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9月18日~20日
地点:泰山玉皇顶
17日,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师生作品展在烟台美术馆开幕,仪式之后转程泰山写生。
18日,晴。下午,玉皇顶。
一、《泰山极顶东望》,下午14时54分至16时40分,山极顶五岳独尊刻石旁。住处重画《登峰造极小天下》。
范扬:先画石头,到后面再画房子。
张旭(山东电视台编导——编者)我问你,黄格胜在泰山画那么大的画是怎么玩的?
张旭:他有一个大的台子,可以画八尺的。画了岱庙、迎客松,也画了十八盘,在中天门对面画的。黄格胜画岱庙的时候突出了汉柏,不是对景画的,他把柏树的位置改了。还画了唐槐。
范扬:移步换景。
张旭:黄格胜在这画了五天,一共画了六张。
范扬:画得快吗?
张旭:上午画不完下午接着画。
同学:看范老师杂草怎么画?
范扬:是啊,我也在想怎么画。细节决定成败,我正在画细节。不要问我怎么画,我也在轻声地问自己。
同学:范老师是第一次在泰山顶上画画?
范扬:第一次。之前只是画过两张速写,坐下来画水墨是第一次。怎么画呢,它给我的什么信号我就怎么画。大概是有几条斜势,里面有一些小的团块和虚的东西,那么我也是这样画,最后再着颜色。
这个地方本来应该在那边,离得远了一点,但还是要把它拉近画出来,不然构***不好看。现在设色,这幅画完还要一个小时。
泰山我爬过好几次,但真正坐下来画一张水墨是第一张。这个地方本来很漂亮,一览众山小,但泰山游客太多,不好画。也在想到底怎么画,后来还是画了拱北石,因为它是泰山有代表性的一个典型景点。往下边也画了一点,不然不能画出天远山高的景象,这是一个大的境界。
秋天来了,树很好看,树叶有各种颜色,画出来很漂亮。
二、《拱北石南边有亭可观天下》。17时0分至17时120分。又住处作水墨《拱北石瞻鲁台有亭如翼可以望远》。
范扬:画了不到十分钟,就题“拱北石南边有亭可观天下”。这个石壁上有郭沫若书法刻石“携泰山以超北海”。
19日少云。后石坞。
三、《登泰山瞻鲁邦》。19日,6时30分至8时0分。
范扬:今天早上我去看了日出,日出是泰山最最著名的景观。日出东方,画泰山的一些大作品都是画的泰山日出,连那个峰都叫日观峰,就是让人感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看日出而胸怀世界”,我们是胸怀宇宙。取日月精华来滋养我们的艺术,也是使我们的情操更为壮阔。这是我看泰山日出的体会。其实我也看过黄山日出,台湾看过阿里山的日出,应该说每次看太阳升起,我们说“今天又是好日子”!就是这个感觉。
看日出后回到宾馆,正好我住的房间非常好,是神憩宾馆的268房间,窗户正好迎着日出方向,觉得气象很大,想画一幅,但野外风太大了,宣纸放不住,回到宾馆以后,往外看有古建群、山势还有鲁邦的平原,就立马在窗口画下来了。画了这幅大场景的画,画不大,就这么六七十厘米宽,窄窄的一个条子,画完以后我觉得像一张大画一样。这边是古建群,那边是泰山蜿蜒的山脉,左右山势合抱,一马平川,我觉得不错。这组古建群是泰山上很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有天梯上去,上面有碧霞祠,还有泰山的一个脉相左右互抱。最远处是鲁帮所在,所以叫“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就是诗经里说的意思,我觉得是登泰山而小天下吧。我昨天画的画后来又题词“登峰造极小天下”,走到这种高度才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和感觉。她不是视觉的,她是内心的,还是情感的。气象很大,特别是远处那个平山画得最好,完全可以画张大画。
大约用了一个半小时,画完后题款“登泰山瞻鲁邦,己丑范扬画于神憩宾馆二六八室”,时间、地点、人物全有了,是这次画泰山最好的一张。神憩宾馆的这个窗口确确实实是泰山观景最好的地方,所以我的画也得到一点山川灵气,画得不错,我挺满意的。
画完之后才去吃的早饭。
四、《泰山后石坞元君朝山门》。9时20分至10时50分。后石坞元君庙山门,圆寂比邱尼上悟下修灵处,面向古松园方向。
范扬:钱松喦曾经画过一幅《泰山顶上一青松》,可能是象征性的,不是真正的哪棵松树,画得像迎客松一样。我画的时候根据它的形状少有变化,是变化了的双钩。
早上我去看了日出,回来后时间还长,房间里条件好,就在房间里窗台上画了一个大场景,画面很小但是感觉很大。我是潇洒的时候很潇洒,出来画呢还是要多画点内容出来。
上面有一棵很老的松树很奇特,我想勾一张墨稿。我们出来就是要画奇树。今天画画的条件比昨天好,昨天没穿秋裤,冷得要死,但出来就是画画的,就要把主要的事情做好。
要尽量画对象。上面是立体的,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似有若无,既要有变化又要有内容,如果胡乱涂就没得看了,要慢慢根据它的走向来画。
有人讲天啊、地啊什么的,我讲得最简单,我现在的状态就是“天人合一”。从大自然中汲取滋养,画里面要有东西,到了黄宾虹脑子已经不在自然景观这里了,但我们还要依靠大自然,依靠大自然永远是对的。
其实我画得还是比较深入的,有点像又不是完全不像,变化蛮多,有一种山深藏古寺的味道。实际上也蛮难画的,很复杂,一点点地还是把它画下来了,基本上画出了感觉。还不够好,没有早上那张好,早上那张比这还好。
山深藏古寺。到这儿沿着蜿蜒山路拾级而上,走到后石坞这里感觉到就像古诗里说的“山深藏古寺”的景色,山上有风吹,我觉得松树在动,也在舞蹈,摇曳多姿,有一种舞蹈的姿态,像说的“山舞银蛇”。所有的都画在了我的画面上,左右摇动照应互动,我画出一种动感,但旁边这两棵树不能画上,画上就破了这个势。另外,也画出一种幽深的感觉。泰山的前山是雄伟、壮阔,有稳如泰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泰山的后山有她的幽静,有走到山深处享受到的宁静和幽深,我们应该把她用画面表达出来,这也是韩玉禄(范扬学生泰安人——编者)带我到这里,说不走了在这里画。边走、边寻、边画,这样一路画过去。我用笔好,画得很深入。
等会我想画下面横着的松树,路不远,就下去几步,快勾一幅。这里是泰山后石坞的古松园,我们就要画古松,这幅画画的是场景,一会还要画奇松。
五、《卧松如龙泰山后石坞古松园写生》。11时0分至11时20分。风。
范扬:画了一棵速写的松树,快速画的,山行路上有松如龙,我起名就叫“卧松如龙”。从山崖里伸出来,几乎是平行的卧龙松,这个画稿应该叫“卧龙稿”,这个地方应该叫“卧龙壁”,松树叫“卧龙松”。走过来的时候感觉很好,就用浓墨重彩率意为之,大概也就画了二十分钟,总的感觉把气势画出来了,算是一张速写,留下一点新鲜的记忆。没有时间,画出来再说,最后说不定顺畅的就是好的。所谓气韵生动的技巧,有的时候就是为了流畅可以放弃一点其他的技巧。就像我们过去在电影《列宁在十月》里看到的,列宁说,两个人在打架,你知道哪一拳该打哪那一拳不该打?在关键的时候,有激情的时候,情绪就是对的。用笔是排山倒海的气势,壮阔的、顺流直下的,中间的曲直就不能照顾了。就像孙中山看了海林观潮之后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有的时候以事态为主,就不管其他了。
还是把松树的气势画出来了,而且很雄壮。
(褚哲轮现场录音拍照并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写生中国之——写生范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