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探讨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进行教学,是中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因此上好中职体育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第一,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第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鼓励学生创造新的方法去完成动作,让学生有目的的质疑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思考、发现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三,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技能,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应注重职业特征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对专业、工种来说处于服务性地位,不同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而不同专业技能需要相应的体能保证。如厨师对手腕力量要求比较高,海员必须学会游泳,保安必须熟练掌握擒拿格斗,宾馆服务必须熟练托盘,服务业必须接受形体教育等。体育教学应体现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在保证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所学职业的特点,使他们受到一定的专门训练,获得本职业所必须的身体素质和实用技能。在教学中,尝试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专业身体素质入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他们具备适应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如幼教班的教学,在准备活动中,由学生轮流组织领做热身操,老师协助做好组织工作,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节奏感、自信心,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再如,计算机、电子专业要求学生的身体具有较好灵敏性和协调性,其体育教学应围绕专业实际,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实行有专业针对性的身体锻炼,如健身跑、球类、健美操等项目。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运动基础。
三、体育教学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普遍入学成绩差,常被传统的教学观念视为中考的失败者,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就业的压力,造成中专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害怕考试、害怕与人交往。而有关调查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疾病的方法,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是***抑郁症、焦虑症的有效手段。再者,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在持续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下,或是在情绪消极低沉的时候,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健康教育专题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课,并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对学生培养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很有必要,也更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采用激励和肯定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教师要通过创设运动情景,着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培养学生情绪的调控能力。
四、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德育渗透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神圣使命。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对学生加强德育。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德育渗透:其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如通过队列练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其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如在短跑教学中,结合技术动作要领,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打消抢跑等投机心理,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德育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其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大德育渗透力度。主要是利用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环境,结合体育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总之,重视中专生体育能力培养,是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达到职业素质要求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体育应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不同时期对中职体育教学的要求,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俨先元. 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2
一、通过体育教学,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
并告诉学生体育不仅是与自己身体健康有关系的问题,更有向“更快、更高、更强”进***的体育大家庭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从而使当代中职生了解体育不仅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进一步告诫学生,体育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娱乐的要求,还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人体极限不可缺少的载体,应勇敢地向困难挑战。
二、强化体育意识,激发参与体育的原动力
体育意识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采取个人认为行之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目前,就中职学生整体而言,提议意识比较单薄。具体表现为:一是应付考试,缺乏主动性。有些中职生怕哭、怕累、怕炼,锻炼与否无所谓,缺乏对体育锻炼意义和知识的了解,造成认识上的偏颇。二是缺乏积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分组练习中,不能及时完成体育教学内容,结果造成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中职生虽然成绩差,但是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男生大多数好表现、喜欢竞赛性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女生则大多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因此,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以大纲为准绳,因地制宜,适当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培养兴趣,逐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2.加强体育教学,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提高体育学习兴趣。3.利用竞赛方式,鼓励多数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是强化和提高学生体育意识最有活力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如在冬季体育教学中,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拔河比赛吸引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挖掘体育个性,注意扬长避短
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依赖体育个体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体育个性的发倔和培养已成为体育教学追求和探索的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体育教学中,那就是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例如,对于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应以培养兴趣为主,施以广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个体特质,加以引导,培养兴趣,促其发挥特长,借以提高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贯穿有趣的教学形式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有趣的环境氛围中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对于性格沉稳、文静、不好动的学生应加强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使体育锻炼成为主动的、终身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习惯;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更好地根据他们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区别对待,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各自的身体优势。
四、培养体育道德,坚持“道德”第一
体育道德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依据的思想道德规范。优良的体育道德将极大地促进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而恶劣的体育道德作风将极大地阻碍体育运动正常进行,如臭名昭著的英国足球流氓;屡禁不止的兴奋剂丑闻;学校强占场地现象时有发生;在身体接触运动项目中,如足球、篮球中,有意识的恶意报复性伤害等。恶劣的行为对蓬勃发展的体育运动来说是个别现象,但它们造成的危害不能低估。如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或小型竞赛中,学生表现出极强的集体荣誉感,但不乏极少数学生为了取得成绩做出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在肯定其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指出其错误的行为只会给集体带来耻辱,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这不仅是体育运动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还是我们培养全面人才的道德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育 美育
【中***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11-02
一、 对美育的理解
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也称审美教育,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体育和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两部分。体育和美育相辅相成,其共同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健美的身体。
二、美育的重要性
德、智、体、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培养现代人才方面,体育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对美的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强烈,人们希望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注入美育,使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体美、技能美和人格美。所以体育美育教育在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高职院校体育美育的现状
(一)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对美育的认识
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体育教材内容的美学特性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参加竞赛,所以,如何在教授给学生运动技术结构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运动技术学习的兴趣,依然是我们目前没有处理好的课题。本人对学校体育教材与美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只有使传统的教材技术结构分析与美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加符合体育教学的本质,才能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美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体育课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不能回避的是我们对体育教材的研究还不够。当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变成一项硬性指标来强迫学生完成时,其趣味性将大大降低。首先。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美育教育。大学生的身体虽然已经发育成熟,但心理却仍然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在这一阶段,美育教育可以把学生引入审美状态,优美的身体语言和高雅的音乐旋律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想象,从而养成学生对审美的条件反射。体育教育有着特殊的团体协作性和竞争性,所以,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丰富其善于忍耐、积极进取、光明磊落、坚持正义等情感体验,使体育课激发他们对真理和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其次,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以美助健”的引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质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不太注重,反而对体育的技术性和竞技性过分强调,这样一来,健与美的和谐调控被破坏了。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应聘者的形象和气质,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通过加强身体锻炼和提高审美观念来塑造理想的体魄、气质与形象,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满足社会的需要。最后,在为学生输入审美信息、教会学生树立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进入审美状态的培养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深层次美学、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最终使运动技能成为其终身体育手段是我们分析教材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美学教育的途径
4.1 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教授系统的理论和技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有关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培养学生的鉴别和欣赏能力,把美学原理和竞技常识相结合,通过视觉体验感受到运动中美的因素,并正确评价运动中的美,从而使不能参加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学生能够体会到观赏竞技比赛的美感。
4.2 体育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体育教师的形象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衣着的整洁、语言的优美、行动的文雅、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去感染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的动作示范中也要特别注意美的表现。体育教师除了要讲解知识和技能外,还要用形象的的动作示范,这种言传身教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活动。
4.3 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要从体育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感觉器官,美具有形象感染性,离开了感性认识,就谈不上审美感知,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意识倾向,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把内心体验到的美的动感和观察到的美的视觉感结合起来欣赏。
4.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所享受到的美感多半是视觉上的,所以,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审美能力的体育观众,即通过视觉对运动的体验,感受到运动中的美,能够根据项目的特点,用健康的审美心理去分析和欣赏身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的各种美,成为具有美感并能正确评价的体育观众。
4.5 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体育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利用音乐与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的结合,引导学生能够欣赏音乐、舞姿优美、养成良好的走路姿态,从而实现其技巧美、体形美、力量美和行为美。
体育和美育作为完整教育密不可分的两大方面,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去揭示、去创造、去追求各种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可以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美有着理性和感性上的认识,欣赏到身体在运动中各种美妙的形态变化,教师也会“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美的一代。
参考文献:
[1]刘慕梧.体育美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l995.
[2]连瑞庆.美育与人格的塑造[J].教育研究,1991,(6).
[3]吴庆华.体育的美育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4]杨加玲.健美操的教育功能与艺术欣赏.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0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4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质;体育锻炼;营养干预;青少年
国民体质与健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国民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是国家和未来的希望,其体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兴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充满竞争力的基础,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名句,“少年强”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2002年的青少年测试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已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的报道《国民体质检测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若长此以往按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各国***府通过对本国多年体育活动的跟踪调查发现,投资大众体育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国民体质,是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不少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由***府组织实施的健身计划。我国也在1995年、2000年、2010年进行大规模全民体质测试。所有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体的体质。学者们普遍认为,营养状况、后天因素和环境、社会条件、体育运动等对人们体质的差异有重要的影响,而影响体质差异的最大因素是营养摄取的合理性。合理的营养能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一旦营养失调,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发某些疾病。运动营养学专家杨则宜:“生命在于运动和营养”,这一口号的提出,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规律运动合理营养创建健康生活方式是改善和提高国民体质的根本的、有效的途径。为了科学、有效地改善、提高国民体质,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相关研究人员在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不少专家、学者和官员从不同的侧面做了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重,学习时间延长,正常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僵硬,实施环节相对薄弱,体育经费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体育教师素质不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现代生活方式发生了由“动”到“静”的变化,体力劳动较少;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家长的示范作用;独生子女问题;营养知识的缺乏导致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调。综合以上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的,还有学生自身的。在围绕青少年体质下降这一现象中,主体是青少年学生,凡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客体都可成为原因,但是各种客体又因其与学生关系的远近、强弱不同,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这一现象中所处的地位和关键性也迥异。从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教育负有相当大的责任,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应把健康体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本文在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之上,综述了一些运动干预及营养干预的实施对青少年身体体质的具体影响,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生活方式及锻炼方式提供参考性意见,同时使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饮食习惯提供操作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提出一些确实、可行的建议。
一、体质的概念界定
(一)体质的概念
目前体质的概念还没有得到统一,说法很多。比较公认的几种有:
1.1982年泰安会议中有关学者们共同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与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体质研究会于1982年8月研究规定: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一个人体质强弱有重要关系,如体型、相貌、性格、机能、疾病及寿命等许多方面与遗传有关。但遗传对体质的影响只提供了可能性,而最终人们体质的强弱还是依赖于后天的环境,通过后天体育的锻炼和医疗保健工作,有可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特别是体育锻炼,它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途径。
3.体质研究会于1988年7月研究规定:体质是指人体良好的质量。它是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塑造所达到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全面良好状态。
从上述的几种体质概念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体质界定的共同点及体质的几个主要的组成因素:(1)先天的遗传性为前提。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它对体质的影响只提供了可能性;(2)后天获得性为决定因素。人可以通过后天体育锻炼和医疗保健工作,来改善自身的体质;(3)人的综合的、稳定的特征。它包括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是表现出人的综合性的、相对较稳定的特征,所以不能以其中的某一方面的表现来衡量一个人体质的强弱。所以我们理解体质时要从这3个主要组成因素全面把握,从而正确的理解体质的概念,把握其发展规律。
(二)体质的指标
评价体质强弱的综合指标有以下五个方面: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等。
2.生理和生化功能水平,即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及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即身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 柔韧性等素质及走、跑、跳、投、攀等身体运动能力。
4.心理发展状态,包括个体感知能力、个体意志力、判断能力。
5.适应能力,即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抗寒、抗热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变迁
从新中国的成立至今,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经历了以下几种变迁:
(一)1949-1965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学理论,由于受苏联凯洛夫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确立了“三基”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二)1966-1976年,***期间,整个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这一时期是劳动代替体育,***事代替体育的年代,没有形成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三)1977年-80年代中期,人们根据1979—1985年2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材料对比得出,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增长不明显,一些健康指标有所下降”。人们开始反思,学校体育如何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学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由此才提出增强体质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四)步入新世纪,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们需求健康成为时代的主题,“健康第一”的思想被确立为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的身体是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载体,是人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从事创造性劳动的载体。
根据教育工作者职责层次的不同将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一般是指由教育决策者的失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包括他们为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教育体育***策、教育体育发展战略。例如,国家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太少;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妥善;没有及早地把普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体质健康状况放在治国安邦之本的基础位置上;没有及早的开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宏观因素上的影响范围可波及全国,其危害可能殃及数代人,严重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微观因素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某方面的失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例如,学校体育目标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体育教学内容陈旧;体育课随意被挤占;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新颖;体育评价不合理、不客观等等。微观因素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数以万计的家长的切身利益,并由此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可见宏观因素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影响很大,且涉及面广,但微观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三、影响青少年体质的主要因素
体质的强弱是由很多方面决定着的,它主要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遗传只是对人体体质的状况和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能性或前提条件,最终体质的强弱还是受后天环境、营养、卫生以及身体锻炼等因素的影响。从整个社会来看,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例如,有遗传、物质条件、体育锻炼、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等等。根据前人的研究,运动、营养和睡眠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三要素。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后天的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比任何时期都大。在影响青少年体质的后天因素中,运动和营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2007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要“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
(一)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1.对人体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的刺激首先可直接作用于骨、关节和肌肉等运动器官,并因而使之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对骨骼的刺激,增加骨矿物质的吸收,促使人体长高;可以通过对骨骼肌的刺激,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肉细胞代谢,促使肌肉发达,增强人体的各个宽度和围度,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手段。
2.对人体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医学作用。体育锻炼可促进心血管功能的改善,如:安静时的心率下降,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和心脏体积增大等;体育锻炼可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骨骼的衰老。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肌肉反复用力做功,可以刺激肌肉细胞中有关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酶活性的增加,因而提高肌肉细胞中能量代谢的能力,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目的。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参与活动部位的骨受益最大,在肌肉收缩期间,所连接的骨会受力,其对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就会相应增加,对预防骨质 疏松就会有一定的作用;可阻碍、减少、避免疾病的发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某些免***能力,防御生物病原的侵害。国外的实验证明,在进行运动时体温升高,机体内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增强免***功能,从而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同时,体育运动时,体内由血球的数量增多,也增加了抗御疾病的能力;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以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使人们具有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力与心理准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减少、推迟或避免各种代谢疾病的发生。经过广泛的实验证明,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降低,这些指标的变化对防止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都是有显著效果的。体育锻炼对于防止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和运动器官老化等方面的作用也同样是十分明显的;体育锻炼可以加速病愈后的恢复。各类患者可通过医疗体育的多种手段恢复肢体功能,增强抵抗能力,以补充医药手段的不足。
3.对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能力的作用。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质上是人受了外界环境影响,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不断调节机体,使之处于正常稳定的功能活动状态。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要达到人体与外界的平衡,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调节来增加适应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而准确,有利于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和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大量研究都证实了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如西兰大学的李石庄研究表明:运动处方制定的锻炼强度、锻炼时间和锻炼频度对实验组成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都有着影响,特别是体重改变比较明显,说明短期的体育培训对增加瘦体重和减少体脂成分都有效果。
(二)营养干预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营养干预是改善个体或人群营养状况的行动。足够的营养是保证人们身体正常成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人的体质、体格发育水平,除了遗传因素外,与其营养状况有很大关系。合理的营养能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一旦营养失调,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发某些疾病。大量的实验表明:营养干预能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防治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提高机体免***力,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改善人群的营养及健康状况。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李广英论述了合理营养对少年儿童成长发育、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疾病预防、体育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山东理工大学的张保国等也阐述了运动营养补剂的研究状况。湖南师范大学的吴新正、陈嘉勤等探讨运动营养补剂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强度运动训练前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影响,得出结论营养补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对过度训练所造成机体组织损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玉林师范学院的徐标采用实验、调查、检测统计等方法,对早餐营养干预前后体育系学生的营养素摄入量,术科课中的血糖水平和运动能力指标进行对此研究结果显示:早餐营养干预可以使体能学生上午术科课时血糖维持在较理想的水平,运动耐力也明显的提高。刘冬森通过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营养补充,观察运动性贫血状态下和营养补充时大鼠的脾脏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研究运动性贫血和脾脏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进行铁制剂和中药阿胶制剂补充能扭转运动性贫血的状态,补充中药阿胶制剂的效果要好于补充铁制剂的效果。西南交通大学的李鸿等人通过运动营养干预对反映健美操运动员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协调性、节奏感等素质的主要机能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肯定了营养补充对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性。王忠礼研究显示补充无机盐、维生素特别是谷氨酰胺等营养补剂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但是,实验前后各组间运动员的各项峰力矩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不能高估补充营养物质的作用。麻春雁等人对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大鼠组织自由基代谢状况及营养干预后自由基代谢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导致骨骼肌、肝脏sod、gsh-px 酶活性显著降低, 组织自由基代谢紊乱;营养干预显著提高运动大鼠组织sod、gsh-px 酶活性, 营养补剂对改善运动训练造成的自由基紊乱具有积极意义。
(三)运动和营养干预同时施加人体,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江西师范大学吴丽萍通过实验证明:运动与营养干预不仅能令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发生良好的改变,还能提高人体的身体机能,改善人体的血脂水平和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免***能力和素质。江西师范大学的艾小平[23]验证了运动和营养干预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从脂代谢改变,揭示运动与营养干预对肥胖大鼠减肥作用的机理。
综合以上研究分析: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青少年的身体成分、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四、小结与建议
(一)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青少年的身体成分、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二)加强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青少年是国家的人才基础,其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实力,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也与民族的健康素质完全挂钩。因此,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加强青少年体质工作的重视程度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青少年体质的增强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体质教育的实施、改革和完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院校必须贯彻***的方针***策,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部门的主体作用,其他职能部门也应积极配合支持。增加体育资金的投入,改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配备,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的建设。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一体化 教育教学 管理工作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35-01
中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双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一方面是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因之,我国的中等教育既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培养的出口教育,也是为高等学校提供生源的基地教育。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尤其一线普通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的现下,振兴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战略视角。振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思想,在教育教学模式上予以创新,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创新举措之一。
一、中职院校实施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性与一体化教育的基本模式
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可以看出,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满足社会的职业岗位群所需人才服务的,培养出的学生要具有职业需要的基本技能,上岗后就能够得心应手地投入生产和工作。但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处于尴尬的生源质量和数量不足的状态,我国中职教育教学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改革。
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提倡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层融合,分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在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应提倡,改革以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工作过程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课堂与生产车间”三位一体的方式组织与实施教学,形成“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四个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基础操作能力的提升,企业生产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提升。
二、实现中职院校一体化教育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实现中职院校一体化教育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之,中职学校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突出抓好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的组成结构主要有三种情况:由普通教育转行而来的,其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沿袭了普教的惯性,与职业教育的需要距离较大;在中职学校任课多年,过分在意职教与普教的差别,重视技能教学,忽视职教与普教的联系;由师范类学校毕业后就职的,还有一部分教师由师范类学校毕业生而来,缺乏专业课教学经验,在短期内还不可能成为骨干教师。面对教师队伍的现状,中职学校实施一体化教育教学创新必须在提升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上下工夫。
二是增强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和开拓创新意识。要在教师中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开放教育、能力教育、发展创新教育的理念,激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样的教学理念,积极尝试加强与行业、企业接轨,从典型工作任务中提取知识、技能的要求,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应该着力提高名优骨干教师质量,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再通过课程实施,积累经验,总结成果,为进一步滚动推广新技术提供丰富的教改资源。
三、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践地提高专业技能
经过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其就业优势是掌握了某种技能,具备某一专业需要的就业竞争力,能够在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做好具体工作,因此,实施中职院校一体化教育教学创新的落脚点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的端正和提高上,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班主任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要做好学生态度的引导者,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将在校学习与未来的就业需要联系起来,在理论学习中要认真扎实,在实习期间不疏忽实践能力的锻炼,能够在一点一滴和一时一事中修养和锻炼职业技能,包括对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锤炼。要求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阶段要积极地汲取知识和增长才干。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学识程度在就业的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确的选择方向。由于中职生的自卑自负、期望值偏高、对于就业要求较高等原因,使得很多中职生无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因此,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中职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脚踏实地地积累就业资本,脚踏实地地选择自己的就业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6
一、当前中职学校新任体育教师课程教学遇到的可能问题
1.新任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足 ,开设课程内容陈旧,教法单一
***在修订后的《纲要》明确规定:“在中职二年级实行拓展模块(学生自主选项教学),让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课程。”目前,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领导对培养社会紧缺的应用性人才的专业教学方式更加重视,把更多经费投人到校专业课设置与配备上,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相关功能却无法全部一步到位,导致健康教育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合理化地结合。校方的思想怠慢使多数教师丧失了教学积极性。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往往忽略实践教育,重视理论的教学,没有很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2.体育场地和器材匮乏
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必要条件。随着中职学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器材越显得不足。造成硬件设施匮乏的原因有:(1)经济的落后;(2)校级领导不重视体育建设,资金投入不足;(3)社会、企业、社区、学校共同办体育的模式还未形成。由此,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破损器材得不到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埋下事故隐患,导致事故频发。因此,经费的不足和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够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体,中职的学生又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美的追求早已在心里形成。但是,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活动是按部就班式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良好发展,失去了对体育课的激情。此外,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造成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怕吃苦、怕困难的坏习惯,很多学生走进学校便不愿意参加艰苦的体育锻炼。
4.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的不灵活
多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主要采用定量评价,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考核标准,而对新的考核制度不很适应而难以接受,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新的评价体系过于复杂而退求其次。
二、提高中职学校新任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应做到以下四点
1.新任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改善课程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师要改变“以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摆脱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真正的“演员”,但是学生“演”的效果如何则要看教师的“导演”能力了。教师在课中应多引入教学竞赛、娱乐、游戏等等,不断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一些素质练习可以按学生的体质、技能差异等进行合理的分组:对体质弱、技能掌握比较差的学生,不能给他们过高的要求而让他们望而生畏;对有良好运动技能的学生要运用激励手段来鞭策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课程教学方法发展趋势应以以下教学方法为主流:启发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明确结论。研究式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思考、研究、探索、讨论,教师后讲解、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职校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
2.善于开发体育场地和器材,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是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的首要保证。作为体育教师来说,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设施应有的效用,开发它的潜在功能。我们可以引入多角度、多功能的器材使用理念,将一些体育器材应用到教学训练中,使其物有所值。同时我们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课程科学合理开展。
3.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学生是体育课堂中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体育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要不断重新组合,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这样才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活动的开展一般都伴随着疲劳、紧张、竞争等特点,学生在参与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意志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相应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明确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树立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7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及现状
1.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合理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这些特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处理好“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与体育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关系,经常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忽视终身教育的培养或轻视体育技能的学习都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需求。因此,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1.2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体育基础也差。很多学生对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基本规则或动作了解甚少。部分体育教师不了理解学情,仍然按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授课,这就违背了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导致出现中职学生在集体活动时逃课的现象.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有些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已经不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继续实施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2 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进行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很多,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类生长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身高、体重、器官等发育很快。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普通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习基础差,被迫进人中职学校学习。所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主要是缺乏自信、厌学、叛逆。但在能力上,他们的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比较强。在行为特点上,中职学生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比较叛逆,但操作能力强。
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地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是改革的出发点。由于中职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中职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中职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比如,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体育语言艺术.通过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讲述教学技巧。在进行篮球投篮的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NBA投篮大赛.通过这种情景教学使学生充满投篮的兴趣.跃跃欲试。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和训练,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选择、编创一些体育游戏。例如:在球类教学中,可进行“传球”、“接力”、“打点”、“绕物”、“对抗赛”等游戏练习;在短跑教学中,可采用“接力”、“跑城”、“你追我赶”等游戏练习。课堂中插入游戏可以使学生“乐学”、“爱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结合职业特色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编和搭配
由于职业学校具有职业的专业特点,中职学生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比如将来从事电脑、文秘、财务、家电维修等职业的伏案型工作者需要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8
关键词 贵州省 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中***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教学作为一个教育过程即是教与学双边的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过程。
1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目前体育教学目标现状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的特点,对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协调发展七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2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开设情况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开设率达到了100%,但是满足四个学期都开设体育课的只有47.6%,还不到一半,另外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只在两个或三个学期中开设体育课,使体育课的课时达不到纲要的要求,导致这样的原因据笔者了解主要是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后一年或者一个学期都要进行一些考证或者考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学生能够在全国的考证或者考工时能够顺利拿到考工证,毕业时都能持双证就业(即毕业证和考工证),都把学校的体育课进行压缩,在后一年或者一个学期都进行考工课的学习,而把体育课都给删除掉了。
3 贵州省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情况
贵州省中职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比较原始,而且在学校的体育课的安排也比较单一,因此,在体育课的分班主要形式为按原行***班进行分班教学,这样分班形式简单,省事,而且现在的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都是在采用课时制教学,教师的课时费用也是按所上课时支付,如果进行了分性别或者按健康、按年龄分班进行教学,无形当中就会出现增加学校支付课时费的情况,为了减少开支,贵州的多所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还是采用了按自然行***班进行体育课的教学,对于这些现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各不相同,对具有相同专业特点的班级进行分班、分组或者分专业进行教学,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且还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基本上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
4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上课情况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持教案上课的比例还是比较高,这与贵州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自2000年以来学生的生源竞争非常激烈,各校为了能争取到更广泛的生源均对学校的教师上课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有些甚至把教师的上课情况列为年终考评的主要内容,其中就包括了教师上课是否有教案、是否使用普通话、是否准时上下课等。但这些要求在贵州省的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流于形式了,比如教案的检查只是针对开学前进行检查,而课中检查的学校几乎为0,这就造成了虽然有教案,但许多老师并不是按教案的编写进行课程的教学;还有准时上下课,许多老师都做了,但在课中没有学校的监督,就造成了贵州省中职学校当中大部体育教师都能准时上下课,但课中完全是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形成的是上课带带准备活动,下课结合点点名,中途一个篮球上一次课的体育教学现象。
5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情况
由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项目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项目和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需求,因而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使体育教学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主要原因:①中等职业学校在体育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受到普通中小学的影响;②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缺乏对学校体育内容的创新研究。说明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上创新能力表现得较为薄弱。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专门的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工人,开设的专业有着和其他高中阶段不一样的教学要求,它对应的专业性较强,如幼儿师范专业可以对学生进行韵律操、舞蹈、形体操等训练,计算机,缝纫专业伏案时间长,对颈椎和背部肌肉作用的时间长,可以加强对颈部腰背部肌肉的训练,如广播体操、引体向上等运动;商贸专业、卫生护理专业对形体仪表举止要求严格,可以加强学生的形体、灵敏的训练,如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的训练等等。另外,中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的时候,在这个时段对身体的发育情况不甚明确,因此可在体育课开设的同时加强健康、营养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正确锻炼身体,并掌握身体发育的规律。此外,学校还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体育教学内容,调整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切入增强学生职业体能储备,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健康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 广西学校体育卫生学会.文件汇编[Z].2003:78―85.
[2] 夏丰.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4(2).
[3] 赖天德.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防止虚无倾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4(2).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9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必须结合自身情况,体现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对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中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但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并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没有贯彻教育改革的方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影响了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因此,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科学的改革,已成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根据学校情况,统一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是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通过体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学水平,把体育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锻炼有机结合,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目前不少中职学校的教师也在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但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规划的体育教学课程安排,而是体育任课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什么,或是让学生自由选课,学生练什么教师就得考什么,课程内容安排上形成“无***府主义”教学现象。这样,学生在校的体育学习不能有统一的要求并缺乏课程学习的完整性,不符合教学规律性,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中职学校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总体目标,根据学校所在的自然环境和学校情况统一规范,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深化体育教学的改革。因此,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要有特色
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人而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体育教学。同时要注重学生兴趣与个性的培养,坚持依照健身和民族文化与世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原则选编体育课程内容,借此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如果学校场地和设施不完善,在体育教学时可以侧重讲授提高学生动作协调性和突出学生个性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武术等。还可根据学校专业情况开设的一些相关课程,讲授些对学生未来工作有促进作用的运动项目。如对卫生学校的学生可以讲授锻炼身体的保健体操,医疗体育和体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对学营销的学生可以开设锻炼耐力性运动项目及注重集体配合学习项目,用此来提高其今后工作时所需的耐力素质和沟通相处能力。
另外,根据女生与男生的差别分别设置课程,中职学生中的女生比较注重形体美和外表美,她们喜欢动作柔美、和谐,有很强节奏感的体育运动,而男生们大都喜欢运动量较大、挑战性较强同时又能发挥自己特长和能力的体育运动。学生们希望体育运动既有趣又有实效性。因此,针对女生教学可多安排艺术体操、现代舞和健美操等项目,针对男生则应考虑多安排球类运动项目的教学。这些具有较强针对性、健身价值高、具有较强娱乐性的体育运动、教学,能够为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及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三、根据学科课程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
很多中职学校存在着专职体育教师不足、班级众多、专业比较分散、课程较多、学校教务排课困难的现象,因此,大部分学校主要还是按行***班级上课,条件好的学校只能实行分男女班上课,很难做到打破专业、班级的限制重新组成教学班级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课。面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体育教师在坚持学校课程安排的基础上,在教学中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中能够更具选择性和实效性,让他们能够很好地接受。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提高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教学中侧重对学习方法和锻炼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己进行锻炼的体育能力。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完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东西。教学中在学校设置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划分必修项目和选项练习的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进行必修项目练习的教学后,也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进行选项练习,这样在教学中,不但满足所有学生的基础学习,又能让学生在自由练习时满足其各自的需要,让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这样教师通过必修项目的统一教学和选修练习项目的选择性学习,获得科学、全面、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中职学校里,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情操、品德和磨炼意志的一门学科,同时是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广大教师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对自身发展需求的目标。从教学内容、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教学改革,让体育教学调动起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实现终身锻炼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10
论文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影响着人才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还是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率问题。本人结合中职教育实际情况,初步探讨怎样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与健康教育为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提供身体素质的保障。
新理念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促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要使现代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保持完善的健康状态,就必须认真地开发学校体育规划与科学布局以及体育课程资源利用。
一、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和指导思想的落后
其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实行开放招生,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区。许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接受的健康教育与目前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存在根本上的理念差距。部分学生连完整的体育课都没有上过,技能的差异导致学生间接受能力的差异。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必然容易对所学事物失去兴趣。其二,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健康教育的弊端在于对“健康”概念认识模式的模糊不清,这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十分不利的。
2.课程内容的陈旧与教授方法的落后
***在修订后的《纲要》中明确规定:“在中职二年级实行拓展模块(学生自主选项教学),让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课程。”目前,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领导对培养社会紧缺的应用性人才的专业教学方式更加重视,把更多经费投人到校专业课设置与配备上,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相关功能却无法全部一步到位,导致健康教育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合理化地结合。校方的思想怠慢使多数教师丧失了教学积极性。有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往往忽略实践教育,重视理论的教学,没有很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的不灵活
多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主要采用定量评价,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考核标准,而对新的考核制度不很适应而难以接受,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新的评价体系过于复杂而退求其次。
二、相关建议及对策
1.改善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发展趋势应以以下教学方法为主流:启发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总结明确结论。研究式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思考、研究、探索、讨论,教师后讲解、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职校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
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变以往评价单一化的做法。要求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不要怕麻烦,尽量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考试与测验相结合。努力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
3.结合各校特点,开展阳光体育
长期系统的健身锻炼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提高骨量,预防骨质疏松,从而使骨变得强壮、牢固;身体活动使得关节更加灵活、稳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可使肌肉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表现为肌肉的健壮、有力。
4.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资培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