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官场存在,官场小说应该不会退出人们的视线。几十年来,改革小说、地摊文学、网络文学等词汇定义之下,官场小说经历了几个发展历程。无论是反腐,还是官场生态,这些小说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窥探官场的眼镜。而反观国外的类似小说,同样有对权力的窥探,也有强烈的现实批判。
从路线之争到市侩主义
官场小说由来已久,在当代,其生存的土壤一直存在。
上世纪80年代,几部重要的小说像《新星》《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称作“改革文学”,里面也有权力斗争,但更主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冲突、路线斗争。改革派历经与保守派的曲折斗争获得胜利,这是80年代的叙述模式。
评论家李云雷说:“改革文学所体现的路线斗争,我们可以上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我认为柳青的《创业史》最早在小说中建立了路线斗争的整体叙事模式,相对于赵树理经验式的书写,这种叙述模式提供了一种从整体上把握现实的方式。”
直到1998年,王跃文的《国画》横空出世。
一幅国画,拉开了荆都市***坛勾心斗角、朱怀镜宦海沉浮的序幕,官场与欢唱,权力与,在小说的棋盘上展开角逐。那些如朱怀镜一般趋炎附势的官场弄潮儿,读到这本小说,会不会对号入座,会不会有百爪挠心之感?
官场是个大染缸,官场还是个斗兽场,各色人等各怀心腹事,正直、虚伪、阴谋、阳谋,都成为小说家绝好的素材,才使得王跃文之后,陆天明、***、阎真、周梅森、黄晓阳、小桥老树……一大批作家投身到官场小说的写作之中,使得这类小说迅速成为中国类型文学的一个重要阵营。
在王跃文的另一部作品《大清相国》里,小说的市侩主义面目被掩盖在讲述一个盖世才华的宰相如何成功逢迎勾连、明哲保身的生动故事之中。这部小说在叙述之初就假定读者会把“知进退、辨强弱、明利害”作为天然的生存信条,并津津有味地讲述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方式实现这个信条。
李云雷说:“在现在的官场小说中,思想路线的斗争消失了,过去处于附属位置的权力斗争则成为了焦点。阎真、王跃文的作品可以说介于这两者之间,是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点。”
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认为:“官场小说确立了一种丛林生存的天然合理性,同时也就让人们不再去关心现实***治的合理性问题,而是通过深深地***治失望情绪,来遗忘现实、丧失对***治公正的寻求欲望。简言之,官场小说通过市侩主义的书写,来把拒绝***治当作是现代人的合理生活――这其实乃是把人们从谋求合理***治形态的轨道上一把推开。”
从地摊到网络,“文学”在生长
官场小说长期处于“地摊”状态。
作为地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类型文学构成了通俗阅读的主流。言情、武侠、官场,类似的划分将官场小说置于一个特殊的地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印刷粗糙、封面暴露的打着“法制文学”“大案要案纪实”“生命科学”“人体艺术”旗号的冒牌杂志在二、三线城市的廉价书摊(特别是汽车站和火车站的地摊)上云集。
有人这样回忆自己当年的阅读经历:“类似《风流女老板落网记》《爱与法》一类的东西,封面上是一个或者是画的,或者是从外国电影里抠下来的女郎,旁边有位一脸正气的人民警察,还通常都画得特像朱时茂,手里拿着***。”
延续地摊文学的传统,很多官场小说就是在官觯给读者一个虚无缥缈的亮色未来。黄晓阳说:“就我个人看来,目前中外小说中,还没有一部真正写权力学规律的所谓官场小说。国内很多官场小说,尤其是网络上的一些官场小说,写的其实是黑帮故事,只不过将一些小说人物安在官场人物的身上。我的《二号首长》,我希望有的读者能读明白的,只是这样一句话:‘王者伐道,智者伐交,武者伐谋。’而不是很多人看到的阳谋和厚黑。”
不可否认,《二号首长》《侯卫东官场笔记》《驻京办主任》都有着网络文学的痕迹。
在文学网站中,官场小说仍十分红火,仅仅在起点中文网“官场沉浮”的分类下,就能找到数千本相关作品。起点中文网最火的官场小说《官路风流》,从2008年1月1日连载,总点击数超过1000万次;2010年由“读客***书”出版纸质书,改名《侯卫东官场笔记》,发行突破300万册。《侯卫东官场笔记》被誉为“官场必读的修炼小说”,还有人评价说,侯卫东的升迁经历展示的是一部新时期的官场现形记。
网络的官场小说与纸面的官场小说的差异十分鲜明,它更加关注读者,投其所好的更多。由于网络官场小说在写作质量上良莠不齐,并不能给初入官场的人提供营养。武汉大学教授张洁表示,“网络小说中,很多写到官场腐败和腐败的形式,甚至怎么跑官卖官,怎么利用手里的权力赚钱。再就是,它一定会涉及到,集中地呈现权力、金钱、美色这些吸引眼球的东西。”
权力与腐败:欧美小说的批判传统
网上有一本《重生之美国官道》,典型的网络官场小说,用中国人的思维,将视线对准了美国官场。
西方人同样关注官场,比如美剧《纸牌屋》问世后,《经济学人》杂志就说:“在华盛顿的餐桌上,在国会山的地下食堂里,这部剧都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
作者迈克尔・道布斯是英国***治家,他1975年步入***坛,开始为保守***议员撰写演讲稿,很快崭露头角,被称为“威斯敏斯特的娃娃脸杀手”,后任***府特别顾问和撒切尔***府幕僚长,最终于保守***副***的职位上退休,2010年被英王室册封为男爵。1989年,他写的英国官场小说《纸牌屋》大获好评,迅速成为畅销书作家。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表示,他爱看《权力的游戏》和《纸牌屋》。
在俄罗斯,同样有着强大的官场小说传统,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将官场小说带到了新的高度。果戈里经典之作《钦差大臣》,以普希金所提供的一个趣闻为情节基础,将俄国官僚社会的全部丑恶和不公正的事物集中在一起,“淋漓尽致地进行了嘲笑”。
果戈里的另一部经典之作《死魂灵》,主人公乞乞科夫是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社会中从小贵族地主向新兴资产者过渡的典型形象。他在官场中混迹多年,练就了投机钻营、招摇撞骗的“天才”。
英国作家A.D・米勒曾在莫斯科生活、工作了三年。离开俄罗斯回到英国后,他以这段工作和生活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雪融之后》。
小说写一个英国人在俄罗斯的遭遇,他看到的是俄罗斯人的普通生活,但更多接触的是当下俄罗斯的黑暗、腐败、罪恶,以及没有未来。米勒说:“书中有一个人物说,‘俄罗斯只有犯罪小说。’这当然不是真的,当然还有其他小说。但是***治、经商和犯罪在俄罗斯是紧密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