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10篇

化学教学篇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平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为化学平衡常数,在最新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2002年版)中,该部分没有要求。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教材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并进而以的可逆反应为例,说明在上述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画等帮助学生联想,借以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教材接着通过对19世纪后期,在英国曾出现的用建造高大高炉的方法来减少高炉气中含量的错误做法展开讨论。通过对该史实的讨论,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化学平衡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充分利用教材的章***、本节内的***画等启发学生联想,借以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1.以合成氨工业为例,引入新课,明确化学平衡研究的课题。

(1)复习提问,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2)明确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并提问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二同”——即正反应、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强调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讲,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业中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一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即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合成氨的产量;一是如何使和尽可能多地转变为,即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化学平衡研究的问题。

2.从具体的化学反应入手,层层引导,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如蔗糖饱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

又如,说明一定温度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混合物中各气体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并指出某一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3.为进一步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可以书中的史实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增加高炉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并没有改变化学平衡建立时的条件,所以平衡状态不变,即CO的浓度是相同的。关于CO浓度的变化是一个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将在下一节教学中主要讨论。从而使学生明白本节的讨论题的涵义。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本节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书的学习。所以本节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材重视由实验引入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中采用对合成氨反应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

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可从演示实验入手,采用边演示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新课的引入:

①复习上一节讲过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强调化学平衡状态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上的,当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时,原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②给出“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强调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可逆反应中旧平衡的破坏、新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直在变化着。

③指出学习和研究化学平衡的实际意义正是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旧的化学平衡破坏并建立新的较理想的化学平衡。

具体的教学建议如下:

1.重点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观察上一节教材中的表3-l,对比第1和第4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可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从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里应明确,溶液颜色的深浅变化,实质是浓度的增大与减小而造成的。

(3)引导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展开讨论,说明浓度的改变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讨论时,应研究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讨论后,应明确浓度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进行调整;新平衡建立时,生成物的浓度要较原平衡时增加,该反应物的浓度较刚增加时减小,但较原平衡时增加。

2.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也是从实验入手。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压强和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在明确了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后,可采用归纳法,突破对勒夏特列原理表述中“减弱这种改变”含义理解上的困难:

其他几个问题:

1.关于催化剂问题,应明确:①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②使用催化剂,能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关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应明确:①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作铺垫;②平衡移动原理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对本节设置的讨论题,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回答,这是对本节教学内容较全面的复习和巩固。

4.对于本节编入的资料,可结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让学生当堂阅读,以了解勒夏特列的研究成果和对人类的贡献;可回顾第二节“工程师的设想”的讨论,明确:欲减少炼铁高炉气中CO的含量,这属于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而利用增加高炉高度以增加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的做法并未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因而是徒劳的。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引入】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3?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思考并作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

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见课本P38页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提问】化学平衡有什么特点?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

讨论并小结。

平衡特点: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动(动态平衡)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

(B)数值上v(NO2生成)=2v(N2O4消耗)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化学教学篇2

所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环保法制的教育,己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首理,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等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要为生动活泼,紧密联系实际。

其次,为了改进实验教学,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有毒气体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再则,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租挥发,污染空气。再如液溴贮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

在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昧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

化学教学篇3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是化学科学素质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双基”教学,相反,加强“双基”正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问题关键是怎样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抛弃“满堂灌”和“题海战术”,走出以“考纲”代替“大纲”,以“考点”代替“双基”,以“解题”代替“实践”的纯应试教育的怪圈。做到“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大纲语),素质教育下的“双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会学”,重视学生动脑、动手,指导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和联系,最终达到“会用”。

二、化学科学能力教育

这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大纲上说:“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能力型和创造型人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应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加强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如实地记录观察的结果。通过观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多创设一些学生动手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在学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向学生充分展示教学的思路和解题的思路,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特别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三、化学科学方法教育

这是科学素质的翅膀,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手段。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和牢固记忆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科学的方法对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科学方法。如在“碱金属”的教学中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做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以过多次论证后,即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又如在有机物烃的教学中,以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烃为典型的物质,分析它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推导出这类烃的通式和通性。

四、化学科学意识教育

这是化学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科学意识包含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和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科学意识教育就是促使学生树立物质第一的观点、尊重客观事实的观点、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等。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来强化学生的科学意识。如结合盐类水解的有关内容,介绍如何利用盐类的水解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服务,教育学生学以致用;学氧化硫的用途时,介绍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当前世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提高环境意识。

五、化学科学品质教育

这是科学素质的动力,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态度等。良好的科学品质能使人树立坚强的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学性、顽强性和自制性,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规守纪、不怕挫折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勤于思考、积极探索、谦虚谨慎、尊重他人、乐于协作的习惯。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品质教育,如在“碱金属”中介绍候氏制研,大胆创新、无私奉献、执着爱国等高贵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多维假设与求证的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化学教学篇4

化学教学中实施的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不断恶化的处境,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和环境问题之间的辨证关系,培养科学正确的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论析

科学适当的环境教育方法建立在遵循特定的环境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环境教育原则是依据教育的普遍规律以及环境教育的特殊性质制定的准则,具有科学性和客观必然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指导环境教育的目标、方法、途径等,并使环境教育过程效果更加显著。化学教学中实施的环境教育原则与与其它领域的相似,主要包括: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理论与实际联系原则。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一系列科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环境知识并形成必备的环境素质,以完成环境教育的各项目标。环境教育作为教育科学的范畴,其教学方法不但有与一般教学方法相同的共性,还有符合自身特征和发展规律的个性。因此,设定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时,要从环境教育本身的内容和目标出发。其具体方法可分为:模拟法;实验法;调查法;探究法;环境考察法。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具体的做法是在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并结合化学实验,强化这种意识。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过程中,化学课程的教育功能尤为突出。因为在环境教学课程尚未开设的情况下,化学教材为环境教育提供了题材。化学教师要做到抓住化学教材中的潜在可能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发掘,把环境教育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渗透。而化学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得以不断发展。作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课也成为实施环境教育的好机会。化学实验经常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和废液,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元凶。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应时刻保持环保意识,做到使实验现象明显、效果显著的同时,尽量减少排污量,以保护环境。通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开拓环境教育的新渠道。就其性质而言,环境教育实践性很强。所以仅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强化其效果。课外活动因其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与社会各方面联系性强等特点而广被接受,成为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实例简析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的目标:从学习技能和知识角度:熟悉CO2的物理性质;掌握CO2的化学性质;了解CO2的用途。从培养价值观角度:通过培养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现象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能力,使其体会化学和社会间的关系;通过介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篇5

1.1应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课堂知识讲授时,能加强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使课堂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例如,在原子结构、晶体构型等方面,往往这一部分知识在学习上较为抽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理解也较为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些理论,根本不了解如何形成杂化轨道、晶体堆积、晶体缺陷等。作为大学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他们所缺乏的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这样的抽象具体化过程。采用电化教育的手段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三维空间内,金属晶体、原子晶体等就能很直观地呈现出来。增加了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并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此类知识的记忆。

1.2应用于大型实验仪器的介绍一般学校的实验仪器并非引进的最新产品,而大学生的就业避免不了要接触这一方面。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通过普通的蒸馏装置引申更为先进的旋转蒸发仪,并且还能更形象的了解目前这种仪器的最新产品及使用方法。通过色谱法的实验,可以介绍高效液相色谱的仪器,以及国内外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对比。在做红外光谱实验时,不仅可以了解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发展情况,还能对这些大型仪器的内部构造原理做更深入的了解。这些也正符合大学生真正想学习的一些书本上力所不及的东西,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知识。

1.3应用于化学实验课程在化学实验中仍然会存在一些不能开设的实验操作课程。如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较贵的一些实验。例如电子透射显微镜使用,不仅一般的学校没有这种仪器,而且即使有电子透射显微镜,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操作实验。还有要求较高操作技术的实验,以及危险的实验等等,这些问题在实施电化教育后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并且在实验课前还可以吩咐每个同学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且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模拟,得出最优的实验方案后再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对照课本“照方抓药”的习惯,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大胆创新,同时还能节约时间,防止实验药品的浪费。除了将电化教育引入这些方面,还能对实验课程的安全教育带来不错的效果。学生可以知道哪些不规范操作可能引发危险,以及当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进行紧急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1.4应用于学生自学所谓术业有专攻,不同的高校老师对化学不同篇章的授课方式和见解各有所长,有了电化教育,学生不仅可以见识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还能选择自己所适应的讲课方式来学习。化学也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学科,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电教媒体自己去探究不同实验的不同点与类似处,进而使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碱金属中的钠与水反应和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就有不同,但在本质上又具有一定的联系,进而又能回顾到碱土金属的性质,之后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5远程授课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引入远程视频授课。尤其是在国内化学界的有名人士,可以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向全国的各所学校进行学术讲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科研成果,还能更深刻的了解什么是科研!通过这种电化教育的发展,不仅突出了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还解决了时间上的安排,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2电化教育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电化教育需要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但是多媒体并不等于电化教育,他们只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在强调电化教育运用在化学教学的同时,仍然需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虽然传统教学是单纯的说教方式,缺乏一定的直观性和生动趣味性,但是仍然具有适合现代教育的地方,在某些方面仍占有优势,具有可取之处。而电化教育是现代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延伸,虽然优点突出,但始终是一种教育形式,还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应用。教师仍然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对学生授之以渔,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主体,要学会如何去学习!因此,电化教育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而传统教育所看重的学识好,素养高,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师也需要借助于电化教育的先进方式。所以,要完美地将电化教育应用于化学,就需要循序渐进,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步伐,将电化教育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对电化教育不断优化。

3结语

化学教学篇6

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种,经过多种教育改革,用情感教育以成为现在的热潮。化学的教学在课堂内分为理论部分教学和实验部分教学。

一、理论部分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而知、情、意相结合是现代教学论的要求。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化学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1、在教学情景的设置中贯彻情感教育

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和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于积极`肯定情绪想联系的个性倾向。毫不夸张的说,情感是化学教学中的剂,兴趣是化学学习中的催化剂。学生对社会热点有一种新鲜感及了解内容的强烈欲望,因此要把握好理论和社会的联系,引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全面发展和变通走向。人的任何心理过程和行为总是带有某种情绪色彩,对人的环境应起着这样和那样的作用。所以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情景设置中应考虑到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心理压力大,耐挫折能力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差;学习目的性模糊;家庭学校和社会缺乏心理疏导。所以在情景设计中应该指导他们学习的目的情感符合社会的需要、明确社会价值方向,深入分析学生学习心理而设计情景完成教学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动力。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化学素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即使在目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也能将化学教育发展为一个新的高潮。在情感体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直觉的情感体验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感。

2、以情育情,发挥教师主体性,学生主动性

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人的素质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重要反映。健全人格应具有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客观理智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才能在学习之中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正确树立学生观和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有差别的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意承认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通过教师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过硬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来教育影响学生。

3、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巧妙的组织讨论教学

陈景润说过这样一句话“首先应该有自信心,没自信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在化学的教学中课堂问题与讨论至关重要。有的学生不喜欢在课堂发言讨论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并积极鼓励这一部分学生的讨论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要求教师以指导的形式组织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练习和提取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问和答的过程中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学生一起改善课堂环境或以分组形式或以坐位形式来进行生生交流,使教室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乐园。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研究问题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讨论能力也是学习化学疑点和难点的一个方法。

4、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化学教育尤其注意农村化学教育

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在社会科技的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广大农村中的化学教育,本着实验少、实验难的观点,在生活中谋求基础实验或叫生活实验。从学生的现实经验出发,才会对问题情景产生一种真实感,亲切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教育之中找到适合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情景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二、实验部分教学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要使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生活中我们的情感载着我们的行为,教育心理学曾用性格差异来划定学生发生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所以我们的化学教育要用情必真,实验要用情必慎。陶行知说的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在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

1、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2、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化学教学篇7

【关键词】创新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

The innovation teaching in chemistry teaching

Shao Minzhu

【Abstract】At the time of actualiz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innovation chemistry teaching.

【Keywords】Innovation teachingInnovation consciousnessInnovation spiritInnovation abilityChemistry experiment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对目前提出的素质教育而言,其灵魂应该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的内涵应是: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对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解与组合后,产生某种新的、独特的思想、观点、思路、设计、意***、途径、方法等活动过程。鉴于目前中学“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所以在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创新教育,应着眼于改变学生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重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体现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化学史的教学,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适当向学生作以介绍,这样可以教育学生:化学这门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学发现过程就是创新过程,化学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也要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适时引入与化学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化学成就,介绍学科新动向。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增加有关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有益,增强学生创新的使命感,也有利于学生建立一个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孤立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观点,引导他们去探索更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创新永无止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同时要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介绍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也要介绍我国化工从白手起家发展到居于世界前列,更要介绍还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这些都能增强学生的创新使命感,激发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创新精神。现代教学论首先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鼓励学生***思想、***思考、思维活跃;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精神。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开展分层次教学,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课堂成为一种和谐的“生态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生动活泼地学习。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让学生从感性上形象地去体会自己的主体地位及意义。有时也不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角色对换,让师生处于平等互动的地位,从而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实践。

另外在课堂上和实验中,要大力开境教学,引导学生即时思考并用理论创造性解决问题,以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迅速反应能力及创新精神。使学生接触的情境多,发现的问题多,设想的方案多。教学中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例如,在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还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仔细想:为什么钠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钠会熔成小球?闪亮的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并发出轻微的嘶嘶声,直至小球消失?反应后滴入酚酞指示剂,水溶液为什么会显红色?通过不断地引导观察,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然后让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到现象的本质,总结钠与水反应可用五个字概括。即:

①浮――轻(ρ=0.97g•cm-3,比水轻,浮在水面);

②球――熔(熔点97.81℃,钠与水反应放热将钠熔化成液态并呈球状);

③游――气(放出H2,推着小球游动直至消失);

④响――烈(反应剧烈,有嘶嘶叫声,有时还会爆炸);

⑤红――碱(生成碱,滴入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钠与水反应是钠原子和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在以上实验设计的教学中,教师除提出问题、做出适当引导外,主要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实验现象、思考、讨论、理论分析等)。使学生亲自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结论的发现权通过实验、引导交给学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边实验边讨论的氛围中得以解决。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要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①提倡学生向教师的“教”质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都在迅速地老化,只有不断地“充氧”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举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实事求是地坦诚不足,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才能成为学生培养质疑精神的好榜样、好朋友,好老师。学生敢对教师的“教”质疑的精神是非常宝贵的,要鼓励和提倡。

②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高中学生对知识、现象、实验等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新异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对学习的知识爱提出一些疑问,例如:高职化学“苯的硝化反应”实验中,教材提出“在一个大试管里,先加入1.5mL浓硝酸和2mL浓硫酸”,这两种酸显然不是同时加入试管,那么其先后顺序是什么?结合本人“巧问质疑,重视双基、着眼能力”的教学风格,通过提问、设问、反问、启发等形式,让学生思考初中化学中浓硫酸稀释的操作及原理,不仅解决了这一实验操作的实际步骤问题,而且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推理、比较与鉴别、联系与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③大力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质疑的敏捷性、灵活性。长期引导学生进行争辩、互相质疑,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质疑的意识,使学生在质疑辩论中,学创新知识,搞清原来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用质疑的态度上课。学会平心静气地讨论和据理力争,千方百计地动脑筋,从不同角度,通过各种途径去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锻炼了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开放性,也提高了流畅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通过质疑、辩论、释疑,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连“书上的答案”也敢质疑。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不能因为不合常规而任意抹煞。要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学生的异议要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追求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每个正常人来说,创新能力只有大小之差,没有有无之别。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差别,不在其大脑聪明与否,而是在其能否得到培养与开发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和条件。

新型的化学教师,其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勇于改革,构建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并善于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最近报道,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公共卫生系,在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的资助下,开设环境健康课程,每年定期对教师及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如室内空气质量、家庭化学、食品安全、水的质量等许多实际问题,并称此为一种创新教育的方法。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①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采用的方法有类比联想、设立悬念、以旧引新、自己动手操作等等。通过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作为一个***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归纳有关规律,将知识总结成系统化和网络化,这就是一个创新性的思维过程。

②让学生自己制作模型和教具、学具,自己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促进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这样做的同时也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能,相对***地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由已知推知未知的能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若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以使学生原先很难或无法得到的直接经验,通过媒体作用而取得,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③给学生提供教学机会。针对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争强好胜、富于冒险,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上课”。让他们自己选择课题,叙述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然后由全班评议。不同的学生上课,情况有很大区别。有的学生上课时心理素质较好,能很好地完成上课的任务;有的学生,一走到讲台上,心里发慌,有些内容表述不清,降低了上课的效果。这时,教师就应该帮助这位学生,让他跳过难以讲清的知识,而重点讲他准备充分的课外资料,且适时地表示赞许,让学生有信心完成他的任务,然后,教师可以再做补充;有些学生心理素质特好,且口才也好,讲着讲着就发挥出去了,往往跑题。而这时,讲课学生兴致极高,听课学生也聚精会神。课后,教师及时和执教者交换意见,指出他们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并要求全班同学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写成随笔加以评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不少好处。

化学教学篇8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与生活最接近的科学。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这就需要不断搞好化学教学工作,然而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习题教学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化学计算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更是每位化学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对此,我谈一点在习题教学中的体会:一、扩散思维,一题多解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同时,当多种解题方法在头脑中凸现时,学生自然会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法,达到多中求快、多中求巧、多中求优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解题方法。如果认为哪一种方法自己更利于掌握,便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解题。比较有针对性,充分结合了新课程的理念。例如,向100g25.2%的稀硝酸中加入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20.4g恰好完全反应,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题中涉及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常规解法:写出方程式,由消耗的硝酸总量为(100×25.2%)g进行求解。另一种方法利用最终溶质为NaNO3,其中NO3-全都 来自HNO3,利用守恒法,一步求出答案。如果没有一题多解的讲解,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将浪费很多时间。二、开动脑筋,一题多变化学习题更能体现出化学这门学科"千变万化"的特征,只要我们将一个题目的已知条件、设问角度或求解目标稍作改变,便可得到一个"题簇"。题目变了,审题视角要变,思维方式也要变。但"题簇"里的各个题目牵涉到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其解题方法有相似的一面,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考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反映某个(些)题目被老师"猜中"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老师讲过嘛,可成绩揭晓,傻眼了,怎么这个分数!显然,考中的题实则是一个变题,但学生不加思考,照搬老师所讲解法,结果出错。所以,教师在讲题时不能把思路局限于一个题目之内,要多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做到处变不惊,应付自如。同时也能够由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例如,相同质量的CO2和CO中碳原子的个数比为多少?含相同质量氧元素的CO2和CO中碳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粗看起来,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但实则有差异,一个告诉的是物质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则是告诉物质中的某一元素质量相等。当然已知条件不同,故解法也就有差异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多多加强一题多变的练习,多多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其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三、更新观点,特题特解有些题跟常规题迥然不同,它立意新颖独特,乍一看缺少条件,无从下手,似乎"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但只要换一下脑筋,打破思维定势,用第三只眼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它,就会找到特别的解题办法,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例如,现有C2H5OH蒸气和C2H6组成的混合例如,现有C25OH蒸气和C2H6组成的混合气体,已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粗看无从下手,但仔细一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个定值,而并不缺少条件,当然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四、灵活应变,新题新解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展,新题层出不穷,信息迁移题应运而生,现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主要题型。这类题突破了大纲的限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通过阅读题目给予的信息,理解、消化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再运用它在新环境中解决题目中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利用信息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只要善于分析,能读懂信息,这类题的难度不大。五、自编习题,巩固提高对于重要的、常作考点的知识点,应引导学生自编习题,然后作答。学生自己动手编题,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对话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以提高。例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的反应:CO2+Ca(OH)2=CaCO3+H2O 这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总复习时可要求学生自己编题,让他们或思考或议论或奋笔疾书,从而达到了巩固知识点的目的。总之,化学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成绩,习题教学非常关键,只有充分利用上述各题型的讲解,充分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融会贯通以后,才会达到"5×1>1×5"的效果,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才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水平,才能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化学教学篇9

关键词:大学化学教育;绿色化学;改革

0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绿色、环保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逐渐成为了世界发展的主题,也是化学教育在新时期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所要重视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下,我国大学的化学教育对绿色化学教育越来越注重,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和运用促进了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1绿色化学的相关概念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环境保护问题也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任何行业、组织以及个人在追求经济利益、获得发展的同时,也要对环境保护问题加以重视。而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然环境保护方面,化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5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对“绿色化学挑战奖计划”进行设立,同年10月,美国国家环保局也对“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进行了设立,从此,“绿色化学”这一名称广泛传播开来。绿色化学的含义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证对环境最小的负作用或者对环境没有负作用,而且保证在实践时,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绿色化学的理念对多种化学领域都有所涵盖,在今天,我们也越来越多的对其加以利用进行污染的防治。

2大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2.1在大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

有效落实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点,大学化学教育既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将素质教育作为大学化学教育的导向,也要注重绿色化学理念的传播,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绿色化学教育的开展在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下,使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大学化学教育和时代改革的发展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为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促进大学化学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

2.2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引入并运用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开展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基本指导理念

当今世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绿色和环保,这也是我国大学教育包括大学化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基本课题。大学化学和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更加鲜明,而且具有表现广泛性的特征,这些都导致大学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的复杂性比较强,因此,需要引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并进行合理的运用,使得大学化学教育的科学性和完备性得到提升。在大学化学学科实验教学具体开展的过程之中,要对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进行积极的倡导并践行,不断提升我国大学化学教育事业改革工作的开展水平,为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的条件。还要对节能环保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密切的关注,并且在研究和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上也加强关注,并且了解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对我国大学化学教育事业开展的影响,使我国大学化学事业的发展得到提升。

3绿色化学理念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措施

3.1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坚定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地位

在大学化学教育阶段,要以绿色化学教育为基础,大学教师要坚持在绿色化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大学化学教育。在进行教学时,要将绿色化学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使得大学化学教育在绿色化学教育下得到更深化的改革。比如,教师在实验室对无机有毒气体进行制备并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和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相结合,对无机有毒气体的理化性质进行重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无机有毒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在对无机有毒气体物质进行制备的过程中,可以对环保加以注重,并进行优化控制。

3.2对大学化学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改善

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是一种创新性的变革,也是时展的需要。在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重点就是对大学化学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善。具体来说,就是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材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这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刷新,也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理念的革新。同时,在教材中也可以对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章节进行增加,让学生对绿色化学进行学习,并真正的了解绿色化学,实现大学绿色化学理念的普及。

3.3培养师生绿色化学意识,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的大环境

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大学化学教育理念,与时展的主题相呼应。大学化学教育在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下实行改革,教师和学生对传统的化学教育思维方式进行转变是关键,师生具有绿色化学意识才能够使绿色化学教育得到拓展,并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师生绿色互相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对绿色化学教育加强宣传,使师生能够更好的认识绿色化学教育,并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贯彻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其次,绿色化学教育能够将大学化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连接起来,因此要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为导向,对化学教育理念进行深化,并调整、优化绿色化学思想;最后,要培养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在解决化学问题时能够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这样能够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的大环境。

3.4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进行强化,调整并优化化学教学理念

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强化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能够为绿色互相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在理论课堂的教学中对绿色化学教育理念进行渗透,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绿色化学教育认识的强化;其次,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更要践行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开展绿色化学的意义;最后,以绿色化学理念为依托,优化并调整现有的化学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融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

4结语

在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也是新时期开展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基本指导理念。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可以在大学化学教育中坚定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地位,对大学化学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改善,培养师生绿色化学意识,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的大环境,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进行强化,调整并优化化学教学理念等等,以促进大学化学教育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先炯.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

[2]姜欣.化学学科发展与化学教育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9).

[3]李梅,景晓燕,韩伟,朱春玲,王君.普通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4]孙佳,庞志霞,李磊.初中“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学理论,2014,(33).

[5]曹平,李***,全学***,徐云兰,许俊强.结合地区化学工业实际推动高校绿色化学教育发展[J].广东化工,2012,(03).

化学教学篇10

【关键词】中专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学科教学的关键。如何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目的、学习任务更清晰,知识教学、能力发展、情感培养更协调,学科特色更彰显、学科渗透更融合,教学策略更恰当、学习活动更人文、评价方式更科学是每一位化学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优化化学教学过程则成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源头活水。中专化学是给中专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课程。当前中专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的一些中专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营造良好互动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这非常不利于中专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它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利用问题和故事创设情境, 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应用化学知识的情境,或者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在实际的每一节课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一种方法,而要灵活应用多种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可以通过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的讲述,说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引入新课。当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人工降雨的奥秘,大自然那千姿百态的钟***石、石柱、石笋等形成的化学原理。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应让学生查找资料、阅读、练习和实践,通过自己的研究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乐于动手、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有机化学“苯酚”的教学中,就可根据学生已有的乙酸知识,通过金属钠分别跟乙酸和水的反应,理解钠跟乙酸的反应远不及钠跟水的反应剧烈的原因在于乙基的影响,在学习了苯酚的结构之后,就可启发学生分析如下问题:①苯环对羟基有何影响?②酚羟基能与金属钢反应吗?学生会通过苯酚基与氢氧化钠反映的实际,得出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的结论,又通过苯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际,得出酚羟基上的氢原子会电离而呈酸性的结论。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讨论”,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不能理解、认识模糊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并正确地总结出规律和方法,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促使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地去探索和获取知识。

三、使化学教学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相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联系身边的化学现象,联系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当今化学发展的新成就和新动向,尽量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去说明和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觉得化学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非常有用。如在讲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介绍它在供氧方面的作用,如潜艇、防毒面具等里面都用它来制氧;在讲有机物,乙酰水杨酸,又名阿司匹林时,可以介绍它的发现过程以及它的作用。它的发现,神奇地为人类带来了诸多的幸福与健康,它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的作用。

四、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直接、生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直接获取知识和技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基本形式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实验内容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调重点知识,教师通常都只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往往忽略了抓住时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通过恰当的设疑,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探索的精神,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实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同学间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首先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实验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演示实验尤为重要。

五、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化学教学10篇

学习

教学改革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改革10篇,内容包括教学改革案例和总结,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思路。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

学习

一年级数学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数学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数学口诀,一年级上册数学。一、导语激趣课堂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导入,成功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自主追求新知,激发学习兴趣,所谓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用有趣味的导

学习

体育教学案例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教学案例10篇,内容包括体育优秀教学案例模板,体育教学基本部分案例。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弹跳能力及掷远能力。三、教学内

学习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10篇,内容包括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育教学心得。(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过于单调课堂设计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课堂设计包含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价等的总体设计

学习

化学教学策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教学策略10篇,内容包括化学教学分析及问题策略,化学有效教学策略范文。一、反馈教学信息化学课程评价主要的功能是为化学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学决策过程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资源和社会

学习

四年级英语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英语10篇,内容包括四年级英语范文100篇,四年级上册英语。四年级英语作文:TheTreeinFrontofMyHouseThereisatalltreeinfrontofmyhouse.Iloveitverymuch.Whenspringcomes,thethickleavesm

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一年级上册语文大纲。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听说方面,主要从听说内容、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上提出要求。如“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听话集中注意

学习

有效教学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有效教学10篇,内容包括有效教学第十讲心得,有效教学摘抄及感悟。布鲁纳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奥苏伯尔按照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有意

学习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10篇,内容包括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咋教,中职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第一,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因

学习

工程监理工作思路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监理工作思路模板,内容包括工程监理工作思路,工程监理总结及建议。当前我国的公路工程监理工作一般都采用混合型监理模式,指的是甲方(即业主或者是建设单位)与社会监理机构一起进行监理的工作模式。在这种监理工作模式中

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教学平台10篇,内容包括教学资源网络平台有哪些,网络教学平台排行榜。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形成性评价对医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只是为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应付教学改革的要求。2.在准备环节教师在个人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没有

学习

教学法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法10篇,内容包括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摘抄,教学法范例特点。六步教学法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

学习

小学识字教学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识字教学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识字教学方法大全,小学生识字教学教案。过去的大纲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并不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则是将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

科学教学10篇

阅读(14)

遵循新课标精神,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引领我们到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二、利用好特有的教学资源,躬身实践,培养兴趣,缔造探索研究型“小科学家”教师是教材的二度开发者。我校在平原地区,学生对于石头的认识较少。在教学中,可

学习

教学改革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改革10篇,内容包括教学改革案例和总结,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思路。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

学习

体育教学案例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教学案例10篇,内容包括体育优秀教学案例模板,体育教学基本部分案例。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弹跳能力及掷远能力。三、教学内

学习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10篇,内容包括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育教学心得。(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过于单调课堂设计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课堂设计包含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价等的总体设计

学习

化学教学策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教学策略10篇,内容包括化学教学分析及问题策略,化学有效教学策略范文。一、反馈教学信息化学课程评价主要的功能是为化学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学决策过程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资源和社会

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一年级上册语文大纲。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听说方面,主要从听说内容、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上提出要求。如“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听话集中注意

学习

美术教学反思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美术教学反思小学,电脑美术教学反思。导-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巧设情景不是为博学生眼球而故弄玄虚,而是从学生内心出发,探索学生真正感兴趣并想要为之努力学习的内容,从根本上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

学习

化学教学教案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教学教案10篇,内容包括化学教案模板精选10篇,化学教案模板。二、有效转变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1.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发展个性。学习方式的优化是以学生将

学习

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体育教学科研论文,体育教学论文10篇题目。着眼于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综合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2.“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