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标准成本法进行简单概述并介绍其应用流程,分析应用标准成本法的利与弊。针对现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应用流程;利与弊;改进措施
一、标准成本法概述
标准成本法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二、标准成本法应用流程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
(一)标准成本的制定
产品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构成,标准成本也应由这三大部分分别确定。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它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可以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这两部分制造费用都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的乘积计算,标准用量一般都采用工时表示。
上述标准成本的制订,可以通过编制标准成本单来进行。
在制定时,其中每一个项目的标准成本均应分为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其中,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具体如下:
1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用量标准×材料的标准单价
2 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标准工资率
3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4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二)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1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是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该项差异形成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材料价格脱离标准(价差),另一个是材料用量脱离标准(量差)。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采购部门未能按标准价格进货的原因主要有:供应厂家价格变动、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进货、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耗增加等。
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具体原因有:操作疏忽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工人用料不精心、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等。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也被区分为“价差”和“量差”两部分。价差是指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为工资率差异。量差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其差额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人工效率差异。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直接生产工人升级或降级使用、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工资率调整、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等。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劳动情绪不佳、新工人上岗太多、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设备故障较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量太少无法发挥批量节约优势等。
(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是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它也可以分解为“价差”和“量差”两部分,价差是指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小时分配率脱离标准,按实际工时计算的金额,称为耗费差异。量差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按标准的小时费用率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变动费用效率差异。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费用成本差异=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是部门经理的责任,他们有责任将变动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
2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1)二因素分析法
二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三因素分析法
三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三部分。耗费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一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一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一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三、应用标准成本法的利与弊
(一)有利之处
标准成本是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标准成本制度是将核算同控制、计划、分析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成本控制系统,其优越性是传统成本控制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体如下:
1 管理思想先进。该法可以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2 利于考核。标准成本制度能及时提示实际成本偏离预定标准的差异,从而对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控制。及时反馈各成本项目不同性质的差异,增强了生产经营者对成本的敏感性,为迅速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提供了线索。可作为绩效考核的尺度,能起到对员工的激励和考核作用,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3 有助于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排除了许多偶然因素,代表了成本要素的合理近似值,因而可以作为订价依据,并可作为本量利分析的原始数据资料,以及估算产品未来成本的依据,便于做
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4 标准成本可作为编制预算和产品定价的基准。以此为基础可保证预算的编制更为科学和可行,更能发挥预算对生产经营的管理控制功能。
从管理角度看,对成本加强控制要比单纯进行成本计算更为重要,企业管理者不仅要了解成本的实际水平,更要了解这样的成本水平是否代表或接近一种有效率的经营水平,以便能及时地对成本加强控制。标准成本法在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均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
(二)不足之处
1 标准成本制度必须建立在严密的计量管理和较高的电算化程度之上,同时这一核算方式在灵敏反映各中间产品的实际市场成本上也有较大的局限性。
2 在企业同时生产多种型号的产品并且涉及的原材料较多的情况下,将成本更新产生的差异按产生来源进行还原分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如果按进销存的金额进行整体比例分配,则在保证总体成本准确的同时个体成本是失真的。这样,对差异的处理陷入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两难选择境地。
3 转移了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即实行成本预防性管理,进行成本控制。计算实际成本使得核算工作量较大幅度增加,把注意力和精力反而集中在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上。
4 差异较难恰当处理。采购入库时订单价格会与标准成本有差异,标准成本更新后新旧成本之间会产生差异,特定制造单完工入库后所消耗的物料与资源会与成品的标准成本有差异(归在特定制造单上的所有物料消耗与完工的成品的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之差),上述的各种差异如何在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销售成本间流转、归集、分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对业务部门的考核问题上,其数据可能无法取得业务部门的认同。
5 维持标准成本系统的代价是较高的。不仅投入的每项劳动、每种材料都必须制定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而且随时间推移、技术进步,标准会很快过时,必须要重新修订。另外,管理人员调查成本差异所耗费时间的机会成本也是很高的。
6 有些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不一定合理。例如闲置能量差异是一种损失,并不能在未来换取收益,作为资产计人存货成本明显不合理,不如作为期间费用在当期参加损益汇总。
四、针对现状的改进对策
(一)建议企业调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建立各个品种产品较为合理的标准成本,包括其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相应标准。
(二)定期对各个品种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控制。由财务部门定期(月度或季度)对各个品种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分析结果递交企业管理部门,由企业管理部门牵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协助。对出现的异常成本情况进行控制。
(三)建立合理的成本绩效考核标准及相应的奖惩机制。由企业管理部门制订合理的成本绩效考核标准及相应的奖惩办法,将标准成本法的作用真正落到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