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藏得上下两卷本明版《龙文鞭影》,书高24.6厘米,宽15.6厘米;半框高20.8厘米,宽13厘米。竖行11,小字行25字,大字8字占2行。书口单鱼尾,之上为书名《龙文鞭影》;之下为卷数(上卷或下卷)、音韵序、页数。雕版字口清峻,大字扁方,笔力遒劲;小字长方工整。卷首有序言,为手写隶书大字上版。正文第一页起首印“明中楚萧良有汉冲著,龙眠杨臣诤古度增订”。封面正中是书名“龙文鞭影”,右侧是“明中楚萧良有汉冲著”,左侧是“永顺堂藏板”。用细白绵纸印刷,着墨均匀。四眼丝线装订。封面是由多层白绵纸粘合而成,由于年久,已变土灰色。封面右下角钤有长条双框楷书墨色印,印面为“程守箴记”,可能是售书商的印记;长条印左边还钤有一枚红墨无边框印,印面为“潘隆庆”,这可能是此书的持有者的私印。这两枚印章在正文的第一页右下方也有。
萧良有,字以占,号汉冲,中楚(湖北汉阳)人。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明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颇有声望。国子监是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府,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以这么高的地位亲自来撰写这部蒙书,也就是小学生读的书,可见那时对蒙学教育之重视。该书原名“蒙养故事”,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轶闻趣事,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明扼要,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该书全文都用四言短句,上下两旬对偶,各讲一个典故。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后来杨臣诤认为萧作《蒙养故事》“有裨幼学”,只是太简略了,于是大加补充订正,书名遂改为《龙文鞭影》。何谓“龙文鞭影”?很多人不解其义。“龙文”是指古代良马,因见到鞭影就会疾驰,无须鞭打。其含义即是说,读这本书是能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的。杨臣诤,字古度,安徽桐城龙眠人,明代儒士,生平不详。
在我国古代传统蒙学中,作为幼学课本,除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外,就是这部《龙文鞭影》。《龙文鞭影》成书的年代较《三字经》等要晚,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才出现的。唐代李瀚撰写的《蒙求》,开掌故书籍先河。以后陆续出现了一大批掌故、知识蒙书,《龙文鞭影》就是在这种影响下产生的一部比较完善的蒙学书。
史载,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1403年)后,北京的雕版印刷业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北京书坊最著名的有永顺堂、岳家书坊、汪氏书肆、叶氏书铺等。永顺堂刻书以往未见有各家书目著录,1967年从上海嘉定县一个明代宣氏墓葬中出土了永顺堂刻印的12册唱本和传奇,书名前多挂“新刊全相说唱”六字(赵景澡《谈成化本说唱词话》,《文物》1972年第11期)。说明永顺堂是明代北京最著名的书坊之一。我收藏的这部《龙文鞭影》当是万历年间的明版本,而且是稀有的“永顺堂藏板”本。
这套《龙文鞭影》,因年代久远,书四边有些磨损,但书页很完整。从正文上卷第一页第一句“粗成四字,诲尔童蒙”,到下卷末页最后一句“古人万亿,不尽兹函”,可见这部《龙文鞭影》上下两卷是完整的。因此,其收藏价值颇高。
责编 潇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