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10篇

经典古诗词篇1

关键词:诵读;古典诗词;深入体会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79-01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语文教材中一部分精美、典范乃至流锤千古的篇章,而怎样学好古诗词,怎样激发学生想去诵读那些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遥远的古诗词呢?由于古诗词自身特定的特点:语言精炼和谐、感情深沉丰富。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词阅读题时难以下手,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层面的感知上,难以去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捕捉到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探究体验。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因此,只有把他们“想读”的兴趣打开,“渴望读”的心情点燃,“迫切读”的冲动挑起,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学生们才会主动、积极、热情地进入诗词意境。

一、走近古诗词

走近古诗词就要“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此,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比如,南北朝时代,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南朝社会相对比较安定,故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代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诗歌题材自然也就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等等,达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地而不是牵强附会地把握主题。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要想使学生走进古诗词,使他们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特别适合诵读。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比如《题西林壁》中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不同角度写庐山,作者大胆奇特的视角,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慢慢感悟其中的道理。《枫桥夜泊》中作者通过“月落”、“乌啼”、“钟声”等巧妙的表现,让千年之后的我们感受到了这份千年哀伤,品读咀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二、走进古诗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让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背诵优秀诗文60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荡起“诵读和感悟”的双桨,尽情遨游在诗海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珍珠。

我们充分发挥早读时间和课外阅读课的优势,灵活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学习教材和《课标》中推荐的诗文篇目。让学生在教学之前先熟读成诵,然后与教师共同感悟欣赏,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欣赏水平。

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诵读效益,师生经常一起或朗读、吟读、唱读(用各自喜爱的歌曲、戏曲等的优美旋律把诗词演唱出来)、背读、译读;或共同背诵,听写、默写;或合作学习,相互赏析。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绝大部分学生能快速准确地默写这些优秀片段、名句。学生在读――背――写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逐渐就养成了勤读书,勤积累的良好习惯,诵读水平和欣赏品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诗歌也不例外。要提高学生初步欣赏诗词的水平,光靠诵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学会对诗词的整体感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整体感悟呢?

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有效地利用工具书、相关资料和注释,来学习古诗。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已有的生体验和课堂所学的经验,加深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其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学习,查阅资料,相互质疑、释疑,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课内外适时点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他们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并不断鼓励学生把独特的体验写出来,向外投稿,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如果形成了这种轻松的教育教学环境,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进入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化境……

感悟的高层水平就是学生能把已有的生活体验恰如其分地引进课堂,把课堂学得的先进经验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不少学有所长的学生能把独特的生活感悟描绘出来,积极向外宣传推广,并能形成气候,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经典古诗词篇2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我们要利用儿童时期的特别记忆力,引导学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受益的文化准备。

一.巧用绘画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画。在诵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简笔画勾勒出古诗的情景,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意思,便于诵读和记忆。如寇准的《咏华山》,引导学生诵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一句,简笔画勾出――一座高高耸立在群山之中的华山;诵读“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一边在华山之上添画太阳,一边在华山山腰画上朵朵白云。简单明快的线条,留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学生读起来一定有滋有味。又如骆宾王的《鹅》一诗,***画背景是一个两边长满绿树的小池塘,一只雪白的鹅正在水面上弯着长脖子朝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见的红色脚掌有节奏地划动着,“绿”“白”“红”色彩艳丽,煞是好看。

二.借助故事法。古诗中,有许多是诗人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如果在教学时加以改编成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那么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一定能理解古诗背后的道理。如在诵读《游子吟》一诗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孟郊要出远门,夜已很深,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衣裳千针万线,缝得密密的,生怕儿子回来太晚,衣服穿破没人补。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通过一边讲故事,一边诵读古诗,学生会觉得生动有趣。

三.再现情景法。古诗词都有一定的情景,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学《锄禾》一诗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能深深地体会到农民劳动时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扔到垃圾桶里;一个学生将一大碗白米饭倒进垃圾箱;几个学生在田间放风筝,踩坏麦苗……看了这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露出生气愤怒的神色。我说: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将这样两个生活情景带进课堂,学生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无需太多时间,学生既能很快熟记古诗,又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问题引领法。不管懂不懂,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紧接着采用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来快速地理解。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再如《登鹳雀楼》,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学生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想到了什么?学生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反复吟诵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古诗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配乐读,或加手势表演读,或范读领读,或齐读默读,或个别朗读背诵,或提问征答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古诗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重音用“.”,延长用“-”等。比如旧版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春晓》,旋律优美,便于吟唱。学完这首歌,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将别的古诗也拿来唱,唱得不亦乐乎。

经典古诗词篇3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1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处:出自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12、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出处:出自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1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处:出自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1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处:出自林逋《山园小梅》。

 

1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出处:出自郑思肖《寒菊》。

 

1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处:出自《诗经·周南·桃夭》。

 

17、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出处:出自刘方平的《春怨》。

 

1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处: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19、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处:出自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经典古诗词篇4

描写母亲的经典古诗

1、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2、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3、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别***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5、短歌行

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6、思母

宋·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7、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8、墨萱***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9、燕诗示刘叟

唐·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10、谁氏子

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经典古诗词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古典诗词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指教师采用诸如多媒体电教化设施等教学辅助手段营造与蕴含在古典诗词文本中相匹配的情感意境或情绪氛围等。它由学生全方位的感知和复杂的情感体验等交织而成。阅读古典诗词时,当学生的阅读体验处于与所阅读的对象――古典诗词文本的内容、意境、情境、形象、心理活动描写等相契合的情境时,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的丰富感知与体验就会被充分唤醒,就会在教师设置的古典诗词教学课堂情境的“春风化雨”中产生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就容易感知到作者在典诗词本中所寄托的丰富的情感和意蕴。

比如,教学《诗经・采薇》这首距今三千多年的戍卒咏叹之诗时,上课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从网络***的集配乐朗读与深沉合唱于一体的音画视频《诗经・采薇》供学生观赏,在《诗经・采薇》音画视频呈现的一幅幅身着戎装、手持战戟的远古将士出征、凯旋的精美画面和悠扬、低沉的古典背景音乐的视觉、听觉盛宴中,在《诗经・采薇》音画视频名家抑扬顿挫的朗读和合唱团深沉、哀怨、豪迈的咏唱等审美元素感染下,学生很快就对教材中的《诗经・采薇》文本产生了强烈的诵读、探究、理解、品鉴等兴趣,于是不约而同地伴着《诗经・采薇》音画视频中的诵读节奏和歌咏曲调走进了三千年前的远古战场,与远古时期远逝的戍边将士的幽灵进行了近距离的、深层次的对话。一时间,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集深沉、豪迈、哀怨、喜悦等复杂情感于一体的咏唱之声:“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

二、设置悬念,激发多向思维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高超的提问艺术能优化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学习过程,使师生之间不断处于和谐的古典诗词信息交流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效率。因为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活动的启动阶段、深入阶段和结尾阶段进行恰到好处的提问具有设置悬念的作用,师生可以在设疑和解疑的矛盾互动中,在兴奋与和谐的思想交流中,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品鉴古典诗词的兴趣和欲望,有效促进学生提高阅读、品鉴古典诗词的思维能力,继之提高古典诗词课堂教学效率,完成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任务。

比如,教学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前,我曾预设三道预习题供学生思考:

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备的学习辅导资料或者网络资源等读顺、读通、读懂课文,并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等。

2.关于《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就有三种观点,你赞同其中的哪一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3.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盛赞李白的《蜀道难》为“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请你为沈德潜的这句评语提供事实论据。

这三道预习题采取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分步设置障碍的方法,既顾及到了问题的难度与梯度,又考虑到了处于不同古典诗词修养层面的学生在学习品位和心理满足等方面的需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蜀道难》、探究《蜀道难》、品鉴《蜀道难》的浓厚兴趣。次日课堂学习《蜀道难》,全班学生动口、动脑的积极性被强烈地激发了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阐明自己的见解等,就是极好的明证。

三、读写结合,体验创作快乐

有人说:“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德国文艺评论家莱辛语)品鉴流传千古的古典诗词,我们无不感到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精美的画,甚至是一幅由众多的意象和情境相互交融组合而成的极具形象性和动感性的连动组画。教学古典诗词时,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吟诵、涵咏、品鉴、揣摩、联想、想象、感悟等鉴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吟诵、品鉴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还会激发学生在品鉴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奇特的联想与想象:一方面古典诗词中的情、景、人、事、物等会在“润物细无声”中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促进学生产生与作者、与古典诗词文本进行畅所欲言的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古典诗词中的美好情境也会在“润物细无声”中促使学生在古典诗词中的语言、情境、意蕴等高度凝练处、明显跳跃处、有意“留白处”、“言有尽而意无穷”处等产生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由此,教学时,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学生学习古典诗词时最容易产生二度创作动机的瞬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古典诗词文本的感悟,对古典诗词中思维跨度大、情境浓缩度高等“留白”处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与理解,使古典诗词文本中蕴含着的形象、情感、意境、情境等更加形象生动、更加真切感人。

经典古诗词篇6

关键词:流行歌曲 古典诗词 传承 意象 意境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的。而随着历史的积淀,古典诗词以其冼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越来越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载体,而进入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的领域,使得古典诗词以一种清新并且优美的方式被流行歌曲加以传颂和传承。

众所周知,苏轼的《水调歌头》在现代被直接翻唱为《但愿人长久》,而李煜的《虞美人》也被大家广为传唱,我认为这是对古典佳句作出的最好的现代版的诠释。直接将现成诗词配乐,将歌词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受大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远远胜出了单纯词的表现功能,这也恰好说明了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积极影响。这两首都是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直接套用的典型。除此之外,有的流行歌曲并不是对古典诗词全文诗句的直接挪用,而是截取其中的标题或名句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刘海波的《人面桃花》;李清照的《声声慢》等。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直接传承,将诗词以音乐的形式继续流传人间,使得古典诗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时空的跳跃性,能够经久不衰。然而,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不仅具有直接性还有间接性,主要是指流行歌曲并不是直接套用古典诗词中的原句原词,而是将古典诗词中的某些突出的意境、意象、韵律及优美的辞藻化用到流行歌曲中,使得它们能够广为流传。

而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间接传承性体现得最明显、最突出的就要属方文山所写的歌词了。他的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承传了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巧与思维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

一.对古朴唯美的意象的巧妙化用

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巧妙的融合,是方文山歌词的最重要特色。而古典化的意象,使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选取古诗词中有特殊含义的事物为意象。如周杰伦唱的《娘子》中的歌词:

娘子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默默等着我/

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默默等着我/……/景色入秋漫天黄沙掠过/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相思寄红豆,无能为力的在人海中漂泊,心伤透

这首歌词,以现代语言塑造了一个痴痴等待、静静守望心上人的古代女子。在词的第一句就使用了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杨柳”,而早在《三辅黄***》中就有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①这就证明了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而在古典诗词中,“柳”是渲染离愁别绪不可或缺的“道具”。这首歌词中借“杨柳”来暗示离别,真正地将古典的浪漫情怀融入了现代的歌词写作,使人感觉迎面扑来的是一股穿越时空的风,在唯美的爱情中更流露出羁旅、迁逐、游子的情怀。而这样的例子在方文山的歌词中比比皆是。如古诗词中代表相思的“红豆”:“相思寄红豆,无能为力地在人海中漂泊,心伤透”。(《娘子》);意味着比翼齐飞的蝴蝶:“蝴蝶自在飞,花也布满天,一朵一朵因你而香”(《星晴》);等等。

2.灵活运用古典诗词中的经典语句为意象。

早在唐宋,歌词领域就已经存在截取前人成句,或间接化用前人成句入词的先例。贺铸尝自云:“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②与他同时期的周邦彦亦是如此,所谓“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③古人还有“夺胎换骨”之说,这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夺胎换骨’出于惠洪《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所谓‘夺胎换骨’,就是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创作材料。”

而这种“笔端驱使古人”的词学风尚和“夺胎换骨”的手法,在方文山的词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运用。再以《娘子》为例,“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瘦马”的意象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进行了巧妙的“夺胎换骨”;“天涯尽头满脸风霜落寞,近乡情怯的我,相思寄红豆”,则化用了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在另一首作品《发如雪》中,“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化用了“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著名诗句;“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化用了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凝结成“发如雪”的意象;“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化用了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苏轼《少年游》中的“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用“邀明月”这一意象渲染了凄美意境。

二.对意境的“生命律动”的独特把握

经典古诗词篇7

关键词:古典诗词 鉴赏 内涵 意义

2017年全国高考卷语文2作文题是从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古诗句的考察确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对诗句内涵的理解,如果你对它有创新的理解或者自己的看法那就另当别论了。六句古诗词都是哲理类诗句,写作时把道理分析出来才有利于发挥。

一.古典诗词的鉴赏内涵

鉴赏是对古典诗词的鉴定和欣赏。对古典诗词蕴含的形象、思想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古典诗词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古典诗词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古典诗词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

二.古典诗词鉴赏存在的问题

其一,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在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认为,在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只要“扫清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而将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的等级上。其二,以繁琐作者介绍替代时代特色。只介绍作者的字、号以及作品,便开始讲授诗词内容。其三,以字词的解释代替了句意的完美性。

三.鉴赏古典诗词以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

我们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人”,而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即给人的生命以一种亮色。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潜移默化的教育。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来,时间长了其效果就会显现出来。古典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正是当代青少年所欠缺的,所以,弘扬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应该是古典诗词的重要作用之一。要进行“立人”教育和精神垫底的教育,必须以教材的人文性作为基础。其中文学作品的教育又是重中之重,文学作品的教育是求真求美的教育。杨文先生在谈到阅读文学名篇的感受和作用时说:“这里没有一本正经地讲修养、讲哲学,但是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哲学就毫无痕迹地从你的口中渗入你的血液,渗入你的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你的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名篇佳作如水泻地,是流泻于民族灵魂中的性情和哲理,是一种具有强大的渗透心灵的能力的活语言学、活审美学和活精神哲学。”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教育,才能体现并突出人文性质。

四.鉴赏古典诗词以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能力培养既是基础、手段、过程,又是目的。阅读能力既包括解读古汉语的能力,还应该包括对作品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吸收。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应淡化文言语法教学,避免机械地做词语解析训练,而要在诵读上下功夫,要多读、苦读,还要背诵一些经典名篇。学生读了相当数量的古典诗词之后,混沌的心灵开化了,精神境界升华了,情趣高雅了,言谈举止文明了,写作时文思畅通了,这就是一种能力,而且是最重要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语感之后,领悟、化解、解读古汉语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例如,在南唐词人李后主李煜的《虞美人》的鉴赏过程中,首句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人李后主为何要思考“春花秋月”,他又有“什么往事”,教师对肯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学生对李后主的思考很懵懂。所以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来探讨词人作为后唐的国主,此刻“思念故国、亡国之痛”的悲伤情绪。“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通过展开课堂互动,不仅能够对词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能够有很好了解,体验词人当时的情绪。而且在互动中,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国仁.为诗词教学插上读写双翅――古典诗词教学初探[J]. 魅力中国,2009,(29).

经典古诗词篇8

关键词:古典诗词;古代汉语;音韵学;格律;吟唱;感发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2-0123-03

古典诗词的教学,不但是中文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对传承中国文化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然而,从目前的大学教育来看,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笔者试就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浅薄之见,以求抛砖引玉,为古典诗词教学质量的提高略效绵力。

目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很多大学中,古代诗词教学的目的出现功利化倾向,导致以简单记诵为目的,忽略了诗词的真精神。有的老师认为,学习古典诗词,只是为了写作时引经据典,或者在交谈时展现学识。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背诵诗词,只是为了应付硕士入学考试,从而提高考研率。背诵作品是学习古典诗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在无法真正理解作品,不能被作品打动的情况下,只是死记硬背,哪怕能够背诵再多的作品,恐怕也无法由背诵者而转变成爱好者,更遑论从作品中去吸收精神的力量。量的积累并不一定会导致质的变化,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并不限于简单的记诵,包含着涵咏玩味的意思。笔者遇到很多学生,他们能够背诵大量古典诗词,但他们并不能深刻理解这些作品,对古典文学也毫无兴趣。单纯的背诵作品,对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意义并不大。

正因为教学目的的功利化倾向,很多老师在选择作品上出现偏差。在大学课堂上,老师选讲的古典诗词,大多是各种选本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作品。然而,广为传播的作品并不一定是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各种诗词选本的质量良莠不齐,单纯依靠选本去选择作品,只会陷于重复或是偏见之中。作为一名担任古典诗词教学任务的老师,缺乏对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博观通识,不能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鉴赏能力,是很难从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挑选出真正好作品的。

还有一部分大学老师在教学中常将作品孤立起来,断章取义,从而造成对作品的误读。很多老师除了对自己研究的作家比较熟悉,对大多数的作家都不曾认真去读他们的年谱、全集和历代的注本。他们常常以课时有限为由,忽略对作家生平资料和思想心态的讲解。所以,他们无法真正做到知人论世,对一些作品的解释存在偏差,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现象在诗词教学中屡见不鲜。

目前,大学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对诗词格律的忽视。很多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并不了解诗词格律,甚至分不清古诗和律诗的区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材编写的缺失,大多古代作品选没有涉及作品的声律特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东润先生选编的六卷本《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从“解题”到“注释”均未涉及作品声律特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郁贤皓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从目前大学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作品选来看,标明作品体裁和声律特点的教材笔者尚未看到。各种文学史中在分析作品时,也鲜有提到声律特点的。

二是教学的忽视。声律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缺失的一块,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很少有老师讲授与诗词格律有关的知识。在一般的大学中,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的教学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很多古代文学的大学老师不懂声律,而古代汉语、音韵学等课程的开设也无法与古典诗词的教学很好地衔接,导致学生无法将音韵学的知识应用到古代诗词的阅读中来。

三是诗歌刊物和媒体的误导。大量诗歌刊物将只有简单押韵、不讲格律的作品标注为“律诗”。甚至一些主流媒体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介绍一些诗歌作品时,以字幕在显眼的位置标明为“律诗”,事实上那些诗歌是不符合律诗的格律的。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误导人们对“律诗”的认识,不利于古典诗词的传承。

正因为对声律知识的忽视,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往往将古典诗词当作纯文本来阅读。而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字和声音的结合体,单从文本的角度进行解读无法真正领略古典诗歌的魅力。

针对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关于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大学古典诗词的教学,既不是要培养诗词创作者,也不是要培养诗词的研究者。比这些更为重要的是,要传承诗词中承载的人文精神,挖掘诗词中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诗歌不只是那长长短短的文字,更是一种生活的姿态,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当你有了读诗心情,当你学会用诗性的目光注视生活,你会发现,即使最平凡琐屑的细节,也处处洋溢着惊心动魄的诗意之美。比如吃饭,原来不只是果腹充饥,还可以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可以是“晴窗雪沫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比如恋爱,原来不只是耳鬓厮磨,还可以是“朱灯灭,朱颜寻”,可以是“梅如雪,雪如人”。给学生讲诗歌,最重要的不是让他们记住某几个作家,读懂某几部作品,而是要唤起他们对诗歌的热情,让他们在某一刻能用诗性的目光注视生活。我们教出的学生,不必成为诗人,但至少可以保留诗心。叶嘉莹先生说:“在中国的诗词中,确实存在有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这也正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一份珍贵的宝藏。”[1]如何去延续这条感发的生命之长流,才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

选择第一流的作品来进行讲授,是古典诗词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要做好这一点,一方面是老师要努力培养自己艺术的审美眼光,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待于教材编选的不断改进。真正的好作品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如思想性和艺术性、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等都是应该考量的标准。但是,最好的诗词是从诗人心灵中流淌而出的文字,很多时候又无法用这些既定的标准去考量。比如杜诗,早期的作品选倾向于“三吏”“三别”这样带有人民性的作品,而现在的作品选开始更多地选取杜甫到夔州之后作品,如《秋兴八首》《登高》等,这些作品无疑代表了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但除了这两类作品之外,像《赠卫八处士》《又呈吴郎》这些作品没有太多技巧,却能直指人心,题材没有那么高大上,却在平凡琐细中更能见出真实和深刻,不失为杜诗中最优秀的作品。正因为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是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也可能会经历的事情,它们往往能引起学生更多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所以,我们有理由去期待一套更柔软也更温暖的文学史和作品选。

古典诗词的教学,是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有限的课时中,不是要尽可能介绍更多的作家作品,而是要将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讲深讲透,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古典诗词的方法,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要理解作品,必须先了解作家。对作家生平经历、思想心态的讲授,是古代诗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钱穆先生曾经提到学习杜诗的方法:“我们读杜诗,最好是分年读。拿他的诗分着一年一年地,来考察他作诗的背景。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下写这诗,我们才能真知道杜诗的妙处。后来讲杜诗的,一定要讲每一首诗的真实用意在哪里,有时不免有些过分。而且有些是曲解。我们固要深究其作诗背景,但若尽用力在考据上,而陷于曲解,则反而弄得索然无味了。但我们若说只要就诗求诗,不必再管它在哪年哪一地方为什么写这首诗,这样也不行。你还是要知道他究是在哪一年哪一地为着什么背景而写这诗的。至于这诗之内容,及其真实涵义,你反可不必太深求,如此才能得到它诗的真趣味。他在天宝以前的诗,显然和天宝以后的不同。他在梓州到甘肃一路的诗,显和他在成都草堂的诗有不同。和他出三峡到湖南去一路上的诗又不同。我们该拿他全部的诗,配合上他全部的人生背景,才能了解他的诗究竟好在哪里。”[2]这样的学诗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作为老师在讲解某首作品时,必须预先通读这个作家所有的生平资料和作品。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注重作者背景资料的介绍,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使诗歌的讲解充满生活的质感,让那些千年之前留下的文字变得生动和鲜活。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必须重视诗词格律的教学。一些诗歌是和音乐紧密相连的,如汉乐府中有一首小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3]单从文字来看,这首诗写得重复而拖沓,但当我们把它和音乐联系起来,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这首诗来自汉代乐府,是采用唱和曲的形式来演唱的。前面三句由一人领唱,而后面四句由众人相和。我们可以想见这样情形:在江南水乡的烟波浩渺、莲叶田田之间,采莲女们一唱三和,余音袅袅。将文字和音乐结合,立刻使这首小诗变得鲜活而生动。唐宋之后的律诗虽然很多不再用来演唱,但是也可以通过平仄的安排、韵脚的处理,使得声情与文情相配合,既能深化情感的表达,又能在吟诵之时更为美听。如杜甫《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4]此诗多用双声、叠韵词,如“清秋”“永夜”“荏苒”都是双声,“独宿”“萧条”“伶俜”“栖息”都是叠韵,给人音节谐婉之感。特别是末句连用五个“i”韵字,且“息”“一”都为入声字,传达出压抑的心绪,妙不可言。结合声律来进行讲解,无疑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给学生讲授古典诗词格律的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学习诗词的吟唱。叶嘉莹先生说:“就重认中国旧诗之传统而言,则熟读吟诵实在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中国旧诗所使用的原是与日常生活口语迥异而全以音律性为主的一种特殊语言,本来凡属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常要有讲说和聆听的练习,而学习一种富于音律性的诗的语言,就更需要在熟读吟诵间对其音律有特殊的掌握能力。因此我们唯有透过熟读吟诵的练习,而学习一种富于音律性的诗的语言,就更需要在熟读吟诵间对其音律有特殊的掌握能力。”[5]叶先生的这段话,可谓行家的会心之语。在注重诗词吟唱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尝试去创作古典诗词,将诗词阅读和创作相结合。写诗是为了读诗,只有通过创作,才能真正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律,也才能在阅读中更细致入微地去体会作者的用心。

参考文献:

[1][5]叶嘉莹.进入古典诗词之世界的两支门匙[A].我的诗词道路[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29,175.

[2]钱穆.谈诗[A].钱宾四先生全集・中国文学论丛[C].中国台北: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136-137.

经典古诗词篇9

一、浅吟低唱,感受诗词韵律之美

韵律即是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中国古典诗词常常以韵律为主要表现手法,增加诗歌的音乐节律美。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充分感受古典诗词对仗工整、平仄有律的韵律美,并在诵读节奏变换有致的古典诗词时感知丰富的内涵。

比如,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时,首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模仿形式感知和品味这首七言绝句的节律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颠/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后,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韵脚:“沙”、“涯”、“家”,分辨出这首诗的韵脚押的是“”韵。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这首诗歌的韵脚在诗歌中的不同位置,体味古典格律诗的押韵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含义,即古典诗词格律诗中的第一句句末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但是第二句、第四句等偶句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入韵。当学生初步认知有关古典诗词的节律与音韵等美学常识后,再引导学生在古典音乐的背景声中,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到古典诗词的诵读之中,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其节律美、音韵美等。当然,也可以将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的古典诗词音乐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给学生视听或学唱,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律美等美学特质。

二、深品细悟,体味诗词语言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是诉诸于语言文字的视觉艺术,这种语言艺术既不具备雕塑艺术可以立体的、直观的、多维面的、多视角的、多层次的展示在读者面前的美学功能,也不具备音乐艺术可以采用声音传播的方式将抑扬顿挫的音符与鲜明的节奏叩击听众的耳朵的美学功能,它需要读者对其潜心体味才能感知语言、用字之精妙。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与文学修养都欠丰富,再加上小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吟诵、涵咏等非常有限,所以,对古典诗词中一些即便是非常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或者极为精妙传神的词语等也难以理解,从而无法整体把握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由此,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捕捉古典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其精妙之处。因为这些字词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作者送别友人时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们应该抓住诗句中声韵轻柔明快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与“渭城朝雨”、“客舍”、“柳色”等特定词语进行对比品鉴,有了比较品鉴,学生才会明白:是一场美丽的朝雨洗去了平日飞扬的路尘、洒洗了笼罩着灰蒙蒙尘雾的客舍和路旁的杨柳,让诗人饯别友人的环境呈现出明朗清新的风貌,也给整首诗融入了诗意般清新明快之元素。

三、想想说说,再现诗词意境之美

培根说:“诗是真实地由于不为物质法则所局限的想象而产生的。”既如此,则古典诗词中的语言符号可以令读者在鉴赏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幻化出生动鲜活的画面。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边吟诵古典诗词边探究古典诗词的意境,同时启动丰富的想象思维,把在头脑中幻化出的多维画面用流畅的语言描绘出来,如此,古典诗词中优美的、抽象的、深远的意境就会形象的、具体的、多层面的、多视角的、多维度的、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获取更丰富、更愉悦的审美体验。

比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只有寥寥数笔,但是却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勤劳、和谐、美满、欢快的乡村人家农耕***。教学时,我简单介绍完范成大的生平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诗,读读想想。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

师:请同学们想象作者赞赏些什么。

生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户人家各个都很勤劳、能干。

生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连孩子也受到大人劳动习惯的感染积极参加劳动。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想象这户农家“昼出耘田夜绩麻”的情景,那位天真可爱的“童孙”如何“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具体情景:孩子与长辈都说了什么?孩子都有些什么动作和神态?

经典古诗词篇10

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可谓集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形式美于一体。读来琅琅上口,念来字字珠玑。学习这些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开拓初中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然而,进行初中古典诗词教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古典诗词注重精炼,追求意境,讲究创新,又加上年代的久远,言语运用的变化。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应用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多媒体可以营造特定的诗词氛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多媒体参与语文诗词教学不仅体现在音乐和画面的创设上,还表现在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激发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

良好的古典诗词课堂氛围一方面是指感情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诗词鉴赏过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说形象地概括了古典诗词所展示的美。诗与画在许多领域是相通,都讲究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鉴赏这样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格律诗,是一种心旷神怡的过程。整首诗可以说一句一美景,合则犹如一幅浑然一体山水国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运用多媒体中的幻灯、绘画或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观看的过程中,直观感受诗中的画面美,从而加深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另外,古典诗词中还有不少描摹声音的优美诗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录音设备,去录取大自然的声音或者截取影视剧、音乐作品中的声音,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进行播放,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多媒体可以为意象、意境教学提供殊途

中国古典诗词特色之一就是用三言两语创造特殊的意象、营造特定的意境。可以说,意象教学是诗歌的重点,意境教学是诗歌的难点。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古典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意境来表情达意的,作为言语艺术的古典诗词,仅凭言语去教学,却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参与古典诗词的教学,可以很好的突破诗词意境教学的瓶颈。以王安石的《梅花》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巧妙地化用了林逋的诗句,推陈出新、不落窠臼。在作者的笔下的梅花,冰洁如雪,虽然生长在墙角边,但是一点也不自卑,还是远远为大自然输送淡淡的清香。全诗高度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并且用白雪来比喻、衬托梅花的冰晶玉洁。营造了特定的意境。又用梅花创造了一位坚强高洁意象。全诗语句朴素自然,意境、意象创设独具匠心。如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把梅花傲雪临霜的画面展示出来,把作者历经坎坷,仍然坚贞不屈的视觉画面展示出来。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很多的初中生不知衣食住行来之不易,攀比现象、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不知道珍惜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资源;不知道爱惜祖国的风景名胜;不懂得珍惜人间的亲情、同学间的友情。教师可以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把现代社会中学生一些不良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视频、PPT等辅助手段展示出来,再结合教材中一些好的诗篇进行教学,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讲《春夜洛城闻笛》一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把作者的思乡之情与现代社会某些不珍惜友情的不良现象进行比较,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经典古诗词10篇

学习

卖柑者言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卖柑者言10篇,内容包括卖柑者言解析,卖柑者言作者。“爸妈:暂时不要吃橘子了,今年四川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有小蛆状的病虫,请转告亲戚朋友和同事。”2008年10月23日,在河南焦作银行工作的李女士突然收到了远在江西

学习

青春时代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青春时代10篇,内容包括青春十年回顾文章,青春时代插曲。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不能否定这种说法,但这足以证明友情是无处不在的。而青春时代的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情感发育的序曲。自己以人格相许,也期盼得到对方整

学习

欧阳修苦读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欧阳修苦读10篇,内容包括欧阳修苦读小古文故事,欧阳修苦读的重要内容。欧阳修的童年是不幸的。年仅四岁时,父亲欧阳观便溘然长逝。由于父亲为官清廉,家中一贫如洗,连最基本的饮食起居也无力承担,一家人只得投奔随州,依附在那里做

学习

主题班会教案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主题班会教案10篇,内容包括卫生主题班会教案,最新班会教案精选5篇。45开展时间4月12日班主任徐美娟参加人数45开展地点教室班队会主题争做讲卫生的好儿童(启动课)活动筹备1、绘制一枚放大的《小白鸽》章。2、请三年级三位大姐

学习

好爸爸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好爸爸10篇,内容包括好爸爸的故事100个,好爸爸养成记100篇。哎!你说我这个爸爸怪不怪?我们现在的学习任务是繁重的。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每个星期,有六天的时间是属于老师和作业的,只有星期日才属于我自己。每

学习

一日游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一日游10篇,内容包括好梦一日游,自驾一日游。在去的路上,那些大人在一起聊天,一堆女的,打扰我睡觉啊!所以在去的路上我真的很烦她们。好不容易到了日照,我们是自己去,所以我们去那儿是自己定的。我们只去两个地方,一个是海边,另一个

学习

安全员年终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员年终总结,内容包括安全员年终总结个人范文大全,安全员年终总结300字。一、工作态度、思想工作我热衷于本职工作,严以律己,遵守各项公司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置,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的工作态度,在领导关心

学习

石灰吟古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石灰吟古诗10篇,内容包括石灰吟古诗完整版注解,古诗词100首石灰吟。

学习

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内容包括市场目标营销策略案例,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主要步骤。(4)产品生命周期。一般而言,饭店产品所处市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用的营销策略也有规律可循。若产品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竞争者少,宜采用无差异性

学习

子产不毁乡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子产不毁乡校10篇,内容包括子产不毁乡校讲述了什么道理,子产不毁乡校中的文学常识。[原文]子产不毁乡校颂韩愈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

学习

关于时间的名言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时间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有哪些珍惜时间名言,关于时间的诗句名言。3、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4、天可补,海可

学习

搞笑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搞笑作文10篇,内容包括搞笑作文范文大全,搞笑简短作文。不过李济辰的搞笑行为不一定都能换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如果他碰上了一个打击幽默感的老师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看,在数学容老师的课堂上,他回答了一个钱够不够的问题。他在

学习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10篇,内容包括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必修一,前赤壁赋的原文和译文。苏轼在写此篇《赤壁赋》时,多处引用,本文主要据与英译联系紧密的引用内容将其分为两类:对《诗经》、《楚辞》的引用和对曹操诗句及其赤壁

学习

铁杵磨针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铁杵磨针10篇,内容包括铁杵磨针的完整故事,铁杵磨针简单故事。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经典儿童故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儿童故事10篇,内容包括儿童故事3-6岁,儿童民间故事大全。很久以前,有对老夫妻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俩都非常怀念年轻时候的日子,每当看到年轻的小伙子或姑娘,总是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叹息道:“唉,岁月不饶人啊!”一天,老

学习

端午节诗句经典古诗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诗句经典古诗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诗句古诗屈原,小学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mdash

学习

清明古诗词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清明古诗词朗读,清明古诗词。北宋黄庭坚的《清明》一诗别有一番深意:“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学习

英文经典爱情语录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经典爱情语录10篇,内容包括爱情语录英文,英文爱情语录含蓄。Weceaselovingourselvesifnoonelovesus.如果没有人爱我们,我们也就不会再爱自己了。Loveislikethemoon,whenitdoesnotincrease,itdecreases.

学习

经典情语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情语10篇,内容包括经典情语,100句经典情话。3、想做你的手机,被你揣在怀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重要的还经常吻着你!4、身边如果没有你,感觉那么的奇怪,陪我一生一世好吗?5、和你在一起只是我不想给任何人机

学习

经典幽默短信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幽默短信10篇,内容包括吃饭通知幽默短信,爱情短信幽默大全。3、送你玫瑰有些浪费,给你一个拥抱有些暧昧;邀你郊游怕你太累,请你吃饭你在减肥;送你祝福一毛不贵,不过请我最实惠,我吃饭你买单顺便闻闻香味!4、短信是我,用字颂唱的

学习

经典告白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告白10篇,内容包括经典告白十个字,告白段子文字版。3、幸福就是:雨天能为你撑起一把小伞;幸福就是:牵你的小手与你共度夕阳;幸福就是:你永远开心快乐!4、如果有一天,我化作了一抔黄土,这黄土上长出的青草也是为你而绿,开出的花朵

学习

韩寒经典语录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韩寒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韩寒高考经典语录,韩寒小说经典语录。3、但我更要迎接的是夏天的到来。我要迎接漫天的星斗。我要迎接满河的龙虾。我要迎接能刺痛我皮肤的带刺的野草。我要迎接能刺痛我眼睛的我从不敢正视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