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为了使读者更生动地了解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本文将介绍一些笔者诊疗过的病例。
一位高官的司机,将车借给了无驾照的朋友开,结果出了重大交通事故,数罪并罚,虽然没蹲大牢,没丢工作,却得了个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领导一叫出车,他就得急急忙忙先上厕所,一年后还出现恐癌症。
精神心理因素 生活中遭遇重大负面事件,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烦躁、性格内向等情况的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肠道分布着极为丰富的神经细胞,并且通过神经、免***和内分泌的多种渠道,和大脑保持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上述不良精神心理因素,通过这些渠道,会使肠道的感知、运动和分泌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各种症状的出现。“肠易激综合征”曾经被称为“情绪性结肠炎”不是没有道理的。
张某是一位中学教师,身体比较瘦弱,长期以来患有发作性腹泻,伴有较多黏液和腹痛。经过仔细询问病史,了解其饮食习惯后,发现他的腹泻与鸡蛋有关,不论鸡蛋是生是熟,还是煎、煮、冲、蒸,他都不能沾,甚至用装过鸡蛋的碗盛饭,吃了都立刻要去厕所,而胃肠道检查及大便化验均无异常。这是一例典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原因显然与上一例完全不同。
食物因素 食物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不但为医生熟知,患者也常会主动陈述,病因可能与患者对某种或数种食物不耐受或过敏有关。食物过敏不但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近7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因食物因素症状加重。
涉及的食物“五花八门”,从主食米、面、麦类、玉米,到某些水果;从肉、禽、鱼、蛋、奶,到咖啡、酒、调味品、油。曾见一例不能沾任何植物油的患者,油条都要用荤油炸。不仅如此,如食物太辣、太凉,或是冷冻食品等都可引起。在这些食物中,油类和牛奶尤为显著,前者可能与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有关,而奶类多系***糖不耐受,部分患者改饮去***糖的牛奶,症状常可减轻甚至消失。
李某,女性,35岁,文员,患肠易激综合征已5年,主要临床症状为便秘,每4~5天一次,便前腹部胀痛,排便后疼痛消失。来诊时体格检查发现,阑尾点有明显压痛。经过外科确诊为慢性阑尾炎后做了手术。手术后不但多年的便秘消失了,就连排便前腹痛也烟消云散。
肠道感染 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肠道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密切,这些感染包括:痢疾、急性胃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等,较早的文献还提到肛管炎,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急性肠道感染后6个月以上,4%~32%的患者可发展成肠易激综合征。细菌培养阳性的急性胃肠炎患者,一年后发展成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对危险性,比阴性者高出11.9倍。
研究认为,即便是一过性感染,原来的细菌已被杀灭,但已经激活了肠道免***系统,仍会引起神经免***系统功能亢进,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更不用说未被发现、未经***的慢性感染了。
其他躯体疾病 据文献报道,反复呼吸道感染、胆石病、胆囊手术史、腹部和盆腔手术、慢性疲劳综合征等,都可能增加肠易激综合征出现的危险性。月经期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加重,临床上已有所重视。
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除了本身直接作用外,还可能影响肠道平滑肌和腺体的兴奋性、肠道内容物组成、酸碱度及肠道内分泌的活动,从而引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已知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洋地黄、奎尼丁、心得安、利血平及肼苯哒嗪等***心血管病的药物,还有抑酸类、非甾体类、硝酸甘油类药物及泻剂等,甚至还包括经常灌肠在内。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抗菌药类药物,国外研究报告,应用过抗菌药者,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比未使用者严重3倍。其实这种情况早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不过缺乏具体数据罢了。可见使用抗菌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扰乱,确实是“雪上加霜”!
最后,送给诸位一首小诗:
乐观稳定第一条,
琢磨食物很重要。
肠道感染细防治,
不良药物莫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