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10篇

一词多义篇1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甚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较常见,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文言文中更是普遍。高考对于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考查,仍然以常见的、使用频率高的实词为主,而且仍然以其“在文中的含义”为主。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普遍。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思,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思。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食”字,①吃。“七十者衣帛食肉。”(《寡人之于国也》)②吃的东西,食物。“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③专指饭。“一箪食,一瓢饮。”(《论语》)④读sì,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⑤通“蚀”,亏损。“月盈则食。”(《周易・丰》)

在句子里,如何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思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掌握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含义,我们称之为本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为跑等。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兵士”,“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引”的本义是拉弓,由“拉弓”又可以引申为“拉、牵”,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还可以引申为“延请”,如“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还可以引申为“端起,拿出”,如“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并序》)。“引”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比喻义,也属于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如“将***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

假借义,词的义项与本义毫不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就是古文中常常出现的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同“早”,其假借义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义为“夜晚”。

二、强化积累,集中记忆

在句子中,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个义项中的哪个义项呢?一要掌握一个词的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如“发”字,在“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中作“发射”,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中作“出发”;在“发***,***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中作“打开”;在“发闾左适戍渔阳”(《陈涉世家》)中作“征发,征调”;在“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中作“开放”等。这些都是课内所见的,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三、掌握推断词义的方法

对一词多义,我们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相当数量实词的多义项,更需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1.字形推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如: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等等。

2.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我们可以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3.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与“出类拔萃”的“拔”均为“超出”的意思。

4.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我们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专项训练】

一、指出下列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1.会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会论虞常( )

单于召会武官属(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谢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3.信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

信义安所见乎 ( )

烟波微茫信难求( )

4.从 臣从其计( )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

乃使其从者衣褐( )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小惠未,民弗从也( )

5.当 汉亦留之以相当( )

副有罪,当相坐(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二、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度我至***中,公乃入/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C.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儿已薄禄相

三、下列词语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1.见:看见、接见、被、受、显现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才美不外见( )

2.徒:步行、***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

召令徒属曰( )

徒见欺( )

3.负:背、载、担负、倚仗、辜负、违背、对不起、背叛、败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秦贪,负其强( )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

胜负未定( )

4.请:请允许我 、请你 、请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 )

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3)诸将请所之(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赐予)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熟习)

一词多义篇2

一词多义最常见的是熟词“生”义。教师要特别强调学生易疏忽的知识,给予补充讲解,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For example.

1.can:After you drink a Coke,don't litter the can.(n.易拉罐)本意是v.aux.能.会

2.book:I'd like to book three rooms.(n.房间)本意是:n.书.

3.second:He stopped and waited for a few seconds.(n.秒)本意是num.第二

4.stand:I tried to stand all this as long as I could.(v.忍受)本意是v.站.立,坐落

5.fly:Sometimes King Monkey can turn into a fly or a bird.(n.苍蝇)本意是v.飞

6.last:The celebra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usually lasts for 15 days.(v.持续)本意是adj.最近刚过去的,最后的

7.room:In the future,there will be less room for cows and sheep.(n.空间)本意是n房间

8.Leave:Sorry I left my homework at home.(n.遗忘,留下)本意是n.离开

9.free:The ticket of the film is free under 10 years old.(adj.免费的)本意是adj.自由的

10.train:When street kids finish their training,it will be easy for them to find jobs.(v.培训)本意是n.火车

一词多义常见的类型有同形同音异义词、同形异音异义词和同音异形异义词。

一、同形同音异义词我们常见的有很多,我们试着说说他们的不同意思,赶快识记吧。

about大约,关于;到处/by乘(车);靠近;不迟于;被/but但是;除了/against对着;反对/coach教练;马车,长途车/fine晴朗的;罚款/study书房;学习;研究/learn学习;得知(了解)/light灯,光,浅色的/well好;井/order顺序;订购;菜单/saw看见;锯/rest休息;剩余的部分/tire疲劳的;轮胎/face脸;面临,面向/patient耐心的;病人/lift举起;电梯/age年龄;时代/wave挥手;波浪/field田野;领域/film电影;胶卷/bear熊;忍受/keep保持;饲养/way道路;方式/bark树皮;狗叫/match火柴;比赛;使相配/full饱的;满的/company公司;伙伴/country 农村;乡下;国家/fat胖的;脂肪/run跑;流;经营/sign指示牌;签字;符号/sentence句子;判决/blue蓝色的;忧郁的/cover封面;覆盖/fan电影等迷;风扇/fire火;解雇/tear眼泪;撕开/beat心跳;打败/bank河岸;银行/part部分;角色;零件/tie系;领带/start开始;发动/break打破;损坏;间歇/letter字母;信/fall落(下);秋季/meet见面;满足/stick棍;坚持/miss思念;错过/wonder奇迹;想知道/live居住;活着的/monitor班长;显示器/bill账单;钞票;纸币/ticket票;罚款单/word单词;话/key钥匙;答案;关键/field田野;领域/poor不好的;差的;可怜的/raise筹集;使升高;饲养/character汉字;人物;特点。

二、同形异音异义词

1.separate adj.分开的/v.使分离,使分开

2.excuse v.宽恕,原谅/n.借口

3.export n.出口产品/v.出口

4.desert n.沙漠/v.舍弃,遗弃

5.learned v.学习/adj.博学的

6.record v.记录/n.唱片

三、同音异形异义词

Too;to;two/week;weak/eight;ate/piece;peace/write;right/aren′t;aunt/one;won/where;wear/war;wore/hear;here/blue;blew/pair;pear/no;know/new;knew/for;four/see;sea/hair;hare/meet;meat/plane;plain/flower;flour/sun;son

一词多义篇3

1、通假字:属,通“嘱”劝酒。冯,通“凭”乘。缪,通“缭”连结、盘绕。籍,通“藉”,凌乱。尊,通“樽”,酒杯。

2、词类活用:歌,名作动:唱。舞,使……起舞;泣,使……哭泣。正,形作动:整理。南,名作状:向南。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3、一词多义: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动词:眺望,向远处看。歌:唱、歌词、歌声。如:往、像、像。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这样。长:永远、增长。

(来源:文章屋网 )

一词多义篇4

关键词:一词多义;原型范畴;隐喻;转喻;认知

中***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115-02

一、导语

一个词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义的现象叫一词多义现象,这个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义的词叫多义词。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语言的多义现象并进行专门的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不仅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一个多义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意义范畴,它们以各种方式发生联系。本文试从一词多义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转喻的认知模式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阐述。

二、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语言在其产生之初都是单义的,一个词只对应一个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展,交际能力不断增强, 若一个词或表达式只代表一种事物或现象, 而人的大脑的认识和储存能力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语言要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于是一个语言符号就具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产生了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普遍地存在于语言现象中。例如,hot weather, get hot under the collar, a man with a hot temper, hot music 以及This curry is too hot. These articles are too hot to handle. 这里的hot分别是“热的,温度高的”,“发怒的”, “激烈的”,“富有节奏和情感的”,“辛辣的”,以及“不易脱手的”的意思。当然hot 还有作为副词以及和其它词合成构成复合词的一些用法。hot作为形容词时的语义由基本义“热的,温度高的”到“不易脱手的”,其语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词多义现象以及其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及变化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

从语言词汇的历史演变来看,词汇意义可分为本义和延伸义(或拓展义) ,词义的延伸过程是再次对事物进行范畴化或概念化的过程。词汇的本义指词汇的原义,是人类对事物的最初认识;词汇的延伸义指的是从原义派生和演化出来的词义。词汇的本义具有任意性的特征,而延伸义却与人类的认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索绪尔(2003)认为,任意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属性之一,词汇本义的确定体现着语言的任意性特征,即语言形式与其所指的外界实体之间没有任何自然或必然的对应关系,音和义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符号的读音和意义的最初形成也是任意的。如汉语中的“手”与英语中的“hand”,它们同指一物,但读音和写法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形式完全不同。尽管绝对意义的符号是最理想的语言符号 ,但由于世界万物的不可穷尽性,世上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完全由绝对意义的符号构成。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人们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存在客观上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或是在理解新事物时加入了主观上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运用已知的词汇去命名新事物、表达新观念或描述新经验。于是,词汇的意义就在本义的基础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概念被不断扩充与抽象化,赋予旧词以新义,继而产生了一词多义。词汇的延伸义与人类认知世界和人类与外界互动是密切相关的,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它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的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由于词汇意义的拓展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词汇的延伸义就不再具有任意性特征,而是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具有了认知性。

三、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理论阐述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它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对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做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在语言运用和理解中的作用。

(一)一词多义与原型范畴理论

传统语义学也研究多义现象,但它只是从语言内部结构联系来研究,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而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对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做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范畴由一些极其类似的成员构成; 原型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能反映本范畴特征的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 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特征,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知识是以网络形式存在于人脑中的,在这个网络中有些知识位于中心,有些知识处在边缘位置。位于中心的知识就是网络的原型,它们更易于被提取和记忆。范畴围绕原型这个认知参照点建构,其边界依照典型性程度向外扩展,形成了边界难以确定的更大范畴。多义范畴就是一个以原型意义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的结构,其范畴成员之间常常难以用某个共同的语义特征来概括,其数个子范畴(即子义项)之间通过家族相似关系相联系,形成一个意义链条。词义范畴没有明确的边界,随着范畴的扩展,其边缘变得越来越模糊,随着词义的发展,非原型义项也可能经过隐喻、转喻引申而成为其他义项的原型义项。

Taylor(1995)也指出大多数的语言范畴呈现出的不是单一中心的结构,而是多中心的结构。在词的多义结构中,各词义范畴之间的地位并不相等,而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这正好与范畴化的原型理论相符合。多义范畴就是以原型意义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的结构,其范畴成员之间常常难以用某个共同的语义特征来概括,其数个子范畴(即子义项)之间通过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相联系,形成一个意义链条。原型义项即词的本义,随着词义的发展,非原型义项也可能经过隐喻、转喻引申而成为其他义项的原型义项。来看看名词“window”的意义是怎样拓展的:

(1)The workman delivered the window .

(2)Close the window .

(3)She put her head through the window.

(4)I painted the window while she was standing in it.

在这四个句子中,window 都是以不同的意义出现的,在句(1)中,它指的是作为房间结构的一部分的窗,在句(2)中,它指的是窗可以推动的那一部分,不再包括窗框,在句(3)中,它指的是窗被推开后留下的空间,在句(4)中,前三种意义依次出现。这几个意项之间至少一个或者几个共同的属性,但没有任何属性是所以成员都共有的, 所有意项的家族相似性表现在都与窗有关。因此,window 既有中心含义,又有扩展含义,而这些含义之间不是任意的,而是构成一个相关联的意义范畴,是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规律的。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一词多义现象是原型范畴理论的一种延伸,原型范畴理论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从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或拓展的过程中, 这些互相关联的意义的延伸和拓展主要依靠两种途径:隐喻和换喻。

(二)隐喻、转喻认知模式与一词多义

多义词是在一定的意象***示的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而形成的。隐喻和换喻在传统修辞学中只是被看成是两种纯修辞手段,然而在认知语言学家那里,它们被作为两个认知概念来进行探讨。就一词多义现象而言,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每一个词条下的诸多含义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 这些有联系的词义构成了这个词的意义范畴。最基本、最先产生的是执行义项,其他义项由于与基本义项具有某种关联(隐喻或换喻关系)而成为同一词的义项,有的已经成为该词的“字面词义”,有的仍保留明显的隐喻和转喻色彩,但由于已成为一种常规关系,也被列入词义条目中,于是就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

隐喻是一种反映人们深层思维方式与认知过程的语言常规现象。自Lakoff 和Johnson 所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人们对隐喻有了全新的看法:其“实质就是通过某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隐喻认知的实质就是借助具体的为人们所熟知的概念,来表述抽象的陌生的概念,使概念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隐喻思维能力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力” 。

一般来说,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 (1) 创造新的意义; (2) 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在原型效应的影响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基本事物范畴开始的,在此基础上开始认识到抽象的概念,即利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关性,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认知的事物相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从而用对已有事物的认识来处理、对待、思考、表达新概念,这样就形成了认知语言学家所说的认知投射或映射,于是就产生了两个认知域,即源域( 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 target domain) 之间的映射(mapping)。这种映射有两种:一种是从物理的概念域到抽象概念域的隐喻映射,它是以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的;另一种从基本层次范畴到高层次范畴或低层次范畴的转喻映射,它是以事物的邻近性为基础的。

例如,人体部位的词常被用来喻指其它意义: head of a page, eye of a needle, mouth of a river, lip s of a cup, face of a clock。这些人体词的隐喻概念结构是将人们对人体器官的认知投射到对其他事物认知的结果。隐喻是不同认知框架之间的投射,其投射基础是建立在事物之间的相似形。这类词的核心意义的隐喻性延伸使得这类词的修辞意义在语言使用者中确立下来,并成为该词的固定意义进入记号词符,因此,这类词属于多义词。

转喻在语言学文献中谈及的相对少些。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在本质上都具有概念化和常规化,都是语义延伸的认知手段,都可以被认为是投射过程。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隐喻是不同认知框架之间的投射;转喻则是一个框架内的投射,其投射基础是建立在事物之间的邻近性。一个物体、一段时间、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往往多地注意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属性,从而用一个突显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以下是一些常规化转喻实例: (1) 部分代替整体:他是敌人的耳目。(2) 生产者代替产品: 我最近买了一想。(3) 工具代替使用者: 他是一个***。(4)整体代替部分:我去剪头。转喻的实质是建立同一框架内的不同实体的联系。正是因为有了转喻,人类才能根据不同的视角赋予一词多个义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在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一词多义现象中,多义词的形成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中心义项(基本词义)通过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引申出各义项,各义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由于它们都来自于一个相同的意象***式。这样各义项和中心义项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联的词意范畴。人们理解义项和中心义项之间关系的关键就在于把握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随着语言的发展,在一个词意范畴中,围绕着中心义项的其它义项,有的仍保留着明显的隐喻和转喻色彩,而另一些义项由于长期反复的使用已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其隐喻和转喻色彩。然而,大多数义项的词义仍保留着中心义项的某种痕迹。

四、结语

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认知隐喻和认知转喻的角度分析了一词多义的词义延伸过程的认知思维结构和表现方式,它们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从认知角度研究多义现象,有助于揭示新义项生成的机制、各义项的内部联系以及语境对语义选择的决定意义。总之,一词多义现象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是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模式紧密相关的。从认知角度了解多义现象,可以更好的促使学习者了解各义项之间的内部机制,可以帮助提高学习者的词汇量, 更好地记忆、理解和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9 .

[2]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刘佐艳.从认知角度看多义现象[J].外语研究,2002.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熊学亮.认知语言学概述[J].外语研究,2001.

一词多义篇5

关键词: 商务英语 误译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翻开任何一部较详细的字典,都可以发现在一个词条下往往列举几个甚至几十个意义。在翻译的时候,也经常会碰到有疑义的词。一个词不能单就它本身而确定它的意义,要看上下文决定,看字典里所举的许多意义中究竟哪一个符合上下文再做出选择。如果单凭自己所记得的一个词的最常用的意义,就难免会犯错误。在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商务外贸英语中有一些使用非常频繁的词汇很容易被误译。笔者从商务英语的特点出发,就一些常见的翻译错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为商务英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商务英语中的词汇特点

商务英语是人们在国际商务交往中涉及或使用的英语,包括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总的说来,商务英语词汇一般具有专业性、正式性、简洁性、繁复性和新词飞速涌现等特点。商务英语区别于普通英语词汇的特点之一就是包含大量专业词汇、商务含义的普通词或复合词,以及缩略词等,而且存在同一词汇的多种商务词义现象,很多普通词汇在不同的商务学科中有不同的涵义,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和灵活性。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二、商务英语词汇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及主要成因

由于商务英语词汇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因而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最常见的错误便是词义理解错误造成的翻译错误。下面笔者主要从一词多义及名词复数变义这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其造成的错误。

1.一词多义引起的错误

一词多义从认知学角度上讲是词汇通过人类认知手段从其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蔓延的产物。英语词汇灵活性的特点主要是英语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和淘汰词汇的意义,而英语词汇的意义多依据各自的前后搭配和上下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概念的拓展或者缩小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由来。

这在英语文学语言中如此,在商务英语中也不例外。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分析原语的整个语境,熟知多义词的各种含义,并且抽离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最为准确的表达,使之出现在目的语中,是翻译的关键所在。在商务英语中许多常见的英语词汇除具有普通含义和被新赋予的含义外,还演变成了专业词汇、外贸术语等,这对于商务人士来说,其专门意义比普通意义更常见,因此许多商务英语的翻译错误由此而生。

这类多义词,由于词汇的辐射意义,转移意义等因素,拥有多重含义的可能,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其意义一般又是唯一的,这就为译者在翻译时造成一定的困难,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一些实例,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例1:average

(1)Last year,the Federal Aviation ***istration increased by ten pounds the average passenger weight they use to calculate aircraft loads.

(2)The F.P.A. doesn’t cover partial loss of the nature of particular average.

译文:

(1)去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把用来计算飞机载荷的乘客平均体重提高了10磅。

(2)平安险不包括单独海损性质的部分损失。

注解:在例句1中,average passenger weight为平均乘客重量,average的意思是“平均”;而在例句2中的particular average的意思为“单独海损”,是指保险标的物在海上遭受承保范围内的风险所造成的部分灭失或损害,即指除共同海损以外的部分损失,因此average一词的意思是损失或损坏也可直接理解为海损。

例2:premium

(1)A premium of 2 percent is paid on long-term investment.

(2)Shares are selling at a premium.

(3)We may insure our goods for damage for small premium.

译文:

(1)对投资期限较长者课获百分之二的奖励。

(2)股票溢价出售。

(3)我们可以花小额保险费给货物保损坏险。

在这里,premium在不同的语境中就具有特别的涵义,因此,大家在翻译的时候就不能想当然,而应该多查资料,找到与之最为匹配的涵义。

例3:claim

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在一般的语境中,作为动词,它有“(灾难等)使失踪或死亡、需要,值得”的意思。例如:

a hurricane that claimed two lives 夺走了两个生命的一场飓风

problems that claim her attention 应该得到她注意的问题

而在商务语境中,作为动词,它有声称、宣称及要求和索赔的意思。

例句:

The seller claimed that their quotation was the lowest among the countries suppliers.

卖方声称他们的报价在此国供货商中是最低的。

The company claimed on the carrier for the damage of their goods.

一词多义篇6

关键词 英汉翻译 一词多义 误译

中***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Incorrect Translation of Words with More than one Meaning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bstract When working 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always run into some English words with more than one meaning. The choice of correct meaning can be a tough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However, there is no way to apply its regular meaning by free riding, which is usually a mistake made by translators who lack experiences, resulting in incorrect transl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on possible wrong translation of English words because of their various meaning, so as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of these mistakes, and does explorations on the strategies of choosing the correct meaning of such words.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words with more than one meaning; incorrect translation

1 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差异

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英汉翻译与汉英翻译侧重掌握的技巧与要注意的地方有着很大的差异。

汉语词汇对应的英语词汇很有针对性和专一性,如汉语词汇“水泵”,对应的英语词汇往往只有“pump”,再如汉语词汇“申请”,对应的英语词汇也只有“apply”,即使是如“土地”这样的词语,对应的英语词汇有“ground”“field”等,也很容易通过上下文确定对应的英语词汇,而且在应该用“ground”的时候用了“field”,一般也差别不大,“大地,土地,田地”这样的语义也能很好地传达,不会引起太大的歧义。

而英语词汇可以有多个词性以及词义,并且各个词义差别很大,比如说initiative一词,作名词讲时,就有三个不同词义:(1)主动的行动;(2) 进取心,首创精神;(3)主动权;(4)立法提案权。如果文中应译为立法程序的情况下译者译成了首创精神,就会偏离文意,造成误译,从而导致读者的误解或是不解,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对英语词汇语义的正确选择十分重要,需要多加注意。

2 语义的错误选择引起误译现象的原因及避免误译产生的策略

在进一步探索如何解决由语义的错误选择引起的误译问题之前,译者需要找出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什么情况下译者可能会选择错误的词义呢?

很多缺少翻译经验的译者多会把单词直接译为其常用的语义,如“individual”这一单词,多会被译为“个人的”,其实“individual”这个英语单词有着多个词义,如:①个别的,单独的;②个人的,个体的;③独特的,个性的,个人特有的。文中这一单词的意义也有可能是独特的,若是译为个人的,就偏离了作者的原意,从而造成误译,由此可见,直接选择英语单词的常见语义是不可取的。

一般有经验的译者都会通过一些选择词义的步骤来确定词义,在选择词义的时候,译者首先会从短语上来分析,通过词性及前后词语的搭配来推测。然而,这只适用于一部分多义词,还有部分单词有褒贬义的感彩,比如说,上文中的envy一词,同时有着褒义和贬义,作贬义时应译为嫉妒,褒义时译为羡慕,单纯看前后搭配也有可能造成误译,译者可以通过前后搭配来帮助界定词义范围,但是不能单靠前后搭配来选择词义。

接着我们把范围扩大到段落及全文,从上下文的角度来进一步判断其词义,通过词汇所处的语境来加深对这句话及词汇的理解。理解上下文,才能理解文中的前因后果,从而明白作者在这句话里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而理解语境,才能理解文章的感彩,从而找出这句话中词汇是褒义还是贬义。

然而,有时在对词义的选择上,我们深入到了全文的层次上仍旧不足够,我们还要考虑到文章的背景资料。有的单词并未在原文中做出详细描述,其词义的选择不但要通过文章内容,还要通过作者及背景资料来推测。这些资料虽然文中没有写出,但是仍要做些了解,一方面,这会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写作意***,译出的文章更加具有时代色彩;另一方面,在判断词义上也有助益,比如说 message一词,其短信的词义是在有了手机之后,新衍生出来的,从文章的时代背景中就可以推断出来,是否可以选择短信这一词义;另一种是选择符合文章背景的词义,比如说,在提到其地点时,提到了mall这个词,这个词语有三个语义:(1)购物商场;(2)林荫路;(3)铁圈球场。那么我们可以查询其作者及背景资料,对这个词描写的场景进行判断,选出正确的词义。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为什么译者总是对自己了解的方面译得更好的原因。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界定词义,避免误译。

最后,我们还要考虑到文章的体裁。因为在某些功能性文章中,为了达到商业或宣传的目的,翻译效果往往比翻译的准确性更重要。因此我们要了解文章是否需要对词汇进行精确翻译,也就是需要进行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来确定着重面向的翻译对象,如广告、旅游文本等涉及到商业利益,具有宣传性的文本,可以根据上下文大致译出,在翻译这些文本时甚至可以通过一些翻译技巧,如适当地增译和省译来避免误译。

综上所述,由于错误选择一词多义的英语词汇的语义而导致误译问题的原因有:(1)直接译为其常用词义;(2)断章取义,没有深入理解,只凭前后搭配或一句话就选择词义;(4)没有对文章背景知识有深入的研究和把握。这些都是导致语义选择错误的原因。而要想避免此类误译的产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判断词汇的语义:(1)通读全文,对文章体裁进行判断,看是否需要全文精译,准确译出每一个词汇;(2)如需要精译,则进一步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风格等,并了解译文中所描述的背景事件;(3)分析上下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意***与感彩;(4)通过语境,句子结构和前后搭配来帮助界定词义。

总而言之,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英语词汇正确词义的选择既考查译者对上下文的理解与对文章背景的掌握,又考查察其单词量以及运用能力。但笔者认为,语义翻译中首先要以原文要表达的意思与原作者写作意***为重,充分理解上下文以及词语在语境中的真正含义,要符合文章的风格和作者的感彩,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尽量做到再现原文,切忌字字对应的字面翻译,或者直接取其主要基本词义,又或者是望文生义,想当然地进行翻译,而造成误译或偏离原文。

参考文献

[1] Peter Newmark .Translation Methods,Prentice Hall,1998.

[2]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一词多义篇7

【关键词】空间隐喻 意象***示 beyond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往往是从对事物空间的感知开始的,随后才有了对时间等其他抽象事物的感知,因此方位介词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Lakoff&Johnson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式隐喻,它将作为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上,是“给一个概念空间意义”,在这一过程中,空间意象及其内在的逻辑都被保留下来,形成了新的意义。“意象***式是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再描写。”(Johnson 1987)其中起点-路径-目标***示最主要解释的就是空间位移。

语言学家早就发现空间隐喻对于方位介词的解释力很强,F. Ungerer在《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一书中详细分析了方位介词over的意象***示。此外国内的学者刘佳佳和焦阳等人也分别对over和against做了详细的研究。然而认知语言学家对其他方位介词的研究却甚少。

一、分析和讨论

本论文经过选取语料发现beyond的隐喻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相比较而言,beyond的最基本的空间含义已经不常使用。

1.介词beyond的意象***式。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大词典,介词beyond 的基本空间概念语义为:“在(或向)……较远的一边”。该语义表示事物间的静态空间关系,例如:My house is just beyond the river.(我的家就在河的那边。)其意象***式为:

在***1中,TR就是空间结构中凸显的那部分(my house),LM就是该结构的背景(the river)。TR位于LM的那一边,但是离讲述者着很远。两者处于相对静止的关系中,TR的路径为零。

当介词beyond 跟一些表示位置移动的动词搭配时,则可以表示动态关系,其语义为“……之外”,例如:The families always travel beyond the neighborhood supermarket to shop.(家人总是不到附近的超市购物。) 其意象***示为:

在***2中,“家人”是TR,动态的,是强调的部分,“超市”(LM)是背景。TR沿着特定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经过LM,即从靠近附近的超市并且越过它,到更远的超市去。其经过的轨迹为路径,ST1、ST2和ST3分别表示运动中的三个阶段。

2.介词beyond语义的空间隐喻延伸。介词“beyond”除了以上静态和动态的空间关系外,还有很多因为空间隐喻而产生的非空间关系的语义。

(1)“晚于……”

表示空间关系的介词经常成功映射到表示时间的句子中。介词“beyond”将“……之后”映射到时间的语义中,TM就从物体变成了时间点,从而产生“晚于(时间);迟于(时间)”的意义。

1)Don't stay there beyond the visiting hours. (待在那儿别超过会客时间。)

2)You can’t stay out beyond ten o’clock. (10点以后你不能呆在外面。)

(2)“超出……;超过……”。当语义“……之外”映射到数值域(表示比率、年龄、数量等关系词及一些抽象名词)上时,它的空间动态语义“(越过……到)之外”就被转换为表示“在……之上”的语义,译为“超出……”。例如,The unemployment rate went beyond five percent.(失业率超过了5%。)

(3)“无法……”。如果我们将“超过……”的程度变大,空间隐喻中TR和LM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可译为“无法……”。如:The bicycle was beyond repair. (自行车已损坏得无法修理。)

但这三个隐喻意义并不是beyond的全部意义,我们还常会看到beyond表示不可能的含义,译为“除了”,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如:There’s nothing in my room beyond a bed and a telephone. (我的房间除了床和电话之外,什么也没有。)这里运用到的是容器意象***示。

二、 结论

介词“beyond”以事物间空间方位的直观感知为基础,被赋予了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语义。通过语料分析,本文发现:“beyond”的空间静态语义为“在……较远的一边”,动态空间语义为“……之外”,而后将空间含义映射数值域上的词语,语义变为“晚于……”、“超出……;超过……”或“无法……”。除此之外,本论文还发现“beyond”基于容器意象***示的含义“除了”。

本文有助于利用意象***示加深对介词“beyond”的理解,但是本论文对意象***示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生涩,缺乏进一步认知语义分析,希望仍有机会再做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焦阳.Against的空间隐喻研究[J].科技视界,2014.

一词多义篇8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原型 框架 隐喻 概念合成 一词多义

一、引言

一词多义(polysemy)是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指一种词汇形式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一项(one lexical form has two or more related meanings)。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语言学原因、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心理原因、外国文化的影响和新事物的诞生。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一词多义现象就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者基本意义向其他外延意义、边缘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二、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与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关于范畴划分的理论。认知语言学家Rosch(1978),Brown(1990),Tversky(1990),Barsalou(1992)等认为: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是与同一范畴成员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例,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成员的家族相似性的典型程度越高,越接近原型成员;反之,则越接近边缘成员。原型范畴不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提高最大量的信息”,而且“它们一直不断地适应新的表达需要”。

英语的词汇意义就是一个原型范畴,每个单词都有基本义和延伸义。基本词汇意义就是这个范畴的原型。我们以动词“explode”的意义演变为例,利用原型理论来解释其意义之间的关系:

(1)Bombs were exploding all around the city.

(2)Suddenly Charles exploded with rage.

(3)We all exploded into wild laughter.

(4)After ten minutes the game exploded into life.

(5)Thunder exploded overhead.

(6)the exploding world population

(7)At last, a women’s magazine to explode the myth that thin equals beautiful.

句(1)中的“explode”就是该词的基本意义,或原型。指在封闭的容器(炸弹)内,化学物质燃烧产生大量的高压气体,并在瞬间释放,这些高压气体急剧膨胀,并产生巨大声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炸弹)爆炸”。句(2)、(3)中,把“explode”的源领域映射到了目标领域――人的身体内部,即感情的容器,感情挤压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突然迸发感情。句(4)中,把“explode”的意义从具体空间拓展到了时间概念上,表达了即将进入某种状态的速度之快。句(5)中,把“explode”的范围狭窄的源作用对象拓展到了自然天气现象中,为了达到强调雷声巨大的效果而用了此词。句(6)中,“explode”的意义从空间域拓展到了数量域。句(7)中,把“炸弹爆炸”所产生的后果映射到一个抽象的概念“破除、”,这时,“爆炸”的原型意义已被抛弃。

三、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与概念隐喻、转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基于人们基本经验的、概念性的、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由两个域构成,一个是源域,一个是目标域。源域是人们熟知的、具体的;目标域是陌生的、抽象的。隐喻是通过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实现的,即从一个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相对复杂、难以理解的目标域。其前提是两个域要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一个词语具有多种具有相互联系的意义。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结构,促进了词汇的变化。例如:英语“fire”的基本意义是“火”,是“物质燃烧的时候发出的光焰”。但是,通过“anger is fire”这一隐喻,“火”可以从物理概念域映射到心理概念域。“爱情的火花”同样如此。再如:英语“nose”本是指“位于面部中央,最为突出的部分,称之为‘鼻子’”。但是,其概念映射到汽车和飞机上,就称之为“车头”、“机头”。同样,由于嗅觉是鼻子的功能之一,“nose”还可以指代嗅觉。将其概念进一步映射到人的能力上,还可以指代人观察、发现某事物的能力。

转喻映射发生在单一认知域中,不涉及跨域映射。转喻则涉及一种“接近”和“凸显”的关系,是相近或者相关联的不同概念域中,用一个突显的事物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一词多义现象也是概念转喻的产物。概念转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另一类是整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例如:She borrowed his wheel for a spin out to Iffley(她借他的车到伊芙列去兜了一圈)。这里的“wheel”是本身交通工具车辆的车轮,而此句用之代替整个自行车或整个汽车。这属于第一类概念转喻现象。再例如:Cambridge will publish his works(剑桥将出版他的作品)。Cambridge本是英国的一个地名,而此句中的“剑桥”专指“剑桥出版社”(Cambridge Press)。这属于第二类概念转喻。

四、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与意象***式理论

意象***式是认知语言学中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式”是初始层次上的认知结构,是人在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身体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简单的认知结构包括路径、作用力、容纳等。常见的意象***式有两种:

(1)路径***式。例如:

a.We go to university from home.(我们从家去大学。)

b.Look at the long train from the first car to the last.(从第一节车厢到最后一节车厢观察一个长长的列车。)

c.A water drop rolls from the table onto the floor. (一滴水从桌子上滚到地面。)

d.I’ll fly from Hong Kong to Sydney.(我将从香港飞到悉尼。)

e.The highway links Beijing and Shanghai.(公路连接北京和上海。)

这些例句表示的活动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这些看似无关的活动,实际上具有共同之处:他们都有一个始源,或者成为出发点,沿着一个路径到达终点。他们都遵循“始源―路径―终点”这样的模式,即路径***式。

(2) 容器***式。例如:

a.I take out a bottle of milk from the refrigerator.(我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牛奶。)

b.I pour the milk out of the bottle.(我把牛奶从瓶子里倒出来。)

c.I pour the milk into a cup.(我把牛奶倒入杯子。)

d. 我把钱装进口袋,走出银行,钻进轿车。

以上例子都和“容器”有关,例d中,我把钱装进了口袋这个“容器”,走出了英航这个“容器”,再度进入另一个“容器”轿车。经过无数次“容器”的经验,我们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容器”意象***式。

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用意象***式理论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例如介词“over”。《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中,将介词“over”解释为十四种不同的意义。可见,介词“over”意义极为丰富。下面举出极具代表性意义的例子:

a. She put a blanket over the sleeping child. (她给熟睡的孩子盖上毛毯。)

b. They held a large umbrella over her.(他们给她撑起一把大伞。)

c. She climbed over the wall.(她翻过墙去。)

d. The car had toppled over the cliff.(汽车从山崖上跌落下去了。)

e. Snow is falling all over the country.(全国各地都在下雪。)

f.We are away over the New Year.(新年期间我不在家。)

g. We heard it over the radio.(我们从广播中听到的。)

Lakoff(1987)& Brugnan(1988)认为“over”最原始的意义是“横过、越过”。我认为“over”具有以下7种基本意义:①横过、越过;②在……上方(可触及、也可不触及);③到处、遍及;④从……边缘上掉下;⑤(尤指先向上然后再向下)从一边到……的另一边;⑥在……那边;⑦利用。

“over”还有其他引申意义,但是其各种意义都是可以归结于意象***式中的路径***式。

五、小结

总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有助于把握多义词各个义项间的关系,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内部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给我们进一步对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0-90.

一词多义篇9

关键词:一词多义 范畴化 隐喻 语境 翻译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85-02

一词多义现象体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即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轻人们记忆词汇的负担,它是满足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是语言词汇中的普遍现象。Lyons指出,几乎可以肯定现在没有、以往也未曾有过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存在一词一义。认知语义学认为描述变幻莫测的真实世界的语言是以隐喻的形式来体现的,这些语言现象可归纳在意象***式中,各种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自然的,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呈现连锁状,即前一个义项是后一个义项的基础。本文将在认知视角下探讨一词多义现象的本质及其翻译策略。

1 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

从词的起源和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多义词的若干意义可以分为:原始意义与派生意义;中心意义与次要意义。原始意义指词的最初意义,也可称为本义。派生意义是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又可称为转义。

从社会因素来看,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产生和发展。每一种语言都会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真实地反映这些变化以满足表达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需要,然而无限的客观世界和无限的人们想象面对的是人们有限的词语数量和有限的造词能力。因此,一词多义现象便应运而生。

从认知角度来看,人类认知的范畴化导致了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如果词汇的多个义项被视为一个范畴的话,那么该范畴系统是这样形成的:在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以基本义(本义)为原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其它义项(转义)。这个以原型义项为核心而形成的范畴系统是以家族相似性为前提的,即原型与非原型成员、非原型成员与非原型成员之间可相互有联系,或者说,本义与转义、转义与转义之间互有联系。可见,一词多义的存在是有理据的。

一词多义的形成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其存在的理据性。一词多义主要通过辐射型,连锁型和综合型三种方式形成。辐射型是以原型意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许多意义。连锁型是从原型意义出发衍生出第二个意义,然后再从第二个意义产生出第三个意义,以此类推。综合型是综合了辐射型和连锁型而交叉派生词义的方式。

一词多义现象折射出人类经验和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它构成一个以基本义为原型的认知范畴和语义范畴,范畴的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同时范畴的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能会很不一样,很难由一个模式准确、全面地予以概括。译者可以以这种潜在的相似性为前提把握或猜测多义词文本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人类思维的复杂性以及多义词义项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的差异性,译者将面对这些差异性给翻译活动带来的挑战。

2 一词多义与隐喻

多义词的派生意义(转义)是在原始意义(本义)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通过以相似性为特征的隐喻思维来实现的,它们的意义不在同一个域中,属于不同域之间的映射。Lakoff指出:“一词多义起源于不同认知域以及同一认知域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隐喻涉及的是两个通过类似的、相似的关系来体现映射的理据性的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关系。新词与其词源(本义)之间直接的认知性关系可以从词义范畴以及词的历时衍化或共时衍化中得以证实。

从一个域映射到另一个域的映射被称之为隐喻的本体和喻体。而这两者均属于不同的范畴之内,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对这一事物的理解源于对另外一事物理解的基础之上。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策略,当代隐喻研究证明: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Lalof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这一说法,即人们常以一个概念去认知、理解和构建另一概念,同时也可以一个概念的词语去谈论和表达另一概念。他们认为隐喻不只是语言问题,人类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遍的概念体系本质上是隐喻的。语言既是稳定的,也是可变的,词义也是如此。正因如此,隐喻在一词多义现象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认知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其它意义均属于原始意义(本义)的隐喻意义或派生意义,即词汇义项大致可以分为本义和引申义,词义的引申过程是再次对事物进行范畴化或概念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人类认知过程密切相关。例如,对“hand”概念的改变就是从本义的相似性关系考虑,即延伸义向不同概念域映射拓展,它不仅仅被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能活动的手,还可以被看成是无生命的指针,这就是认知隐喻的思维结构。在重新概念化过程中,事物内在的特征及外表的相似性特征得以保持,因此,相同的词汇可以表达许多不同类型的事物。显而易见,被重新概念化后的词汇所覆盖的事物就会更多。

多义词不仅包括简单词,还包括合成词和习语。因此,多义词的研究不仅包括简单词的义项,还应包含合成词和习语的意义构成。而只有在实际运用中,词语(尤其是多义词)才能有意义,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多义词在不同的运用场合,不同的语境,表现不同的词义。语境在处理一词多义的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翻译过程中一词多义现象的处理

翻译过程是一个综合的应用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示译者对原文文本含义的认知和解读及对译入语的驾驭能力等。译者要在两种语言符号间完成最大限度地正确转换,就必须激活自身的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和知识积累等。语言符号意义的多维性及词义的多义性使翻译中的词义辨析和选择愈加复杂。词语的动态意义取决于具体的语境,词语的特定意义取决于特定的语境,词语的不同意义取决于不同的语境。翻译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最小单位就是词,其次是词组或短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往往也出现在词语层面。语境与选词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应该是语境与翻译研究的首要问题。

在本体结构层内具体语境与词语比喻意义的翻译可以实现意义转移。引申意义是意义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喻意义是词语的重要意义之一,通常被视为引申意义,很多词语具有多种引申意义。引申意义是在概念意义基础之上实现的引申。词义通过方向完全相反的两种趋势完成词义引申: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另一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词义引申由本义出发,衍生出新义,本义和引伸义构成一定的意义系统。词语的引申意义从具体语境中推出,翻译时须依据具体的语境将引申意义忠实地传达出来。

4 结语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认知的范畴化导致了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隐喻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手段,诠释着多义词各义项间的关系。译者在翻译多义词,尤其是多义词的比喻意义和联想意义时要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该策略要受翻译过程中的语境与多义词各义项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特别是要受具体语境与多义词的比喻意义和联想意义的相互关系影响。译者要获得“信于原文、神似于原文”的理想译文,就必须充分领悟原文和译文的整体语境,抓住多义词的具体语境,作出恰当的措辞选择,这是译者必须面对的挑战,更是译者无法回避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Lakoff, G.Women,Fir 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 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 John I.Saeed,seman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3] 段满福.一次多义现象和认知理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

[4] 林正***.从历时及认知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

[5]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 林正***.杨忠,一词多义现象的历时和认知解析[J].北京: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一词多义篇10

【关键词】歧义;词汇关系;消歧

歧义,指在理解上会产生多于一种的可能,换言之,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词汇或句子。歧义无论在日常交际还是书面交际都给人们带来不便。本文尝试从词汇学中词汇关系角度分析造成歧义的几种情况,以期对尽量避免造成歧义有所帮助。

一、歧义简介

歧义,顾名思义,即有多重理解。有时歧义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如;“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就有两种理解方式:一说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这个男人心碎了。二,可以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这件事情令人心碎。再如,“我叫他去”中的“叫”可理解为“让”、“使”、“派”,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

歧义在造成理解上的不便的同时,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语言艺术。比如一语双关。联想电脑有一则广告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里面的“联想”有两个意思,一是作动词,二是作名词,指联想电脑。

歧义有很多类型,有的是由字词层面造成的歧义,如“好学”,由于“好”字是多音词,不同的发音就造成了两歧义。这种歧义在书面语中容易出现,但是在口语中就可以避免。再如,“在床上躺了一会儿,他想起来了”可以理解为想起来某事了,或者想起床了。这也是由字词引起的歧义。

还有的是由句子层面造成的歧义,如“我们几个人一组”,根据不同的断句方法可以有以下两种理解方式:“我们/几个人一组”,“我们几个人/一组”。再有一种歧义就是由于语法造成的,这 种情况在英语里出现的比较多如,He asked me what she said yesterday. 句末的时间状语可以修饰asked, 也可以理解成为修饰said。修饰不同的成分造成了两种歧义。还有定语,介词短语等造成歧义的情况,在此笔者不再解释。

二、造成歧义的情况分析

词汇歧义多是由于一个词条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义解释造成的。包括多义词、同形异义词、新词语及词类不同引起的歧义。

1、多义词

无论哪种语言,单义词都很少,大部分词都是多义词。即一个词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多义词是指一个词项内部之间的意义关系。一词多义现象是词汇语义学的可信内容之一,词汇多义性的研究在词汇语义学中也是学者研究最多的内容之一。

《新华字典》中多义词的定义是“具有两个或更多意义的词,如‘接’有‘连续’(接电线)、‘接受’(接到一封信)、‘迎接’(接客人)等义。多义词的意义之间往往有共同点或某些联系,如‘接’的三个意义都表示‘使分散的人或事物合在一起’。”

一词多义可以看做是歧义的基础,大部分歧义都是由一词多义造成的。比如A Farewell to Arms,是美国小说家Earnest Hemingway的书名,其中Arms,既指武器,同时也象征爱情的女人的双臂。小说中主人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最终看透了战争的丑恶本质,自行逃出了战场,从此告别了武器,但遗憾的是他再也没有享受到和平的生活与幸福的爱情。从而可以看出,Arms一词可谓一语双关,意味深长。再看一个广告语“多喝水没事,没事多喝水”,这句话中运用了“没事”的多义性,也是用词的典范。

2、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和一词多义比较容易混淆。同形异义词的“形”包括发音和拼写,同形异义词是指两个或多个词在拼写或是拼写和发音上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现象。一词多义的“义”在本质上是有联系的,比如“一口深井”“这本书的知识很深”,都是指在程度上很严重,很深。而同形异义词在词义上就没有联系,比如“开会”“会外语”两个“会”之间毫无关联。

“到去年年底,他还欠款30亿。”

这个句子里的“还”有两种解释,属同形异音异义词。这就造成该句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是“还了欠款30亿”,一是“还有外债30亿”。造成了歧义,让人不知所云。但是这种异音的情况在口语里就可以避免歧义。

同形异义词分为一下三种:

(1)同形异音异义词。

同形异音异义词指词形相同,发音不同,意义不同的词或词组。这种词造成的歧义一般会出现在书面上,由于发音不同,在口语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如“还”、“好”、“公差”、“没”、“看”、“假”、“重”、“一块”等等就可能造成歧义。

“这只小狗很好玩”就是一个歧义句。一是可能是逗小狗很有意思,很好玩;一是这只小狗很调皮,很爱玩。

“她在办公室看材料”由于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思,在读一声的时候理解为“看守”;在读四声的时候理解为“浏览,审阅”。从不同的解释可可以推断出“她”的身份可能是助理、秘书或是领导。

(2)同音异形异义词

同音异形异义词指发音相同,词形不同,意义不同的词或词组。这种情况造成的歧义在口语中经常出现。由于词形不同,所以以书面形式出现时则不会造成歧义。这类词或词组有很多,比如“燥”和“躁”、“枣”和“澡”、“报复”和“抱负”、“不详”和“不祥”等等。

“她正在屋里洗澡(洗枣)”在口语就很容易让人费解。

“他今天很燥(躁)”从听话人来看,就可能理解为“燥热”或是“暴躁”“急躁”。

(3)同形同音异义词

这类词或词组经常同多义词混淆,前文已有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此不再赘述。这类词或词组有“房东”、“杜鹃”、“切面”、“花”、“白话”等等。以“杜鹃”一词为例,若不说明,就造成歧义,在“杜鹃花”和“杜鹃鸟”两意义之间不知所措。

3、新词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词汇尤其是网络词汇。比如“神马”、“打酱油”、“偶”、“蛋白质”、“躲猫猫”、“囧”等。若是年龄稍长或是不常接触网络的人在听到这些词词语时往往会不知所云。

以“囧”字为例,此字本意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也是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与其本意毫无关系了。在不懂网络用语的人看来难免引起歧义。

再如“打酱油”,原仅指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去买酱油”之意,但网络赋予了它新的涵义,指“此事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看热闹而已”,用此话回帖,相当于“路过”。

4、词性不同

其实这类情况大多散布在上述三类情况里了。多义字,同形异义词等在表示不同意义时,其词性是不同的。比如“好”、“长”、“差”、“发”等这些字词在作动词与作名词或形容词时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差的”和“出差”的“差”就是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前文已有举例,此处不再赘述。

三、总结

由于语言本身没有完美的,歧义存在于任何语言之中。所以语言的使用者也难免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本文仅从多义词,同形异义词,新词语和词类不同这几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歧义的几种情况,分析的还不够全面。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人们认识歧义的产生原因以及注意避免造成歧义,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他人和表达自己,将语言的缺陷带来的不便减小到最小。同时也能运用字词的这些特性展现语言的艺术,从而更好的驾驭语言,让语言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卫岭.英语的同形异义词与歧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2).

一词多义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词多义10篇

学习

老舍原名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老舍原名10篇,内容包括老舍名字来历简短100字,老舍的原名和作品新闻。(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常记溪亭日暮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常记溪亭日暮10篇,内容包括常记溪亭日暮散文,常记溪亭日暮全诗。指导老师:黄惠娟215523常常无法忘却小溪的凉亭旁边那次郊游的奇遇。在一个夏日午后,阳光明媚,蓝蓝的天上画着几朵白云,你看这朵,多像一只温顺的绵羊呀,我独自一边喝

学习

讲座活动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讲座活动总结,内容包括讲座活动总结格式模板范文,讲座活动总结万能模板。对于崔老师的讲座,现场的互动性很强。孙老师主要介绍了他个人的英语学习成长经历,以此来激发大家自我拼搏,自我激励。其中,尤其是孙老师在英语角的经历,这

学习

鲁迅文章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鲁迅文章10篇,内容包括鲁迅经典文章十篇,鲁迅最经典的十篇文章。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学习

李白古诗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李白古诗10篇,内容包括李白蜀道难十篇千古绝响的古文,李白写的最美的十篇古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

学习

劝学荀子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劝学荀子10篇,内容包括荀子劝学篇经典语录,劝学荀子全文经典句子。首先,上古汉语(特别在先秦)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释“参”为“检查”,与下文“省”字在意义上就显得复沓累赘了。而如果把“参省”作为同义复词或固定组合来处理,笔

学习

分数应用题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分数应用题10篇,内容包括分数应用题及答案10道,分数应用题公式。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

学习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汇报,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电信公司是一个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所实施的项目多而繁杂,工程量较大,大量的信息需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所有工程均涉及到项目拟定的计划

学习

不走寻常路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不走寻常路10篇,内容包括不走寻常路演唱,不走寻常路。不走寻常路是个性的体现。不走寻常路的人顾名思义是不会循着别人的足印去走,而是自己另辟行径。就像***当初对着落后贫穷的中国喊出一声改革开放的号令,让中国有了翻天覆

学习

写雪的诗句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写雪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雪十大绝美诗句,赞美雪花的诗句。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学习

汶川地震思想汇报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汶川地震思想汇报,内容包括汶川地震心得体会范文,汶川地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马上就要面临毕业了,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了继续考研深造,我也是其中一员。系里面特意为我们举办了一次考研动员大会,旨在给同学们一个更好的指引,同时

学习

易经入门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易经入门10篇,内容包括易经入门基础篇目,易经知识入门大全。目前,我国在核算国民经济时将实体经济分为18个行业:农业;采掘业;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煤气及

学习

鸿门宴翻译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鸿门宴翻译10篇,内容包括鸿门宴翻译全文简短版,鸿门宴完整版翻译。一、关联的翻译观与字幕翻译Sperber和Wilson的学生奥古斯特·格特(Ernest-Gutt)在2001年写就了《翻译与关联》一书,详尽地探析了关联理论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

学习

人大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人大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人大工作计划表格,人大工作计划题目。(二)听取和审议行署关于价格监管工作的报告。重点是价格法的执行情况及***府监管情况。工作报告拟安排在6月中旬地区人大工委20**年第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三)听取

学习

汉语法学一词起源及其流变演讲范文

阅读(18)

本文对汉语“法学”一词在古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

学习

由“陈词滥调”一词引起的思考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由“陈词滥调”一词引起的思考,内容包括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的辨析。提到“陈词滥调”这个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说这个词的语境。如果把这个词放到当下来思的话,这个词所指的现象可能是极权体制层面上的

学习

“乌托邦”一词首译者究竟是谁?等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乌托邦”一词首译者究竟是谁?等,内容包括反乌托邦小说哪个译者的好看,反乌托邦三部曲译者。梁信撰稿的《令人赞叹的中文译名》一文,列举了蒋彝翻译的“可口可乐”,张福垲翻译的“托福”,傅东华翻译的《飘》等实例,读后很有收

学习

“佛祖”一词考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佛祖”一词考辨,内容包括佛祖一词,佛祖真经全文。小乘佛教中“佛祖”专指释迦牟尼,大乘佛教中“佛祖”一词则是佛陀和祖师的统称,而现代人常言之佛祖,则更倾向于小乘佛教之“佛祖”,即释迦牟尼佛。从佛教经籍中可以追溯和研究

学习

“褴褛”一词的意思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褴褛”一词的意思,内容包括褴褛一词的意思,褴褛的解释与造句。浅小眠师专毕业后,应聘到海阳小学工作。学校安排她担任五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浅小眠第一次走进教室,面对着讲台下面那四十多双纯真的眼睛,心里既紧张又兴奋,轻轻

学习

也谈effectiveness一词的翻译

阅读(24)

本文对《ServiceManagementEffectiveness何译为佳》一文提出质疑,并从三个方面>>也谈“与时俱进”一词的由来和使用也谈“愧怍”一词的理解谈英汉翻译中的“一词多译”从一词双意谈公文翻译的简洁处理谈“光棍”一词浅谈英语一词多义的翻

学习

从中国发展看“农民”一词的英译

阅读(20)

摘要:本文从当今社会发展角度重新审视“农民”一词英译,社会进步、国家壮大、社会形势及国情的变化也带来了翻译上的一些变化。本文对“农民”一词的英译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农民一词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总结,指出其英译也应与时俱

学习

“加油”一词的英译表达分析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加油”一词的英译表达分析,内容包括加油的英语短语高级英语表达,英语加油的句子怎么拼写。汉语中鼓舞斗志的百搭词汇“加油”一词,根据不同的语言情景及说话对象有不同的理解意义,对应的英语翻译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