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诗集10篇

浪漫诗集篇1

七夕节爱情藏头诗

盼梦几丝

给花回首只等闲,

我梦缠绵永未眠。

点春还需蝶鸟陪,

时流无返丝裹蚕。

间道孤影独徘徊,

去留当年春未残。

爱在寂寞断肠处,

你戏芬芳情为难。

醉梦

为情此醉千杯愁,

何思佳人红尘游。

对酒赏月容憔悴,

我心残缺风更忧。

许愿未成含泪去,

下有黄泉奈何悠。

承重千言沧桑迁,

诺化酒香飘千秋。

晓思悦

爱在三春芳无闲,

上唯双燕把琴弹。

你闻曲音感时殇,

我愁泪雨湿春蚕。

非天无眼怨别离,

常青恒古此时怜。

幸有莹丝缠春晓,

福化轻风吹更暖。

水戏春

只为花开离异客,

愿春长久痴心刻。

为芳鸟鸣凤舞暖,

你化烟雨迷茫河。

再渡情河寻曾经,

活有真情水上鹅。

一心戏水水流去,

天眼无情未欢合。

梦鸟未归

你似鸿雁随风飘,

我化烟雨情缘了。

何处萧瑟吹黄叶,

时刻孤寂惆怅邀。

才到初秋风始寒,

能赏故知留空巢。

相思无泪残心碎,

见霜又来把情绕。

难情

为上红楼赏秋水,

何去佳人情缘碎。

要送轻舟泪湿巾,

狠弃姻缘梦憔悴。

心无别恋东流去,

离我万尺萧瑟追。

开来又谢无情戏,

我心依旧为你醉。

绝恋醉

今朝芳艳几杯醉,

生在红尘戏流水。

我饮陈酒破孤寂,

一夜春宵欣悦随。

定游暖春赏娇艳,

要为佳人暖风吹。

爱渡春秋万古情,

你伴终身芬芳追。

七夕诗词《鹊桥仙》集锦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前后阕首两句要求对仗。

1、北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宋代·范成大《鹊桥仙》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3、宋代·柳永《鹊桥仙》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鸳侣。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

此际寸肠万绪。惨愁颜、断魂无语。和泪眼、片时几番回顾。伤心脉脉谁诉。但黯然凝伫。暮烟寒雨。望秦楼何处。

4、宋代·苏轼《鹊桥仙·七夕》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5、宋代·辛弃疾《鹊桥仙·送粉卿行》

轿儿排了,担儿装了,杜宇一声催起。从今一步一回头,怎睚得、一千余里。

旧时行处,旧时歌处,空有燕泥香坠。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

6、宋代·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7、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9、宋代·完颜亮《鹊桥仙·待月》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10、当代·李少白《鹊桥仙·红场***》

气宇轩昴,步伐雄壮,人海茫茫红场。各国***聚一堂,共记念那场胜仗!

一面***,一边战场,七十年前红场。钢铁意志不屈服,便改写历史模样!

11、现代旅岚《鹊桥仙·将***泪》

洛阳旧梦,伽蓝新恨,城外乱笛长咽。倾颓古刹雨纷纷,空相忆,曲幽谁和?

烟花易冷,家国易碎,不似当时颜色。孤坟荒草泣无声,山盟在,来生尚可?

浪漫诗集篇2

关键词:英国文学 浪漫主义运动 中国文学

中***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84-02

一、英国文学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源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物质文明与经济水平在几十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19世纪30年代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资产阶级应时而生。然而经济过快提升滋生了拜金主义[1],人性与道德逐渐沦丧,个性的诉求被淹没在社会对金钱利润的追求之中,一些浪漫主义的先驱便通过文艺创作来抵抗资产阶级价值观和思想。

17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欧洲的启蒙运动。虽然使人们从天主教的思想统治下***了出来,不再愚昧无知,但其后期转变为对于理性的过分推崇,同样也压制了人类的情感与欲求。直至18世纪末,人们不堪忍受理性的刻板,强烈要求自感的流露,并希望从严酷的理性逻辑中***出来。在这样的理性社会背景下,作家诗人们有的在非理性的世界里寻求安慰,有的追求美的享受,有的t追逐精神上的满足。[2]其中尤以济慈、彭斯、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诗歌,和沃博尔(1764《奥特兰托堡》)、玛丽・雪莱(1818《弗兰肯斯坦》)等的哥特式小说等最为典型。同期还爆发了对同样崇尚理性和节制的新古典主义的反抗运动。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爆发,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这场***备受英国民众欢迎,在英国社会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时,英国诗坛中活跃的罗伯特・彭斯、威廉・布莱克、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人,撰写了大量歌颂法国***、宣传进步思想的诗作,文坛中亦有拜伦、雪莱等代表性人物的登场,他们的作品例如《唐璜》《***了的普罗米修斯》等都表达出对封建思想的挑战和对人权的向往。[1]

上述的三个大背景孕育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从18世纪末一直持续到19世纪30年代,以诗歌为主战场,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抽象的、内在的思想感情。

二、英国文学浪漫主义运动表现特征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两种特质的杂糅,一方面它是较为反叛的,试***与传统决裂的。这不仅是针对文学传统,还包括思想观念、和陈旧习俗。其中雪莱、拜伦等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这一反抗精神。[2]但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性的原因,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并不像德国和法国浪漫主义的同僚一般紧密联结、积极进取,他们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决裂,也没有出现强烈的***愿望。拜伦和克莱尔的诗歌中仍存留许多早期诗歌的成分,简・奥斯汀的小说、司格特的小说也证明了19世纪早期强大的现实主义潮流。因此英国浪漫主义正如H・N费尔察德所评论的那样“是一场温和的、直观的混乱” [3]。

虽然没有自成体系,没有纲领性的宣言和理论,但却不难总结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共性:

(1)不拘泥于体裁、格局与韵律,体现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探索更旷达开放的情感表达,讴歌生命的自由与动态之美。

(2)在塑造艺术形象时通常运用情感充沛的语句、瑰丽奇妙的想象和奔放不羁的艺术手法。

(3)钟情自然山水,采用民间题材,喜爱异国情调,赞美中世纪等。

(4)热爱自由,释放天性,着重表现个体真情实感或诗人的精神动态,有强烈的自我独白倾向。

(5)赞美理想的伟大,常立足于崇高的理想来批判现实,或将现实生活理想化

(6)否定个体在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观点,肯定其对社会的抗争作用。

(7)在所有的特质中,对想象的重视是英国浪漫派和所有浪漫派的特征,也是把英国浪漫派与18世纪诗人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4]

三、英国文学浪漫主义运动代表人物

王佐良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中写道:“……一个大的文流,有前潮(彭斯、布莱克),有主潮,主潮又分两阵,前阵为华兹华斯与科尔律治,后阵……三位年轻的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字里行间明确了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人物,以下对这七位做简要介绍:

(1)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他的诗歌朴实自然、生机勃勃,充满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亲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诗风成为浪漫主义诗风的一个重要开端。

(2) “疯子诗人”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中,想象力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也表达了对现世的深切关注。他的诗融合了浪漫主义和早期现代主义的特质。

(3)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因隐居在英国北部湖区而得名。1789年二人合著《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

(4)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中最具有独特反叛气质的诗人。他在诗歌中创造了一批孤独高傲的叛逆者,追求自由,与社会格格不入,这些人物形象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5)珀西・比希・雪莱的诗歌思想性更强,战斗力更大,表述也更为清晰有力。

(6)约翰・济慈是与自然关系最为密切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被勃兰兑斯称为“英国自然主义最芬芳的花朵”[4]。

四、对五四前后诞生的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清末民初,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空前激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被中国文化认识、吸收、融入,同时也有排斥、误读和摈弃,经过翻译与接受,使其成为中国新文学、新文化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催生出中国现代的浪漫主义学――不是中国传统的浪漫主义的赓续,而是世界性的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中国迟到了的回音。[5]

文学救世的思想引导着翻译价值取向,包括英国浪漫主义在内的西方各种文学思潮的译介和影响起到的是加速演化的作用[6],在中国被译介和传播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作在内容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和旨趣。它们都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充满对自然的敏锐和讴歌,尤其对个人情感的宣扬更与五四民主自由的风潮相契合。[4]

五四新文学所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以诗歌最为广泛突出,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诗歌理论和艺术观念的更新,与英国诗人的观念更多吻合;二是新诗体的输入与实验;总之,从内容到形式,中国诗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

众所周知,五四的主题是启蒙与救亡,其中深层的内核是人的觉醒。无疑在这一点上与浪漫主义是契合的。爱国学者从西方浪漫主义吸收有利于所谓“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社会观和文艺观,启发了新派诗人追求切近时代的个人艺术风格。五四文学***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的形式的***入手,这是总结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与诗界***的历史经验而做出的抉择,也是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下做出的抉择。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正是这无数力量中的一支,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深刻转变。

但转型时期的中国,启蒙才是社会的主题,鲁迅之所以推崇浪漫主义,只不过是因为浪漫主义的思想大***和其对人性对人生的看法有益于中国的思想启蒙。“五四”时期浪漫派的两大主角郭沫若和郁达夫,也都能从他们的浪漫书写中找到启蒙的论据。文学史家观察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并不是作为浪漫主义的这个事实本身,“而是浪漫主义者们使用何种独特的方式去表现和折射现实包括物质的现实性与精神的现实性”[8]。我们从另一个事实也可以证明这个论点,那就是当“五四”退潮后,救亡压倒启蒙,伴随启蒙的退潮,救亡运动取代了思想启蒙而成为社会主潮,浪漫主义便失去了最后一个阵地,走向衰落。[9]

五、结语

百年已逝,前辈们的理想已经在起伏动荡中变为现实,在如今我们的新时代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会继续下去,我们仍应在开阔的文化视野下继承翻译,在浪漫主义的“永不知足”的意义中,弘扬中西文化的智慧c精髓。

参考文献:

[1]彭家海.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美浪漫主义文学探源[J].北京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4):98-103.

[2]Mednick F.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79-109.

[3]刘宁.以独特性、多样性和活力性为特征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225.

[4]吴S.翻译・构建・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5]刘增杰,关爱和.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史(上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378.

[6]范丽娟.走向现代的五四浪漫主义诗学[J].北方论丛,2009(4): 54-56.

[7]夏新宇.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五四时期中国新诗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报,2003,17(1):88-90.

浪漫诗集篇3

>> 诗意栖居的家园 心怀浪漫,诗意栖居 “美丽融侨・幸福家园” 湿地 人类的诗意家园 浪漫的诗意人生美学 诗词教学的浪漫“诗意” 在语言家园里诗意栖居 腹有诗书,回归诗意家园 2008秋冬Etro演绎诗意浪漫 浪漫的爵士 诗意的华彩 诗意现实中的浪漫意象 讲述浪漫故事,抒发诗意情怀 诗意的浪漫与清醒的深刻 东方暴力美学的浪漫诗意 米拉公寓 打包浪漫的神奇家园 探寻大学生诗意栖居之精神家园 在诗意的阅读中构建心灵的家园 诗意的文化殿堂 成长的精神家园 “立美教育”筑造诗意精神家园 让综合性学习内容充满诗意与浪漫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诗意东侨 浪漫家园 诗意东侨 浪漫家园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珊")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宜居城市 陈言波 摄

梦幻东湖 水鸟之家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是福建省三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之一。

蔚蓝的东湖,如平和冲淡的心,又像镶嵌在城市中的蓝宝石。3800亩的湖泊,倒映着东侨美好的希冀,承载着水鸟美妙的生活。

晴朗的日子,阳光碎落一湖,走在沿湖栈道之上,常常可见白鹭的踪影。它们时而飘忽若神,凌波微步;时而驻足凝神,思考鸟生;时而扑翅互博,你追我逐。

除了白鹭之外,东湖中还栖息着上百种鸟类。苍鹭、鸬鹚、红嘴鸥、反嘴鹬、红喉歌鸲……它们有的在东湖定居,有的只是暂时迁徙途经。不论是定居者,还是过客,它们或灵动或静美的身影,都丰富了摄影家的作品,装点了城市的风景。

现代都市 昼夜如

晴朗日子,城市尚未睁开睡眼,万丈霞光已在天空中垒起五彩山峦。霞光之下,一排排兼具现代气息与闽东特色的高楼,亦是东侨浪漫的风景。林立的高楼,犹如一个又一个伟岸的巨人,撑起一片繁荣的天地。一扇又一扇玻璃窗反射着光芒,璀璨、夺目。

夜幕降临,辽阔的天空是幽幽的蓝,厚厚的云彩也成了蓝莓色的棉花糖。远山的轮廓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林立的高楼、延绵的道路都闪耀着糖果的色彩。那一片是薄荷糖的绿,那一片草莓糖的红,那一片是麦芽糖的黄,那一片桑葚糖的紫……五光十色落进了湖水之中,糖果融化了,水光摇曳着夜的甜美与温柔,流动的空气中似乎都是清甜的滋味。 东侨新姿 杨光 摄

新城古诗 流光往事

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东侨一直不忘保留一片悠然的诗意。

位于北部新区的西陂塘公园,正是这片天地诗意的见证。昔日陆游出任宁德县主簿,县衙公务不多时,陆游便出去溜达,用一双浸润着诗意的眼睛,赏尽了宁德的乡野风情。“霁色清和日已长,纶巾萧散意差强。飞飞鸥鹭陂塘绿,郁郁桑麻风露香。”陂塘之中,水波盈盈,绚烂多姿,陂塘之畔,芳草萋萋,飞鸟悠游。

时光如水,沧海桑田。古朴的情愫,终于遇见了现代的情怀。如今的西陂塘周边已成为东侨产城融合的北部新区。新能源千亿产业集群等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在此落户。

今日的东侨,是宁德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平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绿色产业的持续发展,为这座城市带来不同的面貌。

浪漫诗集篇4

关键词:屈原 阮籍 浪漫品格 游仙之思

中***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77-03

作者简介:覃辉英(1988―),女,土家族,湖南石门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而阮籍生活在曹魏后期,就生平而言间隔将近550年左右。然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人却有某种关联,其中体现出的“文士的浪漫”这一特征尤为明显。毕竟所处的时代、社会***治环境、家世背景及人生际遇等大不相同,因而他们作为文士的浪漫品格、其诗赋的游仙之思与创作的艺术境界,也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就以上方面作具体深入的比较,求同寻异,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屈原、阮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了解时代、社会对文人思想、性格和创作的影响,颇有学术价值。

一、浪漫品格的外在体现

屈原与阮籍,都生活在社会大动荡、***治大昏暗的时期。当时,***局变幻,统治集团内充斥着杀戮,清廉高洁的士人在险恶的***治夹缝中惶恐度日。班固《离骚赞序》有云:“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1] (P.51 )屈原怀有雄心壮志,一心欲使楚国强大,可惜奸佞小人百般挑拨离间,前后两位君主均不待见屈原,使其远离朝廷,放逐于外,致使屈原对污浊黑暗的社会彻底绝望,最终“不忍浊世,自投汨罗”[1] (P.51 )。他以生命为代价,来寻求灵魂解脱与精神世界的救赎。而阮籍亲历两次“禅代”的***治骗局,尤其身逢司马氏与曹魏两大集团斗争最为剧烈的正始时期,乱世中不能有所建树,作为声望颇高的名士, “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志,天下无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2] (P.1360 );后期他的入仕多出于统治集团的***治需要,被迫为之。曹魏集团一次次的征召,阮籍先是藏匿逃避,即使后来被逼“就吏”,也称病免于为官,从而远离权力中心;而在司马氏集团完全掌握***权之后,阮籍为了生存主动求官就职,至死未退,成为“号外野”的“孤鸿”。

相较而言,阮籍与屈原都身处乱世且有济世之志,却苦于报国无门,故二人均无奈地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屈原的忠贞还是阮籍的放达,都体现了其作为文士的浪漫品格。这种浪漫品格的形成源于他们独特的秉性,屈原的奇特表现在他对生命个体的神秘思考并由此而发展为“自恋”情结,而阮籍的“痴”则是个性的天然流露,由此而发展为其佯狂与放达的外在行为。

屈原的“自恋”情结,表现为对自己出身、族姓以及德行的自豪感与内心纠结的“芳草”情结。《离骚》中如是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揽揆余初度兮,肇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①屈原在《离骚》篇中首先摆出了自己的来历和取名的暗含意蕴,隐隐显示出了自己的不平凡。他还佩戴花草,来表现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芳草”在他的诗赋中出现得颇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惠”“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云云。屈原在其诗赋中运用如此之多的“芳草”,其用意无外乎身处于现实黑暗的***治风云中,不得不借助“芳草”来表现自己的高洁品质,它是屈原伟岸人格的物化,呈现的是他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抗拒状态,最后悲壮投江,是其浪漫人格的一次升华。

而阮籍生活在***治高压的时代,同样寻求精神的超越,这集中体现在他的“痴”上。阮籍少年时,就“口不论事,自然高迈”[3] (P.17 ),企***避开***事;后“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2] (P.1360 ),以醉酒躲过了***治联姻;“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可否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2] (P.1360)。即便后期,阮籍陷入权力斗争旋涡的中心,无法也没有可能退出官场,但其为官依旧放荡不羁。《晋书・阮籍传》如是描述道:“外坦荡而内醇至”[2] (P.1361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2] (P.1359 )。《文选・五君咏》李善注引《魏氏春秋》曰:“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4] (P.303 )在这些放荡不羁、佯狂放达的行为背后,“饮酒好像只是快乐的追求,而实际上却有更大的忧患背景在后面。这是对现实底不满和迫害的逃避,心里是充满了悲痛的感觉的。”[5] (P.175 )他本能地冲击这礼法和礼教,是对约定成俗的世俗“礼”的伟大挑战。阮籍的“痴”是因激愤而然。

二、游仙之思的诗文投射

屈原与阮籍的诗赋都表现了游仙之思,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屈原的游仙表现的是一种个体人格精神的投射,是以一种游戏幻化的笔调再现现实;而阮籍的神仙世界则更多地表现庄子逍遥的境界,游仙之中掺入玄理,其旨趣在于使心灵超脱沉重的现实,沉于自然之道中适性逍遥。

屈原的游仙之思首先有一个明确的现实基础,“屈原放逐,乃赋《离骚》”[6] (P.2735 )。屈原在被放逐之后,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奇特瑰丽的幻化之境。由于现实中王听不聪、谗陷蔽明、邪曲害公、方正不容,诗人被压抑的情感只能转移于幻想境界。三次求女的神话情节,象征着君臣的愈合,代表着自己和楚怀王,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王逸《楚辞章句》有云:“《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1] (PP. 2-3 ),这些使得屈原的诗赋“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明”[1] (P. 3 )。诗人神游于想象的广阔天地,将南楚之地的奇绝山水幻化成一个自由驰骋的虚幻之境,将南楚之地的神话传说编织成一个奥妙无穷的奇妙世界。在这里,诗人调动各种意象,参差交错,光怪陆离,塑造了种种宏伟壮丽的场面,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世界中长期郁结的、不可抑制的激情以及不屈不挠的追求。屈原的神仙世界是现实世界的翻版,在这个世界中不难读懂“我”的存在,亦不难从仙界思考死亡的意义。

与屈原不同的是,阮籍的游仙之思所体现的神仙世界,是超脱世界的永恒存在,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对现实苦难的超越,是玄理与浪漫主义笔墨的结合,而“我”在神仙世界之外。阮籍“博览群籍,尤好《庄》《老》”[2] (P.1359 )“阮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7] (P.604 ),老庄的传统赋予阮籍的诗赋以浪漫主义的文风。阮籍在《乐论》中写道:“自然之道,他乐之所始也”“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他力求摆脱尘世的物欲羁绊,使百物自乐,求得与自然的合一,以正统的儒家礼乐观,贯通玄学的形而上世界。其《通易论》虽为解释《易经》,实乃传统儒家人文主义与新起道家自然主义的综合;《通老论》中有“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阮籍努力调和儒道之间的矛盾,是儒家理想主义的体现。这让我们看到阮籍从儒家精神到自然法则的转化;而在后期,阮籍则从自然法则转入玄冥之境。《达庄论》重在探求精神世界的世界观,依据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齐物,诗人猛烈抨击了名教礼法,充分发挥了庄子“齐祸福而一生死,以天地为一物,以万物为一指”的思想。《大人先生传》重在探求这一精神境界的特质――逍遥,“万物之一体”“齐是非”的理念,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阮籍向往无君无臣、清静逍遥的社会,力求越名任心,仍有对人生的挚爱和济世的热忱。儒家的仁爱精神和道家自然无为理想的结合,正是阮籍思想的重要特征。

三、积极与消极之分

在屈原和阮籍所体现的浪漫品格中,屈原的诗赋一开始是站在后人仰视的高度上,以其瑰伟的神话传说、丰富雄奇的想象和磅礴激越的情感等打造一种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阮籍则不同,老庄自然思想的渗入,使阮籍的诗文总体上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阮籍的浪漫主义品格之所以呈现出消极性的特征,主要因为阮籍取消了对现实***治的抵抗,甚至取消了对现实世界伦理道德的判断,而采用一种超道德的世界观来取得世俗的和同,所以是消极的。《咏怀诗》是阮籍思想的集中写照,它体现出了一种深深的悲剧色彩。诗中有大量悲语,如“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其四十七),“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其十一)等。而在“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中,诗人深感世事变化无常,怀才不遇,终日郁郁不得志,但又感叹生命的流逝而无能为力,产生一种莫名的担心与恐惧,这种情绪一直纠缠着他;“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其九),“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其十三),诗人在茫茫旷野上作“穷途之哭”,这种景色与诗人的痛苦绝望融为一体。所有这些,让《咏怀诗》在恍惚之中展现出高远的意境,形成一种悲剧色彩,最终使得他所追求的适性逍遥的境界无法实现,也使得他“文士的浪漫”品格显示出一种消极性。屈原则是以一种愤世嫉俗面貌出现的,而且始终如一,以一种高昂战斗者的状态去抗衡乃至以性命相博,所以我们在其虚幻的神仙世界中,也能敏锐地把握到他的骨鲠之气和磊落不羁的人格精神。在《离骚》中他就写道:“惟夫***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在被放逐的情况下,仍心系国家,始终不渝。“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一直拥有一颗忠贞之心,以国家的安危、民生的疾苦为己任,虽然时运不济,未得到贤君能臣的赏识,但仍然以“不变”的心时时心系国家,并最终以决绝方式来呈现生命的悲壮与伟大。

屈原与阮籍的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是源于他们独特的秉性和才气。屈原怀才不遇,仍未放弃追求;阮籍穷途末路,向往超越现实。他们都涌动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借助神仙世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旨意遥深;同时,他们又都不留情地鞭挞着、否定着一切黑暗现实。但是,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不同创作主体的情感寄托形式,使它们浪漫精神的表现各有千秋,一个是超现实的神话幻身,一个直面现世的英雄世界,为我国古代的浪漫主义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注释:

①文中所引诗文,凡属屈原者,皆出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凡属阮籍者,皆出陈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为行文流畅,不再一一注出。

参考文献:

[1]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房玄龄 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萧统.李善 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王瑶.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浪漫诗集篇5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雪莱;《西风颂》

1.引言

浪漫主义文学是指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以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为突出特征的文学思潮。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又一个文学高峰。共成长了风格各有所长的两代浪漫主义诗人。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是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斗士。新崛起的诗人把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更高峰,较之湖畔派诗人其作品更具有强烈的战斗意识和鲜明的***治立场。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敢于批判社会的黑暗,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常被称为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但无论是积极派还是消极派,其诗歌都表现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诸多特征,本文主要总结了在《西风颂》中所体现的三个基本特征。

2.浪漫主义文学特征在《西风颂》中的体现

2.1主观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浪漫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偏重表现主观理想,抒发个人感情。”([1]P135)浪漫主义诗人往往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以诗歌的形式得以抒发,多采用主观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方式。如诗人雪莱,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胸中炽热的***激情难以抑制,即刻沸腾成慷慨激昂的颂歌――《西风颂》。

全诗共五节,每节由十四行诗组成。前三节重在描写西风的自然姿态,后两节重在直抒胸臆。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诗人的直抒胸臆都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意念和炽热的***情怀。如在第一节中,诗人描写道:

“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第一节)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杨熙龄译)

诗人把“狂烈的西风”说成是“秋之生命的呼吸”,开篇就将西风赋予了生命的力量,明显带有诗人的主观认知,表面上是在歌颂西风的威力,实则表达了诗人对***风暴的崇敬之情。再如最后一节,作为整首诗的高潮, 诗人的对西风的热烈情感的宣泄一发不可收拾,只要被赋予西风一样的精神,早已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所以诗人直接呐喊:

“Be thou, Spirit fierce,

My spirit! Be thou me, impetuous one! ”

“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杨熙龄译)

至此,读者已经无法分辨西风和诗人本身,仿佛他们本来就是合二为一、浑然一体的。这便是浪漫主义诗人将主观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精妙之处。让读者在翻阅自然画面的同时感觉仿佛是在和诗人的灵魂进行对话。

2.2崇尚自然与托物言志相结合

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二个基本特征表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常把崇尚自然与托物言志相结合。浪漫主义作家接受了卢梭“回归自然”的口号([3]P356),崇拜大自然,把自然景物作为描写和歌颂的对象并借以抒发作者的理想与抱负。

在《西风颂》中的前三节,诗人几乎用了所有的笔墨来描写雷雨来临之际西风千变万化的自然姿态,为最后两节诗人的直抒胸臆做好铺垫。如在第一节中诗人写道: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 ”

“西风呵,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杨熙龄译)

面对西风摧枯拉朽之势,诗人借其勇猛的姿态表达了***必胜的坚定信心和民主进步的社会理想。雪莱是一个热情洋溢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斗士,所以《西风颂》也表达了雪莱献身***的强烈愿望。又如在本诗的高潮部分,他无比真诚地祈求:

“ Make me thy lyre, even as the forest is:

What if my leaves are falling like its own! ”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杨熙龄译)

可见,诗人的***激情是如此的真挚,哪怕不惜牺牲自己也要和西风融为一体横扫腐朽的***势力,即使像树林一样叶子落尽也没有关系,诗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迎接“西风”,愿意用生命去召唤“春天”。不难看出,在《西风颂》中,诗人常常表现出大自然与心灵的交融,藉此抒发个人对大自然的礼赞及对美好社会的殷切期盼。体现了诗人崇尚自然并善于托物言志的浪漫主义特征。

2.3奇特的想象与夸张、象征等手法相结合

“从广义上说,诗歌可以被解释为想象的表露。”

(雪莱,《诗辩》)([2]P386)

浪漫诗集篇6

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创作风格;创作影响

一、前言

早在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运动在当时的欧洲各国就风靡一时,很多文人墨客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生演变,他们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思想,以追求自由和浪漫的创作风格,进而充分调动起来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结合那个年代百姓的朴素生活,为当时的诗歌创作创造了一个新的氛围。

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

在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浪漫主义诗歌便在这时开始了萌芽,并通过渐渐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收获。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咋发展中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发展初期,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为主要代表的湖畔诗人最为活跃;另一个是以雪莱、拜伦、济慈为主要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他们的出现则把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高潮。

(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初期

在浪漫主义的浪潮袭来之时,华兹华斯等人便逐渐打开视野,他们的作品也相继登上了诗歌的舞台。华兹华斯的作品中,不论是言语的表达还是体裁的运用,都打破了古典主义驾驭语言的常规,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

(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高潮

继湖畔诗人之后,雪莱、拜伦等人的出现,更是冲破传统语言和风格的主要力量,他们在华兹华斯的基础上,更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其中济慈将古典主义的代表布瓦洛进行抨击,并称他是“一个由浮华和蒙昧主义培育的派系”,而拜伦被称为“恶魔诗人”,他们的作品中多追求自由浪漫和精神的***,这毫无疑问是对古典主义的诗歌精神的冲击和挑战。

三、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风格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不仅时间很长,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也很大,总体来看,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风格不仅形式多样,情感表达细腻,语言简单、平淡、朴素,两大诗派的主要作家在创作时更是追求自然,***思想。以华兹华斯和拜伦两人为例,他们的创作风格在当时影响了很多诗人。

华兹华斯的创作都是以大自然为载体,多赞美自然景象和普通的劳动者,其诗歌的语言简洁、清晰,并富有深刻的内涵。他认为自然对于初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而言是创作的基本[1]。同时很多作品都是以“美”的形式来感染读者,让读者情不自禁的陶醉于作品之中[2]。例如在他的作品《孤独者的收割人》中,以一个孤独的收割姑娘的朴实而甜美的歌声为描写对象,描绘出一幅平淡的收割***。作者在创作时有两处也运用了大胆的想象,一是他将姑娘的歌声比作沙漠中夜莺的歌声,联想到当沙漠中孤独的旅途者听到如此动人的歌声而作出的反应;另一个是将姑娘的歌声比作驱散严寒的杜鹃声,从侧面表现姑娘歌声的温暖。简单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便是当时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风格。当然,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无论是欢悦的《水仙花》,还是充满泛神论思想的《丁登寺旁》,无不是以自然景物、生活实物为主要描写对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可见华兹华斯在创作时非常注重将自然界的事物进行比拟,并赋予自己的感情基调。

拜伦的诗歌,具有很浓的抒情基调和很强的主观意识。他创作的方式并不是循序渐进的,随着事情的发展进行创作,而是选取整个事件的突出点,以爆炸性的方式展开诗歌的写作,而“自由”是他创作的精髓。在著名的作品《唐璜》中,不仅涉及到的人物众多,其场面更是恢弘,语言平淡却富有极强的讽刺意味,而这部作品最大特色是将小说与诗歌的风格融合在一起,作品中的主人公唐璜更被作者赋予了“拜伦是英雄”的典型形象。同时整首诗歌并不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创作,而是以唐璜的爱情纠葛而进行远航冒险开始这首诗歌创作的,来揭露英国贵族的拜金主义。这首诗歌中的“风暴”、“沉舟”等场景描绘的异常精彩,而诗歌语言的幽默、简单、凝练对后世也有很深的影响。同样在作品《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异教徒》、《海盗》等长诗,更是通过塑造众多才华出众、意志坚强的主人公来批判当时英国的专制暴***。

在当时的英国诗歌领域中,同样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诗人还有柯勒律治、济慈等人,他们的作品中也大量的运用想象,从而对诗歌整体进行美化,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去感化读者,简单的语言,朴实的意象都能够让读者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人的情感所在。

四、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无疑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冲击,尤其是创作风格方面,拜伦等人的出现,影响着很大一批作者摒弃了传统的创作风格,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现实生活中的意象运用的淋漓尽致。当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兴盛时期,拜伦等人的创作风格在欧洲乃至亚洲影响至深。

(一)重视情感的抒发,创造了文学创作本体的价值

情感是一个人对待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特别的感觉,是人在创作时的灵感来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多以抒感为主,诗人在创作中将生活中的事物赋予了大量的深刻的内涵。这样的创新弥补了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缺陷,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有一定的严格要求,从三一律格式到精准华丽的语言,使古典主义诗歌创作都暗藏着贵族阶级的观念,很多诗人在创作时仅仅注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忽视了情感的作用,是诗歌没有任何感彩。然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完全打破古典主义诗歌的这种局限,其崇尚自由、浪漫和注重情感的抒发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新的创作模式、新的创作风格、新的创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文学创作本体的价值所在,很多诗人在创作时都摒弃了古典主义文学那种庄严而沉重的语言,是诗歌的内容更加倾向于生活,倾向于大自然。尤其是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多以歌颂百姓为主,这不仅影响到英国的诗人,同样对欧洲和亚洲很多国家的诗人都有很多的启发。

(二)丰富的想象力,对现代派诗人影响颇深

浪漫主义诗人在创作时广泛的运用想象,让诗歌的创作更加灵活多变,这对艾略特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4]。正如英国著名的评论家柯勒律治所说的那样,诗歌的创作应该以诗人的良知为载体,丰富的幻想为外表的服饰,创作行为是诗歌的生命,想象力则为诗歌整体的灵魂,并且这“灵魂”无处不在,是一个美和智慧的化身[5]。在他看来想象是一首诗歌创作成功与否的核心,没有了想象诗歌就失去了活力。可见十九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是极其重视想象的运用,只有大胆的想象才能让诗歌具有更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在后来的诗歌创作领域,想象这一创作手法被广泛的采用,包括后来产生的印象主义者、表现主义者以及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也都能看到想象的存在。

(三)自由的追求,丰富了诗歌的创作素材

“自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追求的一个最主要的创作风格,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不仅可以激发诗人们非常丰富的创作灵感,更是诗人们净化心灵的地方。随着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浪潮席卷了欧洲,很多文人墨客都摒弃了传统的创作思想,使诗歌的创作更加大众化,诗歌中的主角不再是贵族介级的专属,而普通人民也可以欣赏到诗歌的魅力。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创作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浓厚的抨击封建教会思想的韵味,他们通过诗歌表现自己封建阶级的反抗。因此,在当时英国诗歌中很多作品的创作素材突破了古典主义创作的局限,平淡的生活、象征自由的大自然以及人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原材料,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

结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当时的诗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兴起和发展影响到了当时欧洲很多国家,同时也改变了很多文人的创作形式,冲破了传统思想的牢笼。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语言和创作手法上都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和规定,尤其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济慈等人创作,不仅开启了诗歌创作的新局面,更为诗歌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其创作的别具一格,是思想的***、自由的渴望以及浪漫情感的抒发的集中体现,是由贵族文学诗歌向大众诗歌的转变,不仅影响了当时很多文人,美术学、建筑学和音乐学等领域也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维平.以诗论诗——英国经典浪漫主义诗歌解读.外国文学.2003年第4期

[2]张娜.浅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J].剑南文学.2011,(11)

[3]汪小玲.超经典时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的新视野.《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03期

[4]杨莉.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68)

浪漫诗集篇7

关键词: 李白诗歌 豪放飘逸 浪漫主义 风格成因

李白历来被称为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把儒家“兼善天下”、“安社稷”、“济苍生”的***治理想,道家“遗世***”蔑视世间一切的思想,以及反抗、济若扶贫的侠客思想结合起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愤恨,对权贵的蔑视。他的诗,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风格豪迈,个性鲜明,处处彰显浪漫主义的特色。苏教版教材以“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做了专章教学。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李白那近乎与生俱来的才华横溢,还有那深入骨髓的浪漫潇洒。

“风格即人”,诗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创作风格。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太白胸怀,有高出六合之气,诗则寄兴为之,非促然诗人之作也。”这里所说的气,就是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气质。正由于李白胸怀“高出六合之气”,其诗歌才能“神识超迈”,“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赵翼,《瓯北诗话》)。李白这种“气”的成因,我认为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过人的天赋是形成李白狂放不羁性格(表现在作品创作上就是高度的浪漫主义)的原因之一。据李白自己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天才的智慧是形成其作品浪漫主义风格的先决条件。

李白从小就受到侠士的影响,是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游侠生活充满浪漫色彩,诗人逐渐形成一种豪放无畏、急公好义的性格,一种高度浪漫的精神和气质。他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业钦英风。”又在《留别广陵诸公》中说:“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随着阅历的增长,李白对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入,他的任侠行为减少了,但其游侠生活培养出来的正义感和热情慷慨的性格却一直伴随他走完人生的路程。可以说,李白一生都带有几分“侠气”,这种“侠气”其实就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气质。

据当涂令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记载,李白是五胡十六国之一凉国创建人李的九世孙,其祖先因罪或其他原因流亡到西域的碎叶,隐姓易名流寓了五世,直到唐中宗神龙元年,其父李客才携家族重返内地西蜀绵州的昌隆(今四川江油)。显贵的身世不仅赋予了李白与生俱来的社会优越感,使他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来看待社会,追求理想,而且这种家世也让李白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为而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巨商家庭又不像一般士大夫家庭那么严格,李白幼年所受教育,“除了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这样的家庭教育可以说为李白“狂放不羁”个性的养成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李白曾经自言:“一生好入名山游。”观其一生经历,此言不虚。李白出蜀前就曾漫游蜀中名山,登峨嵋,涉剑门,隐岷山。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此行不为鲈鱼,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的气概遍涉黄河流域和大江南北,几乎所有的名山大川都留下了诗人的足迹。毫无疑问,山水风光极大地陶冶了诗人的性灵,影响了其风格的形成。诗人酝酿出“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拨云见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等异彩纷呈诗句,刻画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正如陆游所云:“挥笔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又如黄仲则诗云:“自怜诗少幽燕气,姑向冰天跃马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为李白的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途径。

道家思想的影响也是形成其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道教超凡脱俗的仙人气派、神思万逸的精神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李白。二十岁之前,诗人就和一些隐士道教徒有过密切交往,并拜隐士赵蕤为师,在岷山隐居,修炼道术,甚至“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漫游中原时,“五岳寻仙不辞远”,结识了道隐之士元丹丘、吴筠,接受道家特别是庄子遗世***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手持一枝菊,调笑二钱石”,表现了坚持***人格的可贵精神。他一生好以大鹏自比,显然有庄子《逍遥游》的影子,其《大鹏赋》中的大鹏,具有冲破一切束缚的力量,是精神自由的象征,表现了作者热烈追求精神***的浪漫气质。甚至诗人临终前,回顾一生,留下了绝笔:“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诗人又一次以大鹏自比:高飞五万里的大鹏从高空摧落了,孔子已死,更有谁为大鹏的摧落而流泪呢?这是诗人壮志难酬的长长叹息,也是对自己悲剧一生的沉痛惋惜。

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的碰撞更是其独特个性的一个重要成因。盛唐时期知识分子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常常很有信心,渴望建功立业在诗人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李白就曾想师法管仲晏子,“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但李白踏进***治舞台的时候,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期。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而唐玄宗宠幸杨玉环,沉迷酒色,官场日趋腐败,***治日益黑暗,因此,时代使拥有“兼善天下”儒家思想的李白对前途充满金色的理想,又从根本上堵塞了他实现理想的道路。而李白的人生态度又是那样乐观积极:“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能发微深省地从他的哀叹中捕捉到他自哀自怜间潜流着以“天将降大任”的“王者师”自居的丝丝情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遥望长安月,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是近臣,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尚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严酷的现实无法改变他的志向,他便继续奋斗,继续前进,正是这种顽强的搏击精神,成就了他作品中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其《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浪漫诗集篇8

 

关键词:舒伯特 艺术歌曲 诗词 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德文Lied)是十九世纪初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抒情音乐形式。是以抒情诗为基础为独唱而写。主用钢琴伴奏、专业创作的歌曲。”①弗朗茨.彼得.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艺术歌曲在其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诗乐合壁、词曲交融中体现着自身的艺术价值,给人以淳美的感受。其六百余首艺术歌曲作品的诗歌、曲调及钢琴伴奏水***融相辅相成,共同担负起艺术表现的重任,而三者同时又有各自的***性。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之诗词 

歌词一般由诗人、词作家或剧作家写成。歌词的美即它的结构形成、形象意境的美。“它的作用在于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并且适于歌唱的语音,把歌曲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它的形象、意境和思想具体地揭示出来。它是歌曲综合美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②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歌词,主要以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歌德、席勒和海涅等人的抒情诗为主。这些抒情诗内容简短精悍、寓意深刻优美典雅,有很强的浪漫情调与抒情风格。舒伯特这位天才的旋律作曲家,善于把诗歌变成音乐,旋律像永不枯竭的泉水不断涌现出来,赋予歌词以诗的品质与内涵,把歌曲的艺术表现提至更高的水平。在聚集着画家、诗人、文学家在内的艺术沙龙圈子里,彼此影响,激发灵感,促使艺术歌曲走向直观诗化,呈现出文学化的倾向,舒伯特深受浪漫主义影响并使音乐诗化,诗音乐化。 

处于奥地利封建专制***时代,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矛盾中的复杂心境和感受,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应运而生。以文艺作品抨击封建制度,预示人类美好的未来。将艺术家们个人的理想禁锢在梦幻的王国里,常以抒发个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纯洁爱情的向往的情感为创作手段,以消极态度回避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表现。如由列露斯塔普作词的《小夜曲》: 

就是把青年恋人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情的美妙意境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歌词充满浪漫主义抒情风格,迷人的夜色充满恬静、幸福的浪漫情趣。又如,舒伯特l8岁创作了由歌德叙事诗的浪漫主义奇妙意境的艺术歌曲《魔王》,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语言与音乐完美结合,生动刻画艺术形象的典范作品。一如莎士比亚的《听听云雀》等等。舒伯特的文学观由于对自然的热爱而充满活力,他以音乐衬托语言,即使是平庸之作,在其笔下亦斐然成章,用音乐将诗人无力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来,提升其艺术境界。例如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舒巴尔特得以流传不朽的作品《鳟鱼》激发舒伯特的创作灵感。20岁的他将这一引人深思的***治题材以抒情的笔调道出诗人真实的思想情感一渴望自由。“《鳟鱼》现象”是舒伯特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之旋律 

旋律的创作是艺术歌曲创作的关键和灵魂,旋律的创作更多体现作曲家的灵感与智慧,及对歌词独特的理解方式与表达方式。旋律由不同音高的音符按一定节奏组成。旋律的美在声乐综合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构成声乐艺术美的主体,用来集中传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表达人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③根据歌词创作的诗的意境谱写的歌曲旋律蕴藏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变化曲调丰富多彩。(大致有单一曲式的多节歌,如《流浪》、两体(A+B)曲式存在着突出的对比性特点的,三段体(A+B+C)曲式、如《她的肖像》)变化,对比的手法,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正是舒伯特创造感人音乐艺术形象的神韵所在。在运用音乐调性、调式方面,采用大小调调式变化加强音乐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色彩,使旋律优美流畅,婉转的特点。例如《菩提树》描写菩提树下的白天与星夜不同时间的景与情。

“音乐的表现形式:调式、调性、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在同歌词结合抒发感情时,引起人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与产生的表象更容易形象化。”④从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我们感受到舒伯特更多的是他的内省性的自我对话,充分运用音乐表现手段,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作曲技法高超,往往去刻画幻想的主观世界和对未来幸福自由的向往和渴求抒情性、自传性。个人心理刻画成为浪漫乐派典型代表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侧重于感性胜于理性。音乐细致又奔放、无拘无束、淋漓尽致。驾驭乐思达到寓情于景,使情景水***融,从而叩击千万听众的情感之窗。能使那么多人动心动情,确如贝多芬所说: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这正是舒伯特创作风格中典型特点。扑捉、刻画鲜明的音乐形象的功力和灵感源自何处。唯有舒伯特最合人们美学理想的初衷,感慨舒伯特心有灵犀对诗词的领悟深入骨髓,旋律的空间感和空间感是多么具象,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一如采用威廉米勒的诗句而作的两部伟大的声乐曲《冬之旅》和《美丽的磨坊女》等作品。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钢琴伴奏

钢琴是为艺术歌曲伴奏最优美、谐和的伴奏乐器。从舒伯特开始,钢琴伴奏音乐突破了古典乐派的对位与和声的衬托作用,将钢琴伴奏作为塑造音乐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奏部分音乐也通过一定技巧在钢琴中“唱”出自己的情感,揭示一定情形下人的心理情感变化,同时钢琴伴奏部分不仅要同诗词语感要求一致,也要同曲调协调,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音色、力度等)感受审美效果。例如舒伯特谱曲的《魔王》。

钢琴伴奏从始至终使用八度和音的三连音节奏,刻画出急切奔驰的马蹄声,低音旋律又描绘了黑色森里中狂风的呼号。舒伯特用旋律、和声、节奏等各种变化将不同人物的角色特征加以区别;尖锐的不协和和音表现孩子的恐惧;和谐而均匀的旋律,表现慈父对孩子的宽慰;更为温柔而又美妙的旋律,表现魔王的诡计与迷人诱惑;不停顿的三连音创造紧张恐怖的气氛,当三连音突然停止,却又造成主人与马回到了家。然而,怀里的孩子却已经死去的悲惨结局。

极富戏剧性的钢琴伴奏,为《魔王》的表现增添巨大的艺术魅力,前奏间奏到尾奏,保持内心音乐的连贯和统一性,琴、歌、词彼此形成完美***形象真正的二重唱,巧妙对立,体现以琴去唱。《鳟鱼》《小夜曲》《纺车旁的葛丽卿》等艺术歌曲的伴奏或再现风声和马蹄声,或描写鱼翔浅底,或模仿曼陀铃的琴声,或暗示纺车的转动无不曲尽其妙!

浪漫诗集篇9

谈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征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关键词]:舒曼;艺术歌曲;诗;歌;乐

[论文摘要]:舒曼是德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他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善于从诗中捕获音乐灵感,并运用音乐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进行精心刻画,使诗成为“音乐的诗”,使乐成为“诗化的乐”。同时,他将钢琴伴奏与诗、歌提高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诗、歌、乐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舒曼(1810一1856),是德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19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和风格,即“浪漫主义”。以雨果、歌德、拜伦、席勒、米勒、海涅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追求个性***,反对祟拜理性,歌颂自然之美,体现民众情慷,并逐步影响和推动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抒情性、自然性和对个人心理的刻画,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风格和特征。而大量抒情诗歌的产生,又为艺术歌曲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文学基础。在当时的德国,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被称为浪漫主义四杰,舒曼则更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美誉。他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包括钢琴曲、交响曲、协奏曲、艺术歌曲、清唱剧、歌剧、室内乐、戏剧配乐等,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耀眼灿烂的珍品,而其中艺术歌曲则更是让世人仰视的巅峰。

一、从诗中捕获音乐的灵感

诗的意境以及语音、韵律、节奏等本身就蕴涵着强烈的音乐感。因此,古今中外都有“诗为歌而作,其诗必歌,不歌的诗不可谓之诗”这一类的论说。踏进舒曼艺术歌曲的长廊,我们会对“诗”与“歌”这对艺术孪生姐妹的关系产生更为深切的感受。舒曼之所以能将“诗”与“歌”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根植于他自幼酷爱文学,早年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的重要作品以及古希腊悲剧的研究与翻译。

舒曼既是一位富有浪漫情怀的作曲家,又是一位非常细腻、深邃、敏锐的文学鉴赏家。舒曼唱“诗”为“歌”的态度非常严谨,从不信手拈来,而是经过潜心研读后,遴选他认为最有价值、最富有寓意的作品。他往往慧眼取来那些深人刻画内心世界、具有鲜明个性的诗,运用音乐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将诗的意境和神韵进行精心刻画,使诗成为“音乐的诗”,使乐成为“诗化的乐”。因此在舒曼的艺术歌曲里,经常会有海涅、歌德、拜伦、席勒、沙士比亚以及爱申多尔夫、吕克特、凯尔纳等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大名跃人我们的眼帘。如他最着名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就是根据德国浪漫派诗人海涅的早期抒情诗集《抒情间奏曲》创作而成的。海涅作为德国、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早年受法国大***的影响,憧憬“博爱、平等、自由”的理想世界。海涅的一生中,曾向往过真诚的爱情,面对爱情悲剧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陷入悲观、消沉,以诗人的浪漫去虚拟梦境并沉洒其中,而是正视现实,拿起浪漫嘲讽的武器,对当时德国社会生活中庸俗、丑陋的一面,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无情的抨击。正是这一点,舒曼才被海涅的诗打动,并激发起创作热情。舒曼和海涅同为浪漫主义的艺术家,自然会引起共鸣,更产生创造灵感。可以说,套曲《诗人之恋》是舒曼从“诗”的阵地上跃起,愤怒地向当时社会制度掷去的“歌”的标***!

难能可贵的是,舒曼没有搞“拿来主义”,而是在充分尊重原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发挥音乐之长和针对声乐套曲需要具备人物、情节以及叙事性强的特点,进行再创作。,首先,舒曼从海涅(抒情间奏曲》的69首短诗中,挑选了16首来组成套曲(诗人之恋》,并给原来没有题目的诗加上了标题。其次,舒曼在这部套曲中极为细致地捕获原诗的诗情、诗心、诗境,着力挖掘诗的感情蕴含,整个套曲以主人公(诗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为主线,向人们倾诉这段心路的历程。再次,舒曼以蒙太奇的手法,又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完整地用歌为我们娓娓编织了一个诗人爱情悲剧故事:

第一、二分曲《灿烂鲜花的五月里》( rm wun-derschonen Monat Mai)和《从我的眼泪里面》(Ausmeinen Tranen spree en),是整个故事的开头,它以春天到了、百花盛开作为爱情的开始,表达了诗人内心萌发出对爱情的渴望。当心中有了爱慕的情人,但又没有勇气向她表白,只能独自暗暗地叹息、落泪,这真诚的眼泪,使大自然为之深深地感动。第三分曲《小玫瑰,小百合》( Die rose, die Lilie, dieTaube),则是第一、二分曲感情的升华,心爱的姑娘占据了诗人的整个心,在他看来,爱人胜过一切,是他的唯一,玫瑰、百合、鸽子和太阳,都为之逊色。

第四分曲《当我凝视着你的眼睛》( Wenn ich indefine Augen she ),讲述了姑娘的第一次表白,但是诗人已经预感到爱情必将告吹的不幸。接着的第五、第六《我愿把我的灵魂陶醉》( Ich will meineSeele tauchen)和《莱茵河,圣洁的河流》( Im Rhein ,im heiligen Strome)告诉人们,诗人仍然要拥抱爱情,沉醉在爱情之中,而且是那样的多愁善感,将整个心灵献给了情人。在他的心目中,姑娘就像画在莱茵河畔科隆大教堂墙上金碧辉煌的圣母像一样圣洁、美丽。

预感的事终于发生了,在第七分曲《我不怨你》(Ich grollenicht}中终于证实姑娘变了心,诗人虽然悲痛万分,但竭力克制自己,既不责备,也不怨恨这位姑娘,而是从心底唱出了“即使心灵破碎也决不怨恨你”的戏剧性独白。在接踵而来不尽的悲伤和痛苦中的诗人,又有谁会怜悯呢?如果星星、花朵、夜莺知道诗人承受着失恋的痛苦时,一定都会来为他分忧的,这就是第八分曲<那小巧的花儿如果知道》( Und wu ten s die Blumen , die IUeinen)所唱出的歌。第九分曲《笛子和小提琴》( Das ist ein Flotenand Geigen,描述了心爱的姑娘与别人结婚的场面,她穿着婚纱,婚礼的场面热闹非凡,笛子、小提琴齐奏,喇叭、铜鼓吹打着。这些都深深地刺痛着被抛弃、被冷落的诗人,而他只能隔墙吸泣。第十分曲《当我听见那首歌》( Hor, ich das Liedchen klin-gen),则是诗人无限悲痛的延续。现在,只要一提起过去的爱情,一听到她唱过的歌,诗人的心仍然难以平静。紧接着,套曲用辛辣的讽嘲,令人心酸地浅唱出一对情侣因受骗、赌气而分道扬镰的一个古老故事。第十一分曲《一个青年》(Ein JunglingLiebt ein Madchen ),反映出对世俗的悲愤。

失去爱情的诗人,被苦愁的栓桔紧锁着,孤独地在花园里徘徊,夜里也得不到安宁,被恼人的梦幻困扰着。而当他醒来时,留下的却是更剧烈的痛苦和悲伤。、这种刻骨铭心的酸楚,分别在第十二分曲《一个明朗的夏天早晨》( Am Leuchtenden Sommer-morgen、第十三分曲《我曾在梦中哭泣》(Ich hab imTraum geweinet)和第十四分曲《我每夜在梦里》( nu-nachtlich im Traume)体现出来。

然而,诗人毕竟是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决心彻底抛弃旧日的痛苦,于是在古老的童话中寻找慰藉,向往到一个充满欢乐的仙境中去,并将爱情和诗歌统统装进一口大棺材里沉人海底。在第十五、十六分曲《古老传说》( Aus allten Maxchen)和《古老邪恶的歌谣》 ( Die al.ten , bosen Lieder)中,完成了诗人内心世界升腾过程的全部刻画,整个套曲的悲剧性结尾也同时发展到了顶点。

二、用音乐倾诉诗歌的意境

再感人、再优美的诗篇,终究是无声的文字,其感情和意境只能由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心领神会。而音乐是心灵的艺术,是诸多艺术形式中最能表现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艺术。似乎可以说,用音乐来表达诗中蕴藏着的某种“情”和“意”是再合适不过了。舒曼是一位擅长用音乐刻画心理世界、表现感情的音乐家,他的艺术歌曲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和浪漫主义幻想色彩,是在用音乐向人们倾诉诗意。

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除了以爱情为题材的歌曲占较大比例外,也有对自然景致的描写,还有民族、民间风俗的歌曲及叙事曲等。1840年是舒曼音乐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凭借着杰出的音乐艺术手法,将歌曲这一融“诗”和“乐”于一体、冶思想与情感于一炉的音乐体裁来托物言志,倾吐情怀。他潜心创作艺术歌曲,这一年被称作为舒曼的“歌曲年”,他的zso首左右的艺术歌曲,大多数是在这一年写下的。也正是在这一年,舒曼终于经过法律诉讼而得以同他老师维克的女儿克拉拉喜结良缘。在婚礼上,他把自己创作的z6首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抒情歌曲,汇编成(桃金娘歌曲集》,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新娘。

《奉献》是《桃金娘歌曲集》里的第一首歌,歌词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吕克特的一首爱情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把心爱的人比作“生命”、“大地”、“天空”、“天仙降临人间”等,甚至比作“坟墓”,并吟唱道:“在那儿(坟墓)我永远将苦闷都埋葬”。全诗感情奔放,句句可见肺腑,读来使人体味到诗人对爱人的感情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舒曼对克拉拉又何尝不是如此!在音乐上,舒曼将它编织成带有浓郁民歌风格并由A,B,A三乐段构成的单三部曲式,并通过速度、节奏、音高、音色的变化,描绘出起伏跌宕的感情变化。歌曲一开始,钢琴以亲切热烈的连续分解和弦奏出,第一乐段(A乐段):

此处是作者激情的迸发,明显让人感到的是一种急切而又热烈的情绪,这正符合全诗开头6个排比句所形成的情绪冲动。尤其在这里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见例2),从而把诗的感情推向峰颠。

它出现在下方大三度的调性上(bA一E),情绪略显舒缓,似乎在向爱人喃喃细语,将“你是和平”和“天仙降临”等诗中赞美的意思表达了出来。最后回到A乐段,并重复吟唱诗的前5句,似在进一步歌唱所得到的爱情和表明对爱情的坚贞不移。全曲音乐不长,但反复出现了各种表情记号,尤其是“ratird”记号的多次再现,贴切地演绎出诗意,体现出作者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获得这种爱情的喜悦之情。

《莲花》则是这部歌曲集里的第七首。它通过对莲花的赞美,热情地颂扬了克拉拉莲花般圣洁的品格。《莲花》的歌词也出自海涅的抒情诗。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柔媚赢弱且散发着浓郁芬芳的莲花。诗中写道:“她等待夜晚到来,低垂着那头)L幻想。她向他热情地展露她那纯洁的花瓣……她吐芳,她流泪,她颤栗,为了爱情和忧伤。”全诗塑造了一位惹人怜爱、品质圣洁的少女典型艺术形象。海涅这 谈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征 谈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征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谈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征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首诗中所寄托的莲花形象,在舒曼的眼里不正是克拉拉吗?难怪舒曼钟爱并把这首诗谱成歌。这首歌曲则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诗情画意。首先,是用抒情自然的旋律,勾勒出一副美丽的***画,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个平静的池塘和那梦幻般的白色莲花,以及莲花的心理活动。歌曲从平缓暗淡、色彩忧郁的音调进入,细致而又准确地揭示出诗的意境:莲花在期盼银色的月光,莲花在垂头思念。当唱到“月亮是她的情人”处时,作曲家运用了上方小三度调性的变化(F-"A) ;

由此将歌曲推向感情的高潮,给人以亮丽清新、抒情优美的感受,其构思新颖独特。这时的音乐无论从音高、音色和速度等音乐要素的运用上,都进入一个新境界,将莲花的纯洁、美丽烘托出来。整个音乐工整、平衡,表现出一种庄重和典雅。最后乐句的连续反复,突出了音乐主题。

在舒曼的心目中,美妙的诗篇总是跃动着音符,流淌着旋律。这两首诗无论谁读来都会浮想联翩,舒曼也自然会联想起自己与克拉拉遭受爱情磨难的岁月,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和冲动。尽管舒曼没有采用民歌分节歌式的习惯手法来写,而是按照这两首诗的自然结构写的,但这种贯穿式的写法正是满足了用“歌”来解读“诗”的需要,非但使人不感到单调,相反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就好像是舒曼在当面向克拉拉作内心世界的表白。而我们则从“歌”声里听到了海涅的“诗”意,又能从“诗”意中感受到舒曼的“歌”情。

三、在伴奏中营造想象空间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刻画形象、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和深化意境的作用。舒曼为了忠实地把诗中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用音乐表现出来,在伴奏领域里也融进了梦幻般的音乐创意,他的伴奏旋律紧缓交替,张弛有度,忽而春风般妩媚,忽而海浪般激荡,忽而又像孩提似的天真,忽而更像黑云笼罩的沉重,给人以美妙的幻想和遐想空间。

通过精心安排,舒曼把诗意分散在人的歌声与钢琴伴奏之中,或是让诗句与旋律对话般的运行,或是用钢琴伴奏来烘托音乐形象,显得结构得当而又灵活多变。如《莲花》的钢琴伴奏:

一开始就以“P”的和弦奏出,犹如露珠般地清澈明亮,并以饱满、色彩丰富的和弦变化来描绘莲花端庄、美丽的形象。又如在《核桃树》中,人的歌声与琴声也是水***融、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钢琴伴奏在部分乐句中与人声平分秋色,甚至有时伴奏在歌曲中起着主导作用,使得歌曲一旦脱离了伴奏就会显得暗淡乏味。这种将伴奏提高到诗和旋律同等重要地位的处理手法也是舒曼这位杰出浪漫主义作曲家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

浪漫诗集篇10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诗歌 浪漫主义 社会性批判

在十八世纪后半叶一场浪漫主义复兴运动席卷欧洲文坛,这是一场反对新古典理性主义的运动。浪漫主义复兴运动强调个人思想、想象力和灵感的特殊性。浪漫主义时期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突破了之前新古典主义时期对诗歌创作的规则性束缚,开创了英国现代诗歌的先河。他们认为诗歌的主题应当来自于真实的自然和现实的生活,诗歌中所使用的语言应当朴素而简练。伟大的诗人彭斯和威廉・布莱克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前期的代表人物。随着这些诗人的崛起,浪漫主义文学逐步兴旺而新古典主义文学渐渐衰落。

威廉・布莱克(1775―1827)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商人家庭。自幼性格怪僻但富有想象力。孩童时期绘画天赋有所展露并被送进美术学校学习,十四岁时从师学习雕刻并坚持七年之久,但他没有接受过文学方面的正规教育。虽然布莱克一生从事绘画、雕刻和诗歌创作,但在他生前并没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诗人,他总是被当做一个性格古怪、与人无伤的愚人而受到旁人的轻视。然而他的诗歌被后人重新发现,并被给予高度的赞誉。至此,布莱克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艺术家被载入世界文学史册。

威廉・布莱克所生活的时代正值英国工业***时期,社会和经济各方面都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革。在法国大***民主思潮的影响下,布莱克冲破理性主义和物质主义传统的束缚,尊重人本身的想象力和个性,在诗歌的格律和节奏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两部诗集是威廉・布莱克的代表诗作。孩童们不幸的童年是诗集所涉及的重点。英国工业***时期的伦敦,许多穷人家的孩子被卖去当工厂里的学徒,他们深受雇主剥削和奴役,被剥夺了美好的童年和做人的尊严。透过诗歌,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诗人对这样的残酷社会现象深恶痛绝,并对深受其害的孩童们怀着无限的同情和关切。

1789年威廉・布莱克创作并出版了诗集《天真之歌》,诗歌中展现了一幅尽管有痛苦和罪恶的存在,但依旧纯真而幸福的世界。透过这些诗歌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幸福世界的描述,也可以体会出他对当时社会某些丑恶现象的不满。《天真之歌》创作于美国***战争之后,当时的英国社会相对稳定。部分诗歌中使用了甚至是孩童都可以背诵的简单而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如《欢笑之歌》:

When the green woods laugh with the voice of joy,

And the dimpling stream runs laughing by;

When the air does laugh with our merry wit,

And the green hill laughs with the noise of it;

每句诗行中都包含了“欢笑”一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欢声笑语:翠绿的树林,潺潺的小溪,还有那郁郁葱葱的山岭,这首快乐的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喜悦之情。

从《天真之歌》总体来看,布莱克用诗歌来赞美永恒的上帝、美好的自然和珍贵的生命。但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和讽刺。在《黑人小男孩》一诗中,除了对上帝的赞美,诗人对种族歧视的抨击尤为明显。

Mother born me in the southern wild,

And I am black,but O!my soul is white;

White as an Angel is the English child,

But I am Black,as if bereaved of light.

诗中的小男孩虽然认为自己的灵魂像天使一样洁白,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依然卑微,他被剥夺了光明和与白人平等的权利,只因他是一个黑人。这首诗是当时社会存在种族歧视的有力证明。

在《扫烟囱的小孩》这首诗中,开篇直接叙述了男孩所遭受的痛苦:母亲的去世,父亲把他卖掉,这使他小小年级就沦为一个扫烟囱的小孩。

When my mother died I was very young,

And my father sold me while yet my tongue.

Could scarcely cry “weep!weep!weep!”

So your chimneys I sweep,& in soot I sleep.

诗中作者通过对男孩悲惨遭遇的描述,表达了对那些处于社会底层、家庭遭遇不幸的孩童的极度同情,同时揭露了在英国工业***时期,资本家为追求利润而雇佣童工的行径。

在诗文的第二节中,当他的小伙伴汤姆为要剪去头发而哭泣时,小男孩是这样安慰汤姆的:

“Hush,Tom!Never mind it,for when your head’s bare,

You know that the soot cannot spoil your white hair.”

孩子的劝说出于真心却也幼稚,这正触到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读者都知道汤姆剪去头发并不是担心煤灰弄脏它,而是因为他将被迫去做一个危险而肮脏的工作――扫烟囱。诗人继续精心刻画着孩子们纯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强烈地反衬出资本家的罪恶和对童工无人性的剥削。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为我们展现了在孩子梦境里出现的一幅天堂画卷:孩子们被从漆黑的棺木中释放出来看到明亮的天使、灿烂的阳光、绿色的草原和欢呼雀跃的小伙伴们。

And by came an angel who had a bright key,

And open’d the coffins and set them all free;

Then down a green plain,leaping,laughing they run

And wash in a river,and shine in the sun;

五年之后,另一部诗集《经验之歌》问世,与之前的《天真之歌》形成鲜明对照。这两部诗集较完整地诠释出布莱克心中的“人类灵魂的两种对立状态”。在《经验之歌》中,诗人同样运用诗歌的韵律却描绘出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先前的光明和美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着贫困、悲剧、战争和邪恶势力的世界,这个世界令人感到沮丧和悲哀。

如果说布莱克在《天真之歌》中描绘出一个从表象看来还算幸福的世界,借以间接传递出对社会假丑恶现象的不满,则在《经验之歌》中当时社会现实的虚伪和残酷给予了直接的揭露和抨击。那种表面的快乐和愉悦早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被迫陷入更加痛苦和悲惨的深渊。如在《神圣的星期四》一诗中作者连珠炮似的质问,正是对当时社会景况的残酷和不公的控诉。

Is this a holy thing to see

In a rich and fruitful land.

Babes reduce’d to misery,

Fed with cold and usurious hand!

Is that trembling cry a song?

Can it be a song of joy?

And so many children poor?

It’s a land of poverty!

在这几行诗句中,我们看到孩子们颤抖的哭泣怎能变为欢乐的歌唱!诗文中的英格兰既是一个“富有而丰饶的国度”又是一个“贫困的国度”。“富有而丰饶”只是表象,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是富有的,但贫穷仍旧是一个事实。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如此多的孩童正在贫困中挣扎,这和所谓国家的富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觉到当时英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同时诗人进一步讽刺了宗教和慈善机构的虚伪,在这样一个“富有”国度里,穷人的孩子们只能饥寒交迫。

在威廉・布莱克的许多作品中,都表达出作者对资本主义文明直接的反抗,这种反抗触及资本主义***治、经济、宗教、道德及文化各个层面。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同时高声地呼吁人文精神的***和自由。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浪漫诗集10篇

学习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文征明临写千字文10篇,内容包括文征明临写千字文十本,文征明临写千字文译文。文征明临帖写《千字文》,以每天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于是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要再次

学习

关于梅花的诗词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梅花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赞美梅花的诗词大全,赞冬雪梅花开的诗词。“乌台诗案”以后,苏轼的人生观、艺术观、生活情趣都发生了变化,体现在其诗歌作品中,特别是在梅花诗歌的创作中,主要表现在他已经不是单纯的对梅花幽雅形姿

学习

大脖子病人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大脖子病人10篇,内容包括大脖子病人故事,大脖子病是什么。颈椎非常脆弱,电脑操作者需要长时间低头伏案,颈椎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易慢性劳损、变形,产生骨质增生(又叫骨刺)、造成椎间盘突出,这种颈椎病变就是“电脑脖”,即颈椎病。

学习

名人成长的故事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名人成长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中外名人成长故事合集,关于成长的名人故事11篇。4、居里夫人——专心致志: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

学习

三八妇女节手抄报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三八妇女节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三八妇女节手抄报大全,三八妇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3.什么是骄傲?牛呗!什么是谦虚?装呗!什么是勤俭?抠呗!什么是奉贤?傻呗!什么是聪明?吹呗!什么美女?你呗!美女节日快乐!4.送你一束玫瑰,传情达

学习

网络营销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营销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网络营销工作总结通用18篇,网络营销实践总结。经过这样紧张有序的半年,我感觉自己工作技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做每一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步骤,行动有了方向,工作有了目标,心中真正有了底!基本做

学习

初二数学练习题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初二数学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初二数学因式分解练习题,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三.画***题(9分+7分=16分)17.如***,在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称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形称为格点***

学习

祝福孩子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祝福孩子10篇,内容包括祝福孩子语句摘抄简短,祝福孩子经典语句200个字。4、喝了满月酒,祝他幸福长长久久;唱了满月歌,愿他从此快快乐乐;过了满月日,祝他成长健健康康。祝你的孩子满月过后,一帆风顺,茁壮成长。5、他是我新的期盼,

学习

优秀文章赏析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文章赏析10篇,内容包括十篇优秀文章及赏析,经典文章赏析大全。赏识式作文是指在作文过程中,坚持表扬鼓励的原则,加之“你真棒!”、“你能行!”的点拨,从而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深厚兴趣能激发

学习

小学生法制教育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包括小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大全,小学生法制教育资料大全。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中小学生为什么缺乏法制教育。之所以说中小学生缺乏法制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强调受教育对象的整体性,要保证所有中小学

学习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环境保护论文3000字,中国环境保护博览会论文。早在上世纪初人们就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开始呼吁民众加以保护与利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是由于连年战乱和***运动使人们无暇

学习

西门豹课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西门豹课文10篇,内容包括西门豹课文,西门豹课文简介。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味人物的言行,了解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学习

英文吻别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吻别10篇,内容包括吻别英语翻译完整版,吻别英文版逐句学习。看着熙熙攘攘的街道却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这么多的人在世界上请告诉我在哪里可以找到像你一样的女孩将我留存心间与你的灵魂相伴给我你的手,在我老去之前问情

学习

以我为话题的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以我为话题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请让我来为话题写作文600字,以我为题的作文。小时侯,在课堂上,我知道***,一个聪明勇敢而又果断的放牛小子,当他被敌人挑死在刺刀下时,幼小的心凉了,随之而来的是满心的敬畏。于是,***成了我心中的英

学习

仓央嘉措的诗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仓央嘉措的诗集10篇,内容包括仓央嘉措诗集大全赏析,仓央嘉措经典诗集精选。“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这是一首被认为仓央嘉措的转世预言诗,后来七世***生于理塘,应验了此诗。本文拟

学习

古诗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集10篇,内容包括古诗选集大全集,高中古诗必背十篇。

学习

叶芝诗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叶芝诗集10篇,内容包括叶芝诗集经典语录论文,叶芝诗集全文及译文。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艾略特评价叶芝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我敢说,他也是任何语言中最伟大的诗人。”国内研究叶芝诗歌的论

学习

仓央嘉措诗集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仓央嘉措诗集10篇,内容包括仓央嘉措诗集原文,仓央嘉措诗集字帖。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

学习

诗集大全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诗集大全10篇,内容包括诗集十篇,诗集大全。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行七首其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midd

学习

白居易诗集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白居易诗集10篇,内容包括白居易诗集朗诵,白居易诗集大全讲解。收稿日期:2011-03-08作者简介:卢燕新(1967-),男,陕西柞水人,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会昌五年(845)春、夏,白居易在洛阳发起两次唱和活动,宴集者均为9人,白居易诗

学习

浪漫爱情故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浪漫爱情故事10篇,内容包括浪漫的爱情故事大全,100个浪漫爱情故事。简单的说来,爱玛是一个失足的女人。她欺骗丈夫,先后两度红杏出墙,很显然,她是一般道德意义上的背叛者。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并不是简单地把她描写成一个

学习

艾青的诗集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艾青的诗集10篇,内容包括艾青的短诗诗集100首,艾青的诗集大全最长的。我由此想到了唐代的大诗人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感觉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写下来供大家参考。第一点就是两人的命运太相似,两人的爱国情感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