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成功的塑造了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将其可恨与可怜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本文就曹七巧的生活境遇、性格特征以及塑造方法进行探索,揭示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
【关键词】 生活境遇;性格特征;艺术手法
张爱玲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同时也是坎坷的一生。名门望族的后代,双亲的离婚,一个千疮百孔的家庭不可能给张爱玲一个快乐而幸福的童年。一个没落家族的受害者,她比同龄的孩子早熟了许多。作品中,她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生活、洞悉社会。《金锁记》极为精妙的展现了深陷于高门深宅之中的曹七巧,在物欲和的驱使下,人性被践踏、受残害以及残害他人,最终走向灭绝的过程。给读者呈现出了一个人性恶的典型。
一、曹七巧悲剧生活境遇
《金锁记》中有两个主要的生活场景:娘家――麻油店;婆家――姜公馆。这两个场景共同构成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剧生活,娘家的小商人出身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婆家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吃人的封建礼教,促成了曹七巧日后的多面性格和变态心理。以下分别从这两个主要生活场景来分析曹七巧这一悲剧人物形象。
1、生活场景一:娘家――麻油店
曹七巧出生在一个做麻油生意的商人家庭,父母早亡,有一个哥哥――曹大年。小本生意的曹家,生活虽不富裕,但还是说的过去。七巧作为一个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女,有着这个年龄段的少女一样的情怀。然而,幸福生活的权利却掌握在哥哥的手里。封建礼教中提倡的“男尊女卑”思想,使女性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奠定了七巧日后不幸婚姻的基础。见利忘义的哥哥为了钱财,把妹妹一把推进了姜家大火坑,不管七巧的死活。从此曹七巧被一步一步的推向黄金的枷锁中,成为封建社会婚姻中的牺牲品。随着这桩看似风光的亲事顺利促成,曹七巧的生活场景也由麻油店转移到了姜公馆,在这里曹七巧开始了她艰辛的生活。
2、生活场景二:婆家――姜公馆
姜家是名门望族,公侯将相之家。在旧社会,两家结亲是非常讲究门第等级观念的,即“门当户对”。而曹七巧的出身是万万嫁不到姜家的,更何况还做了二房的正头奶奶。原来她嫁的是残疾人,俗称“骨痨”,丈夫是个残疾人,就是坐吃等死。残酷的现实与她的理想有着太大的差别,这个虚有其表的少奶奶位置没能给曹七巧带来快乐与幸福,反而是痛苦与压抑。放荡不羁的姜季泽的出现唤起了她的希望却没有给她希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曹七巧一步步走上歧途,现实将她逼入了黄金的牢笼,为了保护自己她却把自己死死的反锁在了里面。三十年来,曹七巧戴着自己给自己上的黄金枷锁度日如年,并且用这沉重的枷角劈杀了身边的很多人。
二、曹七巧的性格特征
曹七巧的性格特征是由以下三个阶段逐步形成的。
第一阶段:未出阁之前,开朗大方、积极向上、讨人喜欢。曹七巧回忆她十七八岁做姑娘的时候,虽然穿的是布衣麻鞋,但是让人觉得很干练,透着那么一股朝气。在她的心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像所有这样年龄段的花季少女一样对爱情满怀憧憬。
第二阶段:生活场景转到姜家后,曹七巧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尖酸刻薄。人性一步一步朝着“恶”的方面发展,得不到尊重,没有地位,感情受挫,这一切使她的性格扭曲,灵魂由善变恶,由爱生恨,这份恨让她走向了拜金这条不归之路。视金钱为自己的亲人一般,为了得到有限的家产,锱铢必较,将其看的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亲手为自己戴上黄金的枷锁。这一切足以证明曹七巧性格的扭曲,心灵的变态。
第三阶段:在曹七巧的“努力”下,终于如愿以偿的分到了一份有限的家产,这是她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与一辈子的幸福换来的,并将其视作自己的全部。曹七巧的性格决定了她独特的反抗,不彻底的反抗,带有妥协性。因此曹七巧选择了报复,她要报复这个不公平的社会。扭曲的灵魂、麻木的精神,她在报复黑暗社会的同时,也给她身边的人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就连自己的儿女也成为了她的殉葬者,她那畸形变态的母爱成了儿女悲剧生活的根源。曹七巧性格上的重大转变,从一个受虐者摇身一变成为了施暴者,使她彻底走上了灭绝的道路,铸就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三、人物塑造方法
1、意向的运用
《金锁记》中张爱玲用“月亮”这个意象来解构小说,穿插于整部小说之中,具有连贯性。一开篇,作者就将读者交给了三十年前的月亮,紧接着把读者带进了这个具有悲剧色彩的故事中。读者们一路跟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同时也认识了主人公曹七巧。在故事的中间,人们又在一次被镜子里退了色的翠竹帘子,换了遗像的金绿山水,像穿越了时光隧道一般来到了十年后的姜家,看到了老了十岁的曹七巧,看着她如何变得疯癫、刻薄。故事接近尾声,月亮也随之沉了下去,同时七巧也结束了她的悲剧人生。小说中出现的“月亮”、“镜子”这些意象,都是与曹七巧跌宕起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她不断变化的心理为依托,暗示了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张爱玲就运用了类似谶语的写法来暗示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
2、心理描写
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时,作者除设置出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外,还吸收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描写,从而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心理的刻画上又受到了佛洛伊德等现代心理学家和现代西方心理小说的影响。所以在刻画人物时不惜笔墨将心理描写作的非常细腻,从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来反映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且具有一定的揭示性。例如曹七巧背着女儿邀请童世舫那一场:“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给她喷烟。后来也是为了病,抽上了这东西……戒戒抽抽,这也有十年了”。曹七巧对童世舫轻描淡写的这几句话,足以暴露出曹七巧内心的阴暗、灵魂的扭曲,以及心理的变态。这种揭示性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恶毒的母亲形象即刻跃然纸上,让人不禁觉得毛骨悚然、可怕至极!
3、语言特点
张爱玲的语言文字功底是相当深厚的,受父亲与母亲的双重影响,中西文化在张爱玲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塑造曹七巧人物形象时,张爱玲通过语言从两个方面对人物加以细致的勾勒。首先通过语言来造境。简练的语言,寥寥几笔便将苍凉的气氛表现的恰到好处。例如她打跑了季泽后,“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看似普通的语言叙述,实质上作者将所描述的事物性质已经更改,把淌下的酸梅汁比作时间,一点一点的接受着金钱枷锁对她的精神折磨,展现出主人公的悲苦境遇。等待了三十多年,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其次,作者通过语言来写人。受母亲的影响,她对服饰有着特殊的心理,异常的热爱。所以在她的作品中经常会通过语言来描绘主人公的华丽外衣,从而揭露出隐藏在华美外衣之下的人性恶的一面,起到从多方位角度来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曹七巧的华丽登场足以证明这一观点。
张爱玲的个性语言特点使她笔下的语言文字具有了独特的张氏风格。仅从《金锁记》这个题目,就已透露了曹七巧的生活状态:她的一生被三把锁死死的扣住,动弹不得;婚姻的锁注定了她的不幸;的锁锁住了她的肉体,勒死了她的灵魂;金钱的锁将她坠入深渊,永不得翻身!其实可怕的不是金钱,而是她心中的欲望:美丽、残暴而被压抑的;疯狂的金钱欲以及血腥的占有欲。就是@些可怕的欲望在作祟,将人们引上万劫不复的歧途。张爱玲为读者凄美的展示了人性的脆弱与悲哀。
【参考文献】
[1] 王光东主编.解读张爱玲经典[M].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1(一).
[2] 蔡登山.传奇未完:张爱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4(一).
【作者简介】
王 娟,女,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助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论张爱玲的《金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