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趋向教师。
[关键词]师生交流 向师性 师生和谐
“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趋向教师。
学生的向师性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上课时积极发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许,非常关注教师的衣着和言谈举止,有时甚至去模仿。希望教自己的教师是非常负责任的好老师,并以此为荣。让学生对自己有向师性,是每一个做教师的教育理想。我认为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是增强学生“向师性”的一个关键捷径。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与自己的学生达到那种“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必需与学生进行生动的、丰富的、持久的、立体的心灵交流。只要用心,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平台就会无处不在。
1 网上交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QQ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即时通讯工具,班主任可以建一班级QQ群,在QQ聊天中教育学生,引导其正确上网。利用“伊妹儿”给学生写信,在“ChinaRen”创建班级网页,师生可以方便、快捷地互发信息和留言,教师博客已成为与学生沟通的新平台,学生可以在博客上与老师公开讨论,也可以选择向老师说“悄悄话”,谈学习、谈家庭、谈感情,交流,互动,共勉,尤其在寒暑假能实现远程“零距离”沟通。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三者如任课教师、家长等与学生交流沟通,也能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2 作业本上的交流
我是教数学的,数学作业本就是一个很好的短平快的交流平台。小伟是本学期转到我班的,是典型的问题生,是让教师“呕心沥血”式的人物。第一次做数学课堂作业,我发现他的字锋芒毕露,桀骜不驯。就在作业的末尾写了一句:你的字挺拔伟岸,很有张力,老师喜欢这种风格。第二天作业本收上来,小伟对我的“留言”没有理睬,但明显书写精致了许多。我继续留言:从你对作业书写的“一丝不苟”中,我看到了一个追求进步的学生,朝着“优秀”目标前进。作业本再收上来的时候,在我写的那一行字的下面,小伟终于加了一句:老师,我感到脸红。我接着又写:羞涩是最美的色彩,任何一个人都能从这种颜色上,感受到激情、奋斗、自强不息。希望你能常来与老师研究学习的问题。
后来,小伟就常常拿一些数学问题到办公室来找我,有时还主动找我说说心里话。我将小伟的每一点进步都拿到班上去“广而告之”,课余时间,碰了面还拍拍他的肩头:小伟,不错!进步挺快的。
一个月以后的一次单元测验,小伟毫无悬念地考出了96分的优异成绩。就连他的父亲看到试卷以后,都不相信一头“野豹子”会“超进化”成一匹“黑马”。
3 肢体交流
肢体语言也是一个沟通的渠道,如果运用得当,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需要教师的关心,教师适当的肢体语言,往往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鼓舞与动力。
班主任的肢体语言,有着比有声语言更“深入人心”的交流力量。如果有时间,在学生下课的十分钟里,我绝不会坐在办公室里“观察和思考”,而是踱进教室,或者拍拍杨恒的肩头打趣:以前,咱们国家有一个一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我看那个速度再怎么快,也不及杨恒进步的速度快!或者摸摸张天的脑袋感叹:“我发现圆的东西就是比方的东西容积大,这个脑袋看上去并不怎么大,没想到能装进去这么多智慧。”一拍,一摸,很随意的几个动作,但学生精神振奋,坐在教室里感觉心底有股暖流。
4 书信交流
书信交流“无声胜有声”。优势之一,它会让学生克服面对老师时的内心畏惧感,消除由畏惧而产生的思维不连续,言语不畅的情况。优势之二,它能够让老师更加了解孩子细腻的心灵。优势之三,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被看重感,从而生出一种激励作用。
对于内心封闭的孩子,适合采用书信的方式跟他交流。***宇是一个倔犟的孩子,用“犟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他喜欢在课堂上乱插嘴,又反应迟钝,老师叫他回答一个问题,没有三分钟,他站不起来。成绩不好,做作业基本上是抄袭,已经找他谈过不知多少次了。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每次他都是“徐庶进曹营__一言不发”。老师问为什么不完成作业?为什么不认真听课,乱插嘴?为什么半天都站不起来回答问题?
***宇每次都是呆若木鸡地站着,既不辩解,也不表态,甚至连表示判断的动词“是”与“不是”都懒得吐出来,多次经历后,老师们都失去了耐心,无奈地选择放弃。但我不能放弃呀,我琢磨怎么与他交流,后来才想到了给他写一封信。没想到,这种办法很管用,一下子就把他的话匣子打开了。
后来,通过书信我才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不善于口头表达,但书面表达还可以。你看,老师如果不多掌握几种本领,不多尝试几种方法,怎么能教育好性格各异、智能结构不同的学生呢。
5 工作交流
在一个班级内部,设置一个“工作岗位”,班主任与某个学生就多了一个交流平台。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片面地认为,“工作岗位”就是班干部的位置,其实,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内部广辟“就业渠道”,大量增加班级“就业岗位”,就等于增加了多种交流方式。
张刚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自从我将午睡维持纪律、每天帮老师批改一本数学作业等工作交给他以后,每项工作他都做得尽心尽力,每完成一件工作,我都会在班上“大肆宣传”:
今天,张刚帮我检查同学们的课前准备工作,为课堂上新授任务的完成节省了一分钟的时间;
今天,张刚帮我批改了王巧的数学课堂作业,批改得很好;
总之,只要老师用心和学生交流,经常换位思考,像朋友一样去关爱、理解他们,即使打不开一扇门,至少也能打开一扇窗。有时,哪怕是写一句话的一张纸条,也可能会让学生温暖一时,感动一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加强与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向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