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工程硕士10篇

在职工程硕士篇1

关键词:工程硕士 校企联合 培养质量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及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为迫切,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便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尤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科技工作者感到只有重新“回炉”进行新一轮“充电”,才能解决知识陈旧给科研生产带来的种种困扰,才能在面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不感到力不从心。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设置正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知识更新继续深造的平台,通过校企联合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工程技术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优势,也有效发挥和利用了企业的科研优势,将产学研结合落到实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使学校、企业及科技人员都受益匪浅,达到了“共赢”的效果,受到社会、企业的重视和欢迎。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对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显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培养质量。

一、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主要是为满足企业的工程需要,但目前,校企联合在制定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时,没有完全体现企业的工程需求,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

2、教材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在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方面,没有针对工程硕士特点,专门开发适合工程硕士需要的专用教材,大多数教材还沿用工学硕士的教材,未体现出工程特色。

3、“双导师”职责不清,作用发挥不到位。一方面,校方导师由于教学任务繁忙,指导的学生较多,很少有机会针对性的指导在职工程硕士学员,甚至,有部分企业学员直到答辩前才见导师一面;另一方面,企业的导师大多由技术人员担任,他们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直接影响了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4、教学管理实施有效性差。在职工程硕士在培养的过程中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工与学的矛盾在所难免,学员基本都是科研生产一线或管理岗位的骨干人员,出差或加班非常频繁,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二、工程硕士培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认识不到位,导致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

工程硕士培养之前,校企双方缺乏深入有效的沟通。一方面,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培养主要是学校一方的事,企业只需协助管理即可,没有积极充分的分析本单位专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校方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也缺乏针对性调查研究,没有为企业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导致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工程专业特点、特色不够,这些因素是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前提。

2、制度刚性不强,导致管理不规范,操作困难

由于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为“进校不离岗”,要求学员在学习期间,进校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但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校方为满足一些企业的要求,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为方便企业学员,将“进校”环节省略了,理论课程阶段,将老师派到企业上课,虽然方便了学员,但也为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不进校,一方面,难将自己从琐碎的家事及工作中解脱出来,不能静下来安心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不进校,就很难与校方导师有充分沟通交流的机会,也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校方导师的资源优势,很好地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三、改进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对策

1、加强交流、密切合作,做到学以致用

根据工程硕士培养宗旨,校企双方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提高工程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及时了解并掌握自身实际需求,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同时要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校方也应主动帮助企业分析需求调查结果,根据培养单位设计的专业领域,组织专家进行认真论证、研讨,同时,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以满足新形势下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要求。

2、创新形式、把关质量,严格过程管理

(1)源头治理,改进选拔培养方式。在职工程硕士人员选拔时,应改变惯用的单位推荐、费用报销的形式,采用学员自主报名、学成奖励的方式,从源头上入手,提高学员学习主动性,为后期学习质量提高奠定基础。

(2)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加强管理。学校方面侧重于知识传授方面的管理,企业单位则侧重于日常管理。在理论教学管理方面,校企双方对学员要严格考勤制度,严格按照工程硕士培养计划,监督学员认真完成好每门课程规定的学时数,同时,培养单位还要加强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评估。

(3)结合工程实际选题,严格论文管理。工程硕士论文选题要结合科研项目,要应用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难题。因此,要求校企双方导师要各负其责,相互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认真严格执行开题评审、中期检查、论文评审、答辩等制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论文质量。

3、完善制度、保障质量,强化考核评估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础。如何不断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制度是保障,是先导,校企双方应根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尽快补充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比如:工程硕士教学管理制度、校企联合导师管理制度、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制度等。同时,双方还应加强对工程硕士培养整个过程的跟踪、检查和考核评估,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结束语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正处于一个发展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有效、完善的培养体系。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模式和体系,还需要长期的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本文根据企业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性的提出了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改进意见和想法,希望能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到一点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常宾,罗秋敏.认清办学理念 努力做好工程硕士办学的特色创新.大连交通大学

在职工程硕士篇2

温哥华大学是加拿大***府批准设立的非营利大学,拥有109年的悠久历史,在温哥华拥有数处校园。获准在加拿大、美国华盛顿州、英属哥伦比亚颁发学位。温哥华大学开设的MBA课程涉及管理学领域的12门核心课程并有大量的案例教学,课程实用性强。

特色

■ 涉及管理学领域的12门核心课程

■ 大量国际案例分析与讨论,课程实用性强

■ 入学不需要托福或GMAT成绩,不参加全国联考

■ 全部课程在一年内学完

■ 为期一个月的赴加实地实习

■ 学位获得加拿大移民局认可, 为移民加拿大提供坚实保障

学位认证

课程结束综合考评合格,赴加实习通过后在加拿大颁发加拿大温哥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课程设置

管理经济学 Managerial Economic 企业战略管理 Strategy Management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营运管理 Operation Management

市场营销Market Strategy 电子商务 Electronics Management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HR Management 高级财务管理 Advanced Accounting

会计财务管理 Financial Accounting 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商务法 Business Law

招生对象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并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学历并有四年以上工作经验

■ 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管理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相当的认识

学制

每周六、周日上课,共计800个课堂学时(45分钟/学时),全部课程在一年内修完

赴加拿大温哥华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实地实习

学费

学费共计人民币58000元(包括赴加实习的签证服务费用)

师资

教授团队实力强,教学理论与国际企业操作经验丰富; 全部课程皆由北美著名商学院教授和国内一流大学的MBA教授授课, 部分课程配备同声翻译.

部分核心课程教授介绍

l Dr.Tom Koplyay-著名策略专家,哈佛客座教授

l Dr.Michael Miles -著名市场策划专家,渥太华大学教授

l Dr. Bruce La Rochelle-加拿大国会议员的法律与经济***策专家

入学材料

1. 毕业证书复印件

2. 成绩单

3. 推荐信2封

在职工程硕士篇3

[关键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职业选择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同时也拥有较高的就业期望。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整体质量的下降、招聘单位需求的变化等,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已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成功的职业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职业需求,在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高校并不真正了解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需求特点,对其的职业指导不甚理想,一方面,硕士研究生自身的职业期望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且多数人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也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硕士研究生对于求职感到迷茫,对于求职时出现的困境不知所措,高校对于他们的求职帮助也缺乏针对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文“职业需求”概念。传统心理学领域中的需求概念都不同程度的认可“需求是一种缺失状态”的观点,这成为“需求”概念的共识。由于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关注的侧重点在于硕士研究生的求职困难,这里我们将继承这一观点,而更突出需求在求职领域的表现。

因此,本文将职业需求定义为:由于现实环境中各种制约条件的影响,个体在选择职业时所不能够实现或很难实现的那部分理想需要,意即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二、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特点分析

1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经过广泛文献调研和实地访谈编制《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调查问卷》。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构如下:

硕士研究生理想职业特点调查各题目划分为如下类别“个人发展”、“人际支持”、“工作保健”、“工作价值”、“单位形象”。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各题目划分为如下类别:“个人特质因素”、“外部支持因素”、“单位优势因素”、“家庭限制因素”、“个人优势因素”。每道题目采用1~5评分,1表示重要程度低,随着数字增加重要程度加强,5表示程度最高。

2 研究对象。抽取北京市某两所财经类高校07、08、Dg级硕士研究生作为被试,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其中男生55人,女生137人,07级研究生144人,08级和09级研究生共48人,专业涉及金融、国贸,经济、财***、会计、统计、人口学、企业管理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理想职业重要特点。由数据得出,广受硕士研究生青睐的理想职业特点有:与自己的兴趣符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能够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能够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培训机会、能够得到平等的晋升机会、单位发展前景较好和同事之问关系融洽。这些题目的得分都在4分以上,并且表明“个人发展”、“人际支持”在理想职业特点中重要程度较高。据此,硕士研究生选择职业时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和优越的外部条件支持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凤凰网2009年6月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择业最看重的两个因素是发展机会和薪酬福利。发展机会最重要,排在第三至六位的因素分别是专业对口、行业前景、单位地域、单位性质。可见,对于“专业对口”这一择业因素,财经类研究生并不看重,分数仅为3.4g,这说明由于财经类专业技术性不强,求职者专业素质具有趋同性,导致财经类工作对求职者要求更高,使得硕士研究生较难找到与本专业符合的工作,所以渐渐产生了跨专业领域求职的观念。数据中还反映出这样几个问题: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实际职业兴趣存在一定差距:单位性质与知名度并不能增加硕士研究生的事业成就感:硕士研究生并不过多追求工作的挑战性。由此推断,第一,财经类高校在专业培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研究生更注重实际工作内容,对单位性质、知名度等外在硬件因素关注不多,思想更踏实、心态更积极;第三,较长的学***历使得硕士研究生更加务实,成本意识保守,不愿花费过多成本去追求挑战,更希望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改进。(2)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由数据得出,个人专业技能、个人性格和兴趣个人交际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用人单位提供的各方面待遇等方面是影响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其中,个人综合素质得分最高,为4.39;学习成绩得分最低,仅为2.95,实践经验、个人的社会关系对研究生求职的影响也比较明显。据此,硕士研究生普遍认为“个人特质因素”、“个人优势因素”是求职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两方面因素会对“个人发展”的实现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一定的职业需求。统计数据还从侧面反映了如下问题:学习成绩已不再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特别看重的因素,其倾向于看重硕士研究生求职者的专业技能、交际能力、综合素质,实践经验等:另外,“家庭限制因素”在研究生求职时并没有占据重要位置,这反映出了当今硕士研究生自我***意识较强,注重主观感受。(3)其他问题。其他问题调查部分涉及就业指导、求职前景、求职优势等方面的内容。由数据得出如下结论:仅有11.9%的被试者对学校给予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满意:有35.7%的被试者对当前宏观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而有44.1%的被试者对自己的求职前景持乐观态度:有69.5%的研究生对本专业感兴趣,有超过7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经历很重要:仅有不超过半数的被试者认为硕士研究生较之本科生具有更大的求职优势。据此分折:由于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多,财经行业重经验轻专业的现象较严重,使得硕士研究生对在校期间的专业实***历非常重视。一方面,硕士研究生求职期望高,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完善,这导致了他们的求职优势不明显,加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的消极影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普遍认为自己的求职前景不容乐观。(4)职业需求群体差异。通过对不同性别研究生在理想职业特点各类别的差异比较,发现“单位形象”与性别的相关系数较高,即男女硕士研究生在“单位形象”的理想职业特点上存在显著差异。

如表1显示,在“单位形象”方面,女生的平均分数都明显高于男生。其中,女生较之男生更看重单位性质和单位知名度,说明女生较注重工作起点的高低,希望在一定的优势条件下开始新的工作,风险意识较高。

通过对不同性别研究生在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发现男、女硕士研究生在“家庭限制因素”和“外部支持因素”的某些题目中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2显示,在“家人的期望”和“家庭经济情况”题目中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的家庭依赖感较强,较之男

生在求职时更多地考虑家庭因素。在“所在学校提供的就业支持”题目中,女生平均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需要在求职时得到学校的就业支持,反映了男生在招聘单位的招聘需求中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因此找工作的难度比女生低,对学校的提供的就业支持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通过对不同年龄硕士研究生在理想职业特点各类别的差异比较,发现“工作价值”与年龄的相关系数较高,为-1.80。不同年龄段对应的工作价值的平均值如表3显示:

由表3可以看出,21岁~24岁群体对于“工作本身具有乐趣”和“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比较重视,平均分高于25-29岁群体。25-29岁群体基本上是由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具有工作经验的硕士毕业生组成的,他们对于工作价值的注重程度会因为缺少活力以及现实的消极因素而降低;21岁~24岁群体主要是由非硕士毕业生组成,他们还处在非求职阶段,看待工作本身的态度乐观积极,求职压力较小,对现实认识模糊。

4 结论。(1)硕士研究生十分注重“个人发展”、“人际支持”,而在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个人特质因素”中,“个人综合素质”得分最高,其次是“个人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在理想职业特点中,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点在于自己的专业、兴趣与工作的匹配、事业上的成就感,这些会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限制,同时,还有一个职业需求点在于同事之间良好的支持合作,这会受到个人交际能力的限制。(2)硕士研究生普遍将“用人单位提供的各方面待遇”作为影响其求职的重要因素,而他们对于工作的休闲性和薪酬的合理竞争性比较重视,也就是说工作所带来的附加值很受青睐,因此会产生这样一个职业需求点 工作的乐趣和工作的合理回报。这也是现代硕士研究生寻求生活与工作平衡的表现。(3)“个人优势因素”在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硕士研究生普遍认为“实践经验”和“个人专业技能”会对其求职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单位形象”的要求产生差距,一些硕士研究生对单位性质和知名度的追求会受到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影响,招聘的主动权在于单位,所以对于一些硕士研究生来说,往往会产生一种被动的职业需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和知名度高的单位。(4)家庭限制因素和外部支持因素对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影响较大,同时她们较之男硕士研究生更看重就业的稳定性,因此女硕士独特的职业需求点是:工作的高稳定性。

三、***策建议

1 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财经类高校研究生课程除了设置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外,应该多借鉴国外优秀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设置模式,增加选修课,加大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如案例分析、室外教学活动等,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多进行导师课汇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考能力:在重视学术科研培养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多组织与联谊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和娱乐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

2 增加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建议财经类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和招聘行业的需求,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历,使其具有更大的求职竞争力。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实习信息: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荐学生实习:与优秀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既让用人单位及早选拔合适的人才,也能让研究生及早接触到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3 帮助硕士研究生准确设定职业目标、加强创业意识培养。建议财经类高校充分发挥心理学优势,对硕士研究生施以心理辅导以及必耍的心理测评,如成立心理测评和辅导中心,聘请心理学专家帮助硕士研究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其在求职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另外,培养创业意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高校在研究生教学中增加一些创业知识、鼓励创业***策等内容,同时与校友建立密切的关系网,积极提供创业帮助,这样既有利于缓解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也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在职工程硕士篇4

关键词 博洛尼亚进程;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学士-硕士结构;转换

中***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4-0090-04

德国传统的学位制为二级学位制,第一级学位分为三种:理工硕士(Diplom)、文科硕士(Magister)和国家考试(Staat sexamen)。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专业一般授予的是理工硕士学位;人文科学和一些社会科学专业授予文科硕士学位;师范、医学和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则要参加国家考试。第二级学位即为博士学位。

1999年,29个欧洲国家的***长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了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博洛尼亚进程”,旨在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建立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作为《博洛尼亚宣言》的首批签署国、博洛尼亚进程的倡议国和积极推动者,德国据此对其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变传统的二级学位体系为国际上主流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体系;引入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相应地,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也进行了变革[1]。

一、博洛尼亚进程后学士-硕士结构的确定

德国传统的职教师资大学教育阶段至少包括8个学期(平均10个学期),需要学习一门职业教育主专业和一门普通教育副专业,还包括若干周的学校实习和社会实践,毕业时需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接下来进入第二阶段,即见习期的学习。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学实习实际应用在大学中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知识。这一阶段为期至少18个月(一般为2年),结束时需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2]。

在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下,德国职教师资的大学教育也分为学士、硕士两个阶段。各州进行改革的时间不同,在柏林的大学,从2004~2005年冬季学期开始,师资培养调整为模块化的、学分制的、分级的课程模式,以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为结束[3]。不莱梅大学在2005~2006年冬季学期,开始了新的学士-硕士培养模式,代替原来的师资培养模式。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制定的改革时间表是:对于已经作好准备的大学,从2006~2007年冬季学期开始;其他大学从2008~2009年冬季学期开始[4]。

改革后职教师资的培养引入了学分制。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是目前在欧盟成员国高校中盛行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在高校间测量、比较和转换学习成绩的方法。它对大学学习所要承受的学习强度进行了量化规定:一个学期相当于30学分,一个学分相当于学生30小时的学习量,即每学期平均900小时的学习量。根据规定学制的不同,取得学士学位分别需要180(六个学期)、210(七个学期)或240(八个学期)学分,取得硕士学位则需要至少300总学分(十个学期,含学士学位阶段)[5]。

据此,德国职教师资的学士学位要求学习6个学期,修满180学分。硕士学位要求学习4个学期,修满120学分。这是职教师资培养的第一阶段,即大学教育阶段。学士学习阶段通常被称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习阶段则被称为“职业学校教师”。从命名上可以看出,两个学习阶段具有其不同的培养目标。

学生完成职教师资学士学习后,可以获得“教育学士”学位,该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第一个具有就业资格的高校毕业证书。“教育学士”不能成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只能进入其他非学校的职业教育机构工作,诸如企业的培训机构、业余大学、私立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研究所等。此外,毕业生也可以凭借自己对职业专业方向的学习从事相应的技术工作。当然,完成职教师资学士阶段学习的毕业生完全可以进入职教师资硕士学习阶段继续深造。而职教师资硕士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则是使学生有资格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预备服务期,为成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作好最后的准备,学位为“教育硕士”。毕业时各州规定的考试要求不同,例如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柏林需要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而在巴登符腾堡州、不莱梅则需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和硕士论文[6]。

同时,需要提及的是,改革后的职教师资培养保留了见习期学习的传统,即教师培养的第二阶段。见习期的学习不是由大学负责,而是主要由师范学院和教育学校负责。见习期一般为2年,以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为终结。只有通过了第二次国家考试,才可以申请国家的、市***的或私立的职校教师工作。因此,总体来说,职教师资两个阶段学习时间是7年。但有些州规定的职教师资不同阶段的学习时间较短,例如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规定:职校教师平均学习时间是,到第一次国家考试结束9个学期[7],而巴登符腾堡州规定的见习期为19个月[8]。转而攻读教育学硕士的其他专业的学士毕业生,由于要补修部分课程,其学习时间可能会延长。

二、教师教育与其他专业大学学习的转换

学士-硕士结构的职教师资大学教育,使教育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学习可以转换,主要体现在学士毕业后的相互转换。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专业毕业的学生攻读教育学硕士,必须补充学习一些内容。具体操作方式各大学不同,有的大学对应不同来源的硕士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式,如斯***加特大学;有的大学则要求攻读硕士之前补修一些教育学理论或实践内容,如慕尼黑工业大学和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

斯***加特大学职教师资硕士的培养有三种课程模式。课程模式A主要为在技术教育学或类似学习课程中获得学士学位的学习者拟定。他们考入职教教师师范学院,深入学习主科、限选课程和教育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可以进入见习期学习,也可以从事企业职业教育和职教研究。课程模式B适用于原来学习工程知识的学习者。他们毕业后一般不从事学校工作,但如果愿意,也可以通过一系列补充课程获得进入见习期资格。课程模式C对教育学或社会学学士学习的毕业生是一个延伸,专门为学校外职业教育学的相关职业作准备,例如企业培训工作。见***1。

位于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工业大学,也规定了教育学学士和硕士与其他专业学位之间相互转换学分的方法,学生可以选择从教育学学士转向专业类理学硕士或文学硕士,也可以从专业类理学学士转向教育学硕士,当然,在转化前可能需要补充一些学习模块。见***2。

黑森州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师范类教育学士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师范类硕士阶段学习,也可以就业;反之,专业类的理学学士也可以进入师范类硕士阶段学习。见***3。可以看出,在“学士-硕士”模式的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职教师资专业教育学士的学生相对过去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进入获得教师资格的“教育硕士”阶段学习,也可以“教育学士”的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还可以攻读工科类学士学位,毕业后继续进入工程硕士学习阶段深造,而与原本的职业目标“教师”告别。相反,渗透性同时也为职业学校教师开启了新的来源,确保那些原先不是以职教师资为学习目标的学生,在学士毕业后也可以在满足各高校要求的一些补充条件后(如达姆斯达特工业大学的教育学士部分教育类学习和实践:学校实践学习1,专业教学法和教育学),以“横向进入者”的身份转换到职教师资“教育硕士”阶段学习,为今后成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好准备。目前,由于职教师资的工作与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为广泛,其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所以“横向进入者”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职教师资的来源渠道,解决了德国所面临的职教师资缺乏问题。

三、职教师资培养的变与不变

在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对职教师资的培养进行了结构调整,传统的职教师资培养方案已经被转换为“学士-硕士”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为师范类毕业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同时也可以使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职教师资的培养进程,从而提高职教师资学习的吸引力。

(一)师范类毕业生可以提早就业

在德国传统的“两次国家考试”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中,学生必须完成整个职教师资培养过程,才能踏上工作岗位。而现在的“学士-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使学生可以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凭借第一个具有就业资格的毕业证书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相对于传统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学士-硕士”模式只需要学生完成6个学期,即3年的学士学习并获得学位后,就可以投入工作,这无疑可以提早职教师资专业学生的就业时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士-硕士”模式职教师资培养方案的改革,并没有降低对职教师资的要求,而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二)增加学习转换可能性

由于“学士-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在欧洲和德国的各高校间,包括各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内部,与其他专业的学习阶段具有相同的学习结构,所以,“学士-硕士”模式为职教师资专业和其他不同专业间建立了进行全面衔接的可能性,使学习产生了渗透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在不同的专业间流动,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广泛的选择权,他们可以反复思考自己的职业决定,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自己今后是否愿意成为一名教师,并且有机会对此作出改变。

但是,“学生-硕士”培养模式也保留了传统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一些特点,这集中体现在职教师资的入职条件上。第一,教学能力。虽然允许其他专业的学士毕业生转向职教师资的硕士阶段学习,但必须补充完成相应的教育学学习。随后还必须完成见习期的学习。见习期是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一个特别之处,这一阶段的教育在各州的教师进修学院和指定的职业学校中进行。由职业学校校长和教育学院院长共同任命相同专业的资深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在此期间,实习教师一方面在职业学校由辅导教师带领见习教学,另一方面每周有一天到教师进修学院或大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所学课程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职教教师的基本素质。第二,学历条件。完成教育学硕士学业是职教师资从业的基本学历要求。第三,资格。在获得教育学硕士、完成见习期学习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统一的国家考试才能获取资格。可以说,德国对职教师资的专业成熟要求比较高,保证了职教师资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这既是职教师资专业化的体现,也是职教师资自身价值的体现。

与此相比,我国对职教师资的要求显得较低,主要体现在学历和资格两方面,尤其体现在对于教学能力的要求上。目前,大部分中职教师来自于理工科大学,专业教师尤甚。教师资格的认定也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不仅局限于普通教育学范畴,而且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考核。教师无法将有限的理论知识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尤其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时,难以自如地驾驭,导致中职学校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自身成就感缺失。与此现状紧密相连、互为因果的是对于职教师资教学能力的漠视。职业学校的普遍看法是,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习比教学能力重要,体现在新教师的聘用上,一个本科专业学习、研究生教育学学习应聘者的竞争力远远低于本科研究生一直专业学习的应聘者;体现在教师的培训上,对大部分来自非师范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其侧重点在专业方面,而非对他们而言相对较为欠缺的教学能力。甚至有许多人认为,一个好的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必定是一个好的中职教师。在教师专业化成为共识的今天,这不能不令人诧异,需要大力呼吁和宣传,以引起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重视。同时,应加强对职教师资资格的研究,从入职开始就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当然,对于目前在职教师资教学能力匮乏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培训予以提高。

综上可知,在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职教师资的大学教育进行了相应变革,与欧洲其他国家“接轨”,增加了灵活性和学习转换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仍然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保证了对职教师资的严格要求。相对而言,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起步晚,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尤其是在职教师资的教学能力要求方面。但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决不能丢掉我国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与经验。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在中国切实可行的职教师资大学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5]徐理勤.博洛尼亚进程中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08(3):72-76,78.

[2]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78.

[3]Regelungen des Lehramts an beruflichen Schulen (Sekundarstufe II) in den Bundesl?ndern(联邦州职业学校教师规章)[EB/OL].[2011-03-23]..

[8][9]Burkhard Bendig, Dieter Münk. Von Bologna über Wiesbaden nach Darmstadt——Hessische Lehrerausbildung für berufliche Schulen auf neuen Wegen. berufsbildung Heft 97/98, 2006:43-45.

Reform in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Germany after the Bologna Process

CHEN Yong-fang1, DU Juan2

(1.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2. Shangha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chool, Shanghai 200070, China)

在职工程硕士篇5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法院、检察院、司法、***法委、公安等***法部门人员,人大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报考中国***法大学与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联合培养的考生,同时必须具备高级法官、高级检察官资格或具有处级(含)以上行***级别的法院、检察院行***管理人员,并经所在单位***治部门推荐。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200人,烟台大学100人,中国海洋大学65人,青岛大学50人。

二、教育硕士(Ed.M)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师范大学300人,*师范大学400人,*大学150人,*大学150人。

三、工程硕士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一)20*年*月*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二)20*年*月*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省招收工程硕士的高校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大学、*科技大学、*大学、*理工大学、*建筑大学、*轻工业学院、*大学、*理工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招生限额自定。

四、工商管理硕士(MBA)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50人,中国海洋大学200人,*经济学院40人,青岛大学40人,*财***学院55人。

五、农业推广硕士(MAE)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具有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

(一)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二)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

*省招收农业推广硕士的高校有中国海洋大学、*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理工大学、烟台大学,招生限额自定。

六、兽医硕士(VMM)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具有动物医疗、动物检***、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

(一)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二)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

*省招收兽医硕士的高校有*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招生限额自定

七、公共管理硕士(MPA)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府部门和非***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145人,中国海洋大学90人,*师范大学60人,青岛大学80人,*财***学院55人。

八、公共卫生硕士(MPH)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从事公共卫生及有志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在职人员。

*省招收公共卫生硕士的高校有*大学,招生限额90人。

九、会计硕士(MPAcc)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实际工作2年以上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中国海洋大学35人。

十、体育硕士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或者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具有“运动健将”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体育学院60人。

十一、艺术硕士(MFA)

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艺术创作实践经验;或者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有5年(含)以上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创作或表演奖励者也可报考。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艺术学院30人。

十二、风景园林硕士(MLA)

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建设与管理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目前没有招生资格。

十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

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热爱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外语水平高,普通话标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外语专业毕业的在职人员、回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30人。

十四、翻译硕士(MTI)

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良好双语基础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目前没有招生资格。

十五、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的高等院校基础课、公共课(含“两课”、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专业课教师以及高职、高专院校教师。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高等学校从事一线学生工作满2年的专职辅导员,经所在单位学生工作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推荐,可报考“思想***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

今年,*高校只在“思想***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招生。招生限额为*大学20人,中国海洋大学10人,*师范大学10人。

十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2年以上教学工作,教学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在职教师;或者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省、地、市级职教教研室(研究所)从事3年以上教研工作的研究人员。

*高校的招生限额为中国海洋大学45人,*理工大学*0人。

在职工程硕士篇6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性;实践性

中***分类号:C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074-04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设置的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它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生源主要来自中小学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其培养目标为: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实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和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临床专家型”教师。具有“专业性、实用型”和“封闭性、复合性”的特征。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自1997年设立以来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培养单位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培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则,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体系、评价模式、教学模式与方法与研究性学位趋同,并未突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教学学硕士的差异性,师资结构上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确立以职业为坐标的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提高教育硕士职业能力,培养教育硕士职业精神,从而对全面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

1996年,***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专业学位具有职业性、学术性和研究性等三个基本特征。有学者认为:专业学位是基于职业标准来设定的,这种职业有独特的知识领域、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其性质是职业性学位,职业性作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性质属性。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我迷失的根源在于对其特质――职业性缺乏认识,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摆脱对学术性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盲目模仿和依附,凸显自身特色,应加强职业化、淡化学术性,强化实践性。故此。教育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类型,无论从其属性还是在其使命上,教育硕士教育都理应突出职业背景与职业诉求。

二、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职业性弱化的表征

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但是规格有异,各有侧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并提供一个具有时代特征,更加科学、合理、先进、高标准的教师素质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将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其目的,进而促进教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培养教师的职业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从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显见,教育硕士相比教育学硕士对职业性的重视程度迥异,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学界大多学者认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导师队伍建设、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应彰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的职业特点。

当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专业教育硕士培养中的职业性缺失。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培养目标上,许多院校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满足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高层次应用人才的认同度不高,只是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当作一种高层次继续教育;有些院校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培训化倾向。第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教育硕士的课程体系是其培养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是培养目标和落实教育原则的载体。当前,教育硕士课程体系中理论性课程占据比例过大,忽视实践环节,凸显职业性的实践教学仍显不足,缺乏贴近教育实际的专业知识内容,不能有效指导工作实践,并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实践处于二元分离状态。第三,在培养方式上,当下教育硕士教学方式单一传统,案例教学没有真正得以推广落实,难以适应教育硕士培养的需要。教学手段仍显落后,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没能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发挥其应有实效。第四,在导师队伍建设上,当下,教育硕士导师大多是由学术性导师衍生而来,指导教师仍以学术性硕士培养方式培养教育硕士,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职业需求相关能力的培养;同时这部分指导导师缺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难以承担培养教育硕士的责任。第五,在评价标准上,现行教育硕士评价标准主体单一,评价客体标准大多沿袭学术性硕士标准,尤其是硕士论文没有体现职业性的特点,评价标准机械单一,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相背离,忽视教育硕士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性滑落的成因

(一)对教育硕士培养重视程度缺位与认识错位

我国自1997年首届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已经走过近15个春秋,从中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网获悉,截至2011年12月,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除港澳台外共有88个。培养单位由最初的16所试点单位增加到88所。纵观88所高校,其中大多数为师范大学或综合性研究型院校,前身大多开办过教育学硕士,之后才申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换言之,这些院校在教育学学术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尤为侧重学术研究,而教育实践的探索甚少,加之研究型院校以科研服务为导向,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大多以院校创收为目的,故此,从管理者的角度,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理性研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育学硕士趋同,偏离专业学位的目标定位,缺乏软硬件环境的支撑,因此,无论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无法满足教育硕士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还有一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师认为:教育硕士的水平与技能应体现在学术性上,没有学术性就谈不上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学位,自然而然就将其等同于教育学硕士。认识误区同样致使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下滑。以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新型学位,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多数学校是“两块牌子、一套师资”,照搬教育学硕士的培养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术化倾向,重学术轻实践。管理者与施教者对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重视不足与认识偏差,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趋同,致使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职业性特征没有得以体现,影响我国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职业化、多元化师资队伍缺失

教育硕士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员的实践反思能力培养,增设实践环节。我国教育硕士缺乏专职的教学队伍和导师队伍,基本上依靠教育学硕士教师队伍,这部分教师队伍往往学术水平较高,可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和了解甚少,普遍缺乏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实践经验,论文指导中也偏向自己研究专长,偏离学生的职业实践。师资素质差距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学历结构不合理,且各专业分配不平衡,无法达到专业学教师的要求。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年教师比例较低,知识结构不适应,一些教师缺乏跨学科、跨专业授课的能力。教育硕士学生多是来自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同一套师资实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的实践环节的薄弱,无法满足专业学位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需要,因此,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很难保证。我国的教育硕士培养实行导师制,采用的多是“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模式,阻碍学生的交流和创新,美国的教育硕士采取“院-系”纵向培养结构和导师集体指导制,由主要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其他导师指导研究生开展实际问题的研究,导师组拥有多元的教师队伍,既有杰出学者,又有资深管理者,学科背景涉及教育、历史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我国教育硕士导师制培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制约教育硕士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综上,无论从师资队伍或是导师队伍都无力满足教育硕士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三)情境化教育平台缺乏

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培养教育硕士的关键工作,也是其职业性诉求的中心环节。教育硕士作为有强烈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的教育,及时满足职业性质而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教育情景中,知识不再仅仅是一个静态积累的形态,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情境化是教育实践的外在特征,教育实践需要土壤才能成长,从而生成教师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因为教育硕士自身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开展各种观摩教学、调查研究、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实践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搭建良好的职业环境,校内外实践场所和模拟平台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各培养院校的实践平台建设情况令人担忧,培养院校为教育硕士自建模拟平台的凤毛麟角,且与中小学校的联系并不紧密,可供教育硕士实践的校内外基地付之阙如。专业学位强调教育硕士应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缺少一种能够更好地进行对话、合作、研究的学习情境,自然难以生成教育硕士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职业性回归的应然举措

(一)建立“重培养、慎定位”的人才培养机制

教育硕士是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类型,以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某一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硕士会以旺盛的生命力发展首先在于它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与职业实务性,其次在于它所培养人才的高素质、高层次性。当前,教育硕士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除了管理者与施教者重视程度,还在于对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定位出现偏差,对教育硕士的职业性没有充分重视,认识偏差致使行为偏离。在国内虽然没有较好的经验借鉴,但是可以从国外的人才培养中汲取经验。各培养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教育硕士对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作用,依据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确定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定位,逐步建立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加大对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研究力度,肃清错误认识,坚决反对套用学术性教育学硕士的标准来培养教育硕士,避免学术化倾向,让教育硕士回归到职业性的轨道,同时也不能过于强化职业性与实践性,使教育过程沦为技能培训,忽略高层次人才培养所必须具备的学术高度,理性看待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培养院校应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挖掘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大胆探索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中逐渐完善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构建“情境化、职业化”的教育平台

在教育硕士培养中,教育实践是促进教育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是教育硕士生在具体、真实教育情景中培养教师职业意识、职业情况、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过程。构建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为教育硕士的培养提供了职业背景与实践平台。情境化教学环境不仅要求学校具有校内实践的场所,还应该包括校外的可供师生真正参与的实践场所。在与中小学密切合作的同时,选择适宜的中小学成为教育硕士的实践流动站,并把中小学教学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作为课题或硕士论文题目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一方面,提高师资和学生的教育实践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硕士论文的选题更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帮助中小学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校校合作机制。从教育硕士教育质量提升的角度看,学校还应尽量建立交互协作的平台。通过社会化的协商方式,为学生提供交互性协作的研究平台,以便学员之间、师生之间开展多层次的合作研究,这种多层次的研究不应单纯依赖学科专业课程组织学员,使教育硕士群体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并内化为个体智慧。因此,学校应尽量为教育硕士师生创设多层次交叉性的合作研究机会,加强与***府、学校、组织的密切合作,尽可能创设具体的、情境化的教学环境,推进教育硕士师生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生成。

(三)形成“实践型、实战型”的课程体系

教育硕士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是体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我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践取向定位必须以职业实践的方式达成,职业实践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学术型学位本职差异。我国现有的教育硕士学位课程多为教育学课程的翻版,课程体系体现着较强的学术性。职业性与实践性课程较少,且比较笼统。这从中美两国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明显看出: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开设核心研究课程、专业研究课程及实践研究类课程,而中国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要开设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美国教育硕士课程突出实践性与职业性。实践课程为必修课程是美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重要特征,正是由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充分保证了美国教育硕士科研能力的提高。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只有真正摆脱学术型课程体系框架,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思维定式,只有以职业为背景,以实践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宗旨,教育硕士的职业性与实践性才能够被真正确立。因此,各培养院校在课程体系建构时须进一步明确课程的价值取向,在课程开发上遵循职业实践性的特质。在课程取向方面,第一,课程应具有为教育硕士学院提供剖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可以“举一反三”的范例;第二,课程具有为教育硕士学院解剖学生学科认识过程的机会;第三,课程应为学员提供对基础教育职能和功能进一步深刻认识的机会。在课程开发方面,第一,要调整课程目标,凸显专业学位的职业实践性;第二,优化课程结构,增设反思性实践课;第三,整合课程内容,强调个人知识的建构;第四,改良课程实践,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针对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失调的现状,增加实践课与选修课,明晰课程内容与实践环节,且及时增加教学需要的前沿课程。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研究成果,逐步完善教育硕士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使教育硕士课程设计与探索步入良性轨道。

(四)培育“双师型”、“双导师”的师资队伍与导师队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自身的特点与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向培养院校的师资队伍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一支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和导师是实现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教育硕士教师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在思想素质方面:思想道德素质高,有正确的教育观念,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第二,在知识结构方面: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关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专业知识精神,基础知识广博;第三,在能力结构方面: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为打造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应做好五个方面:第一,按照教育硕士培养工作要求,各培养院校应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和导师队伍,并出台教育硕士师资聘任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教师评聘、培训、评价、激励制度,优化师资队伍,淘汰不称职的师资;第二,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观念引导,提高认识,肃清错误观念,要求他们逐步适应从学术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要求教师熟悉基础教育教学及管理现状,具有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能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三,开展师资交流与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师资培训,并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也可以通过委派教师深入中小学开展实践交流活动,提高师资的业务实践能力,及时掌握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第四,吸收中小学具有高级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充实到教育硕士的师资队伍和导师,可以尝试将教育硕士设立“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做学术导师,进行学术引领,校外一线丰富的教师做职业导师,进行职业实践指导;第五,实现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这就要求培养院校要有长远规划,积极制定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规划,设置配套***策,确保落实。

在职工程硕士篇7

调查分析采用了纸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等相结合的方法,在人才培养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和学员4方面进行,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到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现状及培养质量保障问题的一些结论。调查研究发放纸质调查问卷60份,电子版65份,还有大量网络调查资料,组织座谈会24场,对35名推广硕士进行了个别访谈。培养质量问卷调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用纸质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广泛的调查。在课题的前期设计了调查问卷,印刷成纸质版,并将调查问卷公布在“问卷通”网络上,以广泛地取得第一手资料。二是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进行集体座谈,以便深入广泛的交流。三是在普通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确定部分重点调查对象进行个别访谈,获得全面详细的信息。座谈会等主要根据推广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和反馈,深入到人才培养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就对推广硕士的培养、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选定对象进行个别访谈。重点调查访谈对象确定的原则是全面考虑推广硕士的个人情况,如学习科研情况、培养单位、使用单位和生源地域、参与科研项目等,做到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符合统计学原理。

2现状和问题

2.1人才培养单位对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调查显示,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受人才培养单位的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解决这一问题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开放式的师资队伍,弥补指导教师应用能力的不足。在教学方面,要强调学习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高水平教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自我适应、自我扬弃的渐进过程。实现教学的整体改善,要有独特性,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个性风格;要有高效性,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3]。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科研与应用结合,以适应技术、管理和生产要求,使推广硕士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在课程建设上,在保证教育阶段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另增设系统理论的课程和实践应用的课程,形成优势,使课程建设形成一个整体性,又有独特性。既注重规范办学,又注重特点创新;既强调稳定性,又强调发展性,以扩大推广硕士视野,帮助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4]。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变原有人才培养的不足,并进行有益的尝试,办出自己的特色,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在办学理念上,要大胆创新,改革原有的教研培养机制;要展开理论上的研究,廓清一些模糊认识,为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理论和***策环境。在管理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力度,注重管理更新和责任分担,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可实现的重点领域,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推广硕士培养要分析优势、劣势与挑战,把目标、策略以及相关指标细化、具体化、制定出多种可供选择的特色发展方案和途径。

2.2人才使用单位对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调查显示,不同单位根据规模和科研含量,有需要农业推广硕士的岗位和必要;使用农业推广硕士人才的数量为4~8人,人员工龄为4~20年;主要应用的岗位和领域为应用推广的岗位;给予的技术职称为中级,担任的职务为科级;认为使用的推广硕士质量水平较好;认为农业推广硕士与实际需要基本适应,推广硕士的培养与科研生产实际基本相适应;对推广硕士人才也很重视,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中给予一定的考虑和优先;农业推广硕士有助于实际工作,对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推广硕士在工作中成绩显著,是从事科研推广工作的骨干力量,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对问题有深层次的理解能力,擅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但用人单位还认为推广硕士缺乏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的恒心和毅力,与实际岗位相比,农业推广硕士的技术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要增强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还有很多工作可做。用人单位在对推广硕士培养内容上,希望能深化基础、拓宽知识面、符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提升农业推广硕士的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职业技能,拓宽其社会人际网络,更好地适应行业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同时,希望人才培养单位从构建整体性、综合性、宽广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推广硕士的培养,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切实保障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此外,对于推广硕士培养评估保障机制的建设,使之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复合型人才。

2.3人事部门***策对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对人事部门的调查和统计的资料显示,农业推广硕士主要来源是科技人员,从事工作为科技工作。当地有需求农业推广硕士的单位、岗位和使用人才的环境,并制定了引进和使用更多推广硕士专业人才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一项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引进一批符合工作发展需要的推广硕士是加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人事部门制定了人才引进优惠***策及项目鼓励性措施,在职称、职务晋升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给予相应的职位及福利待遇等,确保调动农业推广硕士的积极性,使之能更好地使用。各地人事部门鼓励职工进行在职推广硕士系统学习,对进行在职系统学习的人员给予项目优先权;鼓励农业推广硕士在实际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取得较好的成绩,适应用人单位对推广硕士的需求。人事部门积极为推广硕士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挥其自主性、鼓励其***承担课题项目,对于成绩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和职位提升。农业推广硕士为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推广硕士能够深入基层了解实际问题,并及时地解决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将其系统化、系列化,提出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具体***策和措施建议,给当地农业发展等带来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带来新的观念,形成新的工作作风和思路,适应了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4学员自身素质和水平对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调查的推广硕士有科技人员(占43.75%)、行***人员(占43.75%)、企业人员(占12.5%);拥有职称从初级到高级;岗位从科级到厅局级;工作年限为3~25年,年龄为25~45岁;取得学位的培养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和山东农业大学等;取得和即将取得学位时间2000-2012年;学历为本科和硕士。调查显示,学员攻读推广硕士的基点为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为解决问题,首先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专业困境,即自己在课程学习上的感到困难的境域。其次,不回避自身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不绕着难题走,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要全面地检查自我,减少专业盲点。一般而言,专业盲点有两个:一是理论盲点,自己不懂或从来都没有听说的理论或新观念,这需要通过不断理论学习来充电。二是实践盲点。从来没有做过、见过的事情,要靠不断实践、尝试和借鉴别人的有效做法,由孤陋寡闻到见多识广,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到运用自如。学员攻读推广硕士的重心是在行动中提升理论,在研究中优化行动,积累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推广硕士只有具有宽广的知识与技能、过硬的个人能力、强大的工作动力,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推广硕士的主要学习动机是觉得知识缺乏、岗位工作的需要和要充实自己。攻读原因是专业学位教育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更能适应工作需要;攻读专业学位的最大的收益是创新能力的提升,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学习使推广硕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知识面拓宽,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自身优势和竞争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和成果转换能力的增强以及职称、职务的提高。在推广硕士的培养上应多安排前沿理论课程,多走进实践课堂,多安排一些多学科学术性讲座。同时,要克服影响推广硕士的质量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教育培养针对性不强,推广硕士学习兴趣不高;内容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上课时间不集中;教学内容陈旧,不丰富;缺少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不利于自学;上课时间和工作生活有一定的冲突等;解决推广硕士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突出,学习时间难以保障等困难,从而确保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在职工程硕士篇8

本文以财经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实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5份,问卷有效率93.13%,其中男生318名,女生427名)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开展就业意向与就业服务需求调查,分析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在就业过程中需要提供的服务,为财经类学校更加有效地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一、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与就业服务需求总体分析

1.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分析

(1)职业规划。关于毕业后的打算,高达92.67%的学生选择就业,只有不足5%的学生期望继续升学,选择出国、自主创业或其他的学生也不足4%。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定位明确,目标具体,且高度集中。

这一方面反映了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硕士生涯的学习和锻炼后,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专业功底积累充分,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强,因此更倾向于直接就业;另一方面也说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定位。

(2)择业意向方面。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首次就业时,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金融机构(占比77.11%)。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比50.67%)、事业单位(占比39.78%)以及******机关(占比26.22%)等相关岗位对毕业生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由此看出,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就业的期待起点较高。

(3)期望就业的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及信托等各金融机构中,超过一半的学生(59.22%)期望进入银行,选择证券和信托的比例分别为16.22%和11.33%,居于平均值水平,而选择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硕士研究生则少之又少。

(4)期望工资水平。财经类硕士研究生首次就业时对月薪的期望水平为5465元(选取区间数据的中位数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其中,85%以上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月薪期望达到4000元以上,并且45%左右的学生更期望首次就业的月薪达到5500元以上,超过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首次就业月薪平均值3680元(数据来源于搜狐教育)。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薪水普遍存在较高的期望。

(5)影响就业选择的各项因素重要性分析。考虑就业单位各方面因素,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最看重以下两点:个人发展空间和行业发展前景。在5级量表体系中,这两项的重要性分别高达4.46分和4.42分。说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目光长远且理性,具备一定的长远规划。薪资福利水平(4.14分)排名第三位,这与前面分析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期望薪资较高的结论一致。

同时,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稳定和地理位置的要求相对较高,这两项的重要性分别占4分和3.91分;而企业文化氛围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被看重(3.87分)。因此,财经类学校需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

此外,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择业时对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较不看重,他们并不拘泥于专业是否对口,专业对口的重要性只占3.46分,对比其他因素来说分值较低。

2.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服务需求分析

(1)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财经类硕士研究生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获取招聘信息:学校的招聘信息(82.44%,包括网站或海报等)、应届生专业招聘网站(78.89%)和校园宣讲会(70.00%);通过工作实习、企业***网站等获取就业信息的比例较小,分别只有20.89%和17.56%的比例。

(2)对学校职业规划服务的需求。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希望学校重点提供以下三方面的职业规划服务:职业规划一对一咨询(62.22%)、职业规划课程(53.56%)和职业规划测评服务(44.67%)。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规划相关服务的需求较大,而且更加需要专业的一对一服务。

(3)对学校就业服务的需求。对于“硕士研究生最期望参与的实习实践活动”这一问题,91.11%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最期望参与专业实习;其次是企业参观体验(35.56%)和行业课堂(33.78%)。

当被问及“您认为学校就业部门在帮助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时,88.67%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认为最需要学校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61.78%的人认为就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服务也很重要,另有58.89%的人希望学校拓展就业渠道,更优质和高效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二、开展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用人单位的引进工作,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

关于就业意向,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三大领域吸引了90%以上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而其他诸如民营企业、基层就业项目、选调生等对学生吸引力不明显。为此,财经类学校一方面需要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引进工作,以满足广大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高端行业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拓展房地产业、快消行业、IT企业、咨询服务行业等就业市场,鼓励更多学生进入社会各主流行业展现财经学子的风采。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和动员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的财经类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扎根在艰苦的岗位上,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2.加强学生在金融机构就业的差异化引导

在各类金融机构中,有接近2/3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银行情有独钟,就业目标比较集中。因此,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多元化、差异化引导,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在金融招聘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就业中心也需引进更多类别的金融机构,为硕士研究生的分散化、个性化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3.提供优质化的就业信息和专业化的就业认知辅导

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月薪期望值存在偏高的倾向。若是在全面评估自身实力以及了解总体就业行情后,确定自己合理的月薪期望,那说明学生对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充满信心。因此,学校就业中心可进一步扩展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信息,创造更精品更高端的就业平台,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防止某些学生盲目跟风,学校就业中心也需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认知辅导,协助学生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鼓励其制定长远的职业目标,在首次就业过程中不要盲目跟风,过分看重薪资福利,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行业发展趋势和个人发展空间等,制定更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发展规划。

4.提供全方位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

在职工程硕士篇9

农业推广硕士是经***学位委员会1999年批准设立的专业学位,自设立以来,培养领域已从最初的4个拓展到15个,涉及到种养殖技术类、农业与食品工程类、农村发展与服务管理类3个不同学科类别的培养方向,成为我国培养规模较大的专业学位类型之一,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农业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持。农业推广硕士的设立是与特定的职业背景相联系的,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新的学位类型,是“农业”的MBA,所培养的人才主要为农业技术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所以,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有其自身区别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1.1培养目标的明确性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的人员,大多为在职的工作人员,其攻读学位的目的比较明确:主要就是解决在农业科研及生产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及科研素养,以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所以,农业推广院校在培养这些学员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课程也具有明确的目标。

1.2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由于攻读学位的学员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能像全日制在校学生那样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业上,更为主要的是他们还要进行农业科研及生产。大部分学员都是学习生产兼顾,所以,这就要求学习的时间要灵活,不能固定,教学的安排也因此是灵活的。

1.3学术成果的应用性

农业推广硕士的学员进行深造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习农业技术应用,学业完成后回到原工作单位进行农业科研及生产或是管理工作。所以,他们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来进行选题、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要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这决定了其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1.4学员个体的差异性

大部分农业推广硕士学员都是离开了学校多年,感觉自身理论和技术水平不够才重新进入到校园进行深造学习的,如年龄层次差异、专业特点差异、工作单位差异、教育背景差异等,决定了农业推广硕士的学员个体差异极大。这就要求教学单位需要结合个体特点因材施教,个案培养。

2农业推广硕士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学员档案管理的独特性。农业推广硕士学员的档案是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其学习、研究、撰写论文及答辩的全过程的文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学员毕业后其工作单位对其进行考核的依据和参考。档案材料的记载与整理反映了学员与其指导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磨合与碰撞,也反映了指导老师的思想学术水平,并最终由学员将这些思想和观点进行整理形成毕业论文。另外,由于学员的特殊性,其区别于全日制在校生,档案材料相对较少,更容易引起管理人员的忽视。所以,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档案管理尤为重要。

3农业推广硕士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人员认识不足规章制度缺位

目前关于农业推广硕士的管理大多依据***研究生培养办法及其修正案,没有出台关于农业推广硕士的管理制度,这也导致管理部门对于农业推广硕士的管理认识歧视,对其认识不足,管理资源的投入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把农业推广硕士看作专业硕士,对其管理也不如全日制严格和规范。所以,农业推广硕士的档案管理不全、不足、收集不及时时有发生。

3.2归档范围不明确档案构成模糊

农业推广硕士的档案材料区别于全日制在校学生档案材料,其本质上为在职攻读,不涉及人事关系调动,毕业后也不涉及工作分配及就业。也因此,大部分的农业推广硕士培养高校对学员的档案材料构成没有认真研究,不知道应该如何归类和归档,材料的收集范围不清。这样也就导致了档案建立的随意性和不全面,各个培养单位之间的差距较大,造成学员毕业后管理的困难。

3.3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农业推广硕士的规模不如全日制硕士大,一般院校都是将该部分管理工作设置在研究生管理部门,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一方面增加了全日制硕士培养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业推广硕士管理的资源不足。从事管理的人员一般都是兼职,在农业推广硕士管理上难免有疏漏之处,也缺乏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农业推广硕士档案管理提升的措施

4.1档案管理与教学文档一体化

在农业推广硕士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材料与档案管理及整理统一起来,将二者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真正实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在档案收集之前要将材料的标准和内容明确,与教学部门及教学老师相统一,做到制定教学计划时能有机统一。

4.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要针对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现有的管理制度都是比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制度,没有农业推广硕士自身的管理制度。由于两种培养体系的区别性,不能照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推广硕士管理的工作流程,对其档案的建立、立卷、收集、整理、查借阅等具体环节制定规章制度,做到有据可循。同时,对管理人员也要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4.3加快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信息化的社会,各项工作都要融入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农业推广硕士的档案管理是以文字、数据等文本材料为管理对象,内容繁杂,尤其需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在管理过程中,应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改变以纸质材料为管理手段的内容,建立信息检索库,通过建立学员信息库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4.4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在职工程硕士篇10

关键词: 就业认知 就业观念 培养模式 就业指导

研究生就业关乎社会稳定及研究生的切身利益,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而毕业的研究生数量与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相比却供大于求的现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扩招导致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质量下降,致使研究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

一、从自身层面分析就业困境

1.就业认知问题。大学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职业及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自我评价过高的硕士生,在自我中心的观支配下,往往夸大现实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并认为理想自我可以轻易实现,产生自负心理。在就业过程中,表现为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认识不够,过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择业过程中心理期望值偏高,对单位要求高,讲待遇、讲条件,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则不考虑。

2.就业观念问题。虽然硕士生看似比本科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但由于其就业单位层次明显高于本科生,不肯像本科生一样从基层做起,不愿承担艰苦工作,只关注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目光短浅,因此硕士生签约率反而低于本科生。

3.缺乏就业技巧。部分硕士研究生不懂求职礼仪,缺乏求职面试技巧,在求职面试中,表达表现、礼貌礼仪、沟通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如本科生,加之其又缺乏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就业竞争力并不强。

二、从学校层面分析就业困境

1.硕士生培养质量下降,与社会需求不符。随着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推行,我国硕士研究生规模急剧扩张,而高校导师资源特别是优秀导师的供给却远远跟不上研究生总量的增长,呈现研究生培养由之前一个导师带两三个学生,变成现在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研究生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致使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滑坡,就业竞争力下降。目前硕士生的现有课程内容陈旧,授课时间集中,特别是理工科硕士更是形成了“硕一上课,硕二实验,硕三论文与就业”的模式。

2.硕士生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许多高校认为研究生就业不成问题,因而忽略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主要依靠辅导员完成,就业指导工作仅限于贯彻与传达国家就业***策,帮助研究生办理毕业手续,告知就业流程等。即使有些辅导员对毕业研究生进行就业技巧、求职面试、生涯规划等指导,也多是辅导员的自发行为,只为帮助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并没有全校范围内的统一规划。

三、突破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对策

1.完善硕士生就业指导体系。高校要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高校应根据各年级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可考虑将就业指导课设为研究生培养的必修课或公选课,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高校还应当积极开拓专业实践基地及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为硕士生提供科研实践基地、就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基地,提高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最后高校要加强导师的就业指导培训。

2.改进硕士生培养模式。针对学术硕士,高校要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在强调学术、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术硕士的科研能力与动手能力,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而针对专业硕士,高校应把就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而不再只是把他们留在实验室做实验,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专业硕士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加专业硕士的就业机会。

3.提升硕士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1)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研究生自身综合能力欠缺是阻碍其就业的主要诱因,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自己。当然,除书本理论知识之外,硕士生还要十分注重各项能力的提高,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时,拓展实践途径,增加实习、实践机会,丰富工作经验,注重掌握求职面试技巧,使自己成为专业知识过硬、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职工程硕士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在职工程硕士10篇

学习

多媒体制作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多媒体制作10篇,内容包括多媒体制作和平面设计的区别,多媒体制作实例与技巧。我们还可以将现有的一些PDF文件作为素材,嵌入到电子杂志中。在当前打开的电子杂志中点击“导入PDF”按钮,然后选择预览模式为F18Sh还是HTML5(***5)。

学习

高压直流供电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高压直流供电10篇,内容包括hvdc高压直流供电系统,中国高压直流供电线路。1、1低压直流供电系统结构为了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即在孤岛和接入电网的状态下正常运行、连续供电性、电压稳定行、可扩展性等,在符合现行规范标准

学习

智能化变电站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化变电站10篇,内容包括智能变电站成熟案例,智能化变电站技术问答。一、智能变电站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智能电网作为城市智能化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和先行者,也是城市智能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

学习

所得税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所得税10篇,内容包括最新发表关于所得税文章,所得税汇总2012年。1.2通过控制销售收入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根据新税法相关规定,减少本期应纳税所得可通过推迟应纳税所得来实现,进而推迟或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晋通邮电公司

学习

职工大学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职工大学10篇,内容包括职工大学成果汇报,职工大学历史使命。基于低碳经济的消费模式探析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工作投入度提升我国低碳***策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限塑令”为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治教

学习

双电源供电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双电源供电10篇,内容包括双电源10kv供电标准,双电源供电方案如何走流程。0引言矿井作为一级供电负荷,需由双回路供电,其两回路可能来自同一电源也可能来自两***电源,电压等级多为6kV,电缆线路多,负载主要是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其

学习

企业所得税税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所得税税率10篇,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企业所得税税率2023年完整版。

学习

艺术教育

阅读(29)

由于教育当局对艺术教育缺少认识,历来私立艺术专门学校,既不曾好好注意监督过,国立的又只近于敷衍,南来一个,北来一个。(或因人而设,在普通大学里又来一系。)有了学校必需校长,就随便委聘一个校长。校长聘定以后,除每年共总花个三四十万块钱,就不..

学习

递延所得税资产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递延所得税资产10篇,内容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录,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新会计准则实行后,在所得税方面的差异处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会计准则采用的是收入费用观,其中的处理方法有递延法和债务法。而新的会计准则后采用

学习

职工养老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职工养老10篇,内容包括什么是职工养老手册,职工养老文件汇编。1.实施范围狭窄。《劳动保险条例》基本上是在国有企业中实行的大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参照执行,而小集体企业、新建的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基本上尚未实行。改革开放

学习

高压供电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高压供电10篇,内容包括高压供电系统识图,高压供电方式解。_________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方”)总办事处设于_________市。双方经过慎重考虑后,确认为了相互的利益,同意由_________电力系统向_________供电。兹订立合约如后,双方

学习

职工养老保险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职工养老保险10篇,内容包括职工养老保险缴纳举例,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大全。1.实施范围狭窄。《劳动保险条例》基本上是在国有企业中实行的大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参照执行,而小集体企业、新建的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基本上尚未实行

学习

企业所得税法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所得税法10篇,内容包括企业所得税法及细则,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范例6篇。

学习

广播媒体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广播媒体10篇,内容包括广播电台媒体,广播媒体。④本文中的“娱乐内容”泛指非新闻、教育、记录类等内容之外的,为大众提供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节目内容,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参见百度百科“娱乐”词条。⑤⑧GuyStarkey《

学习

在职人才引进申报材料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在职人才引进申报材料,内容包括人才引进个人申报范文,在职人才引进个人申报撤回。本细则所称引进人才包括:(一)用人单位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指在毕业后两年内落实工作单位并办理就业接收手续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二)用人

学习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硕士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经典工程硕士论文模板,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同时,尤其感谢多年来一直给予我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的父母以及默默支持和照顾我学业和生活的妻子,没有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我的课题研究就谈不上

学习

电气工程硕士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工程硕士,内容包括非全日制电气工程硕士,电气工程硕士排行榜。二、优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需要从理论式课程教学模式,向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教育培养方案应以提

学习

在职证明范本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在职证明范本10篇,内容包括去日本旅游办签证在职证明范本,非在职证明范本到哪里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盖章:年月日学校盖章:年月日注:1.申请人在《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2.申请人提供已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书

学习

在职证明模板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在职证明模板10篇,内容包括在职证明的格式及范文,在职同意报考证明模板。XXXX(客人姓名)worksatourunitasXXXX(职务).He/SheisgoingtoNewZealandfortravellingfromXX.XXXXtoXX.XXXX(出行时间某年某月).His/

学习

硕士在职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硕士在职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在职硕士论文成果归属,在职攻读硕士论文怎么写。关于论文选题。首先自己一定要有想法,不要等到分配导师之后才确定自己的选题。先自己选题并撰写写作提纲目录,然后再去见导师,将自己的想法与导师分享

学习

工程硕士专业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硕士专业10篇,内容包括工程硕士和专业硕士有什么区别,工程硕士专业目录对照。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不少高校已开始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招生,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

学习

电气工程硕士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工程硕士10篇,内容包括电气工程只有学术型硕士吗,电气工程两年硕士。一、引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坚实的基础专业的理论、广博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能够***承担工程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