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亲情小故事篇1
关键词:影视改编;叙事;原始形象
影视剧的改编近年来可谓是热火朝天,俞飞鸿导演的处女作《爱有来生》也是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导演之一,其影片的风格独特,针对俞飞鸿与张艺谋所指导的《爱有来生》、《我的父亲母亲》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和两部小说《银杏银杏》、《纪念》,从性别的角度来阐释一下在当今这个追求女性平等地位的时代,女性导演与男性导演面对影视改编会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具体分析主要体现对于小说原著的解读,关注点的不同这个方面。
一、叙事转换
叙事即讲故事,这里主要讲从小说到影视剧中叙事的转换,包括叙述视角、故事情节、叙述语言、叙述结构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叙事视角层面来讲,小说《秋杏,秋杏》到电影《爱有来生》导演完成的是从第一人称到第一人称的复制,叙事顺序也是按照小说中的顺序为线,倒叙为主的形式,俞飞鸿关注的焦点是在于故事本身,纯粹的讲故事;小说《纪念》到《我的父亲母亲》导演完成的是从全能全知的的上帝到第二人称的转换,鲍十的小说《纪念》采用的是一种客观的叙述视角,零度写作,影片中完全是一种主观的情景再现,影片中的叙述人物也由儿子“我”来代替,张艺谋很巧妙地将这个叙述者定位在小说中提到的儿子玉生身上,以儿子骆玉生的视角展开一段儿子回忆中的故事,张艺谋抛弃了小说故事原有的立意,关注点集中于“年轻的母亲”这一女性形象,简单讲述的是母亲追求爱情的故事。《秋杏,秋杏》中的人物语言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便被俞飞鸿导演直接搬上《爱有来生》的银幕之上,几乎是一字不差地成为人物台词对白;《纪念》中多语言描写,朴实有特色,《我的父亲母亲》中这种语言特色是没有去掉,但是语言在小说中的分量在影片中大大减弱,而是没有台词的画面更多的占据影片内容。
从文本到影像这个方面,《爱有来生》攫取了整个故事情节,就其充满灵异的人物对白和环境描写,俞飞鸿也没有落下,而《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完全摒弃了故事原貌,他请来鲍十进行剧本改编,按照张艺谋的意愿,将这个原本是用来纪念朴实父亲的故事改编成了关于父亲母亲的爱情故事,给这个普通的乡村教师的故事增添了华丽的鲜艳的唯美的外表。《爱有来生》中运动镜头的运用、温暖的色调让这部本来就充满浪漫与传奇的爱情片带给观众的也是游离的、虚幻的梦境般的感受,影片带领着我们一起在飞。《我的父亲母亲》中黄色、红色、白色颜色的大胆运用,赋予了这些颜色以不同的意义与美感,“年轻母亲”特写镜头的多次出现,取代了小说中父亲主角的地位,以移花接木地方法将母亲的形象塑造出来,对于爱情部分的回忆用的是色彩画面,而回到现实用的是黑白画面,两种不同的色彩风格将两种情调明显的表现出来。
叙述语言的转换。小说和影视的叙述语言是不同的,小说的叙述语言是文字语言,文字语言有其抽象性、间接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的特点。而影视语言则主要是使用声像语言,它是由画面、声响、符号等组成,画面是一种活动的***像,声音则包括话语、声响、音乐等三个方面。声像语言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可感性、确定性等特点。小说《银杏银杏》叙述语言很是简洁空灵,改编后的影片《爱有来生》依然延续这种叙述风格,并发挥影视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小说中诡异的画面据特可感的展现出来。鲍十的小说《纪念》客观平实的语言叙述,张艺谋完全摒弃了小说中的故事叙述,完全是一种主观的情景再现,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叙述语言较小说的叙述语言就明显的可以看出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思想,张艺谋的作品,往往很强调它的画面语言,强调具体形象的可视性,特别是色彩对人观赏的震撼力,并通过可视的画面语言将人物内心的感受具象化,口语化。从这个方面来讲,俞飞鸿更愿意通过镜头给我们讲故事,而张艺谋是在让我们看画面。
二、主题思想内容
虽然俞飞鸿导演曾声称:“在我眼中电影是不分性别的,拍电影表现的是人性,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性别。”但是作为女性,其性别的细腻点还是在影片中或多或少的体现出来。俞飞鸿十年前初次接触须兰的小说《银杏银杏》,就在心里已经有种莫名的情怀,曾经她推荐给一些导演,但都没有引起注意,十年后的今天,俞飞鸿带着当年的那种情怀决定要自己来拍这部影片,拍完《爱有来生》后,终于释怀,其实从这个小花絮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俞飞鸿作为女性心中的那种细腻与感触,很是欣赏俞飞鸿导演的影片风格,初绽才华让人惊艳,作品风格引人哀伤悲怜。这也正是女性主义题材电影的风格体现,柔情万种,曲意难尽,没有英雄情来的悲壮,却揉在情感里化不开。故事的结尾虽说很光明,是今生的阿九和丈夫的愉悦面容,但是仍然不能让人释怀。俞飞鸿所想要表达的也许正是在这样一个男女关系错综复杂的时代里,为什么爱情中的男女会面临那么多外人看来很不理解的东西,将男女爱情不再那么单一与单纯化,颠覆了以往对于纯洁爱情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爱情的复杂性。
而对与张艺谋来讲,他的作品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内容,故事已经让位,揉在作品中的是令大众解不开的多年的怀旧情节,而这种情怀恰恰也是人们心中最柔软最经不起敲打的部分,张艺谋有着这样深刻的思想体会:“拍一个印象的电影,不在于叙述故事本身。”所以他不注重讲故事,对视觉审美效果的追求,精心营造的电影的每个镜头和画面都具有广告一般的美,具有一种古典的美,内在的浪漫气息。《我的父亲母亲》影片中他将所有中国人心中共同形成的年轻母亲的形象展现出来,赢得观众的共鸣,这种原始形象存在于每个在外游子的内心深处,触动心弦,激起心中对母亲的依恋。同样,张艺谋总是善于用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一个看似小小的爱情故事却折射出了中国教育背后的凄楚与呐喊,在美好爱情的光照下,是国人对于教育的憧憬与渴望。
纵观俞飞鸿整部影片的改编,对于一个女导演,确切地说是一个年轻的女导演,在涉足这样一个导演领域时,她似乎不想有什么突破,还是想保守那么一份女性该有的谨慎与小心,是一种对于原著的坚守。从改编技巧方面,俞飞鸿导演从自身的女性特征出发,在影视改编过程中,其角度与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都较之男性导演有所不同,女性视角内置于作品中,并左右着导演的创作。
参考文献:
[1](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M]. 西苑出版社.2004,05.
[2]韩鲁华 马茹 .《从文本到***本:影视改编叙事转换及其接受――以《红高粱》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08.
[3]鲍十.《 世纪末中国的-我的父亲母亲》[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10.
[4]须兰.《银杏银杏》[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9.
感人的亲情小故事篇2
在电影的创作中,要表现影片中的故事背景主要通过人物的造型美术来凸显。从年***亲憨厚的笑容中就给人一种朴素善良的内心感受,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造型上的美术设计就可以表现出母亲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影片中展现了年轻时候的父亲身着一件整齐的中山装,再加上一头短短的头发,配上干净的笑容也反映了影片中的历史时代,并且这一人物造型也为影片中父亲遭遇了“”的变故而埋下了感情的伏笔。但从父亲这一人物造型上看,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慕心理,同时也为母亲后面执著不悔的等待提供了历史背景。而年轻时候的母亲,则是一个扎着两条辫子的姑娘,并穿了一件红色的棉袄,这一人物的美术造型正把当时的乡村姑娘的特征表现出来了。而且从年轻时候的母亲跑步时的略显笨拙的样子中,就把母亲质朴的乡村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母亲具有淳朴的笑容和清秀的脸庞,这些人物特点把人物身上的青春感反映出来了,而就是这样一个质朴的乡村姑娘,在面对爱情时,展现出来的执著不悔更是让人为之动容,而这一情感的表达也与当时社会背景中的乡村爱情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的美术造型,能让人们很轻易就了解到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从人物的着装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影片主要展现的就是一个美丽的乡村爱情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城市的爱情故事,更不是有关城市人之间的。另外,从人物的着装造型上也可以帮助观众进一步区别人物的身份特征。影片中刻画的父亲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而母亲则是一个鲜明的淳朴的乡村姑娘。人们从人物的造型上也可以知道故事大概发生的历史年代,父亲身穿中山装,母亲穿红棉袄,从中可知故事的时代并不是发生在古代,也不是在讲述近几年的故事。另外,从人物的美术造型上也可以看出故事发生的地区,并以此来判定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这样就能有利于观众掌握整部影片中的故事内涵。
二、以“路”为道具造型表达了人物之间真挚的感情
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把主要的情感碰撞都展现在这条具有道具作用的乡间“小路”上,影片在开头部分就描写了一条弯曲的道路,同时这条路也被赋予了美术的效果从而来象征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相伴相随的感情。影片中的路是通过一条静谧的乡间小路来展现的,并且路在影片中所起到的美术作用就是告诉观众父亲和母亲在这条路上是怎样的执著,同时也是表达母亲毅然决然要把父亲的遗体带回家的真挚情感。在此后,影片中就曾多次出现了路的景物描写。当彩色的画面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就出现了一条路是直通往村子,而父亲就坐在马车上来到了这个村庄,母亲则是在路的另一个尽头在等待着,这一景物的描写就暗喻着父亲和母亲即将要展开两人的故事。在影片中,正是这条路的景物画面才指引了父亲、母亲之间的相遇,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而母亲则为了能多看父亲一眼,并且和父亲多说上一句话,两人的感情变化多次都发生在这条路上,并且这条路的美术效果也正是表明了父亲和母亲之间相互追逐的爱情故事。故事发展到后来,父亲被牵连到“”的事件中而被强行带走,此时的母亲一路上追逐,并希望父亲能吃上自己做的饺子离去,但最终还是没有追上,而此时画面中出现的是一条没有镜头的道路,及至母亲无力倒在了路上,路的印象也逐渐隐退,在这一处中,路所营造的美术效果就是为了凸显出母亲在爱情道路上的种种艰辛。自父亲离开后,母亲则日日都在路上等待,而此时的道路则赋予了凄美的美术意义,表达了母亲对爱情的执著和坚信。母亲在最后也终于等到了父亲,而这一处的描写也借助这条路来展现,寓意了两人之间的爱情终于有了明了的结果,影片中描写路的画面也到此终结了。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路的作用已经包含了父亲和母亲之间通往幸福的道路。从影片中的现实部分来看,观众也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母亲坚持要把父亲的遗体带回来,也感受了两人之间的爱情艰辛。而父亲的遗体也正是通过了这条路,影片中出现了感人肺腑的关于路的画面。在影片中,路作为拍摄过程中的一个道具,蕴含了深刻的美术意涵,也是最能表达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朴质的乡土情感。
三、景物的美术造型折射出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
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导演恰当地把景物融入影片的抒情过程中,并实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也获得了非凡的美术视觉,巧妙的景物刻画为整部影片增添了美感。在影片的回忆部分中,当母亲穿着那件红棉袄出现在路口在焦急等待父亲的出现时,整个镜头从远景到近景都展现,并通过全景、近景之间的相互变化,着重凸显出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并且正是随着景物描写的不断切换中,也逐渐把剧情带向了高潮的发展阶段,而观众也可以通过这一个美术上的视觉刻画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在影片的另一处中,母亲为了能够听到父亲的声音,便每天都到村里去打水,此时把金黄色的画面背景和弯曲的道路相互映衬,再加上母亲脸上纯净的笑容,与整个画面相融合。在这个场景中,导演主要把每一幅的画面都定格住,并着重展现人物身上的那种自然和纯美的感觉,并以此来表达母亲心中对父亲的绵延不绝的爱意。在影片的另一处描写中,母亲为了能让父亲吃上自己做的食物,导演还特意把一个青花瓷碗放在了一个固定的地方,并且对此进行了远景和近景的特写,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一美术造型来告诉观众母亲对父亲的真情。母亲在父亲被带走的那一条路上等待着,影片的画面也在金黄色的美术色彩中得到了开展,把母亲的凄美完全展现出来了,这就实现了人物和景物相结合的美术效果。在电影中,导演还对母亲做饭的情景进行了特写,并把母亲劈柴、烧水等情境都生动展现出来了,在这一个画面中,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语言,仅仅是随着镜头的特写而把人物的情感和自然景物唯美地结合在一起,凸显出母亲心中强烈的情感特征。当影片的故事发展到后面,母亲独自一人在那条路上无尽的奔跑着,导演把画面替换为彩色的回忆中,这不仅是对回忆内容的概括,也表现了那种深入骨髓、真挚感人的爱情终结。影片中充分表现景物过程中,也带领观众一起感受和体会人物的情感,这也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感人的亲情小故事篇3
【关键词】情感状态 亲亲Family 亲情教育 实践
情感状态对于人的精神成长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缺失,将无法弥补。” “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而亲情是情感树上最绚丽的一朵鲜花。
笔者所在学校创建于2006年,建校伊始,学校就把亲情文化隐含在校名、校训中。校名中的“亲亲”有两层含义,即“亲近亲人,立爱自亲始;亲历亲为,实践出真知”。“立爱自亲始”出自孔子的《礼记・祭义》,儒家追求的是一种爱满天下的境界,和校训“仁爱 求真”中的“仁爱”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小的群体单位,但中西方对家的理解是不同的。“家”是中国人的情感归属,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而西方的家庭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家庭成员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崇尚自由,彰显个性,追求今生的幸福。 “亲亲Family”是中英文的结构,其寓意吸取了中西方家文化的精髓(如***1)。
“亲亲Family”是学校亲情教育的载体,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尊重,彼此欣赏,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每个个体在集体中既讲秩序又精神自由,既讲集体观念又彰显个性;同时由于“我”的存在使集体变得更加美好。亲情教育主要通过环境文化、组织文化、活动文化的建设来实现。
一、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是具有教育暗示的空间,亲亲学校让每一个亲亲学子都能在校园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舞台可展示、有快乐可体验。
(一)随时随地影响“我”
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就必须用实体承载文化、传导文化、展示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寻求文化的普及与提升。为此,学校通过电子屏、展板、饰品、宣传栏、环境布置等视觉文化,使“家庭文化”“亲情文化” 随处醒目可见,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学校的大门口和迎宾大厅正面都有一块大型的彩色电子屏,分别在每天上学、放学和中午播放视频或***像,让学生在学校宣传片中了解学校的文化;从丰富多彩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中了解自己、欣赏同学,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从一期期“亲亲访谈”中接受正能量,提高自己的思辨和理性思考能力……
教学楼的每面墙都会说话,比如一楼的墙上是同学们的幸福宣言:我要感恩,珍惜身边人、身边事,每天想三个值得感激的理由;我要分享,就像生日蛋糕,和你一起分享的人越多,快乐就越多;我要宽容,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
(二)随时随地有“我”的存在
亲亲的孩子,每个都是主角,细心看,校园的每一处都是用学生作品装点了的风景。学校迎宾大厅内,两侧都放着展示学生作品的展板,每月更换一次;正面放着一架三角钢琴,是亲亲的小舞台,每周四中午都有学生在此展示,学生在音乐声中享受美好的午间时光,除了弹奏钢琴,还有拉小提琴、吹长笛和萨克斯等等,偶尔学校的管弦乐队也会在此亮相,它激发了很多学生热爱音乐的梦想;迎宾大厅内顶上挂着的也都是由学生设计的作品。
学校迎宾大厅下沉层的展厅,定期也会进行学生个人作品展:画展、书法展、手工制作展、创意作品展、陶艺作品展等等。风雨走廊两侧的装饰画、学校各楼层每个教室靠近走廊的展板,展示的都是学生的作品。如果要问:“亲亲学校什么最多?”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展板最多”。
二、组织文化建设
亲亲Family的组织建设从学校、班级、寝室、社团四个层面来展开。
(一)学校:共同的Family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对于亲亲学校来说,这句话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任何时候、任何时间、任何活动,学校都以学生为主体,岗位留给学生,讲台让给学生,舞台上的主角是学生。
每周一的晨会,除了常规的值周小结,值周班的学生还要讲述本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和校园大事件,亲亲学校的学生既读圣贤书,也闻窗外事。国旗下讲话的是学生,这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校运动会***台上就座的是学生,由他们检阅各班的入场式。2015年,在学校10周年庆典晚会上,学生上台率达到了60%。每年五月份的社会实践活动、六月节、亲亲好声音、七八月份的游学、十月国际文化节、十二月英语节、亲亲访谈等活动都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优质教育的终极核心是让学生如何忠于自己的兴趣,在这个领域实现个人理想并同时成为对他人有价值的人。亲亲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学钢琴、跳芭蕾、练跆拳道、下围棋是每个亲亲学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每天不少于100分钟的健康运动时间,不仅玩各种现代体育项目,如垒球、足球、篮球等,也玩编花篮、跳皮筋、滚铁环等经典游戏;学校还为学生设计了百余门可供选择的课程,爱动手的学生可以学做木工、挑战机器人项目;爱说话的学生可以学习英语辩论、演讲、主持;爱艺术的学生可以学习陶艺、油画,学习各种器乐。像数学、英语这样的必修科目,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根据学科的不同难度级别,来挑选适合自己的课堂学习。
(二)班级:温馨的Family
我校是九年制学校,一到九年级学生年龄跨度很大,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学校要求每个班级都要打造自己的班级文化,一个班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班级都会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和资源设计自己的班级Family品牌。如一(1)班是蒲公英Family,一(2)班是小小雨点Family,一(3)班是雁群Family,一(4)班是四叶草Family……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蕴含着班级的价值追求。
民主产生的Family公约是大家行为的准则,操作性强是公约的特点,如五(2)班向日葵Family的同学约定:学会用嘴角微笑,学会用耳朵聆听,知道用小手帮忙,体会用心灵感受……
(三)寝室:小小的Family
放学以后,对住校生来说寝室就是他们的家,这个家是有个性的、和谐的。每个小小的Family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片:蓝色花语、梦幻星空、旋转陀螺、we世界、乐高我们行、运动小达人……一听这些名字就感觉特别酷,它们传递着寝室成员的共同爱好,比如“运动小达人”的寝室里,有跳操垫、指压板,有足球、羽毛球,有空的时候跳跳、走走,或相约去操场来场友谊赛。每个小小的Family都有幸福宣言,如“幸福童年,有你作伴,欢乐无限”“让关爱的声音传遍每个角落,让互助的力量传递份份真情” ……
小小的Family里常常洋溢着爱,充满着欢声笑语。生活老师和学生会一起精心布置寝室,在植物角种点花草,在动物角养些金鱼,在学习角有书、有音乐,在生活角的照片墙上有学生的生活足迹,在心情角学生表达自己的心情,与同学分享快乐,也分享难过。学生在小小的Family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早晨有15分钟的读书会,定期举行生日会、电影节、美食节、游戏节、收纳比赛等活动。
(四)社团:别具一格的Family
长期以来,班级是学校行***体系中最基层的行***组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学校成立了“梅、兰、竹、菊”社。它是一个混龄的社团,梅社、兰社、竹社、菊社每个社都有一至九年级的学生,每个班级中都有梅社、兰社、竹社、菊社的成员。四个社团之所以取名梅、兰、竹、菊,是因为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社,每社均设1名校级学生***,4名年级学生***。设立总导师1人,每个年级各设4名责任导师。学校推荐盟主1名,负责协调各社活动。成立成长联盟秘书处,推荐秘书长1名,具体负责各社的管理。各社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组织本社成员开展各类活动。
三、活动文化建设
亲亲学校构建了“亲亲Family”的亲亲同心圆模式(如***2),即以 “爱”为核心,关注行为、态度、心理三个逐层递进的维度,三个维度下分设九个亲情关健词。活动设计统筹兼顾这些元素使之达到一种平衡。
(一)指向亲情行为的活动开展
指向亲情行为的活动开展主旨是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1. 梅、兰、竹、菊社活动
公民意识怎样培养?就是要在不断扩展的交往中积累、强化,与同龄人交往,与比自己大的人交往,与比自己小的人交往,与同班同学交往,与不同班的同学交往。什么是真正的团队活动?我们认为,是在其中可以产生规则感、角色承担意识、有关切心的活动。
梅、兰、竹、菊社是混龄的社团,全校性的活动一般每学期组织一次,如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运动会,打破按班级组织的形式,弱化了行***的权力,强化了趣味性和娱乐性。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梅、兰、竹、菊社成长联盟活动以外,各社每学期至少自行组织一次社活动,增强社员对本社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学校每周一至周四下午都有“运动社交课”,全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会分三个时段分别活跃在操场上和体育场馆里。运动社交课一般以梅、兰、竹、菊社的形式开展活动,主要有三种模式:本班的梅、兰、竹、菊四社活动;同年级班际之间梅、兰、竹、菊四社活动;不同年级之间的梅、兰、竹、菊四社活动。
2.分享日活动
分享日活动是住校生的每月活动项目,一般以节日为依托,像家一样过节。比如,四月份清明节做小小的清明果;五月份劳动节进行内务比赛;六月份端午节包粽子……除了动手实践外,还要了解节日文化和分享体验,比如四月份清明果的制作。首先,要了解清明节的一些习俗,其次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采摘艾草,买米粉和面粉,做清明果(甜馅的包成圆形,咸馅的包成饺子形)……最后把清明果分给教师、同学和家长,大家一起向享用。
(二) 指向亲情态度的活动开展
指向亲情态度的活动开展主要围绕三个关键词:接纳、自省、感恩。
1.班级主题活动
亲亲学校一到九年级都有成长关键词(如表1),每个年级都会根据成长关键词开展主题活动,比如一年级的护蛋活动和五年级的感恩本。
西方的复活节有一个滚彩蛋的习俗,传说彩蛋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它们代表着人们美好的心愿。一(2)班的学生就开展了“护蛋小天使”活动。整个活动包括选蛋、画蛋、护蛋、说蛋等环节。“护蛋小天使”活动,让学生学会了珍惜、负责、守护和关爱,这些美好的品质一定会永远留在他们的心里,伴随着他们成长。
五年级每个班都有一本感恩本,感恩本上记载着学生和教师点点滴滴的小幸福:我要感恩学校的厨师们,我们去迟了,他们也给我们留着饭菜;感恩打扫厕所的阿姨,今天厕所水漫出来了,阿姨帮我们打扫干净;感恩袖套,在***画课时防止我的衣服弄脏,自己却成了“大花猫”……字里行间吐露着学生对这些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和物浓浓的感恩之情。
2.变“讲道理”为 “讲故事”
教育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不是说教,而是让故事说话,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新闻故事、校园故事、家庭故事、亲情故事、友情故事、同龄人故事、作文故事、日记故事、绘本故事、动物故事、童话故事……向学生传递着爱,传递着美。
黄同学是一年级的一名学生,开学不久,每天都有同学告他的状,同学们好像把告状变成了一种习惯,黄同学的脾气也变得很暴躁。教师经过观察发现,有时并不是黄同学有意欺负别人,只是他长得人高马大的,玩的时候很容易碰倒同学。这件事引起了教师的重视,于是教师用两只纸杯(一只杯子的高度剪去了一半,另一只杯子剪了一个长长的口子,差不多快接近底部了)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哪个杯子盛水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而班级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作为一个班的同学,不应该互相指责,而应该互相帮助。
(三) 指向亲情稳定心理品质的活动开展
共情心、同理心、责任心是亲情的三个心理因素,亲情的行为和态度是由稳定的心理品质决定的。
1.绿音传播,亲亲访谈
亲亲访谈是学校亲亲电视台绿音传播的一档学生访谈节目,每个月在学校的亲亲电视台播出,它传播学校的文化和价值观,传递学生中的正能量。
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学校“仁爱・求真”的文化,访谈就从校名中的“亲亲”说起,聊“亲近亲人,立爱自亲始;亲历亲为,实践出真知”的含义,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践行这句话。
又比如,学校成立成长联盟梅、兰、竹、菊社前,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个社团,先录制了一期访谈,一起聊聊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文化象征:梅花的坚忍不拔、兰花的幽芳高洁、竹的刚直谦逊、菊的傲然不屈;一起聊梅、兰、竹、菊的诗词歌赋;一起聊怎样培养名校气质,学生联系每个年级成长关键词谈了自己的感受。
2.相约成长,关注节点
责任心是亲情中的高级因素之一。当共情心成为本能,同理心成为习惯时,责任意识就会油然而生。责任心是行事的底线,它能催生智慧和能力。在亲亲学校九年的学习生活中,特别重视四个成长节点:六岁入学季、十岁成长季、小学毕业季和初中毕业季,成长的四个关键词分别是接纳、感恩、责任和使命。
每年四月底五月初,是学校的社会实践周,对于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来说,必须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体现了学校“亲近亲人,立爱自亲始”的人文思想,爱是从爱身边的人开始的,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家庭、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乃至爱世间万物。
感人的亲情小故事篇4
一、回顾课文
同学们,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救白蛇 得宝石 救乡亲 变石头。)
同学们你们看,前一个故事埋下的伏笔,在后一个故事的发展中会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故事就是这样推进的。
二、回顾复述故事的方法
讲故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故事情节完整,我们在四年级时也学过怎样简要复述课文,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做才能在讲故事时不会遗漏重要情节?
(可以借助表格、示意***、思维导***、关键词等方式梳理主要情节。)
三、练习复述
现在请大家以“救白蛇得到宝石”为内容,自己试着讲一讲这段故事,可以讲给你的同桌听。谁想毛遂自荐到台前讲故事?(我觉得你特别棒,讲得文从字顺,内容也具体完整。)
那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除了故事情节完整,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把故事讲得更精彩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揣摩人物的心里想法;加上合理的想象,拓展文中没有的内容;以故事中某一个人物的口吻讲故事。)
四、变换角色复述
文中最令人感动的部分是海力布“救乡亲变作石头”,那你能不能用上刚刚我们讨论的方法,小组内试着以海力布或者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互相提建议,并最终推选一人讲给大家听。
过渡:在即将大山崩塌、洪水来袭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如果你是海力布,你打算怎样劝说不愿离开的乡亲们呢?
面对这即将遭遇的险情,你会怎么想?
生:要是我就这样告诉乡亲们,他们肯定不会相信,但是不告诉他们,他们就性命难保了。
生:山洪就要爆发了,但是我又不能跟乡亲们说,因为我会变成一座石像。但是,如果不跟他们说,那他们的性命就难保了,用我一个人的生命换回乡亲们那么多老老少少的生命,肯定是值得的。
生:这真是太糟糕了,我一定要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乡亲们。
师:听到这个消息,海力布心想:这怎么办啊,大山崩塌,洪水来袭,乡亲们……不行,我得赶快劝他们搬家。于是,海力布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快搬到别的地方去吧,这里不能住了!”乡亲们听了很奇怪,有一个乡亲站出来说:“海力布,这里住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叫我们搬到别处去啊?”又有一个小孩听了他忍不住哭了起来:“不要,不要,我不要搬家。”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
师:孩子们,他讲得和原文有什么不一样?你说得太好了,这里我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加入了心理活动,文章就显得生动多了。(板书:加入心理活动)
还可以怎么讲使故事更加吸引人呢?
师:那请你也想象一下,听到海力布的劝说,还有谁会说些什么呢?
生:海力布的母亲说:“海力布你别胡闹了,搬家这种事可不能乱说呀!”
生:海里的朋友说:“海力布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让我搬家就怕老老少少的吃不消啊。!”
生:海力布的叔叔站出来说:“海力布,我们这儿这么多人一起搬家,托儿带口的多不容易呀。”
师: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了人物对话,我们再去讲这个故事,是不是更有吸引力了?(板书:改变人物对话)
学到了这些方法,我们先自己练一练,待会儿再来讲一讲。
师:四人小组先读一读海力布第三次劝说乡亲们搬家的内容,然后讨论一下哪里可以加入心理活动,哪里可以加入变成人物对话,哪里可以配上动作、神情,然后自己练一练,把这个片段讲生动。
(生交流讨论,并进行个别展示)这些方法我们都掌握了,那么要想讲的古诗与众不同,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生:我们想加入海力布在宣布消息时,乡亲们切切私语讨论的声音。
生:我们想在海力布变成石头以后,加入一位乡亲说的话:“海力布,是我们对不起你,没有早点相信你的话。”他又对着乡亲们说:“乡亲们,快走吧……”
师:了不起,他又教给了我们一个把故事讲生动的方法。他把原来没有的情节也想象出来了。(板书:想象故事情节)
师:老师迫不及待想请你们来讲这个故事,谁愿意?
过渡:刚刚我们以从海力布这个主人公的角度感受了这段故事,那么站在乡亲们的立场上,他们又是怎么想的?谁来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一下?
忽然听到要搬家,要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你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听到海力布说出实情,忽然看到他变成石头,你又有怎样的表现?
五、缩写故事
就是这样一位“乐于助人,舍己救人”的猎人,明知道自己说出实情会变成石头,却义无反顾,所以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至今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可是很多到那里旅游的游客并不了解这块石头的来历,你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向这里的游客简要介绍它的来历呢?
民间故事通常是口耳相传,当你读到一个比较长的好故事,想把这个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别人,就需要缩写故事内容,让它变得短一些、简单一些。怎样缩写呢?下面是对课文《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概括出来的,哪些句子是改写的。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说她家有许多珍宝可以送给海力布。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怎样才能做到简要介绍?(通过摘录、删减,既要内容完整,交代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语言精练,让游客在驻足游览时,能迅速了解“海力布”这块石头的来历;具体描写部分可概括写,对话部分可改写。)
六、知识拓展
生活中,你们还听说过哪些关于石头的民间故事?
其实《望夫石》、《卧牛石》等都是一些常见的民间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用上这三种方法创造性地讲故事,等到下节课课前进行养心三分钟时我们一起分享。
七、作业:小练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去探寻更多的民间故事,也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寻找一下这块传说中的“海力布”的石头,在茶余饭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感人的亲情小故事篇5
【关键词】 家庭变故;单亲家庭子女;消极影响;积极影响
关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状况,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研究,二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三是单亲家庭子女越轨与犯罪研究。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认为家庭变故对于单亲家庭子女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对于此,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家庭变故是否也给单亲家庭子女带来积极的影响?以期为单亲家庭子女正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共访谈了九位单亲家庭子女,研究对象的获取是通过身边同学的介绍才得以和这些单亲家庭子女取得联系,采取的方式是面谈或者网络访谈。
一、家庭变故初体验:情绪表现和年龄及与父母亲密程度有关
在访谈的9位单亲家庭子女中,家庭变故有两种,一是父母离异,另一是父母一方去世。家庭的变故使本来拥有双亲的子女一下变为单亲家庭子女,最初面对这样的家庭变故,单亲家庭子女的情绪表现也不尽相同。当子女还比较小的时候,他们还不懂得亲人离开或者父母离异的意义,所以当他们很小的时候,面对家庭的变故,他们的情绪表现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A:6岁的时候,对他们的离婚没有太大的印象,其实6岁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分居了。当时对离婚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只是知道我爸不回来住了。
C:当时父亲去世对我影响不是很大,一是当时年纪比较小,二是当时父亲在去世之前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年了。
但是当子女年龄稍微大一点,能够明白家庭变故的意义的时候,面对家庭的变故,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极度悲伤的情况。
A:初三的时候我爸妈再度离婚,也就是在中考之前的那几个月,那个时候的变化挺大的,有一种“被赶出来”的感觉,因为那个房子是我爸爸买的,户主写的是我奶奶的名字。
I:家庭发生这种变故,当时特别伤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对自己影响也很大。
年龄的不同会让单亲家庭子女面对家庭变故时情绪表现也不同,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同样也会影响着子女面对家庭变故时的情绪表现。在单亲家庭中,如果离开或者去世的父(母)对子女本来关注就很少,和子女不是很亲密,那么单亲家庭子女即使年龄已经能够明白家庭变故对他们的意义,他们表现的情绪往往也不是很激动。
B:当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现在感觉影响挺大的。在他们没有离婚之前,爸爸对我的关心挺少的,爸爸离开我了,我也没有感觉缺什么东西。
有的子女在面对父母离异这种家庭变故时,他们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离异之前的常年争吵已经让他们饱受煎熬,父母的离异对父母两人、对这个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F:他们俩的性格都是属于那种非常强势的人,以前在一起总是打架吵架,他们离婚反而我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因为觉得离婚对他俩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从我小的时候,他们就在吵架,他们分开对他们个人来说会更好一点,不然他们天天在一起打架、吵架,他们也不痛快。
二、家庭变故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消极影响:“苦难的孩子未必早当家”
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一方的缺失,家庭变得不完整,家庭的不完整对于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一定会立刻显现,但是很多单亲家庭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多少都受到了家庭变故带给自己的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最直接的可能就是经济上的影响。
B:家庭变故对我的影响,一方面是经济上,因为爸爸属于在家庭中收入最多的,爸爸在的时候感觉家里生活比现在好些,另外一方面就是缺少父爱。
G:我老爸去世后,我就没有老爸依靠了,我上初中、高中、大学的钱其实都是我老爸的赔偿金,那几年我家都是零收入的,后来我妈去超市做工,每个月也就几百块钱吧,我家基本上就是没有收入的。
此外,单亲家庭子女还容易出现性别角色的混乱,有些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子女,受母亲对父亲敌意的影响,父亲的形象在女性单亲家庭孩子心中往往是负面的,导致了她们对男性整体的敌视,由于长期缺少和男性的交往,她们往往不懂得和男性朋友相处,男性单亲家庭孩子受到母亲的“女性”形象的影响巨大,往往表现出女性化倾向。
A:正常的男生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很奇怪,哪怕是普通同学我都觉得很奇怪,我觉得这和我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一直生活在莫名其妙的女性群体之中,很奇怪的是,我妈妈的朋友也都是离婚的,很自然的,从她们嘴里听到的都是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样的话,而且我姥姥也这么说,所以当你身边所有人都这么说的时候,你就容易这么想了。
单亲家庭子女的消极影响往往还会表现出缺乏安全感,不太容易相信人,家庭变故让他们受到了伤害,他们很害怕这种伤害再次发生,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生怕受到伤害,有一种不安全感,也不太容易相信别人。
A:我觉得我就像把自己伪装成刺猬一样,不想让别人靠近我,害怕伤害。我高中和初中同学都说我是毒蛇,我通常噎人噎的血淋淋的,基本上几句话说完,朋友没得做了,但是我觉得如果这句话不说的话,她就会伤害我,感觉像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心理。
D:现在觉得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这个家庭不完整,小的时候就感觉没有享受到母爱,到现在来说,我感觉我很缺乏安全感。
家庭变故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消极影响还体现在子女的婚姻上,面对父母婚姻的不幸,有些单亲家庭子女对婚姻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害怕重蹈父母的不幸婚姻,另外,由于社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认识,往往会认为单亲家庭子女的孩子心理上存在缺陷,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婚姻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B: 我现在对婚姻有一种恐惧感,我不想结婚,很害怕,觉得这个爱情吧,没什么意义,可能年轻人精力比较好,比较冲动,感觉比较好就结婚了,之后相处后矛盾就会显现出来,之后再去离婚,不管有没有孩子,对于自身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F:如果说单亲家庭对我有影响的话,我觉得那就是在找对象的时候,人家可能相对不太喜欢离异家庭的孩子,因为会觉得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会比较怪。
三、家庭变故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积极影响:“这种经历是我的财富”
在以往的研究中,提到最多的往往是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很少涉及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正面意义,但在实际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亲家庭对其子女也是有一种积极意义的,并且这种积极意义也得到了很多单亲家庭子女的认可。
E:我觉得我的这种经历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塑造了一个新的我,就是一个更坚强、更自信的我。
双亲照顾变成了单亲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单亲家庭子女往往需要自己***面对一些事情,得不到像双亲家庭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必须依靠自己努力来完成一些事情,这也让他们变得比同龄孩子***和成熟。
B:我觉得单亲家庭对我来说,正面的意义多于消极的意义,这种家庭变故让我更加***了,你可以把自己做的更好,理解问题也会理解的更深。
家庭变故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积极影响还体现在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上,特别是单亲妈妈和单亲女儿关系上,单亲女儿甚至扮演了“儿子”的角色,子女往往更懂事,能够理解父(母)的感受,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关心照顾父(母)。
F:所以在家里我除了作一个女儿,就是孝顺一点,温柔一点,贴心一点以外,我还需要作一个儿子的角色,家里的重活累活我能做的,我都尽量去做,尽量让她觉得缺少一个男人不是不可以。
经历过家庭变故的单亲家庭子女,往往更能够理解那些有相同遭遇,遇到困难的人,这种理解也让他们更愿意用实际行动帮助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在访谈过程中就发现,那些经历了家庭变故的单亲家庭子女更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经历让他们的“善心”放大化了。
D:由于自己的经历,遇到过很多困顿的事情,所以当我身边出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或者看到其他悲惨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的内心就有一种很想给他们温暖的感觉,我觉得这是给了我一颗善良的心吧。
四、结论
最初经历家庭变故的单亲家庭子女,他们的情绪表现往往是和自身年龄以及与父母亲的亲密程度有关,当单亲家庭子女年龄比较小或者离开他们的父(母)亲之前一直很少关注他们,和他们的关系比较疏远时,那么,最初家庭变故发生一般不会给子女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但是如果单亲家庭子女已经懂事,明白家庭变故的意义,离开他们的父(母)和他们关系比较密切的话,一旦家庭变故发生,单亲家庭子女往往就会陷入心理危机之中。从整个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过程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家庭变故已经远去,家庭变故仍会给单亲家庭子女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过去的学者往往关注的是家庭变故带给单亲家庭子女的消极影响,认为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父母一方的缺位,在心理上会给他们造成阴影,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走上犯罪之路。但是在本人的研究中发现,家庭变故的发生同样也在某些方面带给了单亲家庭子女积极的影响,这种积极影响是通过经历生活的磨难培养的,比如被很多单亲家庭子女提到的***能力的培养,对苦难者的同情心等。研究家庭变故带给单亲家庭子女的积极影响可以更客观、真实地认识单亲家庭子女这一群体。
【参考文献】
[1] 马学阳等.大都市的单亲家庭:数量和基本特征初探―以北京为例.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4] 李立明,刘祥松.试谈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法律保护问题.中国性科学,2009.8.18.8.
[3]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感人的亲情小故事篇6
且不说故乡是童年的乐土,那清河里的小鱼儿、老槐树上的麻雀、乡间小路两旁那挂满藤蔓的豆荚;更不用说童年时的玩伴、少年时的同学、兄弟间的打闹、还有父母亲的呵护……多么惬意的故乡啊,故乡连同那故乡的老屋是挥之不去的情结。
然而时隔不久,我却渐渐地感觉故乡连同那老屋的确与我渐去渐远了。
不是么,就在十几年前,我还常常踏着自行车带着孩子沿着乡间的小路回到老屋去贴近故乡,白天倾听夏日的蝉鸣,夜晚感受乡村的宁静;即就是在母亲去世后老父亲已经接到城里生活、责任田已经完全不种了的那几年,也还有“回老屋看看、转转”的念头时不时地驱使着我,隔三岔五地回到家乡的老屋,即便是无事可做,但总可以抚摸童年的记忆。那时想,这里或许就是我永远的故土和归宿了。
近几年我偶然觉悟到那种“念头”已经很少了,少到了只有在清明节期间回乡寻根祭祖;或者是在春节前夕于祖先的坟前感恩膜拜。
老屋的院子以前是经常里里外外打扫的,印象中的那个院落有夏天老槐树浓浓的阴凉,还有合欢树素净的绒花散发着的淡淡清香,院里院外始终是洁净的;尔后老屋记忆更多的是挂在屋檐下的蛛网,院落里厚厚的或已经腐烂的落叶;再后来,回村办事老屋也不进去了,只是驻足,带着一丝的怅然凝视一下那已经锈迹满身的锁头,还有那在风中摇曳着、且退色了的半垂的春联。
老屋的确就在我的面前,而我却没有进去的念头,起码这一次。仔细回味,确实有些许的酸涩,这里曾经是我童年的乐土,我的祖祖辈辈在此间曾经演绎了多少饱含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如今面对她我却开始漠然,难道是我在渐渐地忘本而且无情地在割舍这神圣的乡情吗?我陷入了苦苦地沉思……
先祖的故事基本是身不离土、勤俭持家、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在父辈和族人中神奇而断续地传唱。我想,这或许就是我的乡情的有着千丝万缕交织着的深深的根,我可以随时随地地依据父辈和族人的演绎而自由地想象祖先们创业的执着和艰辛。
而我的母亲在家乡和老屋辛勤创业的影像是我亲身经历的一幕幕苦涩又甘甜、心酸而幸福的故事。
儿时候的记忆里,且不说冬日的早晨,甚至没有一只滴滴答答的马蹄表,母亲天天早早地叫我们上学,寒冷冬夜那伴着柴火堆的机杼声,枕头旁边那嘤嘤嗡嗡的纺车声,还有油灯下母亲吮吸被针扎破手指时的此情此景,始终都萦绕耳际,恍若就在眼前,单是回想起乡村的除夕之夜就让人幸福而又酸涩。那时没有电视和广播,夜已经很深了,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在唠叨和盘算了过年的设想后蜷缩在温热的火炕上,孩子们也因要起一个大早燃放鞭炮,早已进入了梦乡,而母亲依然在准备着十几口人过年的器用,不知什么时候在我们的袖头已经露出棉花的黑色棉袄上套上了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服。大年初一,第一眼看到的是母亲早已在灶房里忙碌着,好像她整晚上就没有合眼;小朋友们聚在只剩下一个大石墩的城门楼前炫耀着自己的新衣服和手里的鞭炮,天真的骄傲、童稚的羡慕、以及无忧的欢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朝霞灿烂、幸福美满的新世界。但是那时很少去想这个童话世界其实是母亲亲手缔造的,那时候对那常常是泥泞小路的乡村、烟熏火燎的老屋有着与生俱来、本能而纯净的眷恋,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因为那里不仅是儿时的乐园,还有勤劳而善良的母亲。
对于更多的人来讲,无论是放学回家、还是游子归来,可能进门第一声喊的往往是“妈——”。然而勤劳的母亲由于积劳成疾,带着对生活的憧憬和眷恋过早地离开了她常年劳作的老屋,不在世间了,父亲还在乡村老屋居住的那些年还常回家看看,可是没有了母亲的老屋总是空荡荡的,我的心也是空荡荡的;自从老父亲来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就很少再回到故乡了,仅有的清明和春节也较少停留。
慈祥而智慧的长辈们营造了浓浓的温馨,不管你长多大,一见面他们都会亲昵地叫着你的***名,或者以最简化的方式亲切地称呼你,关切地问你的工作与生活,或者干脆就是一声笑骂……在浑身暖流涌动的同时你会感受到更多父母般的爱意;更何况他们都是个性鲜明的,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故事或者最为闪光的地方,足以让人经常提起,津津乐道,即便是你已经远离故乡在外工作了,这些故事也会在你不经意时闪进你的脑海,那些慈祥的面容和熟悉的身影也常常自觉地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可如今他们一个一个的或者在尽享幸福生活中漫漫地老去,或者在用尽最后一丝气息抵抗病魔中、怀着对新生活的无限眷恋、裹挟着对未尽事宜的终身遗憾万般无奈地先去了。人到中年而又在外因工作或者为生活奔波,听到来自家乡的消息时往往更多的都属于这一类的。可能在清明时,你回家祭祖还看见他或她佝偻着年迈的身躯在侍弄了一辈子的土地理播种着希望,而麦熟时节你回来,还是在那块土地里就多出了一个插满纸花的坟茔;也可能在春节时你还看见他坐在贴着寄予了一年美好愿望的鲜艳春联、而且宽敞明亮的门厅里含饴弄孙,可你中秋回来那原来贴着红色对联的地方已经换了白色的挽联了,子孙抑或是亲朋好友们试***用最美好的词语来告慰失去的亡灵,其实倒不如说是在抚慰自己无限伤痛的心,使自己尽快能够从那个难以接受的痛苦的亲情中解脱出来,怀着感恩的伤痛、甚至还有突然无主的迷茫、用因为过度悲伤而布满红丝的眼睛去面对现实,开始新的生活。
感人的亲情小故事篇7
《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本书是一个非常温馨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狄姆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他告诉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伯伯、披萨店的邻居,告诉所有人他身边站的就是他爸爸。他为爸爸自豪,当电车走远,他期待着下一次和爸爸见面的时间。
没有悲伤也没有眼泪。也许,生活不能事事如意时时顺心。也许,在希望和实现希望之间,总会有阻滞。只要拥有爱只要沉着不退缩,就会有勇气、有力量、有安全感。
没有埋怨也没有责备。什么是亲情?亲情是敏感、理解、关爱与支持。婚姻虽然破裂,但挚爱亲情永远无法割断。家庭虽然破碎,但每个人都需要维护自尊、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念。
这个故事绝对不是只表现单亲的孩子对父亲的情感或者对母亲的情感,而是唤醒了所有的人,对于父亲对于母亲的情感。我们和父亲母亲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常常把这样的东西淡忘,我们很少出去会跟人家说,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爸爸,因为天天在一起,你想不到这样说。就像我们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从小生活在一起,但是你长大以后,你不会再想到要去牵爸爸跟妈妈的手,只是在你的爸爸你的妈妈离开你以后,你会突然想起,你没有牵过他的手。就像我在我的爸爸离去以后,我站在他的面前的时候,他一个手很明显的放在那里的时候,我突然想把他的手放好,我摸着他的手,突然想起我长大以后没有牵过我爸爸的手,只是在小的时候我爸爸牵我的手,而我唯一的一次牵他的手,是在他离开以后。
读完这个故事,焦尼的话一直在脑海里萦绕:“马上会再见面的。”所以,火车一定还会回来,拉着狄姆最喜欢的爸爸——焦尼。
感人的亲情小故事篇8
[关键词] ***书馆 亲子阅读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少年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推动亲子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成年后保持阅读习惯,成为读书的中坚力量。亲子阅读正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之中,他们快乐地阅读,积极地交流。广州市越秀区***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以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不管多么忙碌,每周都乐意抽出时间到***书馆参加亲子阅读,这已成为家长和孩子每周末重要的文化生活,成为***书馆特色服务的一张闪亮名片。
一、***书馆亲子阅读的意义
***书馆的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广大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创作、一起娱乐……是一种灵活性、随意性和自主性、创造性较强,由***书馆员、家长、孩子三方构成的阅读互动,渗透了不同角色的学习、实践与创造,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语言发展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引导。
***书馆的亲子阅读服务,并不是要替代父母去陪孩子读书,或者是替代孩子去选书,而是引导家长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引导孩子更多地去发现阅读的乐趣。这种引导工作其实就是通过阅读本身,在家长和孩子中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教育。
***书馆的亲子阅读以其特有的服务模式承载了家庭亲子阅读、幼儿园亲子阅读、学校亲子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功能。它的阅读环境的独特性、阅读对象的广泛性、阅读方法的灵活性、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和极高的社会认可程度,为***书馆承载社会教育职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诸多的发展优势。
二、培育儿童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让爱在阅读中传递
***书馆以其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情报功能等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亲子阅读,孩子在无意识的记忆中积累知识,从小和书籍交朋友;家长博览群书、博闻信息、博思善析,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人文品格。
***书馆作为亲子阅读活动的引导者、推行者,有温馨和谐、环境优雅、浓郁的阅读氛围,有适合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阅读的丰富藏书,有专门为低龄儿童设置的亲子阅读天地,有熟悉各年龄段孩子心理需求和成长特点的***书馆专业人材,有符合科学规律的、可操作的、因人制宜的、个性化的活动――亲子阅读服务,能让所有的少年儿童都乐意到***书馆来阅读――悦读――越读,使***书馆成为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开阔视野、激发潜能的成长乐园。
1.阅读环境
***书馆亲子阅读环境是以藏书、读书为主要特征的,是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浓郁的读书氛围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激发孩子们追求知识、接受教育的欲望。亲子阅读天地布置得既童趣、轻松、又不给人以“受教育”“受管束”的感觉,几何***形的书架,色彩丰富的地板,优雅得体、赏心悦目,配以自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对象的玩具和立体***像书,放在孩子们伸手可及的地方,让孩子们感觉到在***书馆就好像置身于自家的客厅,孩子到了属于自己的***书馆,自己的阅读天地,也许并非只为阅读,可能是随便浏览,可能是会会小朋友,甚至只是到自家“第二起居室”游戏。但在这里,孩子能感受到一种阅读文化,可以看到与其它孩子不同的阅读乐趣,分享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经验。而现今的家庭,经常愿意花费大笔的金钱去装璜亮丽的客厅、舒适豪华的卧房,却没有提供温馨宁静的读书环境,难以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但在时间的投入却很少,缺少和孩子阅读的时间,没有充分的时间也就难以实现亲子阅读的价值。
2.阅读资源
***书馆有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丰富资源,有全方位收集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各教育阶段、各教育专科门类优秀的教学、教辅资料,集教育、文化、艺术、语言等文献服务以及影音娱乐于一体,为读者提供可阅读的***书、报纸、期刊、音像资料、电子资源等文献的一站式服务。有题材丰富、文体多样、内容繁多的谣、童话、故事、音乐、绘画、***画故事、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知识性***书……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主题阅读,让孩子得到的是多元的知识与多元的情感经验,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呈现方式,给孩子感受到的是语言的多元风貌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多样化的内容和题材,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能培养全方位的阅读能力。***书馆除了提供馆藏信息服务外,还开展导读活动,如新书推荐、主题书目导读、岭南大讲坛、绿色网园、动漫地带、亲子天地,家长大课堂、“亲亲小读者”“爱书小馆员”“阅读知识我最捧”等。
3.阅读引导
***书馆有引导孩子“与书对话”的环境。在***书馆的阅读环境中,***书馆员、同龄伙伴以及家长,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引导人,引导孩子选书、看书、读书,引导孩子发问、讨论、思考,通过这些自觉与不自觉的参与过程,让孩子懂得阅读的过程必须“有自己”,只有将书和个人体验相联系,才能产生趣味和意义,才是阅读最终的价值。
亲子阅读活动中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是不能够忽视孩子与家长的互动,不能忽视家长与家长的互动,更不能够忽视孩子之间的互动。同伴关系是亲子阅读活动的重要因素,孩子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亲子阅读的互动有多种和方法以,如“才能展示”“家长公开学习中心”“亲子阅读书会”,等等。例如,“才能展示”活动――要求孩子在亲子阅读活动学习巧用废弃的纸盒、空瓶子物品制作小工艺品等,孩子们在这种集体阅读环境中既提高了环保意识,又与同伴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家长公开学习中心”“亲子阅读书会”“个别交流”等形式,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利用馆藏文献向家长介绍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怎样参与孩子的阅读,使家长懂得阅读不仅要持久地保持阅读的热情,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讲究科学的策略。了解儿童的心理,把握儿童的阅读能力、兴趣倾向,与少儿读者及时进行交流沟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把各种优秀的作品推荐给不同阅读能力的儿童,设计适合不同年龄开展“亲子阅读计划”,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优良风气。
4.阅读分享
亲子阅读是当下时兴的一种父母与孩子间沟通与交流的新方式,在家庭亲子阅读中,家长虽能与孩子一起讲故事,却在念完故事或和孩子一起看完一本书后,就开始问孩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生怕孩子没有听懂看懂;或孩子正读得津津有味时,父母不停地打断他们,给他们做故事讲解员,喋喋不休。不仅让孩子中断阅读,丧失阅读兴趣,更使孩子养成读书有始无终,不动脑筋的不良阅读习惯。更没有了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分享阅读的过程。而***书馆是一个让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能进来分享阅读快乐的地方,是一个大家庭。***书馆员在这个大家庭里扮演的角色,不是管孩子的大家长,而是知识导航员。她们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了解少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书馆的亲子阅读活动是由***书馆馆员、家长和孩子都一起参加的活动,所以,馆员都能和孩子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善于捕捉和发现儿童教育和需求的热点和关注的问题,有较强的策划组织阅读活动的能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孩子既是阅读者也是创作者。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故事会”活动,不只是把书看完或把故事听完,还能从说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玩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组织自己的思维,体验语言的表达形式,累积自我创造的能力。获得的快乐情感体验,感受多元文化熏陶。***书馆亲子阅读活动不仅给家长们提供了交流家教经验平台,还给孩子间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也让他们从小就对阅读有一种亲近感和愉悦感,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三、亲子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在***书馆所实施的阅读方式中,最能体现最佳阅读效果和小读者乐于接受的即是亲子阅读。它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通过人文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育、阅读记录等模式引入、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活动的设计上,注重突出“童趣”,始终强调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关注儿童特有的文化,追求孩子自身愉快而成功的体验。结合少儿爱动手、爱提问、爱探新奇的心理特征,用最贴近生活的资源与学习形式,启发少儿的探究精神,提高少儿动手实践能力。把快乐教育贯穿到亲子阅读的全过程。
1.人文教育
在亲子阅读的人文教育活动中,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承中华传统美德,悟中华文化精髓为目的,以人文美德活动为载体,启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习俗认识,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用歌谣、游戏、讲故事等寓教于乐的形式,给家长与孩子讲述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习俗礼仪,时代风情,趣闻轶事,诗词佳句,亲情故事……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激发少年儿童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很多人对于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有机会与孩子共同体验传统节日,重温童年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重新检视自己的幸福感,这对他们弥足珍贵。让孩子们听寓言、明道理,愿意主动、快乐、自然地享受节日氛围。避免出现只认“洋节”“洋风俗”而忘了传统节日、传统民俗的现象。让每一个参与者都从自己的视角理解和丰富节日的内涵,汲取着多元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营造个人精神家园之所需;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凭借。教育应选择有社会价值的文化,这也是***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所决定的。
2.情感教育
亲子阅读是一种爱的传递活动,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重视亲情、关爱家人的古诗、历史典故、“敬老”、“孝悌”等故事主题,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既可以从培养孝道行为习惯开始,“导之以行”;也可以从激发儿童的孝德情感入手,“动之以情”;还可以从提高儿童的孝德认识做起,“晓之以理”,三者相互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我爱我家――孝礼故事比赛”、“小巧手表爱心――亲情心意卡”制作、亲子趣味运动会、“我阅读 我快乐”演讲比赛等活动,增进孩子与家人的亲和力和合作能力,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愉快的满足,在意志上得到锻炼,进而完善人格。使阅读和游戏成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
3.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书馆亲子阅读的基本途径。体验是他们认知的主要来源,让孩子亲自参与体验,他们才能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依据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动静结合,以手绘画、智力拼***、走迷宫、手工制作等形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利用***书馆的习惯。如讲故事活动,通过***书馆馆员的指读、朗读、提问、猜想、续说、续编、讨论,词语对对碰、成语小擂台,以及书中人物扮演等手段,让小读者参与活动。使他们在游戏中学知识,在故事中找书读,在儿歌中练语言,在玩乐中激发阅读兴趣。又如,手工折纸活动和手绘画活动,***书馆员在馆藏中找出有关手工折纸和画画的***书,手把手与孩子们一起创作,通过活动激发阅读的兴趣。
让家长和孩子了解***书馆、熟悉***书馆也是做好“亲子阅读”的重要一环。***书馆员通过现场参观,实物演示等向他们讲解***书馆知识、***书馆运作等,使孩子和家长们轻松地学到了***书馆知识和使用***书馆的本领,使他们慢慢地从过去面对茫茫书海一筹莫展到变为得心应手地寻找自己喜爱的有关***书,从而提高阅读效果与能力,使家长与孩子一起“选书――读书――聊书――再选书――再读书……”这一亲子阅读过程更精彩。
4.阅读记录
建立亲子阅读记录是一种立体的、开放的、全面的检视亲子阅读过程、评价亲子阅读成效的手段,它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信息,好词佳句、推荐参考书目、记载着每次亲子阅读的点点滴滴,其中的乐趣、感受与心得,亲子阅读记录卡作为促进亲子阅读相互交流的平台,不仅激发了孩子和家长的阅读兴趣和欲望,还让每位家长和孩子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培养阅读的情感与态度,形成评价激励机制。同时,馆员对孩子每次来参加的活动都做相应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定期调整活动内容。为***书馆探索亲子阅读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载体,继续开展更多、更扎实有效的亲子阅读辅导,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文化新人提供科学依据。
四、发展与研究目标
让“孩子们与书为伴,在阅读中丰富生命,在感动中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这应该就是我们开展亲子阅读的目的。我们将以“创新亲子阅读,引领成长之道”为己任,积极探索创新亲子阅读文化内涵,丰富亲子阅读形式和文化活动的内容,倡导纸质阅读、主题阅读、经典阅读、快乐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文化生活的主要追求,让阅读引领成长,使***书馆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阅读与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我们今后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深入研究:
1.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关注孩子阅读活动;
2.建立亲子阅读论坛,举办讲座、演讲、亲子阅读辅导;
3.建立亲子阅读书会,共享***书资源,交流经验和方法;
4.建立亲子阅读博客,利用***书馆网站建立亲子阅读沟通平台;
5.建立亲子阅读书目,让孩子与家长懂阅读、会阅读、善于阅读;
6.建立亲子阅读团队,专门从事亲子阅读的研究与促进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玉芳.***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和措施.河南***书馆学刊,2008,(4).
感人的亲情小故事篇9
类似的故事经常见诸媒体,每一次面对这样的报道,公众最多的表情,媒体上用得最多的词,就是“感动”。这一次,由于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仅有3岁的女童,她的懂事,她的乖巧,她那与年龄全不相称的担当,更是触发了无数人强烈的感动。
说真的,当我含着泪水看这则新闻时,我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感动,让自己不被俗套的感动主宰,拒绝停留于浅薄的感动中。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不是让人抒发感动之情的佳话,而应是让人反思问题的灰色故事。
面对这个孩子天真的脸,看着她用小手捧着和她差不多大的尿盆帮父亲接尿,谁能不感动?作为4个月大的孩子的父亲,我更是泪流满面。一个网友说:给我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儿,我会每天赞美上苍。是啊,这是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可是,我竭力克制这样的感动。
为什么?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感动是廉价的,也是浅薄的,它既是推卸责任的方式,也可能会是伤害,因为这样的感动大合唱会掩饰许多问题,比如儿童权利的缺失,社会保障的缺位,救助机制的虚置……在集体性的廉价感动中,社会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道德卸责。
更重要的是追问,对这类故事背后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孩子是天使,很懂事,承担了照顾父亲的重担,毫无怨言,在她脸上也看不到悲情。可作为旁观者,难道我们不该为她权利的失去痛心吗?她的年龄,本该躺在父母的怀中撒娇,享受爷爷奶奶给她的玩具;不该是给父亲做饭,而应是父亲给她做饭。面对小心怡柔弱的背影,我们不该用廉价的感动,把她架上道德的神坛,不该用感动消费孩子的悲情,而应站到她的角度,为她争取作为儿童的权利。
感人的亲情小故事篇10
记得那一个个美丽的夏夜,一望无垠的夜空中镶嵌着一弯明亮的月牙。我躺在院子里的草席上,爸爸挥着扇子坐在我身旁,给我讲《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我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看着美丽的夜色,随着故事浮想联翩。渐渐地,渐渐地,我睡着了。醒来之后,发现爸爸手中的扇子还在扇着,扇着……
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我慢慢地长大了。那温馨的记忆,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心中的每一处角落……只是,爸爸不再给我讲“小白兔”的故事了,而是换成了保尔,鲁滨孙……
今年父亲节那天,我给爸爸擦背,蓦然间,我发现爸爸的背弯了,脑海中忽然蹦出一首诗:父亲是弓,我是剑,要把箭射得远,就得把弓拉得弯。
是的,爸爸老了,不知何时,无情的岁月把爸爸的两鬓染成了花白,在爸爸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皱纹。我有些害怕了,爸爸的生命之树正在逐渐衰老,我害怕有一天,我会失去最亲爱的爸爸。想到这里,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老爸。
同题赏一赏
两位同学都通过回忆抒写了自己的父亲。虽然场景不同,但是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父爱,以及自己的感悟和成长。
陶醉入睡VS赖床不起
潘斌汉同学在美丽的夜色中,在老爸娓娓道来的故事中,陶醉了,迷迷糊糊地入睡了。刘冬婷同学是贪恋床的温暖,尤其是在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天,写出了一个孩子的真性情。这两个场景,也许大部分同学都经历过。潘斌汉通过对夜色的描写将那种朦胧的美写具体了;刘冬婷通过平常日子和那个下雨天两件事一详一略地写。构思都很有特点。
爱的无言VS爱的有声
潘斌汉的文中,老爸对儿子的爱是无言的。而在刘冬婷的文中,这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就用了较多的笔墨,如用眼神一“瞪”,一个字的命令“起”,拿起鸡毛掸子一抡,还有默默跟来学校送买早餐的两元钱。这些小细节,是严格,是宽容,是默默无言,也是掷地有声的。
用心感恩VS用行动感恩
事过境迁,儿时的我们都日益长大,对父亲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潘斌汉在父亲节里为父亲擦背,并暗下决心;刘冬婷在父亲默默赶来送钱的瞬间,被感动了,用早起的行动来回报父亲。两个同学都用各自的方式践行着自己对父亲的感恩,很让我们感动。每个人都有父亲,读了你们的文章,我们会不经意地联想自己,是否该为父亲也做些什么?
侧重叙事VS侧重抒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感人的亲情小故事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