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故事篇1
剧组的行进路线也堪称“长征”级别:拍摄前的选景路线就达15000公里,整个拍摄过程所有人员行进的里程加起来近20万公里。
今年是红***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事件,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众多影视单位制作了20集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该剧以过去影视剧较少涉足的红二方面***长征史实为题材,在真实反映***史***史的基础上,努力塑造老一辈***家形象,同时精心刻画一批普通红***战士,将红二方面***从1934年夏到1936年秋这一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史诗真实而艺术地搬上荧屏。
***、***、关向应等领导红***第二、六***团(红二方面***前身)在中央红***长征开始前和进行中,由黔东向湘、鄂两省发展。他们占永顺、大庸、桑植,攻沅陵、围常德、逼长沙,迫使围追中央红***的敌***回援,大大减轻了中央红***的压力。遵义会议后,二、六***团跳到湘西根据地外线作战,在长江以南的湘西、湘中、鄂西、黔东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继续周旋。中央红***到达陕北后,二、六***团才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并于1936年7月在甘孜与红四方面***会师,二、六***团此时正式改为红二方面***。期间,***、***、关向应与***、***一道,对张国焘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使得部队能够继续北上。长征途中,二、六***团战武陵、强渡乌江、转战乌蒙、突破金沙江、过雪山草地,转战八省,行程二万余里。二、六***团长征的时间和路线均不同于中央红***,《雄关漫道》是第一部集中再现这段历史的电视剧。该剧目前已完成前期拍摄,计划今年10月在中央台黄金时间播出。
做大,作信仰之旅
在中国***的历史中,红二方面***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牵制和策应,中央红***的长征将会更加困难,损失会更大。关于这些,以往的影视作品还很少涉及,《雄关漫道》的创作初衷便是要弥补这一缺憾,使广大观众对长征有一个更加全面、完整的认识。
曾经执导过电影《双重现场》《夜的童话》《吕正操1942》,电视剧《新四***》《陈庚大将》《兵变1938》《***在临江》等作品的张玉中,对***事***历史题材的把握可谓驾轻就熟,然而如何让《雄关漫道》出新,还是让他颇费脑筋。出新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闭门造车,本着重大历史题材领导小组提出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张玉中最终找到了切入点:做大,作信仰之旅。
《雄关漫道》重点讲述了***带兵打仗中的三次神来之笔:第一次南下湘中、攻取黔东;第二次转战乌蒙山,乌蒙山回旋战;第三次佯攻昆明,巧渡金沙。这些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故事性非常强。扮演***的实力派演员杜源,曾以电影《野山》里的禾禾、电视剧《英雄无悔》里的王建民、《大雪无痕》里的马局长、《警察世家》的肖局长、《绝不放过你》的陆书记、《玉观音》的老潘等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杜源具有刚强坚毅的个人气质,加之本身就是***人,化装后的相貌与***颇为相似,这些都是他扮演***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形似”之外更要“神似”。***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标志性动作,抽烟斗,杜源牢牢抓住了这一点。在二度创作中,他意识到光凭这一点就想演出人物的“魂”远远不够。和导演商量后,他又为这个人物增加了一个动作细节:练石锁。***出身武行,热爱锻炼,练石锁这个动作既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又符合人物性格,真是再合适不过。张玉中导演在剧中五六次用到这一细节,有时是与人谈话时,有时是休息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用石锁练臂力。这个设计顿时让***这个人物活了起来。
他让我午夜无法入睡
在表演上自由度最大的,是扮演普通红***战士的演员们。只要是基于对人物的正确理解,他们就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创作热情。
岳林盛是一名文化水平颇高的红***指挥员,剧本最初对这个角色的定位是:书生气、穷讲究、装腔作势。刘之冰从小就有***人情结,这回让他扮演这么一位不像“***人”的***人,心里那个别扭可想而知。通过深入的人物分析,刘之冰重新找到了人物定位,自己也兴奋起来。他觉得岳林盛以前教过书,是红***队伍中难得的文化阶层人士,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娘娘腔,动不动就伸兰花指,他应该有其英勇果敢的一面。因此刘之冰给岳林盛设计了一副眼镜,荧屏上以往很少出现戴眼镜的红***,绰号“四眼”的岳林盛一下子就变得令人过目难忘了。
除此之外,刘之冰还跟导演商量设计了一个细节。岳林盛有文化,明白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因此每天行***后,他会额外要求战士们学习文化。开始大家都不理解,念书识字和行***打仗有什么关系?而岳林盛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大家学习的机会,战士们行***时,他在大家的背包上挂上树皮,树皮上写着字和词语,如“列宁”“工人”“坚持”“***权”“***”等,这些细节成为了岳林盛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的支点。最后当岳林盛牺牲的时候,战士们终于能够真正体会到那些词组的意义,对他高喊:“坚持,坚持到底才是胜利!”
刘之冰拍完这个戏觉得整个人都要累垮了,不光是皮肉之苦,更因为他赋予了角色太多的东西――修养、追求、理想、热情,以至于人戏太深、灵魂附体了。
宋佳伦打小儿就长得黑,配上一张棱角分明、写满正义感的脸,圈里圈外的朋友常跟他说宋佳伦,你真是天生演***人的材料!让他演红***战士李明皓,真算是“物尽其用”。宋佳伦长的黑,可是角色需要,他依然成了剧组当中被化妆师抹黑次数最多的人。因为李明皓是从硝烟当中走出来的红***战士,所以他的脸上各种各样的黑彩不断。几场戏下来,很多同事都开玩笑说,演李明皓的这个人是谁啊,黑得连五官都分不出来了!化妆师瞅着宋佳伦的脸也发愁,因为根本找不到比他脸色更黑的颜料了!宋佳伦说,李明皓就是一块“黑金”。就是这块“黑金”,很多次让宋佳伦“在午夜时分无法入睡,他让我激情澎湃。我渴望在灵魂深处与他融为一体。”
和宋佳伦的“黑”相映成趣的,是贺丹丹的“白”。她在剧中扮演电台队队员蒋晓玲,她的特别之处是来自大上海,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儿,自己也是一名大学生。刚开始拍摄的时候,贺丹丹每天都要上厚厚黑黑的粉底,不只是脸,手和脚也逃不掉。可刚过一个月,她晒得跟土豆似的了,化妆师也就不搭理她了。为了比谁的肤色变化最大,演员们发明了一个游戏,那就是把鞋脱了,看谁脚上晒出的鞋型最明显、最完整。
拍摄就是一次“长征”
说起苦,最有发言权的是《雄关漫道》的制片主任李树臣:“这个戏简直就是八一厂电影人重新体会长征。”剧组总共120人,动用部队200人长期跟组达28天,近6000人次的群众演员参与拍摄。从今年4月26日开机到6月底停机,参加协拍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消防干警15000人次,剧组所到贵州每个县 部分别成立了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群众演员组等总共40-50人全程跟踪保障拍摄,所有参与拍摄的人员加起来总共达到4万人次。拍摄人数之庞大,不亚于一支长征的队伍。
剧组的行进路线也堪称“长征”级别:拍摄前的选景路线就达15000公里,整个拍摄过程所有人员行进的里程加起来近20万公里。李树臣的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拍摄路线:石阡―镇远―沿河―贞丰―兴仁―兴义―贞丰―四川大义,石阡―沿河,250公里,9小时车程,石阡―镇远,90公里,2.5小时车程……犹如一次真正的行***,关于拍摄路线专门有一张***事地***,标明路线和所到之处的具体位置,令人不得不佩服这些颇有***事素质的电影人。
《雄关漫道》有大量的战争戏。内外场景240多个,加工战场4处,雇用当地民工300多人次。烟火动用炸药320公斤,电雷管600发,电炸管5000发,电桥3000发,炭粉350箱,黑烟60箱(300个),白烟55箱(900公斤),火药500公斤,油料4000公斤,水泥750公斤,旧布1000公斤,煤气25罐,人身弹着点500发。战争戏最好看的无非是打仗,但制片部门实施起来是最复杂和危险的工作、为了战争场面好看逼真,整个戏共布炸点3000多个。炸弹爆炸会把地上的浮土进起来,为尽量减少人员的损伤,制片主任每天要和民工一起干活儿:筛土。每人一天就要筛土50公斤,十几个人专门干这个。有人计算过,《雄关漫道》整个拍摄期间共计筛土75吨。
泪已千行
《雄关漫道》从4月26日在贵州铜仁地区开机拍摄,到7月4日正式停机的六十多天里,几乎每一天都有雨,几乎每一天都要来回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多亏每一处拍摄地的***府部门、***队还有老百姓的热心配合,剧组才得以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外景地所在许多地方***府都特意成立了治安组、保障组、后勤组等,分工协作全力支持拍摄。贵州民风淳朴,在老乡家里、田里拍摄,当地人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还常常拿出好吃的招待摄制组。在他们心目中,这是一支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红***”摄制组。
有一次在石阡县拍摄,许多当地老乡来做群众演员。一整天戏拍完,老乡们纷纷离去,当地工作人员告诉导演,这其中有一个老乡,是自己骑着摩托车颠簸了120里路到这里,就为了演一个红***。老乡的爷爷曾经是红***,当年跟***参加了红***,一去再无音讯。红***在他心目中永远是神圣而伟大的,红***是他永不褪色的英雄梦想。
在桑植县拍***离开家乡的场景,其中有一场家乡老人与贺老总告别的戏,扮演老人的是当地老乡,年近80岁,脸上有刀刻般的皱纹。剧组人担心他没有受过专业表演训练,演不好这么一场很动感情的戏。谁知当张玉中导演刚讲完贺老总要离开了,老人就已经老泪纵横了。一直到整场戏拍完,他仍旧悲伤得难以自己。老人说,当年他亲眼见过来这里的红***队伍,老百姓对贺老总的感激一辈子都说不尽……
在贵州铜仁地区拍摄时,摄制组的车每经一地,路边的小学生都会停下来,注视车队远去,行少先队礼直到车队远的看不见,才把手放下。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大家都很不解。还是当地***府部门的人告诉剧组,原来这一带的小学都是希望小学。学校的老师总是这样跟孩子说,你们的学费都是城里那些开汽车的叔叔阿姨们捐赠的,你们要感谢他们!所以每当在路上碰到过往车辆,孩子们就会执著的认为,那里面就坐着那些捐款帮助他们读书上学的叔叔阿姨们。此话一出,剧组人无不动容。刘之冰还特意到学校去看孩子们,听说他们没有电视看,立刻掏了2万多元给孩子们买电视机。杜源也掏出2万元现金捐赠学校。作为父亲,他们希望这里的孩子都能象自己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鲜为人知的故事篇2
编者按:
今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逝世70周年。为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本刊编辑部特编发此文,以示缅怀。
诺尔曼•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890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1935年白求恩加入加拿大***,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和美国***派遣,不远万里,率领一个医疗队来到中国,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积极投入到救死扶伤的工作中,最终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反***斗争事业。
与弗朗西丝的离散情缘
1890年3月,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北部小镇格雷文赫斯特。他的祖父是多伦多市的著名外科医生,父亲是长老会的牧师,母亲也是一名传教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白求恩在多伦多大学读医学。毕业后,他加入了英国海***,当了一名***医。28岁时,他退了役,在英国一家医院做实习医生。
1923年秋,33岁的白求恩到英国爱丁堡参加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结识了22岁的英国姑娘弗朗西丝。白求恩对弗朗西丝一见钟情,考试一结束,两人就结伴赴西欧旅游,次年春结为伉俪。
一年后,夫妻俩来到美国底特律市,租了一所小公寓挂牌行医。白求恩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他热情地为穷人诊治,却因日夜劳作染上了肺结核。那时,因为医疗技术还比较落后,得了肺结核就等于接到了死亡判决书。弗朗西丝对丈夫更加体贴,照顾得无微不至,可白求恩却对妻子说:“亲爱的,我必须向你说明,死神就要来到我的身边,而你才25岁。我不能把肺病传染给你,我要和你离婚。”白求恩躺在当地一家医院***了几个星期,能起床后,按照医生的建议要转回故乡疗养。白求恩只好硬起心肠说:“除非你同我离婚,否则我就不到疗养院去!” 弗朗西丝哭得死去活来,只好望着丈夫孤身离去。之后,白求恩向法院递交了离婚申请书。
离婚后,白求恩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他在经受着感情折磨的同时,与病魔展开了顽强斗争。他以高超的医术,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竟大获成功。一年后,他奇迹般地痊愈出院了。
不久,白求恩被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乐麦吉尔大学聘去任教,他在火车站急切地给弗朗西丝发了一封电报:“病愈,今日离特鲁多,对你感情如旧。”接着,他又写信倾吐对弗朗西丝无法抑制的思念,检讨自己过去对她的“无情和荒唐”,诚恳地忏悔自己的“罪过”,恳求她不要忘记自己。弗朗西丝自离婚后,再没和别人谈过恋爱。她来信说:“真是奇怪,我也想忘了你,可你在我的心头总是挥之不去。亲爱的,既然我们都还相爱,为什么要分开呢?”弗朗西丝立即来到了蒙特利尔,两人复婚。
白求恩和弗朗西丝欢度了一段胜似新婚的甜蜜岁月后,感情却出现了危机。一天早晨上班时,弗朗西丝关照丈夫买些肉、菜,晚上要为白求恩烧几个好菜。下午,她兴致勃勃地回到家。进门见丈夫正坐在地板上专心致志地研究一副骷髅。她问:“肉、菜买了吗?”白求恩不假思索地说:“在冰箱里。”她打开冰箱,只见一段肠子。她皱起眉头捏起肠子说:“就买这段破肠子?”丈夫猛地跳起来喊:“别动,那是人的肠子!”弗朗西丝吓得“哎呀”大叫一声,慌忙扔下:“死人肠子怎么能和食物放在一块?”白求恩却头也不抬地说:“这有什么呀?你吃的牛、羊、猪肉还不都是动物死了的器官?”
这样的事后来又出现了几次。弗朗西丝实在忍受不了,终于对白求恩说:“咱们还是分手吧。”白求恩同意了弗朗西丝的离婚要求,两人再次办理了离婚手续。白求恩离婚后一直独身,终身没有子女。
“发明家”
1936年冬,西班牙内战正如火如荼,加拿大援助民主西班牙委员会决定派一个医疗队到马德里去,白求恩被推选为队长,他为西班牙人民反抗***的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际援华委员会配合***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进行工作,白求恩请求率一个医疗队到中国北方,支援那里的游击队。1938年1月2日,他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从温哥华乘海轮前往香港。3月,到达延安,随即转赴华北抗日最前线――***领导下的晋察冀根据地。为了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疾,白求恩把手术台设到了离火线最近的地方。为克服医疗设备不足的困难,他还自制了不少医疗器具。
在石家庄华北***区***陵园白求恩纪念馆里,陈列着几件形状各异的铁制或木制的医用器具,这些都是白求恩的发明。
铁制“助理医生”:正常情况下,做一次胸腔手术,需要3-4个助理医生。战争时期由于人力有限,白求恩就发明了铁制“助理医生”。这种铁制的装置像一个架子,可以固定在手术台上,利用机械扳手的原理,把人的肋骨辅助翻开,这样可以节省1-2名助理医生。
肋骨剪:这是白求恩修鞋时产生的灵感。有一次白求恩去修鞋,鞋匠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时,不用把鞋翻开,就能把剪子伸进去把里面的线剪断。白求恩想,要是能把这把剪子用在手术中,就不需要把胸腔翻开,再剪缝合线或是肋骨,只要用手摸到了,用剪刀“咔”的一下就能剪断。于是,肋骨剪诞生了。
“卢沟桥”药驮子:游击战的特点是忽东忽西,但医院的药械装备不方便搬动,不能很好地适应战争的需要。1939年,白求恩带领医疗队来到了冀中。时值春耕时节,河北农民用毛驴向耕地送粪的粪驮子引起了白求恩的兴趣,他马上联想到可以用粪驮子的原理,做一只箱子,放在驴背上搬运药械。
白求恩发明的这副药驮子正好可以放下一套手术器械,取下后放在地上,上面放一块门板就是手术台,非常方便。一天清晨,白求恩听到民兵们在唱“卢沟桥”小曲,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义,于是就给他的药驮子取名叫“卢沟桥”。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上课,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上课开始后,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于是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这种药驮子在我***中一直沿用到***战争,进了大城市。药驮子的原件现被保存在中国人民******事博物馆。
创建“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在中国只有大城市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说:“现在,我来操作,你们谁第一个献血?”
“我来献。”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挽起袖子。
验过血型后,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紧靠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连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我***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
消息传开后,边区的农会、武委会、妇救会纷纷响应,上千人报名献血,很快组成了一支150人的献血预备队。白求恩高兴地称之为“群众血库”。
亲自下厨“请客”
1939年春天,晋察冀边区的生活依然十分困难。一天,负责白求恩日常起居生活的管理员好不容易设法买回了几斤鲜肉,一心想着要给夜以继日救治八路***伤病员的白求恩大夫好好改善一下伙食。
白求恩看见买回的猪肉也非常高兴,自言自语地说:“要是再有一只鸡就好了。”管理员听后,便又匆忙到集市上买回了一只鸡。
白求恩见状,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来,如数付给了管理员。
白求恩平时一向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可是今天却一反常态,大家不免有些纳闷,便不由得询问:“白大夫,您今天是不是有客人?”
白求恩点点头,微笑着肯定地说:“对啊!”并且还做了一个神秘的鬼脸,诙谐地补充了一句说:“是很重要的客人,为此我还要亲自下厨。”
说着,他就在厨房里忙碌起来,而且还不要任何人来插手。
不一会儿,白求恩把热气腾腾的饭菜一一端了上来。只见他笑呵呵地招呼他的工作人员坐下,并且伸出大拇指来说:“我今天要请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你们哪。你们才是最高尚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外科大夫,没有伙夫为我做饭,我就吃不上饭,填不饱肚子;没有马夫为我养马,我哪儿也去不了;勤务员细致入微地照顾我的生活,翻译竭诚辛苦地为我和中国人民架起感情交流的桥梁……没有你们,我什么也做不了,今天就请你们尝尝我亲手烧煮的饭菜,表达一下我对你们的一点心意吧。”
白求恩身边的工作人员闻听此言,恍然大悟,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
最后的岁月
1939年10月中旬,为了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募集经费和药品,白求恩准备回国一次。中共中央和***同意了他的请求,***区卫生部特地为他举行了欢送会。正在这时,日***调动了5万兵力,对北岳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冬季大“扫荡”。白求恩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推迟回国。10月下旬,他带领一个医疗队,从唐县出发,赶往滦源摩天岭前线,在离前线只有3.5公里的孙家庄停下来,将手术室设在村外一个小庙里,抢救伤员。
10月28日下午,白求恩正紧张地做着手术,哨兵报告说:“敌人从北面包抄过来了!”但白求恩决然地说:“再添两个手术台,加快速度!”20分钟后,只剩下最后一名受伤的战士***士。这时***声四起,子弹呼啸着从头顶掠过。哨兵再次催促:“白大夫,你一分钟也不能停留了!”
躺在手术台上的***士也挣扎着恳求:“白大夫,不用管我,你快走吧!”白求恩却坚决地说:“不,我的孩子,谁也没有权力将你留下,你是我们的同志!”
***士的大腿粉碎性骨折。为加快手术速度,白求恩把左手中指伸进伤口掏取碎骨。其间,碎骨刺破了他的手指,他迅即把手指伸进消毒液里浸了浸,又继续手术,直到缝完最后一针,才跟随担架转移到村后的山沟里。10分钟后,敌人冲进了孙家庄。
第二天,白求恩手指上的伤口发炎了,他忍着肿胀和剧痛继续医治伤员。
11月1日,白求恩准备转移时,从前线送来一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这属于外科烈性传染病。白求恩不顾劝阻,立即进行手术抢救。为保证他的手术安全,医生特意给他拿了副新手套,可是就在白求恩为伤员纵横切开伤口时,手套被手术刀划破,带伤的中指受到致命的细菌感染。
无情的病毒侵蚀着白求恩的血液,高烧像火一样炙烤着他。可他仍不顾战友的劝阻,继续随医疗队向火线开进。从11月2日到11月6日黄土岭战役前夕,他为伤员做手术13例,并写了治疟疾病的讲课提纲。期间,白求恩的手指感染加重,肿胀得比平时大两倍,但他却说:“不要担心,我还可以照样工作。”他不顾伤痛,发着高烧,坚持留在前线指导战地救护工作。
11月7日,黄土岭战斗打响时,白求恩的病情已日趋严重,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白求恩听到前方传来了炮声,断定有激烈战斗,一定要到前线去。天下着雨,山路非常泥泞,他折了根树枝做拐杖,艰难地走着,夜晚住在太平地,晚饭吃得很少。他由两名护士搀扶,坚持为伤员做初步疗伤。11月8日,白求恩冒着严寒,迎着炮声走了70里,赶到王家台的一个团卫生队。这时,他的体温升高到39.6℃,但他仍叫通讯员通知各战斗部队,把伤员都送到这里来,并说:“凡是头部、胸部的伤员要首先抬来治,即使我睡着了,也要把我叫起。”下午,他的左臂发生了转移性囊肿,病情又加重了。11月9日上午,他的精神忽然好转,准备到前线去。可到下午,头又剧烈地疼起来,高烧至40℃。
11月10日,白求恩高烧不退,***派人送来急信,再次命令他:“立即回唐县花盆村***区后方医院***!”随后又派医生携带药品器械赶来,要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把白求恩安全转移出来。医疗队采取了一切紧急措施和外科处理办法,但他的病情仍不见好转。下午3点,护送白求恩的担架到达唐县境内黄石口村。白求恩已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他坚决要求担架停住。村长陈同勋安排一行人下榻在村口邸俊星家。这时,白求恩脸色蜡黄,左臂已变成黑色。当***派来的人员赶到时,白求恩的病情更加重了,曾一度昏厥过去。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
白求恩病危的消息,牵动了晋察冀边区每个知情人的心。村民送来了上等的红枣、柿子;路过的八路***战士隔窗献上了特有的***礼……
由于病情没能好转,医生林金亮只好建议截掉左臂。白求恩摇摇头,平静地说:“没必要了,我是相信你们的,但我已经不单是胳膊里的问题了,我的血液被病毒感染,得了脓毒败血症,没有办法了……请转告***,感谢他和中国***对我的教育。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11月11日早晨,在生命弥留之际,白求恩顽强地坐起来,用颤抖的手给***和翻译朗林分别写了一封长信。
他给***所写的最后遗言如下――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蒂姆•布克(时任加拿大***书记)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
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
把我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区故事片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蒂姆•布克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的片子将要完成。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下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再外加3条绳子保险。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也可以。在那里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可以因为没有钱而把她遗弃了。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时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快乐的。
两个行***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了。马靴和马裤给冀中的吕司令。***将***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给叶部长两个箱子,游副部长8种器械,杜医生可以拿15种。打字机和松紧绷带给郎同志。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并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贮水池等给摄影队。
医学的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专为***患疟疾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感觉遗憾的就是稍嫌孤闷一点。同时,这里的同志,对我的谈话还嫌不够。……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诺尔曼•白求恩
***这位身经百战、有泪不轻弹的将***,读罢禁不住潸然泪下。
11月12日清晨,白求恩长辞人世。陈同勋找来一副担架,翻山越岭,几经转送,11月15日夜将遗体送到于家寨,17日下午,在村大官房前戏台上,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乡亲们扶老携幼,纷纷前来吊唁。白求恩生前多次到过于家寨,为乡亲们看过病,人们像失去自家亲人那样悲痛。晋察冀***区司令员***亲自为他入殓。
当晚,灵柩被秘密掩埋在村南狼山沟门。下葬后,人们又将地面犁平,暗记标志。3天后,日***进山“扫荡”,但白求恩的墓地丝毫没有暴露。(题***为白求恩早年照片)
鲜为人知的故事篇3
1999年***前夜,一场大雨让***总指挥、北京***区司令员李新良一夜未眠。10月1日凌晨,李新良与万名***官兵冒雨进城,到了早上,北京碧空如洗,李新良如释重负。
受阅徒步方队经过时,在观礼台上的全英华人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单声从位置上往下看去,“一排人感觉像一个人一样。整齐得不得了。”十年过后,忆起往事,单声仍历历在目,激动不已。“那是做给美国人看的,让他们知道我们的***队多么雄壮,多么有纪律。美国人看得傻掉了。”是年5月,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美***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
单声所说的美国人是坐在他身旁的美国武官。“他告诉我,从没见过这么整齐的画面,非常惊讶。”单声回忆。令这位美国武官难忘的还有中国加油机从头顶越过的镜头。当一架大型空中加油机拖着两根长长的加油管与两架受油的歼击机通过天安门广场时,观礼台上掌声雷动。在当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掌握了研制生产空中加油机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那天,总共有132架飞机从5个机场起飞,飞行70余公里到达天安门广场上空,一秒不差地依次飞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李新良回忆:“这不同于地面方阵啊!飞机是在天上飞的,早来晚来都不行,这么多架飞机,不同机种,指挥起来难度非常大,没有细致严密的组织和刻苦严格的训练,是绝对达不到那种效果的。”
地面车辆的表现同样出色。受阅方队单车在100米距离上的误差不到0.2秒,距离误差控制在0.02米以内。新中国成立后的12次***,这是最优秀的一次。时间误差和距离误差一直是世界车辆***难题,而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单车百米误差都在5秒和0.5米以上。当时负责车辆方队技术测评的工程师张一平回忆,为了解决车辆受阅误差问题,中国以往***采用靠人工拉绳测距、纠偏和考评的方法,但这种手工方法精度不高。车辆方队指挥部发明了“电子监控与考评系统”。系统由主控机、摄像机、监视器、计算机、录像机等设备组成,车辆方队的行进状况,通过激光传感器传到监视器,再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可对车辆方队的标齐――排面、卡距――前后车距离、方距――两个方队之间的距离、列距――车与车的间隔等进行全方位检测,数据的精确度达千分之一。张一平说,过去用人工拉绳测距,考评需101人,使用这套系统仅需3人。刚开始,这套系统对***的全部车辆方队测评时,有30%的车辆不能达标,经过两个多月的纠偏训练,达标率已达到99%。
一位观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华侨告诉单声,能看一次***,这一生一世就满足了。很多观众满足的背后是中国***人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泪水。曾采访过1984年、1999年两次***的新华社摄影记者王建民回忆说,训练强度很大,“腿上绑砖头、沙袋练力量,背上绑十字支架练体形,衣领别大头针纠正摆头定位时出现的仰头、探头、低头,帽顶朝下顶在头上踢正步练平稳。”
在仪仗方队里,高举“八一”***旗、走在最前面的是受阅部队的***旗手宋月强。“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宋月强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直接关系到身后的42个方队。而且,在正常的气候下,***旗温顺如羔羊;可在风雨中,***旗重达二三十斤,像匹纵横驰骋的烈马,常人难以驯服。
为了练就超一流的掌旗动作,宋月强自制了一根钢管,灌满沙子后重达17公斤,他反复练习45度角旗杆定位动作,一打一收,一练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位新华社记者当时在宋月强的宿舍看到的情景:3根练坏的旗杆放在墙角。宋月强那双粗壮的大手血泡片片,双臂举肿了,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体重也一下子减少了6公斤。再看皮鞋,他专门加钉了两层鞋底,8个大号铁掌,比原来增加了一倍的重量。正是通过这样顽强的训练,宋月强终于使旗杆在他手中运用自如,甚至可以根据不同风向甩旗、端旗、展旗,把误差减少为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鲜为人知的故事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