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讲究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春节吃饺子,平时来了亲朋好友,也多以饺子相待。最近,闲情所致,翻阅了些资料,对饺子的来龙去脉发展过程做了点探究,发现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还真有些悠久的历史。
今天的饺子,与馄饨是绝然不同的两种东西,但历史上的饺子,也曾叫过馄饨,想必馄饨大约是从饺子中派生出来的吧。此外,饺子还有“水角”、“粉角”、“扁食”等诸多雅号。《康熙字典》释饺日:“今俗饺饵,屑米面合和为之,千湿小大不一,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汤中捞丸,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之饺饵,讹为饺儿”。近人徐珂的《清稗类钞》谓“饺,点心己,屑或面,皆可为之,中有馅……蒸食、煎食皆可,蒸食者日汤面饺,其以水煮之而有汤者曰水饺”。崔龟***注《北户录》中说:“颜子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日,天下通食也。”颜子推系北齐文学家,他所说的“形如偃月”的馄饨,应该是今日的饺子。明清时有文献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享,如食扁食,名角子,取更岁交子之义”。由此可以看出,过年吃饺子,含有纪念岁月交替,辞旧迎新的寓意。有关冬至吃饺子的民间传说更有意思,相传女娲造人时,遇上隆冬季节滴水成冰,所造黄土人的耳朵总是被冻掉,女娲急中生智,用线穿缚黄土人的耳朵,线的另一端让黄土人咬住,这样,耳朵便不再掉了。后来,人们便在冬至严寒到来时吃带馅(线)的饺子(耳朵),以防冻掉耳朵,时间久了,相沿成习,每年逢冬至到来,家家户户便做起了饺子。当然这只是传说,经不起科学推理。
根据考古发掘,***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唐代墓葬曾出土过饺子实物,这些饺子置于木碗内,与现今的饺子形状几乎一模一样,这一发现说明,饺子在唐代已被人们钟爱,并得以传入边疆地区。
如今,饺子与馄饨早已分家,馄饨自立门户,饺子作为一种特定传统风味小吃遍布各地。陕西饮食界名厨们,在总结宫廷饺子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创新,推出了饺子宴席,使这一名小吃登上大雅之堂,招待四海五湖的宾客友人。
饺子宴的馅料计有100余种,原料中有猴头、燕窝、鱿鱼、海参、鱼翅等食中珍馐,又有普通的鸡、鸭、鱼、大肉和鲜疏,制作方法有蒸、炸、煎、煮四大类,味型有酸、辣、咸、甜、鲜、麻、怪七种,形状有金鱼、飞天、百花、云朵、珍珠等数十种。造型精巧逼真,令人赏心悦目,不忍不箸。有的饺子如“宝钏蒸饺”、“贵妃蒸饺”、“太后火锅饺”等还伴有一段有趣的掌故传说,进食中服务人员每端上一道品种,便向食者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掌故传说,使人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重温了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
中国是饺子的故乡,饺子是我国的国粹之一。饺子的发展变化也是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现在,这一传统名吃已名扬海外,走出了国界,在美国、日本及南亚一些国家的许多餐馆中,都把饺子作为一种主要食品来经营,日本的饮食界人士还专程到陕西,将饺子宴引进到日本。外国友人吃了饺子宴后无不大发感慨:一席饺子宴不仅品尝了天下鲜,而且欣赏到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饺子的发展,说明了中国饮食文化己发展到一个极致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