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的古诗篇1
一.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二.别有仙居对三市,金阙银宫相向起;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三.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丹花重叠开。
四.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尽言真侣出遨游,传道风光无限极。
五.宋玉愁空断,娇饶粉自红;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
六.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
七.钿镜飞孤鹊,江***画水荭;陂陀梳碧凤,腰袅带金虫。
八.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
九.发重疑盘雾,腰轻乍倚风;密书题豆蔻,隐语笑芙蓉。
十.莫锁茱萸匣,休开翡翠笼;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十一.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十二.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
十三.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十四.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
十五.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十六.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十七.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
十八.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十九.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
二十.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初筵`重露,日出甘所终。
二十一.又近中元,素秋时候;月皎风高,渐凉生襟袖。
二十二.灏气澄凝,是谁清白,应此秀;味洗膏粱,才侔沈谢,三朝勋旧。
二十三.好是新来,日临连帅,化格黔黎,***归仁厚。
二十四.早祷群祠,有雨随车骤;愿与寰区,共资膏泽,岁岁称眉寿。
二十五.孝感灵泉,涓涓不绝,斟为醇酎。
二十六.坐中客。共千里.潇湘秋色。
二十七.渐万宝西成农事了,看.黄云阡陌。
二十八.乔橘洲风浪稳,岳镇耸.倚天青壁。
二十九.追前事.兴亡相续,空与山川陈迹。
三十.都会繁盛,依然似昔;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三十一.乞巧处.家家追乐事,争要做.丰年七夕。愿明年强健,百姓欢娱,还如今日。
三十二.秋到郊原日夜凉,黍禾高下已垂黄;荷花犹有晚来香,天上佳期称七夕。
三十三.人间好景是秋光,竹洲有月可徜徉。
三十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三十五.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三十六.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三十七.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三十八.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三十九.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此日六***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四十.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四十一.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四十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四十三.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四十四.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四十五.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四十六.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四十七.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四十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关于七夕的古诗篇2
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宋。晏几道。《七夕》)
2、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3、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5、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6、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宋之问《七夕》
7、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8、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9、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古意》)
10、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唐。宋之问。《七夕》)
11、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12、此日六***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13、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意》
14、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15、此日六***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16、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7、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8、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19、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2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2、喜鹊桥成催凤驾。——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24、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权德舆《七夕》
25、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6、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27、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30、此日六***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31、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权德舆《七夕》
32、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33、风轻惟响,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34、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35、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36、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37、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
38、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祖咏《七夕》
39、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0、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4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42、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43、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44、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45、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晏几道《七夕》
46、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7、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48、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49、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古诗十九首之一》
关于七夕的古诗篇3
七夕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20xx年七夕是几月几日?20xx年七夕节时间为:20xx年08月09日,农历七月初七,星期二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情人节节日发展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七夕的古诗篇4
七夕,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这个节日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因此有了“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诸多写七夕的诗词。千百年来,写七夕的诗词与文字不断更新,而苍穹里依然是那两颗星星,悬于太空,隔着银河,隐隐约约,对着人间暧昧地眨眼。今夕七夕,今夕是古典的浪漫又寂寞的七夕。沿着对七夕的浪漫、欢情与离恨,让我又萌生了诸多的思绪。
天如水,玉钩遥挂。七夕,上弦月之夜,曾经在葡萄架下听过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也曾聆听过唐明皇和杨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誓言;亦曾于黄梅戏那“隔山山有路,隔水水有船。天上人间云似海,相会何时恨绵绵……”的优美唱腔中,体会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至深情感。多少年情不变,打开邮箱,我看到了两只喜鹊的嘴上衔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条幅伫立在邮箱的右上角;在网络中喜欢玩摘菜游戏,“百鹊筑桥,星梦七夕”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进入文学网站,诸多关于七夕的优美华章在版面中显示……
千年七夕,葡萄架下,偷听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私语。苍茫宇宙,河汉横空,隔断了牛郎织女星。彼岸的翘首,浪漫的而华丽的氛围,撩拨命运轨迹与两个世界等待交汇的景色。人间情缘,分合难定,只为了心中未了情。当繁星缀满银河,当晓风弯月一勾,这时我会放逐自己的灵魂,遥望浅笑去赴得心底的魂牵梦萦。静默中无形的情愫,在寻觅蔚蓝广阔的天空下那广袤原野中的清新幽静,我踏着爱的音符,迎着期待的目光,带着憧憬,带着向往,带着爱的杯盏,带着思念的琼浆,与你在今夜尽情地畅饮。醉吧,醉倒在知己的臂弯里,醉倒在天地博大的胸怀里。这时我会吟起那首诗: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夜色如水,卧看繁星,这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片断。年少时喜欢看黄梅戏拍摄的电影《牛郎织女》,也许是年幼时养成的性格,对喜欢的东西就会痴迷进去,之后细细的领略,深深的印在脑海之中。数不清自己看了多少遍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对里面的唱段已经耳熟能详了。“望断云天人不见,万千心事待谁传?也曾梦里来相见,醒来但见月空悬……”今夜的月亮,她那完美的弧度,好像你对我张开的包容的怀抱。不知道这个包容的怀抱,是不是你蔚蓝广阔的天空下的广袤的原野?抬头望迢迢银河,昭昭明月,照亮了我寻你的方向。想起花瓣飘落的季节,想起我们一路走来的这些年,淡淡的温馨和思念就甜甜的从眼前飘过。清冷的暗夜,淡然若水,惟有恬静的心在红尘中穿行。情长路远,星河望断,两处缠绵苦恋。一束光,极淡;一段心事,极长……
关于七夕的古诗篇5
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七夕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我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七夕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此次活动突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在全社会营造体现关爱、倡导真情的节日氛围。
二、具体活动情况
为引导社区居民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我街组织社区开展"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邀请居民参加了这次活动。男女老少聚在一起,一边聆听社区书记精心准备的有关七夕节的家庭美德小故事,一边诵读中华经典读物,促进了家庭和顺,邻里和睦。在活动中,居民们不仅了解掌握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更是由此走进了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品味到祖国浑厚悠远的文化风韵。
整场朗诵贯穿古今,既有古代"乞巧"的重现又有现代诵读的演绎,通过朗诵中华经典美文展示了社区人员庆祝传统佳节的喜悦心情。《七夕的传说》、《读唐诗》等诵读表演,引领回到古代美好的画卷,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儿女热爱传统文化的颂歌,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耳熟能详、满蕴深情的名篇佳作和优秀诗文,充分挖掘我国传统节日"七夕"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工作人员认知传统,感恩祖国,亲近中华文化,热爱和传承华夏文明,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本次活动中,我街道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对广大群众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体现关爱、倡导真情的节日热潮,更传承了七夕文化精髓,为我街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
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 日,也是过去青年男女最为重视的日子。社区举办这次七夕节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主要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积极营造和谐社区、家庭幸福的生活环境,并且树立广大青年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社区开展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围绕“我们的节日·七夕”为主题, 社区成员在支部书记带领下,组织了部分青年男女参与此次活动,活动内容有:诗朗诵、情歌对唱、观看古代七夕爱情电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
二、大力宣传古代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贞”、传承中华情爱文明,讴歌纯洁爱情、诠释爱情续写 、现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三、通过本次活动,达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底蕴,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广大青年认识了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社区青年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该做什么?希望能再下次的活动中,社区广大青年在各领域能作出更加重要贡献。
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为了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传统,引导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按新都文明办[2011]37号文件的部署,北管委认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
一、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节日氛围为更好的开展此次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管委会制作了七夕节日宣传栏,对节日的来历和民俗传统进行宣传,受到机关全体人员和群众的好评。管委会还收集整理了一批关于七夕的优美故事和传说,编辑成电子书,上传至互联网供人们免费***和阅读,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进一步使人们关注这一传统节日,为整个社会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举办七夕爱情讲座,体现真情关爱在七夕节前夕,管委会举办了“七夕爱情讲座”,讲座从“七夕节”的渊源、传说、习俗以及诗词等方面向参加主题活动的人员宣传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让大家了解七夕文化所蕴含的崇尚忠贞爱情与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怀。大家还围绕七夕佳节颂扬忠贞爱情,家庭幸福的主题,诵读爱情诗歌,激发人们对真情的追求,对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关于七夕的古诗篇6
节日影响
日本
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据称在奈良时代传入。奈良时代中期开始,日本宫廷和上流社会模仿唐宫,七夕祭、穿针乞巧和七夕诗会蔚然成风。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但是与爱情无关。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这个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由挂许愿短签演变而来)大赛,由当地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或者公司,创作各自的竹饰,进行评比,选出最有特色的几个进行展示。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短册”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
朝鲜半岛
韩国文学家崔南善在《朝鲜常识》中记载,七夕原来是中国的习俗,后传到了韩国,恭愍王(高丽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给百官们。
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织布织得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韩国七夕的另一个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为家庭祭祀和集体祭祀两种。韩国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净的井水,牛郎织女不再成为祭祀对象,她们主要是为了祈求亲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则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
韩国的七夕饮食也有讲究,传统食品有面条、麦煎饼,还有蒸糕。
越南
在越南,七夕的庆祝主体是华人,七夕有个别称——“牛公牛婆日”。这一天,人们会到寺庙许愿。[30]***市华人拜祭七夕所用的贡品以中国南方地区习俗为主,主要有:菱角、棋子饼、金钱饼、花生等,还有“禾秧”和一个“七姐盘”这两种与“牛郎织女”传说息息相关的贡品。参与活动的年轻人还把自己对爱情的期望写在一张字条上,拜祭时许愿,希望自己将来有个幸福的家庭。
节日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关于七夕的古诗篇7
七夕古诗大全七夕
作者:(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作者:(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
作者:(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
作者:(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
作者:(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秋夕
作者:(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作者:(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作者:(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迢迢牵牛星
作者:(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作者:(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七夕
作者:(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词
作者:(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作者:(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赋咏成篇
作者:(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
作者:(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同赋山居七夕
作者:(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七夕歌
作者:(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七夕
作者:(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偶题
作者:(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壬申七夕
作者:(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辛未七夕
作者:(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寄张氏兄弟
作者:(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七夕
作者:(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七夕
作者:(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七夕二首
作者:(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
作者:(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七夕
作者:(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诗
作者:(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诗
作者:(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
作者:(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作者:(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韩庄闸舟中七夕
作者:(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作者:(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七夕
作者:吴绡
星光历历汉悠悠,怅望双星独倚楼。
莫谓人间多别恨,便疑天上有离愁。
梁清谪去谁相伴,子晋归来合公游。
惟有月娥应最妒,一轮风露不胜秋。
乞巧
作者: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
作者:仇远
河鼓天孙各老成,无愁可解任秋声。
痴儿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针斗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岂识别离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风梦亦清。
牵牛织女
作者:(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关于七夕的古诗篇8
关键词: 秦观 《鹊桥仙》 别样七夕情
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引得历代文人墨客通过诗词寄托自己的情愫,表达对牛郎织女的美好祝愿,也使得“牛郎织女”的传说更加动人、意蕴丰富。如:“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这是先秦的哀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这是汉人的惋惜;“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陷河梁。”(曹丕,《燕歌行》)这是魏士的浅吟;“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这是唐人的感叹。
在众多作品中,秦观所作的《鹊桥仙》可谓情致不同,别有一番风味。且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片开篇两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描绘了隔河相对的织女和牛郎准备赴会的情景。一个在“弄巧”而成多姿多彩的纤云,准备穿着它前往与爱人相见;一个正急切地飞渡银河,赶去赴会,着一“恨”字流露出久别的怨恨。这一工整的对偶句不仅交代了时间、环境、人物和事情,而且把人物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银河迢迢暗渡”是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叙述了他们长途漫漫、宵行赴会的情景。后两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则就两人的七夕重逢,推出词人秦观的爱情观。“金风”,指秋风。这里不说秋风而改说金风,恰巧彰显了此风的珍美难得。“玉露”,即寒露。着一“玉”字,正好描写出露珠之晶莹清润,亦兼带清爽之意。古代文人常以“金风”、“玉露”并提,用来突出珍美圣洁的特定环境和氛围,如唐代诗人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一句。但在此秦词的情趣却与李诗有别。李诗强调的是牛郎、织女仅能在每年的七夕才得一见,表达对他们难以相聚的同情;秦词凸显的则是牛郎、织女相会于“金风玉露”这一美好的时刻,从而表达对他们爱情的羡慕与赞美。
总的说来,上片表述的意思是:秋云纤薄,变换出繁多而巧妙的花样,让人不禁联想到,那是织女灵巧的双手在不停地织着美丽的锦缎。再看银河两侧,织女星、牛郎星闪烁不停,似乎在诉说着无限怅恨;流星飞逝,传递着他们天各一方、经年不见的离愁别恨,令人感到一丝凄凉。但是对于此情此景,秦观在词中表达的却是一种欣喜,他为牛郎织女的相会而高兴。在他眼中,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但这一次却远远胜过人世间无数夫妻的天天见面。“相爱容易相知难”。试想,假如夫妻间天天见面却彼此不知心甚至吵闹不休,怎能比得上牛郎织女这一对相互牵挂的恩爱夫妻,尽管他们一年只能于七夕相见一次。
词的上片是写“佳期相会”,词的下片转而写“依依惜别”。
下片前三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展开想象,词人设想织女牛郎相会于鹊桥的情景。开端作者把情人相会时的那种情意比作悠悠无声的流水,以“流水”形容柔情,让人格外感到爱情的温柔缠绵。然而,“别恨长长欢计短”,愈是情深意厚,就愈加感到韶光苦短,这一夕的佳期,竟然像梦幻一样倏然而逝;那萦绕着幸福的鹊桥,转瞬间却成了他们离别的归路。“忍顾”,实为不忍顾,运用的是反问语气。“顾”,意为看。着一“忍”字,把爱人分离时那般悲痛欲绝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全句意为:他们依依难舍,怎么会忍心看那条鹊鸟搭桥而成的归路呢?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看都不忍看,当然更不忍走了。所以,这里不说不忍走而说不忍看,意蕴更显深厚,能把“别时难”的内心情感和外在场景融为一体。作品中主人公难舍难分的感情表达得更为酣畅淋漓,达到了无可遏止的地步。
最值得赞赏的是词的结句,秦观并没有沿用时俗陈套,以凄婉低沉的情调作结,而是笔锋一转,另辟蹊径,以全新的境界迸发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也是对牛郎织女纯洁爱情的歌颂赞美,既照应上片末两句,又就相会时间之短立论,进一步阐发词人的爱情观。在这里,词人以安慰而又带有议论的口吻强调地提出:人们的爱情只要坚贞不渝,经得起时空阻隔等各种不利因素的考验,则又何必一定朝夕相守、形影不离。终日长相厮守,倘若能相濡以沫,固然是一种幸福,但若是貌合神离,逢场作戏,身在咫尺,心在天涯,又岂能有真爱?倘是真爱,即使分隔两端,又怎能阻止心灵的交会,即便一年之中只一日相会,又怎能中断每日思想的交流呢?故分离并不是一种不幸,恰是一种坚定,是检验两情长久的最好砝码。其实,秦观所提出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不过是宣示了一种对爱情一反传统而又非常现实的观点:爱情的最可贵之处正在于内心感情的真纯持久,而不在于双方形影的须臾不离。因为从主观上说,真心相爱的情侣固然总是以能够相亲相偕、形影不离为最大幸福;但从客观上看,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又往往迫使他们不得不忍受短暂的乃至长久的分离,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于是,这样的分离反倒恰巧成为检验双方爱情是否真纯持久的试金石,正所谓“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秦观《鹊桥仙》描绘的爱情是如此纯洁、真挚、坚贞、动人,与《花间集》中艳情词的缠绵悱恻、妖娆艳丽截然不同。词中亦无生死相许、相随天涯的山盟海誓,流淌于其间的,是夹杂着淡淡哀愁的真情一片,词人准确地把握了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中包含的情感内核――超越世俗爱情的灵魂之爱,“真正的爱情是诞生于不变的灵魂之中,爱上心灵之美的人才是爱上了永恒,爱情的升华在于追求灵魂心灵的结合”。在词人眼中,牛郎织女的爱情并非尘世间凡俗的爱情,而是象征着灵魂心灵结合的美好理想,这种看法胜过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永远相爱不相离”为最高愿望的爱情境界。
总观全词,正是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使这首词流传久远。大多吟咏七夕的诗词是为牛郎、织女感到悲伤,感慨他们的别离,在作品中弥漫着悲苦。而秦观能跳出他人的一般见识,大大赞美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这首词的确写出了新意,表达了词人秦观对爱情的一种进步的认识。明人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二评价此词:“(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的确,“化腐朽为神奇”,秦观完全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韩梦迪.从美学的角度浅析不同的七夕之悲――对比秦观与朱淑真的《鹊桥仙・七夕》.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3).
关于七夕的古诗篇9
丹江口,原是湖北省均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举世闻名的丹江口水库,就建在两江汇合口下游800米处。丹江口水库既然以丹江口命名,自然与八百里丹江息息相关,浸透着丹江绮丽俊秀的灵光宝气。丹江口水库,碧波千里,蔚然壮丽,气象万千,是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看点:丹江口水库、太极峡风景区
寻野人,到房陵
周朝太师尹吉甫作《诗经大雅》,流传千古,他食邑于房陵,葬于青峰;秦国丞相吕不韦三千家眷贬房陵,创大流放之先河;一代女皇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流放房县14年……
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房县是女娲炼石补天地,原始人类活动地,炎帝神农尝草地,尧子丹朱居住地,周朝太师食邑地,帝王将相流放地,战争年代根据地,神秘野人出没地。
看点:野人谷(洞)风景区、天悦温泉度假区
天河爱,七夕情
天河、牛郎庙、金钗石……郧西县很多地名都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息息相关。有天河,有牛郎织女的传说,有独特的七夕民俗。千百年来,郧西人将古老的七夕文化和习俗代代相传,至今仍然留存着天河夜话、拜织女会、七夕乞巧等风俗。
近年来,郧西县深入挖掘七夕文化,致力打造“中国爱情之河”、“中国婚旅之城”、“世界婚俗文化之都”。县城所有建设项目都赋予七夕文化元素。道路、桥梁、园林、广场、山水等无不蕴含七夕文化内涵,营造出“半城山色半城水,碧波荡漾环县城”的宜人美景。
看点:天河旅游区、五龙河风景区
探东风,看车城
这里是东风汽车公司的摇篮、湖北汽车产业长廊的源头、“中国卡车之都”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相融。一半是由现代钢铁文明组成的汽车长龙,规模宏大,尽显阳刚之美;一半是以黄龙古镇为中心,青龙山、红龙山寨、白马山、黑龙瀑四方盘踞,山水相连,尽显山川之柔美。行走其中,让您体味刚与柔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繁华与幽静的结合,是放松心情、寄情山水的绝佳去处。
看点:东风汽车工业观光旅游区、黄龙滩水电工业生态园、赛武当风景区、东风八万辆“工业梯田”
桃花源,在竹山
竹山县位于中国陆地版***的中心、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西南部,自古就是鄂豫古盐道和中原入川通陕的重要通道。秦岭、巴山、巫山、武当山、神农架四面环抱,汉江南岸最大支流――堵河纵贯南北。
华中地区最长、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峡谷――武陵峡,经全国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历史考证和现场踏勘,认定其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峡内山峦峻秀,飞泉流瀑,蔚为奇观。
看点:武陵源风景区、女娲山风景区
访郧阳,寻恐龙
这里是恐龙的故乡,是恐龙骨骼化石与恐龙蛋化石共存地。
这里是人类的起源。
“郧县人”头盖骨的发现,让亚欧大陆,找到了真正的祖先;这里是曾经的府城,古郧阳府,领五道五府八州五十二县。
这里是***的圣地,南化塘玉皇山曾是中原突围的主战场,玉皇观外大树上的***眼至今清晰可见。
这里就是郧县。
看点:青龙山恐龙蛋国家地质公园、樱桃沟省级旅游名村
中国心,竹溪行
在中国版***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大山***心岭,登上山顶,定会生出“一脚踏三省,一眼望十县”的豪气。鸡心岭就位于竹溪南部的三省市交界处。
地处鄂陕渝三省市交界之地的竹溪县,正是成语“朝秦暮楚”的出处,这里既是西部出入中部的“边关”,也是荆楚大地面向陕渝蜀的重要门户。
关于七夕的古诗篇10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整理的2021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_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中秋”一词,最早于《周礼》:所谓中秋,是因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称“八月半”。
从字意上说,阴历的春夏秋冬,也是以三个月为一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七月叫孟秋,八月叫仲秋,九月叫季秋。八月正好是在秋季的当中间,八月十五又正好是仲秋的中间心里,所以叫中秋,又因为这天子的月亮是又亮、又圆、又满,有圆满的意思,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团圆节。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酷热的夏天过后,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的秋夜天空,正足突显出月皎洁的光华。因此,每到秋天,天子总要到国都西郊的月坛去祭月。上古祭月的礼仪,很可能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正式成为岁时节日,应起于唐朝,唐书太宗纪,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以后就成为年中节日,至宋代更为普遍,常在中秋举行欢宴的活动,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创新的意义。
中秋有二种算法,一是依据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为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称中秋;另一种算法则依据节气,按照二十四节气,一季共六个节气,秋季的六节气分别是立秋、处暑、百露、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则是秋季之中;而秋天正是人人辛苦耕耘之后的五谷丰收、团聚庆祝的季节,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出现一系列仪式和风尚活动,此外加上我国古代即有拜月习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之风。
中秋节原分为三部份:八月十四日为“迎接”,八月十五日为“正节”,八月十六日则叫“余节”。如今,大家都在八月十五日“正节”吃月饼、过中秋。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1、“嫦娥奔月”的传说
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让侍女在月光下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邻里乡亲也在自家院内摆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
从此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2、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
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
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化而来。
有确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一赏月(玩月):文人月下吟诗对诗,赏月,喝酒,聊天。民间月下踏歌,月下歌舞、月下。
二荡秋千,喝酒,月下男男或女女结伴出走,又叫“踏月(采月,滨江采月)”在月下踏歌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三赏桂:桂树下赏月,吟诗,喝酒。
四拜月:妇女拜月。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佳节诗句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苏轼《念奴娇·中秋》
5、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7、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七夕的古诗10篇