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性与非理性不仅对人的认识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而且在人性的健康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理性同非理性的协调统一,人性的完满发展仍旧需要理性同非理性的协调统一。对此,我们应当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理性为主导,强化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性和谐,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理性;非理性;人性
中***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040-02
人类绝不仅仅靠理性活着。作为感情的存在,人类的行动都势必与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情绪性的东西还会控制人类的行动。就生活本身而言,它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情绪化的方式,没有一个人完全遵循理性而机械地生活,我们自己的人生也就是一种情绪化的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要求,一切事物均是矛盾的统一体,规定事物性质的矛盾的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由此促成了事物的发展,推进了事物的进步。这种要求在认识上形成了人类的思维模式及反思事物的具体方法。在人性的发展中,理性与非理性又是共存并互为联系的。
一、关于理性与非理性
1.理性与非理性
理性是我们在漫漫的历史长流中逐渐确立起的高级属性,它凝聚了全人类创造的文化结晶和成年累月形成的社会范式。在人类的思维、行动中,最为普遍适用的认知方法构成了理性的基本框架。理性,即一种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认识世界,深入地***探寻事物的本质,并采取设疑、判别及选择的能力。理性寻求事物的合理性、准确性和普遍适用性,它不但是人类自身运用智力去认知和应对现实的能力,而且是人类把握自身的能力加之诸种复杂对立因素中的一股整合力量。相反,理性的对立面是非理性。它的内在含义是指无法用逻辑思维概念所囊括的一切主体心理形式的认知能力,狭义上通常包括人类的情感、欲念、毅力、信念、动机、习性和本能等多种因素;广义上来看一般也还包含了想象、猜忌、幻念、顿悟、直感及灵感等非逻辑因素,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凭借着千差万别的表现形式,推动了人类认知能力在整个认识活动中的全面发展。通常情况下,非理性便是这些非理性因素的总称,它体现着人自身的肉体感官和精神感官的满足以求自我实现的能力,它从根本上不断昭示着人的有限性和个体的现实存在。
2.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关系
在今天的理性思维看来,理性与非理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的存在(天赋、本性或欲念)。在人类的认知和实践过程中,虽说纯粹的理性无法脱离非理性,但是伴随着理性的指导,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够驾驭非理性的欲求、热情,在***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内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理性总是自觉行为活动的先导。但即便是自觉的行动,从理性认知活动本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也都往往要求相应的信念、激情等非理性中介物。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理论上比较容易把握,问题在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倘若只注重一方,都必定将人类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引向片面、极端、绝对化。较常见的偏执状况有:当理性被视为人格仅存的韵意之时,个体也就随即被理解为一种概念性的存在或逻辑的代言人,也就顺理成章地化作了工具理性的奴从。另一方面,倘若将情感、信念等非理性因素视为人格的全部,则意味着个体蜕变为了那种非理性的存在,在整个实践活动中便会产生极端自由主义的情况。综上所述,理性同非理性的协调统一发展,在整体中是需要由理想、信念、宗教、礼法、教育等多重构建的重大问题,在个体中乃是需要于逐步的人格培养中充分认识与发展进步的重要问题。
现实中,理性与非理性两者相互联系,它们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共同发展、前进。当非理性被理性制约时,理性也同样会受制于非理性的调控。在理性的支配作用下,二者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人不但要运用理性去思索、认知,还应该用情感和本能去体味世界;既要用理性去认识事物,又要用情感来拥护事物。理性因素中具有非理性的成分,非理性因素中又同时具有理性的成分,二者互为存在、互为影响和互为促进。因此,简单地归纳总结二者间的关系:非理性虽处于理性的强力支配之下,同时却对理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动力调控作用。
二、理性与非理性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1.理性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首先,人类独有的特质便是理性。有了理性,人们才能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用观念去把握认识对象的本质。人们关于对象的认识过程都是由现象到本质的,自始至终都不能脱离人自身的能动思维调控,而思维调控又必须符合一定的逻辑程序及方法准则,认识过程中归纳与总结、演绎与推理、抽象和具体等逻辑法则的运用,都使人们关于对象的认识在理性的严谨和规范指引下由表面深入到本质。人类只有在不停地实践活动中加工、改造客观世界,使认识对象得以作为观念的形式内化于认识主体的大脑中,才能理性地把握客观事物,最终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正因为拥有理性,人类才能体味那种人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了解自己的欲求,清楚地认识自己和周围其他事物的种种关系,意识到自身的实践活动对自己及他人甚至群体的重要影响,使人们之间可以伴随着互相的理解和支持而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以防自己陷于孤立、被动的状况之中,并让人们能够超越眼前及自身的限制而去长远的思考、评判及行动。理性让我们更加重视合理性和有效性,使人们严于律己,摒弃私立,追求共同的利益;理性注重真、善、美,那种不计得失的普遍合理性便是它所追求的东西;理性让人们对于流行于世间的事物及观念产生质疑,教会人们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观念去反思世界,而不是一味地随波逐流。换言之,理性使人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让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为了实现这种价值而努力奋斗。理性是认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理性,人类便无法作为那种具有社会属性的自然存在物。
2.非理性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无论理性的作用如何之大,人的认识活动都难免会介入非理性。人的意识中不仅包含了概念、判断和推理,还包含了情感、欲念、毅力、信念、动机、习性和本能等多种非理性因素。通常认为,非理性因素不能观念化地把握认识对象,可是,它却往往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运用、发挥起到了动力调控的作用。情感、欲念、毅力、信念、动机、习性和本能等多种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控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向人的认识活动提供了动力和支持。作为有情感的动物的人,一切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情绪,并受它们的促进、激发和抑制,积极的情感定会为认识活动提供动力和支持,推进着认识的不断发展;消极的情感,必定减缓或阻碍认识的发展、进步。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爱好、求知欲及对事物的欲求都与情感密不可分,当情感与进行的认识活动相投时,认识能力便能发挥自如,加速整个认识活动的进行;反之,人的认识能力便会受到限制,甚至减缓和阻碍整个认识活动的进展。
三、人性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理性是最基本的人性,它既确立了人性的存在,又制约着人性的发展。人之所以为人,正由于有了理性,而并非只凭感觉、情感和本能去思考和评判问题。恩格斯说,人类的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自然界经过亿万年发展才凝聚起来的精华,人正是由于获得了这种精华,才使自己真正地对象化于自然界,确立起自己的主体地位。人拥有了理性,便可修炼和约束自身,增强社会性,使人真正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的实践活动在理性的调控基础之上,变得日趋有序化。而非理性,它同样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理性对于健全的、现实存在的人而言,不但是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合乎情理的。人的活动往往包含了情感、情绪等因素,并受其激发或抑制。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的人,也可以说是知、情、意的统一体,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理性的主导作用,还往往归结为主体对客体的情感诉求和意志努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非理性与理性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对人的认识活动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非理性的影响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以及它发挥效用的强弱,均取决于理性的动力调控作用。其实,在人的精神属性中,理性和非理性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
人是肉体的,又是精神的。人的精神等同于一个复杂、完整的集合体,理性与非理性是它固有的特性,二者共存于精神之中。为了探明周围世界和人类自身,我们决不可单凭理性或非理性,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行动。理性令我们能够更完整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我们能够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的本质及意义,从而使生命显得愈发光彩照人;非理性使生命不仅突显了纯粹的思考,而且令生命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孤僻、惨淡,它昭示着生命的无限丰富性。综上所诉,只有理性与非理性二者很好地结合,才能更好地诠释生命的意义。
然而,当下的情况却是:理性不但无情地剥夺了其对象的无限丰富性,导致认识的僵死化,甚至还霸占了非理性的属地,成了人自由发展的枷锁,削弱了生命的完整意义。由此可知,我们应当提倡理性指导下的非理性的合理发挥,而不是完全归结为理性而取消他者。与此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它们各自的“职责”,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人性发展过程中的理性与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