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试题篇1
吕梁市卫生学校山西省吕梁市033000
【摘 要】高等护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培养的是高级护理人才。对于高级技能型人才缺乏的我国,高护作为高级技能型人才也同样需求量大。如何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员也成了高等护理教育中重视的问题。面对国家需求,更应该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护理人才。因此,教学与学习模式的探究和尝试显得更为迫切。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的尝试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 问题;高等护理教育;尝试
以问题为基础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是对于传统从知识点下手学习为基础的一次创新。它对于某些专业的教育模式起到改革和创新的作用。高等护理教育无疑尝试了这种学习方法,并从中获得一些经验感悟。本文将对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和高等护理教育现状进行简析。重点探讨如何使该学习方法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1]。
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特点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最早出现在国外,也是最先应用在医学教育上的。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深化改革,该学习方法也被应用到高等护理教育中。[2]其概念理论目前也没有完全统一,大致可以解释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发现问题为开展学习的先决条件。该种学习模式是也是以学生组成的小组为基本探求组织,从而发现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都作为该学习方法能够进行的首要条件,缺一不可。
其次是以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作为学习掌握知识的途径。传统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研究,在探索中得到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更容易被理解接受,并且增加了对该知识点的兴趣。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这种学习途径无疑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
最后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性为最终目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又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他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本身的能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激发了自己的能力。
2高等护理教育现状
我国高等护理目前快速发展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高职院校发展太过迅速使高等护理专业学生也迅速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学生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因此传统的教育采用一成不变的讲课方法,没有因人而异的针对性,因此并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要点。从而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是教学模式不能随着发展而革新的问题;其次是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偏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想象力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不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即使存在问题也不能及时的解决。
3如何使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3.1教师应具备更高的素质水平
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教师更应该具有高的素质水平。与传统的老师单纯讲授知识不同,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需要老师的指导,并提出相关的该如何解决问题,以哪方面为切入点的指导意见。从而对于专业知识水平和适当引导的要求更高。学生的问题可能有的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的教师才可以指导解答。因此,高护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2]。
3.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高等护理教育离不开临床实践,实践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并且是提出高质量有价值问题的良好途径。[3]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才更加真实合理,值得去解决,没有实践,就很难遇到问题。这样的学习必然会造成被动局面。
因此应多鼓励学生参加临床实践,提供给他们能参与的机会。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更要多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
3.3注重团队合作
问题的发现需要解决,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匹马的战斗成效必定是不显著的。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应当多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兴趣方向结成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一举两得。
例如,在研究老年人脑梗塞后遗症的护理问题时,学生便可以分小组来讨论如何护理才能使病人更加舒适,是否可以通过护理来使病人后遗症减轻,病情有所好转。
这样的讨论也可以带出更多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人无法做到的[3]。
4结语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而是通过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虽然存在着的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尝试是利大于弊的。同时也使医学教育的面目焕然一新。对于今后培养优秀高级护理人员有着积极的意义作用。
参考文献
[1]贺丽春,谢丽琴,周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高职院校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9):31-35.
基础护理学试题篇2
[关键词] 教学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中***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05-01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近年来教育界提出的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其核心是鼓励和支持学习者积极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1],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其将基础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彻底的改变了学习者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及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2-3],培养了学习者的综合学习素质,非常适用于基础医学的教育。
因此,笔者基于此,设计了一份适用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PBL操作模型,用于《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教学实验研究,发现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主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校2008级高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180名,年龄18~21岁,平均18.4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名。两组学生入学成绩、综合测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对照组仍为传统授课法。全部课时结束后,全部学生参加统一的基础护理操作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以检测学习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两组学生的考试及考核成绩采用SPSS 14.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选择χ2检验,P
2 结果
从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两方面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基础护理学》是医学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即对各专科及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4],因此,熟练掌握其中的基础护理操作是成为合格护士的必须技能。但由于学习此部分内容时,护理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工作,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患者的表现与需求几乎无概念,因此采用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学生较被动,学习效果不理想。
笔者采用PBL教学法应用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型将实际护理问题、自主学习、导师辅导小组学习三个关键组成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从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两方面看,采用PBL教学法的试验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该教学模式中,首先,护理问题设计源自真实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需求,让护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提出了研究和解决患者护理问题的主动性、可行性。其次,以实际的护理操作问题为起点,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和技能,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周密的思考后,在临床实践中能真正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上[5-6]。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该方法可增强师生、同学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讨论与分析,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护理方法和策略。
因此,笔者采用PBL,使参与实验研究的护理学生者获得了较有广度和深度的护理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合作的技能,培养了高级的护理思维技能,使护理学生从学习中掌握了基础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期临床护理学习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值得在护理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陆新容,谢佩玲,顾玉琴,等.PBL教学方法在急诊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14(3):206-207.
[2]陈鲁,李长松.P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8):133-134.
[3]李娜,杨永丽,代静.PBL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培训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5):1894-1895.
[4]张华.PBL在英国护理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992-994.
[5]闫华.PBL教学法在儿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97-98.
基础护理学试题篇3
【关键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体会
每年国家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为学习完护理专业课程的护士获得国家承认的执业资格而组织的部级的考试,参加并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新护士从事护理工作所必经的第一步[1]。2009年是国家允许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第一年,为了提高我院应届护生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扩大我院知名度,打造良好的学校声誉,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辅导,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亲自组织召开由教务处、护理系参加的专题会议,周密部署各项工作,并要求各项工作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此次考前辅导由我院护理系承担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在内的五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务处和护理系学生科及班主任互相协助,通过电话通知、网上信息等,元月份就将护士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的消息,及时准确地通知到每位在外实习的学生。教务处及护理系领导高度重视各项工作的落实,从教室的分配,授课教师的选择,到课表的编排,教案课件的质量等各项工作都严格把关,逐一落实,为辅导班的正常开课做了充分准备。
经过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详细计划、严格要求以及个人努力,09届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统计,南校区09届三年高职通过率为94.36%,09届五年高职通过率为67.04%,09届中职通过率为52.76%。东校区09届五年高职通过率为65.29%,09届中职通过率为54.60%。作为参加此次考前辅导并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现将考前辅导体会介绍如下。
1 严格要求、统一管理
学院要求在外实习的学生全部返校参加考前辅导,班主任协助考勤,对参加培训的人员严格管理,并做好人性化服务,安排食宿、教室。明确考试不合格者将不被医院聘用,影响就业使学生们充分意识到通过考试的重要意义。从考试的结果我们发现参加考前辅导出勤率高的班级本次考试也有较高的通过率。
2 端正态度、正确认识
考生要想在短时间内通过考试,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既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理论的学习;既要重视专业知识,又不能忽视基础理论。另一方面,护士资格考试内容涉及面广,只有全面复习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知识,方能考出好成绩。学校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学习。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往往只重视实践和动手机会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再提高。因此,要教育他们改变重临床、轻基础的观念,注意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双向渗透[2]。
3 集中讲解、明确重点
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我院将参考人员集中,利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进行授课、测试、辅导。每位辅导老师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的重点,将往年的真题摸透,找出出题方向和出题思路,详细地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学习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串讲,并注意串讲要点时要有一定的辐射性。比如讲到儿科护理学当中小儿生长发育时,就要将该要点辐射展开讲解,要细讲小儿的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公式和意义以及小儿动作语言发育等。
4 多做真题、适应考试
通过让学生做题来了解她们的薄弱环节,从弱项着手重点辅导。资格考试分为四场共四个科目,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从学生做题反馈的情况来看,相关专业知识这一门是她们较薄弱的环节,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原则等知识点不太重视,通过做题让她们意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引起重视。同时我们还注意教会学生一些答题技巧,让学生把平时复习的知识点转化为考点,能更好地适应考试。
5 小组讨论、重点突破
对基础知识较薄弱,测试成绩不合格的同学开小灶,系统的、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并让成绩优秀的同学采取结对子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6 心理疏导、增强信心
为了让学生能有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我们在辅导的同时注意心理疏导,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教育大家正确对待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增强信心。使学生能明确学习的目标,加强了对本次考试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参加考试。
我院学生在本次考试中有较高的通过率体现了考前辅导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上述的经验和体会的归纳将对我们今后的考前辅导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基础护理学试题篇4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自主学习;素质教育
1医护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的医患环境要求护理工作要病人至上,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优秀的团队和品牌经营的文化,对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护理学专业教师改变基础护理学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自觉、有主见的学习,以此来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2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CBL和PBL相结合的尝试
2.1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现况护理学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为人们生老病死这一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服务。目前,在国内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共识,PBL教学法对于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意义已经得到了专家和广大教师的认同[1]。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一直是基础护理学教学所面临的难题。基础护理学教师应重点研究如何开展适应现代基础护理学教学发展的教学实践问题。
2.2 案例教学法( CBL) 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的特点CBL和PBL是当前医学院校教学的常用模式。CBL教学法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教学[2]。与CBL不同,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其特点为打破各个学科界限,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性、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3,4]。PBL将结合学习与问题,使学生投入其中,强调把学习设置到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5]。学生在PBL 教学法中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缺乏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导致学生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最终只知其果不探其因。所以,如果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PBL教学方法,固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对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CBL对PBL的不足进行了有效的补充[6]。此外,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学生普遍依赖性较强,而PBL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使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依赖小组其他成员,而难以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7]。
2.3 CBL和PBL两种教学法相结合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CBL和PBL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理论以实例和问题为导向,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将两者综合起来,形成一套适合基础护理学教学要求的综合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工作中需要的一般技能,包括查阅资料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以我校2013级护理学专业1班《基础护理学》“排尿护理”一节为例,课前教师先选好案例,学生查阅生理学、解剖学等基础课课本复习泌尿系统相关知识,再以案例为导向进行预习,课上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解决问题,课后教师再做总结归纳,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C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高,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基础护理学内容熟练掌握,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扎实掌握临床护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能力等。第三学生需要使用电脑网络资源,因此对网络、多媒体等的设施要求较高[5]。
3结论
CBL和PBL教学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查阅文献、书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主动获取知识的主动学习模式。两种教学方法巧妙地结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方法。CBL与PBL教学法结合在基础护理学自主学习教学中的应用是当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尝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苗蓓蓓.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现代交际,2013,(7):227-228.
[2]Kassirer JP.Teaching clinical reasoning: case-based and coached[J].Acad Med,2010,85:1118-1124.
[3]Azer SA.Problem-based learning:Where are we now? Guide supplement 36.1-viewpoint[J].Med Teach,2011,33: 121-122.
[4]Zuberi RW.Problem-based learning: Where are we now? Guide supplement 36.2-viewpoint [J].Med Teach,2011,33: 123-124.
[5]甘***.在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J].当代医学,2011,17(18):162-163.
基础护理学试题篇5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以医院需求为目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都有就业前景。根据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特别是人才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和职业教育的特点,着力提高学习者的操作技能和护理服务能力。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能力水平,让其分步走。那些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走快一点、走远一点。但必须达到及格线,这是分层要求的最低标准。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略有进步,就应该鼓励和引导,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教学目标不同:由于A、B层次学生能力的差异,采取方法时每周的教学进度相同,但教学目标不尽相同。以学生的现有基础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来达到分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必须在知识和技能的广度、难度上有层次差异且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现状。对于A层次学生教学目标一般比毕业考要求高,教学目的只为今后对口升学考试及护士注册考试奠定基础。对B层次的学生一般与毕业考要求相当或略高,同时注意补缺补漏。
教学时数不同:在教学的课时上,A层次的学生严格按照国家规划教材具体要求教学时数,B层次的学生则比A层次的学生每周多一节课。在课时上就保证了上述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方法不同:A层次的学生经常采用探索式教学法。在教学策略上加强思维训练,注意想象力的培养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B层次的学生主要采用起步式教学法,低起点、小步走,将大问题设置成几个小问题,逐个解决,并且注意多重复。例如:在学习胸部损伤胸膜腔闭式引流护理时,教学设计是这样的:A层次将课本的演示实验和课后的学生实验合二为一。首先让学生自己设计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实验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讨论通过实验得出气胸及液胸的安放位置,护理时的注意及观察内容;应用观察到的问题解释一些生理现象。B层次教师演示课本实验,在演示过程中注意提示学生有关现象,培养观察现象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分析实验现象,并总结归纳护理注意事项及护理重点;学生完成课后学生实验。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这种探索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而对B层次的学生,由于采用小步走,使他们能跟得上其他同学,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分层次教学的评价方法
平时的测验,A、B层次的试题有所区别。A层次的测验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增加一些能力型的试题,而对B层次的学生测验的试题主要是基础知识。期末的考试,根据学校对分层次学科的考试方法,结合本学科的实际,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主要取材于课本的练习题。第一卷为主观题,其中的部分试题分A、B层次。A层次的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能力,试题为知识延伸题,为学生从未做过的题目。B层次的试题仍然考查学生的知识,试题仍然取材于课本。这样做使差生通过努力也能及格,不至于挫伤许多差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由于试题中有一些能力型试题,使他们不至于说很容易,以至于产生自满现象。
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基础护理学试题篇6
关键词: 中职卫校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提高途径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策及难度都有较大调整,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基础底子较薄,应试能力较差而较难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由于考试难导致学习上形成畏难情绪,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当前卫生类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最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护士执业资格考前辅导及教学和班主任经验,结合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改革,就如何提高中职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谈谈看法。
一、问题背景
国家卫计委明确规定,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后方可从事护士工作。我校属于中职卫生学校,主要招收护理专业学生,因此要提高护生就业率,必须提高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护考)的过关率。护考的过关率就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0年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了护考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个科目。考试涉及学科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中医基础知识、护理伦理、法规与护理管理和人际沟通等课程,知识模块包括: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人文知识3个模块。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参加护考时,护理学中专学历、专科学历、本科学历毕业生都采用同一套试题,并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同样合格标准,使位于学历层次最底层的中职护理教育面临挑战。为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我校领导、教师及学生最关注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
(一)“三段培养、工学交替、校院合作、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三段培养、工学交替”,即在校学习临床实习考前培训。我校实行的是“1.5+1+0.5”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第一阶段的“1.5”期间,学生主要在校学习理论和训练操作技能,同时,安排时间到医院见习,了解护士职业特点和熟悉医院环境并强化基本护理技能和专业护理技能,为实习做好准备。第二阶段的“1”期间,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实现理论联系实践,促进理论水平的提升。第三阶段的“0.5”期间,主要安排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集中护考辅导培训,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校院合作、双证融通”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努力培育德育双修人才,紧紧抓住中职学生的特点,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医院参与教学全过程,学校和医院共同培育使用型护理人才,密切课程与岗位的联系。在学历教育的同时增强护生对护考重要性的认识,将国家护考融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培养方案中加入护考要求,在教学中将护考知识点一一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证考试的有机结合,实现“一教双证”。
(二)加强考前辅导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全力支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考前辅导,专设辅导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讨论会议,合理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实现上下各科、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具体做法是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牵头,教务科负责教学安排、质量监控、护考培训成果评估和协调工作;学生科负责学生管理和班主任配备;实习就业办公室负责宣传动员;总务科负责学生后勤保障;保卫科负责学生安全保障。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扯皮,不推诿。
2.班级合理分配,教学有条不紊。在护考考前辅导中,将参加护考的所有班级分成小组,每组安排骨干教师进行专门辅导,针对每个班级的特点负责备课、抓住重点授课、课后辅导和答疑并协助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护考的重要性并增强考试信心;学生科及班主任负责各项管理工作,辅导期间尽可能跟班管理,做好学生宣传和思想工作,维持自习秩序和学生考勤,及时向家长通报有关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精心选取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在选取教材方面,我校历年来增多选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及第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考急救包应试指南教材》、《护考急救包同步练习及解析》和配套模考试卷。辅导教师对“应试指南”理论知识应精讲,监督考生精练习题集及同步练习,并指导仿真模拟练习,以便更好地适应护考改革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中医、沟通、管理及法律法规等学科知识融在一张试卷中,多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考试模式,避免考生机械地记忆知识点,需灵活应用课本知识应答时不知所措。
4.认真解读大纲,统一组织培训。组织辅导教师认真解读护考大纲,考试分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每个科目题量为135~137题,专业实务科目考查内容:运用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有效而安全地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考试内容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临床运用能力等。实践能力科目考查内容: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题型全部采用选择题,主要包括考查概念的A1型题和有临床背景的A2、A3、A4题型。通过培训,让辅导教师领会大纲精神,把护考大纲融入教学计划,科学组织教学,精心备课,精讲精练,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和反馈,增强考前辅导效果。
5.考试循序渐进,解答有的放矢。在辅导过程中分前、中、后三阶S段进行仿真模拟考试,从考试环境、考试时间安排上完全模拟正式考试情景,使考生逐步适应考试。在题目选择上依照范围广、内容全、针对性强、难度均衡的原则组卷,以便分析、找出问题,查漏补缺,抓住重点,并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老师及时解答错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进一步辅导。
三、思考与体会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护考保驾护航。提高护生护考过关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护生的学习态度及学生管理等都是密切相关的。在护生管理方面,必须从入校开始就宣传国家卫计委有关护考的文件精神,强化护考理念,让每位考生对护考的重要性、任务、要求、时间有充分了解,认识护考和就业是密切相关的,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制定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约束不良行为习惯。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护考大纲融入考试科目教学中,使考生明确学习重点,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在一年半的在校学习期间,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护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护考改革以后,考试范围扩大,内容全面,各科知识融合、贯通,更突出对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核,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而考前辅导时间为2个多月,考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掌握所有知识点。这就要求辅导教师把握如何“教”与指导护生如何“学”增强辅导效果。教学应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为目的,多增加病例分析、情景教学、演示练习等方法使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得到强化;教师有针对性地穿插常见多发病的临床案例,层层设问,步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围绕知识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发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归纳总结,教会护生记忆技巧,如对比记忆、口诀记忆、浓缩记忆、提取数字、兴趣记忆、边背边做等多种方法强化知识点。监督考生精练习题集及同步练习,仿真模拟练习,以便更好地适应护考改革后多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考试模式,提高护生应试能力,从而提高护考通过率。
参考文献:
[1]王怡平,黄云彤.强化医学基础知识提高护考通过率及学生就业率.职业技术,2014(06).
基础护理学试题篇7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的目标,为了把《护理学基础》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特制定实施方案与思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思路
以***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思想,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规律,以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专业课程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1]深化专业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专业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学院护理专业办学水品和教育质量,实现宝鸡职院创建全省示范职业院校的目标。
二、建设内容
1、制定《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时修改《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在新的大纲中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岗位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
2、完善教学计划
(1)构建完备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重新规范教学、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体现出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尤其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
(2)体现以综合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提高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特色。课程除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外,更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3)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在教学安排上让学生早起接触临床,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加大实践课课时比例,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将课程的第三、第四学期安排为课程部分章节临床实习。
3、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练,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双向互动、个性化的操作技能训练,按基础护理技术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成立训练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逐项任务进行操作训练,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并结合护理职业资格考试标准进行考核。
(2)优化护理实训环境 。逐步建设标准护士站、模拟化病房、示教室、无菌操作室、消毒灭菌室、形体训练室、护理多媒体教室等,并配备多功能护理人模型、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电动护理床、液压救护车、多媒体投影仪器等相关实训仪器,以满足工学结合、能力训练的需要。
4、深化教学改革
(1)教学方式的改革。根据护理程序的步骤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以真实的临床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临床实践,提出问题并形成典型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同时利用换位思考,使学生具备爱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突出重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适时将临床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融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把护士执业考试对接到护理学基础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加强习题练习、强化知识点及操作技能,提高护士执业考试的合格率。
(3)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自主实践训练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搭建院校融通模式。架起与附属医院护理部沟通的强梁,临床教师的加入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案例不足和避免与临床护理工作脱节的难点。根据实际临床案例,由专兼职教师、学生共同评估,发现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措施,专兼职教师共同对制定的计划和措施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课外实践活动。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通过学生知识技能大赛,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6)自主、协作性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在网络资源利用教学研究中,构建提出目标—自主学习—问题引导—协作学习—讨论汇报—教师评价的学习模式。
5、强化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
(1)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利用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在网络上收集临床案例,运用现代的影像设备,通过教师示教—练习—电教录像—再练习—考核。
(2)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与硬件环境建设。建设丰富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护理技能操作指导书、案例集、习题库、参考资料等教学辅助资料。
6、建立科学的课程考试制度
建立相应的考试体系和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护理学基础课程将分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完善了试题库,试题库中每套试题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基本问题的分析能力入手,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额培养和考核,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为基础,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体的整体建设。[2]
【注 释】
[1] 井坤娟, 王彦等.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护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6)90-72.
[2] 陶丽云,李晓芳等.护理学基本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与举措[J].护理研究,2005(8)1497-1498.
基础护理学试题篇8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案例教学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案例教学法是目前高等教育中盛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1]。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中一门主干课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根据我院学生特点及社会岗位需求,依据生理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体验,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尝试和探索,以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及实现生理学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效衔接的目的。
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两班分为案例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两组学生入学后其他学科成绩均无明显差异。
2研究方法
两组采用同一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生理学》第二版),同一教学计划,同一教师授课。
2.1教学设计
(1)总结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后续课程的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把近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考点中的解剖生理学部分进行总结、汇总后作为生理学授课的主要内容,将其他学科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作为拓展内容。(2)收集临床案例和与之相关的生活实例,设计教学过程:在日后的生理学教学中,把生理学基本概念、正常参数、生理功能、生理机制及特点与临床相联系,通过临床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生理学基础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3)目标检测中加入与本节课程相关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或考点,强化练习,使学生增强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信心;同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接受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总结和调整。
2.2教学实施
相同教学内容案例教学组教师精选案例和生活实例,紧扣生理学教学大纲,围绕生理学基础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教学中组织展开以问题为基础的学生互动教学讨论,或将相关案例和生活实例穿插于授课内容中,进行关键知识点强化和总结。例如,在讲授血液生理中红细胞生成的相关内容时,设计了以下典型病例:李某,女,23岁,近一个月来感头晕、乏力、心悸,活动后气短。去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她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化验结果: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总数正常,血红蛋白:90g/L(正常女性110~150g/L),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正常,肾功能正常。经分析,医生认为李某患的是一种与红细胞生成有关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提出:医生作出诊断的依据是什么?铁剂又为什么能***贫血呢?同时进行知识拓展,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提出: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是什么?以问题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红细胞的生成过程和调节因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兴趣。
3效果与评价
客观评价本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采用传统笔试和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班进行评价。
3.1问卷调查
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了解案例教学组学生对本教学法的评价。共发出问卷51份,回收51份,回收率达100.0%。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教学法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增强了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信心.
3.2达标测验成绩分析
按照教学计划,于学期中对前四章内容进行达标测验,对两组采取同时、同题、闭卷的方式进行。考试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19.0)。结果显示:案例教学组学生达标测验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案例教学法确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4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教学模式都可能出现与时代不相适应的一面,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相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2]。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临床病例和生活实例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方法学习生理学知识,训练学生紧跟教师思路、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考试信心。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加入与本节课程相关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及考点,及时应用课堂讲授的生理学知识来解答这些问题,既不脱离生理学科内容,又能始终贯穿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医学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听课,提高听课效率,就能够轻松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增强学生应对考试的信心。总之,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临床实例,通过精心设计、恰当应用临床典型案例,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缩短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分析资料、探索解决问题的执行者[3]。但是,在选择案例或生活实例时,应注重与理论联系的紧密程度。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细致的梳理,使选择的案例与生理学基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作者:张艳杰 刘绍辰 田芳 侯树慧 单位: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敬东,王跃秀,侯晓莉,等.案例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6):413-415.
基础护理学试题篇9
关键词:情境模式;护生;基础护理实验考核
中***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26-02
考试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任何教育都不能缺少考试[1]。传统的护生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操作技能考核的模式是:教师把平时上课所教二十几项操作项目做成签儿,考试时学生根据自己所抽签内容进行表演,教师在一旁打分。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护生对所学知识应用刻板,照搬书本,根本不去评估病人,准备物品模式化;其次在操作过程中无视病人的存在,根本没有护患沟通或语言程序化等,培养出的护生多属于“高分低能”,与现有“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极不适应[2]。护生到临床实习后进入角色慢,适应能力差。因此,修定并完善基础护理实验考核方法势在必行。2011年开始,我校护理技能实验室采取情境模式考核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案例和评分标准,并对2009级护理本科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尝试性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一、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2009级学生每班60人,把全班学生分成10组,每组6名学生(可根据主考教师的人数定,监考教师数与每组学生数相同),各组学生再抽签拿到不同的考试案例和顺序(同一组学生考题一样,抽签决定病人由谁扮演)。本届学生已经完成基础护理实验课的全部课程及理论知识,马上要进入临床实习。
2.方法。(1)案例编制。情境模式的案例来自于临床,教师把采集来的病例进行加工整理,案例必须有比较明显的考点,需从“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沟通技能、理论知识(包括对病情的分析能力分清轻重缓急)和团队协作”5个方面设计。情境再现:病人牛翠花,女,65岁,因外出被车撞伤头部,被他人送往医院,入院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继而昏迷,腹部膨隆,无尿,又突发心脏骤停。此案例的考点:①病人清醒时如何与病人沟通,包括称谓、安慰及说服家属的配合等;②病人呕吐及昏迷时应该采取的;③心肺复苏时畅通气道的方法(不能排除颈椎损伤,不应用仰面托颈法);④技术操作部分包括氧气吸入、静脉穿刺、导尿术、心肺复苏术等(分清轻重缓急)。(2)评判标准。基本素质5分:护士服干净整洁,燕帽、口罩齐全,举止大方,有抢救意识;团队协作能力5分:指挥得当,分工合理,有条不紊,配合默契;与病人沟通能力10分: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普通话,称谓得当,知道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清醒病人沟通,而非模式化;理论知识掌握20分:明了抢救过程中的轻重缓急,知道先进行心肺复苏及畅通气道方法的选择;心脏骤停复苏标准(20分);建立静脉通路,常规使用药物及速度(20分);氧气吸入,必要时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20分);为病人留置导尿及注意事项(20分);为病人床上更单,能考虑到翻身时保护脊柱(轴线翻身)(20分);技能操作部分60分:在这个情境中,我们准备以上五个操作的物品,每个同学操作一个项目。每个操作项目的满分是60分。
二、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喜欢这种考核方法。这种考试模式之所以很受同学们青睐,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平时所学非常零散,通过这样的考试,把我们的零散知识串起来,还知道好多事情不是你个人能力范围,而是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才行。”通过追踪调查,经过情境模式考试分数较高者,分配到临床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单独值班,独当一面,适应能力强。
三、结论
当前国内许多护理教育改革家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的护理人才。就我国目前护理教育状况,除了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外,在教育和培养护生的过程中,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的护理观,挖掘护生的潜能,培养护生的能力,增强自主行为,以适应未来社会需求,也是摆在护理教育者面前的课题。我们从2007和2008届两届护生基础护理操作考核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护生对知识的应用缺乏灵活性:传统考试模式中近80%护生为病人服务时,操作前解释均以应试型模式出现,解释不区别对象的情况,照搬教师课堂所用语言,模式化,刻板、生硬,例如输液前解释,对病人不管昏迷与否,不管有无意识,不分年龄性别,没有称谓,一律是“询问病人是否去厕所……”;而在情境模式中,75%的学生解释时称呼病人“牛大姨,牛大妈,或直呼其名牛翠花,20%的学生解释说如果病人意识没有恢复可以不用解释,5%学生直接没有解释。
其次,在传统考试过程中有部分护生遇到问题不知所措,缺乏应变能力一成不变,而在新模式中,学生能综合考虑到病人情况,如为病人更单时能考虑到病人是否有脊椎损伤而进行轴线翻身。
第三,服务过程中沟通与交流不够,护生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没有整体观只完成操作,表现为操作中不注意询问病人的感觉,或只告诉病人忍耐一会儿,不交代为什么,而在这种情境中,操作前中后学生们都能顾及病人的感受,而不断地与病人进行眼神和语言的交流。
新型考试模式――情境模式调动了学生们的感官和情绪,营造了与病人沟通的氛围,激发了学生们的临床思维和应变潜能[3],新型考试模式给学生们构建了新型的护理观:新的护理观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把患者视为一个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任建胜.素质教育与考试[J].教育研究,1998,(7):64-68.
[2]李雨昕.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9,6(07):83-84.
[3]唐泓源.病案教学法在中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5):297.
基础护理学试题篇10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内科护理学 教学
【中***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47-02
护士执业考试(以下简称执业考)制度是提高我国护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执业考的内容是以中等卫(护)校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执业考以来,报考条件及考试时间历经数次变化。2009年始,执业考提前至护生毕业前夕(5月份)进行,这使得执业考越来越成为衡量护理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执业考的考试大纲在10多年里也进行了多次调整,每次调整均对我国的护理教育产生重要影响。2011年公布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与2010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旧大纲)相比,无论是考试科目、考核内容,还是合格标准,均有很大变化。内科护理学是执业考的主要内容之一,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本文通过分析新大纲的变化,探讨内科护理学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执业考通过率。
一、新大纲的变化
(一)考试科目减少。执业考考试科目由原来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四个科目共400题改为专业实务、专业实践两科共270题。
(二)考试内容增加。考试内容在原来的护理学基础、内护、外护、妇护、儿护基础上,增加了生命发展保健、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6门课程。
(三)考试题型减少,临床病例题增多。新大纲取消了原来的B型题(标准配伍型),减少了A1型题(单句型)的比例,增加了A2型(病历摘要型)、A3型(病历组型)、A4型(病历串型)等病例题的比例。
(四)疾病考点增加。旧大纲涉及的疾病为167种,新大纲为226种;对于考试涉及的疾病,旧大纲考核其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要点、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新大纲则增加了护理问题及健康教育的考核。
(五)内容编排打破按学科分类方式。旧大纲按学科分为护理学基础、内护、外护、妇护、儿护5个板块,新大纲按疾病系统分类,分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模糊了学科间的界限。
(六)取消了“三级”要求。旧大纲对要点标注有“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级要求,新大纲则取消了这种标注。
(七)合格标准改变。新大纲示执业考合格标准不再是60分,而是由考试委员会确定并公布,一次考试通过2个科目方为考试成绩合格。
二、新大纲背景下内科护理学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执业考的意义及内科护理学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护生在入学教育中,会了解到成为护士前必须通过执业考。当护生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开始学习内科护理学时,教师应再次指出执业考对于护生的意义——通过执业考是成为执业护士的前提条件,执业考及格与否直接关系到护生的就业情况。应向护生进一步介绍执业考的考试方式及内容,强调本课程在执业考中所占的比重,使学生重视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
(二)整合教学内容,将新大纲中包含的病种作为教学重点。新大纲中需考核的疾病病种增加,且不再按学科分类,而是按疾病系统分类。以新大纲中的神经系统疾病护理为例,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等为内科疾病,头皮损伤、脑损伤等为外科疾病,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小儿惊厥则为儿科疾病。尽管新大纲按疾病系统分类,但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由内科护理学教师去讲解外科、儿科疾病护理的可行性不大。所以,为适应新大纲的要求,教师应认真研读新大纲,从中找出属于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并对比现用的教材,将新大纲中包含的疾病病种作为教学重点。对于新大纲要求考核、但现用教材没有的病种(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第二版中职教材《内科护理》,不包含新大纲中需考核的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内容),则应对学生进行补充介绍。
(三)将整体护理观贯彻到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新大纲增加了生命发展保健、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课程,重视护理工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使得执业考更加贴近实际护理工作。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一考试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应该将整体护理观贯彻到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授疾病护理知识时,在介绍疾病的概况如疾病概念、病因、表现、***要点等之后,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引导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去思考、认识对此疾病患者的评估要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以及针对这些护理问题可采取的护理措施。按护理程序的框架去组织教学,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护理工作是一个整体”、“护理对象是一个整体”,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整体护理。(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47页)
(四)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大纲的考试题型中增加了临床病例题的比例,即以某一疾病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的护理任务。要做好这种题目,学生必须能从试题简短的病例资料中找出完成护理任务所需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完成该任务。所以,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执业考的需要,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临床场景引入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预设的问题,从而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采用与执业考接轨的考试形式和试题结构。执业考试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且新大纲中单句型选择题的比例减少、临床病例题增多。为使学生熟悉考试题型、提高应试能力,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试亦可采用全部都是选择题的形式,并合理选择题目,尽量将考点与临床病例背景结合,使考试题型结构与执业考相仿。此外,还应注意讲练结合,在每次课后及时以做练习题的方式对该课主要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在每次考试后,及时评讲试题,尤其要讲清楚临床病例题的解题思路。
(六)做好执业考考前辅导工作。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是执业考的报考条件之一。护生在实习期间,由于工作繁忙、学习自觉性差等诸多原因,在基础护理技能熟练的同时,往往出现混淆和淡忘临床护理(如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的情况。在实习结束后、执业考前对护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应考辅导,对于提高护生的执业考成绩有帮助。教师在进行内科护理学相关内容考前辅导时,可以新大纲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对新大纲要求的考点进行串讲,然后将各考点尤其是历年执业考的高频考点以试题形式进行演练。此外,教师还应告知学生执业考合格线的划定,并不是以60分为准,提醒学生克服“60分万岁”的思想,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以更积极的心态进行执业考考前复习。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刘桂萍,马玲.护士执业考试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5)
[2]齐永长,戴鹿平.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分析与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11(22)
[3]胡晓群.新形势下提高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的措施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2(3)
[4]苏银利,吴元清,张广宇等.影响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础护理学试题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