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秋天篇1
山的 那边
天空 醉红了 脸
握着岁月的笔
秋风
把那些坟顶的 萋萋茅草
当成了 宣纸 的平面
肆意疯狂地书写
陌 路 人 生
路边簇拥的狗尾巴草
迎风 挺不直胸
却
高昂起头
就象芸芸众生中
努力挣扎的
你 我
风霜也好
风景也罢
不尝尝 怎么知道
酸
甜
苦
辣
请别为我们太过担心
在这条荆棘的路上
至少
我们已经
诗歌秋天篇2
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
The coach is at the door at last;
The eager children, mounting fast
And kissing hands, in chorus sing:
Good-bye, good-bye, to everything!
To house and garden, field and lawn,
The meadow-gates we swang upon,
To pump and stable, tree and swing,
Good-bye, good-bye, to everything!
And fare you well for evermore,
O ladder at the hayloft door,
O hayloft where the cobwebs cling,
Good-bye, good-bye, to everything!
Crack goes the whip, and off we go;
The trees and houses smaller grow;
诗歌秋天篇3
在诗歌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给学生创设诗歌阅读情境,加强学生诗歌教学的朗读指导、训练,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开启诗歌学习的大门。例如在讲授何其芳的《秋天》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现不同名人对于秋的不同感受,悲秋的有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喜秋的有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么。今天我们所学习的何其芳的《秋天》又是表达出一种对秋天什么样的情怀呢?接着,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出示画面和音乐,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配乐朗诵中感受秋天清远的意韵和收获的喜悦,这样就成功的完成了对这篇课文的初步感知。再接着,老师讲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读、小组读、齐读、重点赏析反复读等,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等,让学生在诗歌的魅力之中沉浸。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握诗歌层次,体会思想感情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接着,通过多媒体呈现诗中对于秋天的描写画面,农家丰收***: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霜晨归渔***: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通过对诗歌三幅***画的具体感知与鉴赏,学生对诗歌的内容熟记于心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品味语言,领悟诗歌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诗歌教学中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教学《秋天》这首诗时,我尝试利用多媒体表示出诗中重点字词句再进行对比教学,首先将诗进行缩减,把诗中的形容词和修饰语抽掉,诗句就成了“震落了露珠/伐木声飘出幽谷/放下镰刀/用背篓来装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把改后单薄的诗句与原诗句做比较,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所缺失词语的妙处,接着再结合语境,进行仔细的品析。另外,也可以将本诗与美国狄金森的《秋景》进行对比阅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在对比鉴赏中完成对《秋天》这首诗的深刻领会。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诗歌秋天篇4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幼儿 主动性 创造性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短小,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喜爱。儿歌的主要特点:将知识、道理、教训编入儿歌,对儿童起到增长知识,明白是非,接受教育的作用。一首儿歌,一般只单纯地,集中地描写或讲述一件事物,简单明了说明一个道理,使儿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儿歌的节奏感强,易诵易唱。儿童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好儿童的语言能力,儿歌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通过背诵儿歌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一首诗歌对幼儿而言,并不是简单的学习,它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我们在诗歌教学中,不应该只是教幼儿鹦鹉学舌。皮亚杰在谈到课堂教学时曾说:“所谓教学,即是引起一种主动的建构或再建构或再创造的过程,使个体有效地同化的活动,每当过早地教给幼儿那种他自己可以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某种事物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幼儿对那种事物的完全理解。”那么,如何在诗歌教学中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来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呢?在这一年多的专题研究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及体会,我认为在幼儿诗歌教学中,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兴趣,让其主动地去感受。
诗歌内容注重想象,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个人经验,去主动感受、理解诗歌的画面,学习诗歌的语言。
1.选择教材
选择要富有童趣,意境优美或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听了感兴趣的作品。例如诗歌《逗蚂蚁》:“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什么饭?黄米饭;什么菜?炒青菜;什么筷?毛竹筷;吃不了,往回搬,哼唷哼唷搬得欢。”这首儿歌充满了儿童天真烂漫的情趣,儿歌中有活泼可爱的幼儿形象,通过孩子与蚂蚁的交往构成了完整的逗蚂蚁的画面。画面是动态的,有浓郁的游戏色彩,并且这首诗歌采用了传统的问答调的表现手法,问话短,答话简洁,节奏较为迅捷明快,押韵上口,幼儿一听就非常感兴趣,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一起念起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2.活动材料的准备
精心设计活动的材料,为诗歌教学做充分的准备,即教具的准备还包括:第一,根据诗歌教学的需要,丰富幼儿的经验和知识的储备,让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有物可言”。例如在教诗歌《阳光》前,我先带领幼儿晒太阳,然后做游戏“找阳光”,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主动活动去发现,去感受阳光。孩子们在阳光下是那么开心,他们发现了阳光后,就在一旁纷纷讨论着:看阳光照在大树上;阳光照在花朵上;阳光照在围墙上;阳光照在桌子上;阳光照在椅子上;阳光照在小虫上;阳光照在你的身上;阳光还照在我的身上,这时我们就躲避在滑梯下面,使阳光照在了滑梯上。幼儿在这次“找阳光”的游戏活动当中因为有了经验和知识的准备,所以在创编活动中情绪激昂,都争着来编诗歌,完全沉浸在诗歌温暖、快乐的境界中,编出了:阳光在床上躺着;阳光在树上躲着;阳光在草地上爬着;阳光在头上走着;阳光在椅子上坐着;阳光在我手上跳者;阳光在飞机上飞着;阳光在秋千上荡着;阳光在国旗上飘着;阳光在滑滑梯上滑着等许多富有情感和诗意的句子。
第二,为幼儿创设有感染力的意境。根据诗歌教学的不同要求,有的诗歌我们可以布置一个意境优美的环境。如诗歌《雪花》,老师可以用包水果的泡沫网做成雪花吊饰,挂满教室,用白纸片或泡沫粒儿洒满地面,墙壁上画上雪景,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有的诗歌我们可以准备一幅意境优美,易于幼儿理解的***片,选择和诗歌意境相近的音乐等烘托气氛。例如诗歌《秋天到,天气凉了》: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开了。为了让幼儿认知秋天,我特意带他们到公园去感受秋天。来到公园,我告诉小朋友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许多的水果、蔬菜、粮食都是秋天成熟的;到了秋天天气也开始变冷了,小朋友们的衣裳都穿得厚厚的;还有到了秋天树叶变黄了,还会从树枝上掉下来,尤其刮风的时候,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真是太美了。“小朋友你们觉得小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的时候像什么?”益力说:“我觉得像小蝴蝶。”杭飞说:“有的时候像小燕子,飞来飞去的。”涛涛说:“有的还像小鸟、像蜻蜓……”孩子们说开了。“对,到了秋天,大树妈妈为了储存营养不再供给树叶水分,于是它们开始变干、变黄,并会在风的帮助下陆续从大树妈妈身上脱落下来。”活动结束,回到教室,师幼共同设计用橘子皮做,再用几张彩色卡纸来做一棵大树和一些小动物,还有一辆运货小货车,等等。布置了意境优美的秋天主题墙为背景,配上音乐,将幼儿吸引到诗歌的意境中来。
3.教学方法的运用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运用的方法很多,例如游戏、表演、小制作、观察活动,等等。如诗歌《逗蚂蚁》,我们采用了儿歌表演的形式。在诗歌《绿色世界》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观察活动,让幼儿带上各种不同颜色的眼镜或彩色透明塑料薄片,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周围的世界变成什么颜色了,从而使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体会作品中描绘的“绿色世界”。在诗歌《春天在哪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采用了诗歌表演的方法,通过自身的表演,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此外,活动中教师富有表现力的朗诵及富有激情的表演结合意境优美的教具,紧紧抓住幼儿的心,使幼儿对诗歌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语言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同时幼儿的成就感也得到了满足,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主体。
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去发现、体验和理解诗歌的内涵。
当幼儿对一首诗歌有了一定的内心体验时,老师要帮助他们将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的谈论个人经验和观点的机会,让他将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并及时地给予鼓励、肯定。例如诗歌《秋叶》,课前,我们组织幼儿去找秋叶的活动,通过幼儿身处大自然中的亲身活动,去体验秋叶落的动态美和秋叶的形状美。所以一个幼儿在找秋叶时说:“我看见秋叶被风一吹,从树上随风飘着、飘着,就变了一只只黄色的小鸟,向南方飞去了……”另一个幼儿说:“我看见落在地上的秋叶的形状有很多,有尖尖的叶子像毛笔、像宝剑,圆圆的叶子像大鼓、像花心、像脸盆,长长的叶子像鲨的身体,细细的叶子像绳子,薄薄的叶子像扇子,弯弯的叶子像月亮……”等等。这些都是幼儿主动表现的结果,是幼儿创造的萌芽。这时我及时给予鼓励,使幼儿的参与性就被高度激发,许多幼儿都争着说他们发现的事情。在活动前,我们设计了情境,在教室里摆了许多棵“树”,树上贴了少许“树叶”,让幼儿有身处大自然的感受,调动幼儿的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储备。活动开始,我一边撒树叶,一边富有激情地配音乐朗读,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不自觉地就进入了诗歌的境界中,体验和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体会到诗歌语言的作用。在谈论:你认为诗歌《秋叶》中最好听、最优美的词或句的活动中,有的幼儿说:“我喜欢,风儿吹,树儿摇,我好像看到了树在摇。”有的幼儿说:“我喜欢,群群彩蝶在舞蹈,因为我好像看到了红树叶、黄树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跳舞。”这些都是幼儿自己对诗歌语言的理解,是幼儿主动表现和创造的萌芽。
三、尊重幼儿,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参与到编诗歌的活动中去。
幼儿在充分感受,理解了诗歌的语言,表现方式和情感后,我们可以组织有关活动引导幼儿迁移作品经验,进而扩展想象和讲述能力。这样将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仿编诗歌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文学学习的挑战。在前面,一系列活动的刺激下,幼儿兴奋地也想一吐为快。这时教师要尊重幼儿,也许他们的诗句不完美,但是,我们应鼓励幼儿创造的萌芽,让他们大胆说,大胆地表达,充分地发挥。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用来仿编的材料和创造语言环境,让幼儿言之有物。例如诗歌《秋叶》,在感受、理解了诗歌的结构、情感的基础上,“在大家都感受到秋叶美丽”的愉快情绪下,孩子们编出了“尖尖的叶子像毛笔”、“细细的叶子像绳子”、“长长的叶子像鲨的身体”、“薄薄的叶子像扇子”、“弯弯的叶子像月亮”、“秋叶落在山上,长颈鹿看见了,放在嘴里,把它当做饼干”、“秋叶落在草地上,蚯蚓把它当做雨伞”、“秋叶落到小河边,小蚂蚁把它当做小船”、“秋叶飘到院子里,小虫把它当做大床”、“秋叶落到花丛中,小蜜蜂把它当做舞台”、“秋叶落在地上,小朋友捡起来,放到书里,把它当做书签”等诗句,就是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教师将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并放给幼儿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诗歌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乐趣,树立自信心。
总之,尊重幼儿,鼓励、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去思考、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表达,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诗歌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有运用语言来表达的机会,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更好地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幼儿教师指导用书.
[2]幼儿语言教育.
诗歌秋天篇5
秋总是伴着绵绵雨丝漫步而来。虽然少了春的妩媚,夏的喧闹和冬的沉寂,但却是一首诗,一支歌,给辛勤的人颂读、高歌。
秋是一首诗。你还记得秋季那挂满枝头的红叶吗?它总是沙沙地在风中不停地颤抖,反射着太阳的光芒,自己也仿佛成了一个小小的太阳,向人们展示着秋天金色的风采。如果秋只有金色,便不会有那么多魅力,它还有蓝色,那种不折不扣的蓝。秋季的天空总是被画家称为“最美的天空”,这并不奇怪,因为它所具有的那种蓝是其它季节无法相比的。它与海水相比,要淡一些,静一些;与蓝宝石相比,又浓一点,富于动感。因此,我不能用海水和宝石来比喻秋的天空,这样会破坏它的美,它的光彩。不由地,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绿》这篇文章中的句子:可爱的,我将用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诗人看到美丽景象往往会诗兴大发,而面对如此美丽的秋,他怎能毫无感触呢?秋是诗的季节,秋就是诗!它甚至不用文字来表述,便可成为一首优美动人的诗篇。
当然,秋季也是一支歌,一支收获的歌。每当秋季出游时,你是否注意到路旁金灿灿的稻田?你是否注意到老民那眯着的眼睛和笑得合不拢的嘴?在秋天农民总可以捧着一把把沉甸甸的庄稼,眼角笑出了泪……他们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庄稼,更是他们的血汗,他们的一颗心啊!只有真正的劳动者才能体会到这一份感动,这一份喜悦。秋不正是一支歌吗?它自己谱曲,那感人的旋律;它自己填词,用那喜悦的情景。
秋,你是一首诗,一支歌。你的诗,歌颂真善美;你的歌,高唱付出与收获。你这真实的秋,不会用鲜花来装扮自己,不用烈日来感染别人,也不会用白雪把自己掩盖。你那广阔的空间,深刻的蕴藏,无不令人陶醉,令人感动!
诗歌秋天篇6
[关键词]儿童诗教学;情境创设;诵读体悟;随文练笔
[中***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37-01
马克思・范梅南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语言优美、情趣盎然,便于学生的朗读背诵,正是馈赠给“天使”最好的礼物。苏教版四年级的《秋天》一诗是著名诗人王宜振的代表作。教学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采用以思促读、以读促思、练讲结合的策略,引领学生弹奏诗歌意蕴的琴弦。
一、创设情境,感知儿童诗内在的意境美
儿童诗最大的特点在于运用最简洁、最形象的语言创造出优美的意境。阅读诗歌,就应该引领学生透过语言表层的藩篱,直抵诗歌深处的意蕴。
课堂伊始,教师先用如诗的教学语言,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诗歌情境中;然后,借助“秋”字组成“秋光、秋风、秋实”等词语,揭示诗歌的题目;最后,引领学生将目光锁在课文的3~5自然段,要求学生将这一部分内容想象成一幅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的语言,感受诗歌描写的丰收景象和勃勃生机。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适时地进行点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全身心地融入诗歌情境中,深切地感受诗人对秋天的浓烈而真挚的热爱之情。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规律,尊重学生已经形成的原始经验,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从而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提高儿童诗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诵读体悟,领略儿童诗的言语形式美
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关于语言的教学。一方面要紧扣文本表达的特质,引领学生在品析语言、悦纳语言的基础上,感知文本语言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练笔。儿童诗的语言是最优美、最凝练的语言。教学时,教师不必过多地进行繁琐的分析,应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形式之美。
如,教学 “秋风”一段,教师可紧扣诗歌中相关的动词以及拟人的手法,组织学生自读、同桌读、齐读等,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以及诗人写作方法的精妙。如“奔跑” “打滚” “涂掉”这些原本描写孩子活泼调皮的动词,却成为描写秋风的词语。在深入感知其内在意蕴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探寻诗人如此创作的真实用意和表达效果。品味这些语句,秋风似乎也拥有了不尽的生命活力,激发了学生对秋风的喜爱之情。
随着语用教学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已经从传统的关注文本内容中走出来,逐步向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方法过渡。因此,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没有引I学生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而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动词的运用上来,品析语言内在的节奏与韵律,探寻作者如此表达的深层用意和形成的表达效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随文练笔,感知儿童诗的表达技法美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将学生的语用能力作为阅读教学实践的核心,是当下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开掘适合学生模仿与写作的资源,引领学生深入辨析感悟,促进教学整体效益的不断提升。
这首诗的内容并不难懂,写作方法也十分明显,这就为引领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提供了契机。因此,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练笔,从而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提升。如,教学“秋风”这段,在品味积累了文本的语言之后,教师出示句式:“秋风到了 ,正在那里 。”引领学生积极运用诗歌的语言,将自己对秋风的理解进行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让学生把诗句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
这样的练习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体悟之后进行练笔,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练笔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深入感知、悦纳品析、实践运用的过程,提高了自身的表达能力。
诗歌秋天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赏析;诗眼;意象;意境
[中***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2701
诗歌赏析是语文教W的一个重点,也是中学语文考试的一个必考考点。我们的学生对于诗歌并不陌生,可是普遍对诗歌赏析的方法和技巧知之甚少。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通过找寻诗眼来进行诗歌教学
在一些试卷或作业上经常会有诗歌赏析类的题,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题目:在某句诗中,这个字能不能被另外一个字替代,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目当中的“破”字能不能改为“吹”字,为什么?这类题目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这个字、这个词(有时候是一句诗)非常关键,这种字词我们常常称之为“诗眼”。那么如何通过寻找诗歌的诗眼来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呢?
一般来说,诗词中最重要的那个字词就是诗眼,例如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和名词。“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边。”(杜甫《恨别》)“老”字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一个“老”字充分表达了这种浓厚的情感。找到诗眼后,再根据诗句前后认真揣摩诗眼的真正含义,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怀,这样理解起来就要准确省事很多。
有些诗歌是通过一句诗来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句既具有象征意义又蕴含着哲理,这种真切的感受正是诗人杜甫当时的所感、所悟,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我们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找寻诗眼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以诗眼为突破口,通过诗眼来走入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
二、在诗歌中找寻意象,通过意象感知诗歌情感
我们可以从诗眼入手,让学生把视野放得开阔一些,找诗歌中的客观景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借景抒情是诗人写诗惯用的技法,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是借助于客观物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而这个客观物象,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意象。因而我们要走进诗歌,理解诗歌,就要找寻意象。只有找寻到了意象,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要在学生大脑的知识体系中加上意象这个节点,要让学生明白它理解它。例如古诗中经常出现“月亮”这个意象,它通常代表着思念。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再者如“夕阳”这个意象,在诗中也是经常见到的,它通常代表着凄凉失落。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外还有杨柳代表惜别,落叶代表失意,春风代表得意等等。
在平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可以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渗透。在讲解诗词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寻找这些意象,通过意象去体味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诗歌的意境。可以说,在诗歌中找寻意象,也是赏析诗歌的有效途径。
三、通过诗眼、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
当学生在自己欣赏诗歌时,脑海里能够主动浮现诗眼、意象的概念时,我们的教学就要试着从诗眼、意象的樊笼中跳出来,将学生引向另外的一个概念,那就是意境。那么意象和意境是什么关系呢?
所谓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我们的学生在初一就已经学过描写秋天的名篇,被誉为写秋之鼻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当中,马致远以其高超的妙笔,运用白描手法选取了一系列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西下的夕阳、游子等),为我们渲染了一种深秋寂寥、萧索的氛围。透过这些景物,就自然理解了那个游子的寂寞以及思乡的无限惆怅,唤起天涯倦客的无限感动。这里的“境”就是所选取的意象,“意”就是游子的情怀。
诗歌秋天篇8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为了纪念中秋节的到来,一些诗人创作了优美的中秋节诗歌。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中秋节现代抒情诗歌2021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中秋节现代抒情诗歌1《月之故乡》
彭邦桢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2021中秋节现代抒情诗歌2《月亮升起的地方》
小岛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2021中秋节现代抒情诗歌3月亮静悄悄地从东方升起
风吹过山岗
吹散了路上晚归的行人
沐浴着月辉
我徘徊在九月的池塘边
秋虫唱着歌儿
为中秋献上唐朝的舞蹈
一对一对的恋人坐在草坪上
呢喃小语
在这个多情的季节里
他们小心翼翼地传递着自己的爱意
风轻轻地吹过耳畔
我听到了这座城市在对我诉说
汗水与辉煌
在路灯照亮的大道
正流动着城市的血
我爱她
就如同我躲避不了她投的
那炽热的目光
在这个季节
好多繁华都将沉睡
包括守望季节成熟的玉米地
星星站在高处
我双手紧握着秋凉
站在桂花树下
金色的桂花香遍了我的全身
秋天已经走得很远
她将会走得更远
2021中秋节现代抒情诗歌4《中秋节有感》
雁来雁去
花开花落
月圆月缺
云升云降
又是一年中秋节
吃月饼
赏月亮
观嫦娥
看玉兔
宾朋把酒黄昏后
星汉灿烂
银河起舞
霓虹闪烁
街灯阑珊
月光如水歌如潮
畅寥廓
抒情怀
想故乡
思亲人
手机架起连心桥
2021中秋节现代抒情诗歌5《又是中秋节》
月儿慢慢展开圆圆笑脸
月色变得银辉洒脱
月儿很美很柔
迈着轻盈的步伐
缓缓向我们走来
金灿灿的玉米
堆满小院
红彤彤辣椒
挂满墙头
灿烂的野菊花
爬满窗前
又是一个中秋节
就让我与家人
团圆在皓月当空
把快乐拉近
把忧伤抛远
尽享亲情融融
2021中秋节现代抒情诗歌6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2021中秋节现代抒情诗歌7在这雾锁秋月的中秋节里
手捧清茶倚在窗前
寂寞啜饮着记忆
心
却是那么的低落
总想
在这个中秋节里还能看见你的身影
与你在月光下把身影拉得长长
共赏那嫦娥悄送的月糕
却发现
人依旧
翘盼那轮月光
思念
揉进清风
飘向你的方向
情感
散在河中
顺水流淌你的地方
在这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里
漆黑的夜孤自独醉
期盼的心却是那么滚烫
思念的歌不再吟唱
梦回故乡
2021中秋节现代抒情诗歌8中秋遐想
我在他乡
雨中听雷响
你在家乡
门前看月亮
今夜,共寄托一段传说
倾泻思念,如丝缠
愈扯愈绵长
一块月饼
两地分享
今夜
你吃月缘
赶明
诗歌秋天篇9
主持人:朋友们,来宾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光临艺苑剧场,在这个秋月朗照,丹桂飘香的夜晚,让我们汇集四面八方的欢歌笑语,共同咏唱秋之美景,秋之风情,秋之收获。我是----,今天的晚会将由我和------朋友一起为大家主持。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主持人:秋天,我们拥有了蔚蓝色的梦想,秋天,我们感受着生命博大的力量。我们在秋天里畅想,我们在秋天里放歌,我们在秋天里感受丰收的喜悦。朋友们好!这里是艺苑剧场,这里是你我共同的精神家园。
《艺苑剧场秋之韵咏唱晚会》现在正式开始-----
首先,有请艺苑剧场的室主孺子给我们讲话,有请孺子
第一部分如画美景(要求主持音乐轻柔、舒缓、明朗)
节目一:A:咏秋古诗三首朗诵 大漠孤烟歌曲《好美的一个秋》演唱阿洁
主持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偏爱在静美的秋意中抒发情怀,感悟人生。今晚,让我们拾起这一片片枫叶,走进这如画美景的秋风、秋韵,感受秋天的迷人色彩。
请欣赏咏秋古诗三首朗诵者:大漠孤烟(直接递麦)阿洁
节目二A:《秋天的和弦》作者:成晓峰朗诵:微雨红尘
歌曲《晚秋》演唱:乡下人
主持人:在这月缺月圆之时,多少离情,多少别绪,多少喜悦,多少伤悲。弹者无声,诠释落叶的漂泊。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来去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番婉转呢?是的,走进秋天,让我们在秋季的天籁之音中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去感悟人生的真谛。
请欣赏朗诵:《秋天的和弦》朗诵者:微雨红尘(直接递麦)乡下人
节目三《野菊女子》作者逸野朗诵者:冰听儿歌曲《菊花吟》演唱:秀子
主持人:秋雨冷了,秋夜长了,野菊就在这时节明亮了。女子轻柔地从山野走过,不经意间就让野菊美丽了脸庞。女子拾觅了满满一筐诗情,她把一些寄给白云,一些珍藏在心中。
请欣赏朗诵:《野菊女子》朗诵者:冰听儿(直接递麦)------秀子
节目四:《丹桂飘香》作者松间明月朗诵者:羽洁
歌曲《秋天的诺言》演唱子音
主持人:杭州,西湖岸边,秋景正美,秋意正浓,让我们走进秋天的杭州,品一品桂花酒的浓香,尝一尝桂花糖的甜蜜,让桂花茶的清新直沁心扉,让思绪在一场桂花雨中上下飘飞……好的,让我们来一齐感受丹桂飘香。
请欣赏朗诵:《丹桂飘香》朗诵者:羽洁(直接递麦)------子音
第二部分秋日思绪(要求主持音乐温馨、缠绵)
节目五:《秋日私语》作者:红狐朗诵者:雨季
歌曲《秋诗篇篇》演唱楚天
主持人:雁去又雁归,这往来的迁徙,鸿雁完成了一生的相聚与别离。秋日的温情说走就走,不作任何解释,秋风再起的时候,你也许能再回头;冬日的寒冷说来就来,没有任何
的预告,而当秋枫飘染的时候,我在等待你的足音。
请欣赏朗诵:《秋日私语》朗诵者:雨季~~(直接递麦)--------楚天
节目六:A:《秋思情结白洋淀》作者采唐韵朗诵梅之梦 歌曲《秋水伊人》演唱夜莺
主持人:水雾烟波萍荷飘动摇曳芦苇北国江南,烟波日暮渔家晚归烟村灯火白洋秋..放眼千顷苇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句子便从诗经里向你走来
请欣赏朗诵:《秋思情结白洋淀》作者采唐韵-----朗诵梅之梦(直接递麦)夜莺
节目七:A:《今夜,美在那汪月亮》作者:楼兰
歌曲《月满西楼》演唱:一帘幽梦
主持人:秋风习习,秋虫啁啾,优雅的树在夜风中独自起舞。魁斗七星,演绎天体的阵法;星光流淌,演奏舒缓的乐章。今夜,与月亮对视,今夜,因思念而美丽,今夜的美,更美在那汪圆圆的月亮。
请欣赏朗诵:《今夜,美在那汪月亮》作者:楼兰--朗诵者:楼兰(直接递麦)一帘幽梦
节目八:A:《穿越秋天》作者:潘登朗诵者:白云
歌曲 《秋天的诉说》演唱:地球妹
主持人:这个秋天,我在海滩散步,眼前有云轻轻飘过,头顶有雁正自南飞,海风拂过我长长的思念,将一个“痛”字,铭刻在心扉。咸味的海风中,那一片片回忆便随飞而舞,旋转、旋转……
请欣赏朗诵:《穿越秋天》作者:潘登朗诵者:白云(直接递麦)地球妹
节目九:A:《记住这个秋天》作者歌吟有梦--朗诵者:风度 歌曲《爱在深秋》演唱者:乡下人
主持人:林花谢了春红,匆匆,太匆匆。岁月无声地发生着更易,一些东西,被岁月匆匆掩埋,如清风而过,无影无痕,令人发出万般的感概。然而,总有一些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充实了记忆,那些或美丽、或忧伤的情愫,在最合适的时候,撞击着灵魂。
请欣赏朗诵:《记住这个秋天》作者歌吟有梦朗诵者:风度(直接递麦)乡下人
第三部分丰收喜悦(要求主持音乐喜庆、欢快)
节目十:A:《秋色赋》作者峻青朗诵沉默的山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演唱:名鸽
主持人:秋天来了,那一片片 金黄,那一串串硕果,着实让人振奋。比起欧阳修的《秋声赋》中肃杀凄凉的秋天,峻青的《秋色赋》,“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绚丽烂漫的色彩”
请欣赏朗诵:《秋色赋》作者峻青朗诵沉默的山(直接递麦)名鸽
节目十一:A:《黄土地上的诗》作者:听诗醉雪朗诵苦咖啡
歌曲:《在中国大地上》演唱:莺歌
主持人:对黄土的情怀,我找不到任何的语言来描述,在黄土地上写诗,我渴望麦子和诗在如诉如泣中成熟。我有一个愿望,将来让化作一把黄灿灿如金一般的黄土,与石同生,
与海共存。
请欣赏朗诵:《黄土地上的诗》作者:听诗醉雪朗诵者苦咖啡(直接递麦)莺歌
结束词:
主持人:秋风习习,秋歌悦耳,秋天的一幕幕美景令我们陶醉,晚会就要结束了,可我们的心情却依然沉浸在激动之中。我们在朗诵者精湛的演绎中,领悟了吟诵的魅力;我们在歌唱者深情的演唱中,体味着生命的激情。
诗歌秋天篇10
关键词:芙蓉 芳草 同心 文选
本文要补充解释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1]。先录原诗全文如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前人关于此诗的注释、讲解甚多,且甚为精彩,如朱光潜先生在《艺文杂谈》[2]中,朱自清先生在《古诗十九首释》[3]中皆作有赏析。徐中舒先生《古诗十九首考》[4]对此诗也略有考证。但前人所释尚非完璧,笔者想补充一下先贤之说,故名曰补释,本文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采芙蓉?古人常把女人的容貌比喻成芙蓉,且举数例:《诗经·泽陂》:“有蒲与荷。”毛传:“荷,芙蕖。”郑玄笺:“荷以喻所说女之容体也。”《西京杂记》[5]卷二:“文君姣好,……脸际常若芙蓉。”傅玄《美女篇》:“美女一何丽,颜若芙蓉花。”高适《效古赠崔二》[6]:“美人芙蓉姿。”《敦煌变文校注·伍子胥变文》[7]:“水上荷花不如面。”同书《破魔变文》:“阿奴身年十五春,恰似芙蓉出水宾(滨)。”《秋胡变文》:“新妇…乃画翠眉,便指芙蓉,身倬嫁时衣裳,罗扇遮面。”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录辞曰:“漫画眉端柳,虚匀脸上莲。”[8](p329)引《美东邻》曰:“笑对双脸莲开。”[8](p167)《破阵子》:“莲脸柳眉休晕。”[8](p185)《浣溪沙》:“素胸莲脸柳眉低。”王昌龄《西宫愁怨》:“芙蓉不及美人妆。”王昌龄《越女》:“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李德裕《重台芙蓉》:“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朱景玄《望莲台》:“秋台好登望,函萏发清池。半似红颜醉,凌波欲暮时。”苏辙《千叶白莲》:“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杨万里《红白莲》:“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元稹《刘阮妻》:“芙蓉脂肉绿云鬟。”王清惠《满江红》:“晕潮莲脸君王侧。”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山堂肆考》[9]卷200《美人醉》条:“王介甫诗‘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滴臙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照粧慵’。”白仁甫《梧桐雨》:“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可见古人把芙蓉与女人相联系。《事物异名录》[10]卷三十一谓莲的异名有天女、凌波女、水宫仙子。《红楼梦》中睛雯被称为芙蓉女儿。《香艳丛书》[11]本《采莲船》有曰:“盖莲出美人。”元代的吴昌龄《端正好·美妓》:“海棠颜色红霞韵,宫额芙蓉印。”以上各证都表明“芙蓉”在古人的意识中能够用来比喻美丽的女人。
更重要的是在古人心中“芙蓉”有“同心”的含义,因此可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如梁武帝《夏歌》:“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昭明太子有《咏同心莲》诗,莲就是芙蓉。梁代的朱超有《咏同心芙蓉》诗。古乐府有《月节折杨柳歌》:“芙蓉始怀莲,何处觅同心。”隋代的杜公瞻《咏同心芙蓉》诗:“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唐代徐彦伯《采莲曲》:“既见同心侣,复采同心莲。”皮日休《重台莲花》:“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天中记》[12]卷53引《山居草堂记》:“钟陵之同心木芙蓉。”[13]《楚辞·九章·思美人》[14]:“因芙蓉以为媒兮。”芙蓉能作媒只因为芙蓉花有表示同心的寓意。夫妇同房的帐称芙蓉帐,就含同心之意。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帐暖度春宵。”敦煌《索义辩讽诵文》:“永锁芙蓉之帐。”古人关于采莲的诗、曲、赋很多,一般都描写男女调情。采莲实是男女交际的大好时机。女子采同心莲(即芙蓉)送给男子,就有示爱之意。采莲送情人表示男女结同心,故“采芙蓉”与下文的“同心而离居”相照应。据《事物异名录》卷三十一,芙蓉有异名为合欢莲、同心莲。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更称:“芙夫声同,蓉容声同。芙蓉者,夫之容也。”《朱光潜全集》[15]卷三(p42—p43)谓莲与怜谐音[16],藕与偶谐音,芙蓉与夫容谐音。采“芙蓉”与“兰”者应为女子。张廷兴《谐音民俗》[17](p62)称:“莲子——恋子:乐府诗歌中常用‘莲子’借指所爱恋的人。”姜任修、张玉谷、朱光潜皆主此说,即主张此诗的主角是女子,甚确。朱自清认为此诗主角为男子,非也。
(二)关于“兰泽多芳草”一句,朱自清称:“多芳草的芳草就指兰而言。”此诗的节令,有的学者以为是在夏季。朱光潜先生就说是在盛夏,大约是根据前有“采芙蓉”之句。笔者认为此诗的节令实则应为秋天。因为兰是在秋天里芬芳。《文选》[18]卷二十八陆士衡《短歌行》:“兰以秋芳”,注引《楚辞》曰:“秋兰兮青青”,此见《九歌·少司命》。《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王注:“兰,香草也,秋而芳。”洪氏补注引《本草注》:“兰草、泽兰,二物同名。兰草一名水香。”《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麋芜。”《文选》卷三《东京赋》:“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注:“秋兰,香草,生水边,秋时盛也。”《文选》卷二十八潘正叔《赠河阳一首》:“流声馥秋兰。”《文选》卷三十一《杂体诗》录曹丕《游宴》诗曰:“秋兰被幽涯。”注引曹植《公讌诗》:“秋兰被长坂。”曹植此诗亦见《文选》卷二十。《文选》卷三十七陆士衡《谢平原内史表》:“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文选》卷二十九曹子建《朔风诗一首》:“秋兰可喻。”注:“兰以秋馥。”傅玄《秋兰之篇》:“秋兰映玉池。”(映,本又作荫。当以作“映”为确。)《焦氏易林》卷十四《伤败·益》:“秋兰芬馥。”《文心雕龙·物色》:“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嵇康《声无哀乐论》:“芳荣济茂,馥如秋兰。”张衡《怨篇》:“猗猗秋兰,植彼中阿。”傅玄《飞尘篇》:“秋兰岂不芬。”皆谓兰芳在秋天。“兰泽多芳草”明是指兰草,而非春天里的兰花。《左传·宣公三年》:“梦天使与己兰。”杜注:“兰,香草。”又曰:“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说文》:“兰,香草也。”《离骚》:“谓幽兰其不可佩。”古人所佩饰者为兰草而不是兰花。其实芙蓉花开也在秋天。可观羊士谔《玩荷》:“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韩偓《荷花》:“浸***因重露,狂暴是秋风。逸调无人唱,秋塘每夜空。”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录联章曰:“尽喜秋时净洁天,……才人愿得荷花弄。”温庭筠《芙蓉》:“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陈至《赋得芙蓉出水》:“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刘兼《木芙蓉》:“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黄滔《木芙蓉三首》其三曰:“须到露寒方有态。”李白《古风》:“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明称荷(即芙蓉)为秋花。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饮》:“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开尽木莲开。”柳宗元《芙蓉亭》:“嘉木开芙蓉,……留连秋月宴。”郭恭《秋池一枝莲》:“秋到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李白《折荷有赠》:“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古人采莲亦在秋天。徐玄之《采莲》:“越艳荆姝惯采莲,兰桡画楫满长川。秋来江水澄如练,映水红妆如可见。”王勃《采莲曲》:“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戎昱《采莲曲二首》其二曰:“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张籍《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秦少游《采莲》:“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陆龟蒙《芙蓉》:“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芙蓉有异名曰拒霜,故知此诗节令是在秋天。朱光潜先生认为是夏天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三)“同心而离居”一句,前人注解皆未透彻。吾谓诗人技法高妙,乃取典于《易》。《周易·系辞上》[1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文选》卷二十四陆士衡《赠冯文罢迁斥丘令一首》:“利断金石,气惠秋兰。”注引《周易》此语。前引曹植《朔风诗》:“秋兰可喻。”注:“兰以秋馥,可以喻言。”《楚辞·招魂》:“结撰至思,兰芳假些;人有所极,同心赋些。”可知古人常以同心与兰相配应。《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此叹息兰草变质从俗,故后文便称:“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变质的兰草已不能同心了。古人在夫妇的卧室里烧兰香,称为兰房或兰室,即借兰香喻夫妇同心。《玉台新咏》卷二傅玄《西长安行》:“今我兮闻君,更有兮异心。香亦不可烧,环亦不可沉。香烧日有歇,环沉日有深。”香当是兰草制成的香料。燃香发出兰草的芳香更可象征“同心”,今君既有异心,故香不可烧。《汉语大词典》仅仅释兰室、兰房为妇女的居室,似未尽其意。《敦煌歌辞总编》录《怨春闺》曰:“罗帐虚熏兰麝。” 兰麝为一种可烧的香料。钱起《画鹤篇》:“兰室絪缊香且结。”兰房、兰室是因室内有兰香而得名。这样理解,“兰泽多芳草”就与“同心而离居”先后相呼应,缠绵婉转之情更加深挚。古代文人常以芙蓉与兰草并举,常见于《文选》,盖因二者皆可表同心之意。如傅玄《秋兰篇》:“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鸳鸯”更是象征男女同心的常用意象。
我们附带论及:《楚辞·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宋人苏东坡《蝶恋花》有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今人借用此典来表示异性知己到处有,但似乎少有人能知道其中理由。笔者以为芳草指秋兰,是同心的象征物。“何处无芳草”可象征何处无同心的知音[20]。
注释:
[1]参见《古诗十九首》,依据《文选》本,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2]朱光潜:《艺文杂谈》,合肥:黄山书社,1986年版;亦见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十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见《名家析名篇》,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4]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见《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5]参见《西京杂记》,《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6]本文所引唐诗都出自《全唐诗》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文中不一一注明。
[7]黄征、张涌泉撰:《敦煌变文校注·伍子胥变文》,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8]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9]参见《四库全书》本。
[10]厉荃撰:《事物异名录》,北京: 版社,2000年版。
[18]萧统:《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19]参见《十三经注疏》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