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三袁”与李贽文学思想的渊源

摘 要:李贽是泰州学派的后起之秀。在明末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李贽继承了自王艮以来的泰州学派反道学的传统,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学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揭露和批判,从而把泰州学派的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文学发展史等问题上李贽坚决反对“假言”、“师古”的文风,主张文学创作要出自真心,要“发于情性,由乎自然”。由于“公安三袁”与李贽有着某种特殊的渊源关系,所以“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与李贽具有颇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反古;率性;倡俗

李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平民哲学学派泰州学派的后起之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大师。李贽是一个富有战斗精神的人,从某种意思上说,李贽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不仅他的思想充满了战斗精神,其文学作品也是“战火纷飞”,直指传统腐朽的观念和封建统治。由于“公安三袁”与李贽有着一定的师承关系,所以他们的文学风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由于各自的人生观不同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公安三袁又与李贽有所区别。本文试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求教于诸位同仁。

李贽[1527—1602]初名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又号龙湖叟,晋江(今福州晋江)人,杰出的思想家,泰州学派的第三代传人。

据史料记载,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李贽开始辞去官职,离开姚安,由滇入川,而后顺长江而下,直奔湖北黄安,开始了他归隐著述、讲学的生活。至黄安后,李贽先是住在天嵩书院,教授耿家[耿定理]的子弟,并开始致力于史籍的阅读和研究。不久,李贽与理学家耿定向发生尖锐矛盾,李贽决定离开耿家。之后,李贽写了大量的书信来揭露批判耿定向的假道学,这使耿定向十分恼怒。有一次,李贽游武昌黄鹤楼,耿定向指使徒众进行围攻。但这并没有使李贽屈服,相反,却扩大了他的声望。当时在武昌任湖广左布***使的刘东星,把李贽邀到自己的官署加以保护。湖北“公安三袁”,也是在这时和李贽密切交往起来的。

“公安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及袁中道兄弟三人,他们都是晚明的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们是湖北公安人,世称“公安三袁”。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有《白苏斋集》。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有《袁中郎全集》。袁中道(1575—1630),字小修,有《珂雪斋集》。他们之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他自称“扫时文之陋习,为末季之先驱,辨欧韩之极兔,捣钝贼之巢穴”,是在反复的斗争中是一员主将。据他的弟弟袁中道的记载,衰宏道文学主张的建立是受了李贽的深刻影响的:“先生[袁宏道]既见龙湖[李贽],始知一向掇拾陈言,株守俗见,死于古人语下,一段精光,不得披露;至是浩浩焉,如鸿毛之遇顺风,巨鱼之纵大壑。能为心师,不师于心,能转古人,不为古转,发为语言,一一从胸襟流出。”

实际上,公安派与泰州学派本是一派。公安派名义上是一个地方派,而从渊源来看,公安派也是泰州学派的一个支派,公安派的“三袁”是泰州学派的第四代传人,因为焦骇和李贽都是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袁宏道是焦豌的学生,焦?与李贽又是知己朋友,袁宏道对泰州学派的李贽很崇拜,自称是李贽的弟子。他在一首《送焦弱侯老师使梁因之楚访李宏甫先生》的诗中说:“自笑两家为弟子,空于湖海望仙舟。”而李贽在《九日至报东寺闻中郎且至因喜而赋》的诗中也说:“世道由来不可孤,百年端的是吾徒。”亦自认袁宏道是他的学生。李贽非常赏识轰宏道,说他“识力胆力,皆迥绝于世,真英灵汉子,可以担荷此一事耳”,并赠诗一首云:“诵君《金屑》句,执鞭亦忻慕。早得从君言,不当有《老苦》”,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他对袁宏道期望甚为殷切,称其为“英灵男子”,是想衰宏道将来能继承他的事业。焦蛇和李贽是泰州学派同代知己,袁宏道正是在两位大师门下执弟子礼,接受他们的教诲,因而深受他们的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袁宏道和李贽常有书信往来,把李贽著作放在床头经常阅读。他说:“幸有床头有《焚书》一部,愁可以破颜,病可以健脾,错可以醒眼,甚得力。”

除袁宏道外,公安派袁氏三兄弟都是李贽的弟子,都受李贽深刻的影响。据史料载,万历二十年和二十一年,袁宏道兄弟三人先后两次到麻城向李贽求教,第二次时间最长,共达三月有余,袁宗道说:“不读他人文学觉懑懑,读翁[李贽]片言只语,辄精神百倍。岂因宿世耳根惯热乎。”袁中道在一首诗中也说:“我有兄弟皆慕道,君多任侠独伶予。”钱谦益在谈到袁氏兄弟与李贽关系时说:“袁氏中郎,小修皆卓如之徒,其指实卓吾发之。稚圭与小修具龙湖高足弟子,而仲璞少受学于稚圭,其师友渊源如此。故其诗文之大指可得而考也。

“公安三衰”的思想与李贽是一脉相传的,他们都是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公安三袁”基本继承了李贽反封建的叛道思想和斗争精神。李贽反封建传统、反对道学的思想是十分突出的。正如他自称:“余自幼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尤恶。”李贽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是与封建道学作不屈斗争的一生。在明末社会矛盾激烈的时代,李贽继承了自王艮以来的泰州学派反道学的传统,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学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揭露和批判,开启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先河,并把泰州学派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公安三袁继承了李贽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如袁宏道在《与张给谏》的信中说,“弟自不敢齿于世,而世肯与之齿乎?”他还说:“大丈夫当独来独往,自舒其翼耳。岂可逐世啼笑,听人穿鼻终耳。”咻现了他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和追求个性***的愿望。这些思想精神和愿望都与李贽如出一辙的。

由于“公安三袁”直接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因而他们与李贽在文学思想方面有着极大的相近性。

首先表现为他们有一致的文学发展观。在李贽的时代,八股文风盛行,代圣人立言。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当时文坛上王世贞、李攀龙等“前七子”极力提倡复古,造成文坛笼罩着一片“拟古”、“复古”之恶劣风气。李贽对这一复古浪潮进行了批判。李贽认为,文章的好坏,“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在他看来,文学作品并非愈古愈好,文学在变化和发展中不断地出现好作品。李贽的这一文学发展观与他辩证发展的是非观是分不开的。他说:“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历史是前进的,现实生活时时刻刻都在起变化,所以文学作品也不应“执一”,更不应抱古。

“公安三袁”在李贽的影响下,也提出了和复古派针锋相对的文学主张。有力地驳斥了复古派的种种谬论。在文学发展观上,他们认为文学是随着时展的,各个时代的文学都有其自己的特色,不应该厚古薄今。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一文中说:“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

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他在好多文章里反复阐述这一论点,发出“古何必高?今何必卑?”的呼声。

李贽对文学现象的解释是唯心的,把好的文学作品都看成是“童心”的产物。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所谓“童心”,据他讲就是“真心”,“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种理论与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哲学思想是有一定联系的。李贽要求作家“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有了童心就能写出好作品,用不着什么“道”,“吾因是百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啐贽对道学大力攻击,甚至认为“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由此,李贽主张文学创作必须“发于?情,由乎自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在《读律肤说》一文申明确指出:“盖声色之来,发于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牵合矫强而致乎?故自然发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义,非情性之外复有礼义可止也。惟矫强乃失之,故以自然为美耳,又非于情性之外复有所谓自然而然也。”李贽以为创作的冲动源于作家的真实情感,所以作品中感情的流露应当是完全自然的,如果矫揉造作,不真实,就不能写出好作品,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李贽一再强调文学创作一定要“根于心,发于言”。他在《司马迁传论》中说:“夫所谓作者,谓其兴于有感而志不容已或有情有所激而词不可缓之谓也,若必其是非尽合于圣人,则圣人既已是非矣,尚何待于吾也。夫按圣人以为是非,则其所言者,乃圣人之言也,非吾心之言也。言不出于吾心,词非由于不可遏,则无味矣。”李贽还认为,作家的不同个性,决定了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作家只要顺着自己的性格去进行创作,真正做到“发于情性,由乎自然”,就会使自己的作品产生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效果,如果强求达到某种自然,倒反而会失去真实,最终也得不到好的艺术效果。所以他说:“性格清澈者音调自然宣扬,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有是格,便有是调,皆情性自然之谓也。莫不有情,莫不有性,而可以一律求之哉!然则所谓自然者。非有意为自然而遂以为自然也。若有意为自然,则与矫强何异?”

“公安三袁”关于文学的基本主张主要出于他们的“性灵说”,这种“性灵说”实际上是由李贽的“童心说”变化而来的。公安三袁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就是要求文学作品充分表现作者的个性,反对复古派在文学表现方法上所定下的种种清规戒律。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好诗好文,都是“任性而发”,“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因为在他们看来,人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而行,是谓真人。”而文学有表达多种多样个性的权利,所以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一文中肯定了诗可以“若哭若骂”,可以怨而伤,可以写得很露骨。“但恐不达,何露之有?”这种提法对传统的“温柔敦厚”的诗教是一种反抗。

在文学创作上公安派反对摹拟。既然文学是随着时代而发展,那么就完全不必要摹拟古人。袁宏道在《与江进之》的信里谈出了他们的见解:“古不可优,后不可劣。若使今日执笔,机轴尤为不同。何也?人事物态,有时而更。乡音方言,有时而易,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而已矣。”他猛然攻击了文人中的复古之风,指出复古事实上就是抄袭,“剽窃成风,万口一响”,“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袁宗道在《论文》中说得好:“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若使胸中的有所见,苞塞于中,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兔起鹘落,犹恐或逸,况有闲力暇晷,引用古人词句耶?”复古派的根本弱点在于没有自己的见解,文章的内容空洞无物,不得不借助于古人词句来装点门面。由此可见,“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与李贽基本上是一致的。

除了在反复古和文学发展观、文学创造的基本主张方面,“公安三袁”与李贽一致外,在其它方面也表现出了一些相同的特点,如李贽反对复古派盲目崇古时矫枉过正,把八股文的地位抬高了,袁宏道也跟着如此。李贽所使用的文学语言浅近明白,几乎不用典故,不装腔作势,并且采用民间俗语,在复古之风很盛的时候显得非常突出,公安派也主张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来写作,不用什么典故,采用大量俗语,“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

他们都对通俗文学十分推崇。李贽敢于打破历来传统文人的偏见,肯定新生事物,把正统文人所瞧不起的小说和戏曲的地位抬得很高,把《西厢记》和《水浒传》同列于“古今至文”。他说:“降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公安派也非常推崇通俗文学,袁宏道对《水浒传》也评价很高,他说在《水浒传》的相形之下,“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并把关汉卿、罗贯中和司马迁并列为“识见极度高”之人。李贽大胆进行小说评点。他是第一个评点长篇小说的人,曾评点过《西厢记》、《琵琶记》、《红拂记》、《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多种戏曲、长篇小说。这种对戏曲、长篇小说的评点,是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个新的样式。“公安三袁”也对小说、戏曲进行过评点。如袁中道在《李温陵传》中说:“《离骚》、写、班之篇,陶、谢、柳、杜之诗,下至稗官小说之奇,宋元名人之曲,雪藤丹笔,逐字仇校,肌劈理分,时出新意。”总之在文学思想上“公安三袁”继承了李贽的基本思想。

“公安三袁”和李贽的文学思想尽管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世界观的差异,“公安三袁”与李贽的文学思想仍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李贽比公安派有更强的创作激情和斗争勇气,李贽主张创作要有激情。他说写作要“蓄极和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宁使见者闻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而终不忍藏于名山,投之水火。”李贽正是以其锋芒毕露的文字,使得***统治阶级对他“切齿咬牙,欲杀欲割,”务必置之死地而后快。李贽的文章特色还在于见解大胆,敢于反对封建社会传统的教条,对道学家的攻击火力甚强,揭露出他们丑恶的灵魂,文字泼辣。痛快淋漓,有鼓动的力量。比如李贽在《因记往事》一文里,他称赞当时横行闽广海上的林道乾。说他“称王称霸。众愿附之,不肯北离,其才识过人,胆气压乎群类,不言可知也,”并且指出这些人物产生的社会原因:“唯举世颠倒,故使豪杰抱不平之恨,英雄怀罔措之戚,直驱之使为盗也。”在《五死》一文里,他把楚国的伍子胥和汉朝晁错的死,看着“不知其君,其名曰不智。”在《又与焦弱侯》的信里,他对那些道学气的知识分子作了无情的揭露:“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发表这些意见,在封建社会里是要有很大勇气的。而公安派虽然作品中也时见愤懑之语。如衰宏道的七言诗《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第二首:“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曲与栽花市。新诗曰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言既无庸嘿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但总的来说,“公安三袁”在文学的创作激情和斗争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在当时宦官擅权、***治腐败、朝内***派剧烈的环境中,他们由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本身的软弱性,既不敢参加斗争,又不愿同流合污,想置身于是非之外,于是退守田园,忘情山水,以此来麻醉自己。袁宏道在给他的老师妈琢庵的信里就曾说过:“时不可为,豪杰无从着手,真不若在山之乐也。”李贽的惨死,给了他们很大的打击,他们更加畏缩了。袁中道在为李贽而写的《李温陵传》中说:“其人不能学者有五,不愿学者有三,”有一条是“公[李贽]直气劲节,不为人屈,而吾辈怯弱,随人俯爷。”看来这是说到了自己的痛处,也是公安派作家普遍的思想弱点。

其次,李贽认为文学应该充分地反映现实。李贽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抒发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和不平,反对无病。他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此其初皆能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而公安派的“性灵说”虽然是“童心说”的变化和发展,但“性灵说”把文学不是看作表现现实生活,而是看作表现抽象的“性灵”。公安派的作家江进之在为袁宏道的《敝箧集》所作的序上,把创作方法说得非常神秘:“灵窍于心,寓于境。境自所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宛能运之……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他一味强调作者的主观方面,即所谓“心”,袁中道在《中郎先生全集序》中称赞袁宏道的功绩,说是在他影响下,“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把创作之源归之于“心灵”,“心灵无涯,搜之愈出,”这是唯心的观点。在它的指导下,文学的题材越来越狭小,作家的灵感越来越枯竭。终于不得不求助于所谓“韵”和“趣”,走上了魔道。事实确是这样。公安三袁除少数作品[如《李逋赋》、《猛虎行》、《竹枝词》]等而外,公安派中最有名望的作家袁宏道的确如他所自称的“诗中无一忧‘民’字”。他的散文也是如此。他们的作品大多缺泛深厚的社会内容,局限于描写自然景物及身边琐事,抒发“文人雅士”的情怀,表现地主阶级文人的闲情逸致。比较好的是那些反对作官、反对道学气的文字以及一些清丽的小品。袁宏道在这方面成就较高。当然,他们也有极少数作品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袁宏道十分厌恶作官,甚至认为“官实能害我性命”。固然这对官场生活作了一定的揭露,但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从个人出发。如他在《戏题斋壁》诗中说:“一作刀笔吏,通身埋故纸。鞭笞惨容颜,簿领枯心髓。奔走疲马牛,跪拜羞奴婢。膻衣炎日中,赤面霜风里。心若捕数鼠猫,身似近蚁。举眼尽无欢,垂头私自鄙……”。

此外,李贽擅长杂文形式。尽管他在题目上还标着“论”、“序”、“跋”、“记”,甚至是书信的形式,可实质上它们的内容已符合我们现代“杂文”的概念。李贽亲手编写《焚书》时,将这些文字[书信除外]均列入“杂述”一类。在这些文章里,作者往往是由一两件事情引起感想,进而阐发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有长篇大论,也有短小精悍的随笔。而公安派则以诗和散文见长。尤其是散文清新活泼,***了文体,“一扫王李云雾”,打垮了复古派在文坛上的死气沉沉的统治,特别是袁宏道的游记具有相当高的描写能力,文笔秀逸。像《初至西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虎丘》、《天池》、《五三世》、《天目》、《满井游记》等篇,都是写得好的散文。可以说“公安三袁”对散文的发展是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他们开拓了小品文的领域,丰富了表现的方式。

总而言之,公安派与泰州学派本为一脉。泰州学派李贽等重要传人的思想和文学主张给“公安三袁”以极大的影响。“公安三袁”继承和发展了李贽的文学思想,并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见解和实践,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对后来启蒙文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公安三袁”与李贽文学思想的渊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公安三袁”与李贽文学思想的渊源

学习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及反应产物的定性检测

阅读(31)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浓硫酸与蔗糖反应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反应过程有污染室内环境的有毒气体排出及无法检验蔗糖炭化后的产物。为改进该演示实验,进行了实验探究。把该实验设计在相对封闭的体系中进行,并可对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及水蒸气进

学习

试论张爱玲的《金锁记》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张爱玲的《金锁记》,内容包括张爱玲的金锁记解读,张爱玲金锁记论文。【摘要】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成功的塑造了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将其可恨与可怜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本文就曹七巧的生活境遇、性格特征以及塑

学习

刘友谊:远见卓识 诚以立业

阅读(22)

诚信一直是为人为商的金字招牌,著名哲学家老子曾言:“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一个注重诚信之人,方能获得他人信任;一个信守合约的企业,才能赢得合作商家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刘友谊先生正是这样一位诚信之人,而他经营的运达时(集团)有限

学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内容包括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1000字,数学小论文一年级。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激“疑”,打开探究思维的闸门“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通过周边环境已学过的并掌

学习

置换反应的定义范文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置换反应的定义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初中置换反应的定义,置换反应定义与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的定义篇11.元素符号:表示这种元素,又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而言,其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2.化

学习

谈目前国内结算的几种基本方式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谈目前国内结算的几种基本方式,内容包括国际结算基本方式,关于正确选择结算方式的重要性。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中间业务,它是由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和分配等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货币收支行为。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结算业务

学习

正确理解力的平衡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正确理解力的平衡,内容包括力的平衡文章,力的平衡重要知识点。张北春,特级教师,曾在《中学生数理化》、《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上500多篇,著书多本,有10多篇论文在全国物理教学研究会上获奖.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

学习

探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探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内容包括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贺兰山红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会泽铅锌矿在我国算是大型的铅锌矿床了,也是国家主要生产铅锌矿之一。本文通过对云南会泽铅锌矿矿区的特征和规律分析,阐

学习

因盐而兴的盐帮菜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因盐而兴的盐帮菜,内容包括俏盐臻品盐帮菜,盐帮菜腌肉。自贡盐帮菜是有丰富盐文化积淀、有独特风味和烹调技艺的川菜派别。自贡兴旺发达的井盐业催生了盐帮菜,传播了盐帮菜;也是因为自贡的井盐业为盐帮菜提供了特殊的原材料

学习

三种凤仙花的异同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三种凤仙花的异同,内容包括凤仙花的总结归纳,凤仙花果实与莲蓬有什么异同。中国凤仙花(Impatiensbaisamina)原产我国南部,在没有指甲油前,女子将红色凤仙花瓣捣烂加明矾敷在指甲上,用叶包起来,翌日指甲鲜红,数月不褪,故又名指甲花

学习

探索奥秘 玩转科学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探索奥秘 玩转科学,内容包括探索奥秘玩转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演讲稿。【摘要】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

学习

疯狂公交车

阅读(19)

有一辆公交车,每天都在同一条路线上奔跑。有一天晚上,粗心的公交车司机忘了把车钥匙拔下来就下班了。公交车可激动了:“啊,今天晚上我可要走一下自己想走的路了!”他慢慢地、慢慢地开上马路。夜深了,马路上没有行人,也很少有车辆驶过,公交车朝着

学习

慕岩的绿色人生

阅读(31)

本期为你介绍一个绿色性格特征的代表人物:慕岩关键词:实在、耐心、善良、倔强、平和绿色性格有着这样一些特质,平和、有礼、在意他人感受、默默承受。核心是对和谐与稳定的追求,缺乏锋芒与棱角。他们宽容透明,通常都非常友善,适应性强,是倾听者

学习

从《还珠格格》联想到的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从《还珠格格》联想到的,内容包括穿越之还珠格格全文免费阅读,重生之我是还珠格格全文。听说《还珠格格》又在拍第三集了,引发我的一些联想。首先,连续剧开始于室内剧,当时场景变化少,主要通过剧中人的对话,展示剧情,因此对话多一

学习

潮汕与闽南民居建筑形态的渊源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潮汕与闽南民居建筑形态的渊源,内容包括闽南工夫茶潮汕工夫茶的区别,潮汕文化和闽南文化的区别。本文将是以闽南与潮汕同为“四点金”或是“爬狮”的建筑形式,从建筑设计学角度出发结合两地的地理因素,人文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两

学习

浅谈中国传统造园思想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内容包括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现状,陶然亭造园思想。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的形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世界园林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它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并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和应用。

学习

论黄宗羲的市民经济思想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论黄宗羲的市民经济思想,内容包括黄宗羲经济思想的特点,黄宗羲思想与经济变革。在我国学术文化史上,明清之际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转型期,又是一个极为辉煌的时代。一方面,各种学术思潮在转换对接中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深思的契合点

学习

试论林纾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手法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林纾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手法,内容包括林纾的翻译作品和主张,林纾翻译的句子。[摘要]林纾翻译西方著作,旨在传播西方先进的文明教化,开启民智,激发人民反帝爱国热情,其影响最大的翻译著作是《巴黎茶花女遗事》和《黑奴吁天录

学习

中医传统的养生思想与现代“熵”定律(上)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传统的养生思想与现代“熵”定律(上),内容包括中医养生学的相关知识,中医养生学的学术观。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求最佳的延年益寿方法。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摸索出了简捷的养生大法。现代物理学的热力学

学习

平民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平民教育思想研究综述,内容包括平民教育思想,平民教育思潮的意义。晏阳初,别名晏遇春,四川巴中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盛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自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后又接受西方新学,他提出的平民教育思想体系

学习

荀子以隆礼重罚为核心的法治思想浅析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荀子以隆礼重罚为核心的法治思想浅析,内容包括荀子主张隆礼重法的原则,荀子是讲究以德治国吗。荀子认为人生的本性是恶的,而且生来就有欲望,并会越来越大。为使个人欲望最大化,就必然会起而竞争、争夺,甚至引起混乱。因此,他主张

学习

思想境界有多高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思想境界有多高,内容包括思想境界有多高,思想的境界深度解析。近日,一位领导指出:“通过开展‘三创’活动,要使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都有一个大的提升,思想境界要‘高’,工作站位要‘准’,服务意识要‘牢’,创新动力要‘强’,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