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者资料10篇

水浒传作者资料篇1

一些注定无结果甚至是死命题的论题,一些研究者仍然在进行大量重复无谓的劳动。比如关于《水浒》的作者问题,我们都清楚,从被鲁迅称之为“掇拾旧书,益以小说,补缀联属,勉成一书”〔1〕的《大宋宣和遗事》粗具《水浒》故事梗概始,民间传说与话本始终是《水浒》成书的两大源流。但这种世代累积型的作品一定有一个最终的文人加工者使之在艺术上大致定型,即使定型也还不断有故事的增加与插入,如征辽,田虎、王庆的故事,这样又必须对之前的文字做一定的修正以弥补漏洞,即使如此也还出现了两次鲁智深的“偈语”这样明显的硬伤。因此我们并不一定、也不可能明确将《水浒》的著作权划定为谁,这是一个几乎无解的命题,作者是施耐庵也好,叫施彦端也罢,是郭勋及其门人也好,是罗贯中也有可能,都并不重要,而从中又引出所谓江苏兴化县志中施耐庵的“墓志铭”与“小传”来,经专家考验均系伪造,〔2〕就很不应该。我们不应再落入将“水浒学”变为“施学”或“罗学”的窠臼,如同“红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曹学”。对于《水浒》这样一部宏大的、内蕴厚重、历史信息丰富的长篇小说,对于作者的研究可以成为一个问题,但不应成为一个占有过重比例的话题。

再比如关于《水浒》的主题之争,实际也涉及对《水浒》的成书与版本的具体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学者提出《水浒》并非描写农民起义,而是为市民写心的主张以来,此一话题聚讼纷纭。关于《水浒》是否描写农民起义的问题,我们不能将英雄人物无限拔高,以艺术的真实代替历史的真实。中国从来就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即使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也没有发生过有影响的市民起义。《水浒》的主题应当讲主要还是围绕“乱自上作”与“英雄传奇”这两方面来展开。关于为学者们所普遍接受的“忠义说”,仍要看具体的本子。比如被金圣叹删削、臆改过的“七十回本”就很难说是为“忠义”张目。

虽然新说较多,但大多仍拘囿于过去的一些老问题如成书的时间、过程、版本的源流等,研究格局与思路亟待突破。对于《水浒》的成书时间,一些学者的考证日趋精密,其思路是从《水浒》的文本中寻找内证材料,比如能说明是某一朝代专有的物质名词、地名、官职或一些现象等。这当然是一种方法,但应当考虑到《水浒》写的是北宋末期的故事,反映的是宋人的历史情境,作为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其中的内容有多少是按照原貌流传下来的,有多少经过了后来的编纂者的润色加工,编纂者个人的社会经验与常识固不可免会带进书中,但《水浒》故事传说的放大与不断的内容插增使得这种方法在统计学上的有效性颇令人怀疑。也有学者将《水浒》中的宋江起义与南宋的钟相起义或元末的张士诚起义相比类,〔3〕认为这些起义才是《水浒》参照借鉴以致成书的原始素材。但需要考虑的是,在历史上为什么农民起义的领袖不成王则为寇,唯宋江成为“乱世忠义”的典型?在南宋即有高如、李嵩辈的画像“传写”,龚开又为之作赞,这些该如何解释?因此,对于《水浒》研究,恐怕还需要对于农民起义有新的认识与新的视角。此外还应当重视民间传说与舞台剧对《水浒》成书的影响,虽然这方面的资料极其匮乏。应当重视简本的研究,虽然简本“文词蹇拙”,但可能包含了更丰富、真实的关于《水浒》成书过程的信息。对于《水浒》的文化内容与地方特色也应有一个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体察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心理特征,并从中反省种种的缺失。

《水浒》研究迄今仍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版本资料。这对于《水浒》研究的充分开展是很不利的,也不利于形成客观求实的学风。对于版本资料而言,研究者多采用20世纪50年代郑振铎、王利器、吴晓铃三人主持编校、汇辑的《水浒全传》为基本研究依据。但已有学者指出这个《全传》本的不足与缺陷,比如该本以所谓天都外臣序本为底本,以残存的五回嘉靖刻本(被认为是郭勋刻本)的文字配补,在版本上的优势可谓无可匹敌,实际上正如华裔美国学者马幼垣所指出的,〔4〕郑、王等人均为当世声名显赫的学者,对于由他们主持的编校纂辑工作当然无人敢于怀疑,因此许多研究者就将这样一个不乏手民之误的现代排印本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天都外臣序本。问题在于:一、所谓“天都外臣序本”本身问题重重,一方面“天都外臣”是否即著名戏曲家汪道昆并无充分证据,而这关涉到此一本子是否为明万历时期刊刻,因而以时间上的优势获得比另一内容刻工更加完善的容与堂本优先的底本选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天都外臣序本”并非原本,而是清康熙石渠阁补修本,而据马幼垣先生的比勘调查,无论是这一补修本还是自五十一至五十五回的“嘉靖残本”,或者因千疮百孔、补修比例过大而很难恢复原貌,本身已不能称之为“天都外臣序本”,或者因文字粗率而无法使人将之与传说中的“郭刻本”相联系。二、《全传》对于后出的“田、王”二事处理颇为不当,因其采用袁无涯、杨定见百二十回本中的内容。学术界一般认为《水浒》的版本系“繁先简后”,但“田、王”二事乃后出插增,且“简先繁后”,后来经袁无涯、杨定见的改写与扩充成为现在的样子。作为提供《水浒》研究的基本资料,“繁”、“简”二者很难融合统一在一起,因此应考虑以附录的方式,力求真实体现版本的原貌。工作细致的汇校本应当能够凭校记还原出各个版本的原始面貌,即使这样的工作太过琐碎繁杂,“繁”、“简”各系统的版本资料也应当有一个整理出版的规划,特别是其中一些较难见到的本子。(本文写作得到华侨大学学术基金资助)

注释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宋元之拟话本》,《鲁迅全集》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刘世德:《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沈伯俊编《水浒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94。

〔3〕侯会:《〈水浒〉源流新证》,华文出版社,2002;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1986。

水浒传作者资料篇2

关键词:通读;走访;依托

中***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022-02

《水浒文化校本化》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有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有效途径。校本教材的编写既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又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江苏省兴化市新垛中心校(简称我校,下文同)开展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水浒文化校本化研究》研究,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课题研究这一平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借鉴师生研究成果,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在实践中思考,不断完善《水浒文化校本化》校本教材。

一、通读《水浒》,抓住水浒人物的个性,编写108将传奇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不同版本的《水浒》,从整体上感知水浒人物特性。林冲的委曲求全、做事坦荡;武松的性格刚烈、重义气;宋江的谦虚谨慎、疏财仗义。这些鲜明的个性,只有在整个《水浒》中才能体现,也只有在人物性格的对比中才更具生命力。让更多的学生读《水浒》,让学生参与校本教材编写,或提供材料,彰显校本教材的校本特色和生本特色。

发挥教师群体优势,指导学生品《水浒》,体会个性化的水浒人物。水浒108将为人所喜爱,是因为他们不同的个性,甚至对许多水浒人物存在很大争议,这位“品《水浒》”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素材。让更多的老师走进课堂,参与辩论,用群体力量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撰写研究水浒人物小论文。如学生认真阅读名著《水浒》后,了解了许多经典故事,对水浒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班级开展了“水浒人物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研究中同学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笔者给予了方法指导,让他们去采访我镇水浒研究人士,了解水浒人物文化内涵。如林冲组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疑问:“林冲为什么要火并王伦?”“论武功、论资历、论贡献、林冲都比关胜强,为什么排座次却在关胜之后呢?”等等,通过两次采访我镇水浒研究资深人士钟主任,小组成员既解决了研究的问题,又培养了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通过亲历亲为,在实践中探究水浒人物文化的精髓,感悟了水浒人物所表现出的积极精神,促进了其人格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水浒为主题,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通过小组合作,形成研究性小论文,进而编写校本教材。也使得校本教材在活动中编写,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二、走访施家桥,采访施耐庵后人,编写施耐庵故事

参观施耐庵陵园,考察施耐庵遗迹,了解施耐庵生平。水浒文化不仅指《水浒》这本书,其作者施耐庵本身就是水浒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施耐庵陵园,师生参观陈列室、看古迹、听介绍,整理了大量施耐庵的故事。水浒文化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何走进那个久远的年代,通过了解施耐庵去研究水浒既让学生感兴趣,又有较强的针对性。

走访施耐庵故里,听施耐庵后人介绍,发掘施耐庵民间故事。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施耐庵故居——砚台地等地方,施耐庵后人给全体师生讲了许多施耐庵的民间故事,通过发掘、整理,为《水浒文化校本化》校本教材编写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素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合作研究,整理施耐庵故事。我们编写《水浒文化校本化》校本教材,目的是使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个抓手,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能够常态化。由于水浒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有明确的目标,也来源于现实生活,师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很强,走向社区收集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整理资料,编写校本教材这一过程就是典型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依托少先队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编写今人看《水浒》

开展“水浒人物星级讲解员”星级评比,让学生在了解水浒人物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水浒》文化观。学校将水浒108将的介绍挂在走廊上,组织学生在各个简介匾额旁,讲解水浒人物,他们的讲解不完全依赖背诵,往往同一个人物不同讲解员的解说词有很大的出入,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视角。今人看《水浒》部分的编写,充分借鉴了学生的研究成果。

开展“亲近水浒会”师生社团活动,给有讲究兴趣的师生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激发师生编写校本教材的主动性。“亲近水浒会”是有对水浒文化感兴趣的师生自发组织的社团,类似于沙龙活动,往往有少数几位师生提出问题,然后自由辩论,主持人将主要言论整理出来,极大的调动了师生编写校本教材的积极性,更使得校本教材编写不再是简单的抄袭、拼凑,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水浒传作者资料篇3

首先,作者对于人们已经谈了千言万语的《水浒传》来源问题,没有知难而退。如将南宋龚开对宋江三十六人的咏赞,从以绰号字面解释的,分为伦理类、性情类、才能类;由绰号入赞带出情节的,分为形体类、性情类、才能类,追溯描述话语的来源,上挂下连,推究事理,阐发贴切,间有新意。诸如燕青之赞:“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在对前贤所论一一辩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理解。

其次,在推究《水浒传》源头时,该书运用了主题学方法,成功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将宋江故事的母题化过程描述分析得相当透彻。书中有说服力地采取了故事母题研究中的母题溯源法,把宋江故事的发展分为若干阶段,在分析每一阶段的小说署名现象和梁山泊故事的大致内容后,着重指出了书商与说书人围绕宋江故事成型的动因之所以然。作者举出许多旁证来说明这一点,宋江实际上就是主题学理论中所说的“主题人物”,是纽结重要情节和意蕴的带有惯常母题效应的人物。

其三,该书大跨度地在动态发展中把握故事流变中的内在变化,注意到故事流传中受到当时社会中类似人物命运结局影响,从而产生接受史上阶段性重大变异的现象。

其四,该书的创获还在于,能把人物形象与情节间的有机联系进行逻辑上的精密考察,从而推究出一些人物行为不合理、形象***等不合人意处的成因。

最后不能不提到的,是该书非常注意学术规范,不掩前贤之长,并且在广引博传中得出己见。如在追寻南宋时期宋江三十六人故事时,就充分注意引述余嘉锡、王利器、曲家源诸先生的相关考证(第46页至50页),在前人基础上引申发挥,显得根基深厚,论有所出。

该书以下六个方面较引人注目:

1、从民间传说开始,到《水浒传》嘉靖本问世为止,紧紧抓住该书成书过程中向无定论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深入突破,在对不同时期、不同形态详尽辨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论。

2、通过《宋江三十六赞》等至今可见的水浒资料,对北宋末、南宋水浒故事的内容及其流传形式提出了新的见解。

3、详细考察了在零散的水浒故事到《水浒传》成书之间,曾长期流行过不断充实提高,不断集三十六人故事之小成的《宋江》(《宋江平话》《宋江演义》)。

4、通过地理描绘的错误、情节设计的矛盾、语言表述的不同、与元末明初水浒杂剧无涉等,论证了《水浒传》是由《宋江》和若干水浒英雄的单篇传奇组合而成。

水浒传作者资料篇4

该书的《前言》一开始说:“从少年时代起,我就是一个《水浒传》迷。”初中三年级时,他对带有北齐插***的高井兰山译本《水浒传》爱不释手,一百零八位豪杰的名字能倒背如流。后来进大学选择了东洋史专业,从最初研究宋史到成为宋史专家,无意中也都是受了《水浒传》的影响。

对《水浒传》的研究,大多数人仅专注于文本本身,仅有少数学者以文本为媒介,去探究广阔的中国社会历史。宫崎先生就是这些少数人中的一个,他高度重视《水浒传》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学价值。他在深入研究宋朝文献后看《水浒传》,“渐渐发现书中除了真实记录历史外,当时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街谈巷议有很多都被收录其中。除此之外在世态、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提供了很多能够体现宋代特色的素材”。他这样征引他人的意见:“有人说要想了解中国,读《水浒传》要比读四书五经更有用。”他甚至还说:“要想了解当今的中国,《水浒传》也是必读的书目。”因为,《水浒传》所描述的现象至今犹有痕迹残存。另外,将新旧中国作比较,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中的变化过程。正因为《水浒传》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宫崎先生于1941年在他任教的京都大学把它作为史学专业讲座的教材,题为《水浒传中的支那近代社会状态》。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宫崎先生的研究比较集中于社会制度方面。本书的九个章节都是以《水浒传》中的人物为主题和标题,但他并不是就人物论人物,而是以人物为线索,进一步详细地分别阐述这些人物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徽宗与李师师》中描述宋徽宗宣和时代虚假的“浮华盛世”,北宋繁盛的商业及发达的经济刺激了统治者的荒***,加重了他们对民众的欺压、掠夺,这正是《水浒传》的社会背景。《妖贼方腊》分析方腊为何造反,说明当时的贪官横行造成“官逼民反”,而这与梁山好汉的造反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宦官童贯》不仅阐述童贯发迹的过程,还介绍世界范围内的宦官制度,由此揭示中国宦官制度的独特性和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奸臣蔡京》论述宰相制度的沿革(例如比较汉唐宰相和宋代宰相)以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鲁智深与林冲》从两人的出身论及下级武官的世界,指出《水浒传》中人物不少为下级武官,借此说明宋代的兵制。同时通过林冲的冤狱和其他有关事例介绍当时的监狱制度。《戴宗与李逵》描述胥吏制度,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书中说:“《水浒传》可以说如实地再现了胥吏阶层的生活状态,因而从这一点而言,《水浒传》也是可以与正史相提并论的鲜活的史料。”胥吏是处于官府最基层的吏员,百姓和官府的接触必须经过他们一手操办。他们在官府和百姓之间构筑了一个***王国。然而历代正史仅记载上层的事情,对众多起着重要作用的小吏少有描述;参考《水浒传》便可了解“胥吏的世界”。

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有趣的一部分,莫过于他提出的“两个宋江”论。众所周知,“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受招安后,率众征讨方腊的“农民起义”***。然而,宫崎市定却说明此宋江非彼宋江,在无意中给起义者宋江“平反”。他从新出土的墓志铭和大量可信度很高的文献资料中得出结论:“身为众寇之首的宋江一开始便是盗贼,而朝廷大将宋江一开始便是官***。”这一判断是根据比较两人的活动时间得出的:“五月就擒的宋江乃草寇宋江,而四月到六月平定方腊起义的却是大将宋江。”所以“草寇宋江”和“讨伐方腊的宋朝大将宋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宫崎先生对自己的这一论断很有信心。他说:“可能这个论断会招致很多人的非议,但这是根据历史学研究方法的科学论证得出的。我想只要稍有点史学素养的人恐怕都不会对此品头论足吧。”他还详细解释了形成草寇宋江征讨方腊这一误解的原因。从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史实出发得出的结论还是对误解原因的解释都令人信服。

书的最后有日本学者砺波护所写的“解说”,其中说到中国学者张国光在1978年12月15日的《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历史上有两个宋江》。而宫崎先生的“两个宋江说”发表于1967年,宫崎先生无疑是此论的首创者。

不过,宫崎先生只是想证明一件史实,并非有意为“起义者”宋江“平反”。在他看来,无论是草寇宋江,还是“妖贼”方腊,都算不上是什么“农民起义”。108个好汉多数为下层小吏、武官,是一些“被社会淘汰的人,迂回曲折落草梁山泊”。至于那个方腊,“说是农民却不是自耕农,不是佃农,也不是赤贫的雇工,说是个有钱的大地主反倒更为合适”。方腊拥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漆园,还经营商业,收入相当可观。他和他手下的一些人都是私营茶盐的商贩,方腊起义得到了整个浙江地区盐贩集团的支持。可见方腊叛乱与其说是“农民起义”,不如说是地主、商人起义。

水浒传作者资料篇5

摘 要:《水浒传》中塑造了不少引人诸多争议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有着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也是反映作者妇女观的重要资料。《水浒传》塑造的英雄女性形象、祸水女人形象既是美的又是丑的,通过思考品评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和探究其人物塑造原因,我们发现《水浒传》的妇女观是如此的腐朽、落后。

关键词:妇女观;漠视;落后

中***分类号:20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妇女观是维护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它的核心文化观念中关于善恶向背取舍的标准总是同男性和男性气质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据学者统计,《水浒传》全书一百二十回共写了76个妇女,其中略微提及但不作具体描写折有29人,具体展开描写的有47人,这些女性形象却有着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她们是研究《水浒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窥探作者妇女观,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一、对女性生命的漠视

《水浒传》中的女性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宋代——封建统治阶级集腐朽***的妇女观之大成的时代。皇权、神权、族权、夫权四条绳索紧紧地套在中国女性的脖子上,妇女的命运已经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度,社会不能她们出路,作者同样也没有给她们出路,作者对女性、对女性生命是极度漠视的,视女性生命如草芥虫蚁。

《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写李逵下山接***上梁山“快活”,谁知半路母亲被老虎吃掉,李逵悲愤交加,深入虎穴杀四虎,回山寨后,“诉说假李逵剪径事,众人大笑,又诉说杀虎一事,为取娘到沂岭,被虎吃了,说罢流下泪来”。此时众人不仅没有陪同李逵流泪,没有对他安慰。相反,“众多好汉大喜”,尤其让有不可思议的是因孝而享誉天下的宋江竟也“大笑了之”。在他们看来,李逵***的命和一只虎没有多少区别。虎伤人,人杀虎,二者扯平了,所以大虫吃人的悲惨故事就被他们过滤成了侑酒助兴的笑料与谈资了。这里体现了近乎丧失人伦、人性的对人体生命的漠视。

同时作者这种对人的生命的漠视也体现为好汉们杀戮妇女时所采取的欣赏态度。武松杀嫂、杨雄杀妻都是剖胸挖腹,令人不忍卒看。燕顺杀刘高夫人时是“一刀挥为两段”卢俊义杀贾氏是“割腹剜心,凌迟处死,抛弃尸首”,令人毛发倒竖。史进杀妓女要睡兰一家时,更是“把虔婆老幼一门大小碎尸万段”。如果说上述女子被杀事出有因,那么武松在鸳鸯楼上大开杀戒,滥杀无辜,把使女、丫环、夫人、唱曲儿的不分青红皂白,一刀一个,则完全是赤裸裸的强盗行为。此时武松简直几近恶魔。即使是人人称赞追随的宋江,对女性也是极不尊重的。为逼秦明入伙落草,宋江居然令小卒扮秦明模样引人马打城子,不仅把许多好百姓杀了,把许多房屋烧了,还断送了秦明一家妻小人口,在被问及此事时答道:“不恁地时,兄长如何肯死心塌地?若是没了嫂夫人,花知寨自说有一令妹,甚是贤慧,他情愿赔出,立办装奁”。这里,宋江不把秦明妻小人口当回事,还让花荣的妹妹做了他的棋子,以仁义著称的宋江居然能如此作为,女性地位可见一斑。

尤为可怕的是,作者在叙述妇女被杀戮的场面时,几乎是带着欣赏的眼光,作为一个兴高采烈的旁观者在津津有味地品咂着。武松杀嫂“见势头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喀嚓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这里武松动作流畅娴熟,姿态潇洒自然。作者不让潘金莲痛快死去,却让她尸首分离,既是因为对******性的深恶痛绝,也表明了作者对女性生命的漠视。写王婆被剐“上坐,下抬;破鼓响,碎锣鸣;犯由前引,混棍后催,两把尖刀举,一朵纸花摇。”从句式的有序变化上可以看出同样明显的观赏神色。所以张青夫妇听了武松杀嫂的故事以后,“夫妻两个,欢喜不尽”,卢俊义杀贾氏“众头领皆作贺,称赞不已”。他们“欢”,“称”既是因为“***妇”受到了惩罚,更是对她们临死前所承受的万般苦楚的欣赏。这正如李达在《女子***论》中说的“世界女子过去一大部分的历史,是被男子征服的历史,在这时期,道德上、习惯上、风俗上、法律上、***治上、经济上,一切种种,凡是女子所处的地位,无一不在男子的下层。男子好像天神,是主人。”①

二、探究作者对女性如此态度的原因

“作者笔下的两类妇女形象,一是几位不受丈夫羁縻的女英雄,她们的粗豪性格里,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属于女性本身的特质,另一类***妇的形象,她们则被视为‘孽根祸水’,这两类妇女形象,虽然也有真实性,却都缺少美感。”②作者为什么在《水浒传》中如此塑造安排这些女性形象呢?

首先,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权文化和“女人祸水论”对女性有一种本能的歧视。在潘金莲没有表现出越轨行为时,作者就以鄙视的基调来叙述,书中写“为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并题诗一首“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青山八字眉。若是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与她不从张大户时表现出来的性格有着矛盾之处。后来,潘金莲向武松示爱,作者又题诗骂到“泼贱操心台不良,贪***无耻坏纲常,席间尚且球云雨,反被都头骂一场”。这里可以说是作者用主观的想法对潘金莲作了定性,把她作为***恶的化身,不管开始的时候有没有做违背“三从四德”的出墙之事,这里可见作者深受宋儒理学的妇女观的影响,这些观点散发着陈腐、发霉的封建秘气息。

其次,错误的“养生”观念作祟。宋江就曾说过:“但只好汉犯了‘溜骨髓’三个字的好生惹人耻笑。所谓‘溜骨髓’,也就是‘好色’,在江湖中人看来,一个英雄好汉,可以不守王法,可以杀人越货,可以占山为王,可以转变立场、受招安投降、另攀 高枝,但有两条规矩却不可逾越,一是不可出卖朋友,二是不能贪好女色”③比如说晁盖,他是个财主,有钱,东溪村保正,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不娶妻子,只爱使***弄棒,整日打熬筋骨。

另外,《水浒传》集体创作的性质决定了书中带有浓厚了传统的世俗的妇女观,施耐庵是在《宣和遗事》一书及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创作《水浒传》的,所以群众的、剧作家的、说书艺人的世俗观念、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必然渗透其中。

纵观《水浒传》全文,女性形象只是男人世界的陪衬,即使书中有描写的英雄女性形象,她们给读者感受到的实际形象或客观效果都是丑陋的,结局大都是悲惨的。这些女人在作品中的所作所为和人生悲剧。这是极违背生活真实的,也是极不公正的。如鲁迅所说“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糊糊涂涂地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④

注释:

① 李达《女子***论》《山东文学》2005年第10期P154

② 欧阳健《水浒新议》.重庆出版社.1983年P336

③ 易中天《易中天作品全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P235

④ 李殿元、王珏《水浒传之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P37

参考文献:

[1] 欧阳健.水浒新议[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

[2] 侯忠义、鲁玉川.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3] 李光阁.帝国潮流——水浒灰社会解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

水浒传作者资料篇6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如火如荼地变革着。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学如果一味地拒绝新技术,拒绝新教学方式的引用也是不可取的。

1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发展带来空前巨大的机遇,也给广大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对学生进行机械的、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何谓整合?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各学科课程教学并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部分,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设施和课程评价实现整体的有机结合。这一方面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最终追求的不是学科自身的完善,而是要经过“整合”,使语文学科出现崭新的面貌。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教学也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架起一座沟通信息时代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桥梁,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 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适当减轻教师负担

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有很多资料需要交代给学生,比如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发展,这些东西如果全靠记忆交代给学生,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3 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

语文教师素养很高,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借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可以适当弥补某些不足。比如在诗歌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给学生范读,但有的教师擅长朗诵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诗歌,而有的教师则擅长朗诵轻柔舒缓的诗歌,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从网上***优秀的音频文件,借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优秀的朗诵去感悟诗歌,这样就弥补了教师自身朗读水平欠佳的缺陷。笔者不擅长朗诵过于柔情或悲戚的诗篇,所以在教授《再别康桥》和《雨巷》时笔者都是利用课件,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4 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大课堂密度

教学过程总中有很多内容是零散的,比如文言文教学,其中有很多知识点如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教师在讲解后如果通过大屏幕再系统地展示给学生,并展示相应的习题,那么不但课堂的密度加大了,学生对重点的把握会更加准确。

5 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和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此,要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必须改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情境的创设是整合课的基础,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信息化的过程。情境创设的情境是与特定事件相关的整个背景或环境,是围绕其成员的持续呈现的因素。最有效的情境是那些基于问题或个案的,以及那些面向活动过程的情境。有效的情境能使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及深入环境之中,并使他们获得知识或技能以便解决问题或操纵环境。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特别是问题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课件展示的便捷性、情境创设的虚拟真实性,注重在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设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6 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实例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笔者做法做法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高一上学期是《三国演义》,下学期是《水浒传》,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研读网页。

1)《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帖子,三国***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

2)《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年画、漫画,精选网友关于水浒诸方面的帖子,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

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大纲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水浒传作者资料篇7

关键词:水浒传;情感;替天行道;反抗

中***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23-01

一、引言

作为一部以英雄好汉聚集为代表性事件的《水浒传》,经过几百年的传递,被千千万万的人所阅读和品味。作为众多农民起义中的一次,水泊梁山并不是最成功的一次,但是,当把《水浒传》中深层次所表达的东西体会出来之后会发现,小说不仅仅是一味的去描述起义的过程,它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流露。

当宋江带领一百零八位好汉插下“替天行道”的大旗的时候,这个“道”字便成为了整个故事发展和叙述的全部。其实作为从社会最底层走出来的大部分梁山好汉,其最初的愿望都是能够有饭吃,有自由,可是对于这个社会他们绝望了。于是当“聚众”揭竿时,他们之所以能够目标一致,就是因为这个“道”,所以对于“道”字的理解是对整个故事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替天行道”中的“大道”与“小道”

《水浒传》中提到当九天玄女娘娘传授三卷天书时对宋江说:“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从此,“替天行道”就成了梁山英雄的宗旨。既然“替天行道”最初来自九天玄女娘娘,那这里所指的“道”究竟是什么呢?是来源于哪家的道呢?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是来源于道教,因为九天玄女娘娘就是道教中的神。但是,道教领袖老子所说的“道”是说它是宇宙的精神本源,也不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老子对儒家的“仁义”还持否定态度,因此,老子所说的“道”是一个哲学概念。尽管“替天行道”一词来自玄女娘娘,但不能说宋江行的就是道家之“道”。 但是对于儒家的“仁义之道”也不尽然,他们所有对社会的认识和期望已经不能说是“仁义”了,他们能够想到的便是一个社会,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这种思想像极了太平天国时期人民的普遍愿望,所以更应该说水浒英雄起义将“公平的国度”提前化的最好体现。

(一)压迫获得自由的“大道”

众所周知,在《水浒》所有人物中,除了柴进等几位家庭出身不错的人之外,大多数《水浒》人物都是罪犯或者穷人,所以他们普遍的愿望便是有饭吃,有自由。有些人认为写《水浒》并不是为了明朝统治,仅仅是为了揭露明朝的黑暗,但是,当听到招安之后,小说中所传递出来的更多的是不屑和反抗,因此,笔者更愿意倾向于统治。

通过“替天行道”,《水浒》众人明确了行动纲领、奋斗目标,同时也以此来表明梁山好汉是代表上天的旨意实施正义,施行道义,不仅说明了江湖好汉在梁山泊聚义的正义性,而且,说明了梁山泊崇尚的“仗义疏财”、“除强扶弱”行为的正义感、道德感。 究其实质,“替天行道”就是梁山泊的一面鲜明的旗帜,是他们的一种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基本信仰,属于典型的文化建设的范畴。

(二)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小道”

一个“情”字应该是《水浒》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发展路线。整部作品中更多的刻画的不是男女之爱,而是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手足之情,而这种情感的流露和交织最终变成了一种超越手足的情感,姑且称之为“小道”。

与“替天行道”的主线和目标一样,很多人走到一起其实是为了彼此的感情同样还有敬佩和感激,这可以集中体现在众人对宋江的情谊上。其实,大多数人对于“招安”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子所以还能追随宋江征讨方腊,更多的就是因为情谊上的纽带关系,当然这种纽带就想连锁一样,逃不出去,最终丧命。但是,即使送命很多人也没有怨言,最后李逵和花荣随宋江一起自杀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所谓的人性最本质的情愫,就像一种道德标杆成为了他们一起努力和生活的原则和目标。

三、结语

无论是书籍还是影视资料的《水浒传》都只能传达的表层的信息,“替天行道”作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农民起义就所存在的精神理念,其实一直是被架空的,直到水泊梁山起义,才真正意义上实施了“替天行道”,尽管这种理念没有最终获得胜利,但是其中所传达的意义是历次农民起义所没有的。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之道”则是经历过更多文明的现代人所不能理解的,应该更深层次的去解读“替天行道”的含义,才能让现代社会的文明不断进步。

水浒传作者资料篇8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12-01

《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应当以校本研究为主。其具体内容来源于每一所学校的实际境况,再根据这种实际实施有创造性的改造。学校可以遵循“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和“适切指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求研究课题”等原则来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为此我们对本镇独特的乡土资源――施耐庵陵园文化进行挖掘,开发水浒文化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开发课程资源。确立课题

综合实践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多彩,如何选题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结果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选题可以抓住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可以紧扣现实生活为主题,也可以从拓展学科内容等诸多方面着手开发课程资源,使课题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研究兴趣。

明朝大文豪施耐庵的故里就在我镇,历史悠久的陵园已成为我镇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关键基地之一。水浒文化更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它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无不对它推崇备至。这些丰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宝贵财富。

我们便抓住这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乡土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精心提炼,形成了许多关于水浒文化研究的活动主题。例如,学生到施耐庵陵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施耐庵的故居砚台地、梁山水泊的诞生地芦苇荡、资料陈列室等地,走访施耐庵后人施恂广老人……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开展了“陵园探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参观、访问、***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了许多关于陵园的资料及施耐庵写水浒的民间故事,对施耐庵本人及其经历、《水浒传》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的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归属感和上进心得到增强。

二、整合地方资源。优化课程实施

活动课的开展应当始终以学生的发展和实际为主要前提和基础,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精神,让其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但小学生身心发展未成熟,还需要教师对活动的开展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一)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前提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活动课程开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指导的活动课程顶多算学生玩乐的一个基地。在“水浒人物研究”主题活动中,我联系实际,注重平时指导和阶段集中指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加活动过程管理,关注活动细节指导,提高了活动效率。在活动实施阶段,收集资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活动的基础,但究竟如何收集资料,学生充满困惑。通过与学生沟通,我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采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上网查询等途径收集自己想要的知识,并让这种能力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手到擒来”的终身能力。

例如,武松组准备用网络搜集武松的资料时,成员们面对网络,不知从何下手。我及时向他们推荐了百度、谷歌等常用搜索引擎,指导他们按“关键字”搜索相关资料,用做摘录、提要、札记等方法记录资料。在活动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网络搜集资料及记录资料的方法,并很乐意帮助其他同学查找资料。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关键

有时候,听到的东西并没有比看到的东西记忆深刻,而看到的东西并没有比实践过的东西理解得透彻,记忆得深刻。实践活动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发现和想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经历和体验,这也是活动课程核心理念的要求。“水浒人物研究”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发了自主探究的欲望。我利用本土资源优势顺势利导,鼓励学生利用访谈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访谈调查中,由于缺乏指导,大部分小组的采访活动效果不理想。了解到学生的大致采访情况之后,我组织他们交流汇报:有的小组反映事先预约了采访对象,采访比较顺利;有的小组反映采访对象对所提问题无法回答;有的小组反映他们甚至没有见到采访对象……我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次采访活动的得失,总结经验,然后在班内模拟采访。课外,学生再次到实地对有关人员进行采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多维评价。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张:教学艺术的本质并不在于文字线索的传输,而在于精神的鼓舞和激励。活动课程的评价目的就是要通过人性化的措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自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评价工作中,我重视对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细节进行评价,给予学生一颗星星、一张笑脸或一句鼓励性话语的激励,激发了他们向上的动力;重视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等重要活动过程,运用多元评价吸引了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课中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学生“被活动”的现象。

水浒传作者资料篇9

1创设新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感兴趣,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在语文课上,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使教学内容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知材料,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因而产生了良好效果。

2点燃思维火花激活形象思维

高中语文课文大多是名著名篇,鉴赏这些作品需要极大的想象空间。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领悟,其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所以必须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恰恰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使之在头脑中活动起来,最终使学生理解文学形象的思想内涵,感受其艺术境界的美妙。

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对美的氛围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是不可少的。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能使其有机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适合的声音和***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充满美的课堂氛围中体味文章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的完美结合。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一首诗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在诗词教学中,借助多媒体音画,调动学生熟悉的知识、场景、生活体验,使之和诗词联系起来,进行再创造,由此更形象地体悟作品内在的神奇魅力。教学《雨霖铃》时,笔者利用大量古今送别场面,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相同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共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意义深远。

3激发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语言教学中渗透着大量的审美体验。喜爱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是学生的天性。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或事物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愉悦,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并借此提高其美学鉴赏水平,发现美、创造美,启迪心智,使其心身得到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课文几乎篇篇是美文,其中的山河美、风景美、人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和语言文字美等美的元素,无限丰富。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将这些元素加以巧妙组合,把自然的壮观、世界的奇妙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产生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还让他们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

4利用丰富资源促进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然而丰富的资源需要我们甄别重组。语文教学中,同一个文本、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形象,人们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这个平台,让自己获取足够多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通有无,相互取长补短,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笔者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学生用一个学期,系统地阅读《水浒传》,并作好读书笔记,建立研读网页。研读网页内容有《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研究的《水浒传》的论文论著,甚至《水浒传》连环画、年画、漫画,有关于《水浒传》的帖子以及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阅读之后,让学生通过网络,各抒己见,交流心得,发表评论。

5促进自主研读倡导个性化学习

在课堂内外,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计算机辅助学习的优势,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从而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机会,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身心得到发展。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把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

在进行《阿房宫赋》一文的教学时,笔者首先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阿房宫特点的绘画、摄影、连环画等***片,结合专家配音朗诵和动态文字,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接着让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文章翻译、思路分析、艺术特色鉴赏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表现得非常踊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水浒传作者资料篇10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进而至于“济困扶危”、“杀富济贫”。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水浒传读后感精选好文,方便大家学习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好文1武松。武松最让人乐道的事,就是和嫂子潘金莲的故事。小说《***》就是取自这个情节,扩充而成的。可见,桃色新闻总是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武松第一次出场是在柴大官人府上,武松以为打死了人,到柴进庄上避祸,在这里还结识了宋江。后来知道了并没有打死人,只是把人打晕了,所以就想回到清河县。在回家途中,经过景阳冈,打死了老虎,被人当成了英雄。经过阳谷县时,县太爷抬举武松做了都头,这也是体制内的东西。都头武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武松想,好不容易有份事业,那就先做着吧,看哥哥也不急于一时。没想到,却在此地碰到了武大。原来,武松逃跑那段时间,武大日子也不好过,那人经常寻武大的麻烦,武大没法,就带着阿莲从清河县来到了阳谷县,靠卖炊饼为生。这不,武松在路上碰到了还在卖饼的武大,武大就带武松回家了。

这时,潘金莲出场了。说句实话,以三寸丁、谷树皮著称的武大是配不上风流美女潘金莲的。武松还可以驾驭金莲,西门庆也行,但武大就是不行。可见,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会幸福,注定是个悲剧。对人生最好的启示是,选择对象时,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潘金莲一看,这叔叔比他哥哥强多了。武松一看,这么好看的嫂嫂,哥哥是怎么弄到手的。其实,不是武大弄到的,是人家为了报复金莲,白白送给武大的。金莲叫武松从集体宿舍搬到武大家里,武松答应了。金莲表白了,武松拒绝了,并放下狠话,又从武大家里搬到集体宿舍。不久,武松要出差,出差前竟然对金莲说:篱牢犬不入。搞得金莲对其彻底绝望。后来,大家都知道,金莲和西门庆勾搭上了,还害死了武大。

武松出差回来了,看到武大死了,暗地里查明了真相,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被发配孟州,在途中,遇到了孙二娘和张青,着实调戏了孙二娘。到了孟州,被施恩施恩了,替施恩做打手,打了蒋门神,夺了快活林。其实就是黑吃黑。蒋门神不爽,就跟张都鉴一起陷害武松,让武松吃了场官司,又被发配了。而且还要在发配途中杀了武松,蒋门神也重新夺回了快活林。可惜,没有杀害武松,反而被武松杀了。连蒋门神和张都监都是如此。武松杀了人以后,找到孙二娘和张青,在那里,武松做了头陀,后来的头陀武松就是如此来的。孙二娘劝武松上二龙山,与鲁智深和杨志一起落草为寇。如果说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是伸张正义,杀蒋门神和张都监是正当防卫。那么,后来的武松就有点滥杀无辜了。这里就不展开了。正所谓英雄出场,狗熊收场。武松的结局是在征方腊时,失去了一条手臂,成了残废。

杨志。杨志押送的十万贯生辰纲被劫是必然的。因为梁中书知道杨志是有前科的人,上次押送生辰纲,就把事情办砸了。这次再叫杨志押送,被劫就显得合情合理,这也是为什么梁中书有心抬举杨志的原因。为什么一定要让强盗把生辰纲劫走呢?因为梁中书送给蔡太师的生辰纲有问题,根本就没有十万贯,毕竟那么多钱,谁送出去都会心疼。后来,晁盖得到生辰纲,还一直说最近手头比较紧,说明劫的根本就没有十万贯,这就是证据。但是,表面工夫得做到位,要送也得送。送了,被强盗劫了,就不是我的问题了。而是治安的问题,押送人员的问题。后来只有杨志一人获罪,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鲁智深如何制服杨志。先看段对话,非常经典。足见施耐庵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浑厚的生活阅历。

那僧人叫道:“兀那青面汉子,你是甚么人?”

杨志道:“洒家是东京制使杨志的便是。”

那和尚道:“你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

杨志道:“你不见俺脸上金印?”

那和尚笑道:“却原来在这里相见。”

杨志道:“不敢问师兄却是谁?缘何知道洒家卖刀?”

那和尚道:“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官鲁提辖的便是。为因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去五台山净发为僧。人见洒家背上有花绣,都叫俺做花和尚鲁智深。”

这段话的精彩之处在于,句句话都是在抬高自己,踩低别人。

东京制使相当于中央***的团长。其实,杨志在丢了生辰纲后,什么都不是了,是个通缉犯。但在鲁智深面前,都不提这些,就报自己曾经最高的职务,这就是面子。

鲁智深跟杨志一比,就比下去了,人家是中央的制使,而我只是个边区的提辖。人比人,气死人,不服气,大大的不服气。于是,鲁智深就揭短了,说杨志在东京卖刀,那是他身无分文最艰难的时刻。而杀破落户牛二,则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从此沦为囚犯,杀得还是个破落户,没什么本事。

杨志说你看我脸上金印就知道了。鲁智深说,真是缘分啊,在这里相见。杨志问,你怎么知道我的事,你是谁?鲁智深巧妙回避了第一个问题,却用大手笔介绍了自己。

酒家不是别人,就是有意显摆,特意强调。然后报出自己曾经的最高职务,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官。其实,当时鲁智深已经调到小种经略处。但是,小种没有老种牛,所以特意强调是老种,而小种就不提了。然后,三拳打死了镇关西。是用三拳,哪像你,用宝刀杀人,借用外物。还有,你杀的也叫人,那是破落户,却偏不提是东京有名的大虫。而我杀的只不过是个杀猪卖肉的,却偏说是镇关西,那可是关西第一黑老大。鲁智深以前是从不容忍郑屠自称镇关西的,但他打死郑屠后,就极力追认郑屠是真正的镇关西,以衬托自己更牛。

所以,鲁智深通过这些,显得自己比杨志更牛,在二龙山上,排在了老大的位置上。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好文2《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当他们一旦造反后,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象李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的武装斗争时,还比较重视战争经验的总结,起义***战胜敌人,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水浒传》中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庄”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_曾经赞扬“三打祝家庄”是合乎辩证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义***在这次战役中能够重视调查研究,对敌分化瓦解,并采取打入内部里应外合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水浒传》中有关战争的描写,可与《三国志演义》相媲美。清代刘銮的《五石瓠》里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张献忠“日使人说《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袭皆效之”。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起义***的***治主张,虽然说得不十分明确,却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联系到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治压迫,这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水浒传》中用以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思想基础是“忠义”。这里所说的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注入了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这一点,有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是有所觉察的。明人郎瑛就说过:“逆料当时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这实际上是说《水浒传》所说的义不完全同于历来统治阶级所说的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下层人民也常讲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产生一种团结御侮的愿望,这种愿望,在为生活所迫、流落他乡异地的一些游民身上,反映得尤为强烈,他们最讲朋友之间的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进而至于“济困扶危”、“杀富济贫”,都是“义”的表现。因此,《水浒传》中所写的义,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性质,而不同于儒家的纲常伦理中的“义”。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所以《水浒传》里的“义”,还不能取代旧的伦常观念的地位和作用。《水浒传》里的“忠”,有忠于梁山事业的内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许多场合里,“忠孝”这种封建伦理大节被放在首位,而把“义”置于次要地位,这就是江湖义气没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现,梁山泊一些斗争性最强、***最坚决的人物,最终也不免在讲义气的情况下跟着宋江接受招安,义气服从了忠君,就是《水浒传》所写的“义”本身存在严重缺陷的证明。

《水浒传》作者歌颂梁山义***,却又反对方腊起义,实际说明他同情、歌颂的是一种不彻底的农民起义,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义,不“僭号称王”的起义。所以,《水浒传》中出现了“替天行道”的口号。“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义,但是由于遵奉天命,这就不能突破君主观念,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正是统治阶级借天命来欺骗人民,所谓“奉天承运”,“天命所归”,历来帝王正是借天命来统治万民的。《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意义,说的是朝廷无道时,由这些好汉来“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则是“_臣蒙蔽了圣聪”,因而他们造反便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终又不得不归服天子脚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终于换成“顺天”、“保国”了。这也是《水浒》英雄们最终走上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

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为梁山泊领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动,关系着整个梁山事业的兴衰和存亡。宋江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养成“忠孝”观念,后来在县里作了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对于衙门里公事和官府的应酬,十分熟悉。他虽为官府中人,却又喜欢结交江湖上好汉,对下层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济人贫苦,_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时雨”的美名。这样的一种特殊经历,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要作个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触中,使他较多地了解下层人民的苦难和愿望,又成为仗义扶危、同情劳动人民对官府的反抗行为的人物。总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他对人民的造反,只是抱着同情态度,或在某种情况下在行动上作一点有限的支持。从他思想上说,他是不愿投身到造反行列里去,他后来上梁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他是一个广有谋略的人物,决不甘心长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着他的才能将来能够“为国立功”,作出一番事业来。“博得个封妻荫子”,以***日后“名垂青史”。而当时朝***黑暗,_臣当道,一些才能之士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恰在这时宋江又犯了杀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后题了反诗,被江州知府拿住,问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汉的搭救,才得保全性命,只有这时,宋江才上了梁山。

宋江有组织才能,善于团结人,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声誉,前后有大批好汉随他上山,壮大了山寨力量,给山寨事业带来了一番兴旺发达的气象。梁山起义***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之下,接连打了许多胜仗,给予一些贪官污吏以严重的打击和惩罚,并且震动了朝廷,这些胜利都是和宋江的功劳分不开的。但由于他忠孝观念根深柢固,虽造了反而这种观念并未改变,这就伏下了他日后接受招安的契机。他上了梁山后口口声声说皇帝是“至圣至明”,只是“_臣当道,谗佞专权。”他反复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因此他是“权借水泊栖身”,“专等朝廷招安”。他在与官***对阵中,总是想到如何为日后的招安预留地步。这样,梁山起义***的力量越强大,梁山的事业越兴旺,也就越为宋江的受招安积累资本。他终于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得朝廷***队大败亏输之后,光荣体面地受了招安,而把梁山起义事业断送。宋江投降之后,又奉朝廷之命去镇压方腊起义***,正如鲁迅说的:“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这是对《水浒》的最尖锐的批评,也揭示了作者思想的严重局限。火烧草料场选自明代崇祯袁无涯刻本《水浒全传》插***

《水浒传》全书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写各路英雄纷纷上梁山大聚义,打官***,受招安。后半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其中田虎、王庆两部分是后来加的,今所见较早的百回本,征辽之后紧接平方腊。但有的研究者认为,征辽也可能是插增的,因为第一,征辽的事不同于受招安和平方腊,历史上无迹可寻。其次,和平田虎、王庆一样,征辽中梁山一百单八人无一死亡。这个看法尚有争论。从思想内容来说,《水浒传》前半是写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阶级矛盾的,后半则是写忠臣反_臣,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忠_矛盾。作者写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但也反映了民族爱国思想,鲁迅说:“其中招安之说,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为当时社会扰乱,官兵压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离而为盗……但一到外寇进来,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时候,人民因为仇视外族,便想用较胜于官兵的盗来抵抗他。”这话是有根据的,水浒故事流传的时间正是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水浒传》的后半部分写宋江等人受招安,和这一背景不无关系。而征辽部分的出现,则是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至于忠臣反_臣,也是和这一思想有关的。在小说结尾写“史官有唐律二首哀挽”宋江等梁山人物,其中说:“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水浒传》的作者是把宋江作为忠臣来描写的。第85回辽国欧阳侍郎招降宋江,吴用向宋江献策:要富贵,投降辽国;要忠义,报效宋朝。宋江说:“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这里的“尽忠报国”实际上就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立场。宋江投降之后,“水浒”英雄始终受_臣排挤、打击和陷害,最后宋江等被_臣害死。这样的悲剧结局,对于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和作者对受招安者的鉴戒来说,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总之,《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它所表现的梁山泊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有力地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它描写的梁山义***受招安后尽管讲忠义,打外敌,平内乱,还是不见容于当权执***者,还是落得悲惨的结局,也深刻地传达了一种历史教训。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好文3《水浒传》由明朝施耐庵所著,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内享有盛名。我从小学就开始看,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里面的故事滚瓜烂熟。

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被逼上梁山,打家劫舍,锄强扶弱,替天行道,被朝廷招安,南征北战,却落得个被奸臣害死的下场这个以悲剧收尾的故事。

那是一个黑暗的年代,宋朝周围有强敌虎视眈眈,国库空虚,朝廷风雨飘摇,但是,皇帝听信奸臣,非亲不用,非仇不谈,奸臣当道,迫害忠良。官府上下腐败之气,蔚然成风。就如犯人发配到一个地方大小官员都会来要银子,若是没钱或不给,就拖出去打上一百杀威棍,很少免于幸难,我不禁想到了《钱神论》中所说的“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把钱视为亲哥哥。

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人人讲江湖道义。一百零八将在梁山泊上一起生活。虽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地位不同,但一起平等的生活,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不受官府约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岂不快哉,快哉?

水浒传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宋江,鲁智深。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为人仗义,经常布施他人,为人慷慨,对人和善,手下人对他忠心无比。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因杀了人而落发为僧,两次醉酒,被赶出寺庙,武艺高强,立下过奇功。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好文4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水浒传》,令我感慨万千。

水浒传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他们不占城池,出榜安民,异姓一家,塑造了一大批梁山泊好汉忠义,替天行道的光辉形象。

在风雨飘摇的北宋末期,梁山泊好汉忠君报国,为民除害,着实令人钦佩。比如一百单八将中的宋江,江湖上人称他为山东及时雨宋押司,他深明大义,急盼招安,愿为国家出力。在兄弟托塔天王晁盖死时,他十分悲伤,几次要哭昏过去,每日都会领众举哀,遵从晁天王遗言,发誓要带领好汉们,活捉敌人史文恭,为晁盖报仇,在不断地努力下,他做到了。他***法严明,宋江手下的***校因为酒肉少而杀了厢官,宋江哭着命他痛饮一醉自缢而死,而后,他顾着梁山泊时的恩情,盛棺安葬,他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好官。

而反过来呢,以高俅为首的奸佞宦官使人愤恨,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本应报效朝廷,而他却因为宠溺养子,使计拿下教头林冲,刺配沧州道,险些被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结果了性命。在三败梁山泊时,他被活捉上山后向宋江保证会向天子重奏招安一事,而后却转面无恩,连日称病,不敢上朝,又将水银放入卢俊义、宋江得赏的御酒中,让他们中毒身亡。这样一个奸诈小人没有被天子加上罪名,令人可忧可悲。

现在的社会不再是过去那个腐朽衰落的封建王朝,而是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新社会,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应该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未来的重任,为理想勇敢前进。而书中的梁山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成为我们积极向上成长的新动力。《水浒传》在我遇到困难时使我想到梁山好汉们在遭到朝廷的讨伐时携手共进,积极出力的事迹。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梁山好汉仿佛变成我的指路人,告诉我要对朋友热情主动。

读过《水浒传》后,我仿佛被注入了正义的能量,它恰如一首史诗,为我们展示了当年的国势特征和民俗风情,但它为我们传达的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好文5《水浒传》这个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了,作者施耐庵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吧!

其实,当初我也觉得这部电视剧没有什么意思,它既没有《西游记》的那种传奇色彩,也没有《三国》的激烈场面。可是寒假无所事事的我也没办法,只好读这本《水浒传》来消耗光阴。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却对这本书产生了别样的看法,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

不知大家可曾记得《三打祝家庄》这个片段。在一打,二打都功不下来的情况下,梁山好汉总结失败的原因,调整作战计划,终于在第三次攻下祝家庄。这使我明白了,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和原因。古人说得:“失败乃成功之母”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家是否还记得《智取生辰纲》这一段,在这一段中我也领略出了梁山好汉的机智和勇敢,它告诉我们要懂得运用我们的大脑,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主宰就是因为先人能够勤于思考,若真正要凭“实力”,试问谁敢与狮子一决雌雄。

《水浒传》不仅告诉了我上述的知识,它还告诉了我如何学会真正的宽容。水浒传读后感600字

“急时雨”——宋江的仁爱宽容之心想必大家都众所周知吧!也许你要说人们绝不可能会有宽容之心,倘若武松有宽容之心,那他就应该放了那只老虎,倘若梁山好汉都有宽容之心,那他们在战场杀敌时就不应该让那么多人都成为亡魂,这也许是你并不了解真正的宽容的原因吧。

其实,宽容并不是一味地饶恕与包庇,记得;***同志生前说过:“对待战友要像春风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无情。”着应该就是对宽容的最好的诠释吧!

水浒传作者资料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水浒传作者资料10篇

学习

荡秋千的小猴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荡秋千的小猴10篇,内容包括荡秋千的小猴子短文阅读及答案,荡秋千的小猴子完整故事。小狐狸突然看见了神奇的玩具,两根绳子,一头绑在一棵大树的枝干上,另一头绑在一块木板上。于是,它向那神奇的玩具跑去,它双手抓住木板,突然,木板荡

学习

核心技术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核心技术论文,内容包括核心技术论文题目,最新核心论文目录。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已被人们充分肯定。从其概念上看是指一组以先进技术为核心的知识流。而技术积累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从事技术活动

学习

家教的高级高程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家教的高级高程10篇,内容包括家教文章主题大全,家教知识10篇。教育绩效评价是西方国家评价高校办学效益的常用方法。在我国,教育绩效评价开始较晚,现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教育绩效评价已逐步被**

学习

实践出真知的谚语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实践出真知的谚语10篇,内容包括告诉我们实践才能出真知的谚语,实践出真知的俗语有哪些。3、数不尽的土粒,渡不尽的学海。(蒙古谚语)4、聪明来自见多识广。(阿拉伯谚语)5、少时所学至死不忘。6、打水靠井绳,学问靠实践。7、不愿看

学习

赞美女性的诗歌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女性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赞美女性诗歌大全,三八节赞美女性的诗歌。倭马亚迁都大马士革后,哈里发为了控制麦加、麦地那等原先的商业与文化中心,不惜用金钱、财物、歌女笼络当地失势的圣裔贵族,使其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生

学习

教师普通话培训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普通话培训总结,内容包括教师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7篇,普通话的培训总结优秀7篇。二、通过一段时期的练习,大家对讲普通话有了共识,普通话正在成为课堂语言,教师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学习

5年级作文大全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5年级作文大全10篇,内容包括五年级十篇短作文,围绕中心意思写六年级作文十篇。其次,教育教学方面。2003至2004学年度中,我担任初一(5)班和初二(7)班两个班的语文课,同时还担任初二(7)班的班主任工作。期末统考中,初一(5)班人均分为54.9,

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范文小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演讲稿。有些欣喜的发现,除了自己每天写的作文之外,还能够看到好多新作者也在这边开始了写作,还有好多,一直和我一样坚持了很久的人。我也写从

学习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伯牙与子期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简短版,伯牙和子期是什么之交。二、还原意象,感受泰山江河文化伯牙以琴声写志,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子期以诗回应:“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是音乐的和鸣,这是灵魂的共振,这

学习

中国古代史试题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史试题10篇,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中国古代史特点类试题答题模板。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2.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3.西汉太中大

学习

翻译简历10篇

阅读(21)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邮编:100007EmailAddre:12345678呼机:66881122-1234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湖南大学1993.9--1997.7科技外贸英语专业本科另:其他培训情况辅修日语和导游现正进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经历*1999.4--

学习

设备租赁合同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设备租赁合同,内容包括大型设备租赁合同通用8篇,设备租赁合同完整版。甲、乙双方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市信托部设备租赁业务试行办法”的规定,签订设备租赁合同,并商定如下条款,共同遵守执行。一、甲方根据乙方上级批准的项

学习

青年节年龄界定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青年节年龄界定10篇,内容包括多大年龄算青年节,过青年节的年龄段。4、按照***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的“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来看,尽管青年的年龄上限尚未明确,但“14周岁”显然是儿童、

学习

似花还似非花作者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似花还似非花作者10篇,内容包括似花还似非花古诗意思,似花还似非花全诗解析。“似花还非似花”,起句便十分精警。它不仅十分传神地道出了杨花特点:是树上开出来的,可算是花,但形态又不同于一般的花,不象是花;而且是用比,暗寓了思妇

学习

有关于中秋节的资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于中秋节的资料10篇,内容包括有关中秋节的资料100字左右,关于中秋节的一切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道中秋节的来源及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二、活动准备:资料搜集,做课件、歌曲《明月

学习

端午节小报资料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小报资料10篇,内容包括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小报,端午节小报内容。为了进一步开发并挖掘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教育资源和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其时代性主题教育内涵,同时为推进我校《节日文化活动队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学习

老人与海的作者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老人与海的作者10篇,内容包括老人与海作者及推荐理由,老人与海作者出处和内容摘抄。五岁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年龄的时候,但是小男孩就已经和老人学习捕鱼并和他出海,虽然小男孩的年龄不大,但是经过生活的磨练,小男孩已经开始懂得

学习

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0篇,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宣传资料,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宣传资料。二、宣传活动主题尊重生命关注健康三、宣传活动时间宣传日定于2010年9月1日、9月3日。四、工作任务(一)统一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活

学习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10篇,内容包括关于圆明园资料10条简短,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资料。Abstract:TheOldSummerPalacescenicareaisservedastheresearch’sobject.Thedatainformation’sformsofexpressioninhi

学习

消防安全知识资料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安全知识资料10篇,内容包括学校消防安全日培训资料,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资料大全。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生必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并且三者要相互作用。1.

学习

开学黑板报资料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开学黑板报资料10篇,内容包括开学黑板报内容大全,开学黑板报简单漂亮。我把整块大黑板平均分割成一个“田”字型,正好每块占四分之一。等张知阳和许少鸿的资料拿来,再找四个字写得好的同学每个人抄上一块,不就把黑板报出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