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0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1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揭题,了解晏子

1、观看影片《晏子使楚》的片断。

2、说说影片中的主人公何许人也?与他争锋相对又是何人?

(借机介绍晏子的生平和历史背景。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教师引: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子”在古时候是对社会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3、揭题读题:

解释“使”的意思。

设计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4、过渡:刚才我们观看的影片就是《晏子使楚》的片断,看看课文又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供初读要求:

⑴ 标自然段,划生字词。

⑵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

楚王、晏子、侮辱、尊重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是怎样侮辱的?(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用波浪线划出)

反馈: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教师相机引导板书:

1、钻狗洞 狗国

2、没人才 下等国

3、没出息 贼国

从这些事情上晏子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根据板书尝试给课文分成三段:

起因──经过──结果(板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三、字词教学

写字指导:重点指导:谎、敝、淮、橘、贼。

〖板书设计〗

起因: 楚王侮辱晏子,侮辱齐国。

经过:1、钻狗洞 狗国

2、没人才 下等国

3、没出息 贼国

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楚王几次侮辱他?他又是怎样反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二、深入课文,研读晏子

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

⑴ 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他的话外之音。

⑵ 多种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

①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能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楚王就是______。只要______就______。

板书:

狗国

②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训练:这几句句子运用什么写法写的?

出示古文,找出与这些句子相对应的成语:举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③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______。因为______,所以______。

板书:

最下等国

④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______。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所以______。

板书:

强盗国

⑶ 从这些事情中,楚王的最后表现是什么?

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交流后教师板书:

只好打开城门

只好陪笑

只好赔礼

你能用几句歇后语来概括一下楚王的行为吗?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⑷ 同时可以看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板书:

聪明善辩 心中有国。

设计意***:这一环节采用了句式填空,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先个别练,接着全班交流。通过这样的扎实练习,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请大家看板书,楚王侮辱晏子的企***越来越大,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

设计意***: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补充小故事《***巧斗美国记者》。

〖板书设计〗

聪明善辩 心中有国

晏子(齐)不敢不尊重 楚王

面对侮辱 巧妙反驳 完全战胜

【课后分析】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2

2、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文稿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两枚),有封面的一份,封面和标题字体为黑体2号,正文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正文内不能出现单位、姓名等信息。

3、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

【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十一、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重点)

2.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难点)

3.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语言中透露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一人之辩,终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今天我们就接着来学习《晏子使楚》领略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的风采。在正式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结合上节课的课后作业,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最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2、教师:同学们根据对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简单说一说自己对楚王与晏子的印象分别是什么。

过度:看来,楚王与晏子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他们二人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请你结合科文中的句子,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二)研读赏析,品悟语言

1、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老师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楚王与晏子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课文之中是如何体现的?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品悟语言,了解写作的方法,并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力***使学生在反复的读文与交流的过程之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2、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进行交流

(设计意***: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所谓见仁见智,只要言而有据,言之成理,我们都应给予认可与鼓励。首先对楚王的印象部分进行交流。)

3、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1)楚王的印象

故事一: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2)指名回答。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3)从楚王的表现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性格?

(将学生回答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故事二: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1)师:楚王问晏子的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什么?该怎样读这句话?

(提示学生抓住反问的语气,以及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神态的“瞅、冷笑”等词语。)

(2)根据学生抓住的关键词句,变换字体颜色,指名读,全班读。

(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专横、无礼、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设计意***:楚王在第二个故事中问了两个问题,而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讽刺齐国没有人,也

是说晏子是个无能之人,言外之意就是你晏子也配访问我楚国!专横、无礼的人物性格显而易见。除了楚王的语言,学生还可能会抓住“瞅”、“冷笑”这两个表示动作与神态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学生找到的关键词句,将其变成不同的颜色,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加深对人物性格的体验。)

故事三: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

(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

同学们刚才通过集体合作,我们通过:初步印象——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细心体会——验证人物性格、品悟文章语言的学习方法,看到了楚王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2)晏子的印象

A、能言善辩

请同学们根据:初步印象——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细心体会——验证人物性格、品悟文章语言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对晏子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并完成以下填空:

故事一:

(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

(2)指名回答。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

(4)生:晏子根据楚王的逻辑进行推理:

因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

访问狗国钻狗洞,

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结: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了晏子怎样的特点?(能言善辩)

过渡:晏子并没有说出最后的推理结果,但是这结果却是现而易见的。那么晏子的语言是不是都如此巧妙,他是不是真的能言善辩呢?同学们自己根据前面总结的学习方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推理后两个故事。

故事二:

因为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不中用之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故事三:

因为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强盗之国。

(设计意***:课文当中,晏子的语言是极其巧妙的,我们也就是通过晏子的话语体会到他能言善辩的这个最主要的人物性格特点。学生根据前面总结的学习方法很快就能住人晏子的语言进行分析,将晏子所说的话用多媒体出示。让学生反复朗读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语,说一说三处反击的话语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其共同之处就在于晏子都是依据楚王的逻辑进行推理,且只说推理过程,不说结果,但是其结果却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推理,从而证实晏子能言善辩的特点。)

B、爱国情怀

(1)师:晏子作为一名使臣,他应该极力的维护自己本国的尊严,在反击的过程之后总他分明可以利用自己的推理直接指出楚国是狗国;是不中用之国;是强盗之国以此贬低楚国,维护国家尊严,为什么他却没有这样做呢?

(2)学生回答

(机智爱国不卑不亢)

(3)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爱国情怀等仅仅体现在这三处吗?你还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4)学生回答

(证明齐国人数多时所说的话也是有力证据。他利用了“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挨着肩膀,脚尖挨着脚尖”夸张的语言来说明齐国人多。)

同学们,课文中表示齐国人数多的句子可以用哪些成语代替呢?出示古文与课文内容。(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配合读文

(设计意***:将学生再次引入文本,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将自己的理解入情入境的表达出来体会楚王的蛮横与晏子的能言善辩,同时也引导学生体会晏子对国家尊严的维护,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积累运用,总结方法

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能言善辩的晏子,也看到了一位蛮横无理的楚王。希望今后我们再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要注重文章之中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表达方式,并从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去。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晏子,你将如何应对楚王的侮辱?从三次对话中任意选着其中的一次进行反驳。

(六)作业安排

将课文中的小故事排练成课本剧,加以展示;推荐《晏子春秋》中《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的故事。

教学设计范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的挂***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文成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许多的旅游名胜,你们知道有哪些?(百丈飞瀑、铜陵山、刘基故居),这些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游玩,同时他们也非常喜欢到我们这的乡下去玩,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说就是体验“农家乐”。我猜很多同学的老家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住在乡下是吗?那你一定去过乡下,在乡下你都见到了什么?

(指名说,激发兴趣 …… )

师:今天,就让我们去乡下人家走一走,看一看,怎么样?带着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次。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

2 、指名读文,扫除障碍

师:这篇课文虽然长,但是生字不多,只有五个。下面我请同学们把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多音字“结”“冠”。

(指名读,自由练读)

师:你们看,难读的句子只要多读几次,就能读通顺了,所以同学们要多读课文。

3 、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交流)

师: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 划出句子,齐读

b. 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

不论 … 不论 … ”),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问题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 独特、迷人 ,板书)能换个词吗?

c. 同学们刚才通过朗读很好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你们很会读书!现在谁来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生交流后师小结:乡下人家,到处都隐藏着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老师就被其中的一道风景给吸引住了,你们看——

三、阅读片断,想像画面,品味语言,感受美景

1 、雨后春笋***

(出示片断: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儿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a. 自由读。师:同学们,读读看吧!我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喜欢上这道风景的。

b. 指名读。师:谁读着读着也像我一样喜欢上这道风景了?请你来读!

c. 品味语言。师:这道风景中什么东西吸引了你?它什么地方吸引你?

竹:“绿的叶、青的竿、绿绿的浓荫”,颜色多美!

笋: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哪些词让你眼前一亮?“鲜嫩,成群,探”,小笋芽,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多聪明、多可爱的小笋芽啊!怎样读出竹笋探出头来的样子?

d. 想像画面。师:读到这,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e. 画面起名。师:一段文字,加上同学们的想像,它已经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咱们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吧!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同学们真是起名高手!老师把你们起的名字写到黑板上的画卷中。

2 、师总结学法:同学们,一段文字,读着读着,我们就把它想像成了一幅画,读着读着,我们又把这幅画浓缩成了这样诗意的名字。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下面把时间交给你们!出示“学***囊”: 1 、在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断读一读,边读边 想像画面,并且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2 、在旁边写下读书时的感受、发现、疑惑 ……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情况,并对个别有特色的批注加以表扬

如: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把片断中好词好句划了出来, 真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有些同学已经把风景的名字写在旁边,还有些同学写到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 )

3 、全班交流

师:谁想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跟大家分享。你可以读给大家听,也可以说给大家听,你还可以演出来,画出来。

院里鸡群***

出示:鸡,乡下人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

. 你喜欢哪一处风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现?

a. 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他读得怎么样?谁还想读?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 ……

b. 说。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断?(这是只骄傲的雄鸡,伟大的母鸡 …… )为什么这么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率领”“大踏步”,你说得很好,带上这种感受再去读一读,你会读得更好。

c. 演。有没有用演的方式来表现一下这只的公鸡?

e. 你们给这幅画面起个什么名字呢?生自由交流。

门前鲜花***

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a. 你给这道风景起了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见过这些花吗?出示***片欣赏,你在乡下人家还看到过哪些花?(桃花、油菜花、梅花、杜鹃花 …… )当乡下人家的门前开满鲜花的时候,你能用上哪些词来说说。(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颜六色 …… )与其说是乡下人家,还不如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呢!

b. 谁想去这座独特的花园里赏花?那就通过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那儿去!(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我已经闻到花香了,可是还没看到花,谁再来读读?你为什么这样读?)

c. 读着这段话,你还有哪些疑问吗?朴素和华丽相对,矛盾吗?不,乡下人家的花不像城里的鲜花用美丽的花瓶装饰,用漂亮的彩色纸包装,它们就长在土里,是最朴素,最自然,也是最美的花!

d. 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读出花的美!

四、小结归纳、升华情感

1 、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节课我们只能欣赏到这,乡下人家还有许许多多独特、迷人的风景,只要你细细去看,用心观察。老师这儿有一本乡下人家的画册,请大家欣赏。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3

一、从课题入手鼓励探究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课文的题目有时能解释中心、点明主旨,因此要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深刻体会思想感情。

例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非常想知道“她”是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的同学发现“她是我的朋友”是课文中的一句话,为什么用这句话作为题目?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励了学生积极去课文中探究。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然后让学生画出表现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活动的变化,再通过研读课文,同学们明白了,课文写阮恒为了小姑娘能获得生的希望,把自己的鲜血献给了那个小姑娘,但是阮恒没有鲜血经验,以为会把所有的血献给她,自己会死去,在经过了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把血献给她。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阮恒为什么要这样做?阮恒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她是我的朋友”。可见朋友在阮恒的心中是多么重要,因此以这句话作为题目,能揭示阮恒的那种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二、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积极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代的大学者朱熹认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中,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的头脑积极主动的转动起来,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比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设计了一组具有启发性的思维训练题,其中一题是:楚王尊重晏子,就是尊重……一个学生回答说:“楚王尊重晏子,就是尊重楚国,就是尊重他自己。”他的回答引起不少学生质疑。我紧紧抓住这一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们为什么对他的回答质疑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深系课文内容展开讨论。经过一番思考、争辩,学生们得出结论:楚王想侮辱晏子,结果自己和楚国反被晏子侮辱了;即使楚王侮辱晏子成功,作为一国之君,竟然采用钻狗洞的下流手段侮辱他国的大夫,也不算是一件光彩的事。如果楚王尊重晏子,以礼相待,这样会使晏子从心里敬重楚王。因此说,楚王尊重晏子,就是尊重他自己,就是尊重楚国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所提问题具有启发性,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在这场已知与新知间的争辩中,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侮辱他人等于侮辱自己,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

三、发展思维引导探究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设计“人”字形线路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一时弄不明白火车“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向西北前进。”这句话的意思。如何理解呢?仅靠语言的描述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我就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有的小组把自己当作火车,十几个人排列起来走了一趟,有的学生把铅笔、文具盒作为道具,进行演示……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成功经验,情绪极其高涨,个个沉浸在愉悦之中。

这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语文知识,不仅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究,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设;生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在,我就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教学必须要有预设。预设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前的预备与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里教师说什么,就连学生怎么做一般也都有很详细设计。从新课程的理念来看,这种做法看似费力不讨好,因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但是,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由此可见,没有预设教学,也就说不上动态生成。《大瀑布的葬礼》这一课文时,原课文主要内容描写昔日瀑布壮观景色,到人类没有节制用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后导致瀑布枯竭。教师如果没有精心的预设,在教学中按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定会很平淡无味,学生也没有经过多少思考,学生的收获会寥寥无几。教师在教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的经验,对文字理解和想象能力,借助多媒体,将瀑布壮观景象通过画面方式,去理解课文重点词语,让学生有感而发,学生浸没在美好的感受中,教师话语一转,这些美好愿望都无法实现了,这些景色现在已不存在了。学生由刚才的美好感受跌落下来,心中产生疑惑。潜心研读课文,寻找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环节中生成,生成预设的教学效果。

二、生成是课堂教学预设的升华

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当教前预见面对活生生的人时,作为教学的预设,一要能“升级”,二要有“超越”。所以,教师要学会弹性预设教学过程,从结构、环节、时间、做法和结果等方面去考虑。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使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如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有学生介绍前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说:“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有另一位学生举手表示有补充:“我觉得诗中写的梅花不是画中的梅花。”当时我很愕然,有点想否定这个同学的说法,但是看到他很认真的样子,我请他讲讲理由。他认为因为梅花长在了洗砚池边,而洗砚池因为诗人经常洗砚,池水被染黑了。所以池中的墨水渗透到了梅花的花瓣中,致使“朵朵花开淡墨痕”。学生的回答超乎我的预料,但是我还是肯定了他的思考。很多同学也表示赞同,甚至又有同学发言说:“生长在诗人院中洗砚池边的梅花,倒映在被墨水染过的池水中,也是‘朵朵花开淡墨痕’。”当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都是亮亮的,我还能说什么呢?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生成要顺应学生的需求,生成可以让错误变得美丽, 使课堂充满人文性。

三、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教学倡导生成并不是否定预设,而是对预设的要求更高,预设中应包含着更多生成的因素和成分,生成性的预设是更有价值生成的基础。教学倡导生成,并不是片面地追求生成,不是漫无目的,脱离文本的生成。 生成首先应当尊重文本的内涵,在深入理解文本丰富内涵基础上进行生成。教师要有所选择,对那些无关的,没有多大价值的生成可以一笔代过,那些有探究价值的生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例如《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教师在引入课题时,哪个字是题眼?(“使”字),“使”是什么意思?晏子几次出使楚国?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晏子“第一次”为什么事出使楚国?这时晏子是怎样对付楚王的;接下来让学生按学习“第一次”出使楚国的方法学习“晏子第二次” 出使楚国;最后放手让学生学习“晏子第三次”出使楚国。从“晏子三次”出使楚国对付楚王的过程中体现晏子、楚王的人物特征。课文在教师预设下完成教学,学生在预设下生成,达到学习要求,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在教学中,预设的思路明显,其过程也出现过学生学习障碍,教师机智地化解,使教学预设的方向下生成有效的学习,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力的。

参考文献:

[1]《为了“生成”而“预设” 》,杭州市上城区教研员专题讲座,2004年4月.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5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出思考问题时,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对学生整体的表现要进行预判。这样就可以早早准备好追问的问题。教师追问学生,要让学生感觉自然和顺理成章,就需要提高问题设计的相关性。如果问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学生就会被搞懵,不知道教师的真正用意,回答起来更是心中没有底。所谓相关度,就是指问题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而且追问的内容有利于对前面问题的更好解读。追问应该是补充完善的过程。比如在《将相和》的教学时,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因为蔺相如不想争一时高低影响团结,妨碍国家大局。这时教师要追问,只能从蔺相如的人品方面进行:有意避让的情节展现了蔺相如怎样的精神面貌?如果教师追问蔺相如获得过哪些功劳,就降低了问题之间的相关性。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案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成功借箭?”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是众说纷纭。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有的学生回答仍然比较模糊:因为诸葛亮能掐会算,所以才能成功借来10万支箭。这时候老师可继续追问:诸葛亮都算到什么了?学生会继续思考回答:他算到周瑜要陷害他,绝对不会让他顺利造箭的。他还算到曹操小心谨慎,不敢出兵。老师可继续追问:除了算人,难道就没有算算别的?学生回答:他算了有利的地形,还算了大雾的天气。通过这一连串的追问,问题获得圆满解决。这就是追问的效果,因为后面追问的和前面问题有很高的契合度,学生很自然就可以进行思维拓展,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让问题顺利得以解决。

二、针对追问,突出重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时的追问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挑战性,因为追问大多是即兴的,没有太多思考分析的余地,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所以说,课堂教学中的追问,应该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追问学生的目的不是要难为学生,而是在追问的过程中,问题越来越明晰,为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提供良好契机。教师运用追问方法时,要注意加强针对性。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追问思路走,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进行《晏子使楚》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楚国为什么要让晏子走小门?学生答道:因为晏子个子比较矮,这是想侮辱晏子。教师追问:楚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回答:楚国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大国威严。教师继续追问:晏子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晏子说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教师又问一句: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不知所措。从教师的这一系列追问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问题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的问题的针对性差很多,不仅对学生的正常思维带来困扰,也让教师的教学思路发生了摇摆。“楚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追问已经偏离彰显晏子智慧的主题,自然也没有什么问的必要。最后那句“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更显得风马牛不相及,教学中需要弄清的是晏子的超人智慧,这和学生感受有什么关系?问题缺乏针对性,学生思维被打乱,难以形成完整问题体系。

三、启发追问,激活思维

教师追问学生的思路要明确,通过追问能够给学生带来诸多启发,这才是教师追问的重要目的。学生由于思维比较单纯,思考问题往往不够全面,常常被制约在一定范围内找不到突破口,这时最需要教师“一语点醒梦中人”。追问也许就是最好的启发方式,因为有问就有思,有思就有辨,这对有效启动学生思维体系有重要激发作用。教师要让追问带有明确的启发性,不仅要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还要针对学生实际进行设计。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学生思维习惯不一样,思维启动当然也有一些差异。教师提高针对性,启发效果才会更为明显。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6

作者:傅海炎

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读书,生动地获取知识、能力,从而整体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积极开展研究性阅读,有利于摆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的窘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根据不同的文本,抓好研读的每一个环节,提高研读的效果,这是每一个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的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现选取本人在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四则案例进行自我点评,期待同行的指点。

(一)围绕“言外之意”展开研读

教学《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我先用的一个外交故事作铺垫: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问:“你们中国人走路为什么老是低着头?”回答说:“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而外国人走的是下坡路。”讲完后让学生说说那位外国记者说的话和的回答到底是什么意思。接着指出此谓“言外之意”,并告诉学生人们的日常语言中有很多“言外之意”,我们要学会理解。

做好铺垫以后,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提炼主线:①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讲述了晏子与楚王之间的斗争。那么,读了这三个小故事后,你觉得痛快不痛快?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痛快?(晏子的反驳以及结果)②这种痛快之感你是怎么感觉出来的?(从双方的“言外之意”中感觉出来)

接着,我出示了本文的研读专题:请任选一个你感到最痛快的小故事,仔细阅读,想想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晏子又是怎样反驳楚王的?他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学生围绕研读专题,积极开展自主研究和小组讨论,研究情绪非常高涨。

在接下来的课堂交流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口才。他们不但理清了楚王与晏子针锋相对时进行侮辱与反驳的思维过程,而且准确地理解了楚王与晏子含着言外之意的语言,从而对晏子和楚王有了正确的认识。

(点评:研究是艰苦的,在研读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这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案中,教师从一个略带幽默的外交故事入手,围绕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研读专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读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研读效果。)

(二)假如你是电冰箱

在教学《电冰箱使用须知》这一则说明书时,为了避免课堂教学形式的僵化,落入常识课的模式,我先后设计了这样两个专题让学生研究:①假如你是电冰箱,你认为人们在使用时最应注意哪一点?为什么?请你依据说明书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②除了说明书上的使用须知外,你觉得使用电冰箱还应注意什么?

专题提出后,学生就兴趣很浓地研究开了,之后又纷纷要求参与交流。对于第一个专题,学生的介绍非常详细,绘声绘色。有的对其中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空隙、污染)进行了形象的解释,有的对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说明。对于第二个专题,有许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冰箱不要紧挨着墙壁放,有的说冰箱内要定期除臭,还有的说冰箱门内放置的东西不能太多、太重等。学生的经验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点评:常识性课文怎么上?怎样才不至于上成一般的常识课而导致语文课本体的失落?本案的教法值得借鉴。本案中,教师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电冰箱的使用须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研读教学在常识性课文中也能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巧妙在何处

《西门豹》一文的重点是西门豹巧妙惩治巫婆和官绅。许多教师也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这一块内容上,对课文前半部分的教学则轻松过关。其实,本文前半部分内容也同样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因为这部分内容也充分体现了西门豹办事的巧妙。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也当作重点来训练学生。

我先用一个研读专题让学生研究、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之后,又设计了这样一个专题让学生研究前半部分内容:西门豹之所以能巧妙惩治巫婆和官绅,与他事先巧妙了解情况是分不开的。你认为西门豹了解情况的方法巧妙在哪里?请仔细阅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学生经过自主研究,小组合作,最后准确地概括出了三个巧妙之处:①西门豹微服私芳,不惊动百姓和巫婆、官绅;②西门豹顺着老大爷的话提问;③西门豹对老大爷的话不妄加评论。

(点评:有的课文内容较多,用一个研读专题无法涵盖其全部内容,教师可用一个主要专题和一个次要专题让学生研读,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事件、人物等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使理解更加准确。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提出了第二个专题,学生对西门豹办事之巧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西门豹这个人物也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同时,又充分利用这一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可谓一举多得。)

(四)是机智还是害怕

有位教师在教学《景阳冈》一文的过程中,当讲到武松以“三闪”避开大虫的“一扑”、“一掀”、“一剪”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武松的表现产生了两种评价意见。

生1:武松虽然是一位艺高胆大的英雄,但在大虫出现时,却不敢直接与大虫对抗,以“三闪”躲避大虫,可见他当时内心非常害怕,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英雄好汉。

生2:我的看法与他恰恰相反,我认为武松的“三闪”是机智的表现。因为大虫吃人主要靠它的前三招。武松虽然艺高胆大,但大虫吃人性急,力大无比,武松知道自己肯定抵挡不住它的前三招,所以用“三闪”来避开它的锋芒,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大虫。因此,我觉得武松这样做是机智的表现,根本不是害怕。武松有勇有谋,是个真正的英雄。

针对这两种意见,教师首先赞扬了双方善于思考,敢于质问的学习态度,并基本肯定了第二种意见。然后再联系当时的环境(天暗、冈上)和武松的身体状况(酒醉、入睡),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武松虽是英雄,但英雄也是人,遇到突然发生的可怕情况,也会有害怕的时候。当大虫出现时,武松惊得酒气全无,这应该是他害怕的表现。但英雄毕竟是英雄,他的机智马上取代了害怕。于是,武松以“三闪”巧避大虫,继而力击大虫至死。作者这样写武松,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武松:他的确是英雄,但他是人,不是神。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7

一、要选准提问的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挖掘教材时,要从课题、疑难词句、细节、前后矛盾的地方、内涵丰富的语句,相似或相近的文章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教学情境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设置问题时,问题要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生发出来。提问要尽量避免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如在教《社戏》一文后,豆还是原来的豆,但为什么没有昨夜那么好吃,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因势利导的提问就会勾起学生直觉经验的通感,启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经历的回忆,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再比如在教《晏子使楚》时,先创设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晏子,正面临楚王的诬蔑:“齐人固善盗乎?”然后提问:“你是晏子,那么你将如何反驳楚王呢?”学生们各抒已见后,教师再说明晏子对楚王的反驳,通过学生们的回答与晏子的反驳两相比较,分析总结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显然比直接问《晏子使楚》表现了什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更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当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矛盾时,就容易引起思考,教师在提问式教学中可以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如《本命年的回想》中有这么两句话:“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教师可以提出:既然“舍不得吃”,却又“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两者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通过思索会明白:“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俭约、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也是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了其它,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它们是统一的。这种写法使人感到真实可爱,富于情趣。学生弄懂了这两个句子,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要把握问题的高度,做到难易适中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在教《紫藤萝瀑布》时,直接问“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由于初中生生活与“十年”这一年代相去甚远,理解这句话难度颇大。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就可以设计一系列小的问题:(1)那时,指什么时候?(2)那时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3)“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稍”这种描写有什么意***?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从花的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的象征。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

四、多层设问,化整为零

对于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易及难,顺藤摸瓜,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做到这点就要在提问中化整为零,多层设问,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问题的中心、实质。比如在理解《松鼠》一文的语言特点时,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

(1)全文按总――分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2)它的习性、动作、筑窝是如何说明的?

(3)在介绍它漂亮的形体时,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怎样说明?

学生通过课文就会找出答案,从中也归纳出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五、疑于无疑,平中出奇。

有些课文的内容看似意蕴平平,处于无疑的境地,教师就要善于激疑,引起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如在教《三颗枸杞豆》时,在学生基本理解全文内容后,即可问:三叔在临死时,送给我三颗红色的枸杞豆,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教师就可以从这一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颗枸杞豆的深层含意,从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领会。又如教《济南的冬天》时,可以问: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一提问即可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最终明白了这是作者通过对冬天的北平、伦敦、热带的天气特点与济南的天气特点相对比,以此烘托出济南的冬天响亮、温情的特点。这是曲折行文的一种写作方法,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8

一、理解涵义读通文

词是语言的基础.词语是文章的组成部分。词语教学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而出现的。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关键词语理解得越充分,课文理解也越深刻,语文课的性质体现也越充分:反之,就会出现“架空分析”,课文理解就肤浅、模糊,语文课就很容易走样、变味。尽管“低年级以字、词、句为重点,中年级以段为重点,高年级以篇章为重点”.但是学字词绝不是阶段性要求,而是贯穿小学六个年级语文学习的。学段、学篇,是随着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自然增加的内容,学段、学篇,不等于以段篇知识为重点.就忽视字词教学。从众多教育家提出的“淡化篇章、强化词句”的观点中,也不难看出词语教学的重要性。我们教学时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关键词,由一词牵动全文脉络,疏通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学习《小珊迪》一文,要体会小珊迪生活穷困悲惨得通过“乞求”一词来理解。我在提问过“乞求”的意思后,紧接着问:“小珊迪为什么由‘请求’变为‘乞求’?”如果学生连“乞求”,(即那种低三下四、苦苦哀求)的意义都不懂,那么小珊迪向人乞求买他火柴的内在原因就体会不到了。通过让学生理清关键词“乞求”.这师道就能理解小珊迪怕失去卖出火柴的机会,为情势所迫,为生存所迫只能“乞求”人们买他的火柴的深层原因,也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显而易见.准确把握词义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二、把握语感读懂文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晏子使楚》一文五次写“笑”,同为笑,却笑不同。在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笑”设计了以下问题:课文中一共几次写到笑?这分别是谁的笑?这又是怎样的笑?为什么会这样笑?你从每次笑中看到了什么?一“笑”俘众心,学生兴味盎然,自主合作,层层深入,逐步把人物性格和心理提炼淋漓尽致。课文中的笑是变化的,曲折的。通过层层整理归纳,学生终于弄通了楚王之笑有三,一是“冷笑”,是因为他想在见面时占据气势的制高点,压晏子一头,挽回已失去的面子:二是“陪着笑”,这是尴尬的笑、无奈的笑:三是“笑嘻嘻”,“笑嘻嘻”比“冷笑”来得更阴险、更恶毒:笑容中显露出剑锋,充满了杀机。通过上面的分析.学生感觉到《晏子使楚》写每一次“笑”的涵义.每一次“笑”都是很有特色的,认识“笑”在文中的作用。接着通过教师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品读中准确定“味”,在一次次朗读中渐渐加深了对人物认识.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由此可见,把握好语感的训练,学生要想读懂课文也非难事。

三、领悟精神读透文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特别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课文《落花生》中有这么一个关键句子:“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层层剥笋法,先问学生:“体面”是什么意思?“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要不要“讲体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不该做什么样的人?这样紧扣语言文字,从一点切入,然后逐层展开,帮助学生理解了“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差别,不仅掀起教学高潮。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有利于把握课文的中心。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9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长时间的准备和不断地纠错的过程。《中庸》里f“行前定,则不疚”。取得成功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持,考生通常是严重缺乏信息。面试之前,上网查阅《湖南省国家公务员面试试行办法》就会了解到面试的目的:考察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合作能力、与情绪自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仪表,从而有针对性地准备。很多因素和环节都不容忽视,我总结为三备:备专业、备情绪、备细节,做到有备无患。

一、备专业

以小学语文学科讲课课题“晏子使楚”为例:要求考生根据这篇课文备课30分钟,面试片段式教学8分钟。考生当然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多种形式,再优化选择。

扬长避短。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最好能在八分钟内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杀手锏”。考生对文章里三个故事设计只讲透其中的一个,效果就比三个故事平均分配时间要好。面对八分钟的面试机会,有的考生仅仅是平平淡淡地交待了一个教学流程,蜻蜓点水似地教生字词、分段、布置作业,毫无亮点。评委会认为考生的分配时间、组织协调能力欠佳。

如果考生是男性,设计如果能凸现气势如虹的朗读示范环节,那么在选拔当中应该具有优势。有一位男性考生普通话不标准,把“访问”读成“反问”,“侮辱”读成了“侮鲁”,但是他没有“藏拙”,偏偏把课文的十四个生字一个一个地示范带读,缺点不断暴露在评委面前。这种设计就是一个败笔。关键时候,藏拙也是必要的。

板书不能慌张,应该一笔一划,尽量写准确、漂亮,展示扎实的三笔字基本功。切忌把黑板当成草稿纸,书写随意。比如,把勇敢的“敢”右边反文旁写成又字旁。如果字不够美观,尽量少写,甚至用画***来取代。比如,在讲解晏子进城门的这段时,有一位考生就在黑板上画出一扇大大的城门,旁边再画一个小小的狗洞。***画板书既扬长避短又鲜明独特。当然,如果你的粉笔字很漂亮,就可以多写。

创意取胜。考生应推敲语言,用适合自己的新鲜简洁语言表达思想。准确把握文本是最基本的要求。考一般生都能抓住楚王狂妄自大和燕子机智勇敢的特点进行课文分析,但有一个考生错把晏子的优点概括为”有礼貌”,结果可想而知!

教学过程除了学法引导外,对互动环节的设计,如果语言表达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机遇就会垂青于他。开场第一分钟相当关键,抛弃老掉牙的导语设计是取胜的秘诀。有位考生导入课文时,结合“晏子使楚”这一个成功的外交事例,别开生面地讲述了《一支钢笔》的故事。她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给评委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最后得到一个高分。

二、备情绪

面试时要轻松大方,态度得体。人们常说:肚里有货心不慌。自信是最好的名片。有的考生一慌张,把题目都弄错了,变成“晏子使秦”,闹出了笑话。

灵活应变,尤为可贵。考生在隔离状态下,备课时不能上网查阅资料,也不能询问他人,再加上紧张,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短时记忆障碍。有位考生讲课时忘记了“连袂成云”的意思,于是他灵机一动,把这个成语布置给学生到课外查资料,自学完成作业。这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机智应变”的含义。

最后一分钟,考官可能会吹响口哨提醒考生。遇到这种情况,许多考生就会受到影响,表现出急躁、更加紧张或懈怠,这恰恰是考察考生机智应对的时机。如果还未完成预设教学任务则应该及时小结,为自己圆场。

片段式教学同样也可以考察考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比如说有个考生在预设学生朗读后做评价,第一次他说:“男生读得不整齐。”第二次他批评:“女生声音没有男生响亮。”通过这种消极的评价可以看出他对待问题的态度不够积极,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评委也会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给考生一个垂头丧气的分数。

三、备细节

细节非常重要,要修饰仪表,表现从容,放松心态,笔直站好,不惧怕考官的眼睛。进门之前敲三下,向评委鞠躬问好,考试完毕说再见,这些都是基本的礼貌。

女生略施粉黛,穿着得体,不穿无袖的衣服,男士整洁干净即可。面试并不是比谁的声音大,而是看语言是否有力量,是否有能量。当语言有了思想时,就会自然流淌而出。怡吾色,柔吾声,调整呼吸,让平和的气息充满胸膛,力求信、达、雅是最好的。说话的语气、语调都会给考官带来不同的感受。

在准备时间充分的情况下,考生应该冷静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如在面试之前录一段讲课视频,自己作为旁观者冷静审视、反省,或在朋友面前演练一下,及时改良。这种方法简单又有效,能防患于未然。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10

1美读文本,融情入境,激发想象

特级教师张田若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美读,将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秀美的山水、迷人的画卷,变成优美动听的欢歌、变成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美读能使学生犹如进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这一段,是一幅充满春天的花色、花香、花甜味的春景***。通过反复诵读,引发学生的自我想象,伴随着春的浪漫随想,学生将那生机盎然的春色映在了心中。

2品味关键词,触动情感,培养想象

文本的研读要特别注重关键性词语的品味,因为选入教材的文本往往有不少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的品味和研读,可触动学生情感,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可开拓一片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比如《舍身炸碉堡》一文可引领学生品味

(1)“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2)他托起炸药包时“昂首挺胸”,脸“钢铸一般”,“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用尽力气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这两句话,让学生品味在其崇高外表的内在有着一颗怎样的心灵和崇高精神境界。

通过舍身炸碉堡这一壮举,触动学生学习英雄“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愿牺牲自己”崇高品质这样的情感,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英雄人物的崇高美,从而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3挖掘“空白”,添枝加叶,发挥想象

所谓空白处,主要是指叙事作品、文学作品中,作者为行文简洁、文章节奏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需要,将一些内容省略,使文章的展开过程中形成的断裂处。而这些断裂处往往留有广阔的想象余地。许多课文都有类似的空白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发挥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对省略和跳跃的情节进行挖掘和补充,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如我在上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被袋里装的是什么》一文时,针对文本中的两处“留白”引导学生添枝加叶,进行深入挖掘,起到了特别好的效果。一是当孩子们盼回了日思夜想的爸爸,爸爸从前线背回的沉甸甸的被袋里竟然是信时,我首先用课件形式出示了三封信,开启学生的思路,然后启发学生自由想象母亲在这么多信中还可能会写些什么……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对“信”这一特殊的物件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信,充满着母亲对父亲的思念与牵挂;信,写满了母亲对父亲的担忧与叮嘱;信,寄托着母亲对父亲深深的祈祷和祝福……二是想象爸爸会在怎样的情景下读这些信。教师创设了几种不同的情境,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了契机,架设了桥梁。

4把握细节,态势模拟,品味想象

态势语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姿态、动作、表情、手势等,传递正确的思想、要求及有关的信息。态势语言虽是无声语言,却能直接表情达意,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达到加强有声语言的效果。如我在鲁迅小说《少年闰土》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这里所用的动词“扭”有什么好处?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辩的:

师:“扭”与“转”意思相近,我们常用“扭转”一词。但是,在这里能否换用“转”字?

生:(思考品味)好像不能……

师:(用手势和姿态表示“扭”与“转”的区别。)……

生:(恍然大悟)“扭”能表现转身的灵活和身体的小巧,而“转”字则不能。

在这里,态势语言转换成了可视的画面、造型,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为学生品味“扭”这个动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师设置的良好思辩氛围得到了张扬。

5编写剧本,再现文本,丰富想象

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编写剧本,调动学生已有的存储表象,丰富学生想象,再现文本核心内容。编写剧本,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想象欲望;表演剧本,极大地品尝到了想象的乐趣。

如我在教《晏子使楚》时,运用改编文本为剧本、运用表演再现剧情的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演热情,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教后,有个学生在自己的周记中写到:“上星期我们自编自演《晏子使楚》,我非常高兴地出演了这个人物,我觉得自己就是晏子,我也通过这堂课知道了晏子的聪明机智、不卑不亢,更看到了他语言中的逻辑力量!……”剧本片段摘抄如下:

(楚王与晏子正用膳,忽见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走过。)

楚王(忙问):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得意洋洋地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楚国大臣也都得意地笑起来。)

大臣甲(小声地):这回姓晏的脸要丢尽了。

大臣乙(细声地):就是就是,看他怎么办。

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这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我原来想取笑大夫的,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6改写情节,融会贯通,融合想象

改写是对原作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某种改动,写出与原文基本一致或完全不同内容的练习方式。学生在理解课文原有情节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想象,揣摩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的一系列活动情况,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文章。如我引导学生改写《狐狸和乌鸦》情节:

师:学完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乌鸦因为爱听奉承话,所以上了狐狸的当。现在,乌鸦吸取了教训,变聪明了,它怎样把狐狸嘴里的肉夺回来呢?

生1:狐狸叼起肉,刚想钻到洞里去,忽然,乌鸦飞到狐狸头上,用尖硬的嘴巴啄狐狸的头。狐狸痛得直叫,嘴巴一张,肉就掉在地上。乌鸦连忙把肉叼住,拍拍翅膀,又飞到树上。

生2:狐狸叼起肉,刚想钻到洞里去。突然,乌鸦真的唱起歌来,多么好听的歌声!狐狸忍不住走回来。乌鸦唱完歌,问道:“再唱一首好不好?”“好!”狐狸张嘴一说,肉就掉到了地上。乌鸦马上把肉叼走了。

……

7狗尾续貂 ,开拓思维 ,驰骋想象

有些课文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我们可引导学生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想象驰骋在广阔的文学大花园中。

如《晏子使楚》结尾是这样一句: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为此我引导学生说:“楚王这次甘心失败了吗?”“晏子在以后的大使生涯中会不会再遇见类似的事?也能维护国家和自己的尊严吗?”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续写,如“楚王没有难住晏子,心中再生一计……”等。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0篇

学习

安徒生童话故事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安徒生童话故事书10篇,内容包括安徒生童话故事30篇左右,安徒生童话故事40篇。今天,我读了《安徒生童话》,深有感触。作者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家境贫寒,17岁走上了文学道路。1835年开始写童话,一生共写童话168篇。《安

学习

登杆实训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登杆实训总结,内容包括登杆作业培训心得,登杆操作实训总结怎么写。已经可以熟练地上下电杆了但是一直没有登上杆顶,经过了一天的练习。老师又鼓励我继续前进,要爬上杆顶,做一个合格的线路工人。为了消除我心理顾忌,老师给我做了

学习

陪睡屋10篇

阅读(16)

4、陪孩子直接体验一下黑暗:可以陪孩子在黑屋子里转一转,亲手摸一下屋里的摆设,父母用善意、温和和语调和孩子讲解,告诉孩子身边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然后开灯,让孩子在事实面前明白,许多他原因可怕的现象其实并不存在。(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爱情表白词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爱情表白词10篇,内容包括爱情表白留言通用5篇,表白爱情语录20字。3、让嘴唇的游荡,刻下你的模样,我想再过一千万秒,能否相见在教堂。4、你眸光流转,会心一笑,胜过千万句对白;你真情传递,脉脉不语,胜过万语千言。5、请你想起我的名字

学习

思念情人的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思念情人的诗10篇,内容包括思念情人诗100句,思念情人的暖心话诗。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思念至今。(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中国古代诗歌大全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代诗歌大全10篇,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诗歌分类大全,中国古代诗歌大全及注释。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诗歌,体会到诗歌中的词句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古代优美的词句中体会到诗词的意义

学习

未来最有前途的专业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未来最有前途的专业10篇,内容包括未来女孩子学什么专业有前途,未来职业学校哪个专业较有前途。教材是体现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型人才。选择和编写合适

学习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10篇,内容包括刚正不阿历史人物有哪些,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事迹摘抄精简。但刚刚坐定,阿来提到活动主题,就说:“其实我也读不懂藏人的灵魂。”一个***型藏人的传奇只要阿来出现,藏族身份是绕不开的话题。其实

学习

韦应物滁州西涧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韦应物滁州西涧10篇,内容包括韦应物十首有名的诗滁州西涧,滁州西涧韦应物全文。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赏析:这首山水名篇,是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期间所作,是其久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尤其,“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对后世影

学习

电工基础知识试题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电工基础知识试题10篇,内容包括高压电工证考试试题库,电工电子基础知识试题。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

学习

最亲爱的妈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最亲爱的妈妈10篇,内容包括最亲爱的妈妈原唱,亲爱的妈妈小短文。现在我长大了,知道了妈妈您的辛苦,我真心的想对您说一句话:妈妈,您辛苦了!萧山区坎山镇三盈小学五年级:陈钰杰

学习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主题。由于电大开放教育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主、面授为辅的方式,由此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互动时间较短,教师无法实时掌握学

学习

放弃自由喜欢两个人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放弃自由喜欢两个人10篇,内容包括放手暗恋一个人的句子100个,放弃自由喜欢两个人文案。那时,女孩觉的时间停止了,他呼吸感到困难,女孩没有哭,可她眼角明明流下了泪珠,她知道,原来眼泪是咸的......女孩也明白,她应该放弃,放弃追男孩

学习

我们永远是好朋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永远是好朋友10篇,内容包括女人和我说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好朋友芦田爱菜。我:“我家的(我家孩子也读六年级了)从小到大都喜欢与我分享生活、学习上的种种事情。”朋友:“多好呀!我家的现在很多事情都不和我说了。

学习

窃读记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窃读记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窃读记教学设计完整版,窃读记教案大全。阅读课文,首先当然是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词语,基本能读懂读通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三个方面――“文章写了什么?篇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为什么这样写

学习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鸟的天堂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完成情况。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学习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分析传统文化兴衰原因;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

学习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和时间赛跑第一课时优秀教案,和时间赛跑教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15小节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

学习

詹天佑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詹天佑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詹天佑教案设计10分钟,詹天佑教案范文合集5篇。3.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开凿隧道方法的

学习

秋思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秋思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秋思教学设计,秋思的教学设计万能模板。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三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已初步掌握了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学习写景的文章,怎样通过景物的描写

学习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剪纸教案教学设计10篇简单。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

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总结模板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总结归纳教学设计,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总结参考模板。一些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还停留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层次,专业层面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