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翻译10篇

卖油翁翻译篇1

1、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2、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3、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来源:文章屋网 )

卖油翁翻译篇2

学习,就象是一场战争,有时你觉得在这拼命厮杀的战场上,你是孤独与无助的,但你殊不知,你其实并不是孤身奋战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初一下册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语文初一下册的知识总结1课文内容梳理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语文初一下册的知识总结2单元字词汇总

9.阿长与《山海经》

惶huáng急:恐惧,慌张。

诘jié问:追问,责问。

疮chuāng疤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渴kě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孤gū孀shuāng:寡妇。

疏shū懒: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

倘tǎng使shǐ:假如,如果。

惧jù惮dàn:害怕,畏难,畏惧。

憎zēng恶wù:憎恨,厌恶。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根据实情,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掳lǔ:俘获,抓获。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形容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10.老王

攥zuàn:用手抓住或抓稳。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惶huáng恐kǒng:惶惧,惊恐。

荒huāng僻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塌tā败:塌陷破败。

骷kū髅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镶xiāng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愧kuì怍zuò:惭愧。

滞zhì笨:呆滞笨拙。

伛yǔ:弯(腰)曲(背)。

肿zhǒng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11.台阶

凹āo凼dàng:周围高中间低的水坑。

晌shǎng午:中午。

尴gān尬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fán躁zào:烦闷焦躁。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神不定。

涎xián水:口水。

大庭广众dà tíng guǎng zhòng: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语文初一下册的知识总结3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卖油翁

陈康肃公①善②射,当世无双,公③亦④以此⑤自矜(jīn)。⑥尝射⑦于

①善:擅长。②射:射箭。③亦:也。④以:凭借。⑤自矜:自夸。⑥尝:曾经。⑦于:在。

家①圃(pǔ),有卖油翁②释担(dàn)③而立,④睨(nì)⑤之久而不⑥去。见其发⑦矢(shǐ)十

①圃:园子。②释:放下。③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④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⑤之:指代陈尧咨射箭。⑥去:离开。⑦矢:箭,“发矢”就是射箭。

中八-九,①但微②颔(hàn)③之。

①但:只。②颔:点头。③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③但手熟(shú)④尔。”

①汝:你。②吾:我。③但:只,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④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①忿(fèn)然曰:“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⑤之。”⑥乃取一葫芦

①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在翻译句子时“忿然曰”可以翻译为“生气地说”。②尔:你。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③安:怎么。④轻:作动词用,轻视。⑤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⑥乃:于是。

①置②于地,③以钱覆④其口,⑤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⑥之,⑦自钱孔入,⑧而钱不湿。

①置:放置。②于:在。③以:用。④其:代词,指代葫芦。⑤徐:慢慢地。⑥之:指油。⑦自:从。⑧而:连词,表示转折,翻译为“但是”。

①因曰:“我亦无他,②惟手熟(shú)尔。”康肃笑③而遣(qiǎn)④之。

①因:于是。②惟:只是。③而:连词,表示修饰,相当于“着”。④之:代词,指卖油翁。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三)揣摩语言

1.“尔安敢轻吾射!”

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2.“手熟”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不以为意的态度。

3.“以我酌油知之。

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4.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

5.第一段写“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卖油翁“微颔之”为下文两人起冲突做铺垫。

(四)课文分析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__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__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语文初一下册的知识总结4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导读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他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二)作品简评

《骆驼祥子》用同情的笔触描绘出这样一幕悲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祥子,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不顾生活的万千磨难努力地生活,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主人公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点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紧凑,笔触严谨;心理描写丰富多变,细腻深刻;“京味儿”描写真实生动,亲切随和。语言上的京腔京调简洁朴实、自然明快,北京口语更凸显了人物特色。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位置。它以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视角,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因此,《骆驼祥子》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从《骆驼祥子》开始,老舍才真正地为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传世的贡献,而这种贡献的突出表现就在于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文体风格(或称“文学风格”)——“北京味儿”,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京味小说”。

(三)内容简介

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迷”,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韧,他省吃俭用,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一起”)。但当时中国***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一落”)。祥子没有灰心,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这次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二起二落”)。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三起三落”)。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吃喝***赌,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四)人物性格简析表

主要人物

相关故事情节

性格特点

祥子

拉车三年,买到自己的第一辆车;车被乱***抢走;逃出虎口,拉回了三匹骆驼;到人和车厂拉车;被虎妞灌醉后不能自持,被虎妞缠住;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被孙侦探抢了辛苦积攒欲第二次买车的钱;和虎妞成亲;离开人和车厂,住进大杂院;用虎妞的钱第三次买车;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葬虎妞;被夏太太勾引,染上淋病。

祥子是一个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但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变得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堕落为吃喝***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

虎妞

管理车厂工人;灌醉祥子,欺骗祥子与她结婚;拿钱给祥子买车,难产而死。

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感情;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进她的灵魂,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刘四爷

开办车厂;不同意祥子与虎妞的婚事,与虎妞争吵,变卖车厂,离家而去。

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封建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已为时过晚。

曹先生

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

爱好传统美术,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宽和、民主,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高妈

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令祥子很佩服的人。

心地善良、为人要强,乐于帮助别人,经历诸多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仔细、有心眼。

小马的

祖父老马

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

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

小福子

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官,***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自己上吊自杀了。

善良的、可悲的人物。

二强子

卖了自己女儿买车,钱用完了就喝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卖了车办完丧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得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得烂醉。

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不要强,身体也不够硬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

《红岩》导读

(一)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嫡系)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前夕被营救出狱。***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

(三)内容简介

1948年,中国在***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老太婆”后,她忍住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借此将重庆地下***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的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形势呈现一片开朗的景象,***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称释放了一批***,但实际上只将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员刘思扬一人遣回家中软禁。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员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真实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准备组织狱中***。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员华子良与狱中***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攻入四川即将***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人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当天的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发生了***。刘思扬、丁长发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隆隆的炮声,迎接黎明时分外灿烂的曙光!

语文初一下册的知识总结51.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落空,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2.祥子与车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3.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

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4.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5.“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老马的感叹。

6.《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拉车。

7.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8.《骆驼祥子》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

9.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10.《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骆驼。

11.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虎妞。

12.《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五、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 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

(三)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所以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漫(曼)

(四)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寻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勇气非常可爱。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惟(唯) 作(做)

【练习巩固】

1.《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

卖油翁翻译篇3

传统的语言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或记。在文言文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一般采用“串讲法”,即教师逐字逐词细解释之后再疏通句子,逐句意思弄懂之后,再概括段意,把各段意思概括起来,讲通之后再概括主题思想,再讲解写作技巧。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传统的这套方法使我们想到鸟类育雏的方法,鸟类将觅来之食含在喙里送进幼鸟嘴里,那种亲情和负责的态度实在令人感动。

但是,我们用课改的精神,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审视传统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当今以至未来,知识大爆炸,信息瞬息尤变,科技迅猛发展,学生仅靠老师教会的知识如何适应?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少、慢、差、费的做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那么,怎么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学”呢?

一、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

读课文一般分三遍进行:

1.自己默读一遍。

学生自读,有生字障碍,不得不看注释。这一遍读,让学生批注生字字音,粗知文章大意。

2.全体学生齐读一遍。

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目的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

二、学生笔译课文,加深理解学习的内容

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用小号字在课文行间笔译,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学生朗读时觉得明白了课文的意思,在用笔翻译时,才感到有许多地方很不顺手,一些难词,难句的障碍横亘在面前。他们被逼近着看注释、查资料、动脑筋、问老师。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诸如文言文的词法、句法老师这时不必肢解,不必讲授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清教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说说笔译的文字,领悟翻译的准确性

笔译之后,让学生分段分层说说翻译的内容,再让别的学生评价、校正,最后教师给予点拨。教师点拨时,应注意几点:

1.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

2.学生出现的疏漏之处,订正时要让其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如,单音词变为双音词;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调好句子的语序;强调古今词义的不同。

3.告诉学生:能直译尽量直译,但并不是所有句子都能直译,直译不通要意译。

四、做好练习题,强化知识重点。

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知识重点设题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

如:古诗练背诵,练默写,练欣赏名句 ,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的词,翻译省略成分的句子等等. 练习题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辨析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当中的不同含义。

五、小结每课知识要点,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印象

卖油翁翻译篇4

2006年6月9日,第18届世界杯足赛赛在德国举行,各商家为了在这届世界杯上赚取利润,使出了浑身解数。世界杯还没有开赛,有三个中国人就已经在德国赚了个盆满铈满,一举成为千万富翁。

这三个不同寻常的人就是罗氏三兄弟,而他们发家致富的秘密武器,却是在德国卖中国年画!

三兄弟有胆,舍弃百万只为年画走向世界

2006年世界杯艺术海报评选,一度是全球艺术家们最为关注的大事之一,因为如果自己的作品被选中,带来的将是数千万的财富。

最终让东道主德国队倾倒的,是一幅出自中国罗氏三兄弟之手的中国传统年画。20多年前,当传统年画被贴在中国千家万户的墙壁上时,谁又能想到2D多年后,它会漂洋过海,一跃成为世界杯的艺术海报呢?

罗氏三兄弟中的老大罗卫东1964年出生于广西省的一个小县城。在孩提时代,他的父亲任县长,经常照顾当时下乡的天津美术学院一位姓孙的老教授。出于感激孙教授经常教罗卫东兄弟画画。买不起画纸,罗卫东的母亲就把废弃了的宣传画、年画拣回来,让他们在背面画画。受这些“画纸”的影响,胖小子、胖丫头的形象就深深印在罗氏兄弟的脑海里。

恢复高考后,罗卫东考进广州美术学8完,画技突飞猛进。但是,大学毕业后,罗卫东投身于商海,他认为,要先再到资市再安。心作画。在做生意的同时,罗卫东也在关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品像吴冠中等人的画已经卖到了很高的价钱,这让罗卫东更加坚定了自己作画的理想。

罗卫东的生意做得很顺手,很快,他就赚取了几百万的财富。有了这些积累后,罗卫东转身撤出商界,将这些钱作为本钱,开始了他的年画创作。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年画已经渐渐淡出艺术品市场,取而代之的都是外国舶来品。这让自小对年画情有独钟的罗卫东心痛不已,他决定拯救这种艺术。于是,罗卫东带着弟弟,根据年画的特点,结合中国市场,画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年画。

这时,他们听说了中国美术界的泰斗级人物――中央美术学院的乔光石教授喜欢另类画家的画,就去投奔乔教授。然而,当罗氏兄弟把自己最满意的画用大卡车从广西运到北京时,教授的眼睛并没有发亮。

罗卫东并不甘心,他打算留在北京寻找伯乐。那时,圆明园画家村住着不少热衷于艺术的画家,常有人来这里买画,幸运者有时会一夜成名,罗氏兄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住进了这里。他们在画家市村最显眼的地方租了一套房子和一个店铺,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画摆在了柜台上。

然而,整整两年过去了,罗氏兄弟连一幅画都没有卖掉。几年下来,他们的百万资市已经所剩无几了。

1995年之后,罗氏兄弟又搬到了北京另外一个画家村――宋庄。这时,他们的日子更加窘迫了。为了改变窘境,他们只好把自认为是上等之作的好画拿到北京的各个画廊去卖,但是,白送给人家,人家都不要!

1998年是罗氏兄弟的幸运年,为他们带来幸运的是有“中国当代艺带教父”之称的栗宪庭。罗氏兄弟刚开始通过书信和栗宪庭建立了联系,后来因为生活实在窘迫,就干脆住进了栗宪庭在宋庄的画室里。

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转机。港台及国外的一些策展人,经常来中国挑选艺术家。1998年的一天,香港精艺轩画廊的老板姚守一在幕宪庭家做客时,见到了罗氏兄弟的画。姚守一被罗氏兄弟的作品惊呆了,他立刻与罗卫东商量合作事宜,准备帮他推广他的作品。就这样,罗氏兄弟苦苦守候了5年,终于盼来了伯乐!

慧眼人练胆,小有名气后问鼎世界杯

在1998年的第24届圣保罗国际艺市双年展上,在姚守一的推介下,罗氏兄弟的画参加了展览并吸引了众多海外收藏家的关注。瑞士的一名画廊老板看了罗氏兄弟的画后,第二天就飞来北京和罗氏兄弟签约,一口气买了罗氏兄弟的60多幅年画。

后来,罗氏兄弟的作品又在旧金山现代艺术馆收藏展等世界级大型展会上频频亮相,连世界著名的苏富比拍卖会也将罗氏兄弟的画当做艺术品拍卖,其中一幅画还以5万美金卖出!

此时,有了一定资金积累的罗氏兄弟已经不满足于一幅幅地卖画了,他们开始计划着如何让中国年画更广泛地被全世界接受。

2005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筹备委员会为了加大了对世界杯的宣传力度,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征集2006年世界杯艺术宣传海报。消息一经,世界各国艺市家都纷纷开始创作,期盼自己的作品能中标。罗卫东是个球迷,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突然眼前一亮:世界杯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我们的商机呢?

但罗卫东的想法遭到了周围人的否定,他们认为世界杯海报要求严格,而且参与竞争的都是世界顶尖艺术家,他们的年画根本无法与之媲美。但罗卫东想,世界杯是世界球迷的节日,所以它又对艺术宣传海报的要求应该是别具一格的。我们为何不能将这次竞争当做练胆的机会呢?在罗卫东的劝说下,两个弟弟同意一起设计年画参赛。

可是,该设计出怎样的一种海报去参加评选呢?罗卫东决定亲自到德国和世界杯组委会的人沟通一下,也许会发现灵感。为了交流,罗卫东聘请了一个留学生担任翻译。

来到德国的第二天,罗卫东就兴冲冲地和翻译来到了世界杯组委会。但是因为没有预约,门卫不让他们进去。罗卫东连忙请翻译说他是来找组委会讨论世界杯海报事情的。在他们的恳求下,门卫给里面打了个电话,然而,当里面的一位员工得知罗卫东并不是世界知名艺术家后,就拒绝了他们。

无功而返,罗卫东很失望,但他没有放弃。第二天一大早,罗卫东和翻译又来到组委会办公大楼。这次,门卫让他们先去接待室等着。

进了组委会大楼,罗卫东按门牌上的标志找艺术海报征集办公室。可是,他俩一直爬到8楼,也没能找到。罗卫东和翻译正在东张西望时,忽然,从前后两边冲出几个大汉,将他“请”进了一问办公室里。

当后来了解到罗卫东和翻译的真实身份后,组委会负责人告诉罗卫东,世界杯艺术海报征集办公室不在这里,并将世界市不艺术海报征集小组组长施梅切的电话和办公地址写在一张纸条上,递给了罗卫东。

当天下午,罗卫东和翻译一起,来到了世界杯艺术海报征集小组组长施梅切的办公室。罗卫东直截了当地说自己想参加海报的征集,并说出了他对海报的设想。

听完罗卫东的介绍,施梅切拿出一份参赛的标准和一本历年世界杯的艺术海报***,告诉罗卫东,此次参加世界杯艺术海报征集的艺术家很多,征集小组将在三个月后,也就是6月2D日举行初步筛选,并向罗卫东提出了一些建议。

拿着这些资料回国后,罗卫东三兄弟仔细阅读了要求,并研究了历年的海报,发现以前的艺术海报写实的不多,罗

氏兄弟认为,最适合他们做的,就是在年画中体现中西文化结台的理念。两个月后,一张体现中西文化的年画脱稿了:绝对中国化的画面上,一个留着“杀壶盖儿”头发的胖小孩,手中托着一个圆圆的足球。足球上贴着几个大大的“福”字,主画面是大力神杯。

接着,罗卫东带着这张年画再次奔赴德国,亲手交给世界杯艺术海报征集小组参加评选。三天后,初选意见就出来了,施梅切打电话告诉罗卫东,说:“很遗憾,小组成员并不看好你的这张画!可能你没有资格参加两星期后的专家评选了。”

梦想一下子破灭了,罗卫东很沮丧。而翻译却说:“罗大哥,我觉得事情并非就没有希望了。世界杯艺术海报是给全世界的球迷看的,不是给征集小组的人看的,如果球迷喜欢,那么你的年画应该可以参加艺术海报的最终评选。如果你能做到让广大球迷认可你的这幅年画,你就成功了!”罗卫东眼睛一亮,说:“对呀!可怎样才能让球迷知道这张宣传画呢?”翻译说:“我们司以去找德国世界杯的***网站,出广告费把这幅画放在网页上,让球迷来评判。”

一句话提醒了罗卫东,他马上和翻译来到德国世界杯***网站办公场所。在交付了一定的费用后,对方同意将罗卫东的作品放在网站上。

让罗卫东惊喜的是,10天后,网站上这幅宣传画调查表的点击率高达15万次,这种中国年画独特的表达方式,很快吸引了球迷的兴趣,有近60%的球迷认可了这幅年画,这个比例意味着这幅画已经深入人心了。罗卫东马上带着这些数据奔赴海报征集小组。当小组成员看到罗卫东收集的网络数据后,最终同意让罗卫东带画参加最终的专家评选。

2005年6月20日,世界杯艺术海报评选开始,世界各国近百位顶尖艺术家的作品入围参评。

聪明人大胆,让年画生意越做越足

一个星期后,结果出来了,世界杯艺术海报选中了g个国家13位艺带家的作品。出人意料的是,最终让东道主德国队倾倒的,却是罗卫东的中国传统年画一一“大力神杯”。他们决定在世界杯开幕式和闭幕式上都悬挂这幅宣传画。

就这祥,德国世界杯组委会向罗卫东订购了“大力神杯”艺术海报手绘版800张,每张1500欧元。同时,为了满足广大球迷的要求,世界杯组委会买断了“大力神杯”的版权,开始向全球发行。这样一来,罗氏兄弟仅靠“大力神杯”这幅年画宣传画,就一跃成为千万富翁!

2005年12月,经过罗氏兄弟亲手绘制的800张“大力神杯”全部交付给德国世界市不组委会,罗氏兄弟的账面上一下子就多出了一笔巨额财富。

初战告捷后,罗卫东并没有满足,他的胆子更大了。罗卫东认为,既然中国年画受到世界杯组委会的欢迎,那么如果用中国年画为各商家做宣传,肯定能为商家带来滚滚财源。于是,三兄弟开始分头行动,他们分别用中国年画的形式,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设计出宣传画,分别交给这些公司的德国分公司。

2006年1月,罗氏三兄弟分别接到百事可乐、麦当劳公司德国分公司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们,他们设计出的宣传画受到公司总裁的高度赞扬,两公司均表示要购买这种宣传画。罗氏三兄弟马上按照百事可乐、麦当劳公司的要求,修改了***纸。仅仅4天后,罗氏三兄弟就带着修改后的样品,叩开了百事可乐、麦当劳公司的大门,当场签订了宣传画合同。

罗氏三兄弟越干越来劲,视野也越来越宽阔。当他们听说德国队试***在本届世界杯上夺冠时,罗卫东又琢磨开了,他设计出一种猛虎下山的球迷服,克市市斯曼很欣赏罗卫东的闯劲和样品。当他听说“猛虎下山”的含义,知道了这种年画能给人带来好运时,立即被吸引住了。于是,双方签订了意向书,克林斯曼表示,如果德国队能进八世界杯半决赛,届时就向罗卫东订购上万套球迷服,像“猛虎下山”一样,为德国足球队冲击世界冠***加油。

世界市不还没有开赛,罗氏三兄弟就在赛场之外赚取了千万财富。许多商家开始纷纷模仿他们。然而,此时已经赚了个盆满钵满的罗氏三兄弟却选择了激流勇退,在各商家费尽心思想着如何在世界杯期间赚钱时,罗氏三兄弟已经***在电视机前,安逸地欣赏起了世界杯比赛。世界杯的钱,他们已经赚够了!

日前,罗卫东在谈论自己的世界杯之旅时,对记者感叹道:“其实世界杯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商业契机,它既是主办方赚取人民币的大好时机,也是我们挣美元、欧元的绝佳机会。只是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不敢去想、不敢去做而已!通过这次海外淘金经历,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成功属于有胆识的人,只要你敢想、敢做、敢‘钻营’,你就能够获得成功!”

卖油翁翻译篇5

由民族风俗习惯造成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习惯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习语与民族的风俗习惯是紧密相连的,英汉风俗习惯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比较典型的是对一些动物的态度上。比如,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意义相差甚远。西方人很喜欢狗,他们不仅把它当作看家护院的动物,还把它当作忠实可靠的朋友。然而在中国,人们讨厌鄙视狗,狗在汉语习语中常常含有贬义,被用来比喻坏人坏事。如“走狗”“、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

由造成的文化差异。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语言行为等方面。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信仰基督教,因此,也产生了很多和宗教相关的习语。例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CastPearlsbeforeSwine(对牛弹琴);nottoknowamanfromAdam(素不相识);Gotohel(l去下地狱吧);HellandTommy(彻底毁灭);abirdofillomen(指不吉利的人,常常带来不幸消息的人)等。所以就有了这些习语:topdog(最重要的人物);toleadadog’s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doghasits(his)day(.人总有得意时);Everydoghasitsday(.人皆有得意之时)。而在中国,长期以来,佛、道、儒三教一直统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汉语习语中有许多是和宗教相关的。例如“:借花献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些耳熟能祥的习语。

由历史典故造成的文化差异。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好比一面镜子,能最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特色。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英汉典故产生来源大体相似,主要来源于历史事件、宗教以及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民间习俗和文学作品等。英语大多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习语来源于“荷马史诗”、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及经典名著。例如:sourgrapes(酸葡萄);likeaTrojan(英勇顽强);Achill’sheel(致命弱点);IamnotHemlet.(我绝不犹豫);Homersometimesnod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washone’shandsofathing(洗手不干)等。而汉语的典故多出自浩瀚如烟海的古书、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例如:“毛遂自荐”、“叶公好龙”、“初出茅庐”、“悬梁刺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

社会***治和经济制度造成的文化差异。中西方的社会、***治、经济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最早的社会制度是君主制,人民长期遭受教皇和国王的统治,因而很多习语都表达了人们对国王和教皇的愤怒和厌恶。例如:pope’snose(熟煮的鸡屁股);Thekingandpope,thelionandwolf.(国王教皇,狮子豺狼);Kingshavelonghands(.勿与帝王争)等。但是,中国人民长期遭受封建社会帝王将相残酷统治的压迫,受贪官污吏、地主奸商剥削,所以也就出现了很多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习语。例如“:官官相护”、“”、“无官不贪,无商不奸”、“富家一席酒,穷人半年粮”等。翻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分析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为了在做英汉习语翻译时,译者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进行文化转换。谭载喜教授曾经说过:“翻译的难与易,好与劣,与其说与语言有关,毋宁说主要与文化有关。”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我们既要找到英汉习语的差别,更要积极探索跨文化习语翻译的合理方法。

习语翻译的方法

1.直译法。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意思和表达形式进行对译。季羡林先生认为“:所谓‘直译’是指:原文有的,不能删掉;原文没有的,不能增加。直译的译文不仅要传达原文的内容,还要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采用直译法要文从字顺,符合遣词造句规则,这样不仅让读者体会到了英语习语的风采,也起到了丰富汉语语言的作用。例如:thelastsupper(最后的晚餐);Healthisabovewealth(.健康胜于财富);Timeismoney(.时间就是金钱);Ignoranceisthemotherofimpudence(.无知是之母);Distantwatercan’tquenchyourpresentthirst(.远水解不了近渴);Bloodisthickerthanwater(.血浓于水)等。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直译法能充分地表达出原文作者的意***,又不会引起误解,而且还有助于汉语不断地从其他语言中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使汉语日益丰富、完善、精密。但是直译不是生搬硬套的死译、硬译,也不是“字对字”的翻译。在直译时,译者应切忌望文生义,警惕“翻译腔”,而要发挥语言优势,兼顾“信”与“顺”。

2.意译法。意译是指在翻译时,译文主要传达原文的内容和信息,不注重与原文形式的对应。意译要求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译文可以摆脱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使译文符合语言的规范。例如:awetblanket(令人扫兴的人);cat’spaws(上当);tobreaktheice(打破沉寂);Everymanhasafoolinhissleeve.(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notstopuntilonereachesone’sgoal(不到黄河心不死);tal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说曹操,曹操到)等。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意译既适用于短语翻译,也适用于句子翻译。在习语翻译中,意译要兼顾两种语言的文化独特性,把各自的文化特性以形象鲜明的方式表达出来,达成了文意的共通,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并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译者在意译时也要注意:意译不是随意胡译、乱译。译者要在紧密联系习语的文化背景、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调整原文结构,用规范的汉语加以表达,这样才能将原文内容灵活处理,使原文的意义更通顺流畅,更为读者喜闻乐见。

3.附加注释法。英语中有些习语带有浓厚的民族地域色彩或具有典故性,有些习语是原语语言特有的文化现象,像这些习语必须加注释才能清楚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和意思,才可以将其深层次意义揭示出来,以免使读者产生困惑和误解。例如:Pouroilontroubledwaters.平息风波,息事宁人(注:传说航海遇到风浪时,若把油倒进海里,可起到使海浪平息的作用。);Goodwineneedsnobush.酒好客自来(注:英国从前流行一种风俗,人们常在商店的门口外挂某种东西作为该店经营某种商品的标志,挂常春藤ivybush标志的常为酒店);CarrycoalstoNewcastle.运煤到新堡,多此一举(注:新堡是一个地名,当地盛产煤矿,运煤到一个产煤的地方,实属徒劳无益);ThetouchofMidas.点物成金术(注:此语源自希腊神话。据说神给一个叫Midas的人一种特殊的力量,任何东西只要被他的手一碰就会变成黄金。后来,Midastouch便用来喻指“有发财的运气或技能”);aJudaskiss.犹大之吻(注:此习语出自《圣经》,据记载,希律王决心灭掉神子耶稣,便以重金招示,捉拿耶稣。在耶稣的12个门徒中有个叫犹大的(Judas),在重金诱惑之下出卖了老师。由于希律王派来的法利赛人说不认识耶稣,所以犹大就献计说,“当我走近一个人并与他接吻时,他便是耶稣”。现在用AJudaskiss来指“出卖朋友,阴险的背叛”等。)附加注释法给译者充足的空间来交代原语中字里行间含义,也让读者更加清楚明确地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译文不但有利于读者直接体会原文所表达的字面意思,更有利于读者了解蕴涵在文字里面的异国文化传统,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但是附加注译法不宜用得过多过滥,否则使人读起来索然无味。

4.套译法。有的英语习语和汉语同义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的和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如直译出来就会颇为费解,或原文的形象会引起另一种联想,从而影响到原文意思的准确传达,这时就可以采用套用译法,直接套用汉语与之对应的习语。例如:Strike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Dragonborndragon,chickenbornchicken.(龙生龙,凤生凤);tokilltwobirdswithonestone(一箭双雕);morehaste,lessspeed(欲速则不达);thecheapbuyertakesbadmea(t便宜没好货);toaddfueltothefire(火上浇油);adropintheocean(沧海一粟);atsixesandsevens(乱七八糟);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等。套译法是最为简单、便捷的方式,它能将异方文化本土化,较完美地体现习语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比喻色彩,摆脱翻译中的诸多问题。套译法虽然舍弃了原文习语的喻体,却用意义相同的汉语习语如实地再现了其喻义,这样一方面为译文增添色彩,另一方面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但是套译法的使用非常有限,只有当译者对中西方的习语都非常了解时才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

卖油翁翻译篇6

12、回答下面问题。①文中划线句子中所说的“不幸”,你如何理解?(2分)

②文中加点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分)

13、读了这段文字,你对作者有怎样的认识?(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1分)草鞋人和皮鞋人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屡屡光亮。这条路上,这两双脚曾有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的事。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爸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的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叭”,担子变成了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草鞋人跌到了山间杂草中。“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迹。看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刚才是草鞋人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伟伟听话么?”草鞋人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很听话,他常常念着你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很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到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上的街道移动着。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作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走到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驼腰前进。望着前面草鞋人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14、本文所说的“草鞋人”是指,“皮鞋人”是指。(2分)15、①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②第四段写了“鞋”的变化,目的是什么?(3分)

16、简要概括“草鞋人”这一形象。(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3分)冬日看山梁衡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溶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丰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它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它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它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它的骨气。它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它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17、开头两个问号有什么作用?(3分)

卖油翁翻译篇7

关键词:文化缺损;形象转换;归化;异化

1.引言

据新浪科技讯2006年11月18日消息,龙芯处理器的英文名称已定为“Loongson”,产品今后在业界将以Loongson品牌推广,而在学术界会继续使用Godson。Loong为中文“龙”的音译,先前龙芯的英文名称Godson曾被国人根据发音亲切地称为“狗剩”。[1]

Godson英文原义为“教子”,延伸为上帝之子、龙的传人之意;Loong为中文“龙”的音译。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在来源、神性、意蕴、功能等方面多有不同,中国龙取象广博,形态神奇,主要象征和谐、正义与吉祥;西方的Dragon取象窄狭,外貌丑陋,主要代表魔怪、邪恶与祸祟。

可见,中华文化里的龙和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喻义,由此我们处理此类文化意象词语的翻译时必须注意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又要兼顾原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中华文化里有关龙的词语还有“望子成龙”,“卧虎藏龙”,“四小龙”等等,龙在汉语里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是因为中国龙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是随着各民族的融合而逐步增加各氏族***腾的因素,吸取了氏族***腾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而完成,它具有鹿、蛇、虎、鹰、鲤等动物的特征,由此逐渐发展为带有幻想的集合***腾,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延续时间最长的***腾神。[2]因此,“望子成龙”常常被翻译成“to long to see one’ s son become a dragon”[3],电影《卧虎藏龙》的英文名为“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而“亚洲四小龙”却通常译为“ the four Asian tigers” 。[4] 诸如此类有关中国龙的英译,均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龙的形象进行了转换,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中遇到了文化缺损这一难题而作出的策略。

本文以中国龙的英译为切入点,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翻译中的文化缺损和形象转换,并提出对翻译中文化不等值现象的处理策略。

2.归化,异化与文化缺损

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由各自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积淀而形成的。英汉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此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必然有差异。即使是在同一种文化下,也会出现不同的亚文化,所以说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但是这种差异也包含着相似性,也并不排除完全重合的情况,否则翻译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说不同民族在文化上是“绝对歧异,相对相似”。正因为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所以最初的翻译者就把两者基本等同起来,比如,中国龙取蛇身,而dragon在西方其实就是大蛇serpent,这是其一;其二,两者均为虚幻神化之物。然而究其文化根源,正如本文开篇所述,两者在本质上实乃截然不同。因此,在翻译这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时,我们就必须慎之又慎,在归化异化等翻译手法中寻求最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所谓归化,即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指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而异化,也就是异化翻译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则是保留原文的表达结构和表达方法,甚至包括形象,将异国文化的表现法介绍到目的语中转换方法。[5]例如,将“望子成龙”译成“to hope one’ s childre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或者“to long to see one’ s son become a dragon”,前者采用的就是“归化”(Domestication),后者就属于“异化”(Foreignization)。而将“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译成“一箭双雕”是为“归化”,译成“一石二鸟”就是“异化”。

一般说来,归化翻译法侧重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实质上是将原语文本纳入到目标语文化体系框架下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使得译文容易为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收。然而,“归化”是将一种文化中的独特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表面上避免了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实际上这样就往往造成了对原语文化的损害,从而不利于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因为不同文化拥有的共核非常小,那么文化间的空缺和不对称(包括相似部分)就占主体地位,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就不可避免的经常使用“异化”。虽然异化翻译法可能会由于文化上的空缺导致暂时的不可理解或难于接受,但是从长久的角度来看,交流和融合是迟早的。例如,汉语中的一些词语随着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力度的增加而逐渐融合到其他的语言之中,成为它们的“外来语”。如英语中的tea茶、kowtow磕头、kung fu功夫、paper tiger纸老虎、Culture Revolution***。而随着我国的不断对外开放,汉语中也接纳了很多英语的表达方式,如:拷贝copy、因特网internet、迷你裙miniskirt。各种表达方式的输入和输出,丰富了各国的语言和文化,加快了语言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3.形象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都各不相同,因此许多事物的形象在不同的语言中就有差异。例如英语中的“as strong as a horse”就是用马来代表身体强壮的形象,而汉语里相对应的就是“身壮如牛”。既然英汉两种语言中事物的形象存在差异,那么在英汉互译时就要处理好形象的保留与转换。有的可以直接引进,以保留异国情调;有的却要适当归化,即进行形象转换,以免译文读者产生误会或不适当的联想;有的只能干脆放弃形象,代之以释义。这样做当然是不得已,因为两种语言的差异太大,又没有相应的形象可以转换,如果勉强为之,往往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

翻译中的形象转换大致有以下几种:

3.1形象相同,喻义一致

尽管汉民族和英语民族在思维方式、语言体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相去甚远,但由于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有共同的认知系统和感受,加之伴随着人类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因而英语民族和汉民族之间在文化上就存在许多共性,即文化共核,表现在比喻方面就有诸多重合之处(cultural overlaps)。如: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sour grapes(酸葡萄),ostrich policy(鸵鸟***策),火上浇油(pour oil on fire),lose face(丢脸)。众多诸如此类的词语已经为英汉民族所接受并通用,因为许多事物令人产生的联想和喻义是一致的。

3.2形象转换,喻义等同

正如前文所述,英汉两种民族在语言和文化上是“绝对歧异,相对相似”,且“个性”多于“共性”,所以两种语言均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形象联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译者在翻译时往往采用归化的手法,在目标语文化里找到喻义对应甚至等同的形象。如as timid as a hare,中文里一般译成“胆小如鼠”,以“鼠”代“兔”。这是因为在西方人心目中,兔子是胆小鬼的代名词;而在中国文化里,兔子代表的是迅捷机敏。类似的例子还有:“cry up wind and sell vinegar(挂羊头,卖狗肉),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 remain a dead letter(石沉大海)等等。此外,对于亚洲四小龙的英译也争议颇多,我国译者曾经通常译作“four Asian tigers”(转换形象,归化翻译法),而有的学着则认为应该就直接译作“four Asian dragons”[6],虽然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差异甚大,但伴随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西方人士已基本上认识到了两者在本质上的差异并渐渐普及,此有哈佛大学教授Ezra F. Vogel所著、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The Four Little Dragons一书为证。[7]当然对于本文开篇所举龙芯一例,在学术界继续使用其最初英译“Godson”就避免了使用dragon,这一点在商标翻译和品牌推广上原本无可厚非,但国人根据Godson谐音成“狗剩”,显然就有损其在国内市场的开拓,何况中华文化里就没有God,从而就有了下文中的Loongson。

3.3音译意译,音义俱存

以上的形象转换,是狭义意义上的替代,原文和译文中的形象都比较具体的物象。然而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丰富多彩,原文中有的形象要么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要么隐喻含义很深,在目标语文化中均无法找到对应物,这时就不得不使用音译,或者意译,或者音译意译结合,以求达到交流的目的。例如当初miniskirt刚刚流行的时候,中国根本就没有此类事物,只好部分音译部分意译地翻译成“迷你裙”,此译一出,音义兼备,大受欢迎。如今minicab(迷你轿车)、mini cassette(迷你盒式录音机)、MINIAC(迷你计算机、最小型自动计算机)等微型事物越来越多。同样地,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处理器的英文更名为“Loongson”果然令国人耳目一新,龙芯——Loongson,似乎只是外国人拼读其拼音;实际上,它还内含着龙的儿子之意“the son of Loong”,甚至是龙的传人之意。

当然,这类音义俱备的译例只是少数,要译者时常做到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对于在翻译另一种文化中原本没有甚至本身就是新事物时,普遍采用的是音译法,如hacker(电脑黑客)、cocaine(可卡因)、豆腐(tofu)、功夫(Kungfu)、舢板(Sampan);而对于能够在目标语文化中找到相似隐喻含义的表达法时,通常采用意译法或归化翻译策略[8]灵活地转换原语,从而达到原文和译文等值的效果。比如What millions died that Caesar might be great (原意为万千士兵之死换取了凯撒的荣耀)译成“一将功成万骨枯”,不仅形神相似,且语气同样铿锵有力,具有同样的语感美;类似的还有Homer sometimes nods(荷马有时也打瞌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Many kiss the baby for the nurse’ s sake(许多人之所以吻婴儿,只是因为照顾婴儿的护士漂亮)——“醉翁之意不在酒”[9],诸如此类的归化译例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4. 结语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10]这就是说源语信息的再现应是翻译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其次考虑译语中选择最适当的对等语。由于英汉语言在文化层面上的“异”在主体地位,这就必然要求译者进行适当的形象转换,甚至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源语和目标语文化不对称下寻求等值,实现翻译的初级目标——语言交流;然而这两种文化相互之间的“缺”就必然造成翻译时某种程度上在文化上的“损”,而文化交流才是翻译的高级目标。因此,“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基本原则,也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和语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正是这些交流、沟通与融合使得不同文化和语言不断发展和演变。然而在翻译中对待文化不等值这一普遍现象的前提就是尊重文化差异,谋求文化共生与融合。异中求同,同中存异,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新浪科技.龙芯处理器英文品牌定名Loongson. sina2006年11月20日 00:14 (tech.sina/it/2006-11-20/00141245061.shtml).

[2]周璇璇.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比较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6(2),81-83.

[3]宋德生.老调新弹——“望子成龙”英译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28-30.

[4]高永伟.译“龙”亦译“虎”——谈翻译应遵循译入语习惯[J].上海科技翻译,2000(4),57-60.

[5]杨金梅.从文化的异同看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1).

[6]吴伟雄.何必译“龙”为“虎”?——浅议广告商标翻译评论的误区[J].上海科技翻译,2000(2)51-53.

[7]hup.harvard.edu/catalog/VOGFOX.html.

[8]罗选民.论文化∕语言层面的异化∕归化翻译[J].外语学刊,2004(1)104.

卖油翁翻译篇8

关键词:文化缺损;形象转换;归化;异化

1.引言

据新浪科技讯2006年11月18日消息,龙芯处理器的英文名称已定为“loongson”,产品今后在业界将以loongson品牌推广,而在学术界会继续使用godson。loong为中文“龙”的音译,先前龙芯的英文名称godson曾被国人根据发音亲切地称为“狗剩”。[1]

godson英文原义为“教子”,延伸为上帝之子、龙的传人之意;loong为中文“龙”的音译。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在来源、神性、意蕴、功能等方面多有不同,中国龙取象广博,形态神奇,主要象征和谐、正义与吉祥;西方的dragon取象窄狭,外貌丑陋,主要代表魔怪、邪恶与祸祟。

可见,中华文化里的龙和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喻义,由此我们处理此类文化意象词语的翻译时必须注意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又要兼顾原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中华文化里有关龙的词语还有“望子成龙”,“卧虎藏龙”,“四小龙”等等,龙在汉语里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是因为中国龙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是随着各民族的融合而逐步增加各氏族***腾的因素,吸取了氏族***腾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而完成,它具有鹿、蛇、虎、鹰、鲤等动物的特征,由此逐渐发展为带有幻想的集合***腾,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延续时间最长的***腾神。[2]因此,“望子成龙”常常被翻译成“to long to see one’ s son become a dragon”[3],电影《卧虎藏龙》的英文名为“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而“亚洲四小龙”却通常译为“ the four asian tigers” 。[4] 诸如此类有关中国龙的英译,均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龙的形象进行了转换,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中遇到了文化缺损这一难题而作出的策略。

本文以中国龙的英译为切入点,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翻译中的文化缺损和形象转换,并提出对翻译中文化不等值现象的处理策略。

2.归化,异化与文化缺损

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由各自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积淀而形成的。英汉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此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必然有差异。即使是在同一种文化下,也会出现不同的亚文化,所以说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但是这种差异也包含着相似性,也并不排除完全重合的情况,否则翻译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说不同民族在文化上是“绝对歧异,相对相似”。正因为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所以最初的翻译者就把两者基本等同起来,比如,中国龙取蛇身,而dragon在西方其实就是大蛇serpent,这是其一;其二,两者均为虚幻神化之物。然而究其文化根源,正如本文开篇所述,两者在本质上实乃截然不同。因此,在翻译这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时,我们就必须慎之又慎,在归化异化等翻译手法中寻求最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所谓归化,即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指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而异化,也就是异化翻译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则是保留原文的表达结构和表达方法,甚至包括形象,将异国文化的表现法介绍到目的语中转换方法。[5]例如,将“望子成龙”译成“to hope one’ s childre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或者“to long to see one’ s son become a dragon”,前者采用的就是“归化”(domestication),后者就属于“异化”(foreignization)。而将“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译成“一箭双雕”是为“归化”,译成“一石二鸟”就是“异化”。

一般说来,归化翻译法侧重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实质上是将原语文本纳入到目标语文化体系框架下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使得译文容易为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收。然而,“归化”是将一种文化中的独特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表面上避免了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实际上这样就往往造成了对原语文化的损害,从而不利于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因为不同文化拥有的共核非常小,那么文化间的空缺和不对称(包括相似部分)就占主体地位,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就不可避免的经常使用“异化”。虽然异化翻译法可能会由于文化上的空缺导致暂时的不可理解或难于接受,但是从长久的角度来看,交流和融合是迟早的。例如,汉语中的一些词语随着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力度的增加而逐渐融合到其他的语言之中,成为它们的“外来语”。如英语中的tea茶、kowtow磕头、kung fu功夫、paper tiger纸老虎、culture revolution***。而随着我国的不断对外开放,汉语中也接纳了很多英语的表达方式,如:拷贝copy、因特网internet、迷你裙miniskirt。各种表达方式的输入和输出,丰富了各国的语言和文化,加快了语言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3.形象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都各不相同,因此许多事物的形象在不同的语言中就有差异。例如英语中的“as strong as a horse”就是用马来代表身体强壮的形象,而汉语里相对应的就是“身壮如牛”。既然英汉两种语言中事物的形象存在差异,那么在英汉互译时就要处理好形象的保留与转换。有的可以直接引进,以保留异国情调;有的却要适当归化,即进行形象转换,以免译文读者产生误会或不适当的联想;有的只能干脆放弃形象,代之以释义。这样做当然是不得已,因为两种语言的差异太大,又没有相应的形象可以转换,如果勉强为之,往往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

翻译中的形象转换大致有以下几种:

3.1形象相同,喻义一致

尽管汉民族和英语民族在思维方式、语言体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相去甚远,但由于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有共同的认知系统和感受,加之伴随着人类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因而英语民族和汉民族之间在文化上就存在许多共性,即文化共核,表现在比喻方面就有诸多重合之处(cultural overlaps)。如: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sour grapes(酸葡萄),ostrich policy(鸵鸟***策),火上浇油(pour oil on fire),lose face(丢脸)。众多诸如此类的词语已经为英汉民族所接受并通用,因为许多事物令人产生的联想和喻义是一致的。

3.2形象转换,喻义等同

正如前文所述,英汉两种民族在语言和文

化上是“绝对歧异,相对相似”,且“个性”多于“共性”,所以两种语言均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形象联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译者在翻译时往往采用归化的手法,在目标语文化里找到喻义对应甚至等同的形象。如as timid as a hare,中文里一般译成“胆小如鼠”,以“鼠”代“兔”。这是因为在西方人心目中,兔子是胆小鬼的代名词;而在中国文化里,兔子代表的是迅捷机敏。类似的例子还有:“cry up wind and sell vinegar(挂羊头,卖狗肉),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 remain a dead letter(石沉大海)等等。此外,对于亚洲四小龙的英译也争议颇多,我国译者曾经通常译作“four asian tigers”(转换形象,归化翻译法),而有的学着则认为应该就直接译作“four asian dragons”[6],虽然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差异甚大,但伴随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西方人士已基本上认识到了两者在本质上的差异并渐渐普及,此有哈佛大学教授ezra f. vogel所著、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the four little dragons一书为证。[7]当然对于本文开篇所举龙芯一例,在学术界继续使用其最初英译“godson”就避免了使用dragon,这一点在商标翻译和品牌推广上原本无可厚非,但国人根据godson谐音成“狗剩”,显然就有损其在国内市场的开拓,何况中华文化里就没有god,从而就有了下文中的loongson。

3.3音译意译,音义俱存

以上的形象转换,是狭义意义上的替代,原文和译文中的形象都比较具体的物象。然而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丰富多彩,原文中有的形象要么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要么隐喻含义很深,在目标语文化中均无法找到对应物,这时就不得不使用音译,或者意译,或者音译意译结合,以求达到交流的目的。例如当初miniskirt刚刚流行的时候,中国根本就没有此类事物,只好部分音译部分意译地翻译成“迷你裙”,此译一出,音义兼备,大受欢迎。如今minicab(迷你轿车)、mini cassette(迷你盒式录音机)、miniac(迷你计算机、最小型自动计算机)等微型事物越来越多。同样地,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处理器的英文更名为“loongson”果然令国人耳目一新,龙芯——loongson,似乎只是外国人拼读其拼音;实际上,它还内含着龙的儿子之意“the son of loong”,甚至是龙的传人之意。

当然,这类音义俱备的译例只是少数,要译者时常做到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对于在翻译另一种文化中原本没有甚至本身就是新事物时,普遍采用的是音译法,如hacker(电脑黑客)、cocaine(可卡因)、豆腐(tofu)、功夫(kungfu)、舢板(sampan);而对于能够在目标语文化中找到相似隐喻含义的表达法时,通常采用意译法或归化翻译策略[8]灵活地转换原语,从而达到原文和译文等值的效果。比如what millions died that caesar might be great (原意为万千士兵之死换取了凯撒的荣耀)译成“一将功成万骨枯”,不仅形神相似,且语气同样铿锵有力,具有同样的语感美;类似的还有homer sometimes nods(荷马有时也打瞌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many kiss the baby for the nurse’ s sake(许多人之所以吻婴儿,只是因为照顾婴儿的护士漂亮)——“醉翁之意不在酒”[9],诸如此类的归化译例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卖油翁翻译篇9

1%中的1%

我相信艺术市场的顶端将会继续表现得强势,尤其是在当代艺术、印象派与现代艺术这几方面。我做出这一推断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在世界各地建成的博物馆将会持续买进作品。虽然中国“1000间博物馆”的报道也许是被夸大了,不过仍然有许多在建的博物馆且正准备开始储备艺术品。其它地方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情况:阿布扎比酋长国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设已经恢复了正常(至少其当局急于给人们留下这个印象);带有庞大资源的中东想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等同于其它更加确立的中心的文化中心;而亿万富翁们“浮华的博物馆”—有时候这样的评价并不公平—也需要购买顶级的艺术作品。

在这样的环境下,Chrystia Freeland的新书《财阀***治:2012年全球新富的崛起与其他人的跌落》(Plutocrats: the Rise of the New Global Super-Rich and the Fall of Everyone Else,2012)对全球新出现的超级富翁进行了一次很有趣的分析。她将如今那些难以置信的财富看作是两次转换的结果:西方的科技***与全球化,再加上在大部分的其它国家中如工业***一般的增长爆发,它们导致了两个“繁荣昌盛时代”的会聚。

最富有的0.1%累积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财富。墨西哥电信大亨Carlos Slim的身价高达690亿美元。俄罗斯商人Roman Abramovich 2010年在自己的“日蚀号”游艇上花了近10亿美元,而且他还拥有另外4间与此类似的“漂浮宫殿”。印度商人Mukesh Ambani(根据《福布斯》的统计,这位的身价高达235亿美元)在孟买拥有一个27层的家,价值超过了10亿美元—和这些财富相比,他们在艺术品上花个几百万美元又算得了什么?

如今大多数的超级富豪都不是出生于艺术品收藏的背景,因此他们并没有通过继承得到的藏品;《福布斯》称其2012年亿万富翁排行榜中的1226位富翁有840位都是白手起家的。当某个人达到了这样的财富等级时,那么他/她很有可能就会开始收藏艺术品挂在自己的家中—或在自己的私人博物馆里。艺术品是继房子、汽车、游艇和私人海岛之后又一件颇受富翁青睐的“商品”。它能赋予它的所有者一种“吹嘘的资本”,也能让他们觉得这是一项安全的投资—你能够买另一辆游艇,但塞尚的顶级作品却是限量的。因而尽管有许多人对顶级艺术市场所达到的高昂价格持消极的评价,但却没有理由去预测其会衰退。再加上其它投资手段的吸引力的减少—债券收益率已经达到了最低水平,而股市又动荡不安—艺术品仍能使人们倾向于将某些证券投资组合转变成这些可靠的东西。

至于中间和低端的艺术品市场能否保持强劲的势头,那么就需要考虑经济环境的影响了。如果它们的预期比较明朗,那么人们还是不会吝于购买作品的。但如果各种有威胁的赋税增加、或是***府预算削减波及到了收入的话,那么这两个市场必然也会受到连累。

地盘争夺战

艺术经销商对自己“地盘”上拍卖行的日益侵蚀感到烦躁—他们也理当如此。在得到最好的委托销售作品这一竞争的压力下,拍卖行已经成功地发展起了他们的私人契约转让(private treaty sales)和私人销售展览(private selling exhibitions)业务,这给了它们更多的灵活性。佳士得方面称通过私人契约转让购买作品的客户数量在近三年来翻了一倍,这导致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类似于从1个增加到了2个,还是类似于从100个增加到了200个?很显然拍卖行不会透露这个答案,不过中东地区(尤指卡塔尔)很有可能在这些交易中占到了很大一部分。

对于经销商来说—尤其是在二级市场里,来自拍卖行的竞争是他们主要的担忧所在,同时也是他们缺乏能力去对抗的东西。

艺博会竞争

新的艺术博览会在去年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地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但经销商却开始抱怨艺博会给他们带来的繁重的工作了。那些处于中级市场的经销商发现生意尤其难做,而如今艺博会的“排期”也是拥挤不堪—尤其是在春秋两季。从今年5月开始会有一系列中间几乎没有间断的活动:Frieze纽约艺博会、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它们全都在不超过5个星期的时间里陆续亮相。我预测许多经销商会削减大量他们将要参加的艺博会的数量。

至于新近被Louise Blouin购得的、原本属于Merchandise Mart Property Inc旗下的三场艺博会会怎么样?新主人的到来总是意味着***不安,而且这三场艺博会(Art Platform Los Angeles、Volta以及***械库艺博会)的经营结构很有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跟着钱走

艺术跟着钱走是艺术市场里众所周知的事。去年,盛产石油的阿塞拜疆在艺术地***上获得了一个位置。这个国家的统治家族在欧洲与美国安排了许多与艺术界里的领导人物进行的会面,推动着自己的国家建造博物馆和进行新的艺术事件的计划。佳士得很快从巴库看到了机会,并且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展览来展示新富的阿塞拜疆人买得起的一些作品。今年,由阿塞拜疆总统夫人的基金会提供赞助的巡回展“Fly to Baku”(专门展示阿塞拜疆艺术家的作品)将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站之后继续前往莫斯科和罗马等地。同时,苏富比将在3月份为来自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地的艺术举办一场销售展。

卖油翁翻译篇10

关键词 韵味 诗眼 共鸣

* *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第一回)。痴,可解释为:无知,傻;疯癫;入迷。如果解释 为入迷的话,则对任何诗人都是适合的。任何诗人都要进入如醉如痴的境界,才能写好诗。作为鉴赏者来说, 都要深“解其中味”,才能读好诗,讲好诗。

据说目前有些中小学老师讲古诗,只停留在释词译句的阶段,有的则在后面附加一条***治思想教育的尾巴 ,语言枯燥,令人生厌。

怎样欣赏诗歌?怎样从事诗歌教学?关键在于品出诗的韵味来。要品出诗的韵味,就要做到(一)知人论 世,博学多闻;(二)不炒现饭,立足于新;(三)紧扣诗眼,咀嚼生味;(四)进入角色,引起共鸣。

(一)知人论世,博学多闻

教与学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老师积累的学识,必须大大超过讲课的内容,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因此不能满足于教学参考资料。平时要勤学苦练,多读一些典籍及文艺作品,还要懂点历史,懂点美学,提 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目的。进而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等,这样才能 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如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只是简单地注译一下,就是:一根折断的戟埋在沙里,铁还没有完全锈蚀,我亲自拿起它来磨洗一番 ,认出是前朝赤壁的遗物。如果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孙刘联***就会失败,连二位乔夫人都会被曹操掳去,关 在铜雀台上,供其***乐。这样枯燥的翻译,还有什么味道呢?要讲得生动有趣,就要这样讲析:

赤壁有六,(黄冈、汉阳、汉川、武昌、嘉鱼、蒲圻)历代文人习惯于将黄冈赤壁当成三国赤壁。一度贬 为黄州刺史的苏东坡说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朱日浚曰:“赤壁何须问出 处,东坡自是借山川”。也曾做过黄州刺史的杜牧也是借三国赤壁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已。

发生在公元208年10月的赤壁之战,孙刘联***打败了曹***。诗人从反面着笔:假如这次东风不给周郎 以方便的话,那么大乔小乔就必然被俘。孔明利用曹植《铜雀台赋》的“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将高楼间的两座桥(即复道)曲解为大乔和小乔。(桥通假为乔。此事见《三国演义》第44回。)《许彦周 诗话》曰:“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顾,只怕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许彦周)讥杜牧《赤壁》诗,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孙策妇,小乔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 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变其词耳”。诗人必须用形象思维反映生活,才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耐人寻味 。

赵翼还批评此诗“不度时审势,徒作异论,以炫人耳”(《瓯北诗话》)。这种说法只是就史论史,而没 有联系杜牧其人,探讨其异论之所由发。杜牧有经时济世之才,而终生寄人篱下,为人幕僚或远守僻郡,“一 肚皮不合时宜”,所以特别强调东风的作用,乃暗喻自己知兵,而生不逢时,借史实以吐其胸中不平之气,即 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发出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样的感叹,自负不凡,风格俊爽,体现了“雄姿英 发”的气概。

由上可见:这首诗只有二十八字,却涉及到天文(天气预报有东南风,而不是借东风),地理(身在黄冈 赤壁,而借三国赤壁以抒怀),历史、***事(赤壁之战),训诂学(桥通假为乔)和文学知识(包括三曹的文 坛掌故、小说《三国演义》,文艺理论中关于塑造人物形象不必坐实地名、史实,形象思维要以小见大,才能 耐人寻味等等)。可见要“解其中味”,非有渊博的学问不可。

做学问不要急功近利,有些年轻人只看了一个选注本就急于写论文,往往不全面不深刻,如果条件允许的 话,应先看选注本,后看全集,才能融会贯通。如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还。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如果孤立去看,难于理解其中含义。如果对照其受谗后写的《赠从弟》:“一朝辞病归江海,畴昔相知几 人在?前门出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才理解到《独坐敬亭山》乃愤世嫉俗之语。李白看透了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这首诗用的拟人手法。似乎众鸟也浅薄无情,一见到李白,就全部高飞而去;似乎孤云也世故圆 滑,一见到李白,就悠然地飘飘而去。三四句偏从不独处写出“独”字的韵味:你们这些势利小人都远离我而 去吧!看来只有敬亭山是我的知音,它绝不会跑掉,我在看山,山也在看我,互不厌倦。辛弃疾的“我见青山 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贺新郎》)。也是点化这首诗的意境,都有睥睨世俗的无限感慨。

要解其中味还要读点历史。我听了一堂毕业班学生讲《卖炭翁》的课,讲课人是一个学习态度认真的三好 学生,她能大胆尝试,就应大力肯定。但那堂课讲的枯燥无味。这不能怪她,原因之一是她不了解历史,以致 未能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

讲这首诗应首先讲清题目下的自注:“苦宫市也”。宫,指宫廷。市,指买东西,名词作动词。据韩愈《 顺宗实录》第二卷,《通鉴》第235卷,《旧唐书》第十四卷,《张建封传》均载此事,是中唐以后皇帝对 人民财物的一种野蛮而残酷的掠夺。德宗贞元(785-805)末年,派宦官到市面上购买物品,宦官请几 百个狗腿子遍布热闹街坊,叫做“白望”。看到所需要的东西,就口称“宫市”,随便付一点报酬,强买强卖 ,公开掠夺。有些还索要门户钱(户口税)和脚钱。市民看到他们就关门逃避。这首诗就是反映这一弊***给人 民造成的痛苦和灾难。苦、意动,认为苦。即指受到宫市之害而感到痛苦。这首诗思想较进步,但也有局限性 ,未反映农民的反抗精神。据韩愈《顺宗实录》: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 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 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白居易(772-846)和韩愈(768-824)系同时代人,不会不知道此事,足见白居易是有意 这样写的。

如果了解上述历史,就能了解宫市的内涵。不然的话,学生还以为是流氓集团的个人行动,那就无法认清 封建社会的***本质。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示子yù@①》)。我们也可以说:汝若欣赏诗,功夫在诗外 。因此,要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首先就要勤学苦练,博学多闻,广泛阅读作品,读点历史,读点美学,提 高文化修养。如果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就只能是释词译句,索然寡味了。

(二)不炒现饭,立足于新

鉴赏诗歌或从事诗歌教学,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内容新颖,切忌炒现饭,老一套。但要端正方向,既要 立足于新,又不能危言耸听。立足于新,首先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形势在发展,现在的教学对象变了,我们的 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价值观念在不断变化,有一股不断探索的精神,如果我们仍以陈旧的观点对学生 进行说教,势必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或逆反心理。

不但观念更新,知识也得更新。俗话说:“学无止境”。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地读教材,念讲稿,不能套用 一种刻板的公式和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放矢,灵活运用,切忌炒现饭,贵在创新意。

如《木兰诗》的教学,还像传统那样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肯定乏味,如果采取启发式教学,提一些引人 深思的问题,效果则大不一样。如问为什么写“唯闻女叹息”?为什么写木兰一再想念爹娘?这样写是否损害 了木兰的英雄形象?为什么用四句写买鞍马?这样是否犯复?为什么只用了六句写十年征战生活等等,通过师 生共同活动,学员回答,教师补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木兰诗》善于从矛盾斗争中刻划人物性格,其实写 出征前的叹息,才真实感人地表现了木兰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身份,写征途中思念父母,才能突出其爱祖国 、爱民族的进步思想战胜了狭隘的家庭观念。第一段写木兰问答用了十二句,第二段写买马用了四句,只有这 样铺叙,才能渲染在国家民族斗争尖锐时刻人物的紧张心情和激烈的战斗气氛。谢榛说:“若一言了问答,一 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而写十年征战只用了六句,这是因为繁简的标准 取决于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如何。凡与主题思想关系紧密者则详写,关系少者则略写。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木兰 代父从***的形象,而非写人物传记及战争经过,故详写其出征情况而略写其十年征战生活。

立足于新,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而进行的观念更新和知识更新,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更不是 为了赶时髦,凭一时之见,抓住某一片面理由,就作翻案文章,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传统文化,对传统评论一 概否定。如《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这对夫妻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表达了追求男女婚姻自由的合理愿望。但汤斌先生的《<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与父系社会家庭结构形式的瓦解 》(《文学遗产》1989年第6期)却危言耸听、生搬硬套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用所谓俄狄普斯情结来分析 这个悲剧,认为焦母趁仲卿不在家的日子里逼儿媳通宵达旦地织布,是进行性***。为了证实焦母有强烈的性 要求,就在年龄问题上作文章,推断焦母是一个中年寡妇,说焦母之所以排斥刘兰芝是由于“性嫉妒”,“当 儿媳进门之际……于是就化为极端嫉恨的心理”,等等。我认为这样的求新是不足为法的。

(三)紧扣诗眼,咀嚼生味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最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

古诗词教学如何做到既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而又不失语文课的特点?关键在于区分语文课和***治课 的不同之处,前者是通过字、词、句的解释上升到篇章结构,即通过紧扣诗眼,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来感染 学生。如讲《卖炭翁》就应着重通过“把”、“称”、“jiǒng@②”、“叱”、“牵”、“驱”、“惜 ”,特别是“系”、“充”等诗眼来揭露宫使的强盗行径。

手把文书口称敕,

jiǒng@②车叱牛牵向北。

宫市掠夺人民财物根本用不着文书,一个“把”字说明他们只是虚张声势进行讹诈。宫廷在长安城北,炭 车歇在城南,宫使就大声吆喝(叱牛)着把牛车掉过头来(jiǒng@②车)牵向北边走。“jiǒng@ ②”、“叱”、“牵”写出了不容老翁分辩强行把牛赶走的横蛮无理的嚣张气焰。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牛车已被赶走,才腾出笔来写老翁的心理活动。一车炭要砍上万斤柴才烧得成,需要多少烟薰火燎?它凝 聚着老翁的多少心血和希望!而今已全付之东流!一个“驱”字,一个“惜”字,把老翁那种痛不欲生而无可 奈何的心情形象地刻划出来了。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打结;挂上也。说明宫使根本不讲道理,不讲价钱,强行把没有什么用处的库存货(二丈红绡一丈绫 )往牛角上一挂,就算作了炭的价线。诗人不发一句议论,就戛然而止。老人是怎样带着又饥又困的身子回去 的?他还能活得下去吗?这些问题全留给读者去思索,同时又不禁为老人的悲惨遭遇而潸然泪下,为宫使的罪 恶行径而切齿痛恨!

通过上例可见,讲透了诗眼,诗的韵味自然就出来了。足见***治思想教育不是游离于课文之外的一条附加 的尾巴,而是寓于教师声情并茂的对课文的理解剖析之中。

诗眼一般在什么地方呢?一般在动词上。因为动词能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矛盾斗争,最能体现诗的意境 ,所以鉴赏诗,首先要在动词上下功夫。

以动词作诗眼的脍灸人口者,比比皆是。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等等 ,举不胜举。

还有以副词作诗眼的。副词一般与动词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副词) 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每 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

还有不少是以形容词作诗眼的。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红楼梦》第4 8回香菱赞“直”字“圆”字用得好,“再找不到两个字来换这两个”。再如孟浩然尝于太学赋诗,以“微云 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诗句,使一座惊服。(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妙处也在于形容词“淡”用得极好, 魏庆之誉之为“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诗人玉屑》)。至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更是脍灸人口。有时还以介词为诗眼。如杜牧的《山行》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 诗的诗眼是介词“于”。于,比也,胜似也。为何比二月的花还要红?在神不在貌。因为它的火红,它的艳丽 ,是经过抗严寒、傲霜雪的结果。满山红叶,胜似春花,不但刻划了枫林的外在美,还刻划了它的内在美。杜 牧在一般人以为萧瑟的秋风中,有着独特的美的发现,表达了达观进取的生活态度。获得了高昂健康的审美情 趣和价值取向,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

也还有以数词为诗眼的。如:

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 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之六)

郑谷改“数枝”为“一枝”,这个“一”字就是诗眼。因为“一枝”是最早开的梅花,意境更新,韵味更 浓。

(四)进入角色,引起共鸣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有人认为诗学就是情学,认为诗是心灵的燃烧。所以古人读 诗或低声吟哦,或漫声长吟。古人称作诗曰“吟咏情性”(《诗·周南·关雎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所以诗歌教学与鉴赏,不能只满足于释词译句 。读诗也好,讲诗也好,最重要的是自己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进去。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观者的身 份来朗读、分析、讲解,就会索然寡味。老师的一颦一笑,语言声调,无不牵动学生的心弦,师生感情同频共 振,就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朗读课文切忌无精打采,有气没力。要注意声音宏亮,抑扬顿挫,以高低快慢的不同声调,展现诗歌的意 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朗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结庐在人境》)时,要把 “悠然”二字拖长声调,体现陶潜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让学生理解陶潜那种蔑视官场寄情山水的高风亮节和 优美意境。

教师要以无限深情朗读讲析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如王维的《山居秋溟》和李白的《望天门山》等诗篇, 给人以美的薰陶和精神上的愉悦,教师在一边朗读,一边讲解,同学也不约而同地齐声朗诵,引起强烈共鸣。 在这时,一种对祖国自然美的无限赞颂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要以无限深情歌颂历史上的仁人志士的豪情壮志 ,如对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为国牺牲精神,对杜甫的“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想” 的崇高品质,都倾注着无限景仰之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精神 。

总之,在中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能做到以上四点,教学效果一定会有大的提高,也能很好地给学生 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

字库未存字注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卖油翁翻译10篇

学习

班主任工作反思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工作反思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反思范文大全,班主任工作随笔反思8篇。第二、做一个以德服人、“人和”的班主任。在教授孩子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因此在平日的教育中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

学习

建筑设计考察报告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设计考察报告,内容包括建筑设计调研报告怎么写范文,建筑设计实践报告范文。大阪难波公园(NambaPark):位于大阪市传统热闹商业区,是一个商业建筑生态化的范本,由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设计。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而并

学习

大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内容包括2022学期教师工作总结,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不足之处。本科教学视导组人文社科组和理工科组组长分别就本学期开展的本科教学视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总体上看,本学期绝大多数老师敬业精神好,责任心

学习

粽子的由来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粽子的由来10篇,内容包括粽子的介绍和由来,粽子的由来40字一定要概括的。端午节包粽子的由来作文范文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

学习

安全生产先进个人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先进个人10篇,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十大先进个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范文。1994年,龙xx毕业于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在工作中,他力求上进、刻苦学习,取得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后续本科学历;2004年考取了经济师,2006年考取了

学习

化学总结报告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化学工作总结范文,化学总结1000字。本地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另外,由于没有晚修等辅导时间,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

学习

岁月流逝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岁月流逝10篇,内容包括岁月流逝诗词,岁月流逝对联。我会想你,会记得你叫我名字时清澈的嗓音,掺杂哭泣。我会想你说渴望我们的爱情如盛开的荼靡,永不败落。但不能逃避的是,我们都是未成年的孩子。抓不住的短暂的灿烂,在阳光下闪闪

学习

草木皆兵的故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草木皆兵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草木皆兵是寓言故事还是历史故事,草木皆兵的故事完整版。3、草草收兵: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4、不弃草昧: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5、白草

学习

初中化学总结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化学总结,内容包括初中化学沉淀总结口诀,初中化学年度教学总结。[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猜想或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p96实验二p96[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设计实验探究

学习

本学期自我反思与总结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本学期自我反思与总结,内容包括周记一周的自我总结与反思,学期反思和个人总结。一、基本概念一般意义上,“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具体讲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

学习

纸樱花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纸樱花10篇,内容包括纸樱花简介,纸樱花的大全。制作步骤:第1步:一张彩纸。第2步:对折第3步:折一个小三角第4步:反方向折一个小三角第5步:打开第6步:用另一边一个角对着交叉折痕折一下第7步:再把角折过去第8步:把另一边的角折过来第9

学习

英语短篇小故事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短篇小故事10篇,内容包括英语小短篇故事,短篇英语小故事大全。近几年来,我尝试着把故事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下面主要介绍故事教学

学习

增广贤文读后感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增广贤文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增广贤文读后感100个字,增广贤文读后感800字。江畔独步寻花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

学习

苏幕遮范仲淹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苏幕遮范仲淹10篇,内容包括范仲淹苏幕遮怀旧文,苏幕遮范仲淹经典句子。2(广东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3(山东卷)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

学习

古语翻译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古语翻译10篇,内容包括现代语言翻译古语,古语翻译完整版。2.在语境中理解重点词的意思重点词语包括重点实词和虚词,如词性活用、一词多义、偏意复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如:2.1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

学习

英语寓言故事带翻译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寓言故事带翻译10篇,内容包括英语寓言故事带翻译,英语寓言故事大全。典故在英美文学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运用典故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作品添加了色彩,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典故一般是指在诗词文章中运用神话、

学习

庸人自扰翻译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庸人自扰翻译10篇,内容包括庸人自扰的原文加翻译,庸人自扰翻译版。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杨自俭先生曾经指出,对传统译论的转化必须涉及以下思想:(1)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发展中国译学;(2)用古今中外打通的思想和比较研究的方

学习

野望翻译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野望翻译10篇,内容包括野望王绩翻译赏析,野望王绩翻译全文。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学习

圣诞快乐翻译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圣诞快乐翻译10篇,内容包括圣诞快乐第一天翻译,圣诞快乐翻译文案。2016最新圣诞节英语作文精选2016关于圣诞节的英语小作文2016关于圣诞节的英语小作文带翻译2016关于过圣诞节的英语作文带翻译2016年最新圣诞节英语作文带翻

学习

管晏列传翻译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管晏列传翻译10篇,内容包括史记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完整版,管晏列传翻译。管仲既任***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敌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雏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

学习

高中文言文翻译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文言文翻译10篇,内容包括高中文言文翻译100例,高中文言文翻译解题技巧。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这里结合往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将其归纳如下。一、把握翻译标准和翻译的原则。1、翻译三标准——“信、达、雅”(1)信:

学习

汉语翻译英文10篇

阅读(71)

本文为您介绍汉语翻译英文10篇,内容包括汉语翻译英文的软件,汉文翻译英语有道词典。WashingtonsaiditopposesTaiwanindependence.Butithaseatenitswordswhileofferingmilitarysupporttotheisland.W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