇

学习

酒水市场营销方案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酒水市场营销方案,内容包括酒水营销方案和销售思路,酒水的营销方案怎么做。影响我国酒店的宏观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策环境、人口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因素基本都是酒店本身不能控制的。1.1.1经济环境角度分析广西作为一个

学习

新春短信祝福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新春短信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新年短信祝福语十条,新春短信短一点的祝福语。4、瑞雪红梅春意闹,祝福先祝猴年好。踏遍青山人未老,万水千山家乡好。红翎雄鸡知报晓,祈福龙鲤吹泡泡。虬枝盘结放鞭炮,地锅木炭煮水饺。大红灯笼高高

学习

我的理想作文开头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理想作文开头10篇,内容包括我的理想开头精选,主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开头。年,我市宣传思想工作在市委、市***府和上级宣传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

学习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安全问题现状模板,内容包括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中鸡鸭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5]刘青青.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及***府监管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3).[6]张永伟,刘志芳.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法责任

学习

尊严课件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尊严课件10篇,内容包括尊严课文教案ppt,尊严的ppt教学课件资料。以往的学者大多将“尊严”放在伦理道德、***治学等领域进行探讨。例如,张国安、李建会等人就人的尊严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进行分析。胡玉鸿、李海平基于***治学

学习

卡夫卡语录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卡夫卡语录10篇,内容包括卡夫卡语录大全,卡夫卡经典语录阅读。3、我所追求的强壮不是一争胜负的强壮。我不希求用于反击外力的强壮。我希求的是接受外力、忍耐外力的强壮,是能够静静地忍受不公平、不走运、不理解、误解和悲

学习

蛇年祝福语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蛇年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蛇年祝福语简短10字,蛇年的祝福语。零时的钟声响彻天涯,新年的列车准时出发。它驮去一个难忘的岁月,迎来了又一度火红的年华。祝你新年快乐!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愿世界最美好的事物,永远陪伴在你左右,祝

学习

医生下乡扶贫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医生下乡扶贫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医生下乡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医生下乡扶贫工作的任务。二、目标任务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协调推进其他贫困地区及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任务,统筹组织资源,采取过硬措施和办法,集中力量攻克难关,确

学习

酒楼管理制度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酒楼管理制度10篇,内容包括酒楼管理制度大全,酒楼管理流程及思路。(3)管理素质。必须熟悉管理的五大要素: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需要具备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管理知识,还要了解酒店知识。能熟练运用

学习

关于爱情甜蜜的句子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爱情甜蜜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爱情甜蜜句子,爱情甜蜜的句子短句。3、爱情的欢乐虽然是甜美无比,但只有在光荣与美德存在的地方才能生存。4、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

学习

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内容包括终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怎么填,接到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咋办。请在接到本通知后于______年___月___日之前以书面形式通知人力资源部是否续签《劳动合同书》。(用人单位盖章)______年___月___日签

学习

督导的职责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督导的职责10篇,内容包括督导岗位职责10篇,督导的十大职责表。关于开展地方***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昆明市、楚雄州、文山州人民***府:探索地方***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是我省承担的一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

学习

房地产广告精选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广告精选10篇,内容包括房地产广告文案大全,房地产广告精选。水莲山庄房地产广告词有安法水莲专业的健康管理你只要轻松就能健康生活生活与健康同步,安法水莲摩天引房地产广告词青春。捷运。摩天引家庭的梦想,在淡水,摩天

学习

短诗歌大全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短诗歌大全10篇,内容包括儿童短诗歌十首,诗歌大全十篇。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我要衷心对您说一声:谢谢您,老师我的第二母亲,老师你辛苦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莎莎课件站[*]师节日快乐!愿您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健康

学习

关于清明节的诗歌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清明节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自创清明节诗歌,清明节的现代诗歌大全。但是,在诗歌教学中,由于历史时间跨度大,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大,现代人与古诗之间不自觉地产生了屏障,教师在教读诗歌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学生读不懂诗

学习

写老师的诗歌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写老师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写给老师的短诗歌,写老师的诗歌怎么写。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2、《教师颂》别人从生活中捞取黄金,您只能获取花香。您的黄金是早晨的太阳,您的银子是十五的月亮,但您依然快乐的吹着口哨。3

学习

中秋的古诗整首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的古诗整首10篇,内容包括中秋古诗大全100首简短,中秋古诗词大全100首。意蕴声远,声未动,心已远。我想这句话用于阐述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来说再合适不过,往往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最为经典的不在于整体画面感,而在于字里行间的细腻

学习

端午节的短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的短句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暖心短句文案,端午节祝福精辟短句。4、端起清香的粽子,放下生活的烦恼;端起浓香的红酒,放下工作的忧愁;端起开心的微笑,放下身心的困扰。端午节祝您快乐,笑口常开!5、生日的时候,我送你一个蛋糕;中秋

学习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中的春夏秋冬10篇,内容包括古诗中的春夏秋冬10首,春夏秋冬古诗简单总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夏日的星空下,一起共赏着月亮独特的艺术美景,在星空下,鸣蝉的歌声悠扬而动听,真是令人神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学习

孤芳自赏的诗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孤芳自赏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孤芳自赏诗句,孤芳自赏最经典的诗句。初读时,我并不了解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觉得墙角的花生活的天地本来便很狭窄,看不远。后来,我仔细品味了中间那句“你孤芳自赏时”,让迷惑的我豁然开朗。我好似明白

学习

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100首。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

学习

古诗池上的意思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池上的意思10篇,内容包括古诗池上的意思讲解,古诗池上的题目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感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