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生母的深切怀念

摘 要: 清代康熙官窑瓷器出现的“秃尾龙”纹饰,不是我国山东和东北地区民间传说中的“秃尾巴老李”,是“秃尾巴老李”产生前的“秃尾龙”形象。其寓意不是满族统治者怀念东北故土的“望乡情怀”,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表现的是康熙皇帝对生母的深切怀念。

关键词: 康熙 官窑瓷器 秃尾龙 秃尾巴老李 孝道

在清代官窑瓷器中,出现一批“秃尾龙”纹饰,尤以康熙朝为多,至雍正和乾隆朝则逐渐消失。这种纹饰不仅龙尾光秃,还一反皇帝用五爪龙常态,竟三爪和四爪均有。如此残缺的龙体,出现在民窑瓷器中尚属正常,但出现在仅供皇家使用的官窑瓷器中,就着实令人费解和好奇。

萱草圆主人在《收藏界》上发表的《浅谈清官窑瓷器中的“秃尾龙”》,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作者认为,这种“秃尾龙”形象,就是我国山东和东北地区民间传说中的黑龙江“江神”――“秃尾巴老李”。并且还指出,由于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思恋东北故土,就把“秃尾巴老李”形象描绘在官窑瓷器上,以示满族统治者的“望乡情怀”,等等。

这种解读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仔细研究一下“秃尾巴老李”传说本身及其由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秃尾巴老李”传说大致情节是这样的――

说是“秃尾巴老李”老家在山东。他一出生就是一条小龙,被父亲发现用菜刀砍去了尾巴。长大之后,变成一个能干的人,帮助乡亲们做好事,乡亲们都亲切地喊他“秃尾巴老李”。

后来“秃尾巴老李”逃到了关东,听说黑龙江被一条作恶多端的白龙霸占,就前去与白龙争战。在当地山东老乡帮助下,他打败了白龙,使黑龙江沿岸从此太平。

后来,“秃尾巴老李”就住在黑龙江,成了江神。他极重乡情,只要有山东人在江上乘船,总要使江水风平浪静。这样,黑龙江上船夫开船前总要高声发问:“有山东人没有?”船上不管有没有山东人,都要高声回答:“有!”

“秃尾巴老李”还善于兴风作雨,滋润大地,但春天也偶尔把黑龙江冰碴带出来,就下了冰雹。因此,过去东北人一见下冰雹,就往院子里扔菜刀或剪刀――目的是吓唬“秃尾巴老李”,让他赶快离开。

其实,“秃尾巴老李”这一传说,是山东文登等地原有“秃尾龙”传说的情节延伸。

康熙朝山东《文登县志》记载:“县南柘阳山有龙母庙。相传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娠,三年不产。忽一夜雷雨大作,电光绕室,孕虽娩,无儿胞之形。后,每夜有物就***,状如巨蛇,攀梁上,有鳞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来,飞刃击之。腾跃而去,似中其尾。后,其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雾四塞。乡人遥望,一龙旋绕山顶。及晴,见冢移山上,墓土高数尺,人以为神龙迁葬云。后,‘秃尾龙’见,年即丰。每见云雾毕集,土人习而知之。因构祠祀之。后,柘阳寺僧取龙母墓石,风雨大作,雹随之,其大如斗,寺中尽黑气,咫尺不见。周围里许,二麦尽伤,独龙母庙内,花木皆无殃焉。”

乾隆朝诗人袁枚的《子不语》中也有类似记载:“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沤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后数年,其母死,殡于村中。一夕,雷电风雨,晦冥中若有物蟠旋者。次日视之,棺已葬矣,隆然成一大坟。又数年,其父死,邻人为合葬焉。其夕雷电又作。次日,见其父棺从穴中掀出,若不容其合葬者。嗣后村人呼为‘秃尾龙母’坟,祈晴祷雨无不应。此事,陶悔轩方伯为余言之。且云偶阅《群芳谱》云:‘天罚乖龙,必割其耳,耳坠于地,辄化为李。’毕妇所食之李,乃龙耳也,故感气化而生小龙。”

可见,清代康乾两朝关于这一传说的记载,均称“龙母”所生的“龙子”为“秃尾龙”,尚未出现“秃尾巴老李”这一称谓,更没有“龙子”逃到东北,成为黑龙江“江神”的说法,况且传说情节均以“龙母”为中心。

另外,在山东境内,还有十几个地方有类似传说,情节母题如“感生”、“断尾”、“报恩”等大致相同,但均晚于文登的记载,应视为文登传说的衍生。

因此,清官窑瓷器中残缺的龙体纹饰,不可能是黑龙江“江神”――“秃尾巴老李”,只能是“秃尾巴老李”传说产生前的“秃尾龙”形象。这一形象的寓意,也不可能是满族统治者的“望乡情怀”。

实际上,由“秃尾龙”演绎出“秃尾巴老李”,并且传说情节由以“龙母”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龙子”为中心,应该发生在清晚期山东人大规模“闯关东”以后。

山东人“闯关东”,虽然清代早期和中期就已经开始,但此间数量不大,而且大都分布在辽河流域,特别是辽河右岸一带,也就是“柳条边”以外。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东北解除封禁,才正式形成“闯关东”大潮,并且呈波浪式北移,最后到达黑龙江地区。就是说,能够演绎出“秃尾巴老李”传说的民众基础,应该在清晚期大批山东人到达黑龙江地区以后才能形成。

这些“闯关东”移民,基本上都是破产农民,移居东北就是为了求得一条生路。他们面对全然陌生的自然环境,精神上需要一位保护神。于是,“秃尾巴老李”传说,就在山东老家“秃尾龙”传说基础上被演绎出来。“秃尾巴老李”之所以姓李,也与《文登县志》记载的其母“食李感生”情节有关。

“秃尾巴老李”经历“断尾”离家的苦难,能够勇敢地大战白龙成为黑龙江的主宰,能够讲义气帮助老乡,能够兴风作雨滋润大地造福于民……所有这些都满足了“闯关东”山东移民的精神需求。

那么,为什么“秃尾龙”纹饰会出现在清官窑特别是康熙官窑瓷器上呢?按说,官窑瓷器是仅供皇家甚至皇帝本人使用的瓷器,这种残缺的龙体形象,没有皇帝指定或默许,内府或御窑场是不能擅自烧造的。

其实,“秃尾龙”的传说,其主要意义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

关于这一传说的类似记载,最早出现在晋代。干宝《搜神记・窦氏蛇》记载:“后汉定襄太守窦奉妻,生子武,并生一蛇。奉送蛇于野中。及武长大,有海内俊名。母死将葬,未窆。宾客聚集,有大蛇从林草中出,径来棺下,委地俯仰,以头击棺,血涕并流,状若哀恸。有顷而去。时人知为窦氏之祥。”

文中的“定襄”,在今山西定襄;“武”,即东汉末年因诛杀宦官失败被迫自杀的名臣窦武,《后汉书》有《窦武传》。可见,早在汉晋时期就有了类似的传说,不过文中窦氏之妻所生的异物,还仅仅是一条知道回报养育之恩和讲究孝道的蛇。

陶潜《搜神后记・蛟子》记载:“长沙有人,忘其姓名,家住江边。有女子,渚次浣衣,觉身中有异,后不以为患,遂妊身。生三物,皆如鲸夷鱼。女以己所生,甚怜异之。乃着澡盘水中养之。经三月,此物遂大,乃是蛟子。各有字:大者为‘当洪’,次者为‘破阻’,小者为‘扑岸’。天暴雨水,三蛟一时俱去,遂失所在。后天欲雨,此物辄来。女亦知其当来,便出望之。蛟子亦举头望母,良久乃去。经年后,女亡。三蛟子一时俱至墓所哭之,经日乃去。闻其哭声,状如狗嗥。”

陶潜生活的年代较干宝晚几十年。文中长沙女子所生的三只异物,已经演绎成知道回报养育之恩和讲究孝道的“蛟子”。这里的“蛟子”就已经是“龙子”了,因为传说“蛟”就是一种能发洪水的龙。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悦城龙母》记载:“温媪者,即康州悦城县孀妇也,绩布为业。尝于野岸拾菜,见沙草中有五卵,遂收归置绩筐中。不数日,忽见五小蛇壳,一斑四青,遂送于江次,固无意于报也。媪常濯浣于江边。忽一日,鱼出水跳跃,戏于媪前。自尔为常,渐有知者。乡里咸谓之龙母,敬而事之。或询以灾福,亦言多征应。自是媪亦渐丰足。朝廷知之,遣使征入京师,至全义岭,有疾,即返悦城而卒。乡里共葬之江东岸。忽一夕,天地冥晦,风雨随作。及明,已移其冢,并四面草木,悉移于西岸矣。”

文中的“康州悦城县”,在今广东德庆。温媪所拾五卵并孵出的五只异物,被人们当做“龙子”,因此温媪被称作“龙母”。这里的“龙子”,也知道回报养育之恩、讲究孝道。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端溪温媪》记载:“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居常涧中,捕鱼以资日给。忽于水侧遇一卵,其大如头,乃将归,置器中。经十许日,有一物,如守宫,长尺许,穿卵而出。媪因任其去留。稍长二尺,便能入水捕鱼,日得十余头。再长二尺许,得鱼渐多。常游波中,萦回媪侧。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而去。数年乃还,媪见其辉色炳耀,曰:‘龙子今复来也。’因盘旋游戏,亲驯如初。秦始皇闻之,曰:‘此龙子也,朕德之所至。’乃使以礼聘媪。媪恋土,不以为乐,至始兴江,去端溪千余里,龙辄引船还,不逾夕,至本所,如此数四,使者惧而卒止,不能召媪。”

文中的“端溪”,在广东省高要县东南,以盛产端砚著称于世。这里的传说与“悦城龙母”情节颇多相似之处,只是五只异物变成一只,并且这只异物仍然是知道回报养育之恩和讲究孝道。传说中出现了秦始皇“乃使以礼聘媪”的情节,可能反映了秦征岭南的史实,表现了岭南人对秦始皇的不满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个故事开始,出现了“断尾”情节:“……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而去。”这一情节到明清以后,如山东《文登县志》的记载,则逐渐演绎为“龙子”之父,或“飞刃击之”或“持刀逐之”,而怒断其尾。这也是“秃尾龙”及清晚期以后“秃尾巴老李”秃尾形象的由来。

可见,在历代和各地关于“秃尾龙”的传说中,“秃尾龙”始终对“龙母”依恋有加,始终是知道回报养育之恩和讲究孝道的形象。

实际上,来自民间的“秃尾龙”形象,在康熙朝以前就曾经引起历代官府甚至皇帝的关注。

如明代《悦城龙母祖庙・洪武诏书》这样写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荣名丰祀,惟圣与神。故有德于民者,允受太牢之祀;有功于国者,永膺至美之名。尔广东道肇庆府德庆州悦城孝通庙灵济崇福圣妃之神温氏者,豢龙为儿,却聘嬴秦,拥沙移墓,赫濯灵陵。汉初封为程溪夫人,历朝征讨不廷,则阵显长蛇以助济,风送转运以奏凯,累封为灵济崇福圣妃,五龙子皆封侯,姊妹六人皆封夫人。”

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以诏书形式,册封悦城龙母温氏为“灵济崇福圣妃”,“五龙子皆封侯”、“姊妹六人皆封夫人”,并且提到温氏“汉初被封为程溪夫人”。作为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之所以册封尊号给这一传说中的“龙母”和“龙子”,其根本目的仍然是在广大臣民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

但是,清康熙皇帝为什么会指定或默许内府,在标志皇家身份的官窑瓷器上,烧制这种“秃尾龙”纹饰呢?这需要探究一下康熙皇帝的特殊身世。

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开创了康乾盛世,是一位十分英明的君主。然而,他的童年十分不幸:八岁丧父,十岁丧母。生母佟佳氏,即孝康章皇后,满洲镶黄旗人,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15岁的佟佳氏生下康熙。由于当时康熙生父顺治皇帝正在和董鄂妃热恋,所以佟佳氏一直被冷落,直到顺治皇帝去世。

康熙继承皇位后,封生母为皇太后。但此时,生母已患病在身,不到两年就去世了,年仅24岁。生母重病时,康熙“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生母病故后,康熙又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晚年回忆说:“世祖章皇帝(其父顺治)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抱歉之处。”

可见,在康熙看来,自己童年的不幸经历,正如“秃尾龙”一般。“秃尾龙”出生后即“断尾”离家,但始终依恋“龙母”。康熙出生后即由保姆照管,很难与生母见面,等到继承皇位后可以相见了,生母又不幸去世。因此,康熙慨叹“此朕六十年抱歉之处”。这是他终生无法挽回的遗憾。

因此,康熙必然钟爱“秃尾龙”形象。也正因为如此,康熙朝官窑瓷器中,才能够大量出现“秃尾龙”纹饰,以此表达康熙对生母的深切怀念。

至于“秃尾龙”纹饰中,出现三爪、四爪和五爪均有的情况,是因为“秃尾龙”形象毕竟产生自民间,用三爪和四爪以示与皇家龙形象的区别;偶尔出现五爪的情况,应是在康熙皇帝默许情况下,对“秃尾龙”形象的一种人为提升。

参考文献:

[1]萱草圆主人.浅谈清官窑瓷器中的“秃尾龙”.收藏界,2007,(04).

[2][清]康熙本.文登县志.台成文出版社.

[3][清]袁枚.子不语.重庆出版社.

[4][东晋]干宝.搜神记.重庆出版社.

[5][东晋]陶潜.搜神后记.重庆出版社.

[6][唐]刘恂.岭表录异.广东人民出版社.

[7][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8]欧清煜.悦城龙母祖庙.广东德庆县文联等单位编印,1992.

[9][清]乾隆.清实录.中华书局影印版.

康熙对生母的深切怀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康熙对生母的深切怀念

学习

饮酒(其五)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饮酒(其五),内容包括饮酒其五全文及解释,饮酒其五全文阅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意】我简陋的房屋虽然建造在繁华的地方

学习

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渠道、风险及应对措施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渠道、风险及应对措施,内容包括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哪个市场,是否可以限制国际热钱流出。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相当大比重的“热钱”不断涌入国内,给我国经济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分析了

学习

荷叶罗裙一色裁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荷叶罗裙一色裁,内容包括荷叶罗裙一色裁全文怎么写,荷叶罗裙一色裁下句。文本的阅读延伸是在教学文本的同时,须要拓展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内容来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这种方法来全方位地审视文本,经过品味鉴赏、总结归纳,求得融会贯通

学习

2012——中国电影的“太囧”年

阅读(29)

[摘要]2012年,中国电影呈现出多产的一面,许多大制作电影在年底岁末纷至沓来,然而,这些大制作却并未让观众感到更多的新意,而一部小制作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却征服了亿万观众。究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导演们的艺术把握,而且还在于社会环境的

学习

浅析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内容包括马思聪思乡曲小提琴独奏,马思聪小提琴思乡曲赏析。《思乡曲》是马思聪先生根据内蒙民歌《城墙上的跑马》的音调作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一首小提琴独奏作品。马思聪以小提琴独特的演奏

学习

南京方言脏话多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南京方言脏话多,内容包括南京方言脏怎么说,南京方言库。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一直备受文化界推崇认可,但是南京方言中大量的粗话脏话,也常常引发外地人的反感。粗话和脏话并非南京方言所独有,粗话脏话是世

学习

《命中注定我爱你》阮经天&陈乔恩 极机密经典幕后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命中注定我爱你》阮经天&陈乔恩 极机密经典幕后,内容包括命中注定我爱你阮经天失明,命中注定我爱你阮经天版。1.《命中》第一集就有纪大社长的游泳戏。当时,小天纵身往水里一跳立刻惊呼出来。2.因为池水特别凉,小天上岸后,冻

学习

代工厂如何“抱团”竞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代工厂如何“抱团”竞争,内容包括代工厂怎么做大,代工厂代工模式。面对成本上升的冲击与品牌商的压榨,部分代工企业尝试抱团延伸至下游终端进行业务转型。抱团模式是否可行?代工企业如何抱团竞争?>>近日,阿迪达斯“理性抛弃”中

学习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演奏解析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演奏解析,内容包括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是什么调,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曲谱。祖籍广东的作曲家陈培勋,以广东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钢琴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是一首具有一定篇幅、一定难度,其乐思亦表

学习

成功,从拒绝做肥猫开始

阅读(40)

1988年,大学毕业的她进入了传媒业,在台湾华视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新闻接线员,从早到晚守在电话机旁边,接听从四面八方打来的新闻线索电话,再上报给新闻部。她不甘心永远只做一个后台接线员,所以,一边努力学习新闻业务,一边寻找各种机会,半年以后,她

学习

靳羽西:一个人的战争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靳羽西:一个人的战争,内容包括靳羽西的自传,靳羽西的全部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用生命去爱,用一生去了解西方美、去传播东方美的女人,这是她自己与自己的战争,在这场一个人的战争中,她赢了自己,赢得西方世界对中国女性的尊重与

学习

买车记范文精选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买车记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买车记录散文100篇,买车记录100篇。买车记篇1每次遇到阔气的朋友谈起他的车,我总说我也有车,而且只花了大洋一百三十八,众人皆笑,这证明了这世道人们压根不把自行车当作车。但是在上海,买车养车,花费不菲

学习

何谓“独家新闻”

阅读(39)

人们对独家新闻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新闻媒体竞相追逐的目标,是新闻界工作荣誉的标志之一。它也历来为受众所重视。一位读者订的报纸如果常有独家新闻,他就会不断地订阅下去。内涵与外延尽管如此,独家新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由于对

学习

湖南邵阳人大代表贿选事件

阅读(40)

2013年1月2日下午,湖南邵阳市选举省人大代表投票日,由534名与会代表投票选出76名省人大代表。候选人黄玉彪以20多票之差落选。落选后,黄自称为顺利当选,曾向有投票权的代表送钱320份,共计32万元。他在网络多处发帖,举报这次选举中的贿选现象。

学习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任务。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载体和手段之一。毋庸置疑,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

学习

江南织造:康熙的情报站

阅读(35)

许多人对清朝江南织造不陌生,《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此任职,在一般人眼里它也许只是个专门替皇帝“采买”的机构,但其实它还有一个更神秘的身份。

学习

三字经原文全文范文精选

阅读(266)

本文为您介绍三字经原文全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三字经全文13篇,三字经全文原文多少字。我的父亲读过这本启蒙读物,因他读过几天私塾,也背过《百家姓》、《杂字本》类。

学习

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全文)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全文),内容包括堂吉诃德与风车大战原文,堂吉诃德与风车交战的故事概括。[编译者连线]

学习

杨绛:走在人生边上(全文)

阅读(2354)

本文为您介绍杨绛:走在人生边上(全文),内容包括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走在人生边上杨绛原文。“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学习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全文)

阅读(76)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全文),内容包括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摘要:匀速圆周运动被认为是现实中最完美最和谐的一种运动形式,通常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去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本文将立足于匀速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