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读后感10篇

增广贤文读后感篇1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1课

江畔独步寻花

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2课

雨晴

诵读内容:《雨晴》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雨晴》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3课

宿新市徐公店

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4课

《增广贤文》七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七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5课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6课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7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8课

《增广贤文》七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七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9课

绝句四首

诵读内容:《绝句四首》

二.教学目标:

1.会背《绝句四首》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绝句四首》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0课

三衢道中

一、诵读内容:《三衢道中》

二.教学目标:

1.会背《三衢道中》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三衢道中》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1课

到京师

一、诵读内容:《到京师》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到京师》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到京师》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2课

《增广贤文》九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九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3课

滁州西涧

一、诵读内容:《滁州西涧》

二.教学目标:

1.会背《滁州西涧》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滁州西涧》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4课

咸阳值雨

一、诵读内容:《咸阳值雨》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咸阳值雨》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咸阳值雨》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5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饮湖上初晴后雨》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6课

《增广贤文》十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十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增广贤文读后感篇2

兴贤小学校创办于1920年。2008年,因***府并校再次重建,2013年6月,因区域调整由大沥镇划归狮山镇管理,是佛山市一级学校。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多人,在职教师43人,有8人为狮山镇学科骨干教师。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读书、读人、读社会,尚德、尚智、尚健康”为培育目标,打造“贤文化”。其中“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弘扬乡土文化”是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开展弘扬乡土文化教育,不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而且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学校先后被评为佛山市首届书香校园、佛山市德育示范基地、南海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样板学校、南海区优秀学科教研组、镇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研究基地。

二、“贤文化”的内涵

1.“兴贤”溯源

“兴贤”二字始见于王安石写《兴贤》:“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兴贤》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举用也;贤,引进用人才。推举有贤德的人,发扬贤德。而“兴贤”既是社居的名字,也是学校的名字,学校更赋予她丰富的内涵,“兴贤”――兴教育、育贤人,从而构建“贤文化”。

2.“贤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中“贤”指有德行,多才。当代社会,“贤”指德才兼备,有才华、有爱心、敢负责、敢担当等。“贤”代表一种优秀的内在品质,是一N生命内涵,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时代精神。

“贤文化”是一种以“贤“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兴贤小学特色地域文化演绎的结果,是开展“以综合实践为载体,弘扬乡土文化”研究的不断体现,是“读书、读人、读社会,尚德、尚智、尚健康”办学理念的综合体现。

3.“贤文化”的定位

首先,现代社会,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才成为各国首要争夺的第一资源。而我国的综合实践课程,正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结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从小关注、关心社会的意识,这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

其次,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的溺爱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少参与社会活动,导致学生缺乏社会交往与劳作经验,缺乏吃苦耐劳及在挫折面前仍能坚持完成任务的精神。也由于时空的限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学生对本土文化知之不多,传承文化传统后继无人,作为本土后人的自豪感将会荡然无存。爱乡才能爱国,了解乡土文化尤其重要。

最后,地方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学校的招生社区是兴贤和高边。这两个社区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如,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璜溪就坐落在高边村,兴贤的四大门楼是明末皇帝所赐,还有每年评选各村的贤达之士都是学习的榜样。社区中有知名企业如庆联食品公司,唯尚家具公司等。“树本”精神是狮山镇的文化名片。放眼南海和佛山,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秀丽的江山、辈出的人才、淳朴的民风及历史古韵就更值得让学生去了解,以增进对岭南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爱乡爱国、发愤***强的豪情壮志。把乡土文化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就能达到以文增智,以文辅德的目的。

基于以上背景,学校决心坚定不移地走“综合实践炼能力,乡土文化育贤人”之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实践中成长,知乡爱国,全面发展,成为“尚德尚智尚健康”的“贤达之人”。

三、“贤文化”的建设

学校扎根兴贤热土,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弘扬乡土文化”的研究。刚开始为了充分盘活社区和地方的资源,学校全体家长和学生开展“家乡特色大起底”的调查活动,涉及范围有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贤达之士、文明家庭等。最后围绕“读书、读人、读社会,尚德、尚智、尚健康”的办学目标,制定了“贤文化”教育的基本框架:以“综合实践炼能力,乡土文化育贤人”为主线,以省市区三个课题作支撑,以“追贤史”“寻贤物”“学贤人”和“践贤事”四大方面为内容,通过“六大优化”来落实“贤文化”建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不断传承文化,锻炼能力,完善人格,让每一名师生都向“贤人”看齐、靠拢。

“三大课题”:省级子课题“基于乡土文化的主题活动促学生高阶能力发展研究”、市级德育课题“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弘扬乡土文化的研究”和区级学科课题“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研究”。这三个课题紧密联系,互相支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共性,也有个性,在“贤乡”教育上达成育人共识,在学科教学上融入乡土文化,教学方法又各有特色。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贤文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

“四大内容”:学校根据收集到的乡土文化相关内容,共同研讨确定课程内容划分为四大特色体系。一是“追贤史”。引导学生走进乡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感受独具民风民情,不断激发学生对贤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是“敬贤物”。通过典型的事例,使学生学有榜样;三是“学贤人”。以可近、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典型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明辨贤恶、是非、美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四是“践贤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

“六大优化”: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向“贤人”看齐、靠拢,学校从“校园物象化”“课程结构化”“特色科研化”“活动多样化”“项目精品化”“办学开放化”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实施,以落实“贤文化”的目标。

1.校园文化物象化

学校以“乡土文化”为主题,把学校墙文化、廊文化、楼文化、班文化等作为校内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把花草树木、板报橱窗、墙壁走廊、书架展屏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媒介。学生通过对校园物质景观进行反复解读与体味,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扩展自身的生活视野。如,一楼大堂南海文化的展示,通过读书、读人、读南海的活动,弘扬南海精神,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2.课程建设校本化

学校把国家课程校本化,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一至六年级的课程架构,涉及“知贤史、敬贤物、学贤人、践贤事”四大方面,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修正“实践亮风采”的校本课程,形成高中低三段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具体课程架构见下页两个表。

3.实践活动多样化

实践活动多姿多彩,有体验角色转换的劳技周,如校长助理、主任助理等;有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科技节;有各项采访调查活动,如参观庆联食品厂、采访村书记等;有贤达讲坛,每学期邀请乡史达人、企业名家、美德之星、树本印记等贤达人士到校宣讲历史、文化和道德修养等。还有寒暑假举办的“2+1亲子体验行”(父母+一个孩子),关爱孤寡老人活动等。

4.特色建设科研化

坚持以科研促特色建设为原则,以“弘扬乡土文化”教育为引领,深化课题研究,并下设子课题、微型课题,教师100%参与,扎实开展层级的课题研究,做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如,省、市、区级三个课题。每年还举办成果分享会或综合实践汇报周活动,并编写了三本校本课程“实践亮风采”“善美印记”和“魅力南海我的家”。其中,“实践亮风采”荣获狮山镇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完成省级课题研究“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弘扬乡土文化”,成果荣获南海区二等奖;“发掘乡土资源,弘扬乡土文化”“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培养学生访谈能力的研究”均评为南海区优秀小课题;“四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评为狮山镇小课题一等奖。

5.特色项目精品化

在“贤文化”的建设中,学校做细做实做强,使之成为精品。如举办实践活动周,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搭建一个全校交流的平台,展示优秀实践活动班级和优秀实践之星风采,培养一支实践能力强、表达能力优、思想素质高的精英学生队伍。如,乡土文化擂台赛、读书读人读南海的展示活动等。

6.特色办学开放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社区为学校、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和探索的平台,家长为学生走向社会调查采访提供了协助,学校主导、学生主动参与,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W络。学校现有多个社区实践基地,有一支庞大的家长义工队伍,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形成合力,实施开放办学。

四、“贤文化”的成效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乡土文化的主题活动开发已经成为学校综合实践科组成员的共识,教师在实践摸索中成长起来,他们善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善于学习,冲劲十足,创新思维能力强。通过参加课题实验,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从昨天的课程消费者转变为今天的课程开发者。一批老师在学校发挥“顶梁柱”作用。如,罗婉云、叶竞怡、麦柳清成为狮山镇骨干教师;高志勇副校长、黄瑞华副校长、李玉霞、黄敏仪、谢雪娇、郭韶璇、叶婉梅、高山等一批教师在论文、案例、录像课、课题研究和辅导学生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片、镇内小有名气。

2.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拓宽了德育的新思路。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的高阶能力。近几年,学校学生参加南海区寒暑假“综合实践假期好作业”实践活动,作品100%获一二三等奖,是狮山镇中成绩较为突出的一所学校。2015年,五年级学生参加狮山镇综合实践学科检测,综合指数名列前茅。

3.转变了家庭的教育行为

校本课程的实施引领了家庭教育的走向,家长的教育观念由过去只重视文化课转向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合力。家长积极参与家长义工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

4.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乡土文化为研究主题,它整合了德育和学科教学。因此,它支撑起了学校“贤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多年的沉淀,学校的特色建设越发充满生机。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多次评为南海区优秀教研组,学校于2010年评为南海区综合实践活动样本学校、2011年评为镇综合实践学科研究基地、举办南海区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2013年更是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狮山镇特色评估中荣获一等奖和“特色评估先进单位”殊荣,并成功举办了“读书读人读南海,弘扬乡土文化”教育超市活动。特色课程荣获南海区一等奖,并以展板的形式在“南海区特色课程交流”活动中展出。2016年,综合实践活动科组被佛山市教育局评为示范教研组。2017年,被佛山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家长学校。

“贤文化”建设带动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田径队参加狮山镇中小学生田径比赛荣获团体冠***;女子足球比赛荣获狮山镇小学团体第三名;学校武术队荣获狮山镇咏春拳健身操比赛团体三等奖;学校宣传组评为狮山镇微信宣传“十佳”单位;校报《兴教育贤》狮山镇2016学年优秀校报奖;学校英语组参加2016年狮山镇英语口语大赛团体电影配音特等奖,南海区二等奖;少先队大队部委员参加南海区首届菁英少年演说大赛获三等奖。

增广贤文读后感篇3

关键词:诵读;快乐;经典

一、一花独放不是秀,万紫千红才是春

一节传统文化课上,学生正在我的指导下学习《弟子规》的内容,刘××突然站起来说:“王老师,这一学期要求背诵的传统文化内容,我都背熟了。”我一听,简直有点不相信,为了证实她的实力,我把她请到了讲台上,真没想到小姑娘真的一口气熟练地背下了所有内容,同学们不仅都睁大了眼睛,不约而同地一起喊出了“哇塞”,这也真出乎我的意料。既然她已经背熟了,再让她与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便是浪费她的时间,这一瞬间我突发奇想:我要鼓励更多的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自由徜徉,在经典的诵读中快乐成长。于是我趁着同学们热情高涨,在班里宣布:“谁能把这一学期的全部内容背熟,将被评为背诵小能手,发喜报一张,老师还会给他(她)照相留作纪念。”同学们满脸喜悦,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看谁能第一个拿到喜报。结果第二天一早来到学校,刘××第一个高举着昨天刚发的《出塞》《三字经》《百家姓》节选、《增广贤文》节选内容来到我跟前开始挑战,结果四个内容背得滚瓜烂熟。“言必行,行必果”,下午第一节课,我在班里给刘××同学举行了颁奖仪式,同学们都围在她的身边,争先恐后看她的喜报。第二天,第三天……王××、高××、王××……他们都拿到了喜报,在他们的带动下,同学们的诵读兴趣一发不可收拾,都唯恐落后,得不到喜报,老师的相机里没有他们获奖的身影。既然得奖的同学越来越多,应该让他们在剩余的时间里再背些别的经典文化,于是在征得家长同意后,每人买了一本《增广贤文》,因为书里的句子比较短小,***文并茂,孩子的阅读兴趣更高了。

二、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班级的经典诵读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同学们背诵的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一天早晨我来到班里,按照惯例同学们陆续来到我的跟前,让我检查背诵情况,忽然我感觉身后被人拽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丁××同学。你可知道,他可是我们班有名的学困生,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只有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他,一年级刚到我们班时,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发音不准,四个声调教了他几十遍也分不清,竟然在一次检查作业的时候,同村的一位同学说“丁××的家庭作业没完成,因为他吃晚饭后就睡着了,爷爷喝酒了,没叫醒他。”这个“老大难”真是让我束手无策,今天他能给我什么惊喜?我拿过他的书,认真地听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成若天性……”我刚想让他回到座位上,可是他又翻到了《弟子规》节选一的内容,这时我看到他每背一个字都要使上一股劲,手也在不停地用力,这篇弟子规的内容有点长,背到一半,他就卡壳了,我想等他一会儿,可他自觉地说:“老师,我再回去背背,行吗?”今天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尽管第二段他没有背下来,在下面他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当着大家的面,我大声地说:“丁××,你真了不起,你已经超过了很多同学,加油!”我把一颗红五角星认真地贴在了他的书上,班里又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看着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一阵欣慰涌上心头。

如今的孩子都不缺小聪明,他们需要的是大智慧。智慧从何而来,就是从圣贤经典中来。诵读10万经典,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将是一笔何等巨大的财富!孩子在班级中集体诵读,比单独由家长逼着诵读效果要好。开学第三天,董××的妈妈给我发来了短信“王老师,上学期的《增广贤文》背诵活动搞得很好,曾有一段时间,到书店就看这类书,然后就大背特背。她背得很快,我买了本《弟子规》担心在家实施不下去,您是否在课堂上鼓励一下孩子,有余力的可以多背,您可以指定篇目,以激发孩子的这种热情。这个阶段正处于记忆的好阶段,多背一些经典,一来帮孩子储存一些精神养分,二来比赛背诵能树立你追我赶的学风。”家长的信任和希望又一次让我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以后的路需要我用更多的激励方式来引导孩子。

我感动,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感动,在与学生一起比赛诵读的时刻,我享受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我感动,家长的支持鼓励信任,成了孩子们乐于学习的助推剂,成了我积极工作的动力。

我们的责任不只是让孩子背诵一些经典,更要培养孩子诵读经典的习惯,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让这种学习成为陪伴他一生的好习惯。

增广贤文读后感篇4

一、不遂的欲望历史

《后悔录》以主人公曾广贤跨越上个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性欲不遂直至性无能的经历作为故事内容。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曾广贤大概15岁左右,对性还一无所知。他和自己的父亲曾长风、母亲吴生、妹妹曾芳住在自家曾经用来存药的仓库里。同他们一起住的还有于、赵两家人。

这一天,他们意外地发现两只花狗正在交配。一群人用席子围住两只狗正围观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赵万年出现了。他一边以“这是低级趣味,是要挨批斗的”吓唬他们,一边拿曾广贤找来的棍子朝两只狗的连接处狠狠地劈了过去。狗们来不及分离、仓皇逃离横穿马路时被迎面驶来的公交车轧扁了。紧接着,赵万年就以“姑娘就应该像白纸那样清清白白,不要被那些不三不四的东西给腐蚀了”为由让妹妹赵山河洗眼睛。吴生则把那两只轧扁的狗带去了动物园,用换来的钱买来了一箱肥皂,让全家人把身体洗干净。在她看来,只有身体干净了,心里才能干净。不仅如此,在吴生的意识中,身体的洁净作为灵魂圣洁的隐喻还被延伸到了外在的环境空间和生活行止的净化要求。面对曾长风希望与之过性生活的要求,她十年来都采取拒绝的态度。曾广贤天生的卷发、曾芳右手手心的黑痣也被她视为身体不洁的象征。

曾长风忍受不了无性的夫妻生活,找到了赵山河解决问题。但不幸的是,他们在某一天被曾广贤无意中撞破。曾广贤忍不住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赵万年。曾长风随即就被拉去批斗,身体特别是下体被折磨得不成人样。曾长风以生殖器需要为表现的性需求,最终被施以肉体上特别是针对生殖器的暴力和惩罚,成为了曾广贤成长过程中一个抹不掉的阉割性场景。这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有着某种难以言明的恐惧,以至于他有过性生活的机会时都不敢过。

抄家后的曾广贤去动物园找母亲,无意中看到动物园的园长意欲调戏母亲的一幕。踹开门的曾广贤冲着母亲直吐口水。第二天,曾芳失踪,吴生自杀。在曾广贤后来的追溯中,他认为他的母亲是因为自己不被人摸弄的形象被毁而害羞死的。母亲死了,妹妹不知所终,父亲也因为好了伤疤忘了疼偷看***杂志被自己告发因而又不知道被拉到哪里去批斗了。曾广贤为自己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亲人在身边感到害怕。他隐约地觉得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好像我被人骗了,却还不知道那骗我的是谁?”

事实上,骗他的并不就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整个时代对身体的管理规范。按照福柯的说法,对身体和与之相关的性的规范,可以理解为是在生存艺术和自我关注的艺术日臻精致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着的伦理和自我塑造为自己性行为的道德主体的方式。①当然,这种塑造并不就成为单纯的个体主体所能左右的事情。其中,各种***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希望通过对“社会众生”的监督和规训,让生命进入历史,把一个生物人整合在知识和权力的结构之中,成为符合各种规范的主体。②

这种塑造的具体内容指向是与西方文化中的哲学和宗教对身体和精神的两分法密切相关的。在这种两分法中,身体是罪恶的渊薮,代表着感性、偶然性、不确定性、错觉和虚幻的一面;精神则意指着真理,代表理性、稳定性和确定性。禁欲资本主义利用了这种意识形态,一面将身体中的狂野能量严格限定在夫妻隐秘的床笫之间,一面将身体的物质性加以强调,以充当生产的工具机器。由是,就有了被纳入到生产计划和生产目的中的身体一说。身体只能作为一种工具性机器而存在:要么是生产性工具,要么是生殖性工具。为了维持这种机器的高速而有效的生产,现代性和资本主义既利用理性制度,也利用道德伦理来对身体加以控制。③

拿这样一些观点去理解中国在50、60年代的禁欲规范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此外,它也许还和中国的特定国情有关。一是当时的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确实需要充分发挥身体的生产性功能;一是冷战的意识形态斗争,使得意识形态选择和这种选择下的身体规范成为了国家民族身体化的象征。因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自我对身体进行规划的权力的强调,必然会使得对性和身体的自主权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化身体和性的一个表达,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身体和性难以接受的。除此之外,中国的建设主体是农民,他们受封建主义的性规范的要求影响较深。而且,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一直有着对道德理想化的追求,而身体是人们道德伦理修养的一个绝好载体。

这样复杂的关系自然是单纯、蒙昧,不谙人事的曾广贤难以理解的。尽管如此,禁欲规范带来的对身体的惩罚与随之而来的心灵戕害是任何使其合法化的理由都无法回避和加以文饰的。在这个意义上,曾广贤的同事赵敬东因为经受不住表姐张闹美丽性感形象的诱惑,而给自己身边的狗取了个与表姐一样的名字,并以之作为泄欲对象的性变态事件与被发现后,因为害怕被批斗的自杀事件就成为了(继曾长风的身体惩罚与批斗、母亲的羞窘与自杀,小池与于百家的人格羞辱之后)对禁欲规范带来的伤害的一个高潮性体现。

出狱之后的曾广贤毫无心理准备地进入了开放的新时代。在恣意纵情的环境里,性已不再被视为一个不可亵玩的情感私密领域。它是是投机的资本、是待价而沽的商品、是打击对手的武器、是游戏的道具、是需要消费的欲望与激情的生物性载体。但昔日的欲望禁忌与惩罚以异样的形式延伸内化到了曾广贤现时的生活,使他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机会。好几次,他按捺不住想在按摩小姐身上过一次浪漫的生活,但他却总是觉得这些女人的右手掌心上有一颗黑痣。而他只要“看见女人们的右掌心有黑痣,就觉得她们要不是我的妹妹,就是我妹妹的女儿。”因为这个,他没敢过一次性生活,他害怕自己的手摸到自家人身上。

由此,曾广贤的个人性史成为了个人欲望不遂的历史。它跨越了两个对性有着不同的定位和理解的时代。禁欲时代的性规范在欲望时代不再起作用时,禁欲时代的惩罚恐惧又为欲望时代的乱伦焦虑所取代。考虑到东西在《耳光响亮》中对欲望在后***时代的越界和“乱伦”气息的暗示,《后悔录》中的曾广贤有这样一种焦虑就并不是无的放矢的。尽管就个体而言,存在这样的焦虑有曾广贤个体的敏感性。但它并不像有些人把它视作禁欲规范内化的延伸作用那样简单。这一焦虑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动因和效果,而这一点是和曾广贤的后悔心绪密切相关的。

二、后悔的心绪沉迷

一个人竭力想做成的事情,却因为时代环境的变迁和个体的因素怎样做都没有做成,这自然是懊恼异常的事!何况这还是被社会视为最可衡量一个男人的身份与属性的性问题!何况在这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无知,他不仅伤害了自己还伤害了自己最为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曾广贤会后悔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难得的是他似乎对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感到后悔。在这每一步都不满意的心绪中,东西让我们注意到他在曾广贤身上找到的可供我们返观自身的“后悔”。

在东西的经验里,后悔是谁也没办法逃避的行为。它是排在食色之后的人的天性,是东方人的特产。它追问的是后果,是人们在结局跟预想不对等时的一种心绪。④这话说出了人们为什么会后悔的部分原因。人们为什么会后悔呢?处于历史和生命时间中的主体随时都要根据自己当下的境况做出判断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当这一行为在时间的流逝中发展到此时(现在的当下),呈现出与彼时(过去的当下)的动机所追求的目标不一样的结果时,或者当这一行为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了与彼时(过去的当下)的动机追求的目标一致的结果,主体此时(现在的当下)的价值评判标准却与彼时(过去的当下)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时候,后悔就发生了。主体对事物的发展和自身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是产生后悔心绪的两大来源。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后悔不是抽象的,也不是静态的。它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史的意志和主体的意志在交错跌宕的运行中主体很自然地就会产生的悔不当初的情绪。从这个意义来说,后悔就并不只是个体主体的专利。群体主体、社会主体、历史主体也未尝不可窥见一斑。当然,他们往往需要个体主体作为代表。

《多余的话》所呈现的瞿秋白似乎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一个在历史洪流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在生命流程中曾经风流儒雅的人物,在生命将尽的岁月里,以“历史的误会”和“脆弱的二元人物”这样的行文标题站在历史主体和个体性的生命主体的双重角度来给自己做一个生命和历史的总结。其间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检视弥漫着的又何尝没有后悔的情绪。这种心绪与对历史主体和个体主体在历史现实中的龃龉的检视一起,传达出他在历史长河中寻求生命主体意愿的全部努力与尝试。一些在死亡面前仍旧被写下来的“多余的话”表达出了瞿秋白谋求自己对历史和历史中的自己的同情性理解的要求,而谋求历史对历史中的自己的同情性理解又何尝不在其中。很难说这两者孰轻孰重。这种要求既是瞿秋白站在历史和人性的双重基点上对过往生活的伤悼,更是对个体命运无法承受的疼痛的温情抚摸。它充满了对个体和历史相互错位的勾连之间的悲剧性体悟。

而更多的人似乎在历史主体和个体主体的龃龉间寻找到了不言后悔的心绪平衡之路。张贤亮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陈晓明看来,张贤亮在从身体机能的障碍来表现人在***治强大的压力之下所陷入的困境时并不彻底。因为“他笔下的男性主人公通过***治的***(例如,抢救集体财产,阅读《资本论》等)最终还是恢复了机能,并且重新成为历史主体,成为历史责任的承担者,开创历史之未来。他的人物与其说是对历史***治的反思,不如说是对历史之完整性的维护和补充。张贤亮终于表达过那种意思,那就是‘伤痕’具有美感,那是自我证明的依据,是历史的异化力量使得自我更加坚强,并且成为对未来承诺的依据。……同样是身体的困扰,张贤亮笔下的章永麟始终具有自我意识,他一直在努力寻求个人和历史平衡发展的途径,他寻求适应现实的方式,他终于寻求到了,不管是‘美国饭店’、马樱花还是黄香久的软玉温香,还是《资本论》指引的唯物主义道路,他的人物在那样的年代是有自觉意识的,也可以有自觉意识。”⑤而人们对知青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自我意识”让他们面对曾有的苦难和夹杂其中的自我选择时,集体性地表达出了对那段历史中的个人经历不言后悔的姿态存在的争议,也未尝不是类似典型的代表。

转贴于

曾广贤对个人伤痛中的自我态度和后悔心绪与他们相比又如何呢?

事实上,曾广贤的后悔从追溯的事件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己在造成他人的不幸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后悔,主要以自己的多嘴对父亲、赵敬东以及小池等造成的伤害为内容。一类是对自己在自己的不幸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后悔。在这两类后悔中,曾广贤寻求的主要是自己在他人命运和自我命运中所应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历史在他人命运与自我命运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他人在他人自身的命运与自我命运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曾广贤为什么不去寻求历史在他人命运与自我命运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他人在他人自身的命运与自我命运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呢?难道说他没有质疑历史和他人的勇气或者能力?他的自我意识并没有或者未能搭上历史的列车作膨胀放大的处理?这会是东西竭力要控制以致让我们接受的一个视点吗?他自身善良与懦弱并存的品质、认识上不谙世事与不善评判的缺陷在这样的视点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如果只是单纯地缺乏质疑的勇气而不是认识的能力,那么曾广贤就是世故而聪明的,他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又回避敏感性的话题赢得大家的同情。但如果并不是勇气的问题,而只是曾广贤认识能力的缺乏问题,那么曾广贤就是单纯、无知的。这单纯与无知反过来会指引我们去返观历史和他人的残酷。

从这个角度来看,曾广贤后悔中的责任承担远没有我们习惯赋予的那样宏大的意义,因为不承担,他将无以自我安慰。后悔是在历史的无法复原和个体生命的不能回溯中对个体命运无法承受的挫折和伤痛的温情抚摸。他寻求的最终只是他人和自己对历史中的自己的同情性理解。人生沉溺,直面它是痛苦的!《天灯·起火》中的丑婆因为容貌的丑陋缺乏情爱体验而将强奸想象成了爱情,《祖先》中的冬草在整个世界都成为陷阱无以逃遁时将强奸她的那片土地认作了故乡。懦弱小民如曾广贤者则找到了后悔这一心绪“在自己无法更改的荒诞的命运旁画出一道道幻想中美丽的枝蔓”。⑥

在这美丽的枝蔓中,他还有普泛化的“乱伦焦虑”(他认为所有女人都有可能是他的妹妹或他妹妹的女儿)给自己的性无能做最好的庇佑。它让他在可能逃脱一个更为原罪式的悲剧,使后悔变成侥幸⑦的同时,还让在充满越界与“乱伦”气息的欲望时代因为深受禁欲主义观念的影响而显得可笑的他有了傲视这个时代的某种理由!当亲情、友情与爱情受欲望的膨胀而受到伤害时,他却能因为自己没有动过赵阿姨而坦诚地面对父亲,因为放弃***而不再会伤害到自己的妹妹和妹妹可能的女儿时,谁又能说他不是在为自己昔日犯下的错误来弥补呢?谁又能说“在给定的命运中,这可能是曾广贤最好的结局了”⑧不会是在欲望时代里广大的欲望不遂者最好的结局呢?在一个欲望不断膨胀的时代,无法遂愿的普通小民又何尝不从这“最好”的结局中看到自己可供庆幸与自我安慰的全部理由,感到和他共有的呼吸呢!就这个意义而言,东西借曾广贤给这个时代的欲望不遂者开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精神胜利的药方!曾广贤实在是“增广贤文”的世俗世界应对历史性的“匮乏”状态的又一小民典型呢!

三、“如果”的不休言说

在曾广贤的后悔心绪中,“如果”成为了表达这一心绪的关键词汇。小说在曾广贤“如果你没意见,那我就开始讲了”的叙述中展开,也在“如果我不这样,我那样,那我就……”的句式中回望曾广贤的来路。由此, “如果”的不休言说在成为表达后悔心绪的话语形式之余,有了某种语词内容化的效果。正是因为这种效果,曾广贤寻求的就不只是在后悔心绪中自己对自己的同情性理解,还有通过后悔心绪的语词化的外化表达与倾诉寻求他人对自己的同情性理解的要求。

那么,他需要谁的同情性理解呢?也就是说,他找谁来倾诉呢?在显在的文本层面,曾广贤向自己的父亲还有一个***小姐倾诉了自己的后悔。事实上,按曾广贤自己的说法,他还找过于百家、荣光明(曾广贤的又一个同学),张闹等人,但他们都不愿意听他说话。前两个是怕耽误他们的生意,张闹的拒绝也不难理解。剩下两个愿意倾听的,一个是成为植物人躺在床上的父亲,一个是付费召来的***小姐。

寻求父亲的同情是比较好理解的,毕竟是他的告密让他的父亲在禁欲时期遭遇批斗,也是他的多嘴告诉父亲仓库归还了让老人家一激动成了植物人。但大家如果有兴趣关注的话,就会发现曾广贤对父亲的倾诉相比较对***小姐的倾诉而言是一个节略的版本,只剩下一连串的如果,只占据第七章“如果”一章的篇幅。这也比较好理解,毕竟父亲对很多事情都知道,曾广贤没必要过多的交代。

但曾广贤对***小姐的倾诉则占据了前面一到六章的篇幅。除了***小姐不知道情况需要多多交代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呢?小姐是付费而来的,只要完成既定的时间钟点,她就可以走人。而且,她的职业特性和自身的身份处境也不大可能让她对一个购买自己钟点的男人发生兴趣以至同情。要这样的一个听众对自己产生同情性理解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曾广贤要在“如果”的句式中建构自己的口述历史,就必然会不断地扩充细节,织就一个具有统一真实性的讲述文本。容量的扩张、场景的渲染、解释的不断延展、自嘲自解的戏谑言说、悲情的煽动、后悔心绪的“如果”想象与可能场景的对比……这一切都会在欲望不遂的无性中充分地围绕着“性”这个敏感的话题充分地展开。

在这样的情况下,逝去时代的历史就成为了欲望时代里世俗化的欲望载体***小姐好奇、惊异的一个具有“考古”性质的内容。没有立此存照的意义,只有诧异、惊奇,不可思议中对历史的怪诞面目的直感,而没有进一步严肃探讨的全部价值。与其说这是对历史的抗议与颠覆,不如说是在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将历史悬置奇观化。历史在此就成为东西展开故事内容的一个景片与可能的框架。以“禁忌”、“友谊”、“冲动”、“忠贞”、“身体”,“放浪”为标题的具有关键词性质的六章内容,填充的就只是人们对个体成长过程中的性历程,和某一历史时期中人们的性历程日益定型乃至类型化的***认识内容,却缺乏任何富有意义的对既定的历史认识的挑战与突破。从中,人们既可以体会到对特定历史的戏谑性的快乐又不会因此而触犯敏感性的话题。

此外,对待历史的这样一种态度让曾广贤对禁欲时代的回忆与讲述,在“禁欲”的主题限定下充满了***意味。性惩罚、性变态、性游戏、性骚扰、偷窥、梦遗、意***……,“无性”成为了“性”的无所不在。在“无性”的表面言说中,恣肆放纵着的“性”这个唯一的话题,既满足了曾广贤因为生殖器官的无性表现而转移的口腔欲的快感,又与***小姐这个倾听对象发生着更为复杂的意***关系。“以言词为根,耳朵为接收孔道的”讲述成为了性活动过程的模拟。⑨

《商品》中的二郎在列车上用一系列民间的黄色笑话成功地引诱了薇冬。与之相比,曾广贤讲的这个黄色笑话要庞大复杂的多,既有***治历史的背景、亲情伦理的镶嵌,还有“无性”的性暧昧。人们习惯于说,男人是视觉的动物,所以张闹对男人的杀伤力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而女人呢?人们会说,她们是听觉的动物。语言的引诱往往能够激发她们现实的激情。薇冬还没有下车就和二郎有了孩子,这个***小姐的速度也够快,还没听完就想撕扯曾广贤的裤子。但她是不是像张柱林所理解的那样对曾广贤的讲述失去了兴趣,不耐烦才那么急迫地要免费出让自己的身体呢?

考虑到小姐的举动是曾广贤讲了将近六章的内容,并已经谈到自己最近的性经历——与一位按摩小姐要发生关系时感觉对方可能是自己的妹妹——产生的乱伦焦虑让自己性无能的这样一种状况,小姐的这种反应就不会像张柱林说的那样简单。一方面,她的身份与按摩小姐类似,曾广贤的讲述很可能激起了她的好奇心,想看看他是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会产生这样的幻觉而性无能;另一方面,曾广贤的讲述很可能激起了她的同情心。考虑到***小姐自身的身份与处境的卑微,曾广贤那么深切的后悔、那么多的欲望不遂会不会让***小姐在两相比较的情况下觉得自己还要比他的处境好一些,想要试试自己能不能帮帮他、拯救他呢?这样的快感是***小姐从别的男人那里的性买卖中很难获得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可能的,而且文本的叙述也因为这样的两种可能给我们呈现了一种促狭的场面和效果。

此外,作为主人公的叙述者,曾广贤的讲述不仅是说给***小姐、说给他的父亲听的,实际上也是说给读者听的。站在曾广贤的角度探讨他的讲述对读者的作用是必要的,但同时读者的反应和阅读心理也是应该注意的。普泛意义上的读者自然包括那位***小姐,所以那位***小姐的反应也是一些读者会有的。读者会因为曾广贤的无边后悔和现实中的性无能的悲惨处境而对之充满同情。这种同情多半是建立在自己的欲望有遂和认识上的优越感的基础上的。在这种同情中,很多读者也许会进一步同情自己,因为自己的欲望并不都得到满足,但他们会在曾广贤的“乱伦焦虑”含有的精神胜利法中获得解脱。曾广贤对自己欲望不遂的倾诉一方面满足了读者的偷窥欲望,给了读者拥有睿智和权力的飘飘之感,另一方面又会因个人处境的相似(欲望时代里有很多的欲望不遂者,尽管并不一定就是***不遂)而与之共享和沉湎。在这个意义上,曾广贤超越了《***村》中的秋雨和《耳光响亮》中的牛翠柏,他不断“如果”的后悔之述不只给自己提供了想象中的胜利与快感,还额外给听者和读者创造一个语词化的精神胜利法的共享嘉年华。

考虑到创作过程本就是一个更大的“如果”的选择性的设想过程,东西的《后悔录》由此就并不只是对曾广贤后悔之述的客观记录。它有东西之所以是东西的秘密所在。我想这是尝试向鲁迅学习,认为“只有写出像啊Q那样的使我们脸热心跳的作家,只有把我们的秘密戳穿的作家,才会是真正的大师”⑩的东西没有预料到的!

注释

①②[法]米歇尔·福柯著,佘碧平译:《性经验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538页、“译者序”部分第10页。

③汪民安主编:《身体的文化***治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导言”部分第1页。

⑦⑤⑧陈晓明《身体穿过历史的荒诞现场——评东西的长篇〈后悔录〉》,《南方文坛》2005年第4期。

④《中国式的后悔——与东西对话〈后悔录〉》,http://book.sohu.com/20050919/n240406307.shtml

⑥钟红明、东西《其实每个人都有后悔——关于长篇小说〈后悔录〉》,《文汇报》2005年6月19日。

⑨张柱林《〈后悔录〉:穿越现实的心灵欲火》,《小说评论》2005年第6期。

增广贤文读后感篇5

一、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了这样的心理倾向,就会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抱有向往的倾向和愉快的情绪。例如:在阅读活动中,兴趣既是读者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又是引起读者主动、积极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因,对维系阅读注意力,增强阅读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唤起情感体验等具有积极作用。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往往把兴趣专注于学习以外的一些事物,比如电子游戏等,而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学困生的兴趣转移,就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对学困生真实情况的调查分析

为了摸清学困生的真实情况,豪贤路小学以小学五年级10名迷恋电子游戏的学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诸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使其兴趣从电子游戏转移到阅读活动中。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电子游戏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其一,心理影响。调查结果表明,迷恋电子游戏的学困生在学习时容易焦虑,学习责任心下降,自控能力变低。迷恋电子游戏后,随着焦虑感的加深和责任心的降低,其学习效果会直接受到影响。此外,造成学困生迷恋电子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当游戏成瘾,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教师的批评、父母的责备,使其感到丧失了对学习和生活的控制能力,以致引起自我否定的不愉快体验,而摆脱这一境况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再次回到电子游戏中,并在其中寻找自我、定位自我。

其二,语言影响。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直观、动态的画面会影响语言思维。因此,拥有直观、动态画面的电子游戏除了对学生的交往能力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外,还通过画面以直观的形象代替了学生大脑中的想象,导致形象信息被输入大脑时无须经过语言提炼,从而大大限制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长期玩电子游戏更令其思维惰性增强,进而恶性循环,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更为不利的影响。

其三,延伸影响。调查问卷中关于学困生迷恋电子游戏的延伸影响问题,有两种答案所占比率较高:一是课堂上会想象和联想游戏里的情节,二是课间喜欢做模仿电子游戏的活动。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之间流行一种模仿电子游戏角色战斗的纸上游戏,参与者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姓名,设计所扮演角色的智力数值、战斗力数值、必杀技等游戏元素,然后进行战斗游戏,由公认的裁判决定胜负。学困生对电子游戏的迷恋,不仅影响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更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

三、因势利导实现兴趣转移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10名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采取正确的方法,把学困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所以,教师通过引导阅读的方式实现学困生的兴趣转移,其策略有三方面。

1.游戏激趣,顺势而为

学困生对电子游戏非常着迷,即便在没有电子游戏的环境中,他们依然能进行模仿游戏情景的活动,课堂上也会想象和联想游戏的情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选择利用电子游戏的激趣因素设计出与阅读相关的游戏活动,从而打开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突破口。具体而言,包括四方面。

(1)选择可利用的游戏激趣因素进行阅读设计

电子游戏中有吸引人的画面、精彩的剧情、逼真的情景及有趣的奖励等,教师可借鉴这些因素,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阅读材料,以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

(2)利用现成游戏创设阅读情景

将学生自创的纸上游戏与阅读活动相结合,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游戏背景是三国时代,参与者是三国士兵,国籍自定。开始时,每个角色的智力、武艺、兵力三项数值总值为100,自行分配,数值的提升要通过与阅读相关的特定活动来实现。通过这样的设计,向学困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儿童故事版)。由于这是学困生经常参与的游戏,因而他们十分熟悉,非常兴奋,这时顺势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儿童故事版),学生自然兴趣浓厚,乐于接受。

(3)搭建游戏与阅读互通的桥梁

在游戏的基础上,可附加与阅读相关的特定任务,布置任务的时间是周末,学生可通过完成任务提升游戏角色的三项数值。值得注意的是,任务的设计非常关键:一是任务既要与阅读内容相关,又要趣味性强,还要有助于参与者仔细阅读;二是任务的难度要控制在学困生能完成的范围之内。通过这样的设计,可有效提高学困生阅读的积极性,充分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定期小结和注重分析相结合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予以监督,确保活动长期而有效地进行。同时,教师要定期进行小结,给予评价,并注重阅读方面的分析,指出游戏高分者在阅读方面付出的努力,并适时予以鼓励,使学困生深刻体会阅读带来的愉悦感。

2.择书而荐,拓展阅读

对学困生而言,许多文学名著的内容难以理解,由于没有曲折、惊险的故事情节而难以维持其长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向学困生推荐书籍时,教师应尽量选择故事性强、易读易懂的书籍,既要内容健康,又要引人入胜,使学困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养成阅读习惯,当学困生懂得品味含义深刻的作品后,再进一步拓展其阅读范围。

3.家校沟通,改善环境

电子游戏具有激趣功能,对学困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即便教师创设了阅读游戏,也不能彻底打消学困生对游戏的贪恋心理。因此,学校开展阅读活动仍须争取家长的配合,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要求家长做到:控制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有意锻炼孩子的克制力;引导孩子把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放松手段,而不是被游戏牵着鼻子走;配合教师向孩子建议或与孩子一起安排可替代电子游戏的活动,如阅读、运动等。此外,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阅读,并适时表扬,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还有,家长要训练孩子的***性,消除其依赖感,使其成为***、自尊、自强的人。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豪贤路小学学困生的兴趣转移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困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阅读习惯逐渐养成;更为可喜的是,学困生每天的人均课外阅读时间从0.36小时增加至1.4小时。

增广贤文读后感篇6

我想,这是几代人的迷茫,是中国传统文化断层的缩影,令人悲哀和无奈。翻阅我国的近现代史,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的历史(包括文化历史)进程。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至深的伤害。而我们的成长教训再一次证明,经过4500年历史检验的圣贤经典是指引后人前进的明灯。如果我们从小就接受经典的熏陶,圣贤就可以常伴左右。当我们遇到任何的问题,信手拈来圣贤的教诲,就会发现圣贤典籍原来就是我们人生的导航,可以带领我们走向光明。

俯瞰当下中国,令教育者及志士仁人担忧。我们面对高科技的文明社会,物质水平快速增长,我们具有极高的物质享受和便利,可是人们的内在精神并没有提升。社会混乱、诚信缺乏,人们内心缺乏安全感。让传统经典重新走进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滋润温暖丰富人的内心,像太阳一样照耀人们前进的光明,是我们教育人应该赶紧担当的责任。

传统经典博大精深,学***典毋庸置疑,我们首先应该向经典学习什么?

一、学习传统经典,传承文明高雅

对经典的喜爱欣赏、对经典的传承与发展,起步于你对经典的熟悉与了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典的起步是积累。自幼年起,在不同的时期,应大量阅读背诵经典,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学会鉴赏,这是学***典的基础。阅读背诵的范围要广泛:唐诗宋词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加词语积累,提升写作水平;四书五经、弟子规、三字经教你人伦大道,影响一生的做人法则。

当你饱读经典,熟记于心之后,经典对人的影响将于无形之中,陪伴你终生。而华夏文化文明高雅的继承与发展也在你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之中了。这种传承的力量就像小草的力量一样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很可怕!

在我从教生涯中,有这样的例子:

我一直致力于在孩子们中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历届学生均有收获。在正常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小囫囵吞枣式地大量背诵经典,不要错过12岁前记忆的黄金时间。在学生六年的小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如:一二年级背诵《三字经》《日有所诵》及五言七言绝句;三四年级背诵唐诗宋词《弟子规》;五六年级背诵一些长篇的诗词及优秀的古文等。

只问积累,不求收获!可是,在你不问收获的时候,量变带来的质变给你的惊喜不断。在背诵积累经典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受到潜移默化的浸染,古圣先贤的文明高雅渗透到血液里,成为他们终生的财富。

学生一:7岁的陈在家看电视,画面上出现蓝田牙膏的广告,满池的荷叶,一只蜻蜓停落荷花上,很漂亮。他张口就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刚刚进学校我们背诵的唐诗,他运用得恰到好处,令家长目瞪口呆。

学生二:我们的学校在长江大桥下,伴桥而生,对大桥有很深的感情。一天,我们在一起形容大桥的豪迈,竞相斗词。一学生张口就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镇住全班同学。

学生三:日落时分,形容内心的伤感,她竟然想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这样的诗句来映衬,佳雯当时9岁,孩子内心的细致与敏感让我惊讶。

教师在学生学***典的启蒙阶段,要做好兴趣的激发、方法的引导、内容的把握等工作。根据年龄、年段特点,循序渐进将经典的学习渗透到识字、说话和作文教学中,让圣人的文明高雅在孩子们的言行中得以传承。

二、学习传统经典,遵循为人大伦

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代代相传,直至今天,未曾断绝。靠的就是做人的法则和真理(教人如何做好人,教社会如何安定)。而中国悠久的圣贤教育最根本的核心就是儒家教育。这一直占主导地位、美好的传统教育,究竟教我们什么呢?

1.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道。

2.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德。

这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道德法则。而人与人之间,最应遵守的主要道德法则是什么呢?

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贵贱,都会自然产生五种关系:父子(上慈下孝)、君臣(上下级关系――上礼下忠)、夫妇(男女有别)、兄弟、(长幼有序)、朋友――朋友关系(守信用,讲道义)。

这是人伦大道。每个人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顺此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这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世: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这五种关系正常运转的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明了的安身立命之学,也是维系社会安定常态的世间的大学问。

作为教师,我们应自身不断学习圣人经典,并有责任正确有序引导学生从小感受圣贤教育,从中不断地去领悟其中的真实智慧,并将此融会贯通,应用于人生实践,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小至个人的修身进取,大至国家的治理安定,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在现代社会,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思想多元、选择多元的社会中,我们如何做好自己个人,如何成就个人自己,如何使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既让自己得到自由发展又让自己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是一个大难题,然而却是我们人生必遇的问题,如何在这个问题上求解和解答,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这五个方面汲取真理和智慧,也掌握要领和技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感到汗颜的是,台湾、香港、新加坡甚至韩国日本的孩子们从小受到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比我们的孩子要深远地多,其结果是,他们的孩子更加懂得为人处事准则,更加懂得为人大伦,文明礼貌孝顺诚信。同时,我也在思考着,如何来拯救中国孩子的经典教育断层的问题?方法只有一个:尽快让孩子们接触、积累、领会经典中古圣先贤的思想精髓,越早越好。在这方面,我做过尝试:

九年前,我在带小学一年级。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家长的素质高(本科率达到90%)。那时候,学***典的风气还很淡薄。我让全体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家长们很支持配合,很多家长也跟着一起学习。孩子们的记忆潜力惊人,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都记下来了,虽然其中的涵义不大清楚。这届学生今年上高二,让我感到欣慰和震惊的是,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对《三字经》《弟子规》都能全文背诵,童年的记忆是多么深刻呀!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经典有了深深的感情,在钱文忠教授的诠释中,他们进一步了解了经典的内涵,提升自己的为人修养。从此,他们的为人处事修养就有了参考的准则,人生从此有了道德的厚度。

从现在开始,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像他们那样,从小在“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的诵读中,受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教育,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孩子清楚社会人伦大道,明白他在什么身份、处于什么关系时,应该要尽什么样的义务。那么,个人则安宁、家庭则和谐,国家则“大同”了。

三、学习传统经典,勇担民族大义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岳飞的《满江红》以及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无不体现了这一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屈原放逐,而赋《离骚》、“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无不体现伟人的豪情壮志。

增广贤文读后感篇7

【关键词】沂州;李希贤;疏广;疏受;二疏城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沿南北古驿道南巡。因久仰崇尚沂州汉代兰陵的“二疏”散金之德,遂绕经沂州府(府治临沂县,即今临沂市驻地),召见了沂州知府李希贤。为表彰沂州峄县的两位汉代名臣疏广、疏受,于是在行宫内留下墨宝。赞诗曰:“荒城名尚二疏存,置酒捐金广主恩,贤损志愚益其过,不惟高见实良言。”李希贤随即命人刻石立碑,置于临沂城南关阁子门外,该碑高6尺,并盖有碑亭。

李希贤,字季廉,四川长寿人,拔贡出身。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春,由湖南桃源同知升任沂州知府,任职期间,做了不少的功绩。1754年,李希贤商同地方士绅,倡导创建沂州府考院。李希贤带头捐款并带动有钱者乐捐。考院建成后,当年便投入使用。从此,七地士子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去曲阜赶考了,临沂人皆称赞此乃一件大善举。这处考院一直沿用至清末废除科举考试,以后就改成了学校,一直是山东省第五中学的校址,学校一直使用到日寇占领该地,后被破坏,不复存在。

李希贤任职期间,另外一大贡献便是发展生产,修建堤防。为治理水患,1758年李希贤奉命组织人力疏浚芙蓉河、燕子河、陷泥河等,他亲自考察河道,在积水的低洼地带修筑堤防。《临沂市志》有载:“清乾隆二十三年 (公元1758年)知府李希贤、知县沈玉琳劝民筑河南岸堤700丈;照故道开涑哦河南道1980丈;挑长东乡沙沟河2160丈。”

此外,李希贤上任之初,“取州邑之志而观之,或繁而未提其要,或简而未悉其详”,感到难以为用。便于1754年秋调集人员,亲自主持纂修《沂州府志》,历时3年脱稿,1760年刊行。全志凡36卷,约40万字,填补了沂州无府志的空白。清乾隆二十八(公元1763年),李希贤升任云南迤西道道员。

其实, “二疏城”御碑本应置于沂州府峄县“二疏城”处,但州府为了宣传***绩,将其置于沂州府驻地临沂县。乾隆“二疏城” 御碑所在处,具体在今临沂市兰山区桃花涧小区,御碑街居委对过林荫广场附近。据乡人传,抗日战争时期,日***进城把“御碑”及亭拆掉,搬到今沂州路展览馆门前,铺了临沂当时唯一的石头路。又传1957年台风刮倒“御碑”摔碎。还传“破四旧”期间,“御碑”被***砸毁。各种说法都有。现在值得肯定的是,在临沂市博物馆保存有二疏城御碑,乾隆御笔碑文清晰可见。只是是否原碑,尚待商榷。

二疏城的地址所在,历代方志均有记载。《齐乘》载:“二疏宅,峄州东四十里罗滕城,墓亦在焉。城周五六里,土人指以为宅。按二疏归乡里,顾有旧田庐,娱乐终身,不为子孙增益产业,宁有如是之宅乎?询之耆旧,谓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共筑此城。即城内古寺,其故宅基也。海州有景疏楼。”《读史方舆纪要》 载:“二疏城,《志》云‘在县东四十里,城方五六里,内有散金台,相传汉疏广疏受所居。’或谓之不其城。”《梦溪笔谈・卷四・辨证二》详载:“疏广,东海兰陵人,兰陵今属沂州承县……今承县东四十里自有疏广墓,其东又二里有疏受墓。”《峄县志・卷二十四・古迹考》载:“二疏城,县东四十里,地名罗滕,汉疏广、疏受归老于此。城周二三里,土人指以为宅,按《齐乘》。 ”“散金台,县东四十里,汉二疏散金乡人处。”

“二疏城”得名,传为汉代兰陵有名的“二疏”,即博士疏受、贤良疏广故居处。因为“二疏”叔侄散金于此,所以“二疏城”还称为“散金台”。 那么疏广、疏受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得以流传千古呢?

疏广、疏受的事迹,在《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中“ 疏广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徒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促)卖以共(供)具。……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疏广叔侄的做法,在子孙们眼里看似不近人情理,实际上他们看透了世间的多少仕宦高官最后悲剧而结,多少富家子弟最后败落而终。磨难吃苦方成才,财富居多是枷锁,应该就是他们自己人生成长的经历和感悟。

明智豁达的疏氏叔侄俩去世后,埋葬在了“散金台”南附近的疏氏祖茔里。乡亲们感念他们的散金之德、济贫之恩,在他们的故宅处修建“二疏祠”纪念他们的恩德与教诲。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世代代奉祀不绝。

“二疏”散金之义举、教诲后代之义行,对后世育子教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历代文人雅士对多有诗赋之赞,留有佳话在天下广为传颂。

晋代陶渊明对“二疏”极其通达明智的态度表示赞赏,同二疏产生共鸣,并曾专取此叔侄二人为题材来写《咏二疏》诗[引自《峄县志・卷二十三・诗赋词》],诗云:“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离别情所悲,馀荣何足顾。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放意乐馀年,遑恤身后虑。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唐代诗人李白诗赞曰:“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贺知章有诗云:“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 ,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白居易也诗赞“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尘去。”

增广贤文读后感篇8

不断提高专业修养是语文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孟子日:“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教师要教导学生,首先应熟悉教材、学生,应对文本有个性化的解读,不要过分依赖教参。前人喜欢把教师比作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储备“一盆水”,这就算孟子所说的“昭昭”吗?笔者认为新时期的教师作一盆水是不够的,因为一盆水是死水的话,知识结构是固着不变的,教师只会倾倒知识,不能引领学生去开启知识宝库。笔者认为好的教师应该是“老汤”,自有其积淀,自有其精华,但是会依据顾客不同的口味增减“作料”。

(1)敢于放权,适时引导,不要事事包办。《孟子》记载了农学家许行,许行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即贤良的国君要与老百姓一起参加耕种才能吃饭,自己做饭吃,还得为老百姓办事。孟子驳斥了许行的观点,提出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天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包办太多,许多老师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向自己的标准答案,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造力,只是一群会答题的木偶、会考试的机器。答案不是唯一的,大千世界多姿多彩,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只要言之成理,未为不可。广大语文教师要敢于放权于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任务,主动从神坛上走下来。同时,一名清醒的语文教师不会把“放权”变成“放任”,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学中的点评和学后的总结,始终关注学生的困惑,给予适时指导。

(2)陶冶性情悟理修身融于教学之中。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的养成是“集义之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语文教学不是只注重字词句,而是要关注语言片段背后的人文内涵,人物的精神境界,从而涵育气质,澡雪精神。读李密《陈情表》,我们感受到“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至厚亲情;读莫泊桑的《项链》,我们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嗤之以鼻,但也由衷地敬佩她敢于承担、不怕苦难的坚毅品质;读杜甫的《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我们感受到了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怀。语文教学不是教会同学选“ABC”,而是让学生具备交流沟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正如孟子所说“浩然之气”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有赖于广大语文教师日积月累的努力。

增广贤文读后感篇9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而且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教育本应像阳光一样照亮学生的心灵,但实际上,因受工业社会“唯己”经济学价值观的影响,跨世纪的新一代在教育预期的轨道上已偏离得太远。而流传千年被尊为经典的国学篇章,饱含着祖先的智慧,汇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如果学生从小就接受国学经典教育,那么一大批具备良好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本文由收集整理才,必将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为此,学校实施国学经典教育很有必要。

一、国学经典教育的途径

1.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如,开展“与经典为伴,以圣贤为友”、“读千古美文,做淑女君子”的中华经典诵读特色教育活动,并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2. 诵读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一些学生虽然学习不错,但与人相处的能力非常差,胆小懦弱,心胸狭隘,难以面对挫折。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引导他们,让其在日常生活中诵读国学经典,以使其受到古圣先贤的教诲。

3. 定期举行心得交流会、读书会。对不同地区、不同个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国学经典教育方法。教师彼此间也应切磋交流,这有助于掌握更多因材施教的方法。中国古代优秀典籍非常多,通过读书会,教师可以加深对古籍深层次的认识,有助于充实教师课余生活,使教师受用无穷。

4.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影响已深入到家庭、学校,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从目前的社会教育状况来看,负面的多,正面的少,其危害又往往被人所忽略。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现状与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有利因素,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让国学经典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家长与教师在理念上没有达成共识,在教育上步调不一,教师教一套,家长做一套,学生会不知所从,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不利于学生向既定目标发展。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1. 选择诵读的读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意存高远,特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圣贤的文章,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诵读的读本可选用《德道经》《大学》《弟子规》《中庸》《论语》《三字经》等。

2. 把握诵读的方式。最初,学生可重点诵读《德道经》第一章和第四十五章及《大学》的开篇章、《弟子规》,然后逐步深入,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

转贴于

增广贤文读后感篇10

关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要性的思索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留德的著名医师,江苏人,世家子弟,对国学研究颇有造诣,她在德国期间,一次去跳舞,遇到一位伴舞的德国青年,最初她还有点瞧不起这位年轻人,但那个年轻人说自己是大学毕业,还读过《老子》,并且会用汉语背诵,不仅能熟背,解释得也很有见地,这位女医生断言,中国文化必有流行于世界的一天,凡我国青年千万不要忘了自己的文化,否则到了国外如果反不如外国人了解得深透,就太惭愧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职责。而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们更能找到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

有一部泰国公益短片名为《无名英雄》,主人公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但他总是尽己所能去帮助身边的人,甚至是一盆花、一条流浪狗,很多旁观者看到他帮助别人的举动都会摇头,但他一如既往,手里有两张泰币,就会把一张送给沿街乞讨的母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求任何回报,他没有变得富有,没有成为名人,但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很充实,生活得很快乐。当沿街乞讨的小姑娘穿上校服站在他面前时,他的神情透露出无限的满足和幸福。其实,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只要我们懂得去珍惜、去用心体会,幸福其实唾手可得。

古今中外对“幸福”有各种不同的解说。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康德认为“幸福是对我们一切爱好的满足”,孟子曾说过:“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可见,西方、儒家思想都是承认利欲幸福的。如果从欲望得到满足来解说幸福,除了利欲幸福,儒家看来,人还有对事业的追求,即事业幸福。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对内可以将学问传给后人,使后人茁壮成长,对外可以将圣学发扬光大,使天下得以平治,这是事业幸福。可最值得关注的还是这段话“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在孟子看来,良心本心人人都有,它是道德的根据,要成就道德必须回到良心本身,反省自问,听命于良心应有的自然状态,一旦做到这一点,便会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这种幸福就是道德幸福。古圣先贤非常重视这种幸福,他们追求的是“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就是不停地向善行善。

我们生活在尘世中,每天奔波劳碌,希望能赚更多的钱,得到更高的地位,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创造舒适富足的生活,可我们往往容易在不停的追逐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甚至渐渐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可见,忽视道德幸福,一味地追求利欲、事业幸福,后果不堪设想。何谓道德?道,就是“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就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这两个字正是古圣先贤教诲的简要概括。所以,我们要获得真正的幸福,需要在古圣先贤的指引下前行,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

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古圣先贤留下的经典书籍。比如《论语》《道德经》《中庸》《大学》等,其中有一本小书,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简单的礼,是最起码的为人处世标准,有人将其比喻成“人生的交通规则”,它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山西新绛人,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具体生卒年不详。李先生终其一生考取的最高学历就是秀才。科举道路上,李毓秀也许不算成功,但在研究《大学》《中庸》领域里,他颇有建树,是个名副其实的学者。他当时开了所学校,名为“敦复斋”,李先生讲学取得巨大成功,很多人慕名而来,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现在,山西省***书馆和北京大学***书馆还藏有这位李夫子的《四书证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等著作,所以,李先生被称为清朝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是当之无愧的。后来,李夫子根据优秀传统文化对蒙童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启蒙孩子的书,名为《训蒙文》,训,即教训;蒙,即启蒙。后来,清朝有个学者贾存仁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将书名改为《弟子规》。之后,这本书就在私塾里广泛流行。而李毓秀也是因这本书被后人记住,他的牌位也因此被供奉进绛州先贤祠。

前文谈过,《弟子规》是李毓秀先生根据传统文化对蒙童的要求编撰,它本身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展开的,全书内容也正是由这几部分构成,讲的正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弟子规》只有1080个字,360句,113件事,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世、接人待物、修身治学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家法、家教的集大成者。

从《弟子规》蕴含的教育规律上看,它的内容编写次序展现了中国古人对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它的内容分七部分,依次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强调了教育应该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弟子规》里强调的道德教育也有先后,“首孝悌”,即从对父母兄弟的孝悌之心开始,渐渐地,培养人“泛爱众”的能力,这也符合人的自然情感规律,容易为人所接受。

从形式上看,《弟子规》吸取《三字经》形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文字浅显易懂,朴实无华,说理清晰透彻,循循善诱,易于记诵,也容易在生活中践行。因此,自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影响甚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增广贤文读后感10篇

学习

英语短篇小故事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短篇小故事10篇,内容包括英语小短篇故事,短篇英语小故事大全。近几年来,我尝试着把故事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下面主要介绍故事教学

学习

纸樱花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纸樱花10篇,内容包括纸樱花简介,纸樱花的大全。制作步骤:第1步:一张彩纸。第2步:对折第3步:折一个小三角第4步:反方向折一个小三角第5步:打开第6步:用另一边一个角对着交叉折痕折一下第7步:再把角折过去第8步:把另一边的角折过来第9

学习

本学期自我反思与总结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本学期自我反思与总结,内容包括周记一周的自我总结与反思,学期反思和个人总结。一、基本概念一般意义上,“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具体讲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

学习

初中化学总结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化学总结,内容包括初中化学沉淀总结口诀,初中化学年度教学总结。[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猜想或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p96实验二p96[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设计实验探究

学习

草木皆兵的故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草木皆兵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草木皆兵是寓言故事还是历史故事,草木皆兵的故事完整版。3、草草收兵: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4、不弃草昧: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5、白草

学习

卖油翁翻译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卖油翁翻译10篇,内容包括卖油翁的翻译简短版,卖油翁翻译60字以内。(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班主任工作反思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工作反思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反思范文大全,班主任工作随笔反思8篇。第二、做一个以德服人、“人和”的班主任。在教授孩子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因此在平日的教育中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

学习

苏幕遮范仲淹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苏幕遮范仲淹10篇,内容包括范仲淹苏幕遮怀旧文,苏幕遮范仲淹经典句子。2(广东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3(山东卷)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

学习

生命之舞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生命之舞10篇,内容包括生命之舞的故事,生命之舞文章。“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因此一个舞者只有在自己的心里和外界各类事物(人生、社会、自然)中感悟且寻找美感,才能在舞蹈中呈现出优美的生命线条。

学习

创业规划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创业规划10篇,内容包括创业的长期规划怎么写,创业方案十篇。目前国内出现较多的现代农业创业园多是以“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创业园”“农业创业园”等命名的园区,其规划大多沿用原农业科技园区的两种主要思路:以产业

学习

巧巧手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巧巧手10篇,内容包括巧巧手手工,生活巧巧手。另外,我还用我的巧手。把二氧化碳转换成电光节能板,不管怎么样,都会十分环保,不会浪费地球资源。我用一双巧手,为大家改变了的世界,为大家创造了一片蓝天。就让我们在这片蓝天下快乐地

学习

孤独的总和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孤独的总和10篇,内容包括孤独的总和,孤独的总和演唱。【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lonelinessanditsbackground,andtounders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lonelinessan

学习

古诗元日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元日10篇,内容包括古诗元日注释100首,元日古诗大全集。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9题;共47分)1.(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云淡________傍花______

学习

星星闪烁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星星闪烁10篇,内容包括星星闪烁歌词,星星在空中闪烁文案。萧辚是在快半期考试的时候转到班上的。辰星永远记得那个淡蓝色的颀长身影在胖胖的班主任身后优雅地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那个有着细细碎碎的斜斜刘海的男生初见时脸

学习

读后感开头怎么写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读后感开头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读后感开头和结尾范文,读后感的开头优美句子。4、铺陈比兴法。这种开头方法先言此再及彼,极力铺陈与所感有关联地事物,然后引出读作品地感想。这类似于《诗经》中地比兴手法。5、置疑深思法。这

学习

去年的树读后感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去年的树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去年的树读后感100个字,去年的树读后感300字左右。不是我·

学习

复活的读后感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复活的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复活2000字读后感,复活读后感复活了谁。“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

学习

家的读后感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家的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家在开山岛读后感,家何以伤人读后感。这本书描写的是战争时代,陶承奶奶一家人和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的事迹。当他们家投身于***斗争时,她的丈夫梅生同志却不幸病故了。她强忍着悲痛,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带

学习

再别康桥读后感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再别康桥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再别康桥天国的消息读后感,再别康桥读后感1000字。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袂飘飘。挥手之间,西天的云彩成为你永恒的背景,。当时

学习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滴水穿石成语故事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的读后感。当我读完课文的题目时,我不禁惊奇地说水滴那么微不足道的力量竟然把石块滴穿了!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

学习

伊索寓言的读后感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伊索寓言的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伊索寓言读后感10字,伊索寓言渔夫的读后感。在教学完课文之后,我们很顺利地向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但课外阅读是一种自由、自主的阅读,不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不一样。爱读书的学生会读

学习

如何写读后感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写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读名著十篇读后感,经典读后感十篇。一、课内注重读写结合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其实,读与写是语文整体能力在不同方面的体现,而读写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