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文章篇1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那是骗我的话。”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感人文章篇2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转动一下脑筋,就可以写出很多感人的文章来。在这里魏老师给同学们讲讲如何来选材。
一、一定要选那些积极向上的材料
所选的材料有意义了,文章的中心才会积极向上。没有下笔之前,你就要思考:我这个材料有意义吗?比如写《上学路上》,有同学只写路上遇到了一条狗在追赶自己的事情;有同学只写和最好的朋友一起结伴到学校的事情;有同学只写在路上看到了交通事故等事情。虽然是很真实的事情,但是因为没有什么积极的中心,自然不能算是好文章。相反,一些同学写别人帮助自己或者自己做好事,体现了助人为乐的中心,就符合材料的积极意义了。一位同学写妈妈开车送“我”去上学,路上车胎爆了,正在发愁,一位同样开车的阿姨停下来询问,并且先把“我”送到学校,再帮助妈妈联系修车的。这样的材料,比一般的扶老大爷过马路就强多了。
二、尽量选新颖的材料
前面已经说了,老套的材料人人都不愿看,只有写新颖的材料才会打动读者。哪些材料才是新颖的呢?我举一个例子同学们来看:一般情况下,坐车时给老人让座很普通,但是你看过老人给学生让座的吗?这个材料就很新颖。这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公交车上,两位小同学打打闹闹,影响了乘客,售票员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可他们依旧玩自己的。这个时候,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站起来,让两个小同学坐在自己身边……
三、选人们关注的时事来写
感人文章篇3
女孩说我爱你,男孩笑了。女孩又说我真的爱你,男孩还是笑。女孩说你根本不爱我,男孩沉默了,女孩哭着离开了,跑的很远很远。男孩站在原地,怔怔地,他自言自语到,其实我也爱你,只是不知道怎么爱你
--题记
女孩倒在秋千上,男孩用力地推啊推啊。
男孩篮球比赛,女孩叫破了嗓子,第二天依然出现在男孩面前说昨天你真逊。
女孩说我要最漂亮的那朵,男孩奋不顾身地爬上树,然后遍体鳞伤地对女孩说给你。
男孩的头上出现了一点点的红色,女孩紧张半天却还说着我才不在乎。
女孩说我累了,男孩蹲下身子,说上来吧,我背你。
男孩一次成绩超过了女孩,女孩心底高兴依然说下不为例。
女孩第一次学滑板,摔地体无完肤,男孩一边骂着小傻瓜,一边用手小心地擦拭着伤口。然后眼眶中满是眼泪。
男孩在全校获奖,女孩摇摇头说你还差点。
女孩知道男孩喜欢她,所以她不会自己开口。
男孩知道女孩喜欢他,可是他不知怎么开口。
女孩说我们明天去海边。男孩今天就搞到了所有的地***。
男孩想喝一口开水,女孩为他捧来了整桶饮料。
女孩想要一颗星星,男孩为她搬来了整颗地球。
男孩说明天想喝咖啡。女孩今天就买好了所有的品种。
女孩说我不会跟自己不喜欢的男孩要求太多。男孩说还好你对我要求很少。
男孩说我不会让自己不喜欢的女孩坐上自己的单车。女孩笑了,还好你从没有把我当女孩看待。
女孩说如果我遇见喜欢的男孩,一定用眼神杀死他。男孩说怪不得你从没有对我放过电。
男孩说如果我遇见我喜欢的女孩一定背着她满世界地跑。女孩说还好你背我的路程只够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
女孩说我喜欢的男孩一定是最棒的,他一定会骑着白马来找我。男孩说现在已经不允许私自贩卖马匹。
男孩说我喜欢的女孩一定比关之琳还关之琳。女孩说关之琳已被列入老人名单内了。
女孩说我喜欢的男孩一定要会在新年的十二点打电话对我说我爱你。男孩说这样的电话费会很贵,相当于一个世纪。
男孩说我喜欢的女孩一定要会在我沮丧的时候给我安慰。女孩说现在连个保姆都会给你安慰,因为你给她钱。
女孩说如果他爱我,就算我到天涯海角,他都找的找我。男孩说那你一定要找个地理知识很好的人,不然你没有找到倒把自己弄丢了。
男孩说如果她真的爱我,一定会知道我在想什么。女孩说那你一定得找个占卜师。因为她连你有没有藏私房钱都知道。
女孩说你们男孩都不浪漫。男孩说因为我们都没有钱去浪漫。
男孩说你们女孩一天到晚只知道胡思乱想。女孩说因为别的都要花钱。
女孩说我喜欢的男孩一定要比我强。男孩说可怜的我只有一次没有超过你的记录。
男孩说我喜欢的女孩一定不要太聪明,否则我会迷失方向。女孩说啊,可惜我总是和你在极端的两头。
女孩说长大以后我要当个侦探,比福尔摩斯还厉害。男孩说那你一定需要一个比华生还华生的人。
男孩说我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发动全宇宙最伟大的战争。女孩说世界不会接受第二个希特勒的,就像没有中国人爱日本人那样。
女孩说你的英语很poor,男孩就在暑假报了五个暑期培训班。
男孩说女孩不够淑女。女孩暑假逼着自己去学习礼仪。
女孩知道男孩很在乎她的话。所以她想总有一天男孩会跟她说的。
男孩知道女孩很在乎他的话。所以他想即使不说女孩也是会明白的。
女孩认识了比男孩高的男孩,男孩说我爱你。女孩笑着拒绝了。
男孩认识了比女孩好的女孩。女孩说我爱你。男孩笑着拒绝了。
比男孩高的男孩说你在等什么?女孩说他会说的。
比女孩好的女孩说你在等什么?男孩说她明白的。
女孩说花都谢了。男孩说它还会开的。
男孩说花又开了。女孩说它还是要谢的。
女孩说我要走了,去美国。男孩说听说外国男孩都很帅。
男孩说我会留下,因为我热爱中国。女孩说还是中国的美女最多。
女孩去机场的时候男孩送了她。女孩希望男孩留下她。可是男孩没有。
男孩留在了中国。男孩希望女孩留下,可是他没有说。
女孩哭了,说我一定找个高鼻子,蓝眼睛的。
男孩笑了,说祝你好运。
女孩走了。
男孩哭了。
女孩不停地写信。男孩不停地回信。
一年后,女孩回来了。男孩去机场接她。可是身边已多了一个女人。
男孩长大了。女孩没有。
女孩说祝你幸福。男孩说谢谢。
女孩又走了,带着眼泪。男孩身边的女人说弟弟,我们走吧!
男孩又哭了。她一定会比我幸福的。
手术台前,男孩痛苦地抓住医生说一定要让她幸福。
男孩坟前,女孩悲伤地抓住丈夫说他原本可以给我幸福的。
丈夫抱着她,轻轻地。丈夫就是最后的那个医生。
男孩从没有对女孩说过一句我爱你。因为他一直以为女孩明白。
女孩从没有对男孩说过一句我爱你。因为她一直以为男孩会说。
等男孩真正想说的时候女孩走了。
等女孩真正想说的时候男孩死了。
男孩还是一个人,女孩却是两个人。女孩一直以为男孩是两个人。男孩一直以为女孩是一个人。
感人文章篇4
后来女孩渐渐疏远了男孩。女孩结婚了?去了法国?去了无数次出现在她梦中的巴黎。女孩和男孩分手的时候?对男孩说?我们都必须正视现实?婚姻对女人来说是第二次投胎?我必须抓牢一切机会?你太穷?我难以想象我们结合在一起的日子……男孩在女孩去了法国后?卖过报纸?干过临时工?做过小买卖?每一项工作他都努力去做。
许多年过去了?在朋友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家公司。他有钱了?可是他心里还是念念不忘女孩。
有一天下着雨?男孩从他的黑色奥迪车里看到一对老人在前面慢慢地走。男孩认出那是女孩的父母?于是男孩决定跟着他们。他要让他们看看自己不但拥有了小车?还拥有了别墅和公司,让他们知道他不是穷光蛋?他是年轻的老板。男孩一路开慢车跟着他们。雨不停地下着?尽管这对老人打着伞?但还是被斜雨淋湿了。到了目的地?男孩呆了?这是一处公墓。他看到了女孩?墓碑的瓷像中女孩正对着他甜甜地笑。而小小的墓旁?细细的铁丝上挂着一串串的纸鹤?在细雨中显得如此生动。
感人文章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德育价值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认知技能水平,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对于情感教育,基本处于忽略的状态,导致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得不到重视和关注,最终造成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出现问题。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本文将对此进行重点探究。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理论基础,学好语文就是以另一种形式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情感教育至关重要。语文教育并不是要死读书,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是学生正面临着选择人生方向的重要时期,做好高中语文的情感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方向指明道路。比如在学习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虽然文章本身的语言并不丰富,但如果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将文章朗诵出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进文章,学生跟着教师的情感,文章的意境就会立马显现出来。教师可以由此展开对文章的讲解,分析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最后阐明时代主题。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诵读文章,让学生自己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参悟文章的精华所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更能指引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高中学生对人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有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能够快速接受新奇事物。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集诗歌、散文、小说等为一体,教材设定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例如,《诗经》《我有一个梦想》等文本使得学生对各种文化都有深刻了解,而这些内容也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与作品中透露的情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给自身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创造出一个属于自身的情感世界,既提升学习效率,又在自身情感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德育价值,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挖掘教材文本的德育价值,对高中的语文教育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文章本意,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教师可以在阅读文章并理解以及品鉴文章等方面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工作。阅读文章后写出读后感,是品鉴文章的重要方面。通过品鉴课文,可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例如,教师在讲解《项链》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何评价马蒂尔德这个人物?然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结论:爱慕虚荣的生活是不会长久的,诚实守信才是最美的人格。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文章引出诚实的重要性,列举名人名言或讲述诚实故事,向学生阐述诚实的含义。经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感化熏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自然而然地渗入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读朗读,就是将文字读出来
通过朗读可以体会文章的细节,把握好文章的思想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地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心要跳耳要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教师将文章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能引发学生对文章激情澎湃思想的想象,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正能量,实现跟作者的共鸣。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语言色彩丰富的文章,对于语言生动的文章,教师应适时地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将文章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停顿、重音、语调、句调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情感的脉搏,使学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这样在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素材,最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结构,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元素,具有绝对人格导向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价值,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与熏陶,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作者:徐文玲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
参考文献:
[1]来文玲.试论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杨丽君.新形势下的学校情感教育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
感人文章篇6
关键词:文章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52-02
文章学理论是将“文章”定义为“广义文章”与“狭义文章”。“广义文章”指你平时读书、看报、上网等接触到的所有文体的总称。“狭义文章”则指广义文章中除去文学类文章之外的所有文章。无论是广义的文章还是狭义的文章,都能作为阅读的对象。但能否作为审美对象,存在异议。传统的观点认为,对于狭义的文章,只有“实用阅读”,而不存在“审美阅读”,这是不对的,任何文章文本都存在实用阅读和审美阅读。
一、文章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1.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阅读活动、培养审美情感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孔子这位杰出的教育家是深知“言”、“文”在社会交际和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于是他在教学中提倡诵读和体味,强调学生的博览和积累,强调“悟”。近代美学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把美育与德、智、体并列为“四育”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必须通过情感的陶冶达到美感教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审美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游离于***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之外,美育作用得不到发挥。我们各阶段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适合各个年龄特征的具有丰富人文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毫无疑问要充分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的要素,让情感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教育,也更好地达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
2.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一个人的审美需要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与人格发展的高层境界,审美理想建筑得越高,人格与事业的内涵也便越来越丰富。全国人大***会委员、民进中央副***、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博士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文章阅读不仅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文化品位,更能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实现自我需求。
3.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的需要。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指引读者进入赏美、寻美的感性领悟,更能进行表现美、创造美的深层审美情感培养,并且能启迪创造美的灵性。首先是能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意识。人的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或者说人的创造力的本质是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的思维意识、愿望和追求,就不会有创造的实践和硕果;其次是能学习表现美的方法和技巧。创造美需具备生活、思想、方法和技巧的诸多条件。在阅读中培养读者追求敏锐深刻的思想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强调思想人格涵养,这也是通常所说的文如其人,文品出于人品。同时,还要在阅读中深入了解作者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即作者是如何按美的规律表现美、创造美的;第三是能加强创造美的实践指导。阅读是审美,而写作是更高级的综合性很强的审美创造活动,这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提高。要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除了需有高尚、深刻、美好的感情外,还需掌握写作表达的方法,用美的形式表达美的内容,创造出使读者深受欢迎的美文。
二、文章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文章阅读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包罗万象,它几乎包含了一切美的表现。根据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审美形式,可把审美教育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感受自然美。自然美的表现形态有两种,一种是经人类实践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物的美(人文景观),另一种是没有经过加工改造的自然物的美(自然景观),无论是哪种形态,都能通过文字形成文章表现出来。自然的物因为与社会的人发生了关系,所以自然美也便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具体地说,可以抓住以下几点来达到感受自然美的结果:第一,抓住文章中对自然形象和画面的描写,充分发挥审美想象,在头脑中再现自然物的外貌形态及自然的动态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第二,体味自然景物和画面蕴含的感情。作者在文章写作时会带入自身的情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会不断的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如果使作者寄予的思想情感与读者的审美情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就能在阅读的基础上达到灵魂上的享受。第三,领悟自然美的理性内容。文章中的自然美都含有特定的内隐意蕴和理性内容,作者通过文字表述出画面、形象,读者则通过对形象与画面的理解去领悟内含的情感美、意蕴美。第四,挖掘自然美中的科学内容。凡是人类劳动的成果,特别是具有创造性成果的客观事物,都具有科学的审美价值。
2.领悟社会美。社会美是文章阅读活动中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都或深或浅的蕴藏着不同的社会美,社会美会因为时代的不同在理想、生活、品格上等多方面渲染出那个时代的特色,从而表现不同的美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读者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被社会生活的美所吸引,在文章人物的心灵美下陶醉,被它们的思想和心灵启迪,对读者高尚的情操和品质的完善有着巨大的收益。
第一,社会劳动美。美靠劳动创造。劳动实践又体现了劳动者对自身创造价值的美的享受,好逸恶劳固然是旧社会遗留的恶习,但不懂得劳动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第二,社会风尚美。这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美。让学生在为人处事中潜移默化,形成独特的人格美,尊崇高尚的人性品格、思想行为。第三,社会生活美。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健康的、积极的、富含无上正能量的生活情趣,这就体现了生活的美。
3.欣赏艺术美。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凝华,属于第二性的美,它在本质上是人所创造的自由的形式,是美的集中体现。艺术美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立意美。要求写文章要做到“走霜毫不构思”,笔随意动,文章在“意”的指导下舒缓流畅。在进行文章阅读时,要在文章立意的基础上去审阅,从而从文章中找到属于自己意识的美感。第二,结构美。在遵守作文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结构美。文章在创作过程中文章结构多少都会存在繁简藏露、疏密张弛及局部与局部、局部与全篇的关系,因此处理好文章布局很有必要。美的结构都具有匀称、和谐、周密、灵活变化的特点。《背影》表达了父与子之间的亲情,它之所以如“白鹤亮翅”般享誉文坛,更在于它的结构精巧、不同一般。文中巧妙地出现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在严谨有序的基础上跌宕起伏、循序渐进,使文章摇曳盛华,同时文章又表现出和谐完整、层层深入中不断波荡紧凑又自然的融合。第三,意境美。通过人们在脑中的想象,把人们内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神态、动作及语言,描述出一种意境的美。意境中的静与动又是相对的,常常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4.品味语言美。文学作品中各种美大多是经过语言表达出的。所以,古人十分注重语言的铸炼,力求文句表达能够韵味十足、尽善尽美,能够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感情。品读语言中的美,要求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表述的巧妙方法,同时继承前人在语言运用上的笃实好学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
三、文章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途径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甘其勋先生,将学校教育中的阅读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理解阅读、欣赏阅读与研究性阅读。据此,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亦可从三个途径进行。
1.在理解阅读中发现美。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不理解文章的意义就不可能吸收文中的知识、信息,更不能达到思想认识的提高和情操的陶冶。文章的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融合,阅读教学中从文章内容入手进行审美教育,在学校语文教育中已取得共识。理解阅读既包括对字间、段句的微观理解,也包括对主题、意蕴的宏观理解。美是存在于语言文字之中的,教学中必须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捕捉文章的动情点、披文入情,悉心品味,获将审美教育。
2.在欣赏阅读中感受美。一方面,抓美点,启发想象。文章中的艺术之美,不是露天珍珠,伸手可及;也不是碧空银星,抬头可见。它往往隐蔽在深广的意境中,只能靠审美想象来获取,因而要善于抓住美点,启发想象。另一方面,抓阅读,拓展空间。阅读的本质在“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只用眼睛在纸面上看也是读。不能仅靠教师的大讲特讲,要把“读”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诵读习惯,去揣摩体味具体环境中的语感,从而获得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感受。
3.在研究性阅读中鉴赏美。鉴赏美应该说是审美教育中的较高层次,指鉴别、赏析。研究性阅读也有不同层次,就中学生而言,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作较为深入的、有创造性成分的阅读。文章的内容是文章的血肉与灵魂,它凝聚了作者的审美意识。美的内容要通过美的形式予以表现,文章的语言是文章内容的外部形式,它的功利价值在于“运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形式的审美教育在认识上还有欠缺。语言知识教学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水平上,对如何理解美的语言形式和运用美的语言形式,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造成语言知识与语文知识的脱节。当然,研究性阅读不仅是对语言形式的研讨,它还从文章修辞、结构等方面开展探讨,从而实现从语言学、修辞学及篇章结构等角度,实现语言形式方面的审美教育,让学生感悟语言之美。
文章的形式是文章作者写作时确定的结构和体式,结构的美主要是要求完整与匀称;体式的美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篇法、段法和句法。文章阅读中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过程也是一个审美过程。
参考文献:
[1]曾祥芹.文章本体学[M].文心出版社,2007.
[2]李建东.文章鉴赏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感人文章篇7
由厚到薄、由繁到简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方法。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整体感知课文,就要找准切入点,催化自己对文言文的体味、理解、运用。1.由文章结构入手,感知课文语文教材选用的文言文结构严谨,学生如果把握了文章结构,就能够对其内容一目了然。例如文言文《阿房宫赋》,在学生领会大意以后,让学生按照文章结构归纳阿房宫的造型、宫中美女、宫中财宝、建造费用。分析秦朝灭亡与阿房宫的关系,后人从中有什么启发。当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解答了上述问题,那么文章就变成:通过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思想,厚读变薄。2.找文章关键词语,抓住要害整体感知文章,离不开发现文章中的关键词。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往往能够浓缩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大意,折射文章的思想,集中表达作者的感情。关键词通常在文章中会反复出现,如《逍遥游》中“笑”字共有三个。这三“笑”是谁笑谁呢?而“笑”对应的内容又是什么?蜩与学***笑鲲鹏,斥鴳笑鲲鹏,宋荣子笑他人。表意是谈自然,实则谈社会、谈做人,谈人怎样才能够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关键词通常会在中心句中出现,或者是序列化出现。如《赤壁赋》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是“乐、悲、喜”。这三个词就是这篇文章的纲,分析了“乐、悲、喜”情感产生及其变化的原因,就能体会到作者虽然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自适,忠于朝廷、忧国怀古的情感。3.抓住文章的标题,有的放矢文言文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主要表示本文的文体是“记”,西山的特点,怎样的游是“宴游”,“始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是指出文章描写的主要人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描写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廉颇和蔺相如。
二、生成性阅读,整体感知
生成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疑问并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产生问题,才是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走进文本,尤其是开放式、发散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的产生,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意义更大。我们要鼓励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首先是抓住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明显差异,思考文言文语言的表达、内容、形式。立足语言的思考是感知课文的基础,如《陈情表》陈何事、陈何情,有何理。其次是抓住作者的思想。文言文在表达作者心声方面着墨较多,作者的思想好多是隐含在自然景色描写、动物描写、寓言故事之中,需要学生思考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表述。如《渔父》,从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中思考,发现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伟人与隐士之间的人生观、社会观是否一致、是否相通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
感人文章篇8
一、让阅卷老师看到漂亮的脸面
文章的脸面指书面整洁,书写美观,字体规范,行文正确。文章的脸面犹如人的脸面,漂亮洁净的脸面给人美的享受,文章的脸面亦然,漂亮的文面给阅卷老师神清气爽的感觉,一下子就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反之,那些字迹潦草、涂涂改改、卷面不洁、行文错误的作文是阅卷老师最讨厌、最反感的。这样的作文即使内容写得很好,但已给阅卷老师的批阅带来困难,会影响对此文的赋分。要解决这个问题,平时习作时逐步实施写作要求就可以做到。另外,在现在无纸化阅卷的时代,答卷时一定要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避免扫描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总之,要尽量让阅卷老师看不到文章的“外伤”。
二、让阅卷老师感受到真情实感
考生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牵动阅卷老师的情思。情感是连接作者与阅卷老师的桥梁,是两者情感碰撞火花的电石。在应试写作中,考生要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材料中,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使阅卷老师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我在指导学生写作中一直强调文章要抒发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腻感受。考生要用真切的语言去打动阅卷老师。
三、让阅卷老师明白文意
元人程端礼说:“作文,以立意为将***,转换开阖,如行***之必由将***号令。”十分形象地论述了立意的重要性,即主题的重要。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它与题材、结构、语言等关系密切。文章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取决于主题的需要。古代文人强调“意在笔先”。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对全篇作通盘考虑,把握如何开头,如何叙写,如何衔接、过渡,如何结尾,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等。离开了主题,题材、结构、语言等就失去了主脑,无所依附,就像断线的珠子、溃散的士卒。考生务必牢记文章的主题要求: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正确是指文章的思想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经受社会实践的考验。主题是否正确,关系到文章的成败。鲜明指文章主旨要明确,作者态度要明朗,爱什么,恨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毫不含糊。集中指文章的主题不能零乱、分散。古人作文的经验“立意要纯”、“意多乱文”,是很有道理的。深刻指主题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主题是否深刻,往往反映作者对事物认识的程度。因此,考生在确定立意时必须把握主题要求,要让阅卷老师明白所写文章的主题。
四、让阅卷老师看到有格调的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的境界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境界,材料就必须有高尚的审美趣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有一个学生在《童年趣事》习作中选了这样几则材料:(1)搞恶作剧,与新来的女班主任作对;(2)想办法吓唬胆小的女同学;(3)根据同学生理或行动上的缺陷给同学取绰号。也许这些事在作者童年时确实感到有趣,但是作为中学生至今仍然视之为有趣,其表现出的情趣是不高的。尽管考题没有在这一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在选材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审美指向,选用格调高的材料来表现主题,做到这样就紧紧地把阅卷老师的目光吸引住了。
五、让阅卷老师欣赏优美的写作形体
美感形体是指文章以完美的组织形式和表达框架,使审美形象在整体的自然和谐中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文章形体包括题目、开头、正文的顺序安排、过渡、照应以及结尾。怎样展示它们的美呢?
1.题目要一“目”传神。这是针对半命题或话题作文来说的。好题目令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拟题目的方法有使用生动活泼的口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成语、名言、歌词等。
2.打造“凤头”。头好一半文。考场作文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使人一读开头,便能感受到作者的观点、思想和感情。考生应尽量做到开门正、入题巧,这样可以收到“先发制人”之效。
3.壮大“猪肚”。在话题作文写作时,考生要选择擅长的文体、行文结构、语言形式。语言要规范、连贯、得体,还需增强语言的文采魅力,即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种修辞、长短句等。另外,还要提炼出闪光的语言,即在关键处恰当引用一两句名言警句,使文章增辉生色。
感人文章篇9
2、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3、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4、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5、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6、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7、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8、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9、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10、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1、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睛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12、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13、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14、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15、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6、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
17、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18、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19、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20、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21、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2、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23、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24、结尾以……点明中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25、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26、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7、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28、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29、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30、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31、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32、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33、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34、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35、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36、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37、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38、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39、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40、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41、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42、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感人文章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阅读;双向互动
中***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72-01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的语感是学生能力体现的重要一环,并且好的语感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章环境,有助于学生提高的阅读能力。朗诵不仅能使学生发音正确,锻炼普通话,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语感与阅读的双向互动关系研究现状
1. 语感的本质
语感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言语、言语本质及其规律做出迅速识别、敏锐洞察,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的过程。阅读文章时,语感是对文章整体情感的感知,将感情与文字结合起来,深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感悟作者写作时的心理活动。个性化的语言模式显现出不同的语感表现形式,相同的文字经由不同的人表达,人们对文章的感悟不同,朗诵的语感也就不同。语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通过相关材料感知作者思想,这样理解出的感情很粗糙。因此,学生只有将自己心理感受和生活环境联系起来,体会起来才会比较深刻。
2. 阅读的本质
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教师的理解代表教师的思想,不能强加到学生身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分析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学生剖析文章作者的感情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分析的结果。这样,学生在阅读中能更新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语感与阅读的双向互动关系
近年来,语感的研究集中在语感性质、语感地位、语感培养三个方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语感能在后天培养,一部分学者认为先天条件对人的语感培养有影响。在20世纪,阅读已经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有学者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分为语言***式、内容***式、形式***式、策略***式这四个类型;而张明认为语感培养需要从阅读中把握,具有整体性;美国的乔姆斯基认为语感是先天存在的,可以遗传的一种能力;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人们在阅读时自动将其进行基本直觉加工、词汇加工和理解加工,逐步将文章感情进行解剖。
二、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策略
1. 语感对阅读的指向作用及步骤
语文教学中,语感对阅读的指向作用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阅读时,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语感理解文字的深层含义;良好的语感能使学生在阅读时站在一个更高的点上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整体感知文章,体会出文章的情感变化,最后深入阅读理解其中的美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一是从文章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进行全文通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通读文章,尤其是朗读,文章的人、物和事件能跃然于纸上。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分配角色进行朗读,模拟场景,给学生提供强烈的代入感。三是背诵经典段落,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
2. 阅读对语感的导向作用
语文教学中,阅读对语感的导向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对此作出各种设想,增加阅读兴趣,尤其是对相应的段落融入自己的感情,形成独特的语感;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感悟语感能力,语文中的阅读文章多是一些经典故事和名人写景文章,教师用心描述其中的人、事、物,在学生脑海中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场景,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中的文章以外,还可以阅读一些经典书籍,开阔视野。
3. 创设有利于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阅读环境
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整合应为学生创造出有利于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环境,其主要包括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师教学手段两方面。语感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分析文章情感和节奏,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课堂丰富起来。如表演再现、朗读赏析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在表演、诵读、辩论中有所收益。
4. 创设有利于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隐性环境
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隐性环境包括学校环境、文化设施等现实生活中不被关注的环境。学生阅读环境应该是舒适、优美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出合适的环境,如在阅读场所粘贴名人名言、经典诗文等,选出阅读代表,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另外,教师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亲和力也是重要因素,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相互交流阅读心得,共同进步,就会使语感不断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基础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就需要教师将语文阅读与语感进行双向互动,并创设有利于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阅读环境和隐性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