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赏析篇1
关键词:民族音韵;赏析;案例
中***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75-1
【教材简析】
这是四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节教唱歌曲课,歌曲内容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这是一首民族调式的歌曲。歌词是诗人白居易晚年时代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句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本身就像是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其配上旋律,从音乐的角度与诗人一起感受江南的风景美和对江南的向往忆念之情。曲作者在尾音处用五声中的徵音作为结束音,徵音在五声中的位置类似于金木水火土中的火,意指表示欣欣向荣的景色,这个尾音正与诗中描述的江南风景一致。在上课之前,我搜集了白居易《忆江南》的三首诗词,以及用苏州评弹演唱的《忆江南》,自己还特意学习用苏州白话方言演唱《忆江南》。目的是想让学生从地方方言的韵律上更好地感受民族音乐,从而感受诗人对江南的恋恋不舍的情感。
【课堂实录】
师:好的音乐需要静心欣赏,在上课之前季老师想和同学们先来听一首优美的歌曲,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师:听完这首曲子,你想象到了什么景象?找一位同学来模仿古代诗人诵读这首《忆江南》。
生齐读
师:著名作曲家戴于吾用旋律演绎了这首诗,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季老师将这首歌曲唱一遍,请同学们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出示《忆江南》歌谱)
师:让我们一起把歌词按照歌曲的节奏读一读,注意二四拍的强弱。
师:多美的诗啊!你们知道“谙”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熟悉
师:在这里作曲家用了四拍来表示“谙”这个字,同学们可以慢慢唱,帮助诗人打开记忆之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连线的地方用连贯的声音。
课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我告诉学生们这首歌曲是由DO,RE,MI,SOL,LA五个音构成时,一位女同学高高地举起手来,很神气地对我说:“老师,你错了,应该是宫商角徵羽。”
说的真好,这正是我要说的本课中音乐旋律结构的重点,民族调式的五个音。同时他还告诉其他同学本歌曲是哪个音落尾,从音上感受作曲家想要表达的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和留恋之情。于是我立即表扬这位同学:“这位同学说得真棒!这首歌曲是由五声组成的,它们的唱名分别是DO,RE,MI,SOL,LA。它们也有自己的名字叫宫商角徵羽。”
师:在中国民族音乐中,我们不仅仅要知道五声调式,其实地方语言更是把握我国民族音乐的关键。我们新学的这首曲子,是诗人回忆江南风光时所作的,那么在江南当地的艺术家就把这首曲子用方言进行传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苏州评弹所表演的《忆江南》。
师:在课前季老师也学习了用苏州白话演唱了《忆江南》,在苏州当地的评弹艺术家都是用白话演唱的,你们想听一听白话版本的《忆江南》吗?
师:其实在民族音乐中掌握地方语言也是把握音乐风格的关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白话,感受吴侬软语的魅力。
【反思】
1.穿越音乐的时光隧道
在准备这节课时,本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了诗歌创作的背景,知道了很多是我之前所不熟悉的知识。起初备课的时候,我更多是从诗人的角度去读歌曲,差一点把这节课上成音乐课中的语文课。后来在一遍又一遍的唱谱中,发现这首曲子是典型的民族调式歌曲,仔细分析歌曲调式尾音落在“徵”音上,就提出了第一个疑问:“为什么落在徵音上,而不是落在五声中的其他四音上?”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将最后的尾音换掉试唱一遍,原来作曲家是想表达诗人对江南风光的喜爱和忆念之情。在小学的课堂上不宜把理论讲得太深,而应重视的是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课中我给学生介绍五声调式,了解民族音乐的结构,并让他们了解掌握民族音乐不仅要学习五声调式还要从地方语言特征来真正地感受民族音乐。这样就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移到体验民歌感受地方音乐的魅力上来了,学生学得也轻松。
2.采集民族音乐的奇葩
忆江南赏析篇2
关于古代诗词教学,一般教学模式是:先简介作者、背景,再翻译、理解,最后背诵记忆。尚有些教师干脆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就算学完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段话,笔者认为不仅指出了初中古代诗词教学的要求和目的,更指出了初中古代诗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即以诵读为切入口,以积累、感悟、运用为核心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思想模式。笔者将其详细分为五个步骤,简称为“读、析、品、结、拓”五步曲。读,即诵读,以齐读、个别读、配乐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析,即理解分析,通过对诗词作者、背景的了解,理解诗词的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品,即研读、欣赏,通过对诗词语言、意境的赏析,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结,即总结、概括,用一两段话让学生从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全面掌握该诗词;拓,即延伸、拓展,由课内到课外,巩固学生所写,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品位,达到由文本到文学再到文化的升华。
下面,以本人《望江南》一词的教学为例,谈谈古代诗词教学的课堂结构。
第一步骤:诵读
诵读环节,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四种诵读方式:一为齐读,二为个别读,三为配乐读,四为配乐自由读。设计这些诵读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该词的情感氛围,便于后面的理解分析。经过预习,该词的齐读,学生在发音、停顿上均很好,但语气、语调尤其是在语速的控制上做得不好,难于传达出该词的思想感情。学生也认为读得不好。我随即提议个别读,选了一位男生和两位女生进行诵读比赛。在师生共同评判了三位同学的优劣之后,我在《梅花三弄》乐曲声中进行了范读。学生在伤感缠绵的乐曲中已受感染,老师的范读亦给他们启示,同学们跃跃欲试,均想以己声传情。我顺从民意,再次播放《梅花三弄》,让学生自由情感诵读。事实上,该节课诵读效果非常好。
第二步骤:理解分析
初中所选诗词,在内容上主要分为叙事、写景、抒情三个方面。古代诗词的教学,文本理解亦应从这几方面入手,才能让学生知其然。因此,在让学生简介作者、背景之后,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这首词的主人公是谁?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二、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指出时间、地点、事件。三、这首词中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你是怎样理解“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四、这首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上问题,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回答起来并不难,但它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把握这首词的内容——人、事、景、情。
第三步骤:研读、欣赏
在《望江南》一词的研读欣赏环节,我在学生积累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运用、品位。
首先,引入《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用“首如飞蓬”同《望江南》中的“梳洗罢”进行细节对比,感悟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明白《望江南》一词女主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守望的孤独,如火的期待,似水的柔情。我班有一位同学甚至评价“梳洗罢”一语可以表明《望江南》一词中的思妇爱自己的丈夫甚于《诗经·伯兮》中的怨妇,因为她不仅思念丈夫、盼望丈夫早归,且时时为丈夫着想,希望回归的丈夫能见到“美丽”的自己。
其次,让学生回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写景名句,同本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进行比较赏析,感悟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表现手法的妙处,同时理解《望江南》词中女主人公希望落空、幻想破灭的苦痛与凄凉。
第四步:总结、概括
本词短短27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这就显示了本词语言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第五步骤:延伸、拓展
忆江南赏析篇3
一、透析考点,明确考纲要求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江苏卷)》关于诗歌鉴赏的陈述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简而言之,就是考查形象、语言、技巧、思想等四个方面。
我对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做了如下统计:形象类,8题;语言类,1题;技巧类,11题;思想类,13题。
由此可见,诗歌鉴赏的考查以形象、技巧、思想情感为主,因此我就以2011年高考题为例从形象、技巧、思想情感等三个方面谈谈审题技巧。
二、化整为零,分步探究问题所指
(一)形象类问题审题
例: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摇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解成三个小问题:①“沙鸥”这一意象属于意象中的哪一类?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③“沙鸥”这一意象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作者如何描述它的?
解答:第一步:明晰考点的特点,诗歌中的形象常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本题考查事物形象。第二步:明确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沙鸥”与情感的关系。从“客愁新”、“乡国梦”等词语可以看得出这首诗歌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再加上尾联前半句“交游落落俱星散”意在表明往日的游人都已四散流落,因此诗人的孤独之感已非常明显。第三步:分析作者对“沙鸥”的感觉。诗人面对“沙鸥”黯然神伤,孤独之感倍增,想必是“沙鸥”的形象刺激了诗人,如果是“沙鸥翔集”,那就是“沙鸥”的群居特点反衬了诗人的孤独,如果是“天地一沙鸥”,则是孤独的“沙鸥”引发了诗人的同感,总之,答衬托是不会错的。
小结:对于意象类题目的审题,首先要明确基本概念,确定考查对象;其次要分析文本,了解意象与整首诗歌的关系;最后要重点研读描写物象的词汇,把握物象的特征。这样,关于物象的意义、情感、作用都会迎刃而解。
(二)技巧类问题审题
例: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摇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抒情方式的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解成三个问题:①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些?②诗歌首联描写的是什么?③首联所描写的景物呈现什么特点?
解答:第一步:明晰考点的特点,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常常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谋篇特色等,表达方式包括叙述、议论、抒情等,抒情方式又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怀古等。第二步:分析诗句内容,首联中“桃李笑”“田野荒芜”等词语告诉我们这是在写景,因此可以明确,首联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第三步:分析写景的特色,从修辞的角度看,首联中“桃李笑”“自生愁”显然用的是拟人,同时也有对比,另外,美丽的春色与诗人心中的愁苦形成反差,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田野的荒芜有与诗人心中的愁苦互相映衬,这又是以哀景衬哀情。因此,可以明确本题的答案是: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小结:对于技巧类题目的审题,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所问的概念属于表达技巧中的哪个部分,这一部分中涉及哪些类型;其次要分析这一技巧在文本中的体现,分析一定要全面,不可遗漏;最后要思考要这一技巧对诗歌主旨表达产生的作用。
(三)思想情感类问题审题
例: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本题考查的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解成三个问题:①诗歌中的情感常常通过什么体现出来?②诗中写“渭北”、“江东”有什么用意?③诗中写“春天树”、“日暮云”是为了说明什么?
解答:第一步:明晰考点的特点,明确诗歌中的思想情感可以从诗歌的标题、诗歌的意象、诗歌中的动作、诗歌中的典故和诗歌后的注解等方面入手。标题《春日忆李白》中的“忆”字已经告诉我们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肯定是思念友人。第二步:分析诗句的内容,“渭北”与“江东”相隔千里,这必然是诗人与友人的空间距离,这里强调距离之远正是为了强调思念之深。第三步:还要思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用的技巧,而“春天树”与“日暮云”则是这两个地方有代表性的景物,这里指出两地的景物就是在想象诗人与友人相互思念、翘首相望的情景。因此,可以明确本题的答案是: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小结:对思想情感类的题目审题,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所问的范围,是整首诗还是某一句;其次要找准情感表达的寄托物,或者是落脚点;最后还要思考情感表达时的所用的技巧,这一点千万不能遗漏。
忆江南赏析篇4
【关键词】文学艺术 赏析题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0
文学艺术的赏析所涉及的内容多而杂,以专家的视觉来看,有什么追根溯源、旁征博引、比物丑类等等赏析层面。可在解答此类高考题时,这一切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在我看来,无论多么复杂的赏析都离不开三个核心:手法、表意、效果(含“表情”)。
首先,看手法。艺术手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主要针对的是字词或句子,表现手法通常针对的是作品整体或段落。至于从哪种手法入手赏析,这就要看题干设问的对象了。如:
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题:请分析“偷”字的妙处。
解析:该题是炼字,自然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了。
答:“偷”字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人将“南风”人格化,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又翻书”。
又如:
菩萨蛮其三(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题: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请赏析。
解析:该题针对的是整诗设问,我们就应该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着手赏析。
答:该诗运用了村托或反村的表现手法。词人极写少年时在江南的乐事,反村今日头白难归的可悲。
其次,规范赏析。赏析类题的答题规范通常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步,指出手法;第二步,诠释手法;第三步,揭示表达效果,包括意境、思想情感和艺术效果等。常见的艺术效果如:比喻、拟人是形象、生动,对比是对比鲜明,衬托是突出表达,另外还有言简义丰、含蓄隽永、清新自然等等。例如: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题: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答:(点手法)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诠释手法)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秋霜。(表达效果)写出了夏夜的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比喻新奇,想象丰富,视听结合,意境清新、高妙,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又对仗工整、自然,为全诗增添了不少光彩。
又如: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题: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参考答案:(点手法)运用拟人手法。(诠释手法)作者将柳花拟人化,写出了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的情景,(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最后,无手法词句赏析。赏析文学作品的词句赏析并非都要从手法开始,有时赏析的对象并没有用到什么手法,但含意非常丰富或者揭示了作品的思想情感。对此,我们可以直接揭示其多重含意或思想情感即可。如: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
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请赏析“犯”字的妙处。
解析:该句如果仅仅要表达烟尘的浓重,用“笼”或“罩”都比“犯”好,那诗人为什么要用“犯”呢?联系前后诗句不难发现,诗人要表达的除了烟尘之大,还有敌兵犯境之意。所以,我们就可以这么答:一个“犯”字,既写出了烟尘之大,又表达了敌兵犯境之意,言简义丰。
又如: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题: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忆江南赏析篇5
关键词:诗词诵读;拓展延伸;诵读欣赏;积极评价
中***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2-0026-02
一、制定诗词诵读方案――胜日寻芳泗水滨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音律、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意境成为美仑美奂的艺术珍品,是国学宝库中熠熠闪光的一串珍珠。诗词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从2012年起,制定了诗词诵读方案并立即实施,在几年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更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推荐诗词诵读内容――无边光景一时新
祖国的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只简单地布置诵读任务,学生会无从下手,盲目选择,这就需要教师有益的引导。依据小学语文教材,结合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延伸,推荐诵读内容:
(一)季节时令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诗人吟咏不断,描绘四季美景的佳作数不胜数。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诗人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草长莺飞、万紫千红、万象更新的春天,抒发自己迎春、喜春、惜春、伤春的情感。在春天吟诵《春日》《江南春》,在夏日品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在秋天欣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词》,在冬天领略《江雪》《雪梅》的美丽景色;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师介绍或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节日来源和民间习俗,诵读《元日》、《清明》、《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
(二)自然万物
“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宋代词人陈人杰《沁园春》),这句话告诉我们自然万物皆可吟咏。看到芳草遍野就吟一吟《赋得古原草送别》,看到杨柳依依就背一背《咏柳》,看到蜜蜂采花粉就念一首《蜂》,听到阵阵蝉鸣就读一读《所见》……生活的广阔天地处处有诗,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和选择余地。
(三)课文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相关诗词,既能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又增长了知识。《画杨梅》告诉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不同,这不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吗?看到“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就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以课本为依托,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诗词,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有效扩大了诵读内容,拓展了学习空间,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四)影视文化
电影电视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也是不能忽视的教学资源,科学合理的运用,可以使古诗词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李白、李清照、辛弃疾、纪晓岚等在影视中常常出现,孩子们热烈议论剧情,急于了解真实的剧中人物,教师介绍这些诗人(词人)的生平,推介他们的代表作品,掀起对某一位诗人(词人)的系列诵读活动,整体感受这位诗人词人的风格,进而对他的诗词产生继续探讨的兴趣,掀起诵读高潮。
三、开展诗词诵读活动――等闲识得东风面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诵读。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认为诵读时“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晚清一代儒学宗师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综上所述,诵读就是带感情地放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其次要学会欣赏。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掌握欣赏诗词的方法与步骤,体会其中的美妙从而自然成诵。以《忆江南》为例:①看题目,猜内容。忆江南即回忆江南,大概是描绘江南美景的诗。②查资料,知诗意。了解词这种文学体裁,引导学生查阅词牌、作者、写作背景及词的含义主旨。③抓关键词句,品语言。抓住这首词中最精彩的句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品味他的语言。作者以贴切的比喻、华丽的语言、浓艳的色彩写尽了江南春天的迷人。④再现意境,体味情感。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形成的艺术境界,即情景交融。当学生把这幅江南春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在眼前时,词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江南的思念已感动了我们。⑤美读全诗,自然成诵。头脑中放映着江南的美丽景色,饱含感情地朗读全诗,在美的享受中自然成诵。
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确保实施方案落到实处:①诗词演唱会。诗词与音乐有不解之缘,很多优秀诗词创作出来即被广泛传唱。如今许多人热衷于为古诗词谱曲,著名诗人汪国真就是其中一位。所以许多有名的诗词是可以演唱的。同学们演唱《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虞美人》、《七律 长征》等,在优美的旋律中品味隽永的韵味,欣赏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②诗词故事会。故事来源有两个,一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故事,如《陈子昂摔琴》;二是同学们根据诗词内容自己编写的故事,选择故事性强的叙事诗,同学们编写了《贺知章还乡》《送别》等故事,并在诗词故事会上声情并茂地讲出来,既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③话剧表演。把自己编写的故事改写成剧本,自编自导自演,根据剧情准备一些服装道具,学生积极参与,在精彩的表演中理解诗词的意境与主题,也更深地理解了诗人。这是他们最喜爱最自豪的活动,过足了“明星瘾”。 ④诗词绘画比赛。绘画必须再现诗词意境,表达作者情感,把抽象的意境变为生动形象的美丽画面,指导学生注意周围景物的渲染和陪衬。同学们进行评价,选出“画中有诗”的优秀作品展览。诗词诵读比赛更是经常举行,这些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他们对诗词诵读活动更加热爱,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其中。
最后要以积极评价为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建立诗词诵读活动资料袋。每周背过两首诗词的同学奖励一朵红花,背三首以上的授予“诵读小明星”的称号。其他如小诗人、小画家、唱诗小能手等称号用以奖励在各项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孩子。口头表扬和描述性评语也不可少。多样的积极评价,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对古诗词诵读更是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忆江南赏析篇6
在完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单元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课前准备,对所带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并推选一名组长。在教材中选取一部分理解难度不大的诗歌,主要以选修教材中的推荐作品为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从中选择。在选定诗歌后分工合作,搜集、整合与诗歌相关的知识。
步骤二:自主赏析,学生选择合适准确的角度和切入点,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思想感情,走进作品,感受和体味诗歌的意蕴。让学生把自己赏析的心得和感受以讲解的方式呈现给其他同学。
步骤三: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具体情况进行拓展、归纳和点评,并作适当补充和说明。
步骤四: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展示自主赏析成果,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
下面以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韦庄的《菩萨蛮》、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为例,展示引导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具体过程。
【课前准备】
每组同学除准备好相关诗词的讲解内容外,还准备了与教材相关的丰富的语文素材。如:
主讲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学生小组,课前准备了许多山水风景***片和水墨画***册投影,用于课前简介和补充说明。另将王维隐居终南山时创作的经典诗作制成卡片分发给其他小组同学,以便课后拓展阅读。
主讲韦庄《菩萨蛮》的学生小组,课前主要搜集和整理了许多相关江南风物人情和民俗文化的写作素材,以便将这些素材和作品有效地利用到写作中去。
主讲纳兰性德《长相思》的学生小组,课前准备了有关边塞诗的相关文化常识和著名边塞诗人的代表作品,主要搜集和整理了词人纳兰性德这一人物素材,通过作者介绍让同学们明确诗词鉴赏过程中“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通过了解作者生平经历走进作品,体会词人独特的人生情怀和艺术风格。
【教学实录】
一、《积雨辋川庄作》教学
1.自主赏析
小组选派主讲人负责讲解,引领同学疏通诗歌大意,以抓住诗中写景和抒情的巧妙结合方式入手,分析诗中景物描摹的色彩对比,突出诗歌写景的艺术手法和特点,从而细致入微地表现诗人隐居辋川与大自然和谐相融的悠然情怀。主讲人认为:“这首诗中的所有景物描写,是诗人颇具禅心的静观所得,而不是单纯物象的客观描摹,极有诗人的主观色彩。山中平静的生活对一般人来说太过寂寞,但诗人却过得大有兴味。”诗歌中引用典故所表露的情怀、山间隐居生活的描摹、民俗文化风情的展示,在主讲人的讲解下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教师点评
在诗歌分析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抓住诗歌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蕴,突出了诗歌中浓厚的禅味。
二、《菩萨蛮》教学
1.自主赏析
以轻音乐开始,伴随着悠扬轻盈的曲调,主讲学生将诗词的深意娓娓道来。以诗词中“似直而曲,似达而郁”的情感特点入手。以抓住词中关键字“莫”来诠释词中包蕴的情感要素,和韦庄有家不能归、流寓江南的忧伤和无奈。主讲人认为:“‘人人尽说’的背后是作者不能回乡的隐忧,所有江南风物的描摹都是作者心中哽咽难言的哀愁。”主讲人还以整首词中所表现的“思乡”之情,联系分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思乡”的不同解释,让诗词的情感得到升华。尤其是主讲人本身对诗词情感和主旨的个性化解读也受到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可。他认为词人以借写他乡之美来表现自己心中思乡的无奈与忧伤,这不仅是词人的个体情怀和感受,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一种镂刻在骨子里的爱与牵绊。
2.教师点评
个性化的解读和层层深入的分析,让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三、《长相思》教学
1.自主赏析
主讲人从作者纳兰性德的身世入手,以“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解读诗词,从“诗人、景物、意象、开头、变化、妙处、典故、主旨、类别、技法”几个方面来解读品析,提出要围绕文本内容仔细阅读,但也要“展开想象”的方法。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最后归纳和梳理纳兰性德这一人物素材,突出诗词“文如其人”的特点,以备写作时应用。
2.教师点评
诗词鉴赏方法很重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品读诗歌的过程也是与作者情感交融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根据自主赏析的三首诗词写一段文字,可以是对诗歌个性化的解读、可以是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也可以自己写一首相同题材的诗词。
【成果展示】
作业示例1:赏析感悟
忆江南
李郁文
人人都说江南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令人憧憬,令人怀念,每一个在那里停驻的人都对那里有一种眷恋,有一种渴望。我没有去过江南水乡,但却梦见过那样幽静的小路,那下过雨的石桥,那桥下的船夫撑着船游荡在河面上。这让我想起了边城,人们朴实地在过着自己的生活。在这种恬静的地方或许你有许多忧伤,但你也会把它埋起,忘记哀愁,不想用那样的心情来迎接这美好的乡土。
韦庄也想尽力地去掩藏自己心中的苦闷,忘记那些断肠的往事。来到江南的他,也许是最落寞的他,不能释怀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却被这江南水乡的诗意所深深吸引。我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乡,也不明白那远在他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境,但我能感受到他的心境,他的那颗赤子之心。
当北国的秋来临之时,北方已沉浸在落叶的海洋中,惟有江南依然长春,保留着每个人依然长存的思念。
教师点评:带着对诗词的体悟与挚爱,望穿了作者对故乡的不舍与眷恋,一种另类的思乡之情,民族情感深处的爱与牵绊。
作业示例2:原创诗词
蝶恋花
王世乐楠
正是今岁霜风寒。落木千山,严雪尽峰峦。独登百尺揽冰蟾,只见星河不见月。
欲诉琴心乱抚弦。北风满满,绿水面喃喃。青山无情本无念,流光映雪却白头。
教师点评:填词需要紧扣词牌韵律。以“落木”“冰蟾”“星河”等经典意象写景抒情,生动形象,真挚感人。
【课后反思】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让学生不受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去理解诗歌,如何学会欣赏和品味诗歌,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心灵滋养,促进他们产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值得我们深思。
自主赏析,学生不仅真正将诗歌理解得更加深入和透彻,而且对诗歌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分组讨论研究,集中展示成果,有利于学生互相借鉴,更进一步理解和领悟诗词的要旨,掌握属于自己的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随机添加一些感悟,也使很多诗歌在赏析的过程中产生了个性化的认识和解读。这种自主赏析的教学方法,也体现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在教学实际过程中的不同处理方式,适应课程标准对不同教材教学的要求。
忆江南赏析篇7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方法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艺术进行欣赏、分析与理解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鉴赏的思维方式,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音乐艺术培养学生理性的认知态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重交互的平台。
一、音乐鉴赏能力对高中学生促进的作用
1.音乐鉴赏能力的连接作用。音乐鉴赏能力是学生在学习音乐后,所做出的一种评判作用,它是一种综合性审美活动和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强大的连接作用,通过音乐鉴赏能够帮助学生对外界事物建立主观与客观上的连接与联系。如在学习《南部之子》、《不知为何》等音乐课程时,教师可针对爵士乐的特征帮助学生对音乐建立相关的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鉴赏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爵士音乐感兴趣,而且对相关的爵士舞感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多层面的连接意识。通过音乐鉴赏能力的连接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技能与特长,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音乐鉴赏能力的记忆作用。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感知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有效记忆能力。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增强外部肢体动作和心灵配合,有效提高个人的记忆功能。如教学《长江之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旋律与长江雄浑、壮观气势的动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外部肢体与内部心灵反应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真正魅力,表达出对长江、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提高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1.采用灵活多变的课程导入方式,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点是为学生创建合理的审美空间,体验音乐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音乐课程导入方式,为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音乐课程时,可以配备不同的视频、***片等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贝多芬音乐的魅力。又如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象征生命力强盛和顽强抗争的***片,使得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义。由于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限,我们不能仅仅凭借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配合视频与***片的视觉效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再如在学习《流行风》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演唱,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够让音乐鉴赏课活力四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习得音乐知识,例如音色、音调等音乐基础知识等。
2.运用实物教学,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尽可能运用学校现有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实物式的教学方法,例如为学生提供一些乐器等方面的资源,通过实物教学,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失误出手,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语言意境,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在具体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会相关乐器的学生演奏,对不会乐器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通过实物帮助学生营造音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乐器的神奇,进而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实物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动手的能力,也要注意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与拼搏的精神。
3.发挥音乐鉴赏的连接与记忆作用,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音乐教师可以有效连接美术、雕塑、舞蹈等艺术的特征,让音乐与这些艺术之间产生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鸟儿在歌唱》、《美丽的小天使》等音乐课程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新的形式教学,完善学生对音乐鉴赏训练的记忆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配合《鸟儿在歌唱》这首乐曲,编排一个简单的舞蹈,学生在鉴赏音乐过程中,能通过肢体的动作,促使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的能力。同时,通过改变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是有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种方式,能够将音乐鉴赏的连接和记忆有机结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结语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要主动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不仅要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要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作者:闫建雄 单位:高碑店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小明.音乐心灵鸡汤—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音乐大观,2013(1z).
[2]刘曙艳.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zo1z(1z).
忆江南赏析篇8
亲爱的读者:
本刊2012年第6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出句(上):见鹤飞而忆仙踪,白云缥缈
对句(下):闻钟响以消俗虑,古寺清凉
(贵州·肖 波)
闻樵唱以寻野径,红雨缤纷
(浙江·陈秀田)
逢梅落又来诗客,玉笛悠扬
(江苏·卜用可)
骑牛过以传道德,紫气萦回
(山西·张兴贵)
闻松落以寻幽趣,淡月朦胧
(山东·陈 放)
闻琴奏似聆天籁,绿水清幽
(河北·张永辉)
思船远又吟别赋,江色苍茫
(河南·马开民)
赏鱼跃以得乐趣,绿水涟漪
(贵州·张如彬)
出句(上):四岁让梨,天性纯良思北海
对句(下):终生修道,素心净澈悟南华
(贵州·王 旭)
千年咏月,词风豪迈数东坡
(河北·赵国山)
九秋采菊,诗情浓郁见南山
(湖北·郑泽宇)
千秋铸鼎,文明久远耀中华
(吉林·吕淳民)
一生持正,词风豪迈慕东坡
(河南·曹文献)
一生救国,本心博爱仰中山
(美国·吴克荣)
一心救国,胸襟辽阔仰中山
(河北·张景义)
一樽酹月,词风豪放仰东坡
(湖南·成纯赞)
出句(上):宿雨霁陂塘,小荷争露尖尖角
对句(下):屏风浮烛影,灵药悔偷夜夜心
(湖南·刘未零)
晨风吹旷野,细柳轻舒袅袅丝
(江苏·何国衡)
晓风临野岸,柔柳欣梳淡淡妆
(湖北·胡红梅)
2012年第6期“诗词联句”欣赏
出句:案上诗书映明月,花前杯酒醉春风
联句:徜徉盛世虽无憾,犹望澄波四海同
(吉林·陈德才)
小窗幽静清凉夜,美景良辰谁与同?
(湖北·李利坤)
一生碌碌愧言功,卸任方还本色中
(山东·张 波)
可怜心越重山远,一剪相思两地同
(湖南·陈虹求)
田蛙鼓噪喜相逢,梁燕呢喃梦呓中
(辽宁·王德会)
良宵美景当珍惜,莫教时光逝水空
(福建·陈国明)
心无俗虑精神爽,笔洒豪情句自工
(江西·段家良)
本期征联
上联:夜静月明,窗摇竹影;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上联:万里天风,风吹松杪绿波涌;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四面楚歌,碧血千秋美人一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爱的读者,我们拟了三副联,请您出对。来稿截止日期为2012年9月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优秀的对联我们将在2012年第10期发表,并有薄酬。
诗词联句
忆江南赏析篇9
关键词:形象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 培养
一、帮助学生积累音乐形象思维的素材
这里所指的音乐形象思维素材,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积累,简单地说,这是学习理解音乐的最基本的工具;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积累,简单地说,音乐作品听多了,孩子们脑中的音乐表象就更丰富,对音乐的感受就更深刻。
每个音乐都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等。作为音乐老师,我们不能把音乐课简单地当成教会孩子唱一首歌的过程,这种理解无疑是很片面的,要想更好地运用形象思维促进音乐教学,就要注意给予孩子们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如在一年级上册,就对碰铃、响板、双响筒、手串铃等打击乐器进行奏一奏、画一画的练习,旨在让孩子们体会这些乐器的音色,或是三角铁清脆的叮叮声,或是响板嗒嗒的清晰拍子声;而后教材中还设计把这些乐器形象唱到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中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进一步巩固了脑中对这些乐器音色和演奏方法等整体形象。又如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就有明确且比较生动的节奏要素练习,是森林音乐会中小鸟、蜜蜂、树叶等各种自然界响声的模仿练习,3/4的节奏:布谷鸟“ × ×”,小鸟是“× ×× ×”,树叶是“× ― ×”,蜜蜂是“×× ×× ×”。这样的练习,让孩子能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喳喳喳喳”可爱的小鸟在叫、风儿吹来“哗哗”的树叶在响、蜜蜂“嗡嗡嗡嗡”不停在劳作,也就能充分感受到音乐是从生活中间来的。教学中,结合唱歌、欣赏等课型,注重做好这些小练习,逐步给孩子们积累起丰富的音乐要素素材。另外,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音乐表象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每周两节音乐课,就需要我们很好地去设计整合,尽量多地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加强学生的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形象思维培养音乐想像力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尽管音乐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几乎不可能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感受却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感受出发,产生各种想象正是培养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同学听到江南丝竹的优美曲调,就自然能联想到江南水乡、吴侬软语等地域特色;当听到《金蛇狂舞》、《喜洋洋》、《春节序曲》等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自然就是:欢聚、节日狂欢、丰收喜庆等喜悦情境。
具体来说,通过形象思维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表现手法。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在教学生合唱或表演时,看到学生表现力不够,脸部表情比较呆板,就着急地要求学生笑着唱、笑着演,可这简单一说只能使学生一时做到,到了下回练习时,总又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要笑着唱,或者说孩子们的表情和他们的歌声是脱节的,况且也不是所有作品或者一首作品的所有乐句都需要微笑的。其实音乐表现并不是简单的面部表情问题,就如合唱教学中,良好的呼吸,统一的气口,严谨的咬吐字,共鸣的调节运用,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等等方面,都是合唱音乐表现力的决定因素,缺了哪方面都会逊色。二是在课堂中给学生渗透一些特点性的音乐材料。比如一些曲调特点或者说曲调形象,听到《梨园英秀》等京腔京韵的调子,自然就联想到京剧的生旦净丑、唱念坐打,听到《姑苏风光》、《采菱》等歌曲就联想到江南水乡的美景。当然还有对中国各种戏曲、各种舞曲、各种乐器的音乐形象的感知积累。三是鼓励学生在特定的情感基础上联想。由于好多欣赏曲比较抽象,特别是一些外国乐曲,对许多学生来说,要听懂很不容易。所有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弄懂乐曲的基本结构、熟悉乐曲的主题乐句,更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音乐情境进行分析从而产生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音乐。
三、通过形象思维促进音乐记忆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同时形象思维也能促进对音乐的记忆。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所以追踪和理解音乐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种音乐的形象。
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划旋律线的方法,让学生记往音高走向,让学生在心中有一条旋律高低的形象线条,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也能更准确地模唱旋律。有时,我们在教学歌曲过程中,请学生通过比较法,寻找旋律相同或相似的乐曲,用相同或类似颜色块将它们标注出来,也用A、A’等方式表示相似乐段,用这种简化了形式让学生更方便记忆。
忆江南赏析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初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诵读――加强学生的主观感受
古诗词讲究形式美、节奏感和韵律感,结合汉语言文字特点,诵读起来抑扬顿挫,既可以让学生以美的体验,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加强学生的主观感受。例如反复诵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意境之美。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全诗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开篇,营造了冷落暗淡的环境氛围,使人既心生苍凉惆怅之感,又有清新幽静的体会。紧接着“古道西风瘦马”将秋风萧瑟、苍凉怅然的意味进一步渲染,使人很自然的和诗人心中的无限愁思产生强烈的共鸣,而枯、老、昏、瘦等字对事物的细致刻画,以诗人的视角给其蒙上了凄凉愁苦的色彩,更是诗人心绪不佳的间接体现。最后,全诗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收篇,以点睛之笔,直抒诗人心意,将诗人怀才不遇、心生寂寥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
诵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在刚开始诵读的时候,可以先整体感受诗词的优美和意境,然后在反复的诵读中,细细品味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词的精妙之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而强化自己的主观感受,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作品的透彻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二、鉴赏――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要想通过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文化修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体验,不仅需要对古诗词作品进行大量的诵读,更需要了解与古诗词相关的知识,掌握鉴赏的正确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古诗词的体裁、题材和艺术风格流派等。以李清照的《醉花阴》为例,其体裁为发展于晚唐,成就于宋代的词,在题材内容中属于记事咏怀之作,表达自己重阳佳节,思念亲人而心生百无聊赖质感的伤怀之情。李清照的词作大多文笔委婉,感情细腻,多为抒情叙事之作,如《如梦令》、《武陵春》、《一剪梅》等,因此世人常将其划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如以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用典故等。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其中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诗中的“子规”即是借用蜀王杜宇禅位臣子,死后化为杜鹃而啼声凄切的典故。诗人李白借用典故,描写了朋友落难后,自己的满怀忧愤,以及自己与朋友患难中的真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诗人灵活应用典故,既可以增加诗词表达的含蓄性,又可以增强作品的渲染力。而学生对典故背景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更好地鉴赏作品,更好的体会作品中的深意。
三、积累――强化学生记忆能力
初中古诗词数量多,学生很容易出现记忆错误或混淆的情况,因此提高学生记忆能力,使之正确的理解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非常重要。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加强诗词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积累和记忆古诗词。教师在运用归纳总结方法的时候,可以以古诗词的某一特征将其归为一类,以利于记忆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以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将相似的诗词归纳总结在一起,以利于学生记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等等。
教师将古诗词以不同的特征归纳总结在一起,当学生想起这些特征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诗句,既可以准确把握诗词的特征,也利于学生背诵记忆,从而为更好地理解鉴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品味语言,整体感知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都说明遣词炼句的讲究和艰难。
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如“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有三层境界,“孤帆”一层,“运影”一层,“碧空尽”又一层。①老朋友孟浩然坐船走了,渐渐地,连他的船也望不见了,只能望见孤帆一片,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②直到孤帆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隐隐约约的帆影,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③最后连帆影也在碧空里消失了,李白还在岸上望着,只看见长江默默无语地在天边流着。这是多么深厚多么感人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炼字用词要有选择地讲一讲,因为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古诗词在这方面很讲究,例子很多,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春江水暖鸭先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等,其中加点的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